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1
英文名称:Industrial Microbiology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1-6678
国内刊号:31-1438/Q
邮发代号:4-59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2
从2005年至今,医药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行业的收入,利润、利润率等主要指标节节攀升。从各子行业的利润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与行业整体表现相同,但中成药更胜一筹,成为“领头羊”。医改出台后,进一步加快了行业发展,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接近80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也突破了800亿元的关口,更值得一提的是,销售利润率节节攀升,自从2009年突破了10%之后,2010年更是达到了10.31%,创下历史最高值。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及中成药的利润增速超过了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表现。其中,化学原料药获得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源自其2009年基数较低,随着海外医药市场的复苏,其出口亦获得了恢复所致。
国内外发展空间较大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5年5%~8%的年复合增长率,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主销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
2010~2014年间,我国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而主要的发达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将仅为3%~6%。到2014年,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额的累计增长金额将与发达医药市场持平,达到1200~1400亿美元。而过去五年间的这一数据的对比为690亿美元和1260亿美元。从而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制药巨头瞩目的焦点,辉瑞、默克、葛兰素一史克、罗氏、勃林格一殷格翰等纷纷和中国企业展开各类合作,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华海药业、海正药业、海翔药业等对与国际巨头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披露,而更多的合作项目还在洽谈之中。
估值高企的困惑
医药行业自从进入“黄金发展期”后,虽然与国内其他行业或GDP比较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但随着其收入及利润的基数不断提升,增速放缓将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医改的不断深化,其实施效果也将不断的展现出来,部分与医改政策结合程度高的公司将更为明显的受益,其余的受益程度将不会非常明显;市场表现也将出现分化,出现2009年集体大涨的可能性较小。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分水岭。虽然医疗改革规划的具体细则不得而知,但预计其核心内容将围绕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而展开,并优先扶植优质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表现为品种单一、竞争力低下,真正具备做大做强、深入研发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鼓励创新及兼并重组是指日可待的。例如:同仁堂、天士力、江中药业、仁和药业、东阿阿胶、片仔癀、华东医药、马应龙。
投资建议
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3
传统观念是城镇、乡村林业各唱各的调,而且追求的目标与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和我国经济社会、人类需求不相适应。城乡造林绿化是林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生物产品和环境效能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柳北山区几个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过去林业发展、森林经营中存在问题,提出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下,应树立几个新观念,建设城乡结合、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经济有机整体;把握几个抓手,实施城乡低消耗、高产出的林业发展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绿色化;理念;林业;转型;升级
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1]。党的十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城乡一体化发展林业,将助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林业发展转型升级。
1绿色化理念是新常态下林业发展核心价值的体现
西德的VolkerKohler于1981年向国际林协第十七次大会提交“西德多效用林业的评价技术”研究报告,提出“:对森林的一切效用同等看待,不强调木材生产的主导作用[2]。”森林是多功能、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世界上没有任何生态系统替代森林的诸多生态功能,特别是固碳能力。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举措是增加森林面积。现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生态资源的价值,扩大乡村造林绿化,把森林引入城市,发展“城市林业”,防治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地处桂北山区的三江、融安、融水等县,资源型产业比重75%~80%以上,木、竹半成品企业成为工业企业主体。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低,污染物排放严重。随着工业化提速,城镇化加快,加大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森林经营不相适应的状况,使经营粗放,管理水平较低。人工林杉、松、桉、油茶、果木产量普遍较低,用材林不及全国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的一半,林分质量低。城镇林业偏重于视觉享受,生态产品生产力低,污染较严重。城市林业与乡村林业,共同本质是经营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产业。城乡森林不仅是生物产品、气候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的硕大宝库,同时蕴藏潜在、巨大的生态资源生产力。城乡建设一体化森林生态体系,重在协调和共享。桂北虽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环境治理较滞后,但拥有生态资源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的天然阔叶林,柳州市属六县及柳北、柳南区,均有较大面积、较稳定的国有林场林区,森林面积都在数万公顷以上,是绿色生态与安全屏障的可贵财富和靓丽名片。改变传统观念,发挥地理自然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必将实现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目标。
2绿色化理念引领城乡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
“美丽乡村,生态城镇”建设活动是新常态下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造林绿化是重要抓手,笔者认为应树立如下几个观念:
2.1造林绿化,优化环境,营造民生福祉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产品、环境服务效能为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比拟的生态系统。释氧固碳、降尘吸尘、吸毒灭菌、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发挥重要效能。随着科技进步,森林开发利用已向生物产业、旅游观光、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增大环境的生态容量,缓解生态承载压力,关键举措是增加森林面积,发展城乡林业。
2.2注重整体效益,建设城乡一体化林业系统科学理论表明,高层次的事物,可以具有低层次事物所没有的性质,即整体可以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性质,这一点可以用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来说明。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代森林经营进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走向整体、综合、协调。一句话,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一个县的范围之内,自然、经济、社会、人文诸要素相似,连接紧密,建设城乡一体化森林生态经济系统,首先要承认城乡林业差别,其次要逐步减少这种差别。城乡林业统一规划,有机布局,分类指导,建设一个有机森林生态整体,实现城乡林业整体下功能与效益1+1>2的飞跃。[3]
2.3树立低消耗、高产出生产方式变革观念在国际一系列学术会议上,普遍认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一种包括行政、经济、法律、社会、技术等的行为,涉及天然林和人工林。它是有计划的各种人为干预,目的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及其各种功能”。[3]乡村森林与城市森林都是森林生态经济系统范畴。在新常态下,应该是把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变为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实施科技突破和生产方式变革。这是绿色生产、绿色经济的要求。既是对生产方式的新要求,也必将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绿色化理念引领城乡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对策
3.1资源重点看质量,产品体现在生长量和效益从生态经济角度看,经济增长但生态环境恶劣,不是我们的追求,山青水秀且生活富裕才是我们的目标。森林覆盖率、绿地率、有林地面积、年造林绿化面积、活立木总蓄积,是林业数量层面上的指标,是衡量、考核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考核指标。因为林业肩负着建设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两者缺一不可,而且生态体系建设置于首位。例如,柳北三县石漠化依然严重,水土流失、干旱、水灾、内涝在一些乡村、地域常有发生,生物性病虫害也常有发生,甚至形成灾害性危害。唯经济观不考虑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重近利、轻远谋,重生产,轻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近10年来实施的“珠防林”、石漠化治理、“一河两路”等较大林业工程,尚未发挥明显效能。新常态下的绿色发展,必须强调生态经济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决不能重演为生产“进账”而生态“亏损”。
3.2多举措发展城乡人工林,保护天然林造林绿化是培育森林资源、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载体,是充分发挥森林功能、效益的有效途径。城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社会资源、财力资源,借助政策扶持和驱动、调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发展人工造林与天然林经营保护,创办林业专业合作社、林果场、公司+科研+农户联合,放开林地租赁、青苗转让,畅通林地和森林资源流通渠道,盘活资源家底,放开市场运转。工农接壤区,城乡结合部实行资金、劳力分担,效益共享。以城带乡,以工促林,工农互惠。水域、道路、城郊等林带、林地推行承包种植、管护。政府与承包人签署合同,定期检查、核实,包量包质。融安县阔叶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21.91%,公益林与商品林面积之比为3.1︰6.9,混交林面积仅占全县有林地面积2.83%。一是反映出调查资源数据有矛盾,二是阔叶林面积比例少。全国阔叶林面积占林分面积的49.3%。公益林也应采取承包方式,政府主导,加大公益林生态资源资金投入和政策、法规管护力度。运用道路、河流、农用地等,建设生态廊道把城乡森林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尽多地把自然林地、绿地引入城镇,形成高效率、生产力高、碳汇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3.3实施科技突破,建立稳定高效森林生态系统降低消耗,提高产出率,是生产方式变革的新要求,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科技突破,减少土地占用率,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消耗。商品林选用较高立地类型的土地实施基地集约经营。水、肥消耗大,易降低地力的桉树,逐年减少造林面积。连续经营二代的杉木林地,不应连栽第三代。融安县西山种子园生产的杉木嫁接良种,综合指标年生长量比普通杉木种子提高20%,并实施工厂化培育壮苗,近年来已大量推广。油茶、金桔等经济果木林推广优良品种,淘汰老化劣种,对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城镇造林以乡土树种为主。绿量大、固碳能力强、生长稳定的阔叶树种应占有主导地位。柳北三县选用城镇绿化乡土树种,例如:樟、阴香、桂花、酸枣、细叶榕、紫荆、柳、苦楝、黄兰、广玉兰、挂绿竹、蒿竹等。城镇森林生态主导,结合美化、香化。城市、乡村造林在突破科技实践中,注重优化林种树种的水平结构、垂直冠层结构、龄级结构。应用生态系统共生原理建立多种生物、多层结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运用生态位配置原理与生态位相适应的生物物种,利用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提高生产潜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4森林分类经营,谋取主导功能高产出从1998年开始,我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指导思想是森林资源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分类经营的依据,专家们提出是“两论一化三划分”。即:林地分工论和林木定向培育论;林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商品林、公益林、多功能兼融林。乡村森林、城市森林同样如此分类经营。实际上,乡村与城市森林就是实施分类经营,统一规划,区别指导。乡村的商品林,传统习惯仅指用材林范畴。根据市场需要,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林、果木林的生产和供应以商品形式在市场销售,都应归商品林。城镇郊区果木林和其他非木质林产品,均可培育商品林。选用优质土地,优越的地形、地势和坡位,优良品种,集约经营。城乡防护林、特用林、水源林、森林公园、公共绿地、名胜古迹观光景区以及庭院绿化等森林统称公益林。在公益林区和地段,视所处具置,主导功能,分类经营。江河沿岸、道路两侧、街道村旁、农宅庭院等营造的斑块状、条带状、网络状乔、灌林木,防护、绿化、美化多功能融合,综合经营,认真管护。
3.5产业建设生态化,禁止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林业的重要载体是森林、绿地。贯穿高山、峡谷、平原、城镇、乡村、工厂、庭院。切实贯彻绿色发展,重要举措之一是城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生产、建设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要从根本上消除生产和制造污染物。植树造林彻底改变炼山整地的传统方法。变革山地炼山、全垦整地的方式,减少或避免采伐剩余物突然释放大量能量、大量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移出迹地,导致水土流失、水体与空气污染等状况。林地变更用途、伐木挖篼、林下间种、采摘果皮以及林下多种经营生产活动要严格规范,不能有大量泥石等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林木主伐、间伐注重林地清理和枝桠材充分利用。有专家提出,在林区生产林木半成品,城镇生产成品,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减少废弃物形成的污染。城镇周边、河岸道旁、小区庭院,严禁各种污染物、垃圾乱堆乱倒和建筑废料的乱堆乱放。严禁污染物倒入河中。加强重点污染区基本设施建设和防护林带的营建、管护,把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地面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单位和居民小区、医疗卫生机构、工厂车间是污染源杂乱区域,需打破旧观念,绿色化引领这些区域建设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花多品种、多层次的多形状小片森林或绿地,切忌草坪、水泥地板占据主导地位。营造清新、气爽、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勇诚.以绿色化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J].广西日报,2015,10,8(7).
[2]张嘉宾.系统林学[M].昆明1992,4,1(15).
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4
1.1全球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潮流
在人类生存过程、特别是近百年的经济发展中,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使地层中沉积碳库的碳迅速大量流向大气碳库,从而产生过量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平衡。为此,国际社会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协定书》(分别于1994年3月和2005年2月正式生效),强调人类活动应减少向大气排出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与增加其清除。为此,“低碳经济”概念被提出。
1.2我国能源消耗的“高碳消耗状态”
我国处在工业高速发展期,技术状态决定了高碳经济,我国年耗煤炭占世界总耗的30%以上。中国2009年11月26日首次公布了量化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2020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为单位GDP能耗带宽和CO2排放分别比2005年降低40~60%、40%~45%左右。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实质在于提升和应用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和储存技术等,以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经济能源时代向低碳经济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1.3造纸工业必须向低碳产业方向发展
低碳经济的核心指标是碳生产率(=经济效益/碳排放量);低碳产业的重要指标是碳汇率(=生产中碳汇/碳源),大于1为低碳企业。国际上不少学者对造纸工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做了许多研究,认为造纸工业通过优化原材料使用、提高能效、生产生物质能源和扩大生物质精炼产品的利用范围,可以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造纸业要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逐步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就必须实现节能减排,也就必须不断降低耗能强度和使用新能源。
1.4我国相关政策法规
1997年11月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7年6月3日国务院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到“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约束性指标降低20%左右。对于造纸工业,《造纸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产品(浆、纸和纸板)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1.38TCE(标准煤)降至1.10TCE,而国际先进水平为0.9~1.1TCE。
2国外造纸工业用能节能基本情况
2.1最佳经济可行技术(BAT)体系模式
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评价体系,欧美发达国家在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等方面采用CAT(现有平均技术)、BAT(最佳经济可行技术)、BADT(现有最佳示范技术)、PMT(实际最低耗技术)、TMT(理论最低值技术)之分别考评。通常能耗值次序为:CAT>BAT>BADT>PMT>TMT。欧美发达国家的BAT体系中《制浆造纸业最佳可行技术参考文件》详细描述了各类生产节能减排等相关技术、最佳可行技术的确定以及新兴技术,是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技术改进遵循的参考文件。
2.2美国造纸工业能耗带宽
美国RoberKinstry和DavidE.White在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和能源部工业技术局(DOE-OIT)资助下,对美国造纸工业2000~2005年能耗状态进行了研究,并于2006年8月了《美国制浆造纸工业用能带宽研究报告》。目的是通过研究来了解造纸工业的最大的节能潜力。相关数据基于美国能源部2002年制造业能耗调查(MECS)的造纸企业平均能耗水平。报告结论性内容如下:
2002年统计美国造纸工业(美国造纸工业近年来基本稳定,数据能代表现今整体状况)纸和纸板产量为9450万吨(纸板类52%、印刷书写类22%、新闻纸14%、生活用纸类7%),商品浆产量为1110万吨,消耗了约2.24×109KJ的热和电能,生产过程主要用能分为三类:电、蒸汽和直接燃料。为美国造纸工业平均水平下总体能耗分配,为美国制浆造纸工业生产过程能耗分布,为制浆造纸生产过程各主要工序用能,为最佳经济可行技术条件下(BAT)美国造纸工业用能分布概观,为美国制浆造纸生产用能分布———CAT平均值与BAT值比较。研究表明,制浆造纸生产蒸汽消耗主要部分为制浆过程的黑液蒸发(占18.54%)和蒸煮(占10.48%),造纸过程的纸页干燥(占38.40%)和配料流送(占10.65%);电耗主要部分为制浆过程的磨浆和精浆操作(占10.53%),造纸的打浆配料(占27.31%)、压榨(占9.01%)和干燥(占9.69%);直接燃料制浆过程主要在石灰窑炉(占80.21%)。
美国造纸工业的主要节能措施有:回收废弃流中的热能(包括废气和废液);使用节能设施(如变速电机和有效率的照明)。BAT(最佳经济可行性技术)是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如靴式压榨、热能回收利用等。利用BAT可使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能耗降低25%(从1.7123×1015KJ降至1.238×1015KJ)。研究报告得出结论为:在美国制浆造纸工业中,主要能源消耗工序为纸页干燥、液体蒸发以及浆厂化学品准备(包括石灰窑炉)。在BAT和CAT之间的潜在节能带宽为:纸页干燥66%、石灰窑炉35%和液体蒸发27%,也就是说纸页干燥的节能潜力最大。
研究报告指出:有助于实现最低能耗的主要技术为:
(1)黑液和废木料的气化技术(包括常压和带压装置)余热发电;
(2)自动苛化技术(具有显著节能减排效果);
(3)生物精炼,已成为美国林纸协会议事日程2020年实现的目标。
2.3生物质精炼技术
芬兰生物能源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美国缅因州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为代表的美国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一项重大变革———综合林业生物精炼厂(简称IFBR)。主要内容将传统的漂白硫酸盐浆厂进行改造,除生产浆纸产品外,还将生产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主要为:(1)在制浆前先从木片中抽提出半纤维素,再转化成乙醇和糖基聚合物;(2)将黑液和树皮废料等生物质进行气化,以提供能源(电力、蒸汽)和可制造燃液的合成气。美国生物质能源的重点研发领域为五大块:(1)生物质材料的开发;(2)糖转化核心技术研究;(3)热化学转化平台技术研发;(4)生物质产品研发;(5)集成化的生物质提炼厂(IFBR)。
2.4免费能效评估计划
美国能源部启动的节能评估计划,通过对造纸企业免费的能效评估与一些主要的设备制造商共同寻找具体环节上的可实施节能措施等。对造纸厂而言,一旦确定的能耗装备确定安装后,主要在运行管理上,重点集中在蒸汽和过程加热系统上。因此,造纸机干燥蒸汽节能至关重要。
3我国造纸工业节能减排基本现状
3.1能耗现状
我国造纸工业所消耗的能源以外购为主,主要为原煤、外购电力、蒸汽、天然气和重油,其中前二类分别占总能耗的73%和23%。我国吨纸产品综合耗能1985年为1.76TCE,1990年为1.55TCE,到2005年降为0.528TCE。列出了我国造纸工业1999~2007年机制与纸板能耗情况一览。
从看出,近十年来我国造纸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迅速不断下降,该数据代表整个行业的,不代表从一次性原料制浆到造纸生产的全过程。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期间大量进口木浆和废纸的增加;引进了许多制浆造纸生产线,其能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指标。如扣除这些因素,我国大量的中小造纸企业生产现有生产过程的综合能耗仍与先进国家比有较大差距。许多中小造纸企业设备陈旧、能耗还非常高、能效偏低、制浆废液的伴生能源未加利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1.3TCE(约0.69TCE用于制浆,0.61TCE用于造纸)。
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规定吨纸综合能耗降到0.85TCE以下,应该说为国际上先进水平。发达国家的造纸厂通常实现热电联供,而热电站采用多级抽汽冷凝机组既发电又供汽,总的热效率可达55%~60%。现代先进的抽汽背压机组,发电又供汽,总的热效率可达85%。国际先进水平0.85TCE/吨的能源消耗,大约0.45TCE用于制浆,0.40TCE用于造纸,而每吨脱墨废纸浆的能耗只有0.085TCE。
3.2我国造纸工业能效偏低主要原因
(1)相当多企业的生产工艺落后;
(2)企业平均规模偏低。主要造纸国家平均规模浆产量年产20万吨,纸产量年产6万吨。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在目前投资原村料及能源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最经济的企业规模,对商品浆而言约为1000t/日,对纸约为800t/日。企业规摸大,有利于综合利用能源,即为能源节约、回收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平均企业规模年产不足万吨,不利于采用高效能的生产技术装备,不利于采用碱回收、热电联产等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及装备。
(3)能源结构不合理和原料差别大。国外在制浆原料中木材的比重比我国大得多。木材在制浆过程中提供特有的伴生能源,如树皮和制浆废液中溶解的有机物,从中可以回收能源,利用这种能源,经燃烧产生热能,获得的蒸汽先发电后再用于制浆造纸生产,经过多次利用,造纸工业能源自给率可以达到40~50%。我国造纸工业的自制浆是以草类为主,废液中的可燃物的热能(值)比木浆黑液低,一些草类原料制浆废液的回收比木材原料制浆废液的回收难度大,特别是小纸厂制浆废液的回收在技术经济上尚未过关,我国利用这种“伴生能源”的企业很少,即使利用了其水平也很低,企业能源自给率仅20%。
(4)技术装备水平较低。当前国外造纸技术正以很快的速度向着大型、高效、自动化、低能耗、无污染、高得率、低定量的方向发展,在一些新技术领域酝酿着新的突破。我国只有少数企业与国际接轨,大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较落后。
(5)通用耗能设备较差。我国造纸工业能源利用率低、浪费大,产品的单位能耗高,这是与技术水平低有密切关系。在供热系统方面,除少数大中型企业装备比较先进以外,大部分工厂供热系统装备非常差,供热系统能耗大,存在运行水平低、排烟温度偏高,空气过剩系数偏大等,主要表现在锅炉效率低,一般仅有60%左右。
3.3节能工作现状
我国从国家和各省市层面出台了许多节能政策与法规,包括对新建项目的投资节能评估,相当一些企业也重视节能工作,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应当看到,许多企业对节能工作认识不足,只看重产量和质量及原材料的消耗上,忽略运行管理及技术改造中的节能,特别在造纸企业回收利用余能差距较大;也有许多新建项目将节能评估作为形式来应付。所以,造纸工业节能减排潜力很大。
4如何加强我国造纸工业的节能工作
4.1建设BAT体系
在我国应该借鉴美国建设节能减排BAT评价与实施体系的经验,建设我国造纸工业的BAT评价与实施体系,以此指导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对完成《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约束性目标有重大意义。应该编制我国造纸行业的导则,建立BAT导则实施体系,包括立项设计、评估审批建设管理与运行体系。造纸行业的BAT的主要内容:资源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经济成本指标及技术可靠性五个指标,对技术是否进入下阶段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管理们方面详细评估做了综合判断,构建造纸工业的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方法。
4.2为实现节能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
(1)大力调整原料结构,增加木浆和废纸浆的比重。2005年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废纸利用率分别为71.1%、71.8%和54%。无论是从资源还是从节能来看,很高的废纸利用率才是我国造纸业的出路。目前,我国的废纸浆百分比已经超过50%,但是废纸收集率只在30%左右徘徊。中国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废纸的回收率。适度限制能耗高的化机浆的发展;
(2)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如中高浓制浆、连续蒸煮、无氯漂白。中高浓制浆造纸技术对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包括中高浓漂白、中高浓输送、中高浓打浆和上网等;
(3)坚决淘汰落后的产能和设备,强化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选用节能设备,加强企业管理,实现资源、能源和消耗的减量;
(4)完善标准,尽快可操作性强的浆和纸综合能耗限额指标。
(5)调整能源结构。国外造纸工业外购燃料以重油、天然气为主,燃烧效率高。国内以煤碳为主(占约70%),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提高热电联产的比例和集中供暖,可提高燃料利用率。
(6)再生能源。加强自产能源的利用,蒸煮废液溶解了来自植物纤维原料约50%的有机物质,伴生能源的利用问题。综合利用包括废液、废汽、废渣等(废渣用于锅炉燃烧,废液可以生产粘合剂,废汽可以回收热量等)。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尽可能把节水、节电,使余温、余压、余热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7)生物质精炼技术。跟踪国际这方面研究进展和成果,加强我国与造纸工业相关的生物质精炼科学与技术研究,使我国制浆造纸工业与生物质精炼这个世界潮流密切结合,尽可能将造纸工业相关的生物质经过一定处理转化成燃料、电热能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
4.3积极采用相对节能技术与设备
采用连续蒸煮工艺及相应的设备,连续蒸煮把部分洗涤功能包括在蒸煮之内;推广碱回收的直接苛化工艺与设备;使用新型波形筛鼓、轻杂质净化选用单向流锥形除杂器、新型双网高浓挤浆机、双辊置换压榨洗浆机、偏夹网洗浆机、无增浓现象的新型高浓筛浆机;高得率浆采用Bi-Vis挤压机更能降低能耗;省去热分散(因热分散机在废纸制浆系统能耗最大),为了保证细小杂质的除去,精选采用0.1mm甚至0.08mm的缝宽;采用新型注射管式浮选脱墨机;
推广节能的转鼓式碎浆机、打浆设备;推广中高浓输送与混合设备、中高漂白与中高打浆设备;
电、热节约要依靠生产工艺改革,更换节电型设备;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纸机改造和技术引进,采用新型脱水元件、成形整饰辊、靴式压榨、蒸汽箱、密闭干燥,增设定量、水份、厚度检测控制仪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电、汽消耗;干燥部PowerDryPlus干燥箱技术可以节省50%的能源;纸机干燥余热蒸汽的热泵技术;
浆泵、风机等变化运行负荷的设备,可采用变频调速,运行可靠,节电效果显著,且变频器很少维修;
对低效锅炉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技术改造,推广蒸汽蓄热器来稳定锅炉生产及用汽负荷,解决好锅炉的附机的匹配,特别要注意风机和给水泵节能运行;对热网保温应十分重视,尽量采用技术经济性能好的保温材料;阀门、法兰管件采用便于装拆的结构进行保温。凡有间接加热设备及蒸汽输送管道等有凝结水产生的地方都要装置合格的疏水器。间接加热的设备应配置凝结水回收装置,二次蒸汽应考虑合理的热能交换和充分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集中供热,热电联产。
黑液气化是制浆造纸工业能源生产与回收的一种有前景的技术。燃气轮机将气化产生的气体作为燃料发电,将会比传统的燃烧回收更有效;另外,黑液气化排放更少的CO2和废水,有益于环境。
5节能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美国造纸工业能耗带宽研究报告中表明,按照BAT评估,制浆造纸生产过程节能潜力最大的为造纸机干燥部的蒸汽节能潜力为66%。我国造纸工业目前现状也是(煤)汽、电能为主,汽耗主要用于造纸机干燥、蒸煮、液体蒸发。为此,南京林业大学制浆造纸装备与控制研究方向近年来开展了造纸机干燥过程节能控制系统理论、技术与方案优化研究[10][11][12]。主要取得的进展为:
(1)用先进测量手段获得干燥部相应技术参数,根据气压分布原理,通过各温湿参数内在关联机理和Matlab编程分析,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干燥部温湿参数动态特征及热能节约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2)为优化纸机干燥部气罩气流参数和零位控制系统,建立了机械通风情况下气罩内外压差变化曲线,量化分析了气罩内空气温度和进排风量差变化对零位高度的影响,建立了零位控制量化模型;
(3)为克服纸机干燥部纸幅水分控制回路的大惯性和稳定烘缸干燥曲线,基于内模原理研究了以干空气进风量控制作为主回路、烘缸蒸汽压控制作为副回路的阀位控制系统,并引入前馈控制来及时消除干扰,采用排风循环风量稳定气罩进风湿度、排风机排风量稳定零位以及排风露点限制新的控制方案。
研究表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热风交换系统零位进行优化调节与控制以及各工艺参数系统地优化调节,使蒸汽用量大为减少;利用干空气进风量控制的快速性和前馈控制的及时性可使成纸水分波动很小,继而通过优化纸机质量控制系统QCS中成纸干度设定值可有效节约蒸汽与水资源的用量。
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5
总体而言,意大利对转基因技术持否定态度。舆论普遍认为,转基因技术存在环境风险,转基因产品不利于人类健康,而且与意大利的美食和传统文化是相悖的。意大利几个重要的非政府组织(NGOs)和游说组织对意大利公众持有的转基因技术观点产生了很大消极影响。主要的农民联盟——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强烈反对转基因技术;食品零售部门,也不愿意支持转基因技术政策,认为转基因是反消费者的;各大区拒绝建立共存规则,一些大区声明自己是“非转基因”的。由于缺少共存规则,而且遭到舆论的强烈反对,意大利一些大区、农民联盟和非政府组织不允许在意大利种植转基因技术作物。当前,对转基因产品潜在污染风险的担心正在意大利全国范同内蔓延。Coldiretti2013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76%的意大利人反对转基因产品,这一比例较2012年增长了14%[210意大利农业部长说,农业承包商和国民都反对转基因农作物,如果我们种植了转基因农作物,势必将严重损害农业有关产业,也将使意大利的农业失去同有的性质。
1.1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的共存(Coexistence)迄今为止,无论是意大利中央政府还是各大区关于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都没有共存规则方面的法。关于这一主题的立法之争,在意大利已经持续了7年之久,目前,是各大区负责制定有关共存规则的农业政策。2012年4月,意大利大区委员会(代表意大利的2O个大区和2个自治省)要求农业部援引保护条款,禁止在意大利种植欧盟认可的转基l六j生物技术作物,这是各大区第二次呼吁农业部伞面暂缓种植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第二次请求源于意大利前环境部长克里尼(Clini)的一次访谈。Clini在访谈中,公开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以及欧盟的“选择性退”提议。欧盟提议,允许各成员同自己决定是否种植欧盟批准的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意大利大区请求意大利农业部援引保护条款禁止在意大利使用和销售转基因作物,目的是保护意大利的有机作物种植和地理标识。然而,请求中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或另外的科学证据来表明欧盟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存在的风险,只是表达了各大区和自治省对转基冈作物的一致反对态度。大请求意大利农业部修订2003年的224号法令(该法令执行欧盟的18/2001号法令),以使各大区能对共存法规的颁布全面负责。
1.2转基因种子意大利对传统土地上偶然出现的转基因种子持“零容忍”态度。意大利农业部通过登记注册来管理同家的种子品种,并对传统土地上偶然出现的转基因种子负责。2001年4月24日颁布的212号法令使欧盟的98/95号法令正式生效,授权意农业部来管理种子的种植,并确定了对待转基因种子的总体原则,即要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来阻止转基因种子与传统种子接触。从技术角度来看,对转基因技术一64一作物的“容忍度”实际上为0.049%,或者说是可检测到的最小值。
1.3动物饲料中的低水平存在(LLP)2011年2月,欧盟27个成员围通过『_所谓的“技术解决方案”,允许在动物饲料中m现少量未经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在经过两次投票推迟后,形成了一个多数赞成的关于低水平存在(LLP)的新规则。新的LLP政策,意味着欧盟委员会允许在动物饲料中含有不超过0.1%的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与以前的“零容忍”做法相比,这是一个重大改变。尽管意大利起初不支持这一“技术解决方案”,不过最终还是投了赞成票,这是为了应对欧盟各成员国进口检验方法一致性的要求。
1.4转基因技术的谨慎释放意大利通过2003年的334号法令来执行欧盟的18/2001号法令,该法令将转基因材料的释放权由意大利卫生部转到环境部。此外,该法令让多个部门共同负责新的生物技术事件:生部、劳动部、农业部、经济发展部、教育部以及跨部门评估委员会(由环境部领导,成员由其他各部委代表组成)。2003年的334号法令还赋予了超越各部委之上的自治能力:当评估发现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或者环境有新风险时,就可以启动应急法案,临时限制或者禁止将其投放市场、使用或销售,或者禁止在产品中包含该转基因成分。此外,意大利334号法令还指定环境部对生物技术释放与传统的高质量产品的兼容性进行特别关注。意大利生物技术行业认为这一条款与欧盟的立法是相悖的,因为,欧盟的立法对于生物技术作物与传统产品之间的不兼容性问题不作任何确认。而在意大利,这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认为应保护传统的“高质量”产品,使其免受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污染”。
1.5田间试验和转基因作物研究意大利是欧洲最先进行转基因作物实验的国家之一。因此,许多公共和私人研究项日都是与各种作物有关的,如,橄榄油、葡萄、樱桃和草莓等,国家级此类研究项目就达250多个。然而,随着有关转基因生物技术作物及作物实验政治辩论的逐渐恶化,意大利对转基因作物研究和培育的承诺也大大减弱,对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公共和私人研究资助也被逐渐缩减到零,目前,在意大利没有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问试验。2001年,意大利农业部颁布法令,禁止进行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试验。然而,随后意大利不得不重新审视欧盟关于向环境中谨慎释放转基因作物的18/2001号法令。2005年,意大利农业部进一步颁布法令,要求评估转基因作物实验种植的风险,并要求各大区找出那些已经进行了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的作物和地点。鉴于这项法令,一些大区在2008年批准对9种作物(柑橘、猕猴桃、草莓、樱桃、玉米、橄榄、茄子、西红柿和葡萄)进行转基因作物田间实验。尽管如此,农业部却从未实施一项法令来对试验场所进行授权,因为没有制定共存规则。此外,许多大区和省宣称自己是“非转基因”的,这进一步阻碍了开展新研究和种植的范围。
1.6可追溯性和标签法规的实施2004年4月,意大利实施了可追溯性和标签法规。然而,从那时起,零售食品几乎都没有被贴上转基因产品标签,因为食品零售部门不愿意支持那些可能被认为是反消费者的生物技术政策。2011年,绿色和平组织将矛头指向一家生产种子油的公司,因为发现该公司在超市销售的某些产品标识中含有转基因大豆生产的油。该组织呼吁消费者抵制这种产品,并在购买产品之前仔细阅读标签。然而,这未必意味着在意大利没有转基因食品消费。在经过多年的否认之后,大多数媒体甚至反生物技术团体都意识到,意大利最典型的保护原产地名称(PDO)的产品,包括帕马森乳酪、格拉纳帕达诺奶酪以及帕尔马火腿,都来自于被密集喂食了转基因豆粕的动物。意大利是大豆和豆粕的净进口国,而这又是动物饲料的主要成分。据业内统计,意大利进口的豆粕中,80%~90%是转基因的,主要从阿根廷和巴西进口。
1.7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的市场接受情况在意大利,几个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NGOs)和游说团体出头反对在意大利国内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这对政治家和消费者产生了强烈影响。几个主要的农民组织在支持转基因生物技术方面产生了分歧: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和意大利农民联合会(CIA)对转基因生物技术一直持强烈反对态度;而意大利农业联合会(Confagricoltura)则强调,意大利农业部门需要进行创新和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并呼吁找到更为合理的方法。看来,意大利必须在基因革命、“意大利制造”以及作为一个领先的有机作物生产国之间寻求平衡。至于食品零售部门,意大利生物技术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舆论的强烈反对大大影响了连锁超市的营销策略,这使得一些品牌一贯将自己标注为“非转基因”产品。欧盟2010年的一份生物技术报告(Eurobarometer)显示,意大利人并未看到转基因食品的好处,相反,认为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支持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意大利人通常所占比例较低(只占20%)。此外,公众对用于食品生产的动物克隆持强烈保留态度,意大利人看不到这门科学带来的好处。舆论普遍认为,不应鼓励食品生产中的动物克隆。
2意大利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2.1欧盟对转基因技术所持态度欧盟对转基因技术一直持保守态度。转基因作物要在欧盟国家种植或上市,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审批程序,并对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实施溯源管理和强制标识制度。一旦获得批准,相关转基因作物或产品将获得为期10年的授权有效期。到期后,如想延期,欧洲食品安全局将展开新一轮的安全风险评估。目前,欧盟只批准了两种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土豆。尽管获得了欧盟的批准,但欧盟的多个成员国仍禁种转基因作物。当前,禁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9个,除意大利外,其他还包括奥地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卢森堡、希腊、保加利亚和波兰“。
2.2我国对转基因技术所持态度国内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利害之争已经持续多年。一个突出的案例是2012年的“黄金大米”试验。,曾经引发长达3个多月之久的舆论风暴。此外,农业部在2013年6月批准3种巴西转基因大豆进口,再一次将转基因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转基因技术到底是好还是坏?当前国际上尚没有一个权威解释。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必将带来新的生物产业革命;反对者则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祸及子孙。在我国,目前转基因技术被视同无害。根据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的解释,“因为在现有的科学试验条件下,没有结论能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危害,但也不能证明一定无害,所以视同无害。”尽管争议不断,但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市场上的发展却并不慢。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3年3月的《2012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国是全球转基因作物最主要的种植国之一,排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之后,种植的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木瓜、西红柿、甜椒等。报告指,2012年,全球有28个国家的1730万农户种植了1.7亿公顷转基因作物,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
生物产业研究报告范文6
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促进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依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并给予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由项目单位具体实施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以下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
对于中央预算内资金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方式注入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高技术项目包括:
(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以下简称“产业化项目”),是指以关键技术的工程化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或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的科技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二)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以下简称“研制开发项目”),是指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和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急需的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是指以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研发及验证能力为目标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工程中心项目”),以及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技术中心项目”)。
(四)国家高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项目,是指以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扩大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为目标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升级调整项目”)。
(五)其他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投资补助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含事业单位投资项目,下同)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的投资资金补助。本办法所称贷款贴息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条件、使用了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的贷款利息补贴。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以下简称“国家补贴资金”)均为无偿投入。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国家高技术项目的组织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研究提出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研究提出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
(二)研究确定国家高技术项目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三)组织评审国家高技术项目,批复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
(四)编制和下达年度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
(五)协调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工作,组织或委托项目评估工作。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项目主管部门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经济(贸易)委员会。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资金申请报告,并对项目承担主管责任。具体要求由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规定。
对跨地区、跨部门组织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可由相关地区或部门协商确定项目主管部门,或由组织部门指定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应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组织本部门、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高技术项目申请国家补贴资金的相关工作,对项目的建设条件、招标内容等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对初审结果和申报材料负责;
(二)负责国家高技术项目的管理工作和项目实施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处理,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并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三)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稽察、审计和检查工作;
(四)每年定期将本部门、本地区和本企业(集团)的国家高技术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项目单位是指依照我国法律登记、注册,申请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的企业或事业法人。项目单位应具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水平,具备承担国家高技术项目所需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资金筹措、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
项目单位应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和项目公告的要求,编制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报送高技术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担责任;
(二)按照项目组织部门、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确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项目;
(三)按要求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四)对国家补贴资金要实行专账管理;
(五)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各级财政、审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或上述部门委托的机构所进行的评估、稽察、审计和检查;
(六)项目总体目标达到后,及时按要求进行项目验收。
第三章申报及审核
第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国家高技术项目公告或通知,明确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实施时间,以及安排国家补贴资金的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按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核准或备案的企业投资项目,应在核准或备案后提出资金申请报告。
按有关规定应由地方政府审批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权审批单位批准后提出资金申请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应报国务院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的项目,可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并提出资金申请,不再单独报送资金申请报告;也可在项目经审批或核准同意后,根据国家有关投资补助、贴息的政策要求,另行报送资金申请报告。
第十条申请国家高技术项目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的要求;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等要求,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归属明晰;
(四)项目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项目已基本具备实施条件,项目所需资金已落实;
(五)建设项目应按本办法第九条完成审批、核准或备案,已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或已经开工建设但审批、核准或备案未超过两年,已通过项目用地预审或用地已经依法批准,具有环保以及其他许可文件。
第十一条申请国家高技术项目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业化项目采用的科技成果(包括自主知识产权、消化吸收创新、国内外联合开发的技术等)应具有先进性和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有关成果鉴定、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或技术检测报告等证明材料、必要的验证和生产许可;项目单位具有较强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开展相关产业化项目的生产、经营资格。
(二)研制开发项目的研制开发方案先进、可行,目标明确;项目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装备研制能力,具有前期相关领域的研发基础和研发队伍;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应结合依托工程。
(三)工程实验室项目和工程中心项目的项目单位须为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组建,并完成相关组建工作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内容符合该工程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方向和任务,建设方案合理。
(四)技术中心项目的项目单位须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且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最近年度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得分70分以上;项目应能够支撑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
(五)升级调整项目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项目单位具有良好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较好的经营业绩;具有开展相关产品生产的资格,项目必须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有关标准。
第十二条项目单位应根据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具体要求由项目公告或通知具体规定,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研发)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各项建设(研发)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国家补贴资金的主要理由和政策依据;
(四)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内容。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可根据具体情况附以下相关文件: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文件或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二)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三)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申请贴息的项目还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七)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八)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第十条至第十二条的相关规定审查项目单位提出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对审查合格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中,对于工作职能属于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的项目,由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并由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商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后,由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对申报材料不完备的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通知项目主管部门在要求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
第十四条对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评审或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估,必要时可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意见。
专家组应由专业性、权威性、代表性、中立性,且与项目无重大相关利益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应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审项目。
专家评审或咨询机构评估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
(一)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二)项目对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具有的带动作用;
(三)项目单位的经营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四)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五)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公告或通知的其他要求。
第十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科学、公平、择优的原则,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或咨询机构的评估意见,综合考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审查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将项目的评审评估意见和审批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告知项目主管部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是下达国家补贴资金的依据,应包括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国家补贴资金额度和资金使用方向。批复文件可单独办理,也可集中办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审查:
(一)符合中央预算内资金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项目公告或通知的有关要求;
(三)符合国家补贴资金的安排原则;
(四)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五)项目的主要建设(研发)条件基本落实;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最高限额原则上不超过2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地方政府投资的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及以下的,一律按投资补助或贴息方式管理,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企业投资的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及以下的,可按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也可按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2亿元之间且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50%的,对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可按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资金申请报告;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可按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资金申请报告,也可按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给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在3000万元-2亿元之间且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的,或超过2亿元的,按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方式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七条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超过3000万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要求项目单位报送初步设计概算,并委托咨询机构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决定国家安排资金的具体数额。
第十八条单个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原则上均为一次性安排。对于已经安排国家补贴资金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重复受理其资金申请报告。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国家高技术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的自有资金、国家补贴资金、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银行贷款,以及项目单位筹集的其它资金。项目资金原则上以项目单位自筹为主,国家采用资金补贴的方式予以支持。
第二十条项目单位筹集的项目资本金或研发项目的自有资金不得低于项目新增投资的30%。项目资本金来源包括项目单位可用于项目的现金、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新老股东增资扩股资金、资产变现的资金等。
第二十一条国家补贴资金分为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补助两类。
国家投资补助应根据项目的重要性、风险程度以及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等要求,分档给予补助支持。
贷款贴息补助的贴息率不超过当期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贴息资金总额根据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当年贴息率和贴息年限计算确定,原则上按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分期安排贴息资金。
第二十二条国家补贴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研究开发、购置研究开发及工程化所需的仪器设备、改善工艺设备和测试条件、建设产业化或工程化验证成套装置和试验装置、建设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购置必要的技术、软件等。
第二十三条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国家高技术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和投资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项目建设进度和项目建设资金到位情况,以及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的项目国家补贴资金的下达申请,可一次或分次下达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项目主管部门收到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后,要按有关规定尽快将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下达到项目单位,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对于由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国家补贴资金投资计划同时下达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经济(贸易)委员会,由省级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下达到项目单位。
第二十四条项目单位对国家补贴资金要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国家补贴资金;项目主管部门要对国家补贴资金加强监管,督促项目单位按照国家补贴资金使用方向使用国家补贴资金。
第二十五条项目单位的自筹资金应按计划及时足额投入。鼓励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安排必要的配套资金。
第五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高技术项目实行项目单位责任制,项目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项目的筹划、筹资、建设、运营等,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做好对国家补贴资金使用的稽察、检查和审计工作。
第二十七条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的批复文件和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国家补贴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项目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项目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建设方案或实施方案。
第二十八条所有国家高技术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做好招标工作。其中,对于使用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招标内容和有关招标投标的法律法规开展招标工作。
第二十九条项目主管部门应在每年2月底和8月底以前,以正式文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包括项目进度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处理意见等内容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并提出国家补贴资金的下达申请。项目单位应按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报送有关项目进展情况。
第三十条项目单位应按照资金申请报告批复的总体目标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项目出现重大情况需调整的,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报告。对不能完成总体目标的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于其他不影响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调整,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审核调整,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一条项目实施达到项目总体目标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并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对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验收结论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企业在验收国家高技术项目时,应邀请第三方人员参加。项目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保管项目有关档案和验收材料。
第三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验收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可视情况组织或委托项目主管部门、有关中介机构或有关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和后评估。
第三十三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权属,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四条研制开发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财务处理按照科研项目相应的财政拨款有关规定管理。其他国家高技术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的财务处理按照资本公积管理。
第六章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国家高技术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稽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配合稽察、审计、监察和检查工作。
第三十六条项目稽察、审计、监察和检查工作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管理办法进行。
第三十七条国家高技术项目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其他依法不适宜公开的外,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项目主管部门受理单位、个人对国家高技术项目在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八条对于按项目总体目标和项目内容按期或提前完成、通过验收,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单位,以及在项目组织和管理中工作表现出色的项目主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给予表彰,并在今后的国家高技术项目评选中,对受表彰的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第三十九条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以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停止拨付或收回国家补贴资金,并可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国家补贴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项目总体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的;
(四)无违规行为,但无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完成项目总体目标延期两年未验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