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1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伴随着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强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不断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这是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说这次危机是金融危机,而不说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甚至经济衰退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而且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目前发生在欧美大规模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倒闭就是明显的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主要是指经济基本面发生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极端萧条中。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而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改革的机会成本。
经济衰退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多项经济指标同时出现下滑,比如就业、投资和公司盈利,其他伴随现象还包括下跌的物价(通货紧缩)。当然,如果经济处于滞胀的状态下,物价也可能快速上涨。经济衰退表现为普遍性的经济活力下降,和随之产生的大量工人失业。严重的经济衰退会被定义为经济萧条。毁灭性的经济衰退则被称为经济崩溃。经济衰退与过量商品存货、消费量的下降(可能由于对未来失去信心)、技术创新和新资本积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随机性有关。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历史上最糟糕的经济衰退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失业率大约是25%,也就是说4个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
由于目前发生的金融风暴只是集中于金融企业的倒闭,并没有引发经济基本面的极端恶化,因此目前的危机只是金融危机。但金融危机可以发展为经济危机,如1929年出现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就是由最初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引发的。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会造成长时期的经济衰退。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2
关键词:美国 次贷危机 中国经济影响 对策
一、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经济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的深入,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独立的经济体系使中国在大经济环境下稳步向前。在世界经济中,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异常迅速,国际地位大幅上升,跻身于世界对外贸易大国之列。在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之时,中国成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重要借助力量,如今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已经逐渐甚微,回想这次大的风波,世界各国均受到或多或少的波及,对于中国来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市场萎缩,次级抵押贷款使房地产市场、房贷市场严重动荡;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外在原因是市场利率的变化,另外,宽松的市场准入和金融机构盲目追求个人利润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监管者亦没有尽到应尽的监管责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金融危机,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一,其经济地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国的经济低迷直接影响到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之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中国经济必然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对待金融危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站在辩证的角度解决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货币流动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如飓风一般对世界产生着影响,货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金融危机波及到了众多国家。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巨大的能量,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加大了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引发货币危机,世界各国金融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弱,世界贸易有所降低,各国消费者消费程度也有所下降,金融风波蔓延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合作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在世界经济中扮重要角色,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占主体,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方面。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中国所受到的影响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次贷危机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一方面是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积极作用。
1.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到了我国实体经济,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产业、企业投资、证券市场以及制造业。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来自于房地产产业,美国的利率上升以及房地产的火热,一些信用程度较低的借贷人进行贷款买房,次级抵押贷款导致房地产产业动荡,人们对房地产市场预期不足,这间接地影响到了我国房地产的销售率;在企业投资方面,由于美国次贷问题事态的严重,市场投资者对金融市场持消极态度,没有信心进行投资;证券股票市场领域中,金融危机迫使许多上市企业公司债券价格暴跌,行情熊市,受到一定的打击,给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国的制造业也将会进行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占出口的比例较大,金融危机直接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冲击,产量过剩、出口量下降。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的比重较大,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美国次贷危机降低国内的消费需求,美国是进口大国,在国内消费疲软的情形下,进口减少,就会出现我国出口大幅下降。
全球的市场萎缩,进口减少,造成外需疲软,受到影响的各个国家的企业大量裁员。对于中国市场,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是劳动密集型国家,企业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占制造业较高。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之下,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我国东南部许多企业无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不得不调整企业结构,进行企业裁员,甚至有些工厂或企业关门倒闭。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产业结构被迫调整,大量职工面临裁员的沉重压力,这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变得严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受到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是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我国不止东部地区受到影响,中西部也在金融危机阴霾下,面临着失业的危险,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是贫穷落后地区,金融危机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经济下滑以及美元贬值,必然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美元贬值对中国的出口也存在着严峻的考验,我国承受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的双重压力。中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利率的变化使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我国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增大。国际资本流动推高中国资产的价格,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挑战着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经济流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货币结构中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对经济产生深远不可预测的影响。所以,金融危机中货币的变化需要受到极高的重视。
2.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持续中,油价与资源价格会逐渐下滑,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条件。在金融危机中,企业的优胜劣汰兼收并购,刺激了企业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次贷危机加速了全球化产业的重新布局,加速了中国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调整进程,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转变出口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向国外市场开拓,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得以找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低廉,机制较为灵活,产品物美价廉,在金融危机中颇受青睐,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逐步占领市场。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也具有启示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银行业,要重视起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信用审核机制,加强监管部门对贷款风险、信用状况等此类信息的精确监管;要谨慎使用利率政策工具,美国降息政策扩大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同时热钱的流入制造的“繁荣景象”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巨大压力,而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在增强;同时要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内需,将消费转向国内市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实现社会收入的公平合理分配;实体经济是金融创新的基础,今后对外贸易应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对贸易结构进行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依托加工贸易等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处于国际贸易底层的贸易支撑,应加快调整贸易战略,转变能源节约型、高技术、高产品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加强风险意识与管理,风险意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所以必须提高风险意识,然后再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比风险投资更为重要。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短期政策来看,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从长期政策来看,是要深化改革、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自主创新,提高我国和企业的竞争力。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不断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分散风险。
总的来说,,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诸多的影响,次贷危机爆发已经过去了,但其对经济的影响颇深,甚至才刚刚开始。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之下,我国不断推动增长模式转型,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推动经济稳步增长。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加强技术改革和自主创新,坚定科学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节约资源,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并走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我国积极应对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寻求长期发展之路。在机遇中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素养,推进企业改革,实时适应国际大发展。
参考文献: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3
关键词:金融危机,应急管理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历史经验教训
从2007年开始,美国爆发了次级抵押信贷危机。2007年2月,美国第二大次贷机构“新世纪”公司宣布2006年第四季度业绩将出现亏损,并在同年4月宣布破产,美国次贷危机随之付出水面。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次贷风险全面暴露,大量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濒临破产,对冲基金被迫清盘,投资银行宣布亏损和倒闭,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也遭受了重大损失。目前,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
从此次危机发生的原因来看,虽然美国次贷危机直接源于资本市场创新过度、信用过滥导致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但与金融机构不负责任的放贷政策和金融监管缺位也有直接关系。从此次危机造成的影响来看,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其影响远远超出预期。
危机正在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市场蔓延,通过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信心扩散等传导机制,迅速扩散到新兴国家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一些国家新美元升值、资本外逃、出廓产品价格下跌,贸易条件恶化,经济面临大幅下滑风险。
由于危机重挫了发展的信心和有效需求,全球贸易流动性危机已经出现。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多次重大金融危机,如1929年美国大萧条、20世纪90年代的北欧银行危机、1990年日本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尽管成因不同,结果各异,但是我们仍能通过比较,发现其中带有共性的特点与经验教训:资金使用成本过于低廉、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和开放的步伐,是导致投资过度,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膨胀的主要原因。尽管当前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衍生性金融产品而显得更为复杂,但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共同的,那就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秩序混乱,人们对政府信任度下降,政权更迭频繁,严重破坏和偏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轨迹道。
历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最大启示就是:国家安全并非简单地表现为国防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安全,而经济安全的关键在于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建立一套更为全面、安全、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另外,由政府驻缅主导并介入危机应对是目前市场的普遍共识。当政府处理的态度越明确,或是应变速度越快时,越能缩小市场震荡的阵痛期,社会成本的负担也会愈小。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及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的压力也相应明显增大。
(一)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已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已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一是出口形势相当严峻;二是消费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四是一些重要经济运行指标明显回落。
(二)经济形势对我国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维护和谐稳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部分沿海企业关停、倒闭程序不规范,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人工资和劳工权益无法获得保障,各地出现多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群体性治安事件。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可能继续恶化,对我国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经济形势变化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将逐步显现。随着经济困难的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同时,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炒作热点敏感问题,致使社会矛盾激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本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首都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工业生产、外贸出口增幅下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经济增速回落。由于首都经济服务主导性和总部经济的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首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四)本市由经济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增多。
1.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引发的失业人员无序流动和管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随着危机的发展变化,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将会逐步从沿海地区向本市传导,占本市企业总量95%以上的中小企业将面临裁员的压力,此外,对农民工的需求可能减少,容易造成农民工大量返乡和无序流动,由此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2.股市、房市波动较大导致的社会恐慌情绪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心理预期的变化影响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正常秩序,导致公众对金融危机的恐惧不断放大,并在下跌的股市、房市中不断得到印证,这种恐慌可能迅速地传播和扩赛,成为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3.不断上升的劳资纠纷及其引发的社会安全时间有所抬头值得重视,近期,因劳资纠纷导致的劳工聚集和威胁跳楼、跳塔事件频发,特别是在外来劳工使用较多的建筑、安装等行业表现更为明显,如果处置不当,容易损害政府形象,很可能引发新的不稳定。
4.大规模基本建设投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形势高度紧张。为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本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地铁建设加上大规模政策性保障住房、水电气热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今后几年的开工和在建项目将会大幅增加,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金融危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
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运行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我们应灭且跟踪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深入研判本市可能遇到的新情况和新困难,抓紧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应对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对经济运行的风险监测和控制,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全面加强金融危机应对工作的统筹与领导力度。
(二)建立经济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应急预案和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1.加强经济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力度。我们应吸取美国政府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各自为战,贻误战机的教训,未雨绸缪,建立起一个更为有效的金融危机应急管理机制,以便能够将全市的经济危机管理和应对纳入一个有序、规范、条例的轨道中。
2.加强金融危机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推进危机应对工作的制度化。进一步制度或完善相关配套金融监管相关的法律制度,提高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和金融危机应对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三)建立经济运行的风险管理和综合评估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风险监测预警工作。金融危机通常都有先兆,具体表现在一些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上,我们可以充分完善和利用奥运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方法与成果,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
(四)坚持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并重的原则,做好金融危机期间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一是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加大对金融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对劳资纠纷监管,做好因企业破产欠薪引发的应急准备工作。三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引导合理有序流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进一步加大改善民生的投资力度,消除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
(六)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调动各方面参与首都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公众战胜当前经济困难的信心。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本质是金融市场的一场信用危机。因此,重振民众、企业的信心,防止恐慌心理加剧,是摆脱金融困境的关键所在。同志指出:面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对此,我们要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应对危机的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进一步加大对金融危机、改善民生和解决群众“三最”问题等方面所作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的化外患危机为内强之机,化短期之危为长期之机,化传统发展方式之危为现展模式之机,为建设更加繁荣、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宜居的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陈学彬,当代金融危机的形成、扩散与防范机制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刘明兴、罗俊伟,金融危机理论综述[J],《经济科学》,2000年4期
[3] 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贷风波的分析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争议
一、全球金融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从国际市场看,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还未见底。美国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无序暴跌、金融产品估值体系的崩溃及由此引发的相关金融机构财务危机。危机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编者注:也有分为5个阶段的):
(一)美国“次贷”危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推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快速增长及“次贷”相关证券市场的过度繁荣。2006年10月后,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次贷”违约率快速上升,引发了“次贷”相关证券市价的暴跌。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2007 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专业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迫出售给摩根大通。
(二)美国信用类产品市场危机
“次贷”危机使投资者遭受损失、消费者信心下降及经济景气回落,导致了信用类产品违约率上升,信用评级下调,价格跳水。在急剧恶化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下,信用类产品违约率超预期上升,导致信用风险保障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发售机构不断曝出巨亏,高风险信用类产品迅速失去流动性。为避免CDS这一美国信用类产品的基石瓦解并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及美国国际集团AIG)。
(三)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信用类产品市场危机波及到全球市场所有信用类产品投资的金融机构,导致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评级下降,并引发全球货币市场危机和全球性的股灾。2008年9月后金融危机迅速从美国向全球扩散,并出现了冰岛、韩国的货币与银行危机,一系列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现了信用危机。这场危机事实上已扩散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成为“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四)实体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消费下降,投资放缓、出口下跌、失业率上升、投资和消费信心严重不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先后步入衰退,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各国政府在危机中不断出台各种救市措施,展开了自“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救市行动。
二、对公允价值争议的焦点
全球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有什么关联呢?为什么有争议呢?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证券资产大幅贬值,许多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方法要求机构以市场价格对自身投资组合中的证券进行估值,从而将资产价格迅速下降的市场变化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使得金融机构的损失在危机时期被放大。目前对公允价值的争议主要有以下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争议十分激烈。
(一)公允价值不仅无助于金融危机的控制,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公允价值要求使用活跃市场的报价来计量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取决于活跃市场是否存在,市场形成的价格是否公允,是否能够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当市场处于泡沫或危机时,一切都打上了问号。
在金融市场处于泡沫时期,资产价格往往脱离账面历史成本而大幅上涨,公允价值一方面使金融机构获得了巨额账面利润,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此为基础继续进行借贷和投资,从而进一步推高杠杆比率和催生泡沫。一旦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市场趋势逆转,金融机构就必须将市场的变化反映到财务报告中,必须按照新的市场价格确定资产的价值。如果市场形势急剧恶化,金融资产遭遇流动性危机,资产的市场价格可能远低于实际价值,金融机构的损失继续扩大,市场恐慌进一步加剧。在泡沫时助涨,在危机时助跌的顺周期性正是公允价值最为人诟病之处。
本次危机初始,房价下跌,住房贷款违约率上升,次级房贷相关金融产品价格下降,引发了首轮计提减值。由于保险公司在投资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衍生证券、通过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为它们提供违约担保等方面遭受损失,评级公司调低了保险公司的评级,由保险公司担保的各种债券被相应调低信用级别,一些投资机构被迫出售那些信用级别降低到投资级以下的证券,次级房贷相关金融产品价格暴跌,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价格下跌和计提减值。花旗、汇丰、瑞银等大型银行因此遭受巨额亏损,资本充足率下降。为满足巴塞尔协议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些银行不得不大量抛售持有的风险资产,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恐慌性抛售,于是银行手中持有的金融资产进一步贬值,资本充足率继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各金融机构相继陷入困境及雷曼兄弟的破产增加了金融机构对交易对手风险的担忧,银行体系资金流动性枯竭,金融产品交易全面停滞,甚至已经没有市场可言。公允价值计量间接使危机陷入螺旋式失控状态,形成全球金融海啸。
(二)公允价值不是引发危机的原因,只是对真实情况的及时反映
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问题,金融危机并不是由于资产估值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公允价值只是及时对这一市场变化做出了反映,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刻为投资者提供了资产质量状况的真实信息。如果通过放松会计计量规则而粉饰会计信息,只能降低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延缓问题的暴露,拖延问题的解决,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
一贯性是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市场有利时执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市场不利时停止执行,等于变相鼓励企业利用会计准则操纵会计信息,这种把会计准则当作调控工具的行为将极大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降低会计准则的权威性。
公允价值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与透明度,充分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一旦取消将不可恢复,目前尚未找到另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
三、对公允价值是“修订”,还是停止执行
2008年9月16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之后,美国政府提出了规模达7 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对会计准则的争论迅速升级。一些国会议员将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提升到减少纳税人损失的高度,认为这可以使纳税人节约数十亿美元的救助成本,还有一些议员要求停止执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否则将否决救市方案。
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公布了有关公允价值的澄清说明,说明包含以下内容:在极端市况下公允价值的决定需要相当的主观判断;强迫卖盘和贱卖并非是有序的交易行为,故其成交价不能反映公允价值;特定情况下预期现金流可以作为估值的根据。
2008年10月3日,众议院通过了救助法案最终稿,其中第132条授权美国证监会在其认定是符合公众利益并且能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有权停止执行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FAS157)以公允价值入账的会计方式,第133条要求证监会调查FAS157中提出的公允价值对美国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修改该准则的可行性,并要求证监会在法案生效90日内向国会提交研究报告。
在众议院表决救助法案的同一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就《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开征集意见,并于10月10日正式该准则修订稿(FAS157-3)。该文件仍然坚持公允价值定义,认为即使市场活动较少,也不应改变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但公允价值应当反映正常交易。当相关市场可观察数据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管理层关于未来现金流和折现率风险调整的假设。
2008年10月7日,美国证监会发表声明指出,将根据救市法案的要求,联同联储局和财政部进行为期不超过3个月的研究,研究内容将包括6个方面:一是FAS157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二是该会计准则在2008年银行倒闭潮中的影响;三是该会计准则对投资者获得的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四是FASB在制订会计准则时所适用的程序;五是对该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建议及其可行性;六是替代FAS157的新会计准则。
2008年10月13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宣布对国际会计准则做出紧急修改,允许在罕见情况下对非衍生金融资产重分类。
2008年10月15日,欧盟决定修改现行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价值计算的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不必按市场价值确定资产价值,避免其资产在金融市场动荡中被低估。
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监会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报告。报告反对废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认为其他可能替代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都各自存在不足,而退回到历史成本计量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报告同时建议应采取促进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和理解、重新设计金融资产减值会计模型、为在非活跃市场中确定公允价值制定新的指南等多项措施进一步完善现行会计准则。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诚军.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帮凶’.中国证券报,2008年10月31日.
[2]戴道华.“以市值计价会计准则”将何去何从.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0月20日.
[3]胡郑利.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运用及比较.当代经济,2008年第6期.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5
【关键词】金融危机;对外经济贸易;影响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影响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与国际贸易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于金融危机的传导,意在寻求防范金融危机传染的策略。普遍认为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传导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关于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如果金融危机不影响国家的进出口,如何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呢?所以,需要弄清楚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Zihui Ma等(2003)首次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国际贸易所受的影响程度是测度金融危机传导的一个前提条件;国内学者主要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我国与美欧等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起,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
(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涨。
受全球范围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强劲、部分资源产品供给公司垄断以及航运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产品以及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高位运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而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增加也将向下游传递,这对纺织品等附加值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较大。
(三)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截至今年3月底,5个月累计升值了5.4%,这比2007年前10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9个百分点。2008年,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
三、中国如何应对危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当前,对我国经济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危”中有“机”,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抓住和利用好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部署、扎实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解决突出问题,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处理好保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一方面,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严重下滑,确保经济增长在8%以上。另一方面,在保增长中要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好事,是机遇,使我们过去长期靠出口驱动的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了,必须进行结构调整。从我国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经济增长必须要靠国内的大消费市场拉动。结构调整同时包括价格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都应进行调整。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贯彻结构调整意图,这是对政府有关部门最大的挑战。
(二)要把握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机遇。
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高储蓄,低消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历史性机遇。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们是被“逼”着解放思想,搞改革开放,想方设法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又一次“逼”着我们解放思想,采取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在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如果处理得好,会“逼”出一个经济增长新格局,“逼”出一个大好的国内消费市场。当然,这需要时间。今明两年世界经济最好的可能是在衰退中复苏。我国经济只要内需市场繁荣,仍然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对此,我们要有这种认识和信心。
(三)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给了我们清醒的认识。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外贸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危中见机,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忧患意识;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1]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国际经济评论,2009,(2).
[2]闫敏.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趋势分析及2009年展望[J].省略,2009,(1).
[3]韩志国.全球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与发展趋势[J].光明日报,2009,(2).
[4]连婕,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J].武汉金融,2007.11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范文6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
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成功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旺盛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中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1.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自然提高,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易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2.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1.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19时开始升值,到4月末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2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8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0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性的行业都嚷嚷着要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具体有四点:
1.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2.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的时候,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也很脆弱,就到泰国去了,在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
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3.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4.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辩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翀.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尹中立.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李翀.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何东.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