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教改来解决。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沿袭全日制五年一贯制或三年一贯制的教育制度。职业技术教育经过这几年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还是比较灵活的,学生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结构与实际需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短。但是在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多数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普遍使用的还是学年学分制。面对现在自费学习、自主择业的学生,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他们学有所用。因此,采用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跨专业学习,跨校学习,实现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的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让学生学习的自得到充分尊重,个人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培养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就业机会,也有利于缓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动与教学过程脱节的矛盾。所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管理的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真正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服务,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2学分制方案的基本内容

2.1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实施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应制订适应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编排,要有利于学生选课,课程体系结构要合理。为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比例结构要符合职业性和技能性要求,理工科类专业技能训练和参与实践教学约占总学时的50%,理论课教学学时约占50%;课程设置为三类,即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必修课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主干专业课和实践课程,这类课程如补考仍不能通过者,必须重修通过,否则不能毕业。限选课是根据社会需要,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这类课程,由于和专业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应动员学生选修,并至少应通过70%以上。任选课则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体现不同学科交叉和渗透,介绍最新知识等开设的科学、文化艺术、第二学历辅导等课程。

2.2学分值的确定理论课程学分,各门课程的学分计算以教学计划中授课时数为基础,基本上按照每学期开设课程的周授课时数为基本学分数。半学期以上不满一学期,学分为全学期的1/2,半学期以上的每16-18学时为1学分。实践课程学分,各类停课实习的实践教学为每周1学分。为了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重视实践教学,规定学生某项重要的技能考核达到某个水平,即可获得一定奖励学分。学生通过教学计划要求的社会认可的考级、考证,获得高级证书的或参加一定级别的竞赛并获奖者,应奖励适当学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规定学生在教学计划和学校规定的选修课之外,掌握某门课程或某种技术,或完成某项技术革新或参与课题研究,写出一定水平的论文等,通过学校教学部门认可后,奖励适当学分。所有奖励学分记入总学分。总学分以教学计划确定的总学分数(含体育、军训、公益劳动等)为依据,计算各专业的毕业最低学分,如五年制总学分为260分,四年制总学分为210分,三年制总学分为160分。

2.3学分绩学分绩是评价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学分绩作为学生量和质的测评依据,也是学生评优和班级评优的依据。计算方法为:每门课的学分绩=该门课程学分数×绩点分,学期平均学分绩=该学期所学的各门课程学分绩总和/该学期所学的各门课程学分总和。

2.4弹性学制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为参考年限的弹性学制。对有可能提前修满学分的学生,条件成熟时可办理提前毕业。对于在规定年限难以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先发结业证书,如能通过延长学制学习、参加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学习考核取得学分后,可换取毕业证。对于已获得必修课、限选课总学分80%以上的学生,可申请结业,提前就业、创业,在延长期中,可参加学校认可的校内外学习和考核。学分修满后,获得毕业资格即可毕业。

2.5成绩考核凡计算学分的课程和实习环节,学生必须正常参加学习和训练,经考核合格,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考核分为两种,考试和考查,必修课为考试科目,采用百分制,选修课为考查科目,采用五级记分制,学生考试不及格,允许补考、重修或改修课程。对一些难度较大,学生难以达到学要求的基础课和少数专业课,采用A\B二种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参加A类考核合格,所得学分为标准分,参加B类考核合格,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的80%,这样可让动手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感兴趣的限选课和任选课或技能操作比赛等的学分来补充,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做到了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反思与建议

“学分制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我们试行学分制的经验总结。在实践过程中,实施学分制是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一次大检验。在目前条件下,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学分制有其积极重要的一面,但目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所需要的校内和社会环境尚不尽人意,因此,我们认为,实施学分制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分制实施学分制是职业技术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对这一点有充分的统一认识,不是想不想搞学分制,而是怎样去组织实施的问题。过去,我们习惯学年制的管理制度,对于学分制的基本内涵,具体做法不熟悉,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盲区、误区,把学分制从大学移植到职业学校,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探索过程,因此应向师生做广泛的宣传,提高对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3.2教学管理要更细致采用学分制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管理对象的数量从过去的“批量”到现在的“单件小批量”,管理内容纷繁复杂,各类数据的处理量更大,教务管理的难度、强度不言而喻。因而,教务管理应制订一套适应学分制的管理制度,开发出适合学分制运行的教务管理软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实现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试、成绩、教室安排、教师配备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才能管到、管好。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绝大多数课程仍采用班级授课制。因此,必修课和限选课一般安排在课内进行,而选修课由于面对全校学生,通常安排在下午七、八节课或双休日上课,管理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

教学管理 人性 学生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步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教育部门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制度,打破了传统的集权式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现代教学管理中缺乏弹性的管理制度逐步消亡。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新的规定,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并在进行逐步的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人性化问题成为了现阶段教学管理者的重点讨论对象。根据学校现行的管理规定,针对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教育教学制度与人性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措施。

一、教育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管理分为广义管理和狭义管理。狭义的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者为达到教育教学目的,以教学内容及管理基本规律为基础,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指挥、监督、检查、评价等控制。广义的教学管理是: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管理,也就是国家的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结构、全国各级各所学校进行的组织管理、监督和指导。

二、人性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人性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指以人性需求为基础出发制定的人性准则,通过对该项管理制度的实施,使人性和管理制度之间的冲突部分得到有效的协调和规范,使全面人表现得到合理的培养。

(2)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新的规定,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并在进行逐步的完善。但是,目前人性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教育教学中仍注重制度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并未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达不到人性化教育管理的规范制度。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不够重视,把既定的培养目标作为学生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专长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被培养成为单面化、平均化的学生。缺乏对“人”的意义的教育和人的心理、精神层次的教育、引导、管理。片面强调知识教学,割裂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个性发展。

(3)人性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表现在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活动进行过程中对“人性”的注重度等方面的欠缺。由于我国目前在人性化管理方面的研究比较琐碎,因此人性化教育教学管理问题还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三、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实施制度与人性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措施

(一)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独生子女心理成长因素分析

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之间并未表现出很明显的差别,但是在心理心智的发展层面上,会因为“独生”这一特殊原因,出现心理轨迹异于同龄人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

2.人口因素分析

当代,教育入学率比较高。因此将人口大国建设成为智慧资源强国,任务量较大,较繁重,道路很漫长。

3.我国的具体国情方面原因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文化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熏陶,使我国的国民思想境界存在着不同层次上的差异。受到封建社会思想、资本主义等方面的影响,使国民的思想、人性、素质受到严重的影响,增加了各个层次教育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工作量。

(二)人性与教学制度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措施

以某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例,阐明人性与教学制度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措施。

1.学校就学生专业的调整进行自主决定

新生在入学之后,经过一学年的学习,需要对所学专业进行调整,如果调整条件符合转入专业招生规则,那么学生可进行自身专业的调整。这是人性与教学制度一体化教学管理的重要表现。但是对转入和转出学生的比例要进行适当的控制,一般的控制比例为:本年级本专业招生比例的10%。

2.对学生学习年限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弹性

对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确定要灵活,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校学生对学业的完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如果学生的学习期为八个学期,可分为一至四学期与五至八学期两个阶段进行。可自行对学生在校时间进行局部调整,但是要规定学生在校的最长年限。这一措施的实施,既能够体现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用能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目的。

3.对学生成绩评判方式的改进和评判内容的增多

学校要对学生的学习标准进行确定,并适当地改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使评判的范围更广,综合成绩的评判更合理化、人性化。学校要对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目的、课程重修、选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并确定新的考核制度、扩宽学生成绩的评判标准。具体表现在,在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修的课堂学分大于总分的80%时,才能够继续第二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那么将会被要求分段试读。根据实际情况的分段试读包括“学生留级试读”和“学生跟班试读”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对分段试读内容的确定和学生个性化学习计划的制定,则由专业负责人进行。这种学生成绩评判方式的改进是教学管理和人性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同时,教育管理者应适当扩大学生成绩评判的内容,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表现,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动手实践能力、某一方面的特长等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虑,使成绩的评判更加全面、公平。

人性与教学制度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改善措施主要表现在:学校就学生专业的调整进行自主决定、学生学习年限的确定中一定弹性的存在、对学生成绩评判方式的改进和评判内容的增多等方面。

四、结语

本文对教育教学管理、人性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实施制度与人性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明了目前人性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中,仍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人性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具体表现在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活动进行过程中对“人性”的注重度等方面的欠缺;就人性制度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以某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为例提出了人性与教学制度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措施:学校就学生专业的调整进行自主决定,对学生学习年限的确定要有一定的弹性,改进对学生成绩评判的方式和增多评判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凌云.试论人性化教学管理的改革模式[J].职教论坛,2011,(0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整合 教学管理 创新策略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学生的人数逐年攀升。目前的高校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渐蓬勃,但独立学院在组织维度和教学管理创新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依据平时的教学管理的实践,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创新上的一些新的策略,对独立学院组织维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独立学院及其特点

独立学院就是具有国家高等教学资质的高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举办的大学,实际上是一所独立院校,独立学院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独立学院虽然隶属于母体高校,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不具有独立的办学主体资格

创办独立学院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中国的一些公立高等学校开始在其内部设立民办形式的二级学院。这些二级学院通常寄居于母体高校,并不独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6号令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独立学院的含义、设立、组织与活动、管理与监督、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一系列事项。按照该行政规章,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在性质上是一所具有法人条件的民办院校,与母体高校关系十分有限;审批机关只是把创办“二级学院”当做普通高等学校下设的一个附属机构,本身所处的地位就不是很高。所以在办学条件和办学资质上把关审核都不是很严格,只要申报一般都能获得批准。正因为如此,这些“二级学院”并没有获得至关重要的独立办学资格。 综上所述,“二级学院”很难具有独立性,只能依附于高校存在下去。

2.难以独力运行

如今想要创办一所高等学校,只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办学资质,办学条件。独立学院的创办主要是由母体学校完成的。没有母体院校的参与,独立学院难以独自支撑。第一,母体院校提供必要的师资,教学资源。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独立学院初创时期,有1/3的老师是由母体学校的老师兼职。有1/3是独立学院退休的老师。还有1/3是独立学院自己招聘的老师,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这样可以有效的盘活高校剩余的师资力量,也提高了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独立学院的老师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学校的主人,仅仅看做是一个打工者,缺乏主人翁意识。这对学院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第二,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全国所有的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模仿母体院校的。根据调查显示2008年,湖北的17所高校,创办的20所独立院校,共有416个本科专业,和母体院校相同专业有403个。相似率达到了96.87%。可以说母体院校有什么优势专业,独立学院就设置什么专业,完全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创造性,长期以往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和动力。

二、独立学院组织维度整合

什么是组织?组织就是各类人群相互协作,达成目标的多维空间框架。维度就是指构成空间的各个因素以及他们相互之间联系的一种状态。组织维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主要是指结构性维度描述了一个组织的内部特征,它们为衡量和比较组织提供了基础。其内容包括标准、规范、体系、繁复、集权等等八个方面。所谓的维度之间的关联就是指整个维度的特点,讲述了对各个维度的影响和环境。在内容上有组织技术、组织规模、环境、组织文化以及组织的目标和战略五个方面。

独立学院组织结构主要是针对师资共享以及学校各个部门之间要素的不完整性进行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整合各组织维度,积极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1.整合组织结构,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独立学院组织结构具体是指各个要素的分化与整合,整合与分化之后,教学管理体制主要是明确教学管理关系,对学院组织之间的责权关系进行制度化处理,这是工作运行的基本规范和框架。这样的规范和框架是整合各个组织结构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的基石。

学院组建新教研团队,健全现有教学管理机构。教研团队主要是依据学院的教学主体,共享独立学院师生资源,推进现有的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教学管理的的首要任务。组建新的教研团队,最主要的是根据人才培养、专业特点,学科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化、整合。打破原有学校,院系的组织关系。形成信息互通,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平台。这样的一个平台,就是以独立学院为依托,现有的教师和各种教学资源是主体,专业化的教学科研为中心,这样三位一体的平台,是组织结构的核心。这也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独立学院教研机构欠缺,师资共享难以管理的难题。

2.整合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专管教学管理职能教学机构。

独立学院的核心就是教学,对教学工作进行综合性管理,首要的是对教学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必要的整合。主要是针对教研团队的非结构性和各个部门的缺点,例如学院组织结构的松散,组织性,协作性,教学部门的自觉性等等问题。因此要设置专管教学管理职能教学机构,这个机构有统一管理制度,一个有效的领导体系,制定一个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规范,教学工作的监督,评价,奖励惩罚制度。这样的一个专业化的教学管理机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

3.独立学院组织维度整合,要明确责权关系,完善教学管理网络教学

独立学院之间各组织的维度整合,实质就是对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整合,其实质就是有效管理。有效的管理首先需要明确各方的责权关系。独立学院高层主体就是董事会及领导班子成员。中层机构就是各个教学管理机构。基层机构就是具体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学院的工作人员。高层主体主要是对学校的日常的教学进行管理,以及学校的行政领导工作。中层主体总的工作就是指导教学科研工作,管理学生会。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各自学科的教学任务,科研改革和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明确各个部门层次的职责后, 独立学院各级各部门可以通力合作,提高独立学院的管理水平,改善独立学院老师的教学效率,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网络教学。

三、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教学管理创新首要的就是优化组织功能,优化组织简而言之就是采取有效手段使组织发挥更好的作用,教育教学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就是教学管理机制,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与方法,而且优化组织功能和教学管理机制是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保证。

一是制定组织目标,推行教学管理目标化。以目标为导向和控制手段的管理制度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有效模式。谈到这个我们首先要研究一下目标的定义,即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期望达到的目的或结果,是组织的存在依据和运行导向。组织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目标体系。所以根据调查教学目标管理这种方法是目前多半独立学院采用的方法,有教育教学总目标的只是占有少数,这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都是不利的。简而言之,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学任务,要分阶段,有目标,有规划,一步步实现。这样才能推动教学管理的目标化,规范化。

二是制定独立学院组织规范,实现教学管理正规化,标准化。

独立学院要制定一个组织规范,以此可以有效的实现管理的正规化和标准化。学院组织的正规化和标准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规范的制定要根据各个学院的具体情况,不可一概而论,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准则,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做具体的规范,在工作内容和工作规范化具体就是说要有组织,规范。独立学院组织规范就是要以书面形式制定一个工作制度。以标准化的组织规范每个老师和员工的工作内容。相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规范化的管理就是一种尺度,标准。这有利于学院的管理,监督和工作方式的指导。根据高等高校委员会的统计,全国百分之九十五的独立学院建立了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在推进自身管理的标准化方面,首先要明确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就是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设立教学监督小组,提高教学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化。行政管理就是明确独立学院的教育教学实质就是服务,为学生提高最优的学习环境,最好的师资团队是独立学院最大的任务。

三是优化组织策略,实行人性化教学管理策略。

在一个组织里人是核心,一切的组织管理都是针对“ 人”,在独立学院里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老师和学生中间,老师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因为老师受学校高层主体的管理,同时老师也管理学生。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所谓的教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知识层面上的。老师还有一项工作那就是管理学生。老师管理学生要管心,管心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学生,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这就是人性化管理。教学管理除了教师还有教学管理者,教学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核心,积极探索出有效教学管理策略, 一是要坚持教育教学的交流制度,对于一些教师专业性强,知识面广,要建立教师共享制度,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效率,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管理模式。二是要在人员管理上坚持制度与情感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和独创意识。做到对人的理解,关心。主要是情感的沟通,形成一种管理者和师生互动的模式。

当前的独立学院充满着机遇与和挑战,独立学院各组织之间的整合,可以进一步的明确管理思路,探索有效合理的独立学院内部管理模式,以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发展。在有效的组织、管理基础之上,可以对教学管理策略进行适当的创新,以提高教学质量。本人长期工作于独立学院,处在教学的第一线,对独立学院组织维度与教学管理都极为熟悉,在分析了学院的组织维度和教学管理问题之后,对整合和创新管理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以后的独立学院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周满生.独立学院产生的背景、发展与政策调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4

[2] 张玲玲.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发展独立学院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06,2:34

[3] 陈晓燕.浅议教育组织的扁平化.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0-71

[4] 鄢烈洲.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型独立学院的建设.湖北社会科学.2004:117-118

[5] 约翰.伊特委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1101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

一、管理目标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由校长主管,下设分管领导。通过制定学校科研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课题申报、中期管理、具体实施、奖励等方面更加规范。

二、学习制度

1、加强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促进自己的观念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为自己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2、学校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的研究。平时加强与图书馆的联系,及时为课题研究的进行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

三、申报制度

1、学校及时区级课题的申报信息,并组织力量做好课题立项、论证等工作。

2、每年9、10月份,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并认真填写校级课题申报表,申报者要比较详细地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由学校审核批准为校级重点和一般课题。

3、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积极投入课题研究,特别是骨干教师、青年教师(40岁以下),要做到人人有课题。

4、申报课题的形式可个人申报,也可以教研组申报,个人参与合作共同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贴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小而实,要服务于学校的重点课题。

5、一经申报,课题组的教师或个人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上研究课。课题负责人对情报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课题一旦结题,要做好归档工作,按时完成结题报告。

6、课题实施时间超过一学期的,课题组要做好中期的自查及汇报。

7、学校每年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科研,用于课题组购买图书资料、问卷及资料的复印等其它所需的支出。

四、奖励制度

1、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每一年举行一次校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经有关专家及科研小组评审,获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在考核中分别奖励120元、100元、80元,鼓励奖40元。

2、教育科研在市、区、校级课题立项成功,校方向课题参与者发放课题开题奖,奖额视参与人数而定。教科研荣获市、区级成果等第奖的课题组负责人奖400元、300元,其他组员视承担课题的多少奖200~100元不等。

3、在区、市、国家刊物上的奖励为100元、200元、300元,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为先进。文章在区、市会议上交流的奖120~160元。在校级汇报交流的奖30~60元。

4、教育科研获奖的将记入教师本人的业务档案。

5、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将评选教科研个人先进。

6、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科研研讨会,进行科研成果的交流。

7、教科研成果评奖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基本按时,案几划完成课题方案;论文符合课题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论文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可读性。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1)06-0074-03

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1. 制度的制定形成程序有待规范

笔者通过对南京某高校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近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而在实际制定过程中,近三成的学生认为从来不征求,两成的学生认为有时会征求,三成以上的学生不清楚学校的规章制定的过程(见表1)。由此可见,当前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忽视学生的民主参与。

2. 制度的推动与执行程序尚需完善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共管理学思考

1.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与参考

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政府财政危机、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西方公共行政领域主流思想理论遭受严峻的挑战,应运而生的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1]。公共管理可以理解为:“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法律、经济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力,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公共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公共性、管理本质的服务性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2]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根本利益,本质在于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实施过程应体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2. 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提供合法性依据和制度上的支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和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指明方向与提供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为后续工作的推动夯实制度基础,从而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得到制度保障。其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和执行程序,建立学生教育管理的配套机制;结合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适当借鉴公共管理的相关制度,诸如实行听证制度,畅通学生意见表达的渠道;实施新闻制度,有效保障学生知情权;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制度,畅通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现实渠道;等等。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

1. 规范制度的制定程序

公共政策学认为,“政策制定过程微观层次的起点是政策问题,第一个环节就是政策问题诊断和政策问题的界定与确认。接着是确立政策目标。然后在政策目标的基础上拟定政策方案即准备出尽可能完整的政策被选方案系统。再下来就是政策决定,即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一个方案。最后要经过一定的程序采纳并公布最终确定下来的政策方案。从诊断问题、确立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方案、政策合法化,其中每一个环节与前一个环节之间都有一次或多次小的循环,即都会在反馈回去”[3]。而上述电脑使用规章的形成和推动理应借鉴公共政策的程序来完成。

笔者认为,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制定应遵循以下程序:一是问题界定,就是学生管理实际当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而且确实需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解决。二是明确制度的目标,学校制定任何与学生利益相关规章制度,首先要求坚持制度服务于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这一原则。三是调查研究,在制度草拟与讨论过程中,要充分发动有关人员及学生广泛参与,统一认识,使规章制度有可靠的思想基础。四是制度的草案形成与论证,将规章制度的草案下发讨论,不能由个别领导或部门闭门造车,要走群众路线,要发动有关人员和学生民主讨论,集思广益,听取教师与学生意见,使规章制度建立在群众自觉遵守的基础上,增强规章制度的认可度。

2. 完善制度的执行程序

一是要广泛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学生进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讲明规章制度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学生增强是非观念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通过宣传教育,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自觉维护规章制度的责任感,形成学生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的氛围。二是严格地检查督促落实,规章制度有它的严肃性、权威性及普适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出现制度例外。三是制度执行的意见和结果反馈,通过了解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评价,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对模范执行规章制度的人和事,要及时表扬激励,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要给予批评与警示,对于执行中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纠正,维护学生的正当权利。

3. 公共管理相关制度的借鉴与运用

(1)听证制度:学生意见表达的渠道。听证是“现代程序法的核心内容,是行政相对人参与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形式,它的本质就是听取意见。狭义的行政听证特指行政主体以举行由全部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会形式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它是一种正式的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形式,与美国的正式听证类似”[4]。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级部门可以考虑试用狭义的正式听证。学校各级教育管理主体在制定规章制度或做出直接对学生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决定之前,要举行正式的听证会,以给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机会,然后根据听证记录和充分考证,最终做出决定。举行听证的作用就是监督学校各级管理服务部门运行的合法化和合理化,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和减少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的矛盾和梗阻,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随着学生教育消费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学生将会对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行为予以特别的关注,并会采取一些谋求自身权利的行为,有的时候会缺乏理性乃至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这样既损害了学生的利益也对学校不利,因此通过听证制度的实行,在制定和实施相关规章制度之前,能够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具有了客观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听证制度可以在诸如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个别学生管理项目的收费、后勤服务的价格调整等方面实行。在实行听证制度的过程中,需注意听证代表的代表性及其陈述内容的客观公正性、听证内容的公开、听证程序的合法和规范、听证结果的评估和采纳等等。

(2)新闻制度:有效保障学生知情权。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定期、定点、定人的新闻方式及时地向新闻媒体披露最新的政务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大众的关注。健全的新闻制度有利于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助于公共管理部门建立起贴近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中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时管理部门会采取封锁消息的方法来避免学生的议论和混乱,但这往往导致学生中间的小道消息频传、谣言满天飞,甚至可以扭曲事实制造混乱,反而破坏了校园的安全稳定秩序,有损学校的权威并导致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危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和网络平台使得谣言的传播更远更坏,甚至在社会上也造成不良影响。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学生中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近78.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向学生通报(见表3)。

表3 学生对学校的事件通报制度的认识 (百分比 %)

学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学校是否有必要向学生通报有必要没必要无所谓78.4010.4910.49 (3)领导接待日制度:一是提高服务效能的推进器。领导接待日制度在群众部门的工作中应用较多,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无法答复的事,由相关部门的领导来接待,提高政府的行政服务效率。二是以强化服务意识为重点,探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提倡领导干部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了解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切身利益经常涉及到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学校应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领导接待日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体现学校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其主要包括:接待广大学生来访,听取他们对学校各方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处置或协调解决广大学生提出的涉及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问题;解释来访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做好疏导工作。对于无法当面答复的问题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明解释工作,需集体研究决定的应及时研究解决,需向上级领导汇报的要及时汇报,并给定大概的期限,确保领导接待日制度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民主评议制度:学生参与管理的根本途径。民主评议制度,是教育管理民主化所倡导的一项措施,作为体现学生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的有效手段。在公共管理实践方面,部分政府管理门在本部门和本地区开展了政风行风的评议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对机关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议,对评议结果有一定的奖惩措施,从而达到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服务职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的目的。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各级管理组织和人员包括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广大教师以及各级管理人员,他们是实施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载体,而广大学生就是服务对象,学生可以对学校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的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以及是否能够自觉维护学生的利益来进行评议、打分、排名,并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从而使得各级组织与人员主动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将维护学生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聂鑫,林建华.公民本位:构建服务型政府之本――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论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7-40.

[2] 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8-29.

[3] 严强,王强.公共政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8-239.

[4] 温晋锋.行政法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257-260.

(Department of Gradua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China)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内部控制 管理理论 公司治理 企业文化 重视人

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首次使用了“内部控制”这个名称。此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侧重于内部牵引,内部牵引在会计制度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评测。197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了改进,以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来综合表述内部控制的概念。1988年AICPASAS NO.55中用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之前的“制度二分法”定义。我们目前大多数学者定义的概念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美国COSO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影响实施的,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本人无意于讨论内部控制的明确定义,但从管理学理论看待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仅仅是实现某种目标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是一种机制、一种策略甚至是一项明确的政策。当然这个工具是动态性的,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的。

一、内部控制的管理定位

从成熟期的内部控制理论来看,学术界受到COSO和SOX法案的影响最大,几乎是每个研究内部控制的学者必须提及到的内容。但是无论是COSO还是SOX都仅仅是在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之后,相关部门所做出来的合理的反应而已。COSO报告和SOX法案仅仅是这一系列案件后果中的一小部分成果,从公司制的发展历史上来看,财务造假与反财务虚假报告就从未停止过,内部控制仅仅是他们两派斗争之后的副产品而已。

内部控制作为世界任何国家审计部门或者相关财务政策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焦点,从本质上来看仅仅反应了两个方面内容:

(1)对于受托责任的监控,公司所有者要求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不希望管理者有太大的冒险行为,更不希望看到虚假的受托报告。

(2)决策有用,无论是“安然”“世通”还是“银广夏”等公司的失败,最终买单的都是投资者,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投资者的权益。而本人认为,公司造假事件带来更大的作用就是投资者的不断理性,以及对于未来投资的慎重和风险意识的加强。

内部控制仅仅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工具,其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而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壮大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他的作用。在我看来,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其发展状况,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若一个企业没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何谈其内部控制的优劣呢?有关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7年,这种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或许应该是如何让我们的企业活得长一点。

二、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理论相对于管理学理论,仅仅作为管理学理论的一个微小的补充。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石,,我们的管理理论无不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生存要求企业必须合法,其中当然包括规范其资本市场行为的法案(SOX),发展就要求企业不断的资本增值,有盈利。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工具,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形的。

我国学者比较推崇孔茨的管理过程学,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事、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资源,优质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用管理学相关理论解释内部控制。

(1)控制论看内部控制,控制论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与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内部控制就是以控制论为基础,分析研究具体过程,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具体来说,任何组织的运行,都必须有激励与约束机制,然而控制似乎侧重于约束,但是只有有了约束才有激励,同样有了激励也就必须有约束有控制。控制客体的行为就会产生动机,动机形成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会体现激励与约束。行为的合理产生激励,行为的不合理产生约束,此为控制的两个方面。

(2)从系统论来看内部控制,任何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而整个管理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内部控制作为系统自身不断循环和提升的必要机能,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如市场行为失效,财务造假案例之后的内部控制可以看为系统的正常机制。如大病之人,病愈后其免疫力自然提高,下次不会害怕同一病毒的侵犯。我国学者宋良荣(2006)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为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组织(单位)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其中凝聚了世界上古往今来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此定义就强调了现代企业系统中内部控制的自我调节作用。

(3)从权变理论来看内部控制。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事一成不变的,管理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必须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如早期阶段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内部牵引,之后伴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制度二分法,之后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内部控制结构论,再之后由于管理工具的日益现代化和一系列新现象的发生促使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发展。从权变理论看,内部控制必须根据各种新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由于社会、经济、管理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职能也随着变化,从而引导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化。

三、内部控制中的“人”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中应该对人有正确的认识,而对人的正确认识与一定得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内部控制中的一切机制和实施也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对于人的认识不同我们的内部控制理论也会有差异,对于人的认识可以看做是控制环境要素也可以看作为控制对象要素。

管理理论中首先对人进行人性假设,并且根据假设设定管理理论。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麦格雷戈提出了“X”“Y”两种相反的假设: 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 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西蒙的《控制》一书中指出,若没有监督和激励措施,将会有70%的人会逃避责任,因此必须进行控制。许多管理学者认为,在没有监督措施和惩罚措施的情况下,关注自我利益的人会怠工和逃避责任。心理学家和行为管理学派更关注人的情感、激励、自我实现和个人及集体的行为。西蒙认为: 有效的控制既不能抑制创新,又要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并且基于此设置控制机制。本人认为,从管理学两大人性假设的角度回顾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内部控制产生的早期,主要通过授权审批、职责分离、资产接触控制、核对记录等强制约束手段达到防止差错和舞弊的目的,其基于的人性假设是X理论的人性消极理论。随着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内部控制中必须以人为核心。这也符合超Y理论对于人的认识,人的动机与需求的多样性和权变性,就要求我们的控制理论也有一定的弹性,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正如COSO报告中对于控制环境与控制对象中增加了对于人的能力和行为的评估,SOX法案可看做是对于上市公司控制机制和关键管理者行为和责任的控制。

对于企业中“领导”的认识也经历了领导性格理论、行为方式理论、现论和新理论的阶段。目前我们的内部控制理论符合现论对于领导的认识,对于管理高层的控制不仅考虑领导主体、客体,还考虑到了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的内部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及对控制的监督,其中很重要的是对于各个岗位中人的能力的评估与自我认识的评估。  四、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我们目前的内部控制理论受西方相关理论的影响很大,有的方面几乎是照搬。但是,本人认为由于各国历史和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内部控制的引进能够解决我国的一些问题,但长远来看必须建立适合我国特殊经济情况和传统文化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如SOX法案对于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描述及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基于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较为理性的投资者。我国1314号审计准则中也几乎全面性的引进了SOX法案404号和302号得规定,然而我国企业在内部治理和法律环境等方面都与美国企业有很大的差别,本人认为在执行效果上会有差异。

中国人口众多,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其传统思想和人们的处事方式会和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性国家美国的文化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我国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儒家、道家崇尚仁政,其认为人性本善,主张德治,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认为人在合理的条件下会有自律意识,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要求全力阶层权衡各个阶层的利益。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好利的本性使人无法做到自律,认为道德伦理不能约束人的行为,必须用严密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显然,这两种学说的出发点和依据几乎是相反的,法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类似于西方的X与Y理论。根据法家思想,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刚性的制度; 根据儒家思想,内部控制应该以柔性管理为基础。本人认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与企业所处环境的文化结合起来。用控制性制度与软性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自律行为,容易实现和必须的控制问题采用制度约束,更高层次的需要用文化引导,现实中一味的规范性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需要企业文化的柔性引导。另外,从中国文化历史来看,始终是儒家文化占据主流,本身就说明了柔性管理问题。因此,在我国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过于刚性、管束的应该得到改善,可以构筑由“控制制度+企业文化”两大要素相互补充的内控体制。

五、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COSO内部控制理论建立在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而我国的公司自理模式是属于大陆模式,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与大陆治理模式差别较大,英美模式以股权之上为原则,股权高度分散,资本市场发达外部约束力强。而我国的治理模式类似于日德的大陆模式,法人持股比例大,股权集中股票流动性差,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外部监督能力差,依赖政府管理职能。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公司治理存在问题较多。如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授权投资人”的制度缺陷、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不规范、监督机制薄弱、老三会与新三会、人缺位(经营者的选拔问题)、管理权责激励与约束制度的等等问题,尤其是国有改制股份公司有其形无其实的现代治理机制问题。

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公司治理解决各个所有者与管理者,管理者内部之间的权责利的划分问题,而内部控制本身并不约束最高管理者当局本身。公司治理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而内部控制仅仅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管理工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有人认为现实中,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促进的,但是本人认为好的内部控制必须以好的公司治理为基础,基础问题不解决难谈内部控制优劣。

六、结论

只有合理的内部控制定位,在适当的企业发展阶段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上,结合特殊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以上粗浅论述,本人总结如下:

(1)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工具。

(2)明确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定位,不能夸大其作用。

(3)内部控制理论以管理理论为基础。

(4)内部控制中以“人”为核心

(5)我国内部控制应该重视文化的作用。

(6)只有根本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才能达到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2009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元论[J].会计研究,2010(3).

[2] 丁浩.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演进.时代金融[J],2010(4).

[3]王怀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4] 于慧萍.我国在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