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该病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40% ~50%[1~2]。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起新生儿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蓝光治疗是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3],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治疗期的护理对于疗效影响重大,为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护理措施,笔者选取我院160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0~28 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3例,女性57例,其中足月儿140例,早产儿20例;顺产119例,剖宫产41例,胆红素值为221. 32~472. 3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详见表1,所有患儿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蓝光治疗指症[4]。

表1 黄疸出现日龄统计分析

1.2 研究方法: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患儿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治疗方法:首先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以及口服鲁米那、可拉明等酶诱导剂,并静脉滴注白蛋白等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在上述基础上,实行单面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并配合护理措施,每次照射时间为12~36 h,光照总时间24~86h。全部患儿均使用单面光疗暖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进行光照治疗,光源一般采用主峰波长为425~475nm的蓝色荧光灯。

2 结果分析

本组1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过光照疗法配合精心护理,145例(90.63%)患儿痊愈出院,13例(8.13%)患儿病情好转出院,2例(1.24%)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蓝光治疗前的准备:①护士工作准备。在患儿入箱前,护士应了解其的日龄,并对详细了解其皮肤完整性、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基本状况。并评估新生儿黄疸程度,动作轻柔,洗澡、喂奶及换清洁尿布,并修剪指甲以防止抓破皮肤。不可使用爽身粉及护肤油。给新生儿戴上眼罩并垫好尿片,松紧适宜,保护会阴,便于新生儿更好地接受光疗。②仪器及外环境准备。保持病室内洁净通风,保持室温24℃~26℃,湿度55% ~65%[5~6],冬天要注意保暖。光疗箱必须清洁、完好,调试箱温30℃~33℃,水槽应加水至2/3满,将婴儿床垫放好,并摇高床头10°~15°。③家长的思想准备。在为患儿进行治疗之前,应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教育,重点讲解治疗的重要性、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家长尽快配合治疗。

3.2 蓝光治疗期间的护理:①的护理,是患儿保持舒适,每2 h翻身拍背1次,胸背部轮流接受照射,采用侧卧、仰卧、俯卧交替进行,并保证皮肤最大面积接触照射[7]。②抚摸护理,因身体裸露,患儿会感到缺少安全感,常常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士应轻柔的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进行抚摸,并轻声细语与之讲好,使新生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而安静下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8]。③加强皮肤护理。光疗中,患儿容易哭闹而出汗较多,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汗液擦干,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避免受凉。同时在光照治疗中,新生儿的分泌产物经肠道排出时会刺激肠壁,引起稀便、排便次数增多,而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也对其皮肤刺激很大,易引起红臀[9],因此要做到经常检查,勤换尿布,大小便后及时清洁。④喂养的护理。光疗时,患儿哭闹出汗、肠道稀便、不显性失水等均使患儿的失水量增加。除静脉补液外,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尽早开奶,并增加哺乳次数。患儿卧于暖箱中光疗,不能抱起拍背,应将其抬高头部10°~15°[10],头偏向一侧,便于患儿呼吸,促进胃内空气排出,防止喂养中出现溢乳。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新生儿裸睡于已预热的光疗箱内,为其带好标识手镯。固定好双手再进行静脉输液,以防止拨脱输液针头。因新生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全,容易随环境变化,故每2 h测生命体征1次,体温高于38℃或体温不升,均应作相应处理[11]。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并在光疗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呼吸、面色。神智、皮肤黄染情况,并注意有无腹胀、腹泻、皮疹,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3.3 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要注意患儿的保暖。及时为其清洁皮肤,穿好衣服后将摘除眼罩。倒掉水槽内的水,并及时对光疗箱清洁消毒。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哺乳情况、精神反应、大便的颜色及性状以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及时将病情动态向医生汇报,为治疗提供依据,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 桂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14): 2798

[2] 汤淑娟,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0(10):985~986

[3] 骆清霞,吴惠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2): 233

[4]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36

[5] 刘桂花.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1):62~63

[6] 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黄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66

[7] 李秋平,封志纯.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4):958~960

[8] 赵英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60~61

[9] 白永琪,唐光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光疗及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10):960~961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2

作者简介:熊素勤(1973.11-),女,大专,护理部主任,主管护师。

【摘要】病理性黄疸在内儿科中很多见,本文就对黄疸患儿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一些护理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护理

在内儿科病房,病理性黄疸患儿很多见,可见于60%~70%的足月新生儿和几乎所有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致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引起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引起患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较多有:(1)胆红素生成太多;(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可引起未结合胆红素增高;(3)胆红素排泄异常;(4)肠-肝循环增加。

1 临床资料

按照第七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选取2006-08~2009-04本院收治病理性黄疸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7例;日龄在生后28d内,其中1~10d12例(15.7%),11~20d48例(63.1%),21~28d16例(22.2%)。

2 结果

本组7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其中1例患儿死于核黄疸,其余75例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及后遗症发生。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详细掌握患儿的黄疸发展状况,对于生后24h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并发展迅速的患儿应高度重视,避免溶血症及核黄疸的发生。早吮吸、早开奶可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于排便,减少肝肠循环[2]。

3.2 蓝光疗法护理:蓝光照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严重副作用,得到广泛使用,它能使血中间接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液中排出[3]。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评估患儿的黄疸程度,称体重,检测生命体征及观察大便情况。光疗前,给患儿洗澡、喂奶、更换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处理脐部皮肤、带好眼罩并保护好会阴,以避免新生儿烦躁不安影响治疗效果。调节蓝光箱内的温度为28~30℃,湿度55%~65%,将患儿放入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调节好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光疗期间每隔2~4h测生命体征1次,尤其注意体温变化,根据测得的体温随时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患儿体温在36.5~37℃。光疗期间勤换尿布,注意患儿的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水分营养的供给,按需喂奶。经常为患儿更换,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光疗结束后再次予患儿洗澡,并检查全身有无皮损等,做好记录。

3.3 进行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抚触的双手对新生儿全身皮肤以温和良好的刺激。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

3.4 进行预防性用药: 新生儿药物剂量比较小,应根据患儿体重精确抽吸药液,以保证药物有效浓度。针对特殊药液如静注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要避免浪费,导致剂量不足,影响疗效等。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8-01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体内血清未结合的胆红素升高而产生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严重者有可能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光照疗法是通过荧光灯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临床疗法,该法可使患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分解成为水溶性异构体,并随尿、胆汁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减少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1]。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按照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具体报告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病房住院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在出生2-4d后面部、四肢及躯干出现黄疸,重度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肌张力亢进或减退,凝视、吸吮反射弱等症状,光照前查总胆红素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2]。

1.2 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均予以双面照射光疗暖箱机光照治疗,同时针对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 光疗前护理:首先,患儿家长心理准备。因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会使很多家长误以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现象,加之对光照疗法认识不足,个别家长会存在焦虑心理,甚至会拒绝接受光疗。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家长常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工作,使家长了解该病发病原因、光疗作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消除家长疑虑,取得配合,保证患儿尽早接受治疗。其次,患儿准备。光疗前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温监测,并检查患儿皮肤是否完好,有无硬肿、红臀,确保患儿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患儿抓破皮肤,必要时对患儿手足进行包裹处理,并佩戴眼罩,应松紧适宜。为防止损伤患儿生殖器,以尿垫遮盖其会,及时更换尿垫。最后,环境准备。检查光疗箱灯管,并用酒精清洁,接通电源,观察灯管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应及时更换。预热蓝光箱,向箱内注水至箱容积的2/3,将箱温设在30~32℃间,相对湿度设在55%-65%间[3],严禁在箱上、箱内放置杂物,以防遮挡光线,影响疗效。(2) 光疗时护理:待患儿进入光疗箱,将其裸放于箱内最佳光照位置,每照射2 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将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间,根据其体温来调整灯箱温度,若患儿体温低于35℃或高于37.8℃则应立即停止光疗,并及时给予适当处理。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儿哭闹,使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减少消耗。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哺乳需要、箱温是否正常、尿垫是否干爽、患儿是否存在呕吐、发热腹胀及惊厥等症状。若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于医生,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按医嘱进行静脉输液,确保患儿的水分与营养补给。光疗进行过程中患儿全身,失去了,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触觉及听觉给予患儿一定心理安慰,使其获得安全感,有所依靠。通过给予轻声安慰、温柔抚摸四肢等爱的提示可使患儿情绪稳定,保持安静,也有利于其生长发育。(3) 光疗后护理: 出箱前应先预热患儿的贴身衣物,穿好衣物,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摘除患儿眼罩,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皮疹及炎症等,若存在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作出处理。

2 结果

本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经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1-2d后巩膜、皮肤黄染现象明显减退,第3、4 d的复查显示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170μmol/L,未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其它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应尽早接受治疗,尤其是早产儿及伴严重酸中毒、缺氧、严重感染、颅内病变的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生核黄疸[4]。对其的治疗有药物、换血、光照等手段,其中光疗最为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经济方便,但在光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及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环境的改变。新生儿在接受光疗时全身,会失去安全感,加之温度改变、灯光刺激,往往会出汗、剧烈哭闹、烦躁不安。

其次,皮肤损伤。新生儿皮肤娇嫩,若保护不当,皮肤易被损伤。足月儿其指甲会超过指端,易划破前胸及面部皮肤,若未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光疗时患儿极有可能抓破皮肤,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患儿双足会与床平面有机玻璃进行反复摩擦,有可能擦伤外踝皮肤。光疗时环境温度较高,若更换尿垫不及时,易形成红臀,再加上光疗时间相对较长,新生儿皮肤娇嫩,患儿眼罩处皮肤也易损伤。

再其次,体液不足。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极高,比正常情况高出2~3倍,因此,若不及时补水会引发脱水。

最后,家长知识及护理人员自身知识的缺乏。若护理人员宣教力度不够,同患儿家长的交流不充分,会导致家长对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对该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预后处理等存在疑惑,在多次问及患儿病情未得到满意解释时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有少数护理人员对光疗疗效影响因素认识不足,如机箱湿化器、灯管灰尘等的清洁处理,新生儿皮肤涂油剂、扑粉的使用,灯管使用寿命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光疗疗效[5]。

因此,在光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精心护理,做好光疗时间记录工作,勤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反应等。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及时更换患儿尿垫,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间的信任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 儿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9-100.

[2]金汉珍, 黄德民. 实用新生儿学. 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3]胡嫦. 儿科护理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1.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因素;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57-01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主要是新生儿因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升高而出现黄疸症状的疾病,病情严重的患儿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1],威胁患儿生命健康。本文主要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相关护理因素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20-34d,平均为16.5±1.6d,患儿在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对其血清中总胆红素进行测量,结果为222.1-373.5μmol/L,平均为257.6±42.3μmol/L,患儿出现黄疸症状的时间为2-7d,平均为3.5±0.8d。

1.2 方法 在患儿入院后对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进行检查测定,在治疗期间要每天对其皮肤颜色变化进行详细观察,并对胆红素进行测量。在治疗上则可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

1.3 护理方法 ①采用母乳喂养,向患儿母亲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向患儿母亲介绍母乳喂养时注意的事项,适当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在母乳喂养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奶粉和白糖混合喂养的方式进行;②抚摸护理,在每次喂乳期间可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护理,每日按摩次数维持在两次以上,每次控制在20min左右;③光照护理,蓝光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临床方法之一,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患儿体内的胆红素在蓝光照射下能够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分解为无毒水溶性衍化物,并从患儿的尿液或胆汁中排出体外,这样就能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对接受光照治疗的患儿进行护理时要注意保持光疗暖箱中的清洁,定时更换灯管,以免灰尘对光照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要注意调整光疗箱内的温湿度,让患儿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工具SPSS12.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P

2 结 果

经过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后,本组42例患儿的大小便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对其胆红素值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在24h内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值降至10.0mg/dL以下的有29例,胆红素值在10.0-12.9mg/dL之间的有11例,胆红素值在12.9mg/dL以上的患儿有2例;在72h后再次对胆红素进行测量,结果胆红素值降至10.0mg/dL以下的患儿有37例,胆红素值在10.0-12.9mg/dL之间的有5例,胆红素值在12.9mg/dL以上的患儿共0例。

3 讨 论

由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患儿在经过一系列治疗护理后,血清中的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在72小时后,患儿血清胆红素值均下降到12.9mg/dL以下,这说明母乳喂养、抚摸等一系列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症状具有突出效果,能够巩固治疗效果,降低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浓度。而通过本次研究也可以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与母乳喂养、抚摸护理以及光照护理等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新生儿在产后6小时左右就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若喂养的时间过晚,胎粪在新生儿体内停留时间过久就容易引发高胆红素血症[2]。喂养过晚的患儿由于其热量摄入不足,导致对胎粪中胆红素吸收增加,而患儿肝胆的排泄能力又较弱,因而使得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加,因此在产后应该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并适当增加喂养次数,以促进患儿排泄,加快胆红素的排泄速度[3]。再者,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能够刺激患儿胃肠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肠道蠕动,从而改善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加快胆红素的代谢速度,减轻患儿黄疸。另外,对于接受光照治疗的患儿,应该注意保持光疗箱中的温湿度,增强光疗治疗效果,分解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

综上所述,采用母乳喂养、按摩等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黄疸症状,巩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小红,贺晓萍,王芳莉.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7):3469-3470.

[2] 陈碧泓,赵洪珍,刘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2(8):77-78.

[3] 杨艳红,杨燕妮.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1,40(7):742-743.

[4] 罗风珍.新生儿黄疸[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9.

[5] 金汉珍,黄德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2,215,59.

[6] 李佩红,俞善昌,李云珠,等.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杂志,1994,9(2):110.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5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征(IC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它以妊娠期瘙痒及黄疸为主要特点,易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发病率为0.8%~12.0%[1]。是近几年来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高达30%~60%[2]。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3]。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与妊娠后体内雌激素代谢失调有关,现已广泛地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25例ICP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5例ICP患者,平均年龄27岁;分娩孕周平均(37±5)周,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主诉孕期出现皮肤瘙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18例;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7例。其中阴道分娩6例(包括胎吸助娩1例),剖宫产分娩19例。

1.2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酸升高是ICP最重要的特异性实验证据,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伴有或不伴有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增高,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分娩后,瘙痒迅速消退,肝功能亦迅速恢复正常。

1.3 ICP患者的妊娠结局:25例病例共25名新生儿,无新生儿死亡。体重最低2450g,最高3500g,平均体重2750克。Apgar评分9~10分23例,5~6分2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大多数ICP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骚痒,一般出现在孕中、晚期,经常性的骚痒干扰孕妇的睡眠,使之产生焦虑过度。孕妇极易由于担心胎儿的质量而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护士应针对性地向孕妇和其家属介绍成功病例,加强与孕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ICP相关的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和对待妊娠,取得他们的理解,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给予孕妇积极有力的支持,使孕妇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中度过孕期。帮助孕妇降低情绪的紧张度和减轻担忧心理。

2.2 孕期护理

2.2.1 加强产前孕期检查 强调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在产前检查中,应详细询问孕妇的自觉症状,加强肝功能和胆汁酸的检测。详细讲解孕期的注意事项。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指导孕妇自数胎动。,

2.2.2 营养支持 ICP孕妇中晚期有轻度的肝损伤,影响营养的摄入消化和吸收。因此孕期要多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和足量碳水化合物饮食,多吃牛奶、新鲜蔬菜及富含维生素,无刺激性的清淡饮食。

2.2.3 皮肤护理:ICP孕妇胆红素升高,刺激皮肤而引起全身皮肤瘙痒,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换内衣裤,以纯棉宽松的内衣为宜。剪指甲,忌用碱性肥皂水或热水烫洗皮肤。皮肤瘙痒严重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并注意保持床褥清洁干燥。

2.2.4 药物治疗:除给予保肝治疗外,对于病情较重者给予强的松降低血雌激素和胆酸水平,以尽快消除瘙痒症状,改善肝功能,抑制子宫肌收缩[4],减少早产的发生。孕周较小时给予地塞米松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早产而发生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静脉点滴能量合剂、复方氨基酸,以促进胎儿宫内生长发育。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减轻瘙痒症状,有助于夜间入睡。

2.2.5 加强监护:由于ICP会造成早产、胎儿窘迫和胎死宫内等诸多的不良结局,指导患者认真进行胎动计数,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1小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加强胎儿监护、B超等检查,及时了解胎儿、胎盘情况。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

2.3 分娩期的护理:妊娠35周后应住院监护胎儿安危,氧气吸入2次/d,左侧卧位,每天按时计数胎动。每周测宫高,腹围,体重以检测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情况。每周进行胎盘功能测定,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宫内险情,及时处理,抢救胎儿。妊娠达到37孕周后,应及时予以终止妊娠,行阴道分娩的ICP患者应加强动态观察,持续胎心监测,观察胎心变化,观察产程进展、破膜情况和羊水性状,防止发生胎儿窘迫,以便及时处理。若有胎儿窘迫且胎儿已成熟则应当机立断终止妊娠且以剖宫产为宜,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ICP孕妇由于胆汁酸分泌不足,维生素吸收减少,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而导致产后出血。应用维生素K1 可以减少并防止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及时应用缩宫素以加强宫缩,防止产后出血。

2.4 新生儿护理:由于ICP孕妇娩出的新生儿早产儿率高、新生儿窒息率和宫内窘迫率高,低体重儿较多,故需根据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羊水混浊程度和胎龄评分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要注意新生儿保暖并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密切地生观察命体征、反射、肌张力、肤色、大小便、哭声等;适时给予吸氧,提高血氧含量,注意保暖,给予维生素K15 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3 d,预防颅内出血。

3 讨论

ICP是一种严重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对孕妇无明显危害,也不会遗留慢性肝脏病损,瘙痒和黄疸通常于产后1~2周可自行消退。本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缺氧,甚至可发生胎死宫内的严重后果。本文25例ICP产妇,未发生死胎、死产,它表明ICP作为一种高危妊娠,在积极主动的护理下,加强孕期保健,自我监护,加上药物治疗,对IC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乐杰,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109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总结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其它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