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1
【关键词】工业硅;节能;技术改造
0.前言
随着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对节能减排的重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能耗大户的工业硅生产行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仅计算一次能源消耗,工业硅生产的平均能耗就高达每吨13000kWh,其能耗成本就占总生产成本的60%以上[1]。有报道指出,全国工业硅企业现有600余家,共拥有每年200万吨的生产能力,而电炉总容量也超过了1000MVA。如果每吨工业硅节能1000kWh,全国每年可以节约60.2万吨标煤,减排368.4万吨CO2、1.4万吨SO2[2]。如此巨大的节能潜力,对进行其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和有效的制度管理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本文就工业硅生产过程所造成的能耗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节能降耗途径,旨在为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资料参考。
1.工业硅生产能耗分析
1.1工业硅生产的冶炼原理
工业硅生产是以硅矿石为原料,碳材料为还原剂在电炉容器中进行冶炼的。其反应实质是利用还原性碳与二氧化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对硅进行冶炼提纯,总反应式如下:
SiO2+2C=Si+2CO
此公式是用来计算和控制正常熔炼过程的理论基础。但是,实际反应过程却要复杂许多:
(1)SiO2+C=SiO+CO(2)SiO2+2SiC=3SiO+2CO(3)SiO2+Si=2SiO(4)SiO+2C=SiC+CO(5)SiC+SiO=2Si+CO
根据多年来各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发现,由于反应过程中SiO和SiC等不同性质的杂质大量生成,使得冶炼工艺的要求高,冶炼过程耗能大。高温状态下,SiO呈气态存在,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从炉内挥发逸出,造成物料损失,降低硅的回收率,还会带走热能,导致能效降低。而SiC的熔点高,导电性强,如不及时清理,在炉内持续积存,会导致炉况恶化,能耗增加。
1.2工业硅生产的能耗过程
冶炼过程是采用闷烧和定期集中加料的操作方法进行的。其中将电能转变为热能的过程主要有电阻热和电弧热两种形式。无论哪种产热形式,能耗都经过了产热过程和传热过程。其中,不同的产热机理会导致能耗的不同。由电极-炉料产生的电阻热,其产生过程会消耗电极,并且炉料的性质对电阻热的消耗起到很大的影响,当电导率较低的炉料投入反应器时,产生的电阻热较高,炉料会过早熔化而导致炉内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料面温度升高,对歧化反应产生影响。同时,电弧热降低,坩埚内反应温度不能满足Si的有效生成。对于传热过程中的能耗主要是通过炉气来承载和耗损的。炉气主要在坩埚区获得热量,由于坩埚区电流密度大,使得气体电离,炉气获得高热,大量物质蒸发,炉内压力增大。一方面使用密闭性不佳的矮烟罩类反应装置,在正常生产中就容易由于气体泄漏而损失热能;另一方面,即使使用密闭化的新型电炉,在其强制沉料过程中仍会导致高热气体逸出,从而使得能源损失,能耗增加。
2.工业硅生产节能途径
影响工业硅生产能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原料品质、电炉炉型和管理制度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2.1原料精化
工业硅生产工艺对原料的要求较为严格,具体有三点基本要求:(1)炉料的化学成分符合工艺要求。(2)炉料具有适合的粒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3)为保证电极的深入,炉料须具有较高的比电阻。实践证明,原料精化是工业硅生产的基础,原料的适合与否与产品的单位能耗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实现能耗的降低,精化原料是实用且高效的措施之一。
工业硅生产工艺对硅石含量的要求较高。其中冶金用硅矿石的含量要求为:SiO2不少于99%,Fe2O3不高于0.2%,Al2O3不高于0.3%,CaO不高于0.2%。而电子化工用料的要求更高,其中Fe2O3不高于0.15%,Al2O3不高于0.2%,CaO不高于0.15%[3]。除了对含量的要求外,对硅矿石洁净情况还需要特别关注,掺入过多的杂质会导致产品纯度差,产生的炉渣多,产量低,从而导致能耗增加。在投料之前对硅矿石进行筛选并清洁,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除硅矿石之外,还原剂也是投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硅使用的碳质还原剂往往含有一定量的灰分,与硅矿石中的杂质一样,也会导致炉渣量增大耗能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所选还原剂的还原能力会直接影响硅石中Si元素的有效提纯,所以还原剂必须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高比阻,高导热率,还原性能优良等。还原剂作为电炉炉料的主要导体,可以通过提高插入深度,来实现工艺对电流的基本要求。当所选还原剂的比电阻较大时,可以实现较高的二次电压,从而提高炉中热能,保证较高的电热转化率,实现节能的目标。
科学的炉料配比是保证炉况稳定的先决条件,也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之一。炉料配比应根据原料化学成分、粒度、含水量及炉况的基本参数来决定。配料必须准确称量,误差保证在±1kg之内,炉料投加之前必须充分混匀,做到比例适当,投放均匀。这样不但可以通过减少强制沉料的操作次数,而降低捣炉沉料操作中的能源损失,还能够使投料在炉中反应彻底,有效避免了由于分配不均导致的加热不充分或加热过量的情况。
2.2电炉升级
虽然我国工业硅总体生产规模巨大,但是由于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往往使用的电炉容量小,数量多,机械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相关统计表明,我国工业硅用电炉容量多为是6300kVA级至10000kVA之间,与国外的48000kVA的规模相比差距很大。大容量自动化电炉,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率和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电炉功率降低热量损失,从而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除了电炉容量之外,我国普遍使用的半封闭矮烟罩式电炉,也是导致能源浪费的原因之一。使用封闭式炉型可以有效减少传热过程中的热量逸散,增加烟气的回收及余热再利用能力,并且改善炉况提高炉内压力,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且使用新型节能材料筑炉,也可以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此外,对电炉的炉膛深度、炉膛内径、电极直径和极心圆直径等主要参数的合理设计,同样也是实现节能的内在要求。
2.3管理健全
健全的管理是节能降耗,提升生产效率的重中之重。它又可以分为:炉况及时控制、合理供电和科学操作。
2.3.1及时的炉况控制
由于生产工业硅工艺复杂,其中炉况十分容易产生波动,所以必须做到对炉况的准确判断和及时调整。炉况正常的标志是:电极深而稳的插入炉料,电流电压稳定,炉内电弧声响低而稳,冒火区域广而均匀,炉料透气性好,料面松软而有一定的烧结性,各处炉料烧空程度相关不大,焖烧时间稳定,基本上无刺火塌料现象,出铁时,炉眼好开,流头开始较大,然后均匀变小,产品产量质量稳定。为了实现在最佳反应环境下进行生产,需要根据当时炉况的具体状况做出调整。
2.3.2合理的供电制度
为实现合理的输入功率,必须制定合相应的供电制度,通过合适的工作电压和电流来控制功率的输入。如果输入功率过高,会导致投料的过度反应,虚耗能量,更有甚者可能对电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而输入功率较低,又会影响电极插入深度,使得炉况恶化,进而导致产品品质差、生产效率低下。
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2
关键词:光伏产业 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 k W 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 k W 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 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 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
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3
关键词:微硅粉;混凝土 施工;应用
一、应用历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欧和北美开始把微硅粉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八十年代中,中国对微硅粉混凝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水利工程中有较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微硅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
微硅粉具有微粒填充效应和火山灰效应两种优点,能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泌水性、粘聚性,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泵送能力;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大幅度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渗性能、抗冻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混凝土质量的目的,其作用机理如下:
1. 物理作用:微硅粉填充颗粒间的孔隙,使浆体更致密;改善水泥、骨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提高水泥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泌水,防止水分在骨料下表面聚集,从而提高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和减小界面过渡区的厚度;因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宏观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抗渗性、耐久性、弹性模量等。
2. 化学反应作用:高细度的微硅粉中的无定型SiO2具有 较高的火山灰活性,在混凝土中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 反应, 生成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堵塞混凝土毛细管,使管孔变小且不连续,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另外Ca(OH)2不断被消耗会加快水泥水化的速度,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生成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强度远大于Ca(OH)2凝胶。
三、微硅粉的种类及应用标准
1. 微硅粉的种类
微硅粉在混凝土施工中主要以二种形式供应,即半加密微硅粉和高加密微硅粉。
原态微硅粉,即通过收尘器直接收集得到的产品,松散容积约为150-180kg/m3。由于原态微硅粉密度很小,长途运输效率极低,一般不直接采用。为解决原态微硅粉不宜长途运输及效率低的问题,微硅粉生产厂家多使用 “微硅增密技术”以提高微硅粉长途运输的经济性。
2. 微硅粉的质量标准
我国混凝土用微硅粉的现行国家标准为GB/T 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其技术指标为:SiO2含量≥85%、Cl含量≤0.02%、烧失量≤6%、含水率≤3.0%,微硅粉的比表面积≥15000m2/kg,胶砂需水量比≤125%,28天胶砂活性指数≥85%。
四、优点
1. 强度显著提高。微硅粉代替部分水泥加入到混凝土中,增加了密度和凝聚力,使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大大增强。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硅粉后,抗压强度可提高10~30%,抗折强度可提高10%以上。在用水量相同的情况下,1份微硅粉可以取代3-4份水泥而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
2. 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获得显著改善。掺入微硅粉后,能有效的减少和消除混凝土拌合物离析、泌水和分层现象。但其坍落度比普通混凝土有明显减小。
3. 增加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性。一般混凝土内部的泌水会使某些自由水积聚在钢筋和骨料下面,从而降低了水泥浆和钢筋与骨料界面的粘结。
4. 提高抗碱集料的反应能力。碱集料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混凝土中的集料具有活性;第二,混凝土中含有一定量可溶性碱;第三,有一定的温度。微硅粉粒子改善水泥胶结材料的密实性,减少了水分通过浆体的运动速度,使得碱膨胀反应所需的水分减少,也由于减少水泥浆孔隙液中碱离子的浓度,因此,减少了碱集料反应的危险。
5.微硅粉混凝土孔隙小(属超微量孔隙),抗渗性、抗冻性等耐久性能比普通混凝土均有很大提高。从有关试验资料可知,内掺硅粉可提高抗渗性6~11倍,抗冻性约提高2倍速。
6. 早强性能显著提高。相对于粉煤灰等火山灰活性较低的活性矿物掺料,微硅粉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在混凝土中火山灰反应发生的时间较早,滞后于主体水泥水化反应的时间不多,二次反应也较为集中和强烈。适用于快速施工需要的早强、高强混凝土。
7. 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蚀性反应能力。微硅粉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属惰性物质,与大部分酸、碱不起化学反应。由于微硅粉的高比表面积与混凝土的高致密性能,微硅粉均匀分布、覆盖在骨料及钢筋表面,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抗侵蚀能力提高3-16倍。
8. 微硅粉混凝土性能稳定:普通高强混凝土性能对拌制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如加量、配料粗度、离析等)非常敏感,微硅粉混凝土降低了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的敏感性,强度波动范围较小,混凝土质量容易得到控制。这对于现场拌制生产混凝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五、微硅粉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1、硅粉混凝土的拌和。用搅拌机拌和,按配比将材料准确称量,投料次序为石子砂水泥硅粉用搅拌机搅拌30S,然后加水搅拌1.5min,然后加入外加剂再搅拌1min出料。混凝土拌好的象征是:各种材料拌和均匀,流动性好,不离析,塌落度控制要求范围内。切忌将粉状微硅粉加入已拌和湿混凝土中。
2、硅粉混凝土的运输。拌好的硅粉混凝土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时间与普通混凝土一致。
3、硅粉混凝土的入仓浇筑。浇筑过程应1次浇完,不得中途停止。由于机械故障等原因产生冷缝,应停止浇筑,等先浇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一般等24h后),按施工缝处理后(处理方法与基面处理相同),再浇筑剩余部分混凝土。浇筑宜从左或右向一个方向入仓,经平仓后,先用插入式振捣器,后用平板振捣器提浆,振捣时间较普通混凝土稍长一些,要振捣密实不能漏振。
4、养护。新浇硅粉混凝土经振捣收抹后停1h~3h(根据现场气温具体确定),立即加盖塑料薄膜,防止雨淋和表面蒸发产生裂缝,24h内严禁人踩或堆放杂物。经36h~48h后,去掉塑料膜,加盖草袋,按水工混凝土养护规程及时洒水养护。
六、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配合比设计
1)相容性:由于微硅粉比表面积很大,其作用于混凝土时具有很高的需水量,所以微硅粉只有与相容的高效减水剂同时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微硅粉的潜能。
2)坍落度:由于其填隙效应,混凝土的粘滞性较高,因此掺微硅粉混凝土的坍落度设计要求比普通混凝土高2~3cm;
3)掺入量:配制高强度及喷射混凝土,微硅粉掺入量为水泥量的6~12%;对于水下工程混凝土,其掺量略高;而将微硅粉作为助泵剂使用时,掺入量减为2%左右。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最终配合比。
2、加料与搅拌
1)通常混凝土使用增密型微硅粉,因此可选择人工加料或自动加料。
2)由于微硅粉独有的超细特性,微硅粉要求在骨料投料后立即投入,不得将粉状微硅粉加入已拌和湿的混凝土中。
3)掺入微硅粉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要延长30~40s,以获得良好的均匀性。
4)掺入微硅粉混凝土的运输没有特别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3、浇注和养护
1)微硅粉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密实,不得漏振、欠振,也不得过振。一般振捣时间为10~30s;
2)要求混凝土连续供应,以防止冷接茬,造成隐患。接茬时间不得超过100min;
3)微硅粉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防止水份的过早蒸发非常重要。因此,浇注完毕,立即覆膜、并铺设麻袋、浇水养护。
七、工程应用实例
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4
关键词:硅灰;抗压强度;韧性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a, silica fume incorporation effect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concre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 amount of silica fume, th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oughness greatly enhanced.Key words: silica fume; compressive strength; toughness中图分类号:U415.6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前言
硅灰(也叫微硅粉)(学名“硅灰”, Microsilica 或 Silica Fume ),硅粉又叫硅灰。是工业电炉在高温熔炼工业硅及硅铁的过程中,随废气逸出的烟尘经特殊的捕集装置收集处理而成。在逸出的烟尘中,SiO2含量约占烟尘总量的90%,颗粒度非常小,平均粒度几乎是纳米级别,故称为硅粉。
硅灰的研究始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尽管20世纪50年代人们对硅灰作用就有所认识和初步的研究,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是从70年代开始的,首先是挪威和瑞典等国家在港口码头、北海油田及地下矿井中部分采用了硅灰混凝土,1982 年,挪威在伏诺维斯坝上正式采用了硅灰混凝土筑坝, 20世纪80 年代初加拿大在魁北克建立了硅灰混凝土,并对大体积硅灰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拌制高标号混凝土1 万立方米,1983年美国用硅灰混凝土修补了奥里夫尼河上的卡查坝消力池,效果良好。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都加紧研究和应用。而我国对硅灰的研究历史不长,仅仅10多年时间,1985年水电部东勘院科研所和水电部第十工程局首次在四川渔子溪二级电站中试用了硅灰混凝土,在厂房混凝土中掺硅灰3 %~7 %,以提高早期强度,加快模板周转,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在引水隧洞喷射混凝土中,掺硅灰15 %,以减少混凝土的回弹量,南科院在大伙房水库工程、龙羊峡泄水建筑物和葛洲坝泄水闸修补等工程中都采用了硅灰混凝土,效果较好,水科院对硅灰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及硅灰水泥水藻灌浆材料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在二滩水电站基础固结灌浆中,潘家大坝溢流面修复工程、安康及四川秋达电站导流泄洪洞修补等工程中使用了硅灰混凝土,硅灰水泥灌浆。所有这些,说明灰灰混凝土作为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日显重要,所以对其性能特别是其强度与韧性的研究也倍受关注。
硅灰是一种颜色介于灰白色和深灰色之间的粉末,其粒径极小,平均粒径在1μm以下,仅为水泥平均粒径的1%左右。硅灰中90%左右是球形体,部分凝聚成片状或球状的粒子团,表观密度2200kg/m³,堆积密度仅为十分之一。硅灰的这些物理性质决定了硅灰具有高度的分散性以及较高的表面能。
硅灰一般含有90%以上的无定型二氧化硅, 其化学成分则根据合金品种不同而稍有变化。表1 列出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硅灰化学成分。
表1我国部分地区的硅灰化学成分
在微观结构上,硅灰中的SiO2属于非晶质,是无定形结构,其物质质点处于能量不平衡位置,具有化学不稳定性,是高活性的火山灰质材料。
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硅灰,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很多科研或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在作这方面工作,希望能更好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硅灰作为冶炼的副产品,价格低廉,因而为能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1硅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1 硅灰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我试验室通过试验及统计不同硅灰的掺量情况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水胶比为0.4,硅灰中SiO2含量为97.09%,抗压强度为28天抗压强度。结果见图1。
图1水胶比0.4时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硅灰掺量的变化规律
通过图1可以看出,当硅灰掺量小于2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硅灰掺量大于2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反而下降。另外,在硅灰掺量为25%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均提高了30%以上。另有研究表明,当硅灰掺量在5%—15%时,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提高10%—35%。
我试验室也对C55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掺量的硅灰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试验水灰比为0.34,硅灰中SiO2含量为90.32%。
表2 混凝土试件7、28d抗压强度及相对百分率
对比两者的试验结果可以发现,硅灰的最佳掺量和混凝土强度的增加值都有较大出入,这可能跟试验中使用的硅灰的品质有关。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兰州交通大学王海波的研究表明,不同品质的硅灰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区别很大,高品质的硅灰掺量与混凝土强度的规律性较好,中低品质的硅灰则没有明显的规律关系。
1.2硅灰对混凝土韧性的影响
混凝土的韧性一般是针对纤维增强混凝土而言的,比如RPC等。在中南大学老师的帮助下我试验室用弯曲韧性试验方法,研究了硅灰对RPC弯曲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0.25条件下,外掺硅灰5%—20%能够提高RPC的弯曲韧性15%—50%,呈正比例关系,当掺量大于20%时,RPC弯曲韧性增加不明显。RPC中添加硅灰,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与钢纤维的粘结界面,提高水泥基材料与钢纤维之间的粘结力,从而提高RPC的弯曲韧性。
2机理分析
硅灰通过以下性质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1)硅灰粒径小,仅为水泥粒径的1%左右,比表面积约为15000—20000㎡/kg;
(2)硅灰从蒸汽冷凝得到,具有完美的球状形态;
(3)硅灰的化学成分中,有85%—95%以上的玻璃态的活性二氧化硅,是具有高活性的火山灰质材料。
硅灰完美的球状形态以及其极小的粒径,使得硅灰极易填充于水泥颗粒之间,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另外,硅灰中活性的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钙反应,增加了水泥石中的C-S-H凝胶的体积,改善了水泥石中的孔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
对于普通新拌混凝土而言,由于泌水的影响,会在水泥浆体与骨料或者钢筋之间形成一个界面裂缝,导致骨料和钢筋下面形成疏松层,降低水泥浆体与骨料和钢筋之间的粘结力。硅灰具有较大的表面能,能够约束水化浆体内部的毛细水,随着硅灰的加入,减少了混凝土内部的泌水,另外由于硅灰与水泥之间的化学反应,改善了水泥浆体与骨料和钢筋之间的粘结界面,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3总结
硅灰对于改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弯曲韧性是十分有利的,这主要是因为硅灰的活性和微集料填充的双重作用,改善了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强化了水泥浆与骨料或钢筋界面过渡区。诸多的试验表明:同等品质的硅灰,掺量小于25%时,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掺量小于20%时,混凝土的弯曲韧性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参考文献:
[1] 周士琼.土木工程材料[M].第一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 白燕,褚俊英.硅灰对硬化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8).
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5
关键词:码头面层修补;损坏原因;硅粉混凝土;施工流程;注意事项;保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一、背景与概况
我公司码头均为岸壁式高桩梁板码头。码头面层的结构形式为20公分预制面板,18公分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6公分厚混凝土磨耗层。装卸货种主要是件杂货物,码头自1985年建成投产以来,为南京港乃至长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由于装卸货种及装卸机械工艺的要求也对码头面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面层上出现大大小小的坑洞,有些地方出现了露筋现象,不进行及时的维护,势必将影响码头的结构及使用安全。
二、码头面层损坏原因的分析
2.1 装卸工艺的原因
码头装卸货物工艺流程是货物码头门机抓卸码头平台平板车运输。在此装卸工艺流程中货物都将堆放在码头上,特别是装卸废钢这种货物时对码头面层磨损较大。
2.2 门机操作人员的原因
门机操作人员在抓卸货物时由于操作不当,门机的抓斗也会剧烈撞击到码头面层,造成面层的破损。
2.3 运输机械的原因
我公司件杂货物的水平运输机械主要是平板车,由于平板车的轮胎都是实心胎,在运行过程中震动较大,也对码头面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硅粉混凝土的特性以及应用
硅粉是在冶炼工业硅或含硅合金时由高纯度的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电弧炉(2000℃)中发生还原反应而产生的工业尘埃,它是利用收尘装置回收烟道排放的高温废气并通过专门处理而得。硅粉也称微硅粉、硅微粉、硅灰、硅尘等,其产品质量主要用二氧化硅(SiO2)含量和细度来评价。
3.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硅粉的比表面积非常大,颗粒表面湿润需要大量水分,使得新拌混凝土的大量自由水被硅粉粒子所约束,混凝土内部很难有多余的水分溢出;另一方面,硅粉微粒堵塞了新拌混凝土的毛细孔。所以,在混凝土中掺入硅粉,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提高,但流动度大大降低,且流动度降低值一般随着硅粉用量的增加而增大。
3.2 硅粉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入粉煤灰和硅粉后,水泥、粉煤灰、硅粉3种粉体材料的粒径处于不同的数量级,优化了颗粒级配,更加有助于填充集料间空隙,并能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充分反应,生成C—S—H凝胶,增大C—S—H凝胶的数量和体积,减少Ca(0H):的数量。克服了单掺粉煤灰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和单掺硅粉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缓慢的缺陷,并能获得更好的和易性,使粉煤灰与硅粉达到“优势互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获得较好的早期强度、后期强度、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
3.3 硅粉混凝土的干缩性
在混凝土中加入硅粉后,由于硅粉的微填料效应,硅粉自身吸水率大,新拌混凝土的泌水量大大减少,且硅粉混凝土早期水化反应加快,早期强度捉高,弹性模量增大,而徐变和应力松弛减小。因此,硅粉混凝土发生塑性开裂和出现早期收缩裂缝的机会较普通混凝土大大增多,且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大而增大,而后期因硅粉混凝土孔隙细小、结构致密、水分迁移困难、体积变化趋势相对平缓,其收缩量与普通混凝土相近或减小。
3.4 硅粉混凝土的主要用途
硅粉的超细度和高含量的无定型Si02,使其在混凝土中微集料效应和高火山灰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显著改善混凝十的物理力学性能外,几乎对混凝十耐久性的所有方面都有帮助,尤其在配制C8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配制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高耐久性混凝十(如水工抗冲耐磨混凝土、海工混凝土等),使用硅粉通常是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四、硅粉混凝土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施工流程为:人工凿除面板表层6公分厚磨耗层;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干燥后用空压机吹净;湿润面板后,涂刷一层硅粉砂浆;浇筑6公分厚硅粉混凝土面层。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有必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4.1 硅粉的适宜掺量
当硅粉掺量显著增加时,硅粉对混凝土的强度贡献率下降(也称效率指数下降)。有实验表明,当硅粉取代水泥大于20%时,其效率指数显著降低;当大于30%时,混凝土的强度反而下降,混凝土出现塑性开裂和早期收缩裂缝的风险加大,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中硅粉掺量一般为5%—15%。
4.2 硅粉必须同高效减水剂结合使用
在混凝土中掺入硅粉,必须同时掺入高效减水剂,才能保障混凝土必需的流动性和硅粉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但应特别注意高效减水剂与混凝土中其它材料的适应性。因此,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拟用原材料的性质,通过试拌混凝土实验确定硅粉、外加剂和其它胶凝材料的掺量及相应的相对最佳混凝土配合比。另外,高效减水剂加入低水灰比的硅粉混凝土,当硅粉掺量较大或环境温度较高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会加快。因此,对运输距离较长或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的硅粉混凝土,应控制硅粉掺量或添加缓凝剂。
4.3 硅粉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
高等级硅粉混凝土很黏稠,拌和时应采用强制式拌和机,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60s:从拌合机出料后,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时入仓摊铺、振捣,努力减少坍落度损失。
4.4 硅粉混凝土的养护
工程实践表明,千方百计控制硅粉混凝土的裂缝是硅粉混凝土施工的关键。为此,硅粉混凝土的养护要比普通混凝土提前。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终凝前,必须立即用喷雾方法来减少水分蒸发或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或喷洒混凝土养护剂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但不宜出现水流和可见水滴:混凝土终凝后,应继续覆盖塑料薄膜或喷洒养护剂或在表面覆盖湿透的草袋并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养护时间宜不少于28d。
五、施工质量的保证措施
5.1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检查质量工作。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要把质量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配专职质检员督促、检查。
5.2 全面推行安全质量责任制和技术岗位责任制
层层签定安全质量包保责任书,划分工作责任区,一级管一级,一级保一级,形成坚定不移抓质量,齐心协力保安全,做到责任履约率百分之百。
严格按照技术管理程序,采取定人、定岗、定职、定则管理,全面实施技术岗位责任制。坚持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换手复测、工序“三检”、技术干部现场值班、关键工序内部旁站监督,报检报验等制度,做到技术保障到位,技术支持有力。
5.3 强化过程控制和措施
在施工中把抓工序质量和过程控制作为重点工作,着重把好材料源头关,严格执行“三按五不”原则即按设计图、施工规范施工,按工艺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按验标进行检验。原材料未经检验合格,不准进入施工现场;未进行技术交底,不准开工;隐蔽工程未经检验合格签字,不准覆盖;本工序未经检验,不准计价。
5.4 狠抓关键部位的质量控制
全面加强桩基础施工和地下室施工的质量控制。这些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施工,采取先进行工艺试验,然后正式施工,组织专业组作业,专人管理,做到定位、定岗、定人、定标准施工,同时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检查。质检员严格执行规范,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落实“三检”制度。
六、结语
由于我们第一次使用硅粉混凝土做码头面层的磨耗层,严格按硅粉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流程施工,从三年来的使用效果来看,码头面层的耐磨性和防腐性都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工业硅冶炼技术范文6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工业化反映了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城镇化反映了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的转变。我县原是一个农业县市,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化经营城市意识,人均gdp达到了1905美元,城镇化率超过了32%,从一般规律上说,已经具备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基础和条件。“十一五”期间,我县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抢抓中东部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迈进,逐步实现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转型。
一、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1、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共同体。工业化可以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又反过来可以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的推进有赖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城镇化不能离开工业化,同样,工业化也离不开城镇化。只有把作为经济过程的工业化与作为社会过程的城镇化结合起来,整体推进,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城镇化最初是由工业化引起和推动的。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对劳动力、资金、土地、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从而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相对集聚和滚动扩张,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离开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必定失去经济的支撑,进而导致城市自我发展能力的缺失和城镇化进程的迟滞。
3、城镇化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资本等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多和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形态等方面的转换。因此,城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互促共进的,工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城镇化的支持与响应。城市日益提高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要素资源,其支撑作用和集聚效应,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在城镇化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层次也高。
4、经济的现代化必须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基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工业化刚刚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而城镇化水平不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欠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县市的竞争就是城市经济的竞争。对于我县这样一个深居内陆、自然条件艰苦的县份来说,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提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是建设“和谐__”,实现____x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设和谐__,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之义就是发展壮大经济实力。着眼“十一五”发展,__县__次党代会在全面分析县情基础上确定了“__”的宏伟目标,五年内,实现投资、消费、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四个翻番,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省排位至少前移1位。到20__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__x”符合__县情,符合__x万人民的期盼,内涵丰富,目标明确,任务艰巨,只有在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上取得新的突破才是根本出路。必须坚持以战略思维来谋划,举全县之力来投入,用市场化的方法来推进,探索一条符合__实际、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
1、科学准确定位,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__县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当前还处在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现代经济转型的阶段,及早做好科学的建设规划、选准定位,可以避免走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所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进程。__县提出的“翻番升位”的宏伟目标是对__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符合瓜州实际,既体现目标、决心和气魄,又体现科学性、务实性。从目前__县的情况来看,一产农业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三产还处于起步破题的阶段,无论是从长远的战略考虑还是现实的选择,都只能而且必须靠发展工业、走工业强县之路。没有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全面建设和谐瓜州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没有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要实现城镇化、城市带动农村,就会力不从心。据测算,若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县财政收入将会达到2.5亿元。由此,足以证明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园区投入,构筑工业化发展载体。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选准切入点。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构筑载体上项目,依托项目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的发展思路,既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符合瓜州县情的切入点。__县目前已建起__、__两大工业园区,形成了以两大工业园区为两极,风电产业带为联接的“哑铃”状工业格局,累计入驻企业73户,形成了20万风力发电、300套风机塔筒加工、70万吨铁精粉、100万吨铁球团和20万吨生铁冶炼、10万吨铅冶炼的生产能力,但总体上来说,__x县两大工业园区还算是初具雏形,处在局部区域能基本满足项目入驻最基本的条件,处在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配套提升、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的建设期,对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支撑力还显得远远不够。当前和今后几年,瓜州县要实现“翻番升位”的奋斗目标,项目是核心,工业是重点。要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带动战略,园区是基础,环境是关键。要牢固树立“园区优则项目兴、项目兴则工业强、工业强则财力盛”的思想,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建园思路,规划完善风电产业园区,快速提升__、__两大工业园区,石材园、冶炼园、硅产业园三个园中园的软硬环境,紧紧围绕“园区规划科学严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产业特色初步显现、县域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各项服务快捷高效”的园区发展目标,努力把两大园区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全县要素聚集的高地、项目生成的载体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3、培育壮大支柱,强化工业经济主导地位。缺乏支柱企业,工业产品竞争力就会弱,发展后劲就会不足。作为地处内陆的__县,要立足资源优势,优化要素聚集,壮大“三大”工业发展体系。一是能源工业。根据今年通过审查的《__x风电基地规划
报告》,到2015年,__市风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271万千瓦,其中:__县装机容量62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我县风电场总装机规模达到385万千瓦,其中新增装机规模365万千瓦。二是矿产品加工业。加快非金属矿产品开发力度,抓好5万吨电铅冶炼、20万吨精密铸造、3万吨粗铜冶炼、玉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工业硅加工项目。三是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和发展在棉花、蜜瓜、葡萄、番茄、酒花、甘草、枸杞、蔬菜、粮食、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方面具有一定商品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抓好“改造提升、新建提升、淘汰提升、延长提升”等四大提升工程,促进县域工业经济迈上新型化、科学化发展轨道。4、加大招商引资,实现县域工业化的借力发展。__县近几年的项目建设中,招商引资项目逐年上升,作用凸现。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积累是有限的,招商引资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招商引资,借力发展。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大力实施“引强入瓜、引强做大”战略,切实引进一批能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通过他们的资金和技术,实现借鸡生蛋、借力发展。要积极策划召开闽浙客商、鲁晋客商投资峰会,重点围绕五大引强目标,开展五大招商活动。一是围绕丰富的石材资源,招引石材加工、雕刻工艺先进的强势企业落户瓜州,推进玉石山、石盆沟等非金属矿山的整体深度开发,形成年加工20万平方米玉石、花岗石板材生产能力;二是立足现有的风电规模和今后的风电规划,加大向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的争取力度,强化与华能、中广核、中电投、洁源、酒钢等知名企业的衔接,在稳步推进风电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招引企业筹建核电、火电、光电、水电等风电配套产业;三是围绕做深生铁冶炼和铸造产业,招引客商建设规模以上生铁冶炼和精密铸造等金属冶炼企业;四是坚持内培与外引并举,积极发展蜜瓜、葡萄、加工型番茄、甘草、酒花、枸杞、蔬菜、畜禽养殖等新兴高效产业,引进酿酒葡萄榨汁、甘草深加工、酒花浸膏生产、蜜瓜储运保鲜、瓜干、瓜汁、枸杞制品等具有一定商品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落户我县,带动产业发展;五是扩大招商的深度和广度,积极赶赴港澳台、韩国、新加坡等华人聚集地,开展慈善募捐活动。
5、强化基础配套,不断提升城镇集聚服务功能。城市经济实力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对财富的集聚能力就越高,经济发展的成本也就越低。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轮子。__的城镇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县域经济工业化为着力点,立足培育区域经济中心,按照东延、南伸、西扩的思路,不断完善县城、__新区绿化、供排水、电力、通讯、广电、道路、供暖等专业性建设规划。加大县城破旧道路和房屋的改造力度,着力实施县城靓丽工程、商业门点门楣广告改造、县城平房区路灯架设、公交车停靠点建设、垃圾箱配套、休闲座椅安装、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公园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快__x等四大集镇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镇区的聚集、辐射和服务功能。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扩大招商引资、发展配套产业、美化生活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区和中心集镇聚集,形成县域经济增长,力争到20__年,有5000左右的劳动力流向城区就业,带动全县gdp、财政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8%左右。
6、以工促农,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工业的发展能够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向纵深推进,不断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稳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__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的绝大多数,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要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鼓励、扶持新建龙头企业、可以依托的外地龙头企业、本县现有龙头企业、专业(综合)批发市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业生产基地,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经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要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和资金保障,通过项目支撑、招商引资、政策性贷款贴息等办法,支持已建成的禾麟棉仁蛋白、龙兴畜牧、神州棉纺、西域阳光、惠安牛羊屠宰加工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尽快达产达标,积极引进蜜瓜营销、酿酒葡萄榨汁、瓜干、瓜汁、枸杞制品、甘草深加工企业,提升改造现有的啤酒花加工企业。通过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尽快建立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使每一项农业重点产业都有可以联结的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户积极投身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企业、农户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正确处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服从宏观调控与抢抓机遇发展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次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变化既充满挑战,又蕴藏机遇,在同样的宏观形势面前,有的地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争先进位了;有的地方消极等待,无所适从,就落伍掉队了。而且,近几年我们国家宏观调控,显著特点是“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其中“保”就突出了向新农村建设、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我们要紧紧抓住十七大国家再次进行宏观调控机遇,顺势而为,创新破难,努力克服资源环境约束下难以发展的思维定势,克服矛盾交织中难有作为的思维惰性,在转型、调整、提升中加快发展。具体到我县来说,一是要抓住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立足现有的风电规模和今后的风电规划,进一步加大风电项目,并极招引企业筹建核电、火电、光电、水电等风电配套产业,拉长风电产业链条;二是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推进番茄酱加工、棉秆造纸、棉纺、羊肠衣加工、蜜瓜保鲜贮运等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抓好“四改”:以提高产业效能为目标推进铁球团烧结炉炉改工程、围绕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矿山采选企业水改工程、立足实现节能减排强制目标推行冶炼行业的废改工程和着力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推行建筑建材领域的墙改工程。
二是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当前发展是长远发展的基础,长远发展是当前发展的目的。因此,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从本县实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我们既要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又要不断夯实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牢固基础;既要积极应对十七大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切实抓好适应性调整,妥善处理好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又要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谋求长期稳固的发展。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繁荣”的思路,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中心城镇建设,扩大建制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休闲娱乐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努力打造酒嘉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等城市。要以瓜州、柳园两个工业园区为依托,致力于不断改善县城和柳园镇区的人居环境和城市面貌,建设具有经济和消费两方面辐射力的中心城镇,逐步培育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搞好三道沟、南岔、锁阳城的镇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设功能完备、经济发达、文化活跃、生活便捷的新集镇,努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和加工制造业平台,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民营企业向城镇聚集、农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过渡。三是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集约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在我县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有人认为,凡是那些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地区,工业都相对发达,我们目前工业化程度还很低,换句话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企业还发展的不够。还有的人认为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建立节能减排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要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发挥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必须走出上述认识的“两大误区”,正确处理推进新型工业化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使其逐步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逐步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促进节能减排。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节能降耗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得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处理好县域经济发展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统筹推进,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是正确处理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关系。农村发展与城镇发展、城市化建设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农村发展离不开城镇的辐射和带动,推进城市化进程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的发展步伐,搞好城乡产业衔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逐步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三化互动”,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积蓄后劲。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工业化作为全局发展的基础,把城镇化作为全局发展的关键,把产业集聚、城镇建设作为突破口,促进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中,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调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