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护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1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01-01
引言
脑出血也称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是由动脉硬化、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所致[1]。该症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常伴随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尤以长老年高血压者为高发人群[2]。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有效的系统护理,是控制及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我院对36例脑出血患者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抽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50~80岁,平均年龄62.3±2.1岁;住院时间4~82d,平均40.2±1.2d;15例丘脑出血,9例内囊出血,7例小脑出血,3例桥脑出血,2例其他部位出血。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偏瘫、大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
1.2护理对策
1.2.1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对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等情况的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抢救期间,尤其是要留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对于急性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不可随意搬运。把患者头部略抬高,并侧向一旁,避免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流出而误吸。
1.2.2心理干预:患者病情尽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可能出现失语、偏瘫等症状,进而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主动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思想状态及病情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鼓励与安慰,消除患者内心的疑虑与担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帮助其安全度过危险期。
1.2.3呼吸道护理:要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遵医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时,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有助于呕吐物与分泌物的及时排出;若患者痰多而不易咳出,应及时吸痰。每天更换一次氧气导管。若患者出现严重缺氧现象,应告知医生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防止窒息。
1.2.4饮食指导:如果患者入院时已昏迷,应给予胃插管,并留意其有无应激性溃疡,禁食1至2天,避免发生呕吐、腹胀等不良情况。患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鼻饲,且在确保电解质与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可给予适量的牛奶或营养米粉。隔8h进行一次鼻饲,然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增加牛奶的剂量,最多不能超过200ml。
1.2.5预防压疮: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床铺整洁、干净,保持皮肤干燥与清洁,使用防压疮气垫;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出现拉、推等工作,以免擦伤皮肤;指导病人家属用温水帮患者擦浴,并按摩受压部位、骨突部位,有利于血液循环。
1.2.5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极易出现运动、感觉、语言功能障碍,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为预防患者出现上述功能障碍,也可在意识恢复后对易瘫痪的肢体进行按摩或被动运动,防止肢体萎缩或功能丧失。
1.3评价项目:采用ADL评分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3]。采用NDF评分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神经缺损功能恢复越好;反之,则越差[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和卡方值检验,P
2.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36例患者中,25例基本治愈,9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4.44%。出院时,患者的ADL评分、NDF评分均较护理前有了显著改善,护理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3.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量及难度均较大,这就要求护士能掌握熟练的护理知识,及时为患者提供专业、到位的护理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36例脑出血患者给予了基础护理,还对其进行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加强病情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观察表1发现,护理后,患者的ADL评分与NDF评分均有了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脑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说明有效的系统护理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在患者预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淑仪.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07):501-502.
[2]周云玲.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04):431-432.
[3]赵靖.3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大家健康.2013,7(02):126-127.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心理护理;儿科;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也不断在转变,同时当前的独生子女制度,父母都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因此对儿科的护理质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儿童患者不同于成人患者,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熟练的护理技术,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要对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时期能够更加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早日康复。
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对其中部分儿童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儿童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为双亲,且患者父母学历均为初中级以上,经临床初步诊断,患儿智力均正常,无听力、语言以及精神障碍,能够正常进行交流沟通。随机将120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5例,年龄范围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4±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27例,年龄范围为3-12岁,平均年龄为(5.6±3.2)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午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利用我院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3-6岁的学龄前儿童,在患病期间相比平时会更加依赖父母和任性,部分儿童甚至会形成“病获益”的心理,即平时得不到的玩具和食物在生病的时候可以得到,从而认为生病是好事夸大实际身体情况等。对于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不仅要充当护士的角色,还要充当阿姨甚至是母亲的角色,尽量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儿童进行疏导和安慰,多为患儿讲他喜欢的故事或唱一些儿歌,同时多表扬和鼓励患儿,能够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加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利用儿童行为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内以及出院前2d内的护理进行效果,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
1.3评价方法
本文所用儿童行为量表主要是从CBCL的第三部分(行为问题)中摘录的5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为0、1、2三个等级,累积所有项目的得分即为总得分,总分越高表示患儿的行为问题越大,反之则问题越小。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则采用文献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均采用Excel 2007结合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果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76.5±3.6)和(78.1±2.9),出院前2d内行为量表评分则分别问(41.7±4.2)和(56.3±5.7),这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入院后2d与出院前2d相比具有明显改善(P
3 讨论
一个健康的人在患病之后,由于病痛的折磨、陌生的环境和人等,会产生许多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掌握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感官,从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的心理状态。儿童由于其心智等还未完全发育,在患病之后,心理状况变化十分复杂,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不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对于儿童患者,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心理护理,在出院前2d内患儿的行为量表评分要低于仅适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中适当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以华,李婧.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企业家天地,2013(06):78-79.
[2]孙虹宇.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01):110-112.
[3]夏蓓君.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10):873-875.
[4]黎娟,彭燕丽. 循证护理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71-172.
[5]曹芳莲.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144.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3
目的:对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中医外科实习护生,按照带教模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带教,实验组护生给予临床路径带教。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操作知识掌握达标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提高了带教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
临床路径带教;中医外科护理;实习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关系到护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临床带教工作也成为一项严峻的任务。临床路径是结合医学证据以及指南对疾病进行治疗和管理,实现对临床医疗行为的规范和同意,减少失误以及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医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通过制定时间性、计划性的教学计划,科学引导护生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了带教质量。本院通过对60例护生进行分组研究,对临床路径在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中医外科实习护生60例。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19岁到23岁,平均年龄(20.1±1.2)岁。其中中专学历8例,大专学历15例,本科学历25例,本科以上学历12例。按照两组护生的实习序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中医外科护理带教,由带教教师组织护生参观科室环境,并由带教教师制定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带教时间,结合带教计划开展教学。实验组护生给予临床路径带教,由带教教师制定中医外科护理临床路径教学计划,结合临床路径进行教学,临床路径带教内容如下:(1)第一周到第二周。组织护生熟悉医院环境,包括实习科室环境、中医外科环境、医院环境、医院设施、相关规章制度等,并介绍此次中医外科护理带教的相关内容以及时间安排。便于护生尽快适应实习环境,熟悉医院单位的设备,另外对护生介绍不同岗位的需求以及职责内容。(2)第三周。带教教师指导护生进行操作,使护生掌握中医外科护理基础操作技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过程中,由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操作,熟悉术前的麻醉操作以及术后相关疾病基础护理等。(3)第四周到第五周。要求护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护理流程和操作,并经带教教师的指导,由护生结合护理程序对中医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专科技能实践,开展中医外科护理临床见习工作,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4)第六周。要求护生掌握和了解相关标本的采集,并指导护生学习特殊的化验标准采集,组织护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患者的常用药物,学习相关药物的适应症以及禁忌征。(5)第七周。组织护生学习中医外科的急救和应急工作,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6)第八周。组织护生学习中医外科护理文书的书写,了解书写规范和标准,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习结束后对此次实习过程做一次总结。
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效果评价,包括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内容掌握程度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带教满意度。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1)掌握:护生能够完全掌握专科理论以及专科技能,且能够完整复述以及独立操作。(2)部分掌握:护生能够掌握部分专科理论以及专科技能,可复述部分内容,部分操作需要人指导或者部分操作失误。(3)未掌握:护生理论和操作方面掌握不足。达标率=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同时对两组护生进行成绩考核,考核分理论、实践两部分,满分各为100分。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4.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掌握程度对比。
实验组护生的达标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对比。
实验组护生认为本组带教方法可提高学习积极性、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对带教工作满意的人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对比。
实验组护生在理论、实践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带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护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带教模式,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保障了教学质量,且充分应用教学资源,明确了教学方向,使教学模式实现程序化以及标准化[1]。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系统的学习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内,护生能力掌握理论、操作、经验等内容,导致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临床路径护理带教实施后,一方面使带教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和有方向,教学计划也更为有条理,规范了带教内容,使护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便于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临床路径带教模式的应用,使护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提高,强化了护生的动手能力,且通过教师的指导,护生能够在产生问题的同时通过实践和了解总结答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护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带教满意度。本院研究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操作知识掌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妃芳[2]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在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带教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刘雪峰 单位:湖州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4
“肾变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独立性疾病,而是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症候群。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本病病程长易复发,而频繁的复发是导致本病难治的主要原因。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至2O10年10月来我科治疗肾病综合征47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7-68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例,继发性6例。住院天数最短9d。最长36d。经过精心的治疗护理后,临床缓解37例,好转6例,占91.5%
2 临床护理
2.1 基础护理
在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多次与患者接触,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反复讲解有关肾病综合征的知识,使患者和家属对此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全面的了解,关怀鼓励那些情绪低落、悲观忧郁的患者,进一步讲清治疗经过及康复后可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患者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系统而正规的治疗。同时要将患者安置于非感染房间,保持环境空气清新,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并根据不同季节,每天不同气温,及时为患者增减衣被,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有无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感染症状。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重度水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水肿减退,病情允许后逐渐下床活动。
2.2 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以外,同时还丢失与蛋白质结合的某些元素,致使人体钙、镁、铁、锌等元素缺乏。应给患者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及蛋白,食物应多样化,多食一些绿叶蔬菜、西红柿、萝卜、新鲜水果、蜂蜜及易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硬、过冷过热的食物,避免吃高氮质代谢产物如肥肉及含高蛋白的海鲜食物及油炸食物。患者的具体饮食应按每次复查时医生的嘱咐来进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属不能随便给患者忌盐或戒口,除有轻-中度水肿给予低盐饮食外可进食普食。
2.3 药物治疗护理
护理中我们应观察患者脱发、肾功能变化、白细胞减少程度、出血性膀胱炎等;此外也要观察血浆蛋白及尿蛋白的变化,尿检、血常规应每周1次。用利尿剂后,应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病人的尿量、体重、皮肤的弹性。用强效利尿剂时,要观察病人的循环情况及酸碱平衡情况;在用激素时,应注意副作用,撤药或改变用药方式不能操之过急,不可突然停药,做好调护,可促进早日康复。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血浆蛋白低,特别是狼疮性肾炎患者,常常以大剂量,每日或隔日1次静滴自蛋白,滴注时速度宜缓慢,严密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2.4 感染护理
感染是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高度水肿,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长期应用大剂量激素使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因此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所以除有针对 控制感染外,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告知病人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告知病人适时加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对于住院治疗复发的患者,在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前,应该积极寻找潜在的、隐匿的或慢性感染灶,经常对房间及活动场所进行消毒,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儿接触,注意皮肤清洁,尽量口服或静脉给药,各种治疗、技术操作严格无菌。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院外治疗者,注意居住环境通风、日晒。流行病流行期间,避免与患儿接触,一旦患有感染性疾病,应积极治疗。
2.5 心理护理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易反复,病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平衡失调,如有的病人有恐惧、烦躁、焦虑、忧愁、悲观失望情绪,近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紧张恐惧的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同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流,使儿茶酚胺、皮质类固醇配合,动员脂肪的贮存,增高血中脂质,儿茶酚胺可以促进血液凝固,促使血小板聚集而阻塞小动脉。故在治疗中应向患者与家属说明其危害,讲解坚持积极治疗,疾病会向好的方面转化,要按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激素用量,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或停药。从而使其由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接受治疗,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为早诊断、早治疗、早恢复打好基础。
2.6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长期正确的药物治疗,注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定期做尿蛋白和血浆蛋白测定。如发现尿样的改变如颜色加深、尿少、泡沫增多或浮肿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同时家属应学会留取24h尿检查的留尿方法。
总之,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机体的免疫、凝血、纤溶和激素等系统有密切关系,其护理是一个系统全面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的细致治疗与护理,都对于病人的预后有很大好处。本文从整体护理的角度,以病理生理改变为基础,纵观病程的全过程,对47例患者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仁莲,叶德琴,等.护理干预减轻肾病综合征患儿和家庭焦虑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4(3):11.
[2] 任丽华,马文娜.肾病综合征复发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B):1526.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5
1.1基本资料
1.1.1病例资料
选择作者所在医院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所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从1号到68号对患者进行排序,并按单双号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人数各3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51岁,病程从1年到20年不等,平均7年,部分患者合并有高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2岁,病程从1年到19年不等,平均6年,同样有部分患者合并有高心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均无较大差异,不论是心绞痛类型及分级、基础心脏病变还是体重、性别以及年龄等均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
本文根据根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所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所有确诊患者均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患者有明显的心绞痛表现,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压榨样难受,胸闷;第二,通过静息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T改变的现象;第三,静息心电图正常,而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第四,陈旧性心肌梗塞出现明显心绞痛发作;第五,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主要予以心绞痛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治疗,以及阿斯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应用等。如有患者急性心绞痛发作,使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还要对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上,进一步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4粒,连续服药4周。
1.3主要的治疗观察指标
第一,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心律变化;第二,患者对硝酸甘油的消耗量;第三,患者的心绞痛表现情况;第四,患者的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第五患者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第六,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表现出的其他不适症状。
1.4治疗效果判定
治疗效果判定主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心电图检查
1.4.1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判定
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每天对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仅为治疗前的20%或更低,在相同的活动强度下,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仅为治疗前的20%或更低,即可判定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每天对硝酸甘油的消耗量仅为治疗前的21%到50%,在相同的活动强度下,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仅为治疗前的21%到50%,即可判定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如果每天对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没有降到治疗前的50%以下,发作次数也没有降到治疗前的50%以下,甚至是有所恶化,即可判定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1.4.2心电图检查治疗效果判定
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静息心电图一切恢复正常,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减少80%以上,即可判定为显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相关导联降低的ST段于治疗后回升0.15MV,但未恢复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可判定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性改变减少<30%,可判定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加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对比采用SPSS17.0,用t值进行检验,如果P小于0.05,说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表现治疗结果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中获得显效治疗的有26例,有效的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患者中获得显效治疗的有17例,有效的11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2.35%,在总的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心电图治疗效果
从心电图统计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中获得显效治疗的有21例,有效的1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患者中获得显效治疗的有12例,有效的14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76.47%,两组对比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心肌缺血缺氧急性加重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发作性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胸闷、难受、心慌、气短,不敢活动,出汗等。虽然冠脉搭桥或支架置入等方法,对本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费用较高,需到具备介入治疗条件医院才能进行。
临床护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急救护理;治愈
有机磷中毒是一种急性疾病,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救治,可导致死亡,因此不容忽视。我院在有机磷中毒急救治疗中,对部分患者给予急救综合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9-73岁,平均(51.72±3.51)岁;有机磷类型:敌敌畏10例,乐果21例,甲胺磷2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4岁,平均(52.01±3.60)岁;有机磷类型:敌敌畏11例,乐果21例,甲胺磷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即给予吸氧处理,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注意控制血压,维持血压平衡,若在救治过程中呼吸道出现较多的分泌物,则需及时给予清理处理,将气道打开;若分泌物过多,则需实施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改善缺氧症状。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其护理方法如下:
(1)加强病情观察:有机磷中毒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救治过程中需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所出现的变化,若出现血压异常、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脉搏加快等现象,需于第一时间内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悸、虚汗、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1]。若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给予进行抢救治疗。
(2)加强药物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药物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观察组60例均于入院后给予长托宁联合氯磷定治疗,长托宁剂量需参照患者的中毒程度进行选择。若为轻度中毒患者,则其剂量可于1-2mg之间;若为中度中毒患者,则其剂量可于2-4mg之间;若为重度中毒患者,则其剂量可为4-6mg之间。同时加应应用氯磷定,轻度中毒患者的剂量为0. 5-1.0g,中度中毒患者的剂量为1.0-1.5g,重度中毒患者的剂量为1.5-2.5g。两组药物均为肌肉注射[2]。药物治疗中,需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
(3)加强心理护理:在救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等多种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救治工作,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心理护理。在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操作外,还可轻握患者的双手,用轻柔的语言告知其要放松,不要害怕,同时可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治疗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疾病,提高其疾病治疗的信心,缓解其不良心理[3]。
(4)加强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对有机磷中毒患者尤为重要,若患者仍出现呕吐,则需禁止饮食,待呕吐停止后,方可开始饮食,此时应选择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且清淡温凉的流食,这样可减少或避免胃酸分泌,对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疾病治疗[4]。同时,护理人员需引导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定时定量进食,忌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机体康复[5]。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
3.讨论
有机磷中毒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巨大,若其未得到及时、科学的治疗,可导致死亡,因此需给予高度重视。对于有机磷中毒患者,需加强抢救治疗外,还需加强救治过程中的护理,而在救治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救治效果,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其中病情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异常症状,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内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加重,促进疾病治疗;加强药物护理,可于第一时间内准确地实施药物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精神上的紧张,有助于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快康复;饮食护理是患者身体康复的重要保障,有助于疾病治疗。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与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证实综合护理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在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闫静,贾克清,郑菊.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4(31):147-148.
[2]吴星球,倪笑芳,史齐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1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1,6(09):56-58.
[3]赵雪勤,沈绘华,隋克毅.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1,7(12):102-103.
[4]陈友霞,吴红燕,王红,王丽.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5例的抢救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13(22):258.
[5]阳力清.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4例的护理经验总结[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