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欧美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使全球经济体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促进各种经济体和经济组织沟通、贸易和共同发展的最核心资源就是国际商务人才,他们主导着“跨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1]。

21世界的国际商务人士不仅需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入的理解当前全球化对现代商业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有处理复杂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为了应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近些年来,欧美各国的大学开设了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以满足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与国内高校已经开设多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比,从总体上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主要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商品、劳务交换行为,而国际商务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与管理问题[2],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诸多不同。国外高校开展国际商务本科教育的时间相对较长,与国内高校相比,其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显得更为成熟。

国内目前对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美国的加利福利亚州立大学、圣地亚哥大学、贝勒大学、西雅图大学,和欧洲的哥本哈根商学院、挪威商学院、瑞典延学平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等10所著名大学所开设的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调查,分析国外国际商务人才的教学课程体系与培养方式,为我国的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二、国外高校对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认定与解读

国外的高校普遍认定,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是有关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职能运作范畴领域的通用教育。与其他商科专业比较,它的特点是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商业领域的知识与跨文化管理的融合,以及对跨国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经济、政法和法律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国际背景下的经济问题和跨国公司的研究。

国外高校的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是传授给学生有关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运作所需要使用的经济、财务和商业法律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以及发现、理解、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一般方法,使得学生具备在跨国公司与跨国组织工作的专业技能。学生完成专业规定的所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以后,将被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取得学士学位以后才有资格继续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由于国际商务专业的跨学科性,从该专业的毕业的学生可以在涉及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工作。

三、国外高校“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特点

由于“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知识,这些培养也有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予以配合。本文选取了德国、丹麦、瑞典、挪威、美国等10所著名的高校为研究样本,对它们所设立的本课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研究。具体样本说明参见下表1。

资料来源:根据样本大学网站课程介绍整理而获得(截止2013年8月)

与传统的商业管理专科的课程相比较,“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更体现出了国际商务学科的特征。以上10所开设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一共有129门,具体可以参考附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不同国家的高校在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课程的名称有不同,但是其课程内容相近或相同。如果把它们归纳一下,其主要内容仍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的核心课程为主,同时也包括了研究方法论的训练。在此,表2综合概括如下:

对比10所国外高校样本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国外高校本科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呈现出以下的人才培养的特点:

1.与国内高校普遍实施的四年学制相比,国外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一般学制为三年。在第三年的时候,各高校会安排部分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同时,也并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2.在整个课程和教学设计中,国际化的视角成为整个专业的核心所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会在基本知识点讲授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国际视野,以国际化的视角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挪威商学院就明确要求学生从国家差异比较的视角来学习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管理;而哥本哈根商学院开设的“国际商业战略”这门课程也专门聘请了其他国籍的国外教授来进行讲授,以带给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习视角。

3.从专业的教学设计角度,一些欧美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基于“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还有针对性的设立了不同的学习方向,学生可以辅以不同选修课程作为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下:

(1)基于全球不同的商务环境,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就为其”国际商务专业”设有“国际商务与中国企业”、“中东和北非”以及“中欧”三个学习方向,供该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选择。

(2)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设立了“市场营销”、“金融”和“管理”三个方向,供学生选择学习。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国际商务;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142-02

[作者简介]沙文兵(1973-),男,汉族,安徽无为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 安徽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国际商务课程双语化改革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cjyyb2013015)。一、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一)改革目标

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并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级国际商务管理人才。具体而言,通过对国际商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力求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实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高标准要求。2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着力为中国本土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培养优秀人才。3通过课堂设计与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既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吸收、借鉴,又考虑我国国情及安徽财经大学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努力培养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的高级国际商务专门人才;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强调国际商务知识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媒介与网络教学平台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将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双语教学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

二、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一)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依据当前流行的国外原版教材以及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案,将国际商务的主要内容整合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两大部分。前者为企业开展国际商务的环境分析,包括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政策、国际资本市场等;后者为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具体内容,涉及国际企业组织和战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生产与研发、全球营销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企业财务管理等。由于部分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国际贸易学、国际市场营销等有重合,对该部分内容仅作略讲,或者作为学生自学、自讲内容。

(二)建设教学网络平台

为了解决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答疑”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同时也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了内容丰富的国际商务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利用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信息、教学文件(如大纲、教案、PPT课件、教学进度表等)、试题库、案例集、音视频资料的上传;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料和拓展材料。此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答疑等工作也可以通过该教学网络平成,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改进教学手段

由于国际商务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很难做到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心理学研究发现,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朱彤,2007)。人类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大约能够记住15%,通过视觉获取知识大约能够记住25%;而视听觉结合获取的知识则能记住65%(段雄春,2009)。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记忆,在教学过程改变了单纯使用PPT课件的教学方式,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使板书、课件、网络、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

1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或理论时,并非将其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提供一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理论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王红燕,2011)。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国际商务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讲授不仅枯燥乏味,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尝试采用讲前案例引导、讲中案例解释、讲后案例分析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由于教学目的主要是为本土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在教学案例选择上,除了国际知名跨国公司案例之外,更要注重中国本土企业(如海尔、华为、TCL、联想、万向、吉利等)的国际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与问题,增强其学习过程中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如通过对上海汽车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的案例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性。

3双语教学法,并逐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英语运用比例。安徽财经大学国际商务课程原为中文授课,采用国内教材。为了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开展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商务人才,我们对课程进行“双语化”改革,采用当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由美籍华裔学者彭维刚(Mike WPeng)教授撰写的原版教材全球商务(“Global Business”),并在授课、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中逐步增加英语表达的分量。

4小组讨论(Team Work)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每组安排一次综合案例分析与讨论。要求各小组以协作形式进行研讨、制作讲课课件,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在课堂上讲解。教师和小组成员以外的学生可以进行点评和提问,小组所有成员都可以回答问题。借此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其创造力,并弘扬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程的趣味性。

5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师生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索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安徽财经大学对必修课程一直采用“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的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常常流于形式,因而更加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形成了学生“轻过程、重结果”的观念,往往在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忙于突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的把握也不够牢固,考试结束之后所学内容基本也就遗忘了。为完善国际商务课程考核方法,尝试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成绩的比例调整为40%,并增加平时考核的内容。不再仅以考勤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而是根据学生出勤、课堂表现(互动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等综合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具体而言,出勤占总成绩的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20%。

2强化过程管理,将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结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连续考核。除期末考试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布置作业、期中测验、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调研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既督促每个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过程全面深入地理解、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又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效果与心得体会,避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弊端,增强考核的合理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3增加期末考试题型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期末闭卷考试试题题型力求灵活、多样。减少反映学生对基本知识把握情况的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适当增加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题的比重,注重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商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同时,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考核方法完善等诸多方面入手,对当前国际商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期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培养兼具全球视野和本土智慧,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商务专门人才。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3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协作式,国际市场营销

如何能够真正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一直是高职教育中重点研究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中的国际商务专业,由于其学科所属经纪类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一直是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头痛问题,但是培养出高动手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特别当前随着国家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商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商务专业中进行教学,在能够培养出熟练运用营销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国际市场人才,同时也为探讨出一条可行的高职教育之路打下基础。

协作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来源于协作式学习理论,协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最早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走上了系统化的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指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黄荣怀.2003)另外,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更需要提高学生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对实践的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好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合作,从而能够更加快的适应社会。协作式学习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在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在教的同时,能够不断让学生通过小组式的协作,把所学的东西得到运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产学研结合”到“任务驱动”,无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分院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在就业方面多从事市场开拓等职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和该门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协作式教学进行教授。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分析课程特点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特别是地处浙江的大量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国际,参与国际竞争。这些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知识的操作性人才,并且要求他们能够不怕吃苦,能够深入一线,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成功开拓市场,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培养中小企业所需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教给学生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让他们能够进行实际运用,因此,高职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基础性人才,学生需具有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操作性专门人才。所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礼仪与谈判等,除了能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很好的沟通的能力。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数量的掌握一门外语,和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开拓能力,因此要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能够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由于高职专业是作为第三批高考生进行录取,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是稍逊于本科学生,但是高职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相对来说要比本科学生更活跃,因此,在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了解他们的特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针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采用协作式教学更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状况。

三、国际市场营销协作式授课方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九章内容,从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引入、市场调研、环境分析、营销策略的选择到最后的营销组合的运用,除了第一章偏重于理论知识外,其余各章都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大部分章节都可以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采用协作式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授课过程如下:

下面就以品牌策略这节来阐述协作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1、首先通过海尔品牌的国际推广案例,给让大家了解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

2、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知识,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如什么是品牌,品牌有哪些内容构成,品牌的含义,品牌如何设计,在做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何种策略进行品牌推广,另外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方面。

3、接下来让大家针对海尔的品牌进行内容的核对和讨论,了解海尔品牌在整体设计和推广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采用了什么策略,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4、在大家讨论过之后,教师进行内容的讲授,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海尔品牌运用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贯穿讲授本节知识点,同时让大家反思和改进自己在分析中的不足点。

5、知识点学习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所学习的品牌知识,针对嘉兴某公司的服装,在出口到印尼的过程中进行品牌的设计、推广。同时,教师要求配以漂亮的图片、PPT甚至品牌推广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只要是本小组同学认为该种形式最能够诠释该品牌的内涵。

6、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之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每个小组都在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品牌进行了演绎,小组通过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的形式对其品牌进行诠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其他同学的掌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教师进行总结,首先对大家所做的功课表示肯定,漂亮的PPT,新颖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值得表扬,但是在整体的表现中,还是有些需要进行改进的,首先,大家资料都准备非常充分,但是表现的还是不够,也就是说营销的能力还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其次,整体的配合,大家在用不同的形式在诠释自己的品牌的时候,配合不是很默契,还是需要改进的;另外,PPT和表演形式的配合不到位,没有根据表演形式来做自己的PPT。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同时,在品牌的设计中,形式相对单一,想象力不够,需要进一步开拓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给同学们展示导入案例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差距,从而在下次能够做的更好。

四、协作式教学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劣势

优势:首先,嘉职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作为高考中第三批的录取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但同学们活跃度相对很高,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动手能力较强,协作式教学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点;其次,高职院校现在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嘉职院的口号就是“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因此,协作式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再次,协作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符合了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最后,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以后是需要进入商业领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市场开拓,而协作式教学方法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能够使同学们在进入学校之后能够更加顺利的适应社会。

劣势:协作式教学是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但是,同学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参加的踊跃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大部分同学通过协作式教学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充分的参与和发挥。因此,协作式教学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同学;同时由于课时所限,同学们一般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协作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促进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协作式教学,能够让同学们主动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该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同学们学会实践和反思,改进自己,并且学会欣赏和学习别人优点。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形成一个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贵芹 张志坤 杨开诚. 协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2(4)

2 黄彦. 国际商务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J]. 教学研究,2007(9)

3 张皓明.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2005(29)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4

一、研究过程

本研究对象是外语系的大二83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在其国际商务谈判课堂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为期一个学期(17周,68个学时)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开始前,通过与企业一线职工进行交流将其在实践工作中的项目改编成任务引入课堂,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真实素材;在实验过程中将企业一线职工的经历真实谈判及其对传统的商务谈判课程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和对行动导向教学策略实施的建议渗透入行动导向具体教学策略中。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向学生了解四种行动导向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将调查问卷结果通过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从而总结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本次实验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83名学生,其中80名学生返还了他们的问卷。整个调查时间持续了30分钟(包括分发和填写过程的时间)。

二、数据分析

本次的调查问卷分为五大部分(由开放型问题与非开放型问题组成):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印象评述、课程的实践教学学习内容评价、学生课堂任务及项目的参与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当然本次调查问题还调查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态度,其中96%学生认为是认真完成调查问卷的,因此问卷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第一部分是由五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开门见山地咨询学生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总体印象,其中25%的学生表示喜欢这门课程而10%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对于课堂氛围的选择上有47%的学生认为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上气氛很好,比传统课堂要好很多。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问题显示,有8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对课程的吸引力非常重要。剩下的两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思考喜欢或不喜欢本课程的理由,在问题设计上采用了非开放型的问题设计,即提供有限的五个选择项让学生选择。这五个选择项分别包括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动力及其他。而选其他的学生,需要写出自己的理由。在这个部分调查中,仅有5个学生放弃选择。本问题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资料(教材)设计不是很合理,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谈判距离有点远。另外32%的同学认为传统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也是他们喜欢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理由。不过在不喜欢这门课程的理由选择上,14%的学生认为还是比较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课堂中,许多教学项目和问题需要自己动手解决,让他们觉得很不适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本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在教学资料的设计上,要更接近实践商务谈判的流程和内容。第二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是围绕这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动机展开的,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内容和将来职业的相关性;国际商务谈判内容能否提高专业能力;以及让学生思考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众所皆知,学习动机和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这一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在于调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42%学生被动地接收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觉得学校开了就要学然而对于该门课程与将来职业的相关性选择上,将近56%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设置与将来工作的关联性很大,而11%的学生选择没有思考过,很迷茫。在本部分的第三个问题中,1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有25%的学生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个人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第三部分主要聚焦于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的学习参与度。这一部分主要由三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二问题主要学生课外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时间;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对同学参与课堂积极性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中参与性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积极参与课堂项目制作。而且课后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大大提高,尽管有少数学生组因课堂合作问题将课堂任务拖至课后而抱怨,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中学到很多东西。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好的帮助。第四部分注重于学生在本学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调查,虽只有一个问题本实验的研究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是调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效果的影响,在学生在进行为期一个学期(90学时)的课程学习后,学生觉得自己哪种能力提高得最快。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觉得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比较薄弱。调查问卷的第五部分是调查学生理想中的教学方法,这个部分由四个问题组成。采用开放式的问卷形式,第一题是让学生比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问题;第二题是问学生本次授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第三题是通过听课,学生觉得“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与他们理想中的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劣势;最后一题是请学生举例说明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结束后他们是否有可见和可感受的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越来越关注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纯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更符合我们高职学校培养“技能双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受到一些自学能力差,希望被动接收知识而不是主动掌握知识的学生的排斥,但是更多的学生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5

    本研究对象是外语系的大二83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在其国际商务谈判课堂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为期一个学期(17周,68个学时)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在实验开始前,通过与企业一线职工进行交流将其在实践工作中的项目改编成任务引入课堂,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提供真实素材;在实验过程中将企业一线职工的经历真实谈判及其对传统的商务谈判课程存在的问题的看法和对行动导向教学策略实施的建议渗透入行动导向具体教学策略中。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向学生了解四种行动导向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并将调查问卷结果通过EXCEL2003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从而总结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本次实验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共83名学生,其中80名学生返还了他们的问卷。整个调查时间持续了30分钟(包括分发和填写过程的时间)。

    二、数据分析

    本次的调查问卷分为五大部分(由开放型问题与非开放型问题组成):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印象评述、课程的实践教学学习内容评价、学生课堂任务及项目的参与性、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评价。当然本次调查问题还调查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的态度,其中96%学生认为是认真完成调查问卷的,因此问卷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第一部分是由五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开门见山地咨询学生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总体印象,其中25%的学生表示喜欢这门课程而10%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对于课堂氛围的选择上有47%的学生认为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上气氛很好,比传统课堂要好很多。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问题显示,有8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对课程的吸引力非常重要。剩下的两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思考喜欢或不喜欢本课程的理由,在问题设计上采用了非开放型的问题设计,即提供有限的五个选择项让学生选择。这五个选择项分别包括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动力及其他。而选其他的学生,需要写出自己的理由。在这个部分调查中,仅有5个学生放弃选择。本问题的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资料(教材)设计不是很合理,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谈判距离有点远。另外32%的同学认为传统课程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也是他们喜欢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理由。不过在不喜欢这门课程的理由选择上,14%的学生认为还是比较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课堂中,许多教学项目和问题需要自己动手解决,让他们觉得很不适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本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中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在教学资料的设计上,要更接近实践商务谈判的流程和内容。第二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是围绕这学习本课程的学习动机展开的,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内容和将来职业的相关性;国际商务谈判内容能否提高专业能力;以及让学生思考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众所皆知,学习动机和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这一部分的问题设计主要在于调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42%学生被动地接收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觉得学校开了就要学然而对于该门课程与将来职业的相关性选择上,将近56%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设置与将来工作的关联性很大,而11%的学生选择没有思考过,很迷茫。在本部分的第三个问题中,1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有25%的学生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个人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第三部分主要聚焦于学生的课堂及课后的学习参与度。这一部分主要由三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二问题主要学生课外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时间;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对同学参与课堂积极性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中参与性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能积极参与课堂项目制作。而且课后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大大提高,尽管有少数学生组因课堂合作问题将课堂任务拖至课后而抱怨,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中学到很多东西。从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好的帮助。第四部分注重于学生在本学期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方面的调查,虽只有一个问题本实验的研究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是调查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效果的影响,在学生在进行为期一个学期(90学时)的课程学习后,学生觉得自己哪种能力提高得最快。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觉得自己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上,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比较薄弱。调查问卷的第五部分是调查学生理想中的教学方法,这个部分由四个问题组成。采用开放式的问卷形式,第一题是让学生比较“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问题;第二题是问学生本次授课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第三题是通过听课,学生觉得“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与他们理想中的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劣势;最后一题是请学生举例说明国际商务谈判教学结束后他们是否有可见和可感受的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越来越关注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纯理论知识的积累,也更符合我们高职学校培养“技能双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当然行动导向教学法也受到一些自学能力差,希望被动接收知识而不是主动掌握知识的学生的排斥,但是更多的学生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国际商务主要内容范文6

一、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新趋向

(一)环境与国际贸易

贸易自由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益的,然而,自由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环境与贸易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两次会议统一了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之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已经在原关贸总协定(GATT)多次产生。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关系已充分表现出来。贸易与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的经济学家对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关于环境与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焦点问题:(1)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2)环境政策或环境管制对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贸易方式以及贸易条件的影响;(3)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冲突与协调;(4)南北贸易关系与“污染天堂”假说问题:(5)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如何制定政策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推动了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战后,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经过恢复都已相继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以美欧为主体的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起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成为主导国际贸易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分工发展。跨国公司从整合全球资源的角度出发,将其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使得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逐步向公司内贸易、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的重要形式。

在这种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一体化改变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Mundel (1957)认为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二者是互相替代的,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目前,相当多的学者都认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具有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趋势。

(三)标准化与国际贸易

标准化与国际贸易成为WTO《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的核心内容。2005年6月30日,WTO公布了《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探讨贸易、标准和WTO之间的关系》,报告明确指出,标准规范能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环境保护和相关货物、服务贸易的兼容性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报告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标准同样可以改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报告认为,过去几十年间,随着双边和多边贸易自由化使关税不断降低,标准的作用日趋明显,标准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

不断增长的标准化活动反映了消费者对更安全和高质产品的需求,也反映了技术创新、全球贸易扩展和许多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对社会事务和环境的关注。关贸总协定(GATT)1947就包含与技术法规和标准相关的条款,包括第3条(国民待遇)、第11条(数量限制)和第20条(一般例外)。1979年2/3的GATT成员签署了《技术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进一步解释了GATT的相关规定。1995年,伴随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贸组织的成立,修改后的TBT协定和新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对所有WTO成员生效。

标准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标准的研究正逐渐由技术角度向经济学角度延伸,标准经济学尤其是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标准经济学正在兴起,这也将推动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传统产业渗透,改变着市场经济现有格局。国际贸易亦无例外,特别是网络贸易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电子商务在改变国际贸易方式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

1.电子商务推动了生产要素理论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动摇了以往的一系列经济学原理,宣告了以物质资源稀缺原理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大厦的局限性,从而使经济学发生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尽管目前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中已将人力资本要素、研究开发要素、规模经济和管理等看作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都还没有或者很少论及国际生产中的信息要素。然而,信息要素日益成为电子商务时代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作用甚至高出土地、资本要素。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深入,在“资源禀赋论”基础上产生的“新要素论”会有新的探索,将会有新的理论构建。

2.电子商务将改变传统的比较优势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在劳动力资源上拥有优势。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通用型技术的采用,使得传统产业中劳动大为减少,产品成本中劳动比重的降低,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拥有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将取代生产要素价格差别而成为主导性国际竞争力。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逐步丧失其现有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例如,在目前发展中国家拥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制造业方面,近年发达国家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联合自动裁剪技术,将服装从分类、布料、铺垫、裁剪、缝制到标价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减少劳动力40%,使一打衬衫的成本由1.27美元降至0.76美元。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运用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花色品种,还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周期,从而提高了发达国家在传统劳动密集性领域的优势。

二、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国际贸易教材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须更新教材,增加新内容、新理论、新实务,以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业务素质。如,目前国际贸易学科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主要是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理论与观点,但大多数教材都忽略了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如,贸易与环境问题、贸易与标准化问题、贸易与跨国公司问题、贸易与知识产权问题、新新贸易理论等。

2.对外贸易行业内的分工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贸行业内分工趋向细化,新的业务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国际货代、外贸报关、外贸报检、国际快递、商务文员、商务翻译、外贸结算、外贸营销、外贸经理等,不同业务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与之相适应,更需要培养各类外贸专业人才。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方向需要作相应调整,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增加新的课程,强化重点课程,弱化次要课程。

(二)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1.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加入WTO为中国外贸带来的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更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贸易摩擦,外贸企业需要更多的熟悉WTO及国际经贸规则的外贸人才以应对入世后新形势的要求。目前的国际贸易壁垒极具隐蔽性,防范和处理此类国际商务纠纷需要很强的信息、预测和协调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应主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竞争性商业情报搜集分析能力,二是对贸易伙伴法律和国际规则的运用能力,三是企业之间针对维权问题的合作能力。

2.外贸转型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正处在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化升级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会遭遇来自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国外企业为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刻意设置的障碍,从而将我国外贸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国外贸企业要突破国外企业设置的障碍,具体而言,就是要具有突破来自全球价值链攀升障碍的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自主品牌创建能力;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应主要具备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国际市场传播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

(三)高等院校面临职业院校的挑战而带来的新要求

1.外贸职业院校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对外贸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高等院校纷纷设置了国际贸易专业。目前,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约380所,而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约49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则达到了510所,职业院校的发展极为迅速,且因其招生自相对较大,招生人数众多,规模大的外贸职业院校拥有数千名甚至上万名在校学生,给一般本科院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外贸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高。除学生数量上的竞争外,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学生素养也同样给一般本科院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强,深受外贸企业的欢迎;而一般院校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反而不受企业青睐,因此,从就业率上看,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要好于一般院校。

三、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由于国际贸易研究对象的拓展,可以考虑用“国际商务学科”替代“国际贸易学科”

在国外,高等院校设有国际贸易学科的已不多见,大都是国际商务学科。国际商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和组织;国际商务准备和国际市场的进入;国际商务战略及国际经营管理等。国家应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包括商贸、经济、法律、外语、金融和管理等知识在内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具有商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商务专门人才,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编辑出版反映国际贸易新发展的教材和系列丛书

建立一支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三方面组成的国际贸易专家学者队伍,编写出一套反映国际贸易新内容、新理论、新实务的权威性的教材和系列丛书。

(三)培养既有国际贸易知识又有对外贸易能力的人才

要通过增设实务类课程、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外贸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有实务经验的企业经理参与教学工作。提倡并鼓励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员到外贸企业进行外贸业务实习,通过与外贸企业的合作让专业教师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方式,加强同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学科之间的各项交流活动。当前交流的主要内容可包括:国外国际商务学科的发展情况;国际商务学科的专业设置方向;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等等。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快速提高我国国际贸易学科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士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

[2]郭力生.标准化与国际贸易[J].机电信息,2005年第7期.

[3]王春晖、牟欣伟.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变革[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