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16-02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反应迟钝,步态缓慢,视力下降,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等原因,容易失去平衡, 容易跌倒,轻微外伤就造成骨折。临床所见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日益增多,对这种病人常采取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但是,还有相当多的患者合并脑血管意外,老年痴呆,不能配合手术或术后仍不能行走。还有的合并严重内科疾患,术前评估低,不能耐受手术,需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这就给护理提出了难题,保守治疗的周期长,卧床时间长,易引起脑血管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死亡率可达20〔1〕。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探索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2009.1―2012.5本院骨科收治70岁及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128例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28例,其中男52例,女76例,平均年龄74.5岁。左股骨颈骨折69例,右股骨颈骨折59例,陈旧性骨折6例,其余为新发生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45例,老年痴呆12例,合并其他骨折5例。治愈88例,好转25例,转手术治疗11例,死亡4例。
2 护理
2.1 制定护理计划 由主管护师带领护理小组对每个新入院患者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护理计划,安排计划落实时间,记录计划完成情况,再根据患者的反应作相应的调整。实施计划前将计划告知患者、家属及陪伴,说明该计划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高龄老人记忆力、理解力减退,要对病人进行反复指导,配合图片、动作示范,使患者全面理解,积极配合。一周进行一次效果评价,对不适宜的计划作出修改。
2.2 患肢护理 患者平卧位,患肢放置在勃郎氏架上,腿下垫软枕,肢体成外展内旋位,上身处于床纵中轴线上,行患肢牵引〔2〕。骨牵引者,牵引重量不超过5kg,作针眼护理,每日2次,针眼处结痂,用消毒棉签除去,防止痂下积脓;皮牵引者,穿防外旋鞋。注意检查患肢温度湿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患肢保暖,用保暖装置时防止烫伤。
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呼吸肌力量不足,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针对这些特点,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指导患者做深呼吸,锻炼肺功能,痰粘稠者,给予雾化稀释痰液,叩背促进排痰。改善病房环境,保持空气清新,病房严禁吸烟,随地吐痰,控制探视人员数量。
鼓励患者多饮水,排尿,每天饮水2000―3000ml,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以达到生理冲洗尿道,促进尿道细菌排出,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保持会清洁,男病人帮助压迫下腹部,促进前列腺增生患者排空膀胱。训练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练习床上大小便,便秘时可用缓泻剂。
保持床单整洁,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拉,以免擦伤。老年人皮肤松弛,皱褶多,要注意清洗彻底,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按摩受压部位,每2小时一次。骶尾部垫充气垫,预防压疮发生。
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饮水量减少,血流减慢,等原因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语言情况的变化,鼓励病人多饮水,按摩患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口服小计量阿司匹林。督促病人双上肢、健侧下肢适当运动。
2.4 心理护理 病人均为高龄老人,突发外伤导致躯体活动障碍,害怕自己从此不能站立,生活不能自理,担心拖累子女,经济困难的不想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高龄老人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伤后心理平衡失调,焦虑、烦躁、异常敏感,害怕丧失生命。有的老人脾气变得令人难以接受,久病无孝子,亲情日益淡薄,这些都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护理中要针对病人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现代医学发展水平,介绍治疗护理成功案例,打消病人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
3 讨论
高龄老人是特殊人群,股骨颈骨折是高龄老人的常见病。许多人合并多种内科疾患,不能耐受手术或本来偏瘫,手术后也不能行走,故非手术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但是高龄老人病情变化快,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相对较低,易感染及营养不良,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骨折端的正常愈合,要经历发炎、修复和重建,三个互相交叉的时期,一般需要数月。对于老人,尤其是保守治疗的高龄老人,这一时期往往拖得很长。长期被迫卧床,使老人原有的生活习惯完全改变,消化功能减弱,机体抵抗力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家庭经济等方面的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恢复,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争对每个高龄老人不同的身体特点,做出特异性护理。并不断对老龄、医学、心理、保险、法律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舒适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心血管疾病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常伴有心前区绞痛,疼痛持续达半小时以上,甚至持续数小时。患者常有濒死感,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心脏猝死。我科对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积极开展舒适护理服务,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痛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住院确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8例,病程8~15 d。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99例,男117例,女82例,平均年龄67.5岁;对照组199例,男112例,女87例,平均年龄66.5岁。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体质、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入院后住监护室,立即有效止痛、给予镇静药物,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前区疼痛变化;②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防止便秘,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③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尿量小于30ml/h或尿量增多时,及时通知医师处置;④做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配合医师做好溶栓治疗的护理;⑤加强护患沟通,开展健康宣教。
2.2舒适护理
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较重,复杂多变,舒适护理可让老年患者减轻治疗上的痛苦,激发抗病信心,满足患者需求的综合护理措施[1]。
2.2.1营造舒适环境
患者在医院监护室会因环境因素感到不安,应安排安静宽敞、环境舒适的单间病房。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采光充足,地面清洁、床面整洁干燥。减少监护仪、氧气湿化瓶、走路、开关门等产生的噪音,尤其是休息时段尽量保证患者无噪音干扰。
2.2.2卧床舒适护理
患者入院后一周内要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在床上洗脸、饮食、翻身、大小便。卧床不起的老人护理人员要勤换睡衣裤,保持贴身衣服的干净。为避免压疮,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卧床一周患者会感到不舒服,可施行按摩护理,按照头部、背部、腹部、四肢依次进行,时间不少于30分钟。帮助病人活动身体各关节,是十分必要的,活动某关节中出现痛感时,要轻轻地、慢慢地进行,不要勉强或强行牵拉造成身体障碍。病情稳定后,扶住老人下床适宜走动,关心患者生活起居,从生活互动中让老人感受舒适。
2.2.3舒适操作护理
治疗中输液、吸氧、插管、检查各方面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护理。输液前征求患者意见选择注射部位,护士温暖双手,血带松、紧度合适,穿刺准确、固定稳妥、滴速适宜,输液肢体摆放舒适。尽量使用留置针,天冷时使用输液加热器。持续吸氧,患者常感到口鼻不适,应选择挂耳式双侧鼻塞氧导管,操作轻,动作快,导管长短适中,患者鼻腔内、口唇擦拭甘油,避免干燥引起喷嚏,增加腹内压诱发病情加重[2]。需导尿或吸痰时,与患者交代操作目的,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配合,操作中主动询问患者不适,调整操作方法。心电监护长期与患者连接,患者多有不适,应理顺各种导线,切勿缠绕患者活动肢体。协助病人采集标本,需要特殊检查如CT、磁共振、心脏彩超等,缓慢搬动患者,嘱患者去除金属物品,妥善记录和保管贵重物品,帮助患者穿脱衣服,得到患者信任和肯定。
2.2.4心理舒适护理
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交往过程中,以自己的良好言语、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受认知,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病人交谈,给予病人同情、理解和支持,倾听患者诉求,赢得病人的信任,有利于激发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②病人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精神面貌上有极大的改变,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不愿与别人交谈,不愿见熟人等。应协助做好生活护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形象、整洁的外表与亲人朋友相见。③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用尊重和关心的语言,避免言语生硬、缺乏感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④巧妙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以利于调节病人心情,产生舒适愉和增强体质。⑤对于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应尽量争取亲理解,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
3结果
采用不记名护理满意度问卷式调查,分组进行调查,内容如下表:
4讨论
患者特有的生理、心理、治疗上的需求推动着医疗保健服务的提升,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就是要将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去付诸于护理行动之中,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院开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服务,旨在研究精细化护理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护理内涵,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3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情,也衍生出一系列老年医疗保障、社会服务、生活质量等社会问题。老年患者的社区护理是医疗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应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医院走向社区,为个人、家庭、社会提供直接、连续、全面、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护理[1]并进行多方面护理指导、卫生宣教。社区护理是应用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理论,以预防疾病、保护群体、促进健康为目的,并应用先进的整体的方法,直接向个人、家庭和团体提供连续性、全面性的护理服务[2]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00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6亿,其中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亿。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社区老年人将是社区护理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笔者对该社区老年人的护理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重视观察病情
老年疾病的病种多,社区护士要勤于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老年疾病的病程长,护士应了解病情,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健康指导,有针对性的介绍一些有关疾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档案,了解社区每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2 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了家庭,所以家庭成为老年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依托,关心、亲近他们的人越多,家庭关系越和谐,生活越充实,老年人就越积极向上、越健康,社区护士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变化,经常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尊重老人、关心老人,主动与他们打招呼,选择确切的称呼,亲切的语言,诚恳的态度,耐心听取意见;社区护士应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除了会应用语言交流外,还应该学会增加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鼓励其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积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困难,获得他们的信任。另外社区护士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应多与老年人的家属联系,教育其家属积极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努力营造温暖温馨的家庭氛围,让老年人身心愉悦。
3 促进睡眠
老年人夜间睡眠时间少,而且多失眠,易醒,所以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睡眠环境显得相当重要,对失眠者要鼓励其保持稳定的生活规律,晚间不要过度饮酒或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睡觉前可用温水泡脚,以促进睡眠,必要时合理应用安眠药。
4 用药指导
老年人由于喜看广告,迷信新药、贵药,爱胡乱投医购药,缺少基本的科学态度。因此要了解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根据病指导其合理用药,在药品包装上用大字标注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并详细交代清楚药品使用常识:有效期、生产批号、副作用说明等。以避免使用过期的药品,并嘱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漏服、重服,切不可随便加大或减少剂量。
5 皮肤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皮肤及其附属腺体萎缩,皮下脂肪变薄、皮肤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逐渐老化、减退,受不良刺激易发生瘙痒,要根据气候注意保暖,除炎热的夏天外,不必过勤洗澡,水温也不宜太高。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卫生。老人的居室地面要平整,并保持干燥,勿乱防止障碍物。久坐或卧床起来时不要太快,防止性低血压发生,防止跌倒。
6 积极锻炼
组织老年人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丰富老人的业余活动,积极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如唱歌、下棋、听音乐等。另外老人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补充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适量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对已发生便秘的,可用针刺疗法、腹部环行按摩,对于严重顽固的便秘者可使用灌肠术治疗。
7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老年人由于病种多,病程长,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习惯于别人照顾,养成依赖心理,因此社区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针对不同患者及家属一起制订康复功能训练计划,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3]。对于卧床患者告知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及正常运动模式的重要性,指导其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方式,能下床的鼓励其早期下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实习护理杂志,2000,16(2):57.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老年病人骨科并发症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长寿人随之增多。我国也逐步进入老龄化,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1]。由于年老体弱,多数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有赖于他人帮助,所以如何做好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本文在选择我院187例老年骨科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尽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住院手术患者187例,男109例,女78例;年龄60~75岁。根据病种分类:上肢骨折88例,下肢骨折45例,腰椎骨折、椎间盘脱出31例,肋骨、胸骨、锁骨骨折23例;本组病人中长期卧床占85%,有47%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等。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经历、性情、文化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心理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要掌握老年骨科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首先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生活习惯、文化素质、业余爱好、经济状况及家庭情况等,采取不同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交谈,取得他们的信任,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所认识,充分了解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其次,我们开设老年病房,加强与老年病患者的病情、心理沟通,使患者处于良好、乐观、放松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熟悉到疾病并不可怕。再次正确引导老年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使他们之间产生正确、开朗的心理共鸣。给老年病房提供简单的休闲娱乐工具,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轻松配合治疗。
2.2一般护理
老年患者一般在手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这时,我们应协助老年病人采取正确而舒适的,护理过程中应更加耐心、细致。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必要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观察患肢皮肤血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对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2.3营养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脏腑功能低下,骨质疏松,局部血运差,以致修复功能弱,骨折愈合较慢。加强饮食护理才能加速骨折愈合和骨骼肌肉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后,饮食宜适量,定时进餐,清洁,软硬、冷热相宜。不宜偏嗜,提倡平衡膳食。不食或少食肥腻、煎炒、坚硬、生冷、粘稠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宜新鲜。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饮食指导应嘱患者低盐、低脂,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老年人又因牙齿脱落,咀嚼困难,食物应细软,常用红枣、茨实、莲子、扁豆、淮三、白术煮粥食用,可以补脾健胃。骨折早期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含水份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后期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热量、适量脂肪的饮食。即遵循以下八条原则: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适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饮酒应限量,戒烟或限制吸烟;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4并发症的预防
2.4.1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进入老年期,老年人循环系统已经在逐渐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3]。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所以入院就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4.2防止肺部感染:由于老年人呼吸功能减弱,有的合并肺部疾病,呼吸肌及有关韧带萎缩变硬,支气管、肺的弹性减弱,肺泡胀大,肺活量变小,咳嗽反射迟缓,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继发感染,甚至造成严重的呼吸衰竭。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不吸烟,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鼓励作扩胸运动,并指导其有效咳嗽,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术后鼓励病人吹气球、咳嗽、咳痰,术后12h,在协助卧床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尽量的痰咳出,若痰液黏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2.4.3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因前列腺肥大、卧床等易发生尿潴留,发现有尿潴留症状后应先安定病人情绪,采取手挤压下腹或下腹部热敷按摩、止痛剂解除切口疼痛等措施。对时间过长或以上措施无效者,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导尿,导尿时尿液超过500ml者应常规放置导尿管l~2d,留置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易致尿路感染,还应嘱病人多饮水,维持充分的尿量,保持会清洁,也可以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2.4.4褥疮的预防:依老人皮肤的特点,防治卧床老人的褥疮,是老人皮肤护理的重点。褥疮是骨突起部位的软组织与床之间的持续受压,致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而发生溃疡或坏死。营养不良,皮肤潮湿,尿和粪便污染,摩擦损伤等,也是卧床老人发生褥疮的原因。因此给予气垫、水垫等,骶尾部骨突处加垫气圈,不能自行翻身的每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2.4.5防止静脉血栓: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弹性降低,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液流动缓慢,极易形成静脉血栓。而骨折卧床后,血液流动更加缓慢,加之下肢创伤后,造成血管壁损伤,最易形成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对肢体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提高肌肉的肌力,防止静脉血液淤滞,协助患者定时更换,每1-2h更换1次为宜,患肢抬高,经常按摩患者下肢可增加血流,严密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活动情况,重视患者的疼痛主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4]。
2.4.6康复锻炼护理指导:长期卧床的患者,如不进行适当的活动,常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肢体末端肿胀等并发症。老人由于骨折引起疼痛往往对功能锻炼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同时耐心地把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介绍清楚,在功能锻炼时应按持之以恒的原则,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同时注意安全,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要专人扶助,预防跌倒,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开始可先帮助老人进行远端关节活动,并逐渐地增加次数和幅度,待达一定程度后,再开始进行近端关节和肌肉活动,循序渐进,以促进老人早日康复。骨折病人功能锻炼的原则:①早期:伤后1-2周,尽早开始作伤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避免骨折端上下关节活动,其他部位关节照常活动。②中期:伤后2周后,骨折端上下关节开始活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强度由弱到强。③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除去固定,在床上运动1-2周后,用拐杖下床活动,循序渐进,防止跌伤,直到完全康复。
3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187例老年人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除6例由于原发病加重,自动放弃抢救外,181例均治愈、好转出院。
4讨论
通过对本组老年骨科患者护理的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老年骨科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较长时期过程。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是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是我们的护理目标。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干预,重点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提高了骨科护理的实战经验,充分体现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手段在临床护理中的广泛性应用。全面体现现代护理模式在老年骨科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淑珍,郑敏,陈志灵.骨折老年病人特点[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2(6),58.
[2]王宁华.常见骨科疾病康复问题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12(3),35.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5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2.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2.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2.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循证护理;压疮;卧床老年患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181-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是护理人员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将当前的科研结论、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与患者完美需求结合,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制定护理计划,以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它对促进护理研究的发展,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它包含了3个要素: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3个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护理学科才能进步。同时,专业护理人员的经验积累也是护理实践不可缺少的财富。整体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同样也是循证护理的基本出发点,如果只注重统一化的所谓最佳行为。就会忽视个体化的护理。
压疮又名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加之全身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局部潮湿等。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增加病人和家属负担,有的还会引起护理纠纷。因此,压疮的预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尤其在肿瘤科,由于病人病程长、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等易发生压疮。
我科为综合病房,每年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大部分为卧床老年患者,为了探讨压疮的预防,减少患者住院日期和医疗费用,我们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202名卧床老年患者运用了循证护理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118例,其中男65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3岁,采用传统压疮护理方法,压疮发生了3例。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卧床老年患者202例为循证护理组,其中男120例,女82例,年龄64~90岁,平均年龄77岁,除入院时带入压疮2例,未发生压疮。
1.2 具体措施:①评估易患压疮的因素。积极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为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1],分值越大,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对分值较大的(11~20)分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通过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②心理护理:对于心理压力大或有心理障碍的患者,做好心理疏导,教育陪护人员用亲情和爱心关照老年患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③减轻局部压力:压力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使用糜子床垫,既有利于分解压力,消除摩擦力,又有利于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干燥。有研究发现,如果70mmHg的压力持续2h,可能引起细胞不可逆的变化。对于易发压疮的高危患者,每2h翻身左或右斜30°,注意保证躯体稳定及垫空骨突部位,并尽量采用水平,以避免剪切力及摩擦力,应避免90°翻身,并应保持床铺于身体呈45°,背部垫软枕,使一部分重心落在软枕上;使用轮椅的患者,椅垫为充气及交替充气垫。使用足跟及肘部保护器,要增进和鼓励患者活动。④加强营养: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内因之一,改善营养状况,合理补充营养成分,动态监测营养情况,为控制压疮演变及创面愈合提供条件,老年患者胃肠消化功能减弱,食量减少,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要改善老年患者的饮食,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维生素饮食,不能口服者,可给以静脉补充,昏迷患者给以鼻饲,以达到营养预防压疮的目的。⑤局部按摩:对体质差或卧床不能活动的患者,在压疮易发部位和受压部位,采取无损伤性轻按摩,避免拿捏按摩[3];对皮肤压红处禁按摩,避免继续受压,可局部置冰袋冷敷,也可涂红花油或乙醇[4]。⑥对带入压疮,创面外敷金因肽及胰岛素,每日一次,并用红外线照射,金因肽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成和上皮细胞增殖,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是压疮治疗中的新药物;胰岛素具有增进骨骼、肌肉对糖的利用,降低蛋白酶活性,促进糖元合成,使蛋白、脂肪合成增加;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组织吸收渗液,改善局部供血。⑦在做好压疮护理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压疮的部位、大小及营养情况制订出最佳护理计划,做到局部护理与全身护理相结合。⑧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表面有脓性物时,用0.9%氯化钠冲洗,无感染则不用抗生素。⑨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条件。
2 讨论
2.1 提出护理问题:压疮的产生: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5]。在护理卧床老年患者时,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减轻压力。另一原因为温度升高[6],皮肤温度每升高1°C能增加组织代谢和氧需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将增加组织产生压疮的易发性。压疮是卧床老年患者护理中极为棘手的并发症,有资料统计:71%的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卧床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影响疾病康复,还会给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为了更好的制订预防压疮的最佳方案,我们采取了循证护理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临床经验,提出护理问题。如:①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因素;②卧床老年患者易发生压疮的部位;③如何减轻局部压力并降低局部温度;④怎样做好心理护理。
2.2 完善护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根据临床提出的护理问题和有关实证,评审有关资料,学习成熟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组织认真实施。在预防压疮的护理中做到入院评估常规化、难免压疮患者报告制度化。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不断评估病征,随时修改计划,使压疮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
3 体会
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实践,需要丰富的理论资源及实践验证,强调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患者需求相结合,将理论优化综合应用于实践;同时注重护理评价和质量监测,并在实施过程中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的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节约了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 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1
[2]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3] 曹顺华,余小萍.老年人压疮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的进展[J].上海护理,2005.5(4).52
[4] 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4
[5]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