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声诊断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超声诊断学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1

【关键词】产前超声;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阶段;高质量;教学

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不断应用,超声医学已经成为医学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产前超声作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对胎儿及其附属物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胎儿健康状况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对于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培养也是颇有难度。本文根据本基地各个阶段(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的学生特点,结合每个阶段的产前超声学习的重点,对产前超声的教学有以下总结和思考,以便以科学的方法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前超声医师。

1本科生阶段

1.1本科生超声教学的现状

产前超声诊断在近年来发展迅速,而本科生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知识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课堂教学以教师结合PPT讲授为主[2],重点强调重要疾病的超声表现,产前超声在教学大纲中所占比例较小,教学时对产科超声疾病的讲授通常一带而过。本科课程时长为2小时,其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涉及不同的亚专业,学生更关注理论课的重点考查知识点以应对考试,对超声诊断学的各个部分都略知皮毛,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到产前超声领域。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以“兴趣”为导向,调动本科生的学习产科超声积极性

在面对产科超声的教授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三维超声图片和实时动态的小视频来展现产前超声对胎儿的检查,引起学生对产前超声筛查的探索欲望。在实习课程中,利用去诊室观摩的机会,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产科超声,通过讲解不同超声切面上相应的解剖结构,现场体验产前超声的生动三维图像及动态图像。

2研究生阶段

2.1以“知识”为基础,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教学应当是将理论知识横向扩展,并有效的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由此而建构一个均衡的教学模式[3]。这一阶段的学习质量关系到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结合教具,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慕课[4-5],对产前超声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典型图像表现系统全面的加以分析,使学生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产科相关超声有立体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研究生阶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上机操作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产前超声诊断具有专业性强,技术依赖性高的特点,且临床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上机的操作应从示范教学入手。如对常规来检的孕妇进行检查时,针对各个标准切面的内容及扫查方式进行示范操作和讲解,使课本的内容不再单调难懂,并合理安排时间,为每个研究生争取上机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一名产前超声诊断医师的工作内容和社会责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动力。大部分患者对研究生在自身实践操作上表现较为排斥,利用标准化病人来加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研究生之间可以互为模特进行练习,使学生熟悉仪器,明确探头部位、扫查方式,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及三维成像的操作要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能熟练的操作以节省时间,使孕妇的排斥情绪降低,对培养研究生的上机操作很有帮助。

2.2加强产科超声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产前超声诊断尤其需要实践积累[6]。为使研究生能在教学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产科超声,带教医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强化理论知识。如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讨论,根据研究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以病例的形式展现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诊断思路,将知识化繁为简,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2)规范化临床实践操作。从检查准备工作,仪器规范化使用,产科标准切面的获取以及报告规范化书写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带教老师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和训练,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研究生的快速成长。3)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既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也是检查学生知识漏洞的方式[7]。在备考过程中,可有效的落实“温故而知新”,对考核结果进行记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的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

3.1以“疾病”为中心,将产科超声医学教学全面纵向延伸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基础医学,影像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院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对住院医师超声医学的教学要全面一体化[8-10]。在延续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手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住院医师的“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阳性病例上[11],掌握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和预后[12]。首先,在产前超声诊断工作中,如遇胎儿畸形,住院医师应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入手,全面掌握导致胎儿畸形产生的机制,对需要重点扫查部位进行细致检查,做出相应的诊断,及时回报结果,有助于产科实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其次,要做好随访工作。随访和回顾病例是对疾病全面认识的必要学习过程。通过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了解产科超声的优缺点,结合病理学,外科学等综合分析和总结病例,不仅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更是建立一体化临床思维的重要手段[13-14]。在本基地中,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时间上有重叠的情况,很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即完成了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内容。因此,本基地为了提高培养效果,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2鼓励“超声—产科—超声”的轮转模式,在实践中深化对产前超声应用的理解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轮转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引起各个科室的高度重视。在产前超声教学中,更应鼓励这种模式。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的产前超声培训后,进入产科进行轮转学习,真正参与到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产科医学。通过积累的临床经验,在后续的产前超声诊断学习中,有助于住院医师更准确的结合图像[15]及病史进行超声诊断,并对患者的咨询进行完整的解答,更好的起到临床辅助作用[16]。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2

【关键词】超声波;特性;医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69-01

1超声波的概述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而形成机械波。其中,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致在20Hz-20000Hz称为声波,而频率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上限20000Hz的机械波则称为超声波。近年来,超声波的应用范围在各大领域都迅速地扩大开来,它已在海洋探查与开发、无损评价与检测、医学诊断及微电子学等领域发挥作用;同时,超声波作为一种能量形式,通过它与传声媒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种种效应,在物理、化学、生物及医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中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在医学领域中,超声的性质无论在医学的诊断或是治疗都是极为适宜的,用功率大的超声作治疗,用功率小的超声作诊断,施用超声波的最大优点是对患者和医生都无害处,这是X光所不能及的。

2 超声波的特性

由于频率f升高,波长λ变短,超声波具有其特殊性,近似于光的某些特征,如束射性,由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发生折射、反射等;同时有很强的被吸收性与衰减性,带有很强的能量。以下简要介绍超声波的几个主要特性:

2.1 超声波的束射性

人耳可感受的声音是无指向性的球面波,即以声源为中心呈球面向四周扩散。而超声波频率很高,方向性(即束射性)较强。当超声波发生体――压电晶体的直径尺寸远大于超声波波长时,则晶体所产生的超声波就类似于光的特性。超声波的频率高、波长短,和光波一样可以集中向一个方向传播,并可用适当的方法使它会聚和发散,所以超声波射线可以与光线一样,进行折射、反射,同时也可以聚焦。而且,超声波的束射特性遵循几何光学上的定律。

2.2 超声波的透射、反射、折射与聚集

由于超声波频率较高,因此超声波在定向传播时,在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面上,会出现类似于光线的透射、反射和折射现象。超声波的聚集现象和光线的聚集现象是一样的。利用超声波聚集装置可以将超声波束会聚到一点,从而将超声波的声强提高几倍甚至几千倍,利用这样巨大的声强可以做许多很有意义的工作,例如超声波切割、超声波钻孔、超声波打磨等。

2.3 超声波的吸收与衰减

当超声波在各种媒介物质中传播之时,由于媒质要吸收掉它的一部分能量,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其强度也会渐渐的减弱。而对于同一物质来说,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其吸收也就越强。

2.4 超声波的巨大能量

超声波具有着更加强大的功率。超声波可以使得物质分子获得十分巨大的能量。根据声学工作者的实验测定,频率为100万Hz的超声波的能量,要比同幅度的频率为1000Hz的声波的能量大100万倍。

2.5 超声波的声压特性

所谓“声压”指的是由于声波的振动而使声场中的物体受到的附加压力的强度。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进入介质时,高密度分子间的伸拉很快,致使其间形成瞬时的真空与压缩高密度区,产生巨大的压力差。当振幅达到一定程度时,超声波拥有的能量十分巨大。

3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两大方面: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超声诊断研究如何利用各种组织声学特性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组织,特别是区分正常和病变组织。超声诊断是借助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反射散射、吸收衰减和多普勒效应等物理现象,提取病灶信息,并转换为电信号,作为诊断的依据。

如今,超声诊断仪已由一维发展到三维,由静态发展到实时,回波信息量大大增加,生物体内的病灶愈加清晰易辨。目前医学应用的超声诊断方法有不同的形式,可分为A型、B型、M型及D型。A 型超声诊断仪为调幅式,显像屏幕上纵轴显示反射波的幅度,横轴显示时间,这种诊断仪可探查点的断层声像。70 年代以来,A 型被B 型超声显像仪取代,B超幅度调制显示为辉度调制显示,使显示的亮度随着回声信号的大小而变化;另外B超采用单晶片或多晶片扫描技术,产生若干条超声信息线,以构成一幅二维切面图像。医生可根据切面图像的形态、灰度、组织结构、边界回声、回声总体分布、脏器后方情况及周围组织表现等做出综合判断。B超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涉及到临床所有学科疾病的诊断,目前B超和X射线已成为两种相互补充的常规的检查手段。M型超声诊断仪是在A型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是一种用于诊断活动器官的超声诊断仪,用单晶片探头、回声以辉度调制显示。现在超声诊断仪由于出现多探头阵列声成像技术,为采用各种信息处理带来了方便。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超声诊断,它将获取超声通过脏器的传播时间及幅度或衰减随频率的变化数据,经过信号数字处理、综合后再给出组织的切面图像,从而产生了超声CT技术,这种技术能得到活体组织内部超声参量的空间分布。对于1MHz的超声,切面图像的分辨力可到5mm,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计算机技术还可以抑制假信号,使声像图更为清晰,甚至还进行了把两套二维成像合成一个三维立体像的尝试。

4结束语

近几年来,医学超声成像系统想更高层次发展,其目标主要是:利用更多的声学参数作为载体,以获取体内更多的生理、病例信息;提高图像质理,使图形清晰;显示更为细微的组织结构。从工程技术角度看,医学超声成像在彩色血流测量技术、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谐波成像技术、三维超声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总之,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迅速,已从形态学过渡到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的分析阶段,即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模拟到全数字化,从二维到三维显示,多普勒彩色血液显示代替了创伤性导管检查,使超声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大幅度提高,提高了临床诊断好应用的范围。由此可见,超声诊断技术不仅现在已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同时还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23例心脏病高危胎儿,进行矩阵四维超声检查。孕18~32周,平均26.1±5.1周;孕妇年龄20~43岁,平均29.2±6.1岁。大多数胎儿具有下列超声检查指征之1项或多项:①高龄(>35岁)。②本院与外院二维超声可疑胎儿心脏病。③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④妊娠早期宫内感染。⑤妊娠早期接触放射线或服用致畸药物。⑥先兆流产。⑦反复流产、死胎。⑧羊水过多、过少。⑨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风湿性病变。⑩胎儿心律失常。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有其他先天性畸形。非免疫性胎儿水肿。胎儿生长迟缓。染色体异常。单脐动脉。妊娠期的11~14周发现胎儿颈部透明层(NT)增厚。其他合并先心病的畸形、综合征病史。

方法:使用飞利浦G4xMATRLXiU22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X6-1矩阵探头,先用产科检查程序进行胎儿常规检查,包括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肱骨、双眼距的测量,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估测孕周和体重,再进行胎儿心脏大血管检查,启动4D系统软件程序,第一步:A平面显示LVOT,B平面显示RVOT,操作如下:选中A平面,显示为标准四腔心,光标在十字交叉点,旋转Z轴,使心尖指向11点,将光标移至室间隔中下部再到AV点,旋转Y轴,A平面显示LVOT,B平面显示RVOT;第二步:显示AA和DA,操作如下:在A平面上,将十字中点移至AO点,旋转X轴,使C平面显示AO长轴;旋转Y轴,使C平面上的AO长轴成为垂直显示,选B平面,将十字中点移至AO膈肌水平,旋转X轴,在B平面上显示AA和DA,然后加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测量二、三尖瓣、主动脉、肺动脉等血流情况及血流速度,注意有无异常血流情况。

结果

本组623例胎儿通过矩阵四维技术均获得4D图像,共检出心内大血管发育异常11例,其中完全大动脉转位3例(见图1~3),共同动脉干2例,主动脉狭窄2例,肺动脉狭窄1例,右室双出口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而左肺动脉仍与主肺动脉延续1例。11例胎儿心内大血管发育异常的超声表现及随访结果,见表1。

图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主动脉从右室发出

图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从左室发出

图3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占我国新生儿发病率的8‰~12‰,其中复杂的、难治的、出生易死亡的占20%,随着高档的超声仪器研制及诊断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严重的复杂的先心病在胎儿时期被诊断出来,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降低围产期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1]。目前胎儿心脏的超声检查,包括二维超声心动图,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或四维超声心动图以及最新出现的矩阵四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只显示了立体心脏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2],对胎儿心内大血管复杂畸形显示较困难,不能直接显示出畸形的立体空间的结构形态及其位置关系,并对操作者的操作技巧有较大的依赖。

动态三维超声即四维超声心动图目前多采用机械容积探头,使用STIC(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其获取的图像较二维图像直观逼真,其可以在容积内自由选择切面,同时实时四维显示3个相互垂直平面和1个重建的3D图像,能提供更多观察切面,但STIC技术成像采集时间相对较长,需8~12秒,并要求胎儿保持静止,如果操作中胎儿运动时,需要反复采集筛选。矩阵四维采用G4xMATRIX技术,X6-1矩阵探头的iSTIC技术可瞬时获取高分辨率的胎儿心脏容积图像,进行时间空间智能校正成像,仅需约2秒获取一个心动周期高分辨率的容积图像,受胎儿运动影响较少,对操作者的操作技巧依赖性少,易于操作,尤其是C平面的显示较STIC容积显示更清晰,图像更直观形象、逼真,本组研究表明矩阵四维超声对显示某些复杂先心病(如大动脉转位,共同动脉干,主动脉狭窄,肺动脉狭窄,右室双出口,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异常起源等)流出道的走行位置关系、三维空间结构、管腔内径及走行等等,可以提高对这些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矩阵四维超声心动图具有成像时间短,受胎儿运动影响小,易于操作,图像直观形象、逼真,可使操作者同时了解胎儿心脏大血管多个切面的三维空间结构状况,减少对操作者技巧的依赖性,缩短实际检查时间,大大提高超声诊断切面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使临床医生更容易了解病变的性质,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4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静脉;急性;血栓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是指沿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形成的血栓, 其发病率低, 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 而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肠管广泛缺血性坏死, 甚至感染性休克及死亡的严重后果,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 对临床积极治疗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自2009~2013年本院共收治7例SMVT患者, 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9~2013年本院经手术病理、CT及MRI证实SMVT患者7例, 其中男5例, 女2例, 年龄37~66岁, 平均年龄41.3岁, 其中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6例, 脾切除术后1例。患者表现为阵发性腹痛, 腹胀、恶心、呕吐, 其中2例患者呕吐物为咖啡样液, 腹水征阳性6例。

1. 2 检查方法 应用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2.5~5.0 MHz, 患者取仰卧位及左右侧卧位, 常规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肾脏等, 除外其他急腹症, 如临床可疑SMVT, 则应重点观察门静脉主干及各分支, 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管腔内回声及血流信号充盈情况。肠系膜上静脉的扫查:于上腹部纵切或沿门静脉主干长轴向下追踪, 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长轴图像及与脾静脉的汇合部。

2 结果

7例SMVT患者肠系膜上静脉管腔内均可见低-无回声, 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 其中5例患者门静脉起始段及部分主干内可见低回声及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甚至无彩色血流信号。

3 讨论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疾病, 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早期缺乏特异体征, 病死率约11%~32%[1]。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积极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发展及设备的更新, SMVT的早期诊断得到很大提高。

SMVT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 多表现为腹部体征不明显而症状较重的阵发性腹痛, 很难与胆囊炎、胰腺炎等急腹症相鉴别, 超声检查不但可排除以上急腹症, 而且可观察肠运动及直接评价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 提供半定量的血流信息[2]。超声检查可直接探及肠系膜上静脉增宽及其内无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充盈缺损, 为诊断SMVT的可靠依据及直接征象[3, 4]。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声像图特点: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增宽, 腔内可见低-无回声团块, 形态不规则, 管腔内透声差, 部分可见云雾状“自显影”现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部分梗阻时可见充盈缺损、变细、血流紊乱、血栓内未探及血流信号(据此可与癌栓鉴别), 完全梗阻时, 阻塞段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显示血栓较小或仅有附壁血栓时, 频谱形态可正常, 不完全梗阻时, 在狭窄处取样可测及连续性血流频谱, 速度较快。若完全梗阻时, 管腔内及血栓内无频谱信号。

虽然SMVT超声检查可直接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内的血栓, 但是部分患者受肠气影响, 肠系膜上静脉显示不满意, 因此, 当临床高度怀疑而超声检查未发现阳性时, 应动态观察避免漏诊。

综上所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SMVT检查有其特异性及敏感性, 可重复多次检查, 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是目前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 对其临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Kumar S, Sarr MG, Kamath PS.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N Engl J Med, 2001, 345(23):1683-1688.

[2] Bradbury MS, Kavanagh PV, Bechtold RE, et al.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Diagnosis and noninvasive imaging. Radiographics, 2002, 22(3):527-541.

[3] 唐杰, 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80-421.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5

关键词:超声;血清HCG;异位妊娠;诊断

异位妊娠(Ectopie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1],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导致的异常妊娠过程,其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腹痛,主要是现代不当的生活方式所导致[2]。超声对EP的诊断价值极高,本文考察超声诊断联合血清HCG检测的效果,对80例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手术及病理确诊异位妊娠患者,两组患者均行HCG和超声检测,且均获知情同意,共纳入符合标准患者80例,年龄20~38岁,平均(28.1±1.9)岁;停经31~72d,平均(51.6±5.3)d,放置宫腔内节育器18例。全部65例患者均以不规则阴道流血伴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后行二维B超和血清β-HCG检查,超声提示附件区存在包块,并在保证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结果进行符合率比较。

1.2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PHILIPSHD11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系统,阴道探头为6.5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屈膝,检查前尽量排空膀胱,将涂有耦合剂的套在阴道探头之外以隔离,如有必要应垫高臀部位置,将探头缓慢置于阴道后采用多个切面扫查。声像图中应观察特征为:①子宫体积大小、形状、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增加及宫内宫外妊娠囊是否存在;②盆腔部及两侧的附件部位声像图是否异常,有无包块存在,子宫直肠窝处、盆腔等是否存在游离液性暗区;③如有包块存在,判断包块的各项特征如大小、形状,回声强弱程度,周围血流情况等。

血清HCG检查:抽取患者的静脉血5ml,15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患者的血清β-HCG水平进行检测,血清β-HCG≥5μg/L提示阳性。

两组结果均与手术和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符合率,其中联合检测只要单一结果呈阳性即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检验方差齐性后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80例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中,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68例,准确率为85.0%(68/80),漏诊8例,误诊4例,误漏诊率为15.0%(12/80),其中经腹部超声直接诊断11例(16.2%),经诊断57例(83.8%);超声声像图显示异位妊娠发生部位多见于壶腹部,为60例(88.2%),峡部为4例(5.9%),伞部2例(2.9%),宫颈部1例(1.5%),宫角部1例(1.5%);超声检查出的68例异位妊娠中全部都有可见包块,其中多为混合型包块(52例,76.5%),孕囊型包块为16例(23.5%),包块内部及周边区域有明显血流信号49例(72.0%);盆腔液性暗区为32例(47.1%),可见心芽搏动3例(4.4%);子宫体积呈正常大小为38例(55.9%),略微增大为30例(47.1%);子宫内膜呈现正常厚度为18例(26.5%),增厚为50例(73.5%);声像图显示多为不均质低回声或稍高,附件区有混合型回声。

65例手术和病理确诊患者中,血清β-HCG≥5μg/L者54例,阳性诊断率为67.5%;两组患者联合检测,阳性患者符合76例,符合率95.0%,与超声诊断和血清结果均差异显著(P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多为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炎性反应导致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从而使孕卵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最终引起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近年来此类疾病比例正在逐年上升[3]。超声检查安全、迅速,操作简单,正常妊娠的患者4~5w即可通过超声检测,可以获得可靠的声像图,能够发现较小的盆腔包块,其作为最方便、最简洁的异位妊娠诊断措施,目前使用率较为多见,准确率也越来越高,但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表现均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误诊、漏诊的现象常有发生,易使病情延误,危及生命[4]。

诊断过程中应当仔细的询问患者月经周期、性生活史、停经史、宫腔节育器放置史等,以及有无腹痛、阴道流血、腹部包块症状的产生,并将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与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阑尾炎等急腹症相鉴别,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超声表现严格鉴别,提高诊断的正确率[5]。

本次结果显示,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中,血清β-HCG≥5μg/L者54例,血清β-HCG阳性符合率67.5%,超声复检证实68例为异位妊娠,超声诊断符合率85.0%,漏诊8例,误诊4例,误漏诊率为15.0%(12/80);超声检查结果结合血清β-HCG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5.0%,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检查结果,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李亚里.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治要略及进展[J].医学杂志,2013,38(5):395-399.

[2]张平贵,龚晓明.再论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008):563-565.

[3]张水仙.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应用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9):933-934.

医学超声诊断学范文6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 本科 考试改革

一、超声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

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史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最深和实用性最强的新兴学科之一。超声医学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到实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超声,以及二次谐波、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学科性质

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诊断、辅助诊断甚至治疗的手段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要求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知识,才可能做出科学的、对临床工作真正有帮助的诊断并给予正确方向的建议。

2.学科需求

超声医学中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乃至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等热效应灭活肿瘤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超声声像图内容从过去的以解剖为主,逐渐向功能学、组织病理学扩展;从过去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状态向着更加精细的微循环情况迈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现状

在目前各学科均以“一张卷”衡量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于考试的复习,满足于一次考试的通过即可,将考试的分数视为最高目标;考前突击、甚至私下找老师“划重点”,考后则迅速遗忘。结果是到了实习甚至毕业后,难以系统掌握本科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对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成型。

三、超声诊断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第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超声医师,那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第二,对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应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为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选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应该在学科开课前给予讲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有所体现。第三,由于目前超声学科的迅猛发展,与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建立系统的将“基础学科―超声医学―临床各学科”知识合理联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对于“疾病”的立体化认知体系;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医德良好,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和医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满足超声医学学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应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本科超声诊断学落后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与飞速发展的超声技术和日益提高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风不正,学习习惯差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考核模式入手,对于可以改革的部分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为目前教学大纲;二为实际学科需要。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方面,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2)超声技术方面,超声诊断学物理基础及超声诊断仪的常规应用;(3)将基础学科知识、超声物理基础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合理的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合理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症状能够具备系统的认识,作出科学诊断或趋向于正确的诊断方向的能力。

2.具体措施

(1)摆脱现有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考生学习质量和实际能力的标准,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试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操作技能考核、超声诊断仪应用物理基础与机器调节能力(美国超声医师考试中称为“超声物理学与超声仪器”)、各大章节的分阶段考核、超声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机操作、笔试;以及卷面考试之后的自我试卷分析、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各自占据一定比例,分阶段考评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考核后讲解分析,目的是杜绝现有的考完看看分数就结束,而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考试卷的尴尬情况,导致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仍存在许多盲区和疑点。

(2)增强学习动力,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适当次数的讲座;使学生对于超声医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发展情况、研究热点等有所了解,对于超声医师的就业现状,包括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经济收入等有所认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钻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这样为了通过一纸试卷而学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学习过程。

3.执行条件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称为改革,即说明与传统的、一贯做的、习惯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执行配合,教师重新备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学任务申报、教务处排课、有关期班大纲修订、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分数审核,以及向班内同学说明改革具体步骤,考核方式变动以及目的和意义,取得同学们的认可。

4.分阶段考核的分数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阶段:学科宣教,介绍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情况,学科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学科新技术的优势和国内外研究热点;超声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知识结构组成,临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经济收入真实现状;为学生做好学习超声诊断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该阶段计划采用2~4学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举行,无分数计入。尽管该部分并无分数计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课后能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才是核心动力。建议该部分主讲人选取高资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甚至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院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第二阶段:依据大纲是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围超声检查期的必要准备和检查时患者的、探头使用和超声切面组成等基础知识,属于超声诊断学的必要铺垫,建议该部分与超声上机实验共同开设并同步考核,考试分时各占一半,并且总分按照30%的比例计入结业考试总成绩。

第三阶段:超声诊断学正课的讲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课之外,应建立课堂讨论分和课后自学部分的分数,可以参考PBL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院的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完全照搬套用。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目前听课时只听不想、只看不问的的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频率和范围,应包括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知识;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选取,声像图特征和疾病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超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分数按照总分10%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四阶段:笔试部分。也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部分。目前是上课主讲教师自行出题后由教务审核,随机选取AB卷中的一套试题作为考题;改革情况首先是题型。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题型要求,几乎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习惯,比如单向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等;建议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作为统一题型,可以增设B型、多选等题型。其次是试题来源,建议成立题库,并且出题应经过多位教师讨论通过并签字为证。笔试部分的最终分数按照50%比例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五阶段: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讲教师批改并统一讲解。目的有俩个,一是改变目前考生对于考试“考完就结束”或者“考完就遗忘多半”的现状,“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课和学习中的一些薄弱点,将错误的部分重点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A为何是对的,CBDE错又错在哪里,从知识点本身和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两个方面给予改善。这一部分按照总分10%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另外,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比如抄袭,即便抄袭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试分析中并无确实可信的分析,那么严重者笔试分数应予以扣除。

以上5个阶段组成的考核体系中,包括了学科特色、基础应用、检查技术、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典型临床病例诊疗思路等多个分方面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多学科联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目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具体实践中,应该随时查缺补漏,修订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有课前讲座,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学仍对于该专业不感兴趣,得过且过;解决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不是单纯的听听、看看、记记;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旧有事物更高是人类的天性,保持学科的新鲜感;多安排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讲解和幽默轻松的授课语言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保持学习兴趣;

(2)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学法为例,一旦学生课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一切教学效果都是空谈;我们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网络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与学生随时互动;随时交流,帮助同学们逐步养成课后学习、钻研、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

(3)课时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现有大纲排课特点限制,考试有时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两天,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考试分数,更不用说考后的试卷分析,讲解的课时,完全没有时间去安排。应与教务管理系统沟通,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后应留出若干学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讲评结束后综合核算考试成绩。

(4)教师素质不足以承担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势必对于主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本内容,更多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学科知识底蕴;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新技术、新领域有足够的、及时的甚至前沿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常查阅新的科研资料,回顾基础的知识内容才能够胜任。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长度和厚度,才可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以上观点是我们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超声诊断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师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