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债券市场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债券市场体系范文1
[关键词] 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企业债券
中国经过2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结构和企业融资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融资结构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中国的融资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整个金融市场隐藏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必须发展多种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因此,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成为我国企业解决筹资难问题的关键途径。
一、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金额的3~10倍。而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金额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企业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比例很不协调,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条“短腿”。因此,大力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然而我国债券融资市场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比重较小,发行规模偏小。2006年底,我国债券融资规模为51800亿元,占我国GDP比重的24%,而公司债券融资规模仅为2919(含短期融资券)亿元,占我国GDP比重的5.6%。在2007年和2008年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仍然保留在2500亿元到3000亿元,截止到2009年债券的发行规模虽然有所增加,但变化比率不大。中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债在现代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二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企业债券品种缺乏创新
这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多年一贯如一、期限和利率基本不变。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仍受到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
4.政府管制作用还很强
目前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管理很不规范,在发行环节上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后还需要向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而负责监管的又是证监会,多头管理十分严重,从而导致风险完全集中于政府,使得企业债券事实上得到了政府信誉的无形担保;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并且,政府对发债企业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均要严格审批,准入限制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影响了有实力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5.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不健全
一个成熟的企业债券市场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规范性。而规范的企业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正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而在我国,这样的中介机构仍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与提高,对其监督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中介评级机构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评价报告成为“垃圾报告”,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债信用评级的可信度。信用评级体系和评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推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企业债券市场的滞后发展与近年来政府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上采取股票和国债优先而企业债券次之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由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使命所决定,政策上长期存在“重股轻债”的思想,这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滞后的制度性根源。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背景下,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反映市场经济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债券市场,更加显得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消除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1.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
近几年,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措施,进一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化发展,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经国务院同意,对企业债券发行核准程序进行改革,将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加快了企业债券发行速度和发行规模。还应进一步加快企业债券市场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建立规范的市场机制,包括债券发行的备案管理、信息披露和债券评级等;注重债券市场的协调和统筹,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积极引入和培育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行业自律的作用。
2.扩大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在现有的市场格局基础上,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形成以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统一、高效、透明的两元结构债券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两个市场之间既独立运作,又互相沟通。不同的交易市场,不同的交易方式,拓展了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同时将改善市场结构,更好地发挥债券市场的作用。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核心,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场所。交易所市场是企业债券的市场,主要为小额投资者提供零散交易服务。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一般机构投资者作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将熨平各子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从而把两个市场融为一体。
3.进行品种创新
完善我国企业债券的品种结构,从发行主体、债券期限、票面利率、支付方式、债券衍生等方面进行创新。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债券上市品种主要有普通企业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两种。这两个品种的设计均较为单调,期限一般为三至五年,而且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利率固定,支付方式单一,债券的衍生品种很少,这根本不能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我们应尽快调整并完善企业债券的品种结构。据此,中国企业债券可设置两个种类:第一类可称为企业债券类,严格按照《公司法》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可以是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也可以延伸到可转换企业债券。第二类类似于国际上通行的市政债券类,主要由重点建设项目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发行,募集资金须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用基础是发行人或投资项目稳定的现金收入流。在债券的品种创新方面,则应着手进行推出交易所衍生债券产品的准备工作。例如,发展指数化债券,可弥补债券的流通性、可转让性较差的缺陷,提高债券交易的效率。企业债券可以考虑发行中长期债券,也可考虑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以及设计不同的支付方式,将期权与债券组合形成衍生品种等,为市场投资者创造优良的风险规避机制和更多的投资品种选择,从而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4.规范管理,使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化
多年以来,企业债券的管理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导致企业债券市场多头监管,效率低下。要很好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使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化,具体措施有:(1)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额度。(2)放宽企业债券募集资金使用限制,在保证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同时,可以用于调整债务结构、资产重组等其他真实合法的用途。(3)对企业债券的审批,首先应选择大型国有企业和集团以及上市公司,满足一些国有重点企业的发债需求,然后逐步安排一部分额度给一些经营业绩优良而又资金短缺的非公有经济,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在发行的方式上,要尽快推行企业债券发行核准制。(4)企业债券的发行审核应直接交由中国证监会监管。改变多头管理的格局。提高发行审核的质量及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5.规范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是信用评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发行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评判其风险与收益水平,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以及以什么价格进行投资的关键。为此,有必要培育和规范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的自愿评级改为强制性评级,树立评级机构的权威。其次,明确公司债券评级机构的责任,明确评级机构因评级有失公允而损害投资者利益时所应承担的连带责任。第三,完善债券评级指标体系。信用等级评估不应只局限于对企业目前财务状况的一个评价,应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做综合的评价,注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
参考文献:
[1]杨建国:关于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几点思考[J].武汉金融, 2007, (04)
[2]闫惠:对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07, (09)
[3]黄新光: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2)
[4]倪荣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7,(03)
[5]王利民: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12)
[6]李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05)
[7]刘樱: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3)
债券市场体系范文2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建议
一、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从资金需求方看,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尽相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规模、经营效益等也不相同,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有不同的进入门槛,这样就可以满足多元化的融资要求,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难题。
从资金供给方看,不同的投资主体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对于偏好于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希望资本市场上能提供带来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工具,而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则需求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工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满足其对风险收益的需求和特殊的投资需求(如资产重组、并购等)。
2.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已占据我国经济的半璧江山,目前我国在册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60%。但由于制度原因,中小企业在主板上市处于天然的不利地位。证券市场门槛高,对股本总额、公司连续盈利年度等方面有严格的限制,加上受上市额度的限制,绝大多数股份制企业都达不到沪、深交易所的上市标准。同时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券发行的准入障碍,使得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导致其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而商业银行为了降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的困难。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那些达不到主板市场的上市资格却有发展前景,又急需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股份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以进一步稳定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有利于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多层次资本市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制定不同的准入条件,满足各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各层次之间具有动态性,一家拟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一般应从柜台交易市场挂牌开始,在具备条件后在逐级而上;已经进入高层次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由于业绩变化,也有下降的空间,即下降到低一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这样一种可升可降、互动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优化了资本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有利于提高上市质量。
4.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我国金融结构一个突出性的问题是直接金融比重过低,而间接金融主要是依赖银行融资,椐资料显示,间接融资在总融资额中所占比例高达70%,这种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结构的严重畸形的状况对金融稳定和防范风险极为不利。金融资产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积聚了大量风险,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摆脱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资本市场发挥其强大的融资和资源配置等功能,进而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和国外资本市场体系对比,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市场结构不完善。在融资方面重间接融资,轻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重股市、轻债市、重国债、轻企债”。这种畸形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整个社会资金有效率的分配运用,严重影响到市场风险的有效分散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严重影响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1.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门槛差距不大。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除能接受流通盘在5000万股以下的中小企业上市这点不同以外,其他上市的条件和运行规则几乎与主板市场一样。所以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
2.缺乏风险投资退出通道。我国的风险投资不活跃,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缺失,将阻碍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这不利于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
3.场外交易市场定位不明确。三板市场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总的说来,我国的场外市场主要由各个政府部门主办,市场定位不明确,分布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则且结构层次单一,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4.债券市场规模过小。我国的债券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同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比,仍显不足。2005年末美国债券余额超过2l万亿美元,占全球的48.09%,而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2.84%,仅占全球的1.37%。
三、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架构设计
借鉴发达国家思路,按照企业股票上市交易的门槛高低、风险度的大小和股票流动的强弱,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可设计为五个层次的发展框架,即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同时,各个不同层次的市场对应于不同的企业和交易规则,并对企业有不同的筛选机制,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结构体系。
1.成熟的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的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融资坏境,是整个金字塔形资本市场的顶部,是最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而即将推出的融资融券业务将是完善股市的重要举措。
2.创业板市场。创业板最大的特点就是低门槛进入,严要求运作,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由于目前存在的深圳中小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和运作规则与主板基本相同,实质上只是一个小主板市场,不能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条件。因此,创业板市场推出迫在眉睫。建成的创业板应该是个前瞻性的市场,不能以历史成绩论英雄,关键要看企业的发展潜力。在创业板进入正常运行轨道后,应该将目前深圳存在的中小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逐渐与创业板实现对接,以此扩大创业板的规模,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3.三板市场。任何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都应该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既能给上市公司一个上升通道,又能给退市的公司一个退出渠道。因此,我国三板市场的定位应在于要从一个“收购站”转变成为一个“孵化器”的角色,为不能达到主板和二板市场上市要求的公司提供融资平台。
债券市场体系范文3
一、创业板助推经济转型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较快,但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此外,我国产业体系特别是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链条低端,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因而,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极其明显(见图1)。所以,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加工型经济转向创新经济,是增强国民经济素质、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紧迫任务。
创新目标是如何将自主创新科技转化为产品、转换成市场、转变为生产力、形成产业链,最终成为创新经济的。而从创新科技到产品、形成市场、形成产业、成为创新经济,最需要风险投资的推动。其不仅可以解决创新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还能为创新企业提供使其强大的一系列增值服务的风险投资业。而形成发达的风险投资业,建立完善的创业板市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风险投资基金退出通道就不会被堵塞。
二战以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特别是美国创业板NASDAQ在促进美国产业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金融体系效率和金融结构的差别是形成各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差距的主要因素,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体系比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体系更有利于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创业板市场不能仅仅从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层面来考虑,还要从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高度去思考。政策制定者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二、套期保值对冲价格波动
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今天,应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然而,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巨亏、中国远洋深陷FFA、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折戟,加上之前的“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等,境外金融衍生品已经屡次使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不但未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反而亏损累累,损失惨重(见表1)。
探究巨亏原因,主要是境外的期货市场往往具有其独特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企业参与者除了必须了解现货供需的基本情况,还要对国际金融环境、汇率变动、市场的波动规律、投资者的分布、交易规则等相当熟悉,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套期保值方案。由于我国企业远离海外市场,企业很难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滞后的信息往往使企业错失交易机会,而且还会成为投机基金所猎杀的对象。
从套保巨亏得到的主要经验教训是必须加大国内期货市场创新力度加快期货市场创新的步伐,力求品种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全方位突破,改变衍生品交易受控制和被摆布的局面。具体而言,我国期货市场历经坎坷,已逐步驶向平稳快速增长的跑道,但利用套期保值发挥保障国民经济各产业安全飞行的跑道却仍有重大缺失。目前国内四家期货交易所仅有19个品种,但主要集中于农产品、有色金属和工业品,缺乏畜产品、黑色金属,能源品种仅有燃料油,工业品刚刚起步,金融期货更是难见踪影。衍生品种缺失仍是制约企业套期保值的根本。由于国内没有相应的衍生品种,我国相关企业只能选择陌生的境外市场。将国内期货市场逐步向境外投资者开放,活跃国内期货市场,使国内期货市场成为国际投资者认可的定价中心。这样企业在国内就可以完成套期保值,避免去海外市场沦为“弱势群体”。
三、债市扩容支撑投资增长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完善了发债制度,扩大了流通市场,促进了金融系统整体的效率和稳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仍然较小。因此,发展债券市场的空间,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扩大公司债券市场和政策金融债券市场规模。尤其是对公司债券来说,应进一步扩大发行体范围、增加发行体数量。目前,我国能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规模、信用度、产业政策的适用性、银行担保的必要性等制度性制约仍然存在,应简化审查制度、缩短审查期限、缓和审查资格以及发行无担保债券。同时,大力支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着力提升评级公司整体素质,为公司债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
2、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正如股票市场一样,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机构投资者参与,需要机构投资者开展理性的投资行为。因此,应完善有关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的各类制度、基础条件和税收制度,放宽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对债券特别是对公司债券投资的限制,大力扶持针对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债券型投资基金,引进国外投资者,为债券市场发展创造更好的需求环境。
3、不断对公司债条款设计进行创新。中国现行的债券市场以固定利率债券为主,而公司债券作为由证监会主导发行的券种,公司债券的相关法规没有对债券利息以及偿还方法进行限定,这为金融创新活动提供了相应的空间。在设计公司债券条款时,可以考虑创新信用结构和期权结构,使用不同的担保方式,加入可回售、可赎回等特殊条款,为公司债券的发行提供有利的条件。
四、结束语
2008年12月8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等民生工程相关的债券发行等措施,这对于拉动国内需求、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债券市场体系范文4
银行渠道。跨国银行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提供者,作为金融中介,通过向其他参与者提供贷款的方式将一些国家连接在一起。同时,银行之间存在多边支付清算系统,该系统把系统内的所有银行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交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家银行出现的微小支付困难有可能酿成全面的流动性危机,而该国银行体系的危机通过清算系统会迅速地传递到其它国家。
资本市场渠道。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传递可通过资本市场渠道使得许多经济基本面良好的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投资者在该市场上遭遇巨大的资本损失,受个人投资有限性的限制,投资者认为自身的金融头寸处于非最优的安排。这种投资流动性的下降使得投资者被迫重新安排他们的证券组合,通过出售在其他国家的资产以保证自己能够继续在市场中运营,同时满足利润要求、监管要求和流动性要求,结果导致关联国的金融市场发生动荡。
预期传递渠道。预期传递渠道就是指即使国家之间不存在直接的贸易、金融联系,金融危机也可能会传递。这是由于一个国家发生危机,另一些类似国家的市场预期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投机者的信心与预期,进而导致投机者对这些国家的货币冲击,最终实现金融危机的蔓延与扩散。预期传递也称为纯传递。
金融市场风险传递的屏蔽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资产价格的变化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宏观经济效率关系密切,并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和完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
1.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其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由于股票市场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股票市场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健全市场退出机制,逐步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并积极发展金融期货市场,从而带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
2.完善债券市场,充分发挥其传导货币政策的作用。优化国债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体,扩大市场容量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尽快形成统一的债券市场体系;逐步取消企业债券额度控制和利率限制,发行实现市场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券评级制度和偿债保障机制。
3.积极推广使用商业承兑票据,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扩大企业票据融资。在确保票据真实性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应大力简化再贴现业务手续,并加快发展以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
4.增加交易品种与数量。开发金融债券,住房抵押债券等新的货币市场交易工具,增加短期国债发行数量,推动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期限的合理分布,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改进企业财务结构。这样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品种和数量都增加了,从而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
债券市场体系范文5
关键词:债券市场;发展趋势;优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引言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渠道,更能为融资者创造融资方式。新常态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加快,并呈现出诸多新特点。预计到2020年末,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将达到90万亿元。规模庞大的债券市场将持续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完善,并将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债券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更将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基础。
鉴于此,探讨中国债券市场优化与改善路径,对于完善金融体系、促进货币政策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新常态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趋势,提出了推进债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思路。
二、新常态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获得了加快发展,债券规模、品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一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 年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超过45亿元,市场余额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日。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融资占比不断提高,丰富了市场主体融资渠道,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等,缓解了经济金融风险过度集的问题。二是品种和交易方式创新加快。债券品种方面已经发展出了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普通债等各类债券共存的局面,其中公司信用债增长较快,交易方式方面已经推出了债券远期、债券借贷等新方式。三是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当前机构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1万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持债比例显著提高。三是信息披露等市场化约束机制加快完善。四是风险防范体系逐步健全。五是对外开放加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债券市场将达到90万亿元,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场外市场仍是主流方向。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债券市场均为场内外市场并存,且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当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交易机制和产品类型等方面存在存在分割,未来债券市场要持续优化,形成场外市场为主、分层有序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同时,我国债券市场逐步完善将使得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规模持续加大,形成未来持续的投资需求。
其次,市场化是发展的主旋律。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逐步向市场化为主导转变,客观规律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供创新动力,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一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与发展潜力巨大并存,市场化方式才是推动产品、交易创新的基础,并最终达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目标。未来,高收益债券等都将加快发展,各类利率及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将持续丰富,二是债券市场法律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将加快,三是协调发展是保障,未来要推动各类产品和金融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发展。
再次,加快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助推器。我国债券市场尚存较大空间,目前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债比重较低,且境外机构持有资产中的债券比重低。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境外机构债券需求将持续提高。另外,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准入将逐步放宽,从而带来多元化的增量需求。
最后,绿色债券将加快发展。未来五年,我国将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债券市场的资金周期长、稳定性好,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债券市场发展将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也将加快发展。另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绿色债券将成为离岸债券市场的重要部分。
三、新常态下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思路
债券市场发展涉及诸多环节,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下一步应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路线图,纾解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推进市场稳健发展。主要着力点如下:
一是持续深化国债管理制度,加快制度改革。目前国债在实现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将成为未来债券市场发展重要突破。应提高短期和长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和次数,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强国债收益率的基准性。要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化发行定价机制,,并持续发展国债期货等衍生品。要提高透明度,加强政策协调等,并借鉴国外经验,推动地方政府住房债券的发展,丰富地方政府债券体系。
二是积极发展公司信用债券。当前我国公司信用债券规模有待提升,为提高直接融资占比,要大力发展公司信用债券,扩大发行规模,完善交易制度,减少干预,加强监管,提高效率。要推动高收益债券等创新型融资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加快完善会计制度,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统筹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积极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创新和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债券的审批和发行等环节存在诸多差异,重复监管等问题较为突出,要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尽快研究制定新的监管框架,明确相关监管职能,加强跨部门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积极探索金融监管运作机制,打破监管的物理界限,形成统一的制度和体系。大力促进债券市场交易、信息共享和全面管理管理,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四是完善债券市场金融生态。加快修订《证券法》,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提供法律基础,提高效率。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做市业务,增强市场稳定性。加大政策支持,完善考核制度,发挥做市商作用。加强交易、托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五是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强化信用约束,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提高交易效率。提高信用评级机构准入门槛,提升公信力。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降低投资风险。加快构建市场化违约处置机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健恒,唐薇.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回顾与展望[N].上海证券报,2015-9-11.
[2]荣艺华,朱永行.美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作用[J].债券,2013(5).
[3]时文朝.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展望[J].金融市场研究,2010(2).
债券市场体系范文6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中提到,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整体看,中国企业直接融资仍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据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发达国家的直接融资(包括国债、公司债、股票)比重,已从20年前的60%左右增长到70%,其中美国最高,为82%。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年以前的40%左右上升至66%,而中国当前仍为42%。
IPO“倾城”
IPO或成为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2013年12月,暂停超14个月的IPO重新开闸,近千家企业趋之若鹜,足见其对资金的渴求程度。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曾公开提出,中国经济面临两大堰塞湖。一是资金的堰塞湖,即巨量的资金需要找到投资出口;另一个是企业的堰塞湖,即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同样需要找到资本支持。
这两方面若处理不善,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的风险。但眼下,两大堰塞湖仍在寻求出口,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或为路径之一。
不过,从目前拟IPO企业排队情况看,远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群体融资和债务化解问题。
2013年以来,在IPO暂停、股市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整体上更加困难。特别是2012年初启动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也进入瓶颈,一直未能实现顺畅融资。
有创投机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考察具体项目时,针对企业负债,主要是看企业近几年来新增债务的情况,特别是新增债务在整体债务中的比例。在对资产负债率的考量上,资质较好的企业通常是20%~30%的负债率,而负债率大于30%的,投资人通常会更谨慎些。因为在实体经济不佳的大背景下,隐性的债务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有某发达地区金融办负责人对记者表示,IPO可以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提高市场效率。他表示,其所在地区企业债务情况并不突出,整体质量良好,政府支持鼓励引导企业上市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氛围,企业上市主要是为了优化融资结构。
有投行人士对记者说,投资企业的负债率50%上下为宜,超过70%的企业被看作是风险高的企业。但他同时表示,问题较大的主要还是房地产企业。目前考虑IPO的企业,绝大多数是资质还不错的企业。
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末IPO开闸后,各地方政府对IPO的响应旋即开展。
以山东省为例――早在2013年11月30日《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后,山东证监局即牵头组织各大证券公司投行人员对政策作出最新解读。参会人士透露,彼时约有超过200家企业代表参与了专门辅导。
该参会人士介绍,由于此前几年山东省内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比例不高,企业发展状况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有差距,适逢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任山东省省长,山东省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也更加顺畅。
另外,在注册制预期下,各地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对当地企业进行前期辅导,并给出相应的企业服务和优惠奖励政策。
“一些IPO活跃的省份的市政府金融部门都设有专员办,专门服务拟上市企业。政府与企业甚至实现了无障碍沟通,体现了政府对于企业的软性支持。”有江浙地区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市场化方式消化企业债务
除IPO外,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而提高全社会融资效率,或为消化巨额企业负债提供又一路径。
据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国的中小企业超过了1000万家,浙江销售过亿元的企业约1万家,中关村科技企业达到上市财务标准的有1000家。
祁斌曾公开指出,打通中国经济的两个堰塞湖(资金和企业),办法就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而作为塔基的新三板则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下半年,新三板扩容后,该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已逐渐显现。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内部统计数据显示,现有挂牌公司自挂牌以来融资总额为112.83亿元。其中股票融资合计38.87亿元,占34.45%;债权类融资合计为73.96亿元,占65.5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建议,推进融资渠道市场化,抑制地方政府竞争性投资,激发民间资本市场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