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 创新意识问题 策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涉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师生452人,其中,教师44人,学生408人。

(二)调查内容

为了解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为例,针对该校机电类专业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中高中起点的专科大一、大二年级、五年制起点专科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涉及问题三十余个。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问卷

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的机电类专业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实际收回408份。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33人,女生75人;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210份,高中起点专科198份;机电一体化专业82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16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82人,电气自动化专业40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9份。

被调查的408名学生,有335人认为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26人认为应该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有46人对是否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方面,有277人认为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285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0人认为应该通过创新大赛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263人认为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谈及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条件时,228人认为应具备独到的思维方式,229 人认为应具备高科技素养,226人认为应具备团队精神,305人认为应具备探索精神,190人认为应具备勤奋的精神,134人认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有130人认为应具备交流能力,有19 人认为应具备其他方面的条件,如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懈坚持的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调查中,有63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213认为应该是学校的活动和教学才是影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63人认为是创新大赛,93人认为是个人因素,19人则认为是先天因素对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最大。

在对问题“您认为高职学校机电类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的调查中,48人认为最缺乏资金,193人认为最缺乏氛围,58人认为最缺乏信息知识,141人认为最缺乏技术指导,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全部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84名同学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176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106 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有39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

(二)教师问卷

在对机电类专业教师的44份问卷中,多数教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赋予了较高期望。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好的老师有13人,其中认为很好的只有1名老师,仅占总人数的2%。被调查的44名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多数老师都希望能将学生创新教育贯穿于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并通过创新意识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

在问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时,认为是家庭教育的7人,36名老师认为主要因素为学校的创新氛围,22名老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认为是学生个人因素的有27人,认为是教师引导为主要因素的则有21人。

对于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因素问题,被调查的老师中,31人认为是资金支持,23人认为是制度扶持与激励,23人认为是专任师资的缺乏,36人认为是学校缺乏创新氛围,22人则认为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重视不够。

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从何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0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35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每年举行的创新大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33位老师,29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外出的参观学习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三、结果分析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2

高中化学创新意识情境中学化学课程新标准对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一要求符合当前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意识,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及相关工作专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创新、愿意创新、乐于创新,是每一位现代教师应当着重分析的问题。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及化学反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刺激与培养具有极大的优势,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

通过实际教学工作来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意识依然存在着极大的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课堂教学往往照本宣科,重视题目分析讲解,忽视知识拓展;

2.学生处于知识接收者的地位,不勤于思考,不积极发问;

3.家长出于安全或升学的考虑,阻碍学生化学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4.社会整体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忽视。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的问题及分析

从以上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脱离互动启发

在高考的影响下,所有的高中生及教师都面临着极大的升学率压力。为应对考试,教师往往要将许多授课内容压缩到较短的课时时间,因而往往会设计严谨而缺乏弹性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流程,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此外,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重视标准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分析培养,不利于学生建立起思考路径,难以出现创新思维。

2.学生片面接受知识,存在思维惰性

学生由于学习过程往往由教师单向引导掌控,往往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批判性,不愿意再由自己来实践与探索,因而导致思维的惰性。思维的惰性会影响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

3.家长忽视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也会对孩子创新性的培养起到极大的影响。然而,中国式的家长往往片面地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加之担心化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危险,会人为地导致学生知识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割裂,也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4.传统教育方式的障碍

长期以来,我国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和问题意识的产生;高中化学教材的结构缺乏知识的整体体系指引,往往由学科的篇章组成,不利于学生对不同篇章中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进行串联、思考和整体体系架构。

三、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1.科学设计课堂进程,启迪创新思维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应当具有一种张弛有度的把握,不能片面地将课堂变成一环扣一环的授课,而是应当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鼓励思考、启迪创新的氛围。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为导向的教学环境,来营造出一种创新的氛围。

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完善基础知识教学后,积极鼓励学生在教材及生活中发现关联与区别,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启迪创新。也能使学生极大地激发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强自身化学知识体系的创建。

2.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乐于参与的环节。把握好实验教学环节,对于深化学生知识掌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验教学环节,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将课本上一些参考实验或趣味实验均动手操作,思考其中的道理。更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模式,并对方案进行分析,积极鼓励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如让他们通过家庭厨房等常用物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原理,从而使他们贴合实际地不断进取、创新。

3.结合实际生活应用,体现创新价值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意义重大,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指引其创新开拓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选取一些与生活、环保、科技等问题有关的现象,向学生说明当前化学在这些现象中所起到的反应、作用,以及还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四、结语

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思维体系、实际应用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改进、优化,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力争取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红,李艳梅.中学化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技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3

军(2008)等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影响论文写作的微观及宏观因素作过调查。

这些文章研究角度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却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上学者虽然提及,但都没有给出具体建议。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出发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二、研究设计

文献综述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研究我国外语专业学位论文的文献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从语篇角度的分析,如鞠玉梅(2004)是从语篇的角度对英汉论文摘要作了对比研究;二是宏观指导,如李家云(1999)、余曼绮(2001)、黄小苹(2002)、李萍(2003)、王桂和(2006)等从宏观角度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管理、评估和教学环节作了论述;三是写作方法指导,如翟忠和(2000)、宋飞(2001)、王秋华(2002)、尤肖南(2004)等就学位论文的指导对策及写作方法谈过看法;另外,还有学者如穆凤英(2001)、孙文抗(2004)、颜静兰、倪巍(2005)、路文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2.以提高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础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是否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二)实验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实验教学的是我校2005级(2009届)本科生,共209人。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论文存在的问题,笔者实验之前在我校外国语学院28名英语论文指导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

(三)研究步骤

1.实验前,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状况。

笔者实验之前在我校外国语学院28名英语论文指导教师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包括:1.您认为我院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有,请详细列出;2.您对提简我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何建议?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针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分析问卷,笔者归纳出以下主要问题:

(l)选题方面:选题陈旧、选题重复现象严重是学生论文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这里的“陈旧”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陈旧,这里是指学生所选题目在学术界已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以学生现有的水平很难再有创新。选题重复是指一级学生中选择某一题目的人很多,而且其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文献使用、结论等都基本雷同,失去了论文应有的创新性。

(2)资料收集运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搜集的资料比较陈旧,这从参考书目的年代可以判断;二是资料的相关性和权威性不强;三是对资料的使用不加以合理取舍,所选材料不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资料淹没了自己的观点,造成了本末倒置;四是研究设计选择不够合理,大部分的论文都是建立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没有一手资料,这影响了部分论文的说服力。

(3)语篇结构:作为英语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英语毕业论文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围绕论题展开各章节,但很多学生的论文在完整性和连贯性上欠缺。具体表现在:各章节联系松散,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有些章节比较空洞,论述冗长但看不出意义重心;句与句之间没有合适的连接手段。

(4)语言及格式:就语言的规范度而言,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语气太过主观,语言正式程度不够,生硬的翻译,汉语化现象严重,用词不当现象较多;就行文的格式而言,很多论文中出现引文无出处或与参考书目不对应;参考书目格式不规范;空格、行距、字体等显示出学生在文档处理方面的不足;另外,标点符号使用也不够规范。这说明论文的语言及格式的规范程度不够,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指导。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以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第一方面是选题,选题上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创新意识不强,所以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选题质量的关键;第二方面是资料收集运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两个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所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写论文之前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第三方面是语言及格式的规范性。论文语言及格式不够规范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科研规范意识不强,增强其科研规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里我们把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规范意识都归到科研能力的范畴。因此下面作者主要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方法和科研规范意识)两大方面谈如何提高学生论文质量。

2.教学实践中,注重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

(1)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方法主要有:①由于大部分学生之前很少接触英语类的学术论文,所以让学生多浏览学术期刊文章可以让学生对学术论文有个较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好的论文题目必须满足三方面的要求,即论题的研究价值(significanee)、论题的创新性(origi-nality)以及论题的可操作性(feasibility)。为了保证选题的成功,需要多让学生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期刊文章的题目。特别是为了增强创新性,需要让学生对期刊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找出其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学生对论文选题的标准有了较理性的认识,为今后的论文选题奠定基础。②为了增加题目的创新性,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在选题时鼓励他们多向实证性研究课题靠拢。学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实验等的设计锻炼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发现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2)科研能力的培养。科研能力在这儿指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的规范意识。具体到资料收集、语篇结构和语言格式三个方面,方法如下:①资料收集。针对所选材料陈旧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不同渠道以及不同渠道的优势和弊端。比如收集理论方面的材料要依靠一些专业书籍、字典、百科全书等,这样可以保证理论的权威性。但这方面的材料一般年代稍远,要了解某课题的最新研究动态还离不开期刊杂志和网络资源,所以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图书馆和网上期刊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除了让学生了解材料收集的不同渠道,还要使其掌握收集材料的方法,即如何快速浏览发现与选题有关的章节,如何判断材料来源的权威性和档次等。资料收集完毕,还要进行资料的筛选工作。这一步要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取其精华,用批判的眼光使用材料,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论点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否则自己的观点只能淹没在众多的材料中。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收集一手资料并使用科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论文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因此笔者注重了实证调查方法的培养,如问卷调查、教学实验、个案研究等。这些科研方法的培养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②语篇结构。为了规范学生的语篇,首先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篇衔接手段;其次,还要使其掌握英语论文写作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了解英汉语篇的不同特点,使其摆脱汉语语篇的影响;再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论证能力,因为语篇结构布局从一个侧面这说明了学生的论证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论证能力不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那么他就很难用逻辑性的语言进行写作和论证。③语言及格式。语言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英语写作能力较差,二是由于学生对英语论文写作的语言风格、行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要求不熟悉。要解决语言基本功和英语写作能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这里我们不作探讨。解决第二方面的问题就是要教给学生英语论文的语言表达,如用词上要正式客观,语法要简洁等。为了规范论文格式,在讲授论文写作时我们选择了M压A格式进行详细讲解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练,对论文的各部分、各章节的格式(尤其是文内引文和参考文献的格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格式的规范。

指文章是否有逻辑性,是否有理有据,分析问题是否深人,各部分内容是否充实等。语言及格式的规范程度主要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语言的正式程度、用词是否恰当、有无汉语话现象等,另外一个标准是看是否符合MLA格式要求。

从表中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较之前两级学生,2005级学生在以上四个方面的能力均有提高。其中选题、资料收集运用和语言及格式规范三方面的能力提高比较明显。2005级学生的选题创新较之2000级提高了17.83%,较之2001级提高了13.31%;资料收集运用方面,2003级比2000级提高了16%,比2001级提高了16.23%;语言及格式规范方面,2005级比2000级提高了8.59%,比2001级提高了10.08%。这说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对论文质量的提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从表格中的数字我们仍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论文在语篇布局上提高不是很明显,只提高了5%左右(2005级较之2000级提高5.89%,较之2001提高4.76%)。这一方面是由于“语学术论文写作”课时有限,在语篇上的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语篇布局能力的发展是个长期过程,短时效应不明显。另外一个问题是学生的选题创新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分数还表1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三年论文打分情况

三、结果与讨论

笔者随机抽调我校外国语学院三年的本科毕业论文共180份(每年60份)进行分析。笔者把指导教师的分项打分重新按百分制计算,下表是各年级学生在各项得分中的平均成绩。在被抽的论文中,其中2000级和2001级学生论文是没有经过系统论文写作指导的,2005级是经过系统论文写作指导的。笔者曾在这级学生中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这门课程。

笔者就学生在几项重要指标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几项指标分别是:选题创新、资料收集运用、语篇布局、语言及格式规范。选题主要指的是题目的新颖性。资料收集运用主要是指资料收集是否翔实,引用是否恰当。语篇布局主要是比较低(2000级得分62.43,2001级64.92,2005级73.56)。这说明虽然学生的创新能力能通过论文写作指导得到一定的提高,但这种提高是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选题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靠论文写作指导是不够的。

四、思考与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除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写作能力外,还需要在写作规范、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几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建议从微观上加强论文指导,特别是要对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要注重科研方法的指导;鼓励指导教师加大精力投人,给学生提供结合其科研课题方向的选题;另外,为了更直接地提高论文创新性,应抓好选题,加大实证性研究比例。这样既可以增加论文新意,又锻炼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4

按照局党组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用心参加了此次作风整改活动。通过认真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在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暨作风整顿推进会上的讲话,我对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提高。根据讲话精神对照自我,重点从思想意识、纪律作风、工作能力等方面检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摆在遵守党纪国法、践行“3456”行业准则、守牢“四个底线”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知识不足,理论业务学习不够。

(二)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够牢固。

(三)无私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作风还需务实。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考虑自身存在这些问题有诸多方面的思想根源,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平时的理论学习停与形式,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意思,学习时缺乏思考,没有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精髓,在联系实际工作时没能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工作的开拓进取上也就存在着差距,这是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和差距的一个重要根源。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5

1.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求是意识。是指乐于发现问题、去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也是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倾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因此,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氛围引导创新

“有利于创造的风气,不仅会促进求知欲滋长旺盛,激发探索异常解决办法的强烈兴趣,而且还会刺激新思路的开拓。”因此,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并感受到浓郁的创新氛围。例如,在教室长廊上悬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激发起他们献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

(2)科学启迪创新

如果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素养,很难有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科学的启迪作用,适时结合教材引入最新的科技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学生:化学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同时要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介绍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也要介绍我国化工从白手起家发展到居于世界前列,更要介绍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创新使命感、责任感,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勤奋的、百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而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富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供良好的素材,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如在学习“次氯酸”时,引导学生将时光追溯到2003年春天的“非典”时期,84消毒液在市场上脱销,那么,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消毒原理又是什么呢? 转贴于 (2)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乐观自信的人格品质,勇于冒险、挑战困难的献身精神,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等。

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介绍一些化学家的事迹。如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居里夫人在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而严重损伤身体的情况下发现了镭、钋等元素,而“钋”正是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等。使学生倍受鼓舞,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明显能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3.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主要指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师生观念的更新

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启示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不能全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应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

(2)演示实验的创新

创新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与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如何应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学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应对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

语文这一学科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树立起大语文观,没有办法把语文课和其它的学科以及社会生活进行联系,忽视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无法把握语文学习的尺度范围,导致语文这一学科逐渐走向封闭的境地。

其次,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或游戏中学到知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等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一些盲目的教学活动有所增加,有些教师甚至走极端,觉得一堂课没有活动就不成功,觉得活动越多课堂教学做的越好。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一旦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离,不管形式有多好,都不能算是成功。

再次,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很落后。

以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办法正确地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单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总是让学生进行重复地机械训练,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依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机械训练”和“满堂灌”等一些比较传统,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小学语文的课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里存在着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读写才是硬任务,虽然课标有要求,但是,学校有考核,如果完不成考出好的成绩就无法向学校、家长有交代,对于那些考试考不到的软任务,就觉得练不练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许多老师对于课本中的大多数听说训练,一般都是以点带面,一带而过。在小学中,这种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形式主义教学,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也与课标的具体要求相差很远。所以,很多小学生的听说水平依旧很低,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不善说。这就造成了听说和读写发展的不平衡。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其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遥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型的创新。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领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二是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三是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四是板书设计的创新。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

其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

其四,考试的创新。

考试的创新是对课堂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具体导向。没有考试的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将受到阻碍。为此摒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标准同一、形式单调的考试方法,采用鼓励创造灵活评分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各占一定的分数,笔试时增设创造性的问题。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小学学校以及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2]张燕玲.袁建桥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百例[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2

[3]刘济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5

[4]罗书霞.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 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