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的风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业的风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业的风险

养殖业的风险范文1

[关键词] 畜牧养殖 风险管理 降低风险

[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75-01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也非常迅速,随之带来的就是畜牧养殖专业户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并且随着畜牧养殖市场的流通速度以及范围不断地扩大,养殖专业户以及规模化养殖厂都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来自市场变化所带来的风险的不断升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自身利益。因此总结以往畜牧养殖经营经验,并且积极探讨更新更实际的养殖风险管理模式,是意义重大的。

一、养殖专业户风险来源以及特点

畜牧养殖业属于一种高风险、情况多变的产业,而其中的风险来自于畜牧养殖中的各个环节可能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从风险的来源看,风险主要分为外部风险以及内部风险两部分。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这三方面。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跟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行业,例如牧草的种植、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控、都是跟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这些都影响着牲畜的生长状态。所以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防控降低自然风险给养殖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风险的主要特点就是不规律可循,多变性。

用户养殖的牲畜最终是要销售到市场上去销售的,所以有时候市场情况的变化对于养殖用户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候是致命的。随着我国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牧养殖户、肉类加工场、以及肉类销售企业涌入市场,分割我国畜牧市场资源,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利益的竞争,这样就使得市场风险进一步增加,最终利益的最大受害者还是畜牧养殖户。

国家以及地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往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其中大部分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了GDP的提高,然而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政策出于考虑环境等因素,对经济发展不利。畜牧养殖是一种总体上对环境不利的行业,因此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2.内部风险

畜牧养殖业内部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养殖户专业知识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牲畜有疾病等情况带来的风险。其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是具有高风险的一项风险内容,如果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应为疏忽大意很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样养殖牲畜的疾病以及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爆发都是一种不可预知的风险,同样都会给养殖户带来灭顶之灾。

二、降低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畜牧养殖行业具有高风险性,并且这种风险往往带给养殖户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降低畜牧养殖行业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的管理化运营成为我们亟待解决问题。

1.做好风险的管理化运营,首先我们要培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作为畜牧养殖户来说,他们要加强风险的管理意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风险与利益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树立防范风险的观念,一旦风险到来就要做出正确的抉择,以保证将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强平时的养殖训练,以熟悉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并及时做出反应,以减小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2.加强对风险内容的分析与评估

畜牧业养殖中所存在的风险具有隐蔽性、突然性、负责性以及持续性,如果对这些风险认识不够明确,分析不够彻底,就会是风险带来的损失放大化,蒙受更多的损失。所以作为畜牧养殖业的养殖户来说,一定要认识到风险的分析预评估是一项长时间的工作,并且其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以及足够的耐性,同样一个严谨的态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畜牧业养殖业的风险评估与分析需要丰富的养殖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储备,尤其是对于市场以及政府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时,更需要对相关资料的仔细研读,与分析。及时做出准备,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3.建立风险应急体制和急救措施

根据多年来对畜牧养殖业风险应对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立一个长效的风险应急体制对于防范风险以及降低风险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具有不定时性,正式由于这种特性给我们应对风险时带来了不小的问题,特别是来自于市场变化与牲畜疾病所带来的风险,一旦风险爆发,留给养殖户应对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短的,几乎是没有什么时间来应对,因此所带的损失就非常严重了。由此看来,建立长效的风险应急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建立了长效的风险应急体制之后才能在风险爆发后从容应对,不至于手忙脚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政府要在风险防范上做出表率作用

虽然畜牧养殖业中的风险有来自于政府做出的决策,但是政府出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目的所指定的政策还是占有绝大一部分的,同时政府也要保住养殖户进行风险的防护与引导。

首先为了帮助养殖户抵抗风险的影响,第一件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公开政府决策,以保证养殖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政策的内容,有利的方面积极响应,有害的方面及时做出回应,以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就是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养殖户的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出台后社会的反响。

结语

通过我们上述对于畜牧养殖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管理和规划,我们了解到风险与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一部分,为了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我要对风险进行充分系统的分析,以提高养殖户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02)

养殖业的风险范文2

世界著名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的教育理念,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不仅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同时也能让他们熟悉管理工作,培养管理能力。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非常强调实践教学,边教边做,理论与实践各占一半,力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饭店工作的技能。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广受世界知名旅游企业的青睐,很多学生都成为业内翘楚。

当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通过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可以弥补实践环节的短板。一方面,可以从旅游企业引进人才从事专职或兼职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把课堂外移,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的培养上,还需注意能力的提升,如外语教学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的“哑巴”英语的状况,培养他们的开口能力、英语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接待过程的情景教学实现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中文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多让学生锻炼,如让学生熟悉企业相关文书的起草并练习。给学生开口的机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他们在对案例的分析中熟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应变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践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建设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旅游行业是大有裨益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质量不高、仅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不注意对他们的指导和教育,过度使用实习生,使他们对企业乃至行业心存恐惧,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另外,部分实习指导教师不熟悉企业情况,无法有效跟企业沟通,给予实习生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实习过程中困难重重。

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建立继续教育机制,让教师以进入企业挂职、调研等形式补上实践这一课,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实习期间可以尝试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虽然都在服务一线,但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观察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分析判断吸收其中的养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养殖业的风险范文3

[关键词]畜牧养殖风险种类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S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3-0252-01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

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養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3]黄志权.畜牧养殖中风险的种类与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14(06):266—266.

养殖业的风险范文4

关键词:畜牧业;保险

养殖业保险能够帮助养殖户分散转移动物疫病及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调动养殖积极性,促进防疫措施落实和农民稳定增收,对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加快形成养殖业保险与防疫工作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局面,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效果,使随意抛弃病死猪的现象得到遏制,从源头上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贯彻落实好党和政府涉农保险惠农政策,保障畜产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应该把养殖业保险工作作为当前畜牧兽医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养殖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层层落实,按分工负责、通力协作的原则,强化信息沟通,加强工作配合,确保养殖业保险工作顺利进行。

2加大宣传,稳步推进

在每个投保周期开始前进村入户,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广播、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保险知识讲座和接受群众咨询等方式广泛宣传养殖业保险的重要意义,讲解养殖业保险政策,使养殖户真正认识到保险是花小钱、保大安的最科学、最有效的风险避规方式,进一步增强养殖户的参保意识,确保保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密切配合,协调联动

养殖业保险工作单靠一个部门是做不好的,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保险公司应成立联合工作组,实行“一家一现场、一周一巡查、一月一例会”,定期对养殖业保险工作进行督查。在投保动物死亡后,保险公司人员和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人员要共同到场,进行身份确认、死因鉴定、保险定损,确保无害化处理工作到位。

养殖业的风险范文5

关键词:Z模型;畜牧养殖业;ST公司;非ST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8日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养殖业存在以下问题:1、养殖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产品无差异,竞争者较多,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严重;2、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供给大于需求,产成品价格低廉,导致企业为产品付出的技术、人力、物力、医疗等高额成本与产成品价格不成正比,造成了企业财务风险;3、自然环境的恶化、政府宏观预警的缺失、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都给养殖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根据财务预警模型中的Z模型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中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研究,来验证Z模型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中是否有效。

一、模型简介

Z模型是继单变量模型之后最具代表性的多元判别模型。Z模型是1968年纽约大学的Altman教授中提出的。他选用1946至1965年期间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破产企业和对应的相同规模及行业的33家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从最初的22个财务比率筛选了5个财务指标,通过把传统的财务比率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建立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即Z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在破产前一年的判别准确度高达95%。该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Z值是判别函数,X1、X2、X3、X4、X5是自变量。判别式的函数值分别为: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权益的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如果公司的 Z值大于2.675,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概率很小。如果Z值小于1.81,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存在破产风险。如果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极不稳定。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样本选取的是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异常的ST公司和正常经营的非ST公司进行分析。其中非ST上市公司11家,ST上市公司1家。非ST上市公司股票名称为:新五丰(600975)、罗牛山(000735)、雏鹰农牧(002477)、大康牧业(002505)、福成五丰(600965)、西部牧业(300106)、圣农发展(002299)、华英农业(002321)、益生股份(002458)、牧原股份(002714)、天山生物(300313)。ST上市公司股票名称为:*ST民和(002234)。

(二)数据来源。本文研究中采用的样本数据来自于该12家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3年间的财务报表,即2011~2013年的财务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http:///(和讯网)。

三、实证分析

(一)非ST公司Z值分析。通过对非ST公司前三年的数据整理,其Z值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总结得出,非ST公司Z值统计如表2所示。(表2)

对非ST公司的Z值进行统计,如果Z值介于1.81-2.675之间或1.81以下称其为错判。通过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非ST公司Z值在2.675以上的有7家,有2家企业Z值在1.81以下,错判率为36.4%;2012年,非ST公司Z值在2.675以上的仅有3家,Z值在1.81~2.675之间的企业同2011年,为3家,而Z值在1.81以下的企业高达6家,错判率上升为72.7%;2013年,Z值在2.675的企业仅剩2家,甚至出现了Z值为负的企业,误判率达到了81.8%。

通过对非ST公司的Z值分析可以看出,Z模型对非ST企业的误判率较高。2012年、2013年Z值低于1.81的非ST公司比率高达50%,而根据Z模型,这些公司应该正面临或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应该是破产企业。因此,仅根据Z值判断我国畜牧养殖业非ST公司财务状况时,会存在较大误判的可能。

(二)ST公司Z值分析。从表3中看出Z模型对ST公司的判别较为准确。在被处理的前两年,也就是净利润为负的前两年中,2012年Z值是2.06543,处于已经存在财务危机的“灰色地带”,2013年Z值是1.16549,表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在破产的边缘,但是由于该行业的ST企业样本单一,仅凭一家企业的准确度不能很好地证明Z模型对ST企业的判别是精确的。(表3)

(三)非ST公司与ST公司比较分析。正常公司与ST企业Z值平均值趋势图如图1所示。(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通过对非ST公司的Z值均值加以计算,非ST公司和ST公司的Z值平均值走势是一样的,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Z模型的判定,非ST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呈逐年恶化的趋势,说明了我国畜牧养殖企业存在Z值普遍偏低的情况,模型中的某些指标并不适合作为判断我国畜牧养殖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危机的依据。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通过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Z值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Z模型现阶段还不能直接用于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Z模型在判定ST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时有较高的准确性,而在预测非ST公司时,存在较大的误判。当然,由于财务信息有限,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单独列出利息费用,所以在计算利息费用的时候选择财务费用代替,也有可能降低模型的使用效果。

2、现阶段不适合直接用Z值大小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目前Z模型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中存在Z值普遍偏低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Z模型原始的临界值2.675、1.81并不适用于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在对非ST公司的Z值分析中可以看出,Z值普遍偏低,甚至出现了负数。所以,适用于我国畜牧养殖业上市公司的模型临界值的上限应该降低标准。

(二)启示

1、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还有一定差别,因此导致模型和其临界值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偏差,所以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引入反映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Z模型中的财务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X3=息税前利润/期末总资产这一指标,由于息税前利润中的利息费用数据难以获得,研究时只好以财务费用代替,这样就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对计算指标进行调整完善,增加一些更能反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判别指标,如现金流量指标,剔除某些指导性不强的指标,如Z模型中的X4指标,这样会大大提高Z模型的运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养殖业的风险范文6

广东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

广东省水产养殖面临较大风险,一旦发生气象灾害事件,养殖户将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灾害风险、社会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台风灾害。广东省面临台风登陆的风险,平均每年登陆广东省台风达7个。每年5—11月为台风季节,其中7—9月为盛期。据2008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8年9月强台风“黑格比”使阳江渔业受灾损失17.59亿元,其中水产养殖损失就超过了10亿元;阳江市80%的网箱严重损毁,网箱养殖的鱼90%逃逸或死亡,经济损失达67亿元。牡蛎养殖基地损毁严重,浮筏式吊养蚝全部被打散,蚝串80%散落到海底,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池塘严重受淹,受灾池塘面积达181527亩,经济损失95亿元①。低温霜冻灾害。广东省受北方寒潮南下影响,每年有1~2次气温急剧大幅度下降,水产养殖暖水性鱼类面临被冻死的危险。2008年1月下旬,罕见的持续低温冰冻灾害使阳江各地水产养殖业受灾严重,海陵岛试验区420户网箱养殖户中90%遭遇了全部冻死的惨况,阳江全市渔业经济总损失达62亿元。

同年到2月15日止,湛江市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7.4万亩,损失产量达到7万吨,直接经济损失8.36亿元,涉及百万养殖户,渔业生产、流通、加工、出口各个环节均受到严重影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8年受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持续极端的低温天气的影响,罗非鱼、鲮鱼、淡水白鲳鱼、南美白对虾等鱼产品养殖遭到毁灭性打击,全省受灾面积179万亩,损失水产品产量29万吨,渔业经济损失达28亿元。洪涝灾害。广东省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暴雨天气频繁发生,特别是沿海地区,形成暴雨的水气、热力、动力条件大于其他沿海省份,狂风骤雨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巨大风险。2007年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潮州市饶平县连降暴雨,发生洪涝灾害,使广东最大的网箱养殖基地-饶平遭受重创,渔业生产受灾面积达9.9万亩,咸水鱼、淡水鱼和贝类等水产品损失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8.4亿元。有养殖户在海面放养的1200多格价值达5000多万元网箱被洪水迅速冲淡海水咸度,导致损失近6000万元②。赤潮灾害。广东省沿海地处热带、亚热带,是我国赤潮的多发海区之一。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沿海地区人口都市化,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人海洋,海水养殖业的扩大、沿海开发程度的提高导致沿海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国际海运的发展导致有害藻类的引入,赤潮发生频繁。1994—2006年广东省沿海发生的赤潮事件103起,而2002—2009年广东省沿海发生的赤潮事件有上升趋势。这些赤潮造成对海水网箱养鱼业的损害引发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

海水污染。海水污染是指在海上作业或航行过程中发生的石油泄露事件。广东省境内的南海水域有多条海运航线通过,运输船只和渔船来往穿梭,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大量泄油给海洋环境、网箱养鱼造成破坏,招致经济损失。如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和德国籍集装箱船在珠江口发生碰撞,其中德国籍船舶的燃油舱破损,约1200吨燃油溢漏,在海上形成了长9海里、宽200米的油带,污染了近海的养殖业。淡水污染。淡水污染主要是指养殖场附近农田含农药成分的水质流入养殖鱼塘造成养殖企业的经济损失。据广东卫视报道,2012年3月初,广东省东莞松木山水库出现大面积福寿鱼死亡,使渔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调查发现,附近不少工厂在雨天趁机向湖里偷排废水,导致水体质量下降,鱼类染病而死亡。渔业养殖风险。渔业养殖技术涉及人工繁殖、饲料加工和疾病预防等方面。渔业养殖技术颇为复杂,面对不同的养殖水体、养殖品种以及养殖季节都有不同的养殖技术。由于养殖技术不同,孵化率、生长率、成活率就不一样。如果单位面积内放养密度太大、底层鱼类与上层鱼类搭配不当则导致鱼类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投喂的饲料不清洁或腐烂变质会导致鱼类正常生理机能消耗,鱼体瘦弱,引发疾病。这些养殖技术和方法彼此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鱼类生长变慢甚至造成鱼类死亡。外来物种养殖风险。随着广东省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一些外来物种由国外被移居到广东沿海地区并在沿海地区新的栖息地繁殖与生长。有针对性地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也能带来一些经济效益,但是如果盲目引进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鲍鱼、牡蛎、扇贝、对虾、鱼类、藻类等大量从国外进入广东沿海海域,就会与当地土著生物争夺生存空间、争夺生态位,甚至与当地土著生物、传播疾病,降低本地生物的生存能力,造成本地生物群体下降,个别土著生物面临灭绝的风险。这些风险与当地养殖业决策部门的政策导向有一定的关联。

广东省水产养殖保险供需市场分析

保险是一种无形商品,水产养殖保险通过供给方与需求方达成商品交易。如果政府参与水产养殖保险,这个市场则有保险公司、水产养殖企业和政府三个市场主体。供应与需求各市场主体行为如下:需求方:水产养殖户。广东省水产养殖生产经营中主要以个体经济为主,对水产养殖灾害的抗击能力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无论规模养殖场还是个体养殖者都对水产养殖保险充满了渴求,主动要求参加保险,保险需求大,其投保积极性和需求数量受到收入水平和费率的制约。养殖户收入高、支付能力强,对保险需求大;保险费率高、投保成本大,养殖户对保险的需求小,即收入与投保成正比。供给方: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对养殖保险的供给受到保险费率和业务成本的制约。费率高则供给多。但是如果保险成本高,保险供给受到限制。保险公司在广东省特定的区域经营水产养殖保险时,固定成本和单位保单变动成本都是既定的。此时,商业保险公司是否做出承保的决定,完全直接取决于保险费率。水产养殖保险在广东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水产养殖保险企业风险过于集中,赔付率高,运营成本高,面临亏损的局面。为了减少亏损,商业保险公司采取提高保险费率的办法,导致保险公司面临逆向选择的风险,即发生灾害损失概率小的养殖户退出保险市场,留在市场上的都是发生灾害损失概率高的养殖户,导致高风险、高赔付、高亏损的恶性循环。保险市场供给方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被迫退出水产养殖保险市场,导致保险供给主体越来越少。#p#分页标题#e#

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博弈。水产养殖户是一个与农民相近的对自然资源、社会化生产有鲜明依赖的弱势群体,随着港口建设、滩涂围垦等占用征用、填埋渔业水域、滩涂及近海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给传统渔业带来严重冲击,导致广大渔民生产空间受到影响,导致不少渔民返贫。近年来广东省水产养殖自然灾害不断,但风险保障主体缺失,养殖风险不能转移,造成养殖户灾后重建变得非常困难。灾难的不断发生使水产养殖户缴纳保险费的能力不断下降,严重抑制了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水平,水产养殖户对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投保比率下降。由于风险过于集中,保险公司赔付率平均达到120%,水产养殖保险业务严重亏损,抑制了水产养殖保险的有效供给,广东省水产养殖保险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没有交点或者是交点反映的交易量太小。政府的作用。根据大数法则,保险公司经营养殖业保险需要足够的保险标的。保险标的越少,保险公司聚积的风险域高,迫使保险公司提高费率。而费率的提高减少养殖户的投保需求,达不到“薄利多销”的目的,水产养殖保险市场停滞不前,供求关系失衡。如果政府参与水产养殖保险市场,就能解决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介入市场后,水产养殖保险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改变。需求方得到政府的保费补贴(比如40%),增加了可支配收入,需求曲线向上平移。供给方得到政府的补贴(比如30%)以及税收减免,减少其经营成本,增强其运营能力,保险供给曲线向下平移。移动后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产生新的交点,保险交易量增加。保险交易量增加意味着保险保障范围扩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得到进一步分散,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①。保险公司在此基础上对保险费率下调,费率下调刺激了水产养殖户投保需求,促进了水产养殖保险市场的良性循环。

保险人承保水产养殖保险面临的问题

相关法律不健全。2004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没有提及水产养殖保险,地方政府也没有单独制定渔业水产养殖保险的相关规定。相比之下,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已经写入了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扶持对农业的保险事业的发展。农业保险实行自愿原则”②。因此,水产养殖保险的准公益产品性质还没有被各级政府充分认识,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偏小。由于水产养殖业本身的特点,商业性和互的水产养殖保险单靠保费收入无法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水产养殖保险费率难以确定。与其他险种相比,水产养殖保险有一定的特殊性,水产养殖的损失额在年际之间差异很大、变化很快。纯费率的计算以长期平均损失率为基础,但有关水产养殖业生产、销售、利润、损失等原始记录和历年统计数据极不完整,10~20年准确可靠的鱼类收获量和损失数量难以搜集和整理。水产养殖险保险标的是活的鱼类,鱼类价格随其逐渐生长而不断变化,因此,难以准确核定损失程度,造成水产养殖保险费率难以精确厘定。水产养殖保险的道德风险难以控制。水产养殖保险的保险利益是一种确定的预期利益,其标的是有生命的鱼类,它们的生长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殖者的精心管理与照料。水产养殖风险不仅包括自然灾害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还包括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多种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

广东省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