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1
关键词:绿色经济;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01
一、背景与现状
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粗放型非绿色发展模式问题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也日益严重。据统计,环境污染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能够达到GDP的10%左右,三废的排放量都是居高不下,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与此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比如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快速发展不能够同时兼得,要想经济的快速发展,牺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绿色经济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保持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终和谐统一的一种状态。因此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绿色经济方法研究现状
最早提出绿色经济一词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经济学家皮尔斯在其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率先提出绿色经济一词。绿色经济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韩国在2008年8月提出了以绿色成长为主题的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期能够加强韩国在能源、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应对能力,从而进一步缓解韩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除韩国外,日本在2009年4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以期通过该草案的实施达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进而强化日本的“绿色经济”。在欧洲,欧盟环境部长在2012年4月公开表示,欧盟将全力支持发展绿色经济。Halle(2011)等学者认为问责机制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具有扮演者重要角色。Ricardo在2011年论证了有效的国际贸易管理工作能够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诸大建在2014年的研究中,论述了绿色经济的基本背景、三重效益、研究模型;此外,褚大建还对绿色经济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如何开展中国绿色经济研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2010)根据已有的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以及发展绿色经济存在的问题和障碍等,提出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应以绿色发展为统领,以结构调整等为重点目标,低碳经济等多种理念,创造出了新的绿色发展模式。
郑德凤,(2015)等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转型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等。曾贤刚(2013)依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绿色经济指标框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三级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从横向和纵向2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情况。严鳎2005)基于国内以及国外对绿色经济的相关研究,并且以绿色GDP理论为基础,为绿色经济提出自己的相关见解。大胆提出了核算南京市1997年的绿色GDP的构想。除此之外,对于南京市绿色经济发展的情况方面,作者用DEA模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效率分析。
根据现有的国内外参考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对绿色经济的研究大部分只是停留在绿色经济的内涵,没有系统理论和方法。很少有结合数据运用统计方法进行量化来深入分析绿色经济。文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在绿色经济的研究中都有相关研究者用过,即使用过统计方法的也都是基于绿色经济总体来分析的,对于绿色经济内部结构分析少之又少,所以绿色GDP投入产出法提出势在必行。
三、绿色GDP投入产出表
虽然投入产出表的主栏、宾栏分别代表了投入和产出,横向反映产出部门的产品作为中间使用的数量提供给各个投入的部门,而纵列反映投入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每个部门的产品的数量,投入产出表充分揭示了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又彼此制约的技术之间的联系。又能反映各个经济部门之间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投入产出核算功能不仅仅在于产出的中间产品或者最终产品是如果消费的,而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该部门的生产是从其他部门或得了多少产品或者服务的状况。绿色GDP投入产出表也具有这些功能,并且比传统投入产出表更有优势的方面是绿色投入GDP投入产出表将资源耗减与环境降级也加入到了传统投入产出表,使投入产出表能够反映各个部门在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依赖程度。
对于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都各有其特点,绿色GDP投入产出法不仅能够分析出其他方法所分析的内容,也能够运用绿色系数来弥补这些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用绿色GDP投入产出的方法来分析绿色经济,不仅用数据作为支持,而且可以分析各个部门的内部结构来分析来研究绿色经济,首先,通过对前向或者后向关联度分析从而得知哪些部门对三大产业提供了大量资源并且推动了三大产业中的哪个产业的发展以及可以分析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直接带动、间接带动作用,其次,可以通过对绿色影响力系数和绿色感应度系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哪些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生产波及程度超过了社会平均水平,从而根据排序确定出支柱作用的部门,同样可以得出哪些部门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就可能成为制约其他部门发展的瓶颈部门。通过对绿色系数方面对绿色经济进行了更透彻的分析,对我们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了更高的基点。
参考文献:
[1]岳洋.北京绿色GDP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研究------以2007年数据为例.
[2]Zohreh Ahmadi,Morteza Raei Dehaghi,Mehdi Emami Meybodi.Pollution Levels in Iranian Economy Sectors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 and TOPSISI Technique:[J].procedia Sco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1:1363-1368.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范围;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92;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当前绿色建筑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的开发与推广仍然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从绿色建筑的评价和认定方面来看,我国现已拥有较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与国际上大部分评价体系一样,主要是从技术层面评价建筑的“绿色”程度,对经济合理性不做考虑。这样就形成了政府、消费者和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评价的不同的立场:政府要求建筑的绿色性,消费者在无法兼顾绿色性与经济性的情况下更多地会选择经济性,而开发商只注重其投资回收与回报。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评价结果将绿色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兼顾各方的关注。
我国现有两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和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它们吸收了发达国家评估体系的优点,在技术评价和过程控制方面已相当完善,但对于经济评价都未做考虑。基于利润最大化原则,项目评价自然明显倾向于能产生很高短期收获的投资,但是这些项目不一定与长期产出最大化一致,也不一定能确保产出长期持续。于是这样低成本、高利润、高能耗、高物耗的非可持续发展生产方式,必然会对有限的自然资源形成破坏。
二、引入经济评价的意义和范围
在与绿色建筑关系最为密切的三方(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当中,开放商和消费者都是极端关注建筑的经济合理性的,某一建筑即使达到很高的节能与环保水平,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耗费多于一般建筑的成本,是不可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的。从更大的范围和更长久的周期来看,政府同样必须重视绿色建设的经济性,经济合理性体现着对全社会资源的耗费最少。因此,绿色建筑的经济合理性可以说是绿色建筑的生命线。
绿色建筑的总体效益不但包括经济效益,还应当包括环境效益和健康效益。但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下,对于环境效益和健康效益的测算,虽然可以通过疾病成本法、预防性支出法等方法予以确定,但很难处为全社会各方普遍认可的量化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对技术性指标的考核结果间接说明。
三、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的方法
绿色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产生大量的增量成本和效益,其中很多数据难以收集和估算,根据合理性和易于操作的原则,所以只需收集和估算被评价的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建筑之间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差值,用差值来完成绿色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
1.增量成本的确定
(1)初始投资成本。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初始投资,在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和建造阶段,即项目竣工交付前产生的所有成本,运营阶段所产生的各项相关成本,建筑物使用期满后的相关费用。初始投资的评估相对于其它费用和效益准确性更高,因为有很多现行的标准和方法可以采用。
(2)运营与维护成本。运营与维护成本包括项目运营阶段内为了保持其正常运营,发生的除资源耗费和设备更新与的一切支出。相对于其它方面的费用,运营与维护成本比较难于估算,因为不同建筑物在运行标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估算运营与维护成本,一是可以通过采取相同技术或类似设备的项目进行对比估算。二是在有大量同等类型建筑物的使用或相关设备运行前提下,可以按照不同建筑物和设备的费率标准进行运营与维护费用的测算。
(3)资源消耗费用。在确定的环境状况下,不同的使用者,采用不同的设备所耗费的能源、水资源和材料也不尽相同,但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参数,可以估算出所耗费的能源和资源数量,再确定出资源的价格,就得出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费用。对能源消耗的测算需设定建筑所处的特定气候条件、建筑物所采用的技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能源消耗估算公式和图表,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模拟计算。
(4)设备更新费用。各种设备的寿命使用年限不同,所以在建筑物运营过程中,需要对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不合理的设备进行更新,以维持建筑物的正常运转。为便于测算,设备更新费用可以按照当前同等类型的设备购买费用进行计算,而不考虑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设备费用的上升,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造成的设备费用的降低或其他更具有经济合理性设备的出现。
2.增量效益的确定
(1)经营效益。对于销售类型的绿色建筑,最主要的经济效益产是由运营阶段能源资源的节约所带来的。对于使用者来说较高投入带来了更高的回报,通过对能源与资源节约量的测算,就可以得出项目产生的经营效益。
(2)残余价值。残余价值是指当建筑物使用寿命期满后,该项资产处置所获得的收益和发生的费用的差额。一般应当根据各项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估算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确定了成本和效益的范围、数额后,就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及财务净现值等方法测算出该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四、经济评价结果的运用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3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技术创新;制度环境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3.07
中图分类号:F061.5;F83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3-0028-05
引言
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和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载体备受各国青睐,其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意义已经被普遍认同[1]。然而,随着FDI规模的不断扩大,FDI在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大气污染、雾霾等一些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FDI的良莠不齐以及FDI中“脏”技术溢出对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如何改善FDI质量、促进绿色FDI进入及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来自发达国家的FDI更倾向于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污染排放系统,可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贡献[2]。而传统吸引外商投资的要素,如成本优势、市场以及税收优惠等措施对引进绿色FDI的贡献非常有限。因此,要真正达到“以市场换绿色技术”的目的就必须重视东道国环境技术创新对FDI进入的影响,通过东道国高技术含量的环境技术吸引绿色FDI进入,从而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FDI的绿色技术溢出是进一步提高东道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制度环境则是FDI绿色技术溢出的重要变量[3]。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东道国环境技术吸引力、竞争力和绿色FDI进入及溢出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制度环境对FDI与区域绿色发展的调节效应,为未来更好地管理和引导FDI提供理论依据。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FDI与东道国绿色经济发展
多年以来,学者们认为FDI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许多新兴国家采用低税率、投资补贴等各种方法激励FDI进入。然而,从FDI对环境影响来看,由于FDI的逐利本质,外国投资者更有动机将过时的技术引进,特别是在一些环境规制较弱的地区,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陈凌佳 [4]利用中国112座重点城市2001~2006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影响。结果证实了FDI的增加对我国环境确实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几年地方政府虽然加强了清洁型FDI的审批,但多年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很难改变资源大量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高的现状。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FDI对区域环境效率存在负向影响。
12环境技术创新与绿色FDI
根据Dunning[5]对外商直接投资动机的分类,寻求技术资源是FDI进行研发投资的重要目的。特别是在全球关注环境变化的时刻,FDI进入环境技术吸引力和竞争力都较强的地区,能获得本地企业更好的技术服务,与当地资本和劳动能够匹配和衔接,可实现更高层次的绿色技术优势。本土企业在环境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和知识存量增加使得FDI更加融合于本地经济发展体制,有助于外商企业在当地形成稳定的投资获利,促进外商投资的积极性[6]。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环境技术吸引力对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FDI的进入对该项影响存在中介效应。
假设3:环境技术竞争力对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FDI的进入对该项影响存在中介效应。
13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国内外相关文献已经关注到制度环境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影响。首先,良好的制度环境可提升市场竞争效率。FDI企业与本土企业在标准和公平的环境中充分竞争,尽管外国企业可能挤出一些无效的本土企业,但本土企业通过模仿、学习并追赶,最终使得整个区域的效率得到提升[7]。其次,良好的制度环境能为国外投资企业提供透明的管理体制、合法的保护以及各种服务支持,同时支持本土企业向国外企业学习,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技能[8]。最后,在制度环境水平较高时,环境保护的体系将更加透明、一致和严格。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良好的制度环境可缓解FDI对区域环境效率的负向影响。
中国的FDI按照来源地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指来自港澳台地区的FDI,另一类是指来自非港澳台地区的FDI,主要包括欧美、日本等地区。通常情况下,港澳台地区的FDI由于文化相似具有更好的嵌入性,在与政府沟通、扩展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表现更好;而非港澳台地区FDI虽然拥有资源优势但缺乏嵌入性,其更需要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和生产运作[9]。因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5:相比港澳台地区FDI,良好的制度环境可更好地缓解非港澳台地区FDI对环境效率的负向影响。图1研究框架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其中,在测度环境技术吸引力和竞争力过程中,各省市自治区的专利信息来自中国知识产权网的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其他所有的数据来源于2000~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22变量测度
221解释变量
(1)外商直接投资(FDI)
由于FDI流量并不能快速影响环境效率的变化,采用FDI存量是合适的选择。FDI流量转化为FDI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在分析环境技术竞争力对FDI与环境效率间的中介效应时,表1中显示环境技术竞争力对港澳台地区的FDI进入没有吸引力,因而也就不存在中介效应。因此,仅把全部FDI和非港澳台地区FDI放入模型9,模型10和模型11回归结果显示其与环境效率显著正相关,说明FDI的进入对环境技术竞争力形成了显著的中介效应,假设3得到部分支持。表2 绿色FDI中介效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环境效率分析及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表3显示了FDI影响环境效率及制度环境调节效应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结果发现,无论是整体的FDI还是不同来源地的FDI都显著地负向影响环境效率,假设1得到支持。而制度环境与全部FDI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120且在p
本文采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9~2011年面板数据,研究了东道国环境技术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从而改善环境效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FDI对环境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来自港澳台地区的FDI对环境效率的负向影响更显著。第二,东道国环境技术吸引力通过影响FDI的进入促进环境效率提升,FDI的中介效应明显。东道国环境技术竞争力对非港澳台地区FDI中介效应明显,而对港澳台地区FDI中介效应不明显。第三,制度环境对FDI与环境效率间关系调节效应明显,特别是制度环境对非港澳台地区与环境效率间关系调节效应更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鼓励外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外商投资逐利的本质在宽松的环境规制下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港澳台地区FDI基于寻求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以及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大部分企业技术含量低、资源耗费大,对环境技术创新缺乏动机。因此,未来在引进外商投资时要注意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大对非港澳台地区外资引进力度,同时对来自港澳台地区的FDI严格限制其投资产业、加强环保监控力度。
第二,增强东道国环境技术创新能力,促进FDI绿色技术溢出。东道国环境技术吸引力、竞争力对FDI进入及溢出存在中介效应,因而各地区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本土企业加强环境技术创新。
第三,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利于FDI技术溢出的制度环境。各地区政府应按照自身的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来优化制度环境,促进FDI技术溢出,例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法律体系的建设以及市场各要素培育等等,更好地促进和吸收FDI带来的正向收益。
参考文献:
[1]鲁钊阳,廖彬彬.FDI技术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双门槛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5):75-88.
[2]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2):30-43.
[3]姚奕,倪勤.外商直接投资、自主研发与碳强度[J].软科学,2011,25(12):19-24.
[4]陈凌佳.FDI环境效应的新检验――基于中国112座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9):54-59.
[5]J H Dunning.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J].Oxford Economic Papers,1973,25:289-336.
[6]陈继勇,雷欣,黄开琢.知识溢出、自主创新能力与外商直接投资[J].管理世界,2010(7):30-42.
[7]Meyer K E,Sinani E.When and Where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enerate Positive Spillovers? A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7):1075-1094.
[8]Suyanto,Ruhul Salim,Harry Bloch.Which Firms Benefit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Indonesian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4,33:16-29.
[9]Sunghoon Chung.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108:222-236.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4
摘 要: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政府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一时间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探究热点。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绿色会计理念并未确立、绿色会计体系不成熟、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管不足、专业绿色会计人才匮乏等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主题跃然成为学术界探究热点,中国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并严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将低碳经济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在中国,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涉及了情况十分复杂的各个方面。绿色会计并不仅仅是会计行业的问题,也是针对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主要内容,它是以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前提,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大量推广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文献回顾
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会计(早期称为环境会计)的定义研究起步很早。英国学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会计学月刊》上就发表了论文论述了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的研究。而在1973年,马林讨论了污染的会计问题,这是两篇开启绿色会计研究的文献。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会计”这一全新的定义,他定义了碳排放会计,认为碳排放会计是将碳排放及其排放权交易和相关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的统称。Alan Mann(2012)认为将碳成本与实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成功应对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计从业者开始对绿色会计展开了研究与讨论,但遗憾的是由于环保意识欠缺,导致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很低。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是从介绍发达国家绿色会计的研究情况为起步点。在绿色会计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强调绿色会计是一门具有传统会计特征,更兼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特点的综合科学。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低碳”和“经济”归集于一体,它是现代社会在应对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低碳经济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两大技术分别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
绿色会计又可以称为环境会计,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传统会计将能源和原材料等归入了成本,但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不同,它运用了绿色理念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独立的核算与控制的综合管理。
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来看绿色会计的提出,是因为机器化大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环境的威胁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绿色会计的提出是为了跳出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为经济模式的转变服务,坚持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为了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绿色会计体系的健全。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绿色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绿色会计对于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的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绿色会计牵涉到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境。
绿色会计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所以还有许多环保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会计体系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论构建和反复实践证明才能够完整地建立起来,在这段体系构建的时期内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绿色会计事务的混乱。
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存在诸多漏洞。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密切相关,绿色会计制度的发展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了发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发展水平,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广泛参与,对绿色会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也不够重视绿色会计相关人才的储备,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的绿色会计理念提出的时间不是很长,在企业内还没有完全确立,绿色会计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其概念也还没有被人民群众广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议
(一)强化利益相关者绿色会计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活动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排放到环境中会产生污染,产生负的外部性。绿色会计制度的实施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在源头上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对于公众来说,要提高他们的绿色会计意识,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来达到效果,例如在电视上投放公益广告,在网络上积极宣扬环保小措施,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会计准则,完善绿色会计体系
要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就是实现这种发展的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根据研究出来的绿色会计理论框架,补充具体的绿色会计实施制度,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对促进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会计体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力度
加强对于绿色会计实施过程的监管,需要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不能够一刀切,以免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每年独立编制环境报告书,对绿色费用和收益、资源资产和折耗等表内信息,以及废弃物利用水平、环境规定落实情况、质量状况等表外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要结合多个专业领域的专门机构对此加以评估和审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J].会计学月刊,1971,(3):24-28.
[2] 马林(J.T.Marlin).污染的会计问题[J].会计学月刊,1973,(2):18-22.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5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经济评价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全球能源日益供应紧张的现在,绿色建筑是各国建筑发展的总体趋势。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绿色建筑更是建筑业的发展和追求目标。绿色建筑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居环境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分析并掌握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和成本费用经济评价,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
一、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原则
绿色建筑是指通过节约资源和能源,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担和要求;建筑与自然和谐并存,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主要强调建筑材料的绿色环保,付出生态、资源代价较小,建筑能耗小,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同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较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实用性强,舒适度高。
(一)绿色建筑主要要素
绿色建筑主要突出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建筑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营运,从建筑材料的获取到建筑寿命终结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或者降解的全过程,整个过程和周期均体现了绿色和环保的理念。耗用能源种类方面,绿色建筑主要采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耗用。环境保护方面,绿色建筑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建筑和自然和谐相处和并存,建筑的生存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舒适度方面,绿色建筑强调建筑和自然的融合,强调实用性,避免浪费,突出结构的健康舒适。
(二)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原则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与传统建筑经济评价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价模式和指标的选取上都应突出“绿色”对经济价值和效益的影响。主要评价研究原则包括:
1.科学性。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中,应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选取精确可靠的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对于确定性相对较弱的信息与数据,应结合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联动分析,以科学的反映出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2.全面性。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价,应坚持全面性原则,一方面应对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评价,即通过成本下降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还应考虑绿色建筑对建筑舒适程度的改善、效率的提高、环境的保护等,因此,应在进行指标设计时将相关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综合评价绿色建筑的性能。
3.灵活性。绿色建筑的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具体进行经济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各种绿色建筑的不同情况,采取差异性的经济评价模式和指标,以选取最贴合实际的经济评价方式。
4.合理性。应合理选用经济评价指标,降低经济评价工作的复杂度,提高经济评价的效率,将评价的结果以最简明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具有可理解性和直观性,以方便选择最佳的绿色建筑方案。
二、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分析
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主要是将“绿色”的概念引入传统建筑经济评价中来。由于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差异在于绿色材料和绿色技术的采用,因此,绿色建筑重要技术与经济的评价应强调“绿色”理念。这就意味着在评价中应摒弃仅仅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观念,重视项目在环境、技术、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同时,在进行经济评价时,应以全局着眼,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因此,对于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主要步骤应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大小、进行具体评价。
(一)建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工程项目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绿色。无论采用何种具体关键技术方案来实现建设单位对绿色建筑评价等级的需求,我们都需要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技术难度以及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对各分项技术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科学、全面、实用的关键绿色技术方案,才能找到在既有条件下最为“绿色”的技术方案。在实际情况下,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或修改处理。
(二)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专家估测法、模糊逆方程法、主成分分析法、频数统计分析法等。根据对历史资料的需要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逆方程法属于第一层,其对历史资料的依赖程度最高。因而,在原始资料易于获得且较为丰富的情况下,利用这两种方法确定的权重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行度;频数统计分析法与专家估测法属于第三层,其完全依赖专家的经验,对历史资料的依赖程度最低,因而受主观性的影响就最为明显。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属于第二层,在历史资料的使用以及专家经验的采纳上均比较居中。目前,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原始资料是比较缺乏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处于第一层的方法的使用效率。而对于处于第三层的方法,由于其主观性太强,操作性与可信度均受到质疑。所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处于第二层的方法更为合适。
(三)进行具体评价
进行具体评价执行主要包括三项工作,即评价标准设定、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
1.评价标准设定。所谓评价标准是指对每个指标进行评价时的评判依据。对于不同类型的关键技术方案,通常需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系。尽管如此,在这些不同标准体系中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因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事先设置一个模版,然后依据不同类型的方案进行适当地丰富和修改。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通常包括指标范围的定义、评价方法、评价取值标准以及评价依据等。在进行评价标准体系设计时,如果发现有些评价指标的评价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差时,可以形成对事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反馈。
2.单项指标评价。单项指标评价的对象为处于预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后一级的指标。因而,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处于最后一级的指标通常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定义明确性、相互独立性、完备性等。单项指标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指标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处理。在进行原始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对评价标准体系中的各指标范围、评价依据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科学的数据,并提高收集工作的效率。在原始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项目参与各方的优势,从而增进沟通。在得到了相关原始资料后,就需要根据标注体系中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取值标准进行具体的数据处理与评价工作。
3.综合评价。利用事先得到的各层指标的相互权重关系,结合已经得到的单项指标评价结果,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得到各关键技术方案的综合评价得分。在完成了所有拟采用关键技术方案评价后,需要将所有方案的评价结果数据进行汇总。
三、结论
绿色建筑作为我国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应建立完善的经济评价指标,确定指标评价权重,并进行科学有效的具体评价。评价中,应注重引入“绿色”理念,建立着眼于全局的评价方式,注重建筑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的长远影响,关注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舟.我国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 上海节能. 2011(01)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6
由于全球范围内对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业、贸易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建筑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因此,在这一基础上,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并且,“低碳经济”的绿色建筑设计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虽然说“高碳经济”给人们带来了较多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但是伴随的风险与灾难也是人们不可接受的。随着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这一危机也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在2009年的4月1日,主席在伦敦与奥巴马总统会晤的时候谈到:朝着低碳经济、绿色经济转型是非常必要的。由于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是关系到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能源,而这些正是世界发展的最终动力,因此,当今世界低碳城市的构建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就是关键所在。现代生活生产中,世界性的沙漠化日益严重,森林在一天天被蚕食,人们难以看到明媚的阳光以及湛蓝的天空。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阳光与蓝天,人们拿什么来维持生命。针对这一问题,建筑设计师们首先选择了绿色设计,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和社会责任。虽然人们还没有真正地找到“绿色建筑”的实施样本,但是“绿色建筑”必定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设计当中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够在设计中保护环境,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这才是“绿色建筑”真正地意义所在。
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途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考虑到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笔者认为,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考虑到生态环境的维护,站在节约能源的角度去思考,然后才是如何能够设计出人们与自然最大限度地和谐共处,最后才考虑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由于我国一直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耕地面积正在一步一步地缩小,这使得耕地与建筑用地之间出现了无形的矛盾。考虑到能源的节约,我们就应该首先考虑到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第一,耕地保护,在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中,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第二,朝着土地资源集约化的道路前进,并且对于周边的配套设施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建筑用地;第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而这也是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之一。
2)有效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一直以来都是绿色建筑设计当中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资源。作为绿色建筑材料的一类,太阳能拥有无污染、节能的功效,能够为了节能设计的实现添砖加瓦。一般来说,在节能设计中,我们都是依靠太阳能热量收集的特点来进行,例如:可以将其替代屋顶覆盖层,从而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无疑造成了双赢的局面,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业主都能够从中受益,获取方便。
3)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来说,水资源利用以及节水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的方式,也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成为了绿色建筑设计当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从而替代等量的自来水,这不仅能够减少水污染,保护环境,也能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在规划生态景观水景时,也要懂得水资源的再生、循环以及可持续性利用,将避免环境污染、节约水资源作为目标。也可以利用雨水资源,通过收集系统将雨水加以处理,然后用于景观水的补充中去。也可以将生活当中较为优质的排水通过一定的处理,排入小区的湖里,来补充景观水,并且通过景观用水的处理系统也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资源。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景观水体,也可以达到美化景观视觉的效果,另外,开放的水面也能够成为生态系统当中发挥作用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决不能忽视水资源循环利用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当中的作用。
4)自然通风及采光的利用。由于城市空气指数在最近几年来急速下降,因此,我们也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去。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相互连通,保持自然通风,在设计之初也需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够让建筑物最大限度地接收到阳光的照射,这样不仅环保也节约了能源。另外,充足的采光与自然通风也能够让使用者保持心情舒畅,感受到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感觉,这样对城市工作者缓解工作压力也有一定帮助,从而受到了多数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