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1

【关键词】延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年龄分析;死因分析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反映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程度、卫生、文明和儿童生存、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了解延边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分布、死亡诊断及死因分类,现将2009年至2012年延边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2年延边地区8个县市医疗卫生单位死亡报告,由村、乡、县、州层层上报,最后报到州妇幼保健院,再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收集。2009年至2012年延边地区8个县市4年活产总数为 55627例, 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403 例。

1.2 方法 根据收到的死亡报告卡,再反馈到县级妇幼保健院,以确保准确性。儿童死亡诊断和分类采用《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中的有关要求,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诊断和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死亡年龄分布 2009~2012年延边地区活产总数55627例,其中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为40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24‰,其中7 d内死亡226例,死亡率4.06‰,新生儿死亡272 例,新生儿死亡率.4.89‰;婴儿死亡69 例,婴儿死亡率1.24‰,从2009年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百分比是逐年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分析χ2=0.508 P>0.05,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死亡诊断及死因分类 2009年至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当中早产低体重148例,占活产数的2.67‰,先天异常为60例,占活产数的1.08‰,出生窒息为57例,占活产数的1.02‰,先心病为48例,占活产数的0.86‰,肺炎为20例,占活产数的0.36‰。其中2012年先天异常与2009年比较P

2.3 5岁以下儿童死因及死因顺位 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顺位前五位排序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先心病、肺炎等、死因构成比分别是36.73%、14.89%、14.14%、11.91%、4.96%等。

3 讨论

3.1 死亡年龄构成分析 40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272例,占67.49%,其中早期新生儿226例,占56.08%。提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死亡[1]。因在此期间小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年轻父母对育儿方面缺乏经验,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因此需加大力度,加强访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和服务质量,及时发现高危孕妇并专案管理,做好产前、产时的胎儿监护,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间。对高危新生儿加强访视,发现异常应及早就医,进行专案、追踪管理[2]。

3.2 死因构成分析 从死亡原因上看2009年~2012年延边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出生窒息、先心病、肺炎等,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就要从这几种死因入手,重点加强对这些疾病的干预。

3.2.1 早产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早产由于各方面未成熟,对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进一步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实施早期干预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产科、儿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重症监护、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利用,对早产儿治疗带来根本的变化[3]。

3.2.2 提高出生缺陷诊断率,在胎儿出生前特别是孕早期、中期有关遗传咨询、优生优育、超声波等检查,进行产前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目前延边地区已开展的孕中期唐氏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筛查率接近70%~80%[4]。

3.2.3 出生窒息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它与产前产妇合并症,比如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羊水因素、脐带因素、产时胎盘早剥、难产史、脐带脱垂、羊水胎盘污染都有密切关系,我院每年定期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及考核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带来明显的变化。前几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当中新生儿窒息一直占首位,现降到第三位,也是其原因之一。

3.2.4 先天性心脏病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病率,国外有关资料报到为8%~10%。“先心病”患儿的病死率

3.2.5 新生儿肺炎的发生与母体有重要的关系,做好围生期保健和孕妇管理,对引起新生儿肺炎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干预可降低新生儿肺炎发病率。

3.3 比起前几年新生儿死亡率2005~2008年新生儿死亡率为6.15%,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5.31%,、4.62%,、5.79%、4.26%比前几年下降趋势。

3.4 近几年为了更加有效的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村到乡、从乡到县、从县到州,进行层层把关、培训,得到一定的成效。要建立一整套孕产妇检查管理和高危妊娠的管理,以此做到加强新生儿期保健工作。新生儿期保健应与围生期保健紧密衔接,遵循孕期和新生儿期家庭访视的原则。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救治质量,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水平,从而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全京花.延边州监测点2005-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7(18):624-625.

[2] 罗月环,刘美华,韩光岩,胡桂兰.2007年本溪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9:4252-4253.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2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 儿童保健 发生状况

中图分类号:R33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90-02

准确、及时的统计报表资料,能够为妇幼卫生决策部门进行科学管理、制定规划、准确评价妇幼保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掌握我区儿童保健状况,更好地促进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对我区2008―2009年的儿童卫生保健年报表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隆阳区妇幼卫生保健年报表。报表由村、乡逐级上报到区妇幼保健机构,经过人工审核,计算机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后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活产数。活产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儿童保健各项措标的准确性,做好活产数上报及进行了补漏质控工作。2008―2009年活产数情况见表1。2009年活产数比2008年上升6.50%,与我区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一致。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见表2、表3

表2显示,2008年与2009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表3看,婴儿死亡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81.25%,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数的69.23%,可见要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婴儿死亡率;若要进一步降低婴儿死亡率,关键是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因此,妇幼保健工作重点要放在围产期和新生儿期。

2.3 儿童保健管理情况。见表4、表5。

新生儿访视率而论在城市与农村保持有较高水平,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也较高。5岁以下儿童体重

3 讨论

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的需要严格控制的一个客观指标[1]。本组资料显示,2008―2009年隆阳区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这与我区实施进行贷款卫Ⅵ项目、中央补助地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降消”项目,强化住院分娩工作,加强高危孕产妇筛查与管理及提高产科、儿科质量密切相关。

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死亡率占婴儿死亡率68.84%,婴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75%,说明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新生儿、婴儿死亡为主,而新生儿死亡病例中以出生窒息为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加强新生儿窒息的培训,提高抢救的及时率和成功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改善对5岁以下儿童医疗保健服务 应加强对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对危重儿的识别和转诊与技术服务能力;普及育儿科学知识,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交通状况;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是我区目前提高儿科质量及降低农村地区儿童死亡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容学.2002―2007年贵港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8):2530.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81-01

新生儿期系指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日的一段时间[1]。新生儿期,特别是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婴儿死亡中的2/3是新生儿,

1 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原因

1.1窒息

1.1.1新生儿没有自主活动能力,易被物品掩住口鼻而发生窒息,甚至死亡。

1.1.2夜间躺着进行母乳喂养,母亲堵塞新生儿口鼻而发生窒息。

1.1.3人工喂养,奶嘴孔过大,奶汁流速过快,呛奶而发生窒息。

1.1.4喂药时方法不当,发生呛药而引起窒息。

1.1.5新生儿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发生呕吐,呕吐物易误吸而发生窒息。

1.2烫伤

1.2.1用暖水袋保温时,水过热或离宝宝过近引起烫伤。

1.2.2洗澡水太热或先倒入热水,不小心将新生儿放人热水中。

1.2.3喂水或奶过热引起烫伤。

1.2.4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烫伤。

1.2.5其他高温、高热食品或物品距离新生儿过近,意外引发烫伤。

1.3外伤

1.3.1新生儿指甲过长,护理不当,导致面部抓伤。

1.3.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挤压导致乳腺炎;挑“马牙”致牙龈肿胀。

1.3.3衣被、手套、鞋袜上的线头缠绕新生儿手指、脚趾导致血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1.3.4洗澡或换尿布时将新生儿跌落地上,引起摔伤。

1.3.5被猫、狗等动物咬伤。

1.4脱水

1.4.1新生儿喂养不足,导致脱水高热。

1.4.2棉被包裹太厚、太严,散热不良导致脱水高热。

1.5中毒

1.5.1食物、药物中毒,有的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给新生儿喂食所谓的“清热”食物或生病乱用药引起中毒。

1.5.2 CO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家庭,在居住环境内生煤火炉取暖,因废气排放不良引起中毒。

1.5.3有机磷农药中毒,偶见于偏僻农村给土炕上喷洒有机磷农药或用含有有机磷农药的器具给小儿洗尿布致中毒。

1.6医源性损伤

因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或管理不当,造成新生儿意外损伤。

1.7其他意外伤害

2 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

2.1家庭因素

2.1.1家长缺乏安全育儿意识

在胡怡萍等所做的“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中,只有36.4%的家长想了解小儿意外伤害的预防知识[4]。可见家长对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防范重视不够,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家庭更为明显。在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调查中农村家庭发生的新生儿意外高达92%[3]。

2.1.2家长缺乏安全育儿知识

在新生儿意外伤害中还时常会出现因家长挤压新生儿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挑“马牙”导致牙龈肿胀;传统的蜡烛包方式导致新生儿高热甚至窒息;喂“大清热”食物导致新生儿食物中毒;给新生儿“灸”或“烧脐风”导致烧伤等案例,显示家长安全育儿知识匮乏。同时父母文化程度低,安全知识及育儿知识贫乏,也是中毒及窒息发生的原因[5]。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急需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

2.2医源性损伤因素

2.2.1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

护士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麻痹大意,或为了图省事、节约时间,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夜间巡视病房不认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缺乏对新生儿家长的安全育儿指导,导致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

2.2.2护理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

护理管理者对新生儿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未建立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理管理过程的执行、监督出现漏洞;不能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导致安全育儿健康教育不及时;护士职责划分不明确,出现工作衔接不紧密或相互推诿等现象。

3 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的护理对策

3.1强化安全育儿意识,提高安全育儿技能

3.1.1孕期教育

将安全育儿知识宣教时间前移,在孕期健康教育中纳入新生儿安全知识宣教,让准父母提前掌握安全育儿知识。利用孕妇学校平台,专题讲解新生儿意外伤害防范知识,宣教内容包括:新生儿常见意外伤害的种类及情形,如何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等内容,可采取录像、幻灯片、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和惨痛的教训,加强准父母安全育儿意识,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

3.1.2住院期间指导

结合孕期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指导,教会新生儿父母正确喂养知识和日常护理技能,重点指导如何防止溢奶、误吸和窒息,教会父母如何给新生儿穿衣、换尿布、洗澡等日常护理知识。在产妇出院前发放防止新生儿意外伤害宣传资料,弥补口头宣传的局限性,同时告知其联系电话,随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

3.1.3出院后随访

产科专业护士在进行产后随访的同时,也应加强安全育儿知识的宣教。儿保科护士进行家庭随访时,应增强家庭护理安全意识,避免麻痹大意,同时对新生儿居住环境、喂养状况及日常护理情况进行评估,特别是农村家庭,要对其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指导,将新生儿意外伤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3.2加强护士责任心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在产科病房里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对新生儿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6]。产科护士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新生儿服务的意识,关爱、重视新生儿健康,具备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提高专科护理技能,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新生儿安全放在首位,加强风险管理。健全新生儿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举办安全知识和风险防控专题讲座;进行案例纠错法教育[7],让护士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明确各班职责,合理排班,严格交接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注重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意外伤害处理预案,树立积极应对的态度,有利于问题圆满解决[8] 。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3.第五版

[2]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第七版

[3] 吕连菊.新生儿意外伤害五年回顾.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113.

[4]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需求调查.中国优生优育,2011,17:97-99.

[5] 李选侠,李妙丽,郑娜.新生儿意外损伤218例.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1-42.

[6] 叶雅机.产科新生儿住院期间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当代医学,2009,15:34.

[7] 周芬芬,章红萍.纠错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J].护理杂志,2013,30(8):65.

[8] 訾聃,文平,刘林敏,等.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质量及防范新生儿意外伤害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4-115.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4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的有效措施,笔者对2008~2012年昆明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

1临床资料

我院2008~2012年共死亡1026例,其中2008年死亡262例,2012年死亡169例,共有院前死亡428例。新生儿449例、1~12月335例、1~5岁242例。

分别对2008~2012年儿童死亡报告卡及门诊或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主要死亡原发疾病进行排序分析。

2结果

2.1死亡原因构成与顺位 见表1。从中可看出,2008~2012年我院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为窒息、肺炎、中枢感染、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和先天异常。占死亡总数的89.96%。

2.2 2008~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 见表2。从死亡地点看出有43.08%的儿童死于到医院途中或家中必须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宣传活动,使基层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儿童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从而降低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

2.3 2008~2012年5岁以下死亡儿童年龄 见表3。新生儿死亡占43.76%,1岁以下儿童占32.65%,5岁以下儿童占23.59%。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新生儿期。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在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

3讨论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结果显示,昆明市儿童医院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2012年病死率比2008年下降35.50%。而在死亡儿童中以婴儿为主,婴儿中又以新生儿为主[1]。很明显,不从根本上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千年发展目标》就难得实现。死亡原因中以窒息为主,其次为肺炎。因此加强主要死亡原因的预防与控制,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措施有:

3.1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要求进一步加强产科质量建设,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适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医务人员接生技能及窒息复苏业务进行培训,以降低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肺炎等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加强产科、儿科医师合作。

3.2建立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 三级网的建立健全仍然是妇幼保健工作重点,必须要政府部门的协作和参与,积极发挥三级网的作。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能力,对常见疾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及时转诊;使儿童确实能享受保健服务,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3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对孕妇进行有效的卫生和营养指导,防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提倡母乳喂养,做好产后访视,以确保每一个新生儿都能够顺利度过这一个最危险的时期。

3.4加强疾病的防治提高其诊疗水平 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经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经有所下降,但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诊断率和抢救质量,掌握正确的转诊指征,做到及时转诊,增加家长对疾病的知晓程度,及时识别疾病,及时就医[2]。

3.5宣传保健和安全知识 大力宣传婴幼儿保健和安全知识,防止常见多发病的发生,尤其是要加强急性疾病的管理[3],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儿童及家长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死亡的发生,从而减低死亡率。只有采取各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霍薏钦,石新民.199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99-301.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5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胎儿宫内窘迫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生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新生儿期以后产生智力低下,脑瘫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约有2/3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1]。大量资料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儿处理技术密切相关。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本文对157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找出防治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住院分娩新生儿3011例,其中自然分娩1158例,剖宫产1853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57例,发生率为5.21%。其中轻度窒息123例,占78.34%,重度窒息33例,占21.02%。新生儿死亡1例,死亡率为0.64%。

1.2 方法 以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为标准[2]:新生儿Apgar评分法进行出生后1、5和10 min分别评分,满分为10分,≥8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轻度窒息。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可由单个或多个原因引起,本文以其中的一项进行统计:①脐带因素:包括脐带缠绕,过长、过短,打结、附着异常,先露或脱垂等。②羊水因素:包括羊水过少及羊水粪染。产前B超通过羊水指数法(AFI)测量≤5 cm或提示羊水暗区≤3 cm,产时或术中羊水量小于或等于300 ml(除胎膜早破)诊断为羊水过少。产程中胎膜破裂时发现羊水Ⅱ-Ⅲ度污染。③胎盘因素:多因胎盘老化,功能不全,血流量降低,营养物质交换功能降低及转运功能下降,导致缺血供氧不足,使胎儿在临产后不能适应子宫收缩时附加的缺氧。④胎儿因素:主要是早产儿和巨大儿。⑤胎位或产程异常:急产、产程延长,宫缩过强过频、胎位异常等。⑥分娩方式:剖宫产时娩头困难及臂位助产。⑦不明原因。

2.2 新生儿窒息的各类产科原因 在各类产科原因中脐带因素为最主要原因,占37%,其次分别为羊水因素、胎盘因素、胎儿因素、产程异常及分娩方式中助产技术,不明原因占的比例为1.27%,见表1。

2.3 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 新生儿窒息157例中,产前有胎儿宫窘迫87例,占55.41%。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1 min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没建立有效的呼吸运动。新生儿窒息往往始于产前或产程中,少数为生后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启动自主呼吸所致[3]。

3.1 脐带因素 主要为脐带绕颈、扭转、先露或脱垂、过短或过长、打结、附着异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宫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胎儿宫内窘迫,尤其是在临产后,随着宫缩不断增强,脐带被过度牵拉引起急性缺血缺氧。可表现为胎儿率的改变;胎心监护图像可出现变异减速或频发早减,如同时伴有晚期减速,表示严重缺氧,易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胎儿死亡[4]。因此,加强产前超监护,监测胎儿脐带情况及胎盘位置,凡是妊娠末期B超提示脐带绕颈者,产时必须严密观察胎心,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以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终止妊娠,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或避免加重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3.2 羊水及胎盘因素 羊水过少时胎盘功能减低,使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同时使胎儿在宫内的活动受限,亦易压迫脐带引进缺氧,且羊水过少时常伴发羊水粪染,导致胎儿缺氧更严重。羊水过少使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缓冲作用减弱,常感疼痛剧烈,易精神紧张,引进体内水电质紊乱,而宫壁紧贴胎儿,宫腔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直接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双重加重胎儿缺氧缺血。胎儿宫内缺血缺氧时,肠系膜血管收缩局部缺血,增加肠蠕动,排便污染羊水,羊水粪染,容易导致胎粪吸入综合征、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5]。由于羊水过少时羊水黏稠和粪染,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所以在分娩时,当胎头娩出后要充分吸净口、鼻咽部的污染羊水,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以吸净呼吸道深处的羊水,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B超对羊水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异性95%[1],因此,凡是在孕期或产前B超提示羊水过少时都要严密观察羊水情况,重复B超和胎儿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状况,所以要慎重计划分娩;或是在产程中发现羊水粪染尤其是粘稠且量少时,需引进警惕,选择适当的方法,以尽快结束分娩为原则,以减少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和窒息的发生。因此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定期监测,避免胎盘功能老化。对高危孕妇,发现胎盘已成熟,胎儿体重在2500 g以上者要尽早引产或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终止妊娠。

3.3 胎儿因素及产程异常 ①急产:由于宫缩过强,过频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胎儿在宫内缺血缺氧,致新生儿窒息。②早产儿常因肺发育不全,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减少甚至缺乏,易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RDS)。巨大胎儿经阴道分娩时经易发生产程延长、肩难产而致产后新生儿窒息。③宫缩过强过频时影响子宫胎盘血液循环致使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而子宫收缩乏力时产程延长,尤其是第2产程延长,宫缩对胎儿挤压,胎头下降时盆底组织的阻力等多种因素长时间作用于胎头,引起机械性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产程延长时使产妇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原因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血氧饱和度低,从而使胎儿胎盘血液循环受阻,供氧不足引起胎儿窘迫,以致新生儿窒息。因此,为了母婴安全,加强孕期宣教与产前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应指导孕期卫生及营养,预防早产发生。产前经系统检查诊断为巨大胎时,应提前住院待产,做出系统评估,产时做好充分的接产准备,如估计胎儿体重大于4500 g或有相对性头盆不称时可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解除产妇顾虑,改善全身状况,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 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阴道助产常用于第二产程延长或胎儿窘迫,需要尽快结束分娩所采取的一种手术。由于助产时对胎儿的进一步牵拉,极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臂位助产时接生技术不熟练,过度牵拉胎儿或发生后出头困难时易发生窒息。剖宫产本身也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社会因素择期行剖宫产的胎儿,其娩出前经挤压可能导致生后湿肺窒息。因此,临产后要适当补充能量,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产程中严密观察胎心和羊水的性状,及时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对巨大儿和臂位及时选择剖宫产,减少阴道助产。同时应当准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操作技能,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孕期卫生保健、产前检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意识,综合评估母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早期诊断及时及时处理。产程中严密监护,降低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接产手术技能及新生儿复苏技术,提高产科质量,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从而可进一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苏应宽.实用妇产科学.第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4,884-907.

[2]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74.

[3] 杨斌,郭晓辉,陈美一.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与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4,19(6):6.

[4] 赵红梅,李春香.16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对策.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54-1955.

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筛查对象为全市11个县(市)、区所辖共74家助产机构2007—2011年出生的新生儿。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充分哺乳后,由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专门培训的采血员采足跟血,滴血于专用滤纸上,置室温下自然干燥后,填写姓名、性别和地址等,保存于4℃冰箱,1周内送宁波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

1.2.1 CH筛查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测定被检标本中促甲状腺素(TSH)水平。TSH

1.2.2 PKU筛查 用化学荧光法测定被检标本中苯丙氨酸(Phe)水平。Phe≥121 μmol/L为筛查阳性。

1.2.3 试剂与仪器 CH、PKU测定试剂由美国PE公司生命科学部提供,检测仪器采用VictorTM1420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测定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筛查基本情况

2007—2011年全市活产新生儿412 801人,筛查402 539人,筛查率为97.51%(表1)。

2.2 可疑阳性患儿召回情况

2007—2011年回CH和PKU可疑患儿共5 442人,实际召回5 202人,召回率为95.59%(表2)。

2.3 CH和PKU发病率

2007—2011年共确诊CH患儿221人,发病率为1/1821;PKU患儿17人,发病率为1/23679(表3)。

3 讨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减少缺陷儿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要求,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宁波市依托健全的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操作规范,开展CH和PKU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工作。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支持与配合下,通过健康宣教、知情同意、标本采集、储存、递送、签收、实验室检测、召回复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评估等多个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筛查工作稳步发展,全市筛查率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94.99%上升至2011年的98.86%。未筛查原因有:家属拒绝筛查、危重儿或新生儿畸形放弃筛查、早期新生儿死亡、新生儿采血前家属携带新生儿私自离开医院等。拒绝筛查和私自离开医院的主要为外来流动人口,说明这些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还不够重视,应加强宣教及医务人员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杜绝拒筛现象的发生。

筛查阳性新生儿是真正患儿的可能性大,对筛查出的可疑患儿应尽可能地全部召回,否则整个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将前功尽弃,故对可疑患儿追踪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点工作之一。宁波市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市管县、县管乡),强调召回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电话通知或上门服务等形式进行可疑患儿的召回,至2011年召回率达97.24%。未能召回的可疑患儿大多数为外来流动人口,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出生数的增加,加上流动人口的居住地不固定、联系方式不确切、缺乏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等,使召回工作的难度增加,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CH是儿科内分泌常见病之一,俗称“呆小症”,由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所引起,对迅速生长中婴儿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发育危害极大,甚至造成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损害。据报道\[1-4\],CH的发病率全球为1/4000~1/3030(0.25‰ ~0.33‰),近15年我国主要城市地区CH平均发病率为1/3571(0.28‰) 。宁波市CH发病率较高(1/1821),提示CH的病因可能由多因素引起,也可能与当今检测方法灵敏度提高、切值调整、漏诊减少有关。对引起宁波市CH高发病率的相关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PKU是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大多数PKU患儿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所致,控制PAH的基因位于第12染色体长臂2区4带1亚带\[5\]。PKU的发病率世界各地不同,中国与中欧国家的发病率比较接近,为1/11000~1/16000(0.06‰~0.09 ‰)\[6\],近年其发病率各地报道不一,有增高趋势\[7\],宁波市PKU发病率较低(1/23679),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性有关。

通过免费复查和免费治疗及慈善补助等惠民措施,由宁波市筛查中心确诊的患儿绝大多数在出生后4~6周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随访与定期评估,95%的患儿经过正规治疗其体格发育及智能发育跟上正常儿童。宁波市对新生儿两种先天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有成效,应继续加强管理,从各环节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可疑患儿召回率及确诊患儿治疗率,进一步防止或减少智障残疾儿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ds.AAP section on endocrinology and committee on genetics,and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committee on public health:newborn screening for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recommended guidelines\[J\].Pediatrics,1993,91(6):1203-1209.

[2]Ginger BH,Phyllis DM.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J\].J Perinat Neonat Nurs,1998,11(1):75-83.

[3]Hanukoglu A,Perlman K,Shamis I,et al.Relationship of etiology to treatment in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1):186-191.

[4]VanVliet G.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J\].Lancet,2001,358(9276):86-87.

[5]Scriver CR.The metabolic basis of inherited disease\[M\].6th ed.New York:McGraw-Hill,1989:495-533.

[6]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