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1
方法:回顾分析44例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和运用的护理方法,结合患儿的转归分析有效地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精心护理,44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42人痊愈出院,2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结论:有效的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患儿生命体征的异常减少并发症加快痊愈的速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型护理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90-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过接触患者的消化液排泄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好发于小儿[1]。以手足口部出现红斑、丘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并可结合体温升高,嗜睡,肢体抖动等症状[2]。少数严重者同时可并发脑炎、肺水肿等多发性器官功能障碍。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较好,即使是危重型的患者通过正确治疗有效护理,也基本可以痊愈,为找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我们开展了本次研究。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2010-2012年间,共收治44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27例,女17例。最小年龄6个月,最大者5岁,平均(2.22±1.37)岁。
2护理方法
2.1密切监护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进行心电监护,时刻注意患儿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的变化,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烦躁不安、四肢颤抖或萎靡不振、气短头晕、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症状,应及时记录及向主治医生报告,进行相应的救治。手足口病的危重患儿大多伴随有呼吸功能障碍的表现,因此需要在床边配备吸痰器,呼吸机,简易急救呼吸球囊,紧急气管插管用物,常用急救药物等,必要时协助医师行气管插管术。
2.2制定安全护理应急预案。为保证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制定如下安全护理应急预案:①非计划性气管拔管应急预案;②静脉穿刺点药物外渗应急预案;③上呼吸机时突然停电应急预案;④病情突然变化应急预案等等。
2.3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患儿观察护理要点。保持气管插管固定通畅,适当约束肢体,严防意外拔管,有效湿化,及时吸痰,如呼吸末正压参数较高,应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保持呼吸机正常运作,观察呼吸机反馈参数,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4特殊药物的使用及观察。使用输液泵、微量泵进行用药,以确保用药准确及时,保证三条以上浅静脉留置针固定通畅,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留置深静脉导管,严防药物外渗,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穿刺点红肿热痛等药物外渗情况。严密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严密观察安定、力月西、静安等镇静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2.5发热护理。患儿卧床休息,保持病区的安静,环境温度设定在26度,湿度60%。患儿的衣物和被褥适度度,避免过厚,鼓励饮水食用水果。体温38.5℃以上的患儿,采取头部冰敷、温水擦拭全身、必要时上降温机或药物降温等方法进行降温。
2.6口腔护理。旨在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口腔内局部用2.5%碳酸氢钠稀释液清洗,无气管插管患儿鼓励多喝水。在餐后提供无菌生理盐水给患儿漱口。
2.7皮肤护理。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给患儿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每天一次为患儿用热水擦拭全身,并更换一次贴身衣物。进行静脉输液时,勤查看患儿的情况,防止出现局部肿胀,甚至静脉炎。注射或静滴的
部位经常更换,防止硬化反应。
2.8消毒隔离。患儿和其家属、医务人员进入病区均佩戴口罩,杜绝患儿外出禁止探视,家属送入病区的物品全部都由医务人员消毒后转交。病房保持通风,每日进行一次30min紫外线消毒,患儿接触过的的餐具、床单被褥、玩具全部喷洒双氧水消毒。医务人员穿隔离衣,接触患儿呕吐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医疗废物放入双层塑料袋,焚烧处理。
2.9饮食护理。为保证患儿营养,气管插管患儿按医嘱鼻饲饮食,清醒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忌辛辣生冷。患儿大多因为口腔疱疹溃疡,疼痛难忍张口困难,因此食物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为了避免刺激口腔内创口,温度略凉为宜。
2.10心理支持。关爱患儿,细心认真的进行护理,将医疗干预行为集中,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次数。对年龄较大的患儿,耐心的运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说服,使其配合治疗。
2.11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属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告知他们出院后注意休息,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饭前便后要洗手,室内注意开窗通风。身体状况恢复后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再次感染的概率。
3结果
44例患儿中42例陆续痊愈出院;1例入院时已经病危,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并发脑干炎,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死亡,具体情况参见表1。
4讨论
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的儿童间互相传染的可能性极强,治疗以预防为主结合抗病毒和支持治疗[3]。在小学和幼托机构大力宣传本病的特征性症状,能有效的尽早发现该疾病,并且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期间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若有异常的发现,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此外,还要注意隔离患者,避免导致该疾病在一定区域内的流行[4]。
对于新入院的患儿,入院5天以内,需要进行更加密切的观察,因为新入院病人的情况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的变化。及时的发现和对症处理能够抑制病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同时需要针对患儿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患儿和家属的心理一般表现为紧张和焦虑,担心患儿的预后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安慰和告知患儿和家属关于本病的知识,理性的对待该疾病,不必惊慌,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被治愈,治愈后也有可能再次感染[5]。
5总结
手足口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早期发现患儿的预后良好,危重型患儿的预后相对而言较为凶险。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儿情况,保持病区环境良好,消毒隔离,清淡饮食,和心理辅导等等。在护理得当的情况下,患儿基本可以全部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丘秀华,陈艳清,肖灼珍等.6例小儿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95
[2]楼晓芳,蒋敏,马美芳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44-246
[3]高莉丽,徐敏,贾丽丽等.手足口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7-708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2
方法 对210例患儿进行严密隔离,做好消毒、卫生宣教,做好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对8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210例患儿均不同程度缩短了住院天数,痊愈或好转出院。
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治疗,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治疗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卫生宣教。
【关键词】 手足口病;疱疹;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心肌炎等[1].个别患儿病情进展快,可持续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引起神志改变,全身弛缓性麻痹,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至12月临猗县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10例,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35例,并发心肌炎的5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5~10天,最长15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刚入院的患儿及家属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对医院环境陌生,又要进行隔离,往往不知所措,患儿哭闹不安,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患儿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并进行动作及鼓励赏识,比如夸奖孩子勇敢、干净,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取得治疗上的合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2 发热的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包括解热药尼美舒利口服,或者消炎痛片剂研碎后保留灌肠,灌肠时患儿臀部应适当垫高,插管深度应在10~15cm,拔管后轻轻挤压处,以利药物吸收。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医学|教育网整理因发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2.3 口腔护理 我科收治的210例患儿中,有将近50%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边缘充血,可分布在上颚、两颊、口唇、舌体等处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溃疡所致疼痛明显,患儿往往进食困难,精神状态差,烦躁不安,易流口水。家长容易着急,此时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4 皮肤护理
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2.5 休息与饮食护理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需要抱起喂奶时应平卧抱起,尽量减少头部上下活动。因脑炎患儿可引起颈部肌无力,不能拖起头部,协助并指导家属给孩子正确喂奶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配以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对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6 并发症的护理
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肢体抖动是合并脑炎的最早表现,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告知家属让患儿卧床休息,头部偏向一侧,尽量减少患儿头部活动。在用药的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应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2.7 用药的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上无特效抗病毒药,轻症患儿若自身免疫力强,可通过口服一般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及板蓝根颗粒多能治愈,对于重症患儿及免疫力差的患儿,除应用一般抗病毒药外,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在提高患儿免疫力及促进病情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脑炎的患儿可遵医嘱应用20%甘露醇、速尿、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输注甘露醇应30min内快速输完,输注过程要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发现外渗时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引起局部皮下组织坏死,酌情应用镇静剂,使脑细胞得到休息促进恢复。并发心肌炎的可加用果糖、维生素C、ATP、辅酶A、辅酶Q10等营养心肌药,由于小儿用药剂量小,药物敏感性强,在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尿量,因为甘露醇属脱水剂,用量过多或用药时间过长,都可引起患儿精神不振、乏力、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一旦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2.8 出院指导
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 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我院出院患儿中,无一人复发。在电话随访过程中,患儿家属对我们的治疗效果给予肯定并感到满意。
2.9 静脉留置针护理
由于患儿对静脉穿刺感到恐慌、害怕,且父母心疼孩子,征得家属同意,我科护士对80例患儿均采用静脉留置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得到家属的一致认可。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既减少了患儿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还可方便危重患儿随时用药。我们对患儿留置针采取每班交接,具体观察留置针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现象,判断留置针是否脱落和局部有无感染现象。每日2~3次用稀释的肝素钠液进行封管,封管时采用正压力封管,即边推封管液边关留置针开关,以减少管内回血。封管液的配制为1支12 500 u的肝素钠加入250 ml的生理盐水中。每次抽取3~5ml使用。留置针的敷贴上均注明穿刺时间,我院使用留置针的患儿最长留置时间为9天,最短为2天。大多数为5~7天。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患肺炎;新生儿;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83-01
前言:新生儿肺炎为儿科比较常见的病症,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相比有其特点,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此疾病在治疗之外给予其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患儿的疾病有很大帮助。
1.对患肺炎的新生儿进行精心护理的必要性
新生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黏膜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纤毛运动差,清除能力弱,粘液分泌少,排痰功能差,且不能做到有效地咳嗽,呼吸道感染时易导致呼吸道阻塞,而造成肺不张,从而使肺容量下降,肺顺应性降低,导致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以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是治疗新生儿肺炎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雾化吸入可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能保护气管、支气管黏膜,减轻黏膜充血,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同时也可减轻气道感染。胸部护理是用物理的技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引流、背部叩击、吸痰等方法改善通气功能,使呼吸肌收缩舒张良好,有效消退大、小气道分泌物,降低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促进肺再扩张,增加局部灌注,改善缺氧,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促进肺炎病 5 变的吸收,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儿病情早日康复。且护理干预方法简朴易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2. 患肺炎的新生儿护理措施
2.1环境措施
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 20 ~24℃ 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 55% ~ 65% ,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喂奶时应每吸吮 4 ~ 5 口便拔出,以便让病儿休息片刻后再吃奶,这样将会减少呛奶的发生率。由于病儿吃奶少,加之气喘、发热等因素,体内水分常消耗较多,所以,此时应增加喂奶的次数,尽可能地让病儿多吃奶,以增加水分的摄入,防止发生脱水,如已发生脱水,而通过增加喂奶不能纠正时,应予以静脉补液以纠正脱水。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入室时应更衣换鞋,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宜与其他病种患儿分开,病室定时早晚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1 小时/次。体温: 新生儿肺炎体温多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如体温超过39℃ ,则可在物理降温 ( 温水擦浴) 的同时给予退热药,但应防止因使用退热药而致出汗过多发生虚脱或脱水热。对营养不良儿或消瘦儿,单用物理降温效果亦很好。
2.2吸氧措施
要注意经常变换,取头高排出。患儿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偶有暂停,颜面出现青紫或苍白,立即给氧气吸入,一般采用鼻导管鼻前庭吸入法,病情严重时用面罩吸氧法,前者一般氧流量 0 ~5ml/分氧气经过湿化,使温度达到 31 ~ 34℃ 为宜,随时观察缺氧改善情况,如呼吸、面色及口唇,如缺氧已纠正,应改为间断吸氧,持续缺氧可导致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毛细血管增生及肺不张,氧中毒的病理改变。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 1 ~ 2L。使用时,漏斗边沿距口鼻1cm 左右,太远则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则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要间歇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使患儿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肺炎患儿呼吸道黏膜充血,渗出,加之新生儿气管狭窄,血管丰富,很容易被分泌物阻塞,引起窒息,所以要勤吸痰,吸痰 时 负 压 不 能 过 大,一 般 0. 02 ~0. 03mPa,吸管要细,柔软,吸痰时间不能过长,持续时间≤15 秒,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吸痰时如果患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轻轻叩背,通过振动,促进痰液被排出。
2.3对症治疗措施
每天对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行雾化吸入每 4 小时,每次 15 ~20 分钟,在雾化液中加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一般多用空气压缩泵使药液随吸气吸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痰液吸出。输液时,按治疗方案有次序的液体输入,液体量要准确。输液速度要慢,每小时每千克体重 3 ~ 5ml 为宜,5 ~ 8 滴/分,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体量也不宜太多,按 40 ~60ml / ( kg.日) 计算。要做好各项护理,如脐护臀护、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并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炎患儿反应低下,应经常给患儿更换,以免长期睡一侧易致肺不张。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尤其注意并发症先驱症状,注意药物毒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如短期内烦躁不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呼吸明显加快、心律加快、肝脏增大,提示并发心力衰竭,并配合医生做好给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
结语:综上,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 10% ~ 20%。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
参考文献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家庭;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4-01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目前研究发现衰老是其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关注也在逐步加深,如何做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已成为全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跟踪管理所辖社区的8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得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并提出长期有效的家庭护理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该病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1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日常基础护理
社区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及家属有效的护理指导和帮助,鼓励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自我料理。
1.1饮食护理及就餐指导: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忌烟酒。患者日常就餐的环境要保持温馨,鼓励患者与家人共同进餐,进餐不宜过快,防止呛咳。食物的温度要适中,避免患者发生烫伤。部分患者不能准确表达饥饱状态,护理人员要提示患者家属控制并监督患者进食的数量。
1.2促进患者睡眠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使患者逐渐养成良好、规律的作息习惯。为了避免患者发生昼夜颠倒的睡眠情况,应尽量减少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增加患者白天的运动量。晚间要保证患者就寝的环境相对安静、床铺整洁,确保患者睡眠充足高效。
1.3日常穿衣的护理指导: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选择衣服应以:简单、宽松、方便穿脱、纽扣少为宜。同时有部分患者对温度变化感觉不明确,护理人员应根据天气变化为其选择合适衣物,避免患者过冷或过热产生身体不适。鼓励患者尽量自行穿衣,护理人员可将衣物按顺序摆放整齐,方便患者拿取。对患者穿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正面指责批评,应耐心讲解,必要时可给患者做穿衣示范。
1.4日常清洁及排泄护理:培养患者养成按时独立完成日常洗漱清洁的习惯。需要强调患者洗浴时一般应有家人陪护并协助,防止患者在洗浴过程中出现烫伤、摔伤。患者外出前及临睡前应提醒患者排尿、排便,如果患者将大小便排在裤内,应及时给予清洗更换,不可指责责备,防止损伤患者自尊心。
2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因素与该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做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该病的护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然后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条件,寻求适合他们的日常活动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注意与患者的沟通,运用谈话技巧,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指导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给与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切勿使用伤害患者自尊心的话语和行为,避免患者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攻击、暴力、厌世或其他过激行为。
3保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安全
3.1防止患者走失的护理措施:首先护理人员不要让患者单独外出,外出时即使有家人陪伴,也要事先在显著且患者不宜触及的位置为患者佩戴写有患者身份信息及家属联系方式的卡片,以便患者意外走失时便于寻找。
3.2防止患者摔倒的护理措施:尽量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活动,房间、卫生间的地面不可有水,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鞋及裤子。卧室内灯光温和充足,便于患者夜间走动。
3.3防止发生意外的护理措施:患者家中的剪刀、菜刀等利器要放在患者不可触及的安全地方,防止患者意外割伤。药品及有毒物品要妥善保管,防止患者误食。不可留重症患者独自在家,避免发生电击、火灾、煤气中毒等意外。
总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项极其艰难而长久的护理工作,由于该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退行性病变,患者的行为能力只能是越来越退化,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要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信心。作为临床护理人员我们还要指导患者家属真确认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行为特点和行为能力,充分给与患者关爱与理解,采取切实合理的家庭护理措施,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该病的发展进程,达到该病的治疗及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人健,李秀华.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学高级教程,2011.176-178
[2]刘建芬,黄惟清.社区护理学.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建芬.社区特殊人群保健.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4]张月华,卢少萍,符震.老年性痴呆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03,18(7)
[5]孙建萍,朱丹,李彩福.老年护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131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肺炎;护理效果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呼吸系统病症, 咳嗽、气喘为临床主要特征, 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 将诱发各种危险性病症, 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目前, 临床均借助药物治疗, 但由于治疗期间诸多因素的影响, 间接降低治疗效果。因此, 肺炎疾病患儿住院治疗中护理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本文将本院接收肺炎疾病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行不同护理措施, 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调查对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干预组男26例、女24例, 年龄2~9岁, 平均年龄(4.1±1.1)岁;病程2 d~1个月, 平均病程(15.5±2.5)d;常规组男31例、女19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4.2±1.2)岁;病程3 d~1个月, 平均病程(15.6±2.6)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疾病诊断 患儿均符合肺炎疾病诊断, 均经心电图、血常规、X线等检查确诊;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气喘等病症;排除心、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患儿。
1. 3 方法 常规组患儿行基础性护理措施, 如病情观察、给药指导等;干预组患儿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该护理路径实施前期首先成立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带领小组成员实施该工作, 待护理小组建立后行护理措施、操作要点、临床过程等教育培训;根据调查资料、实践操作制定护理路径表, 叮嘱每位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该规章制度操作, 具有操作流程为:①患儿入院的第1天。患儿入院后, 护理人员需向其介绍医院环境、治疗医师、负责人等, 并耐心讲解医院制定规章制度, 告知患儿及其家属严格遵循该制度;根据患儿身体现状、疾病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 便于缓解病情发展, 帮助患儿取合适, 告知吸氧、药物治疗等相关注意事项[2];②患儿入院后的第2天。患儿及其家属初步掌握相应操作后, 护理人员需根据其呼吸、疾病症状等检查结果讲解检查时间、临床重要性, 便于提高患儿疾病治疗依从性, 按时带领患儿进行各项检查;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教会其咳嗽方法, 并行翻身拍打背部等措施;服用药物后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以免病情加剧[3];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鼓励患儿积极面对自身病症, 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病魔信心, 提高疾病治愈率;护理人员还应根据临床治疗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并做好皮肤、口腔等护理工作;③患儿入院后的第3~8天。继续监测患儿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儿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痰液颜色、总量等;叮嘱家属加强患儿营养, 行病症健康教育, 如肺炎疾病病发原因、疾病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 从而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认知度, 随后行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4];④患儿入院后的第9~12天。根据临床医师叮嘱再次检查相关项目, 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儿生理、心理需求, 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需注意事项, 包括饮食结构、身体锻炼、按时复查等;⑤出院1周后。待患儿出院1周后, 护理人员需电话随访情况, 耐心询问药物服用后反应、饮食情况等相关内容, 以加快康复进度[5]。
1. 4 观察项目 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治疗, 包括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判定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6]:借助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判定, 分数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判定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 患儿入院后人手1份护理调查问卷, 让患儿家属根据日常护理情况填写, 于出院前期回收后统计总分, 满意>90分、一般60~90分、不满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咳嗽消退时间、气喘消退时间、肺音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临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儿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结果比较 干预组肺炎疾病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为临床常见性病症, 病情相对复杂、多变, 且该病症病情通常不易控制, 间接加大并发症发生率。因此, 临床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措施的实施尤为重要。临床护理路径为新型护理模式, 根据临床病症设计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方案, 对患儿实施实用性、动态性的临床护理, 旨在实现加快康复进度、缩短住院时间的临床目的。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还可保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 可从根本上避免反复性操作或操作计划性差等所造成的教育不全面、浪费资源现象, 从而保证该临床护理服务的完整性。临床报告显示: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行标准化护理干预, 可转变临床医护人员工作观念, 减少临床护理缺陷发生率, 提高工作质量[7-10];护理人员根据执行规范严格执行护理路径措施, 可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疾病治疗了解度的同时, 对疾病治疗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进而提高疾病治愈率。本组调查结果表明:干预组患儿经相应护理路径措施的实施后肺炎疾病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肺炎疾病患儿治疗期间行临床护理路径措施作用突出, 可缩短临床住院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昌花.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31):79-80.
[2] 杨秀芳, 王继军.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者肺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0):2164-2166.
[3] Casey C, Fullerton MJ, Somerville N. Common questions about pneumonia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m Fam Physician, 2015, 92(7):612-620.
[4] 李伟健.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9):51-52.
[5] 冼鸿欢.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1):50-51.
[6] 石凤英, 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10):83-98.
[7] 徐秀云.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5):114-115.
[8] 王金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炎患儿中的效果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7):910-911.
[9] Kusahara DM, Enz Cda C, Avelar AF, 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Am J Crit Care, 2014, 23(6):469-476.
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6
可提高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可积极采用。【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胆红素脑病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59
新生儿黄疸属于早期新生儿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病灶。针对该疾病 , 临床主张采取蓝光治疗[1]。在治疗期间 ,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 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次将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主要是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于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收治于本院,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 女 38例;足月儿 40例、早产儿 46例;发病时间分布:24例在出生 1 d内发病、28例在 1~3 d内发病、20例在 4~7 d内发病 , 其余14例在 1~2周内发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
1. 2 方法 此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采取蓝光治疗方法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病情观察 在护理期间 , 需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详细了解患儿相关的喂养方式、保暖方法以及体质量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 , 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尿液以及大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便的颜色改变情况, 从而获取患儿黄疸状况。
1. 2. 2 健康宣教 由于新生儿年龄的限制 , 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的危害性 , 引起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 , 从而增强治疗的配合度。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黄疸患儿来说 , 倘若有吸吮乏力症状发生 , 则会导致喂养艰难 , 因此需要实施少量多次喂养措施 , 或者采取间歇喂养措施;与此同时 , 需将奶量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
1. 2. 4 病理整体护理 针对患儿具体病理情况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若患儿血清胆红素过高 , 需采取蓝光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 , 需采取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双眼 , 以此避免视网膜损伤。保护患儿隐私部位 , 治疗时长维持在3~5 d。在治疗期间, 倘若不显性失水明显加重, 需及时补水。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 , 同时对腹泻以及发热做好相应预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 , 给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提供便利 , 进一步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规范科学进行补液 , 以不同补液内容为依据 , 合理调控速度 , 充分避免高渗性药物快速滴入的行为 , 以此使胆红素流入脑组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 3 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护理效果 结合罗文英[2]作出的研究 , 并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为依据 , 将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皮肤黄疸完全消除;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经复查 , 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1. 3. 2 满意度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 将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由家属辅助填写完成。总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两者之和。
2 结果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痊愈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7.67%。满意 70例、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 , 将出生 28 d内新生儿引发的黄疸视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 胆红素生成偏多、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4]。在临床中 , 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为了改善患儿预后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本次提到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病理整体护理等[5,6]。有学者经研究表明 ,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对症护理效果显著 , 能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痊愈 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为97.67%。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 满意 70例、
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 ,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优势 , 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 同时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 , 需对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后遗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 进一步为
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敏 .新生儿黄疸 120例临床护理 .现代养生 , 2014(6):231.
[2]罗文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 2013, 19(15):115-116.
[3]陈玲 , 杨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 医药前沿 , 2013(14):294-295.
[4]蒲玲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3(13): 1786-1787.
[5]高鸿英 ,苗福荣 ,刘春平 , 等 . 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医疗装备 , 2013,26(7):90-91.
[6]王燕 ,刘娜 ,孟丽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医药前沿 , 2013(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