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1

亲情陪伴,感受家庭温暖

由于缺乏来自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孤单、失落、自卑等心理现象。安丘市青年志愿者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状况,通过建立“代管家长”队伍;为留守儿童寻找“阳光伙伴”;开通“亲情热线”和“亲情邮箱”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家庭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代管家长”教育引导。按照“就近、便利、自愿、适用”的原则,各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争做留守儿童“家长”。志愿者们定期与留守儿童开展谈心交心、教育辅导、帮扶救助、共度节日等亲情陪伴活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努力弥补家长不在身边给他们造成的亲情缺失,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阳光伙伴”牵手相伴。安丘市青年志愿者依托各级团队组织,在学校中选取一批品学兼优、性格开朗、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作为留守儿童的“阳光伙伴”,让他们走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中,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年志愿者作为专门的辅导人员,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指导“阳光伙伴”开展活动。

“亲情热线”传递亲情。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学校,青年志愿者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亲情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2-3名青年志愿者,通过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保证在校留守学生至少一周能跟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一次,感受父母的关怀;开设“亲情邮箱”,青年志愿者帮助孩子给远方父母写信,并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信封和邮票,确保留守学生每周能给远方父母写一封信,加强家长和孩子的联系。

爱心帮扶,共筑成长基石

留守儿童大多家庭收入微薄,经济状况困难,需要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帮扶。安丘市青年志愿者不断扩大留守儿童帮扶范围,加大捐助额度,为留守儿童不断奉献爱心和热情。

构建帮扶信息新平台。安丘市青年志愿者们创建了关爱留守儿童QQ群、飞信群、微博、贴吧、微信公众平台等,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号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各青年志愿者组织将帮扶活动信息提前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公布,营造帮扶氛围,争取更多物质和精神支持。安丘市慈善义工组织积极利用新媒体与江苏爱心企业联系,为留守儿童捐助电脑,兴建电脑教室。今年以来,安丘市各青年志愿服务队共计留守儿童信息268条,组织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30余次。

助学行动保障受教育权。安丘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对留守儿童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病史状况、父母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进行充分摸底调查,分类建立档案,做好入学动员,确保每个适龄留守儿童按时入学。对已经入学,家庭困难的学生,通过发放助学金、联系结对帮扶等方式,确保留守儿童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积极联系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参与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走上街头发放倡议书,开展爱心募捐;利用微博、QQ、飞信、微信等新媒体救助信息,为留守儿童募集教育基金,建立留守儿童基金会,确保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目前已利用基金会资金建立了留守儿童爱心书屋、留守儿童医疗服务站,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健康档案,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点亮心愿,温暖童心。青年志愿者以“心愿直通车”活动为契机,征集留守儿童心愿,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根据留守儿童心愿,青年志愿者们捐赠图书、玩具、文体用品、生活用品等物品,向他们赠送“爱心礼物”,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收获快乐;组织留守儿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图书馆、游览青云山等,帮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加强交流、融入社会;组织开展 “爱心连线”服务项目,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到父母工作地团聚,增进与父母的亲情,帮助留守儿童结交“手拉手”小伙伴,引导他们互帮互助,共享快乐,共同成长。

多彩活动,护航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由于缺乏来自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得不到父母在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导致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断层或缺位。青年志愿者们依托学校、社区、希望乐园、青少年维权岗等载体开展了权益维护、自护教育、心理辅导、免费义诊等活动,为留守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自护教育护成长。社区青年志愿者们依托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资源,对社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法制、心理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交通、消防、卫生、公安等系统青年志愿者组成自护教育宣讲团,围绕自我保护、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震减灾、消防安全等方面举办讲座,增强留守儿童安全意识,提高留守儿童安全自护能力。青少年维权岗志愿者深入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维权岗在行动‘四个一’”等活动,向留守儿童普及青少年权益维护知识,讲解权益维护案例,筑牢留守儿童权益防护墙。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2

关键字: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

由于我国中东部经济和西部经济之间差距日益加大,不少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收入,选择到城市务工,这也造成了很多农民无法近身照顾儿女和关心儿女,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也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一、 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纪大多在15周岁以下,这个年纪正处于成长期或者叛逆期,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加之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大多数存在心理方面问题。在孩子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家庭起到的作用往往远远超过学校带来的影响。而留守儿童本应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关爱被生生切断,大多数留守儿童常年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这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性格偏激、心理素质较差、精神脆弱,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孤僻、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和交往、狂躁、缺乏安全感、逆反心理过重、自卑等等问题。

其次,留守儿童在校成绩一般比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导致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课后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学生对学习态度散漫、心不在焉、消极被动,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回家后大多沉迷于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交友之中,很少付出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根本没有养成应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加之留守儿童在个性上内向或者孤僻的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新课程的速度较慢。一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即使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或者具备很高的学历,也能够赚到不少的钱,在物质生活中也很满足,他们上不上学并不重要。

最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对子女存在歉疚和补偿的心理,并选择用物质补偿的方式来弥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的遗憾。在一年仅有几次的见面中,他们经常花费大部分时间满足子女物质方面的各种需求,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渐渐扭曲和变质,他们往往物质至上、享乐最大,拜金主义思想倾向非常严重,世界观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好逸恶劳、好显摆。而作为替代家长教育的监护人大多数时候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他们觉得孩子只有不犯大错就可以。缺乏父母即使监督和管教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无组织性、无纪律性、对学校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旷课、早恋、沉迷网络等种种问题。更有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流氓青年相勾结,严重败坏学校风气、损害个人健康发展。

二、 班主任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

(一) 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独特的档案

班主任要了解到班级里哪些同学是留守儿童,并针对这些同学建立独特的档案以随时随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档案中应该将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构成情况、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和地点、家庭电话和被委托的监护人的情况等等,并随时跟踪留守儿童信息,如果出现变化,及时更改档案。建立好档案之后,班主任要根据档案记载的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开展个性教育和关爱教育。班主任要认真和彻底的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档案是基础工作,班主任应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 班主任有效落实家访制度

如前文所述,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关爱严重匮乏。为了做好补偿教育工作,班主任有必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家访制度,将家访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家访工作开展之前,班主任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家访的过程中随时进行笔记和记录,在家访之后要善于总结,利用好每一个家访的机会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并和监护人或者看护人进行细致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并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另外,班主任要定期和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定期告知他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要及时通知父母,双方共商对策、共同探讨,做好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 班主任应该重视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可以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需求的基础上,与心理老师合作,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良好的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教师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更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每一个人都是感情动物,如果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自然能够取得学生的爱戴。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之中,教师可能只是多看学生一眼,多给他们一个鼓励的手势,学生便会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是受到欢迎的,渐渐学校和班级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能够弥补孩子小家温暖的缺失。这样学生才能够安心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孩子隐私的保密,切忌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伤害。

(四) 班主任可以组织结对帮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班主任要做好资优生和班级干部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和留守儿童结对学习,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扶助。班主任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帮扶活动,让班级同学在学习上帮助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爱护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如果能够感受到同龄同学带来的友情的温暖,那么他们的性格也不会走向内向和孤僻的道路,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他们好好学习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代教育论, 2010

[2]覃允其.班主任应怎样教育留守儿童[J].班主任工作艺术,2011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3

摘要:国内的系列研究进一步报道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在逐渐恶化的趋势,他们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更多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他们的心理问题,这需要社会、父母和学校投入更多精力到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去。2012年暑假期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师生展开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感恩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采取支教和心理辅导两种形式,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志愿者支教 心理辅导 关爱 尊重

一、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使教育成本增大,留守儿童随父母共同生活难度增大。由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的制约以致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农民工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二是子女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农民外出打工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子女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三是孩子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家长或亲友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在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充分给予他们关爱。四是学校在教学上没有向留守儿童倾斜的措施。考虑到方案的可实践性,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改善和心理辅导的提供势在必行。

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师生曾多次赴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仁里小学支教,支教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一)志愿者实施赏识教育,用赏识培养留守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志愿者老师用放大镜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找回被呵护,被关注的感觉。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孤独、寂寞、焦虑、自卑、敏感等诸多心理,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形,志愿者老师要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他们。在课堂上,老师用灿烂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的抚摩,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二)志愿者改善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带到支教学校,提高留守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老师应注重留守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些学生常说对某次活动没有兴趣,也不爱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尝试和练习的结果。对某项活动缺乏兴趣的人,一般是怀疑自己缺乏某种能力,怕做不好,惹人笑话,干脆说没兴趣,不爱好。事实上,只要肯练习,慢慢尝到甜头,兴趣爱好也就有了。

教师要耐心教育学生,人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尝试多练习,促进孩子兴趣生成。孩子兴趣一旦形成,教师就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让留守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志愿者用关爱开启留守学生的心门,用尊重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

毫无疑问,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容易遇到太多潜在的伤害。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甚至叔叔婶婶等亲戚带着他们长大,难以起到监护人的作用,这些孩子的成长缺乏父爱母爱的滋润,很容易产生亲情饥渴。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即使物质生活很富足,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孤独,更何况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们,他们往往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匮乏。因此,我们看到有些留守儿童学业无法得到保障,有些留守儿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

考虑到留守儿童容易被伤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用爱心开启留守学生的心门为主旨,志愿者给予留守儿童的关爱先要从尊重开始,不会让关爱成为新的伤害。尊重留守儿童,请不要把他们看作问题儿童。因为留守儿童易产生的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焦虑、沟通焦虑、敏感、悲观、孤独、胆怯等,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标签,在对留守儿童作心理辅导时,不能错误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群有问题的孩子,将来可能威胁社会安定。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和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一样,有快乐、有渴望、有伤痛,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梦想。

尊重留守儿童,就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帮扶他们。在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过程中,尽量用浅显的话语让他们明白,贫穷不是他们的错,在尊严上没有贫富之分。也许他们“土老冒儿”,也许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志愿者老师不能将他们的伤当成他们的错,因此,对他们的帮扶不能用施舍的、高高在上的态度,而应用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留守儿童,给他们真心实意的帮助,这样一来,一些原来性格孤僻的孩子将会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学习也更加自觉。另外,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极度欠缺,志愿者或者老师应该跟他们普及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务必让他们在生活安全方面有了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由于有了成长帮护人、老师等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做好成长的各种准备,平稳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刘霞.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98—102.

[2]冯建.“留守儿童”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报,2005,252:39—41.

[3]周福林, 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 2006, (3):62—65.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但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农村教师压力倍增。如何搞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留守儿童监护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之后,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形成了以下三种被监护的方式。一是隔代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监护责任向其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就是一种隔代监护。二是委托监护。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向亲戚或朋友转移时,就形成了委托监护。三是无人监护。无论是哪一种受监护的方式,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三、关于提高农村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中,坚持“学”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2)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建立留守儿童家庭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经常与外出务工者协商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鼓励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网上聊天,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定期给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学习情况,使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家长把务工情况告诉孩子,使其安心学习;利用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与留守学生谈心,掌握其思想动态,从整体上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以便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3)对留守儿童进行团体或个体心理咨询。不少农村学校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学生遇到心理问题,通常由班主任、教师依赖日常经验加以解决,缺少专业化的心理救助,因而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在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快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即使一时无法配备,也应组织附近学校的心理教师或卫生系统心理咨询师进行走动心理辅导或电话(互联网)心理辅导。同时,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常识的培训十分必要,以便能够很好地配合心理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5

从以上调查情况显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许多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遭到了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从而生活上、心理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表现:

1.1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在山区跟孩子们接触时,他们大都不会主动跟你讲话,主动跟他们讲话的时候,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惧怕外人而吓得发抖甚至哭起来.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无人管教,学习成绩特别差,甚至有读五年级的孩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孩子们的自卑心理大都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在大山深处,很少与外界接触造成的.

1.2缺少亲情关爱,心理发展异常

父母亲由于长期在外打工,不能陪同孩子,心理产生愧疚感.许多家长便想从物质上给予补偿,对于孩子想要什么,便满足什么.这种爱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形成了“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而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却无法找到亲人诉说;当感到迷惑时,却得不到父母的正确指引,久而久之失落感,无助感逐渐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1.3家庭教育缺失,成长过程脱轨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许多习惯的养成,都与所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关系.留守儿童,一般都没在父母亲的身边.大都是被隔代带养或者寄养.从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被过分溺爱便是得不到关爱.很少接受到来自长辈的正确引导.由于无人看管,很容易养成散漫,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导致成长轨迹发生偏转.

2对策及建议

2.1加强调查研究

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了解的情况,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探索解决它的办法.

2.2呼吁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家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与孩子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共同参与才能收到“春风化物,润物无声”的效果.所以,父母必须要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观,对孩子不单单是物质上给予满足,在心理上更为重要.外出打工的父母应该要常与孩子联系,时间间隔越短越好,时刻了解孩子心理状况,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及时的给予帮助.要懂得分担孩子所遇到的烦恼,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孩子们最大程度的感受到家的温暖.

2.3学校教育是主导

学校对于“留守儿童”可谓第二个家,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的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在给予孩子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品格、思想、道德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为孩子和父母间提供免费的交流平台,学校老师也应与孩子父母经常沟通,通过家庭与学校相辅相成的教育方式完善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孩子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消除自卑感、孤独感,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2.4健全机制,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必须要引起广泛的注意.各级政府部门,学校需齐抓共管,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政府政策到学校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最大的关怀.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统一机制.

3共青团常宁市委将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作为重点工作

2012年,常宁团市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在常宁团市委的积极组织协调下,衡阳市流动青少年宫走进常宁塔山中、小学,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堂精彩的心理辅导课、鼓乐课、音乐课、舞蹈课、电子琴课、绘画课、吉他课等.团常宁市委牵手衡阳市教育局实验幼儿园的领导、老师、小朋友、爱心家长及社会爱心人士,在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完小,举行“同在蓝天下,幸福手牵手”情系贫苦留守儿童的爱心助学活动.衡阳市教育局实验幼儿园向狮园完小捐赠了幼儿游乐设施、电子琴及爱心善款20000元.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书包、水彩笔、布娃娃、铅笔等礼物.两地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讲故事、做游戏,让孩子们提前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儿童节.共青团常宁市委联合市粮食局、珠江村镇银行和衡阳市“备战服务总队”在常宁市江河乡隆重举行“携手关爱留守儿童、情系江河共庆六一”活动.珠江村镇银行向江河中学两名学生发放了慰问金,向“七彩小屋”捐赠爱心图书、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等价值六千多元的物品;市粮食局志愿服务分队向江河完小小学生发放学习用品三十余份;“备战服务总队”给同学们带去了精彩的心理辅导课、舞蹈课和演讲课.

38名志愿者在团常宁市委和湖南环境生物职院带队老师的率领下,在江河乡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活动以“农村环境卫生知识普及”、“生态文明流动课堂”为主题,志愿者当起了小老师,以“行为养成、安全自护、环保科普、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开展.课堂上,向小学生讲解“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的分辨、分类及处置”、“化工废料、农药化肥等特殊垃圾造成的危害”等知识,使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留守儿童爱心营”是此次活动的亮点,针对受教育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业余特长,向同学们教授了包括健美操、毛笔字、音乐、五子棋等项目.同时,与小学生进行了聊天式的谈心,询问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辅导;大家还开展了跳长绳、羽毛球、丢手绢等一系列的趣味活动.

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范文6

【关键词】留守儿童;乡村小学;学校教育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价值观扭曲

由于孩子的父母们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不断增加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2.道德行为差

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行为自私、任性,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个别留守儿童内心封闭,缺乏安全感,精神压抑,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父母在外、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

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不少孩子认为“读书没用”。

4.学校、家庭不合拍,导致学校、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盲区

留守儿童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亲属照看,在学校让老师、学校监管。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由学校完成的,并不是取决于家庭。但是学校在许多时间、空间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能代替家长,从而造成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诸多不便。这样,孩子在学校可能是一个好学生,而在家中却是另一个样子。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解决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身份的角色,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

2.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会对学校内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集中、全面、深入、细致的排查,逐级逐班核实留守儿童人数、所在年级、父母及监护人以及学习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安全等问题

(1)发动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组成“一对一”管护对子,做他们成长保护人,要求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依靠政府和社区力量,开展“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手拿手,联系企业家开展帮扶留守儿童的专项帮扶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温暖。

(3)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群体活动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在群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成立由一个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这样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置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儿童,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3)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积极推行家长学校的建设,提高家长教育孩子水平,解决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对留守儿童教育偏差的问题。开办家长学校

(1)设立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2)定期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孩子的知识培训,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5.几点建议

(1)目前农村学校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不利孩子的成长,建议政府加大投入,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善学生寄宿条件,让孩子们有健康成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