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 护理

新生儿期是指小儿出生离开母体,至出生后28天。这段期间小儿离开母体到自然环境生活,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抵抗力弱。为了使其能适应新的环境,必须做到科学护理,消除种种不利因素,帮助小儿踏上漫漫人生旅途的第一步,促进其健康成长,预防疾病。

1 环境

新生儿从母体子宫内环境进入到外界自然环境,各个方面必须有个适应过程,过渡时期的环境应该基本接近于宫内条件。首先室内温度要略高一些,但也不宜太高,必须较恒定,一般为21~24℃为宜。过低易受凉感冒,过高出汗多也容易着凉,并易长痱子而发展为痱毒。要定时通风,要有阳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要在室内吸烟,以免新生儿吸入刺激性气体而引起不适。湿度一般为55~60%。为了预防感染,应做好室内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地面应用含氯量为500mg/L的消毒液擦拭,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每日2次。做好空气消毒,有条件时应用紫外线消毒器消毒30分钟,每晚1次。也可用乳酸熏气密封,每100立方米用乳酸12毫升,再加等量水,每周1~2次。环境应保持安静,避免一切噪音。床铺不可太软,以免影响新生儿的骨骼发育。

2 卫生

做好皮肤的清洁,每日洗澡。新生儿皮肤表面带有一层油脂,又名胎脂。胎脂过多时可用消毒棉花蘸植物油擦去一部分。因新生儿皮肤娇嫩,表面皮肤发育不健全,保护力差,稍不注意就容易受损。洗澡可以清洁皮肤,加快血液循环,起到增加食欲,促进生长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脐带未脱落前,不可将脐带部分浸泡在水中。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中午前后,喂奶前30分钟,室温保持在24~28℃,水温38~40℃,并准备好大浴巾、换洗衣物及尿布。洗澡时动作要轻柔、快捷,不可暴露时间太长,整个过程5~10分钟,浴后抹上无刺激性的爽身粉或滑石粉,使小儿舒适爽滑。

3 衣着

新生儿的衣着应根据其本身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需要来选择,以柔软、清洁、肥大、易于穿脱为宜。包被不应过多过厚,要选择对新生儿皮肤无刺激性的,如棉布、棉针织品、棉薄绒布。式样简单、胸腹宽松、衣袖裤腿肥大。使新生儿四肢活动灵活,便于换洗。

4 局部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机体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复杂的变化,才能适应外界环境,保证生存和健康成长。此期发病率、病死率较高,因此预防感染尤为重要,要加强护理

4.1口腔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应用消毒纱布清除口鼻内的羊水及秽液,以免污秽之物吸入肺胃,随后可用金银花、野、生甘草各3克煎水拭口,另给少量口服,以除胎毒。每日补充足够的水分。加强奶具的消毒,保持乳母的清洁。

4.2眼部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1~2d,眼角有时会出现发红或有分泌物,此时切不可用手直接擦拭,可取黄连5g加水煮沸晾凉,取上清汁点眼,或者用抗炎眼药水及生理盐水点眼。

4.3脐带护理 必须密切观察新生儿脐带情况。脐带脱落前,每日用75%酒精擦洗脐部一次,然后再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能在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不用纱布。脐带脱落前后都要注意局部干燥,注意不要让大小便或水渗到脐部,以防止感染。如发现脐部周围发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及臭味,应每天做消炎处理,必要时请医生查看。

4.4臀红的预防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尿布不及时更换,受大小便刺激容易引起臀红,即尿布疹。为预防尿布疹,必须做到及时更换尿布,每次均应彻底清洁,消毒晾干备用。尿布要柔软易吸水,以单层折叠使用较好,不要用塑料布包裹臀部,每次大便后清洁臀部,擦干后涂上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等。

4.5安全防范 新生儿前囟门和后囟门都应特别注意保护,避免硬物碰撞。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睡眠时应侧卧及平卧交替,绝对禁止遮盖口鼻,以免新生儿窒息。

5 保证睡眠

新生儿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变换睡眠姿势,以防止头颅变形。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2

【关健词】综合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防控措施

近年来,院内感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系统功能发育不成熟,另外一些侵入性操作、使用等均可使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成为医院内感染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共出院新生儿患儿456例,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共发生院内感染20例(4.38%),现就新生儿院内感染易感隐患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呼吸道感染

发生呼吸道感染包括新生儿肺部感染8例,主要为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75%。

1.1易感隐患

1.1.1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口咽部定植菌误吸是患儿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最主要隐患。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时、昏迷带鼻胃管、胃反射抑制、胃排空延迟及胃肠张力下降者则易发生误吸。当吸入菌量大、毒力高时患儿容易发生肺部感染。

1.1.2胃液酸度降低,新生儿胃酸浓度减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胃内细菌引起获得性肺炎的机制可能是直接误吸胃液。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儿的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

1.1.3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正常的防御机能,其不利影响包括:(1)损伤鼻腔粘膜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2)削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3)刺激气道分泌,氧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和下漏;(4)恶化口腔卫生,易并发鼻窦及鼻咽部炎症;(5)导管本身还可以成为细菌粘附繁殖和自鼻腔向后移行的便利通道。

1.1.4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呼吸功能不完善、防御功能不健全,细菌病毒易侵入引起上呼吸道炎症。

1.1.5空气、手、水和食物的污染:(1)空气:新生儿监护室内呼吸治疗器械产生大量带菌气溶尘埃,悬浮运动下能使之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2)手: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3)水和食物,鼻饲饮食很容易引起呼吸道误吸;

1.1.6呼吸治疗器械污染,氧气湿化瓶、液,气囊面罩、雾化器、导管等污染引起。

1.2防控措施:

不断加强和改进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全员强化培训教育,科内医务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感染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防控意识。认真执行院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认识,树立高度责任感;建立健全医院感染三级网络责任制,凝有医院感染者,督促留取样本送检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确诊为院内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组织监测新生儿所有可凝感染源,找出致病菌,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2.1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防治误吸:

1.2.1.1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隐患因素,抬高头部后胃内容物不易反流,而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主要原因。鼻饲时,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鼻饲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后,及时清除口腔内容物。

1.2.1.2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喂完后竖起患儿,不断拍背部,将胃内空气排出。

1.2.1.3小儿胃管勿扭曲、挤压,定期更换,按时消毒。

1.2.2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每日3次,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PH值<7时,用2%碳酸氢钠;PH值>7时,用2%硼酸水;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口腔有溃疡时,用制霉菌素粉沫涂抹口腔,并与鱼肝油软膏交替使用。

1.2.3营养护理:积极适量给患儿补充氨基酸、脂防乳、微量元素,适时注射丙种球蛋白,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必要时输新鲜血浆,进一步增加患儿的体质。

1.2.4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

1.2.4.1洗手:严格按手卫生标准洗手,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保证手的细菌菌落数<10cfu/cm3。洗手是为了消除手部皮肤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疾病的途径。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占30%。

1.2.4.2公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每48小时更换1次管道。如果已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该增加更换管道的频率,减少细菌吸入。氧气湿化瓶液体4小时更换1次,湿化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10小时。

1.2.4.3医务人员必须戴专用口罩、帽子,每4小时更换1次,保持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

1.2.5呼吸治疗机械应严格消毒灭菌,湿化瓶、雾化器、气囊面罩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小时,晾干备用。

1.2.6适时吸痰,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粘膜损伤,而气道损伤是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发生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二、脐部感染

本组共发生脐部感染5例(包括人院时脐炎,住院后又感染其它致病菌者),感染率为1.09%。

2.1易感隐患

2.1.1新生儿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系统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等高危因素构成新生儿易感特性。

2.1.2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病床多,陪护多,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易造成空气污染,而屋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于控制时,易引起交叉感染。

2.1.3与医务人员手、鼻带菌有关。

2.2防控措施

2.2.1改善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室温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55%~65%,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每次60min。或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3次,每次3小时。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3次,同时擦拭床头柜、椅、床架、门把手、治疗车及各种监护仪等表面2次/日。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病室空气消毒采取紫外线照射1小时,或用乳酸熏蒸1小时。晨晚间开窗通风。

2.2.2暖箱、新生儿蓝光照射仪等,是消毒隔离的重点部位,新生儿暖箱温度一般控制在34~36℃,湿度控制在65%~75%。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同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胃管按时更换并冲洗消毒管口。使用一次性胃管,隔日更换1次。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应更换隔离衣,带口罩;换尿布、操作治疗前护士应洗手,有感冒及传染性疾病者禁止进入新生儿监护室。严格预防交叉感染。

2.2.3加强健康教育,提倡纯母乳喂养,及时接种疫苗,增强患儿抵抗力,降低陪护率,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探视陪护患儿。

2.2.4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加强临床病原学分析,提倡应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减少抗生素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2.5脐部每日用1%碘酊擦洗1次,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如发现患儿有脓性分泌物,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预防交叉感染,控制炎症的发展。

2.2.6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安排病室,减少感染机会,因为住院天数与医院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住院天数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同样发生了医院感染又延长住院天数。

三、消化道感染

新生儿消化道感染是细菌侵入消化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所引起的炎症、腹泻等,本组发生4例,感染率为0.87%,由于新生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功能差,医院感染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在新生儿病房易引起爆发流行。

3.1易感隐患

3.1.1母乳喂养新生儿前,母亲未用温水擦洗;人工喂养新生儿的消毒不彻底或连续使用;医务人员的手带有肠道致病菌均可引起新生儿患者的消化道感染。

3.1.2新生儿蛋白质或脂肪吸收障碍,抗生素不能合理应用,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新生儿蛋白质或脂肪吸收障碍。

3.1.3气候骤变,药物反应,易引起新生儿腹泻。

3.1.4鼻饲新生儿的流质温度、浓度及输注速度不准确。

3.2防控措施

3.2.1母乳喂养前要用温水擦洗;人工喂养新生儿用沸水煮30分钟消毒后使用。接触新生儿的手应用肥皂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医务人员进入监护室要更换衣服、鞋等,戴口罩、帽子,禁止有病的陪护人进入监护室。

3.2.2新生儿消化功能不健全,母亲应忌食辛辣、冷等食物。给新生儿洗澡时间宜短,洗澡后及时在温箱内保暖。换尿布时应避免时间过长,防止受凉,腹部注意保暖。洗澡间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60min。澡池一人、一膜、一池、一用、一消毒。

3.2.3调整好鼻饲液的浓度、温度及输注速度,一般鼻饲液温度以40~41℃为宜,过冷易引起腹泻,初起应鼻饲速度慢,10~20ml/h,数量宜小。如发现腹胀应随时调整鼻饲液的浓度、温度和输液速度。由于鼻饲管较细,应经常用温开水冲洗保持其通畅。加强吃奶及鼻饲用具的清洁消毒,确保输注系统各环节不被污染。

四、皮肤软组织感染

发生院内感染3例,感染率为0.65%。临床常见有脓疱疮、药物疹感染等。

4.1易感隐患

4.1.1新生儿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易诱发皮肤感染。

4.1.2皮肤薄嫩,易破损而造成皮肤局部感染,如尿布皮炎等。

4.1.3新生儿用药不当容易引起药物疹,药物疹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感染。

4.1.4新生儿婴儿服、尿布消毒不彻底或有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菌观念淡漠,在操作治疗过程中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婴儿用品混用,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新生儿皮肤感染。

4.2防控措施

4.2.1加强新生儿皮肤护理,针对新生儿发育特点,在其预防能力尚未完善、抵抗力差的情况下,做好相应护理,如保持体温恒定,每日温开水洗澡,注意皮肤皱折处和外清洗,同时涂抹婴儿粉。婴儿所用浴皂、扑粉、浴巾均为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2.2产后早开奶及纯母乳喂养,使婴儿吃到足够的初乳,以增加自身免疫功能。

4.2.3医务人员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增强无菌观念,接触新生儿患儿前,必须用快速手消液擦手,勤换尿布严防发生尿布皮炎,所用尿布均应高压消毒。wWw.gWyoO

4.2.4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因用药引起药物疹,应找出引起药物疹的药物,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避免抓破,严防感染。

五、结论

总之,新生儿患儿院内感染要想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条例》,加强院、科、个人三级监督监测控制网络,认真执行各项院内感染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强化院内感染知的培训学习。重点抓好新生儿监护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穿刺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空气消毒,地面消毒,物品消毒的方法。熟知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时间,定期做好工作人员体检;缩短住院天数,增加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合理运用抗生素;积极保护患儿免疫机制;加强手卫生及环境清洁卫生工作。落实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外源性感染,坚持无菌技术原则,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由于我院严格院内感染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科内医务人员工作到位,职责明确,一年来,未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流行,全年院内感染发病率为4.38%。

参考文献:

[1]董秀华、武淑贤,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5卷第2期。

[2]李嫦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08—309。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3

新生儿皮肤疾病

1.湿疹

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异常,往往与宝宝的体质有关。新生儿消化功能不成熟,不能完全消化奶中的蛋白质,易导致皮肤过敏,所以湿疹又叫奶癣。人工喂养的宝宝较母乳喂养宝宝病情重。另外,宝宝皮肤比较柔软,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这与湿疹也有一定关系。

表现:

宝宝出生后两周开始,面部的眉部及发际处皮肤表面出现红斑、丘疹、疱疹、糜烂、渗液和结痂,有的波及四肢及躯干;外界温度越高,湿疹越重;由于湿疹较痒,宝宝有时会出现哭闹。

治疗:

湿疹一般无需治疗,只要查找诱发因素并予以纠正,以及随着宝宝辅食的添加,大多数湿疹会自然好转,但严重的湿疹或继发细菌感染应到医院就诊。

乳母可暂停吃鸡蛋等富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不可使用肥皂或用热水烫洗局部,并避免太阳照晒,避免毛衣或其他化纤织物与皮肤接触。

急性期局部有渗液时,可用1%~4%硼酸液湿敷或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外涂,激素类产品虽见效快,但一旦停药容易复发,并且长期使用后残留物会导致皮肤发白甚至发黑,尽量不要选用。

2.尿布疹

尿布疹也叫红臀,是由于新生儿柔嫩的皮肤受尿液的刺激而致,也有的是因洗尿布时肥皂水未完全冲洗干净刺激皮肤引起。

表现:

垫尿布的部位,皮肤发红,甚至糜烂,容易发生细菌感染。

防治:

大便后洗净臀部,给宝宝擦屁股要轻;

外涂以用鱼肝油滴剂与凡士林混合配制的红臀膏,或涂以经过消毒的植物油;

还可用灯泡或电吹风局部烘烤,每天2~4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使红臀部位的皮肤干燥和局部供血,但烘烤应离臀部皮肤有一定的距离,防止烫伤;

及时更换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尿片,勿在尿布下垫放塑料布或橡皮布;

用尿不湿的宝宝,应选择质量好且透气性能好的产品,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宝宝四肢可以自由伸展。

3.痱子

夏天,新生儿皮肤细嫩,易生痱子,有的痱子可形成小脓疱,甚至发生败血症,所以重在预防。

室温保持27℃左右,避免新生儿大哭,以防出大汗;用温热水及新生儿专用香皂给宝宝洗澡,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如果头部生痱子,可将头发全部剃掉,以减少出汗。

痱子如果形成小脓疱,早期可用75%的酒精棉签将小脓疱擦破后,再涂上0.5%碘酒,必要时还可使用抗生素。出现发热、拒食、不哭等异常情况,必须去看医生。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被染成黄色,医学上把出生28天内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1.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可达4周,无其他临床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2.病理性黄疸:若出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1周后才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观察要点:

因黄疸只是一种症状/体征,其诊断并不难,但鉴别诊断很重要,如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疾病相鉴别,这些都需要医生予以鉴别。

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小便的色泽情况以了解黄疸的变化;注意观察黄疸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观察黄疸要在自然光线下观察面部皮肤,粗略地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面部、颈部、皮肤稍黄(生理性黄疸);中度,面部、颈部、躯干皮肤明显发黄。重度,面部、颈部、躯干、四肢皮肤深黄。

预防黄疸:

合理喂养,新生儿要早喂、多喂、量足;对母子血型不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观察治疗。

预防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局部要保持干燥,洗澡时最好不要弄湿,每天用75%酒精擦洗1~4次;禁用脐带粉、龙胆紫;勤换尿布衣物;尿布不宜过长。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的清洁,防止破损感染;小儿不适时要就诊;怀疑病理性黄疸应及早看医生。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缺氧等多种因素引起,常发生在寒冷季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过多;早产儿热量摄入不足而糖原储存少,产热少;生后有感染;这些都是新生儿硬肿的重要原因。

表现:

临床以低体温为主要特点,甚至可低至31℃~35℃,哭声低或不哭,不能吸吮;动作少,四肢发凉;皮肤暗红色,严重者呈苍白或青紫色,皮肤及皮下组织变硬如硬橡皮样;硬肿开始多在下肢臀部,以后蔓延全身,严重者可发生肺出血。一旦确诊即应住院治疗。

预防:

1.做好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防止妊娠并发症,避免早产及产伤;

2.对新生儿做好保暖工作,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对高危儿要做好体温监护,保证足够热量供给;

3.积极治疗引起硬肿症的基础疾病(如感染、颅内出血、畸形、窒息、产伤等);

4.注意环境卫生和用品消毒,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消化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但生长需要的营养较多,又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因而容易发生腹泻。

各种不同腹泻和应对

1.生理性稀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每天大便可多达8、9次,较稀薄、色黄。

对策: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就不必担心,无需治疗。

2.喂养不当:给新生儿喂食的奶粉过浓、过凉,奶粉中加糖,过早添加米糊等淀粉类食物,都可导致腹泻。特点是:大便含泡沫,有酸味,混有消化不良的颗粒物及黏液。

对策:纠正不科学的喂养方法,若症状不能改善,应到医院接受治疗。

3.奶粉过敏:是对奶粉中蛋白质的过敏,腹泻多超过两周,大便可混有黏液,可伴随皮肤湿疹、气喘等症状。

对策:根据医生的建议喂特殊奶粉,爸妈不能盲目给宝宝更换奶粉。

4.病毒或细菌感染:主要是肠道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常常在冬季发生于医院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或医护人员的手传给新生儿。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腹泻呈水样,可伴有呕吐发热,一天大便可达10次左右,且会伴随脱水。

对策:若大便含黏液脓血,应考虑细菌性肠炎,要立即看医生。

5.其他:患感冒、肺炎等也可导致腹泻。

对策:积极治疗感冒等疾病,适当给予口服补液以防脱水。

呵护指导

坚持母乳喂养,不要禁食,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暂时吃脱脂奶粉。

保证给宝宝多喂水以防脱水,喂水困难或呕吐频繁、少尿时,应看医生。

不要滥用抗生素。

仔细观察宝宝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大便量的多少,做好记录。

注意宝宝腹部保暖,以减少肠蠕动。

护理好宝宝的小屁屁,防止红臀、溃烂等。

宝宝腹泻期间,妈妈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能吃过于油腻、辛辣的食品。

预防要点

注意饮食卫生:奶源应新鲜、清洁,奶具每次用完洗净,每日煮沸消毒一次。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4

新生儿期是指从胎儿出生到能适应周围环境的一段时期,一般为一月左右(28天)。由于新生儿的适应能力不完善,易发生疾病,必须重视保健工作。

这里特别介绍一些护理新生儿方面的常识。

一 体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弱,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应每日测体温一次,低于30℃者,应予保温。高于38℃,应每小时测体温一次,并寻找发热原因,进行处理。夏季宜进行散热,多喂水,以防发生脱水热。

二 喂养

新生儿从皮肤、呼吸道及大小便中失去大量水分,应注意补充。可于两次哺乳之间喂5%浓度的糖水。一般可出生后68小时喂糖水,12小时开始哺乳,每次哺喂时间20―30分钟,间隔3―4小时,一昼夜可喂6―7次,对早产或体弱的新生儿,应每2小时哺喂一次。每次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轻轻拍背,使吞入胃的空气排出,以防吐奶。

三 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台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四 脐带

婴儿出生后,医生就会剪断脐带并用消毒纱布包扎好,一星期左右就会自然脱落。家长如果给孩子洗澡,就不要把孩子在水中浸泡过久,洗完澡要用酒精棉消毒脐部,并注意观察脐带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水或特殊气味,如果有异常要及时看医生。

另外,垫尿布时,如果尿布比较长,最好要在腰部处反折下来,以免尿液蔓延至脐部。

应每日检查,保持干燥。如脐部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撤上磺胺粉,再用消毒纱布包盖。干瘪的脐带多在3--7天内脱落。如分泌物有臭味或脐轮周围发红有感染现象者,应积极作抗感染处理,防止发生败血症。

五 大小使

出生后第一天排出黑绿色胎便,哺乳后渐变黄色,糊状,每天3---4次,小便每天十数次。每次哺乳前应换尿布。注意大小便次数、性质,发生异常应及时处理。每次大便后应洗净臀部,涂以10%鞣酸软膏,以保护臀部皮肤。

小宝宝的小屁股工作很频繁,如果不小心会引起尿布皮炎。在选择尿布时,应该分别选用布尿布和纸尿裤。一般来说,布尿布更贴身、透气,经济环保,晴好的白天与夏天使用起来很方便。纸尿裤在阴雨天与夜晚可以非常方便。

有些家长在使用尿布时经常忘了更换,特别是用纸尿布时,认为纸尿布的吸水性好,多用一段时间没关系,但尿布疹往往发生在这些宝宝身上。处理的办法是勤动手。保持局部干燥。布尿布要经常晒太阳,以杀灭细菌。另外,孩子刚换下尿布后或刚刚方便后,就让屁股自然晾晒一会儿,不要立刻就包上。

还有,大便后,要用温水把屁股洗干净,尤其是腹泻的孩子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做好,而且用毛巾擦干皮肤时,要轻轻把水吸干,而不是来回擦拭皮肤,以免损伤娇嫩的会及周围皮肤。

六 皮肤

新生儿皮肤薄嫩,易擦伤感染,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尿布应经常更换。出生后应立即用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擦去胎脂,以防其分解成脂肪酸后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糜烂,特别是颈、四肢、腋下及腹股沟等屈曲处。以后每日应洗澡或擦澡一次,于皮肤皱摺处撒滑石粉少许。

七 眼睛

眼睛的护理需要非常小心,应每日检查。如发现眼有分泌物,可用0.25%氯霉素或其它眼药水点眼。孩子出生时容易携带致病菌,尤其是眼部容易发生结膜炎,另外孩子还喜欢小手乱抓异物等,都较容易伤及眼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温开水清洗眼部,如果结膜比较红,可以用眼药水点眼,每天3次。如果是抓伤,最好把指甲剪短并戴上薄手套,以防抓伤。眼部异物可以轻轻地用水冲洗或用消毒棉签擦拭掉,如果比较困难,最好找医生处理,以免伤及眼角膜。

八 口腔

应每日检查口腔,保持口腔的清洁,尤其是进食后要适当喂些温开水,不要嘴里总有食物残渣。如发现口腔有白膜,多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俗称“鹅口疮”,可用抗霉菌的药物2%龙胆紫涂抹。平时可适当给孩子补充维生素,以保持口腔黏膜的完整,防止口腔炎。

九 耳朵

给孩子洗澡时,尽量避免洗澡水流进外耳道,如果不小心流进去,则可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有利于水流出,也用棉签轻轻地把水擦拭掉,但不要把棉签外耳道。在感冒时也要小心孩子是否有耳朵的不适,是否有分泌物流出或有特殊异味。如果孩子老是抓耳朵,要小心患中耳炎的可能。

十 免疫

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从而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麻疹、风疹、白喉等有免疫力,其自身主动免疫力则尚未充分发育。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力差,免疫反应不及时。由于体内缺乏IgA,故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又因所产生的IgM有限及缺乏补体和备解素等,致其粒细胞对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伤力弱,故易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以预防感染。出生24小时后,须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十一 头垢

经常有宝宝在头皮上有一层黄褐色、鱼鳞般的污垢,很不好看。曾经有家长用力把它们抠掉,或用草药外敷,这些都很危险,尤其是在脑门附近,这样做更加危险,正确的办法是用植物油软化,渐渐会自然脱落。一般到6个月左右,宝宝的头皮就干净了。

TIPS

“满月头”宜剪不宜剃

许多父母在孩子满月的时候会给他们剃个大光头,即“满月头”。为的是能让孩子的头发长得更黑,更亮,更浓密,但儿科专家却告诫父母这种做法并不科学,而且对宝宝的健康有害无益。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由于受寒、感染、窒息、饥饿、喂养不当及体质量低下而引起,早产儿尤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儿一般情况差,反应低下、体温不升、呼吸浅慢、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障碍。本病重症愈后极差,病变过程中可合并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可合并肺出血而导致死亡。本科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58例,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治愈率达97%。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患儿中,男36例,女22例。生后3 d内发病41例,占70%,4~7 d发病12例,占20%,1周后发病5例,占8%。58例患儿经过仔细观察,精心护理56例痊愈,治愈率达97%,2例死亡均系全身硬肿的早产儿,死亡率3%。

2 护理措施

2.1 积极复温,消除硬肿 轻症患儿用绒毯,棉被包裹,外置热水袋放在26℃~28℃室温中自然复温,保温时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情况,防止烫伤。早产儿包好后置于30℃温箱,每小时测肛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恢复情况调节温箱温度在30℃~34℃范围内,相对温度65℃左右,使患儿体温6~12 h内恢复正常,当肛温升至35℃~36℃时调至该患儿适中温度。对肛温小于30℃,肛温与腋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采用缓慢复温,复温方法:将患儿置于比其温度高1℃~2℃的温箱中,每小时测肛温、腋温各1次,同时提高温箱温度0.5℃~1℃,温箱温度不超过34℃,使患儿体温12~24 h恢复正常,

2.2 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液体 硬肿症患儿必须补足液体和热量,不能吸吮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入量不足或呕吐严重者应补液,补液时应控制速度,一般为8~10滴/min。静脉输入的液体,可加温至35℃左右。可输血或血浆,以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2.3 吸氧 因新生儿呼吸功能发育不完善,易引起发绀缺氧,呼吸表浅,所以应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病情好转后改为间歇给氧,湿化瓶可用温水,以减少冷的刺激。

2.4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房间应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每日通风,消毒2次。严禁探视,进入病室应清洗消毒双手并戴口罩。患儿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

2.5 新生儿的皮肤较嫩,使用内衣尿布要柔软,干燥,避免刺激。便后用温水清洗,防止红臀和尿布疹。

2.6 日常观察 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观察患儿精神状况体温变化、哭声强弱、呼吸有无气促、面色、皮肤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2.7 产前保健 尽力避免早产,胎儿娩出后立即作好保暖工作及控制感染,新生儿出院后向家长宣教育婴知识,特别是寒冷季节,注意保暖。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以出生3 d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本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其发病机制为新生儿皮下脂肪含熔点高的饱和脂肪酸多,体温调节中枢及代谢功能发育不全,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1]。胎龄小,体质量低,产房温度低,产时、产后保暖措施不当,或合并窒息、感染等均为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高危因素,其中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病率最高[2]。因此复温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①若肛温大于30℃,多数患儿腋温-肛温差≥0,将患儿置于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 h内可恢复正常体温;②若肛温小于30℃,多数患儿腋温-肛温≤0,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加温,每小时提高0.5℃~1℃,在12~24 h内恢复正常体温。以上复温措施取得了满意疗效。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2例死亡均为早产低体质量儿,来本院时全身硬肿,合并肺出血而死亡。因此,加强新生儿护理,产房及新生儿室内的温度不应低于24℃;加强产时产后的保暖,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用温热毛巾擦干全身,用预热的包被包裹;提倡母乳喂养,补充足够热量;新生儿在转运途中要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防寒冷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治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省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的皮肤及巩膜等黄染的现象,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因得不到患儿家长的重视,因此加强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年龄1~28 d,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57例;剖宫产48例,自然分娩12例,出现黄疸时间7 d 15例;胆红素生成过多者35例,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者15例,胆汁排泄障碍者10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表现为轻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肤黏膜黄染。

1.2 病因 围产因素25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头颅血肿、红细胞增多症、胎膜早破、早产等;感染因素18例,包括肺炎、脐炎、尿布皮炎、败血症、脓疱疮、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多因素混合7例;母乳性黄疸5例;原因不明3例;新生儿溶血病2例。

1.3 治疗与转归 本组患儿均给予光疗退黄、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疗;本组60例患儿均达光疗指征,血清胆红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蓝光进行治疗,8~12 h间断光疗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护双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盖,若出现青铜症,停止光疗。胆红素下降到7 mg/L以下即停止治疗。利用静脉推注丙种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儿溶血,用量500 mg/(kg•d);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 mg/(kg•d);其中有2例患儿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20 mg/dl),在光疗的基础上给予碱化血液、白蛋白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本组60例患儿治疗3 d后,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 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做好患儿的排便及进食记录,观察新生儿吮吸力等反应是否正常,患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食欲差、吮吸无力、烦躁不安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喂养,保证新生儿的热量供应,必要时可静脉点滴10%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2.2 蓝光疗法的护理 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 ~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 h测生命体征1次,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观察黄疸部位程度的变化,皮肤有无发红、干燥、发疹,尿、大便着色与性状;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并观察出入量;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可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俯卧照射时应有专人护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呼吸。

2.3 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的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抚触,每日2次,每次10~15 min;游泳时水波对皮肤的刺激能对新生儿的外周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游泳时水对胸廊的压力使新生儿的肺活量增加,对胸廊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2.4 健康教育 细致地向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以及蓝光疗法的治疗意义等相关知识,让家长认识到此病的严重性,向家长说明此病可能会带来的后遗症,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和智能的开发,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

3 小结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由多种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围产因素及溶血因素为主,晚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感染因素及为母乳性黄疸为主。其病因复杂,临床应注意治疗要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护理人员应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治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黄疸对新生儿的损害,改善预后。

参 考 文 献

[1] 王玲.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 201203.

[2] 江莉.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研究.实用临床医学, 2008,9(3):77.

[3] 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西南军医,2010,1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