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关键环节

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阅读,对于提高我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拓展阅读中,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语言积累,符合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综合素养的现实要求。可见研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要点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选择上相对开放,通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拓展阅读材料,在为学生搭建起语文阅读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通过阅读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要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授课目标的确定

授课目标分析是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在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入研究教学资料,完善教研备课,分层构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目标体系,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拓展阅读。相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阅读目标设定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更有方向性,学生能够自主安排阅读计划,阅读效果更加理想。因此教师应在研究分析拓展阅读教学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详细拟定阅读计划,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成功达成阅读目标。在具体的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行为,在学生提出质疑或者出现阅读障碍时应及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获知学生的拓展阅读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教学目标,直至学生拓展阅读目标的达成。

1.2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阅读资源的准备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是要将阅读全面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语文与各个科目间搭设桥梁,将语文阅读能力运用到生活学习的方法面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拓展阅读教学资源的储备,除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的文学性资源,也应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拓展阅读过程中,接触到更多领域、更多专业方向的信息,为后续学习储备知识。同时,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资源的拓展有了更多的形式可供选择。除了传统的教材和书籍外,教师可根据拓展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需求综合照片、视频、音乐等元素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出全方位立体化的拓展阅读环境。另外,教师应尽可能的使拓展阅读教学资源具有更广阔的覆盖范围,让学生能够更为便捷的接触与阅读这些资源,比如,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建立拓展阅读资料分享小组,或者创建公共账号更新阅读资源,让学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方便的进行阅读,这更加符合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习惯。

1.3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学生特点的把握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保证拓展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就必须正确认知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心态与兴趣爱好,既要选择大部分学生乐于阅读的文章,同时也应尊重少部分学生的个性偏好。教师了解学生特征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细心观察、面对面谈话、侧面了解等多种形式展开分析研究;其次,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基本语文知识储备与阅读能力,在课程设置与拓展阅读材料筛选方面选择出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内容,避免出现材料过深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材料过于浅显学生索然无味的情况。另外,教师对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的关注,能够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有效拉进了师生间的关系,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创造了先决条件。

2新时期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群体与个体特征研究以及课内拓展阅读资源分类等角度入手,重视文章朗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拓展阅读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智育与德育水平。

2.1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应重视文章朗读

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提升与文章朗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生理学角度来讲,语感是阅读者在看到语言文字是以往阅读经历体会的记忆性再现,是由文字触发的语言状态应激性内化。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语感则是建立在大量文字阅读基础上的理解习惯。因此,教师应从朗读教学入手,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材料的感知,通过朗读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体会,形成具有一定深刻程度的语言文字认知,培养语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朗诵形式体会文字描述的事物与景观,发挥想象力,进入文字构成的世界之中。同时,语文朗诵在形式上更富感染力,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向上、活力充沛的学习氛围,使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充满魅力,提升激发学生的阅读与学习兴趣。

2.2拓展阅读应重视学生自主探究

以学生为主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原则,自主阅读,即学生是拓展阅读的主体,以教师的合理引导为前提。自主探究是更深层次的语文阅读自主学习形式,是针对拓展阅读材料的发现式学习,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阅读的引导,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今的语文课程价值由唯一有解变为多元解读,语文课程的目标由单一目标变为多维目标,语文课程的发展由学习层面上升为发展层面,且语文课程环境呈多领域特点。所以在小学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定教,课堂上重视学生的自读质疑,鼓励学生的提问,课外引导学生有效合理阅读,培养学生体验和分享阅读体验的习惯。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树立独立思考问题、自主探究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使语文教学真正发挥出智育与德育的双重作用。

2.3拓展阅读应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吸引自己的阅读内容兴致勃勃,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则感到索然无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阅读书目的选择与阅读计划的制定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设置。在实施拓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科学创设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同时语文老师要改革以前传统的课堂结构,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引导小学生,使小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会发现、归纳、总结知识。同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拓展阅读过程中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随堂阅读训练,以向小学生布置动手任务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提问与合作学习中,努力创造个性化的拓展阅读教学,更好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性与探索性的发挥,重视阅读内容选择与拓展阅读形式的科学选择,突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合理规划拓展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积累水平,为学生在今后有效的进行语文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乙萱.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11):99.

[2]苏军.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学刊,2015,(13):175-176.

[3]詹明耀.开展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方略[J].考试周刊,2015,(67):53.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阅读兴趣;教学理念;

阅读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及创造力等方面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尤其在丰富小学生文化思维内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环节上,认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的内容,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的环节,对此,应当加大对其认识。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不仅要学生充分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的内容,还要求学生在理解环节中,认真发掘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想要描绘的社会画面,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阅读深刻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这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评判是非的能力等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1]在理解文章环节中,小学生的形象、抽象思维能力都将有着非常大的发展,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局部认知到整体把握,从感性认知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表面理解到本质认识等系统全面的培养,在这些逐步升华的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自然得到非常好的训练。[2]对此,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将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意识及创新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等。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的实践

在对小学语文阅读开展有效性教学之前,必须转换教学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环节上,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发挥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的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当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角,使其明白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在此教学理念上,教师还应当采取多种的教学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形成自己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

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是小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在此亲切的师生关系上,语文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为语文阅读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讨论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解决问题。教师也应当深入学生中,与学生展开心理的交流,认真解决学生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一定的培养方案,在培养的指导原则带领下,按照既定的步骤逐步推进,以期获得理想中的效果。本文将从如下几个环节详细述说小学生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

(一)课前预习课文

语文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素材,对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前课文预习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中,这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4]对此,在课前,教学应当循循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各种工作,指出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所要应用的工具,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发现的问题,做好学习检测的工作,这样做非常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还有助于改善语文教学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脉络,从而就充分学习到课文的重点知识。

(二)课中提倡学生质疑的精神

小学生是一群有着非常强的求知欲的一群人,他们善于学习新的知识,也希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对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才有助配合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阅读所积累的经验,真正领悟到文中的价值真谛,同时开启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5]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语文教师应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存疑能力,正确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尽快融进文章中。在提问环节上,语文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允许小学生提出一个“幼稚”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也是学生经过思考或者急需解答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问的精神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或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习问题等。

(三)加强课后回读和课外阅读

课后回读比较重要,一方面是对文章的思想中心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另一方面将课前、课中的疑问进一步做一分析、探讨,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在课后回读阶段,应当多进行总结性的复习,掌握遗留的知识点,总结学习该类体裁课文的方式,为在下次学习该类文章找到学习的捷径。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增强学生知识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此,学生将自学的能力应用于日常的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课外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了解这一个世界,丰富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有助于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

参考文献:

[1] 谭慧;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年11期

[2] 李梅香;披文入境 辞动情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有效性[J]. 新课程(小学) 2010年05期

[3] 应琳娜;让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涅――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偶得[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04)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3

【关键词】语文阅读;创新思维;能力探讨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2.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4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4-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学生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相信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对于小说更加感兴趣,而对于散文、说明文等文体往往感觉理解会相对吃力,因为小说比较通俗易懂,而散文则需要学生去体会,去深度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拈轻怕重”的坏习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笔者看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的美,它的语言美、结构美,还有散文的意境美等等,此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体会,即把自己当做文章的作者,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态等等,让学生将自己融入文中,长此以往,相信就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而对于小说阅读,不能单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而且也要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心里描写进行分析、学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予以运用。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多读几本书,扩展知识面,或者教师通过细讲文章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往往不会深究。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更要交给他们“渔”,这才是根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进行阅读,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心理熏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引导阅读对于学生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自发地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以往的教师“灌注式”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当然教师就是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斧正、完善。毕业

4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5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阅读教学的进行,书籍的储备是关键。没有足够的书籍、文章,想要做好阅读教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初中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还不健全,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刊物、书籍进行学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进行。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书籍的汇集、整理,比如,每位学生贡献一两本书籍,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然后班上几十位同学就会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书籍,每位同学拿一两本书就可以读到上百本的书,这样就可以发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暂时解决学生的阅读难题。此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帮助学生搜集各种信息,比如,网上的一些最新新闻资讯,或者好的随笔文章等等,又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备课、授课中的一些发现、心得、体会,都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毕业

6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5

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1、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2、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二、立足文本,学生、教材、教师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 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 3、与老师对话:“对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学生听。

三、发挥想象,注重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研讨范文6

基于此,我将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分角度阐述我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语文教学的多层面理解,考虑到时间问题,只能算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吧。

关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搞了一段时间语文教学以后一定都有自己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也一定会有自己认为最关键的东西,很难在诸多方面都形成共识的。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的理解用一句简单的话来陈述就是――力求让学生在科学、高效、宽松、自主的阅读环境中学会阅读并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不断提升阅读素养。 具体从下述几方面阐述:

1.制定并坚持科学的阅读教学原则

①坚持以学生阅读、揣摩、感悟为主,教师分析、讲解为辅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调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成为阅读实践过程中的主体,老师的课内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怎样让学生活起来,坚决反对老师唱主角,更不用说独角戏。

②坚持以学生、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提问为辅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调开展多种形式的平等、有效、充分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应坚决摒弃师生问答充斥课堂的教学行为。

③取消简单、低效、繁复的训练,主张练习注重联系与层次的原则。

核心阐释――应坚决贯彻学生能做的事就一定要督促学生自己去做的指导思想,老师的办法要一套一套的,说老师教学水平高体现在什么地方,就体现在办法多上。

④反对随意标签式、空洞或繁琐的目标,主张教学目标体现前瞻性的原则。

核心阐释――对于教学目标而言,一是要有,二是要科学,三要有前瞻性。

⑤摒弃只注重单个教学内容本身,忽视相互间联系的观念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化课内学习知识的联系,凸显老师的有效作用。

⑥主张既注重课本教学,更重视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作用的原则。

核心阐释――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

⑦注重科学选点、力求典型,反对过分追求系统、全面的原则。

核心阐释――教学内容选择始终应该围绕教学总目标,力求典型、科学,万不可追求面面俱到。

⑧注重体会揣摩、交流研讨、总结提高的阅读实践过程的原则。

核心阐释――阅读实践过程应科学、渐进、完整。

⑨保证学生阅读时间与空间,特别是给学生留足揣摩、交流时空的原则。

核心阐释――强调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等方面的能动性的发挥,主张科学有效的激活。

⑩保证学生自主性、多角度、个性化阅读努力得到充分尊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