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建筑节能;农村;能耗;节能技术;中国

中图分类号TU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75-01

1我国农村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农村现有人口约7.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村居住面积约为2 300万hm2,占全国居住总面积的60%。其中农村建筑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37%。据清华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2008年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平均建筑能耗为27.4 kg ce/(m2・a),南方地区为12.1 kg ce/(m2・a)。由于北方地区农村能源消耗中供暖能耗偏高,所以北方地区农村每年每平米建筑能耗为南方地区的2倍以上[1]。

北方农村住宅的采暖能耗,占北方农村总能耗的60%以上。除气候条件寒冷外,北方农村建筑物性能,特别是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较差,而建筑采用的采暖方式(土暖气、火炉等)落后,燃料以煤为主,能量利用率低。为了节省采暖能耗,相当多的农户全家集中到一两间卧室中生活以减少采暖用能,并且房间温度也只维持在10 ℃左右。多数农村住宅冬季采暖室温最低在8 ℃,最高不超过16 ℃,平均温度在12 ℃左右。但即便如此,采暖能耗仍然较高,新疆、北京和山西等地的户均年煤耗量超过3 t。南方农村住宅采暖方式则较为多样,对生物质能的利用也比较广泛。长江流域地区相对使用最广泛的采暖方式是炭火炉,以木炭为主要燃料[2]。

农村的炊事用能往往与采暖结合在一起。由于秸秆、薪柴等生物质在农村是免费能源,尽管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但其仍然是农村的主要炊事用能来源。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生物质资源丰富的省份,生物质能作为农户炊事主要燃料的比例过半。

相对采暖而言,农村夏季室内降温能耗极低。由于目前农村夏季降温方式以开窗通风为主,辅以电风扇,极少安装空调。因此,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农村,夏季降温能耗占生活能耗比例很小。而其他家用电器在农村家庭中的使用,受经济水平所限,目前并不多,但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对于照明,虽然农村家庭优先采取自然采光,有助于节约能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村建筑照明设施中白炽灯的使用率远高于城市,造成照明效率低,2006年度农村照明总耗电量约360亿kW・h[3]。

然而农村居室内环境污染现象比较普遍,居室内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污染不同程度存在。其原因主要是:①建筑物性能,功能房间布局的不合理,不利于污染物及时排空;②技术系统。煤炭、秸秆和薪柴的低效、直接燃烧等,并缺乏科学的通风排烟措施;③行为模式。人员有在室内吸烟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以及随便散养家禽等。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使用薪柴和秸秆等生物质能的比例还能占到80%以上,而现在由于农村居民居住面积和收入水平的逐年增加,有能力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能源,使薪柴和秸秆等非商品能源逐渐被取代,2006年生物质能仅占农村能耗的39%。其中,北方地区各省商品能占生活用能的比例普遍较高,其中北京、天津、山西、新疆使用商品能的比例均已超过90%;南方地区只有上海农村使用商品能的比例超过90%。如果商品能耗取代非商品能耗的趋势在农村进一步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和广大能源领域工作者的足够重视[4]。

2国内外农村建筑能耗对比分析

发达国家一般城镇化率已达80%以上,农村人口比例很小,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几。但是农村使用的能源几乎全部都是商品能源。仅就能耗状况而言,无论是人均建筑能耗、还是面积平均建筑能耗,韩国农村能耗与城市能耗水平十分接近。

统计显示,中国仍有60%左右的农村人口,并且中国的农村商品能耗明显低于城市能耗;而与韩国气候相近的中国北方农村商品能耗,平均水平也远低于韩国农村能耗水平。但计入生物质能耗,则中国的农村商品能耗明显接近城市能耗水平;北方农村能耗水平与韩国农村能耗水平的差距也明显缩小[5]。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建筑节能的重点工作应该放在以下2个方面:①改善农村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并因地制宜地发展采暖技术,以减少农村采暖能耗;②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与鼓励生物质能源在农村的广泛利用,并辅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控制盲目使用商品能源,甚至完全替代非商品能源。否则,在当前能源紧张情况下,将对中国能源供应产生更大的压力。

3农村建筑节能的主要任务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特别是寒冷地区的广大农村,能源供应不足。农村住宅仍使用火炕、火墙和火炉等分散式采暖方式,热效率只有15%左右。同时,由于住宅设计不合理,不仅导致采暖耗能浪费严重,而且有些住宅采暖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4倍,其中农村居住建筑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5倍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构造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偏低。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我国农村无法大范围推广低能耗生态住宅,所以研究和探索一种前期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低能耗生态住宅十分必要。②缺少节能意识。传统思想认为我国地大物博,受其影响,多数农民没有意识到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危机,从而忽视农村建筑中的节能问题。③缺乏相关的技术规范,村镇住宅基本都为自行设计。④作为农村主要生活燃料的薪柴和秸秆,其热效率一般仅为10%左右,即使采用节能灶,利用率也不到30%,不仅损失和浪费大量热量和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⑤节能技术缺乏。农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未采取节能措施,围护结构单薄,外墙过厚,屋顶未采用保温隔热措施,门窗材料多为玻璃,且窗墙面积过大,再加上平房建筑在同等保温条件下自身能耗比城市多层建筑多10%~30%,致使农村居住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无法保障[6-7]。

解决办法:①改善农村住宅,降低采暖负荷;②因地制宜,改变传统采暖方式;③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④加强适宜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

4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8―2009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发展报告(2008年)[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4] 刘李峰.我国农民住房建设: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28-133.

[5] 周拥军.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4):33-34.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锅炉改造;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电厂;热电发展

中图分类号:TK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081-02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作为农作物的副产品,是宝贵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发电将使农作物废弃物变成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节约煤炭资源的同时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减少露天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国祯太平洋电力有限公司是阜阳市唯一一家热电联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现有3×65t/h链条锅炉和2×C12MW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供热主管线长20余公里,主要为100余家工商业生产用户供汽。现有的三台65t/h链条炉需要燃用优质烟煤,锅炉效率低,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我厂的生产经营出现了困难局面。为了充分利用阜阳市周边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改观我厂的经济效益,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决定将原有的链条炉改造成生物质焚烧炉。

一、锅炉改造方案オ

(一)锅炉燃烧方式的选择

生物质燃烧技术根据其燃烧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化床燃烧方式,悬浮燃烧方式和固定炉排燃烧方式,其中较为成熟的有流化床燃烧方式和固定炉排燃烧方式。

流化床燃烧具有对燃料优异的适应性以及炉内优越的气固相化学反应条件和物料循环,在高碱生物质燃烧中对于解决燃料差异对燃烧影响和提高燃烧热效率,以及污染物控制方面具有优势。

采用流化燃烧技术焚烧生物质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由于流化床床料为石英砂或炉渣,蓄热量大,因而避免了床的急冷急热现象,燃烧稳定。生物质的干燥、着火、燃烧几乎同时进行,无须复杂的调整,燃烧控制容易,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燃烧。

2.设备寿命长。炉内没有机械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

3.可采用全面的防二次污染的措施。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在不增加太多投资的前提下,可将NOX、SO2等气体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

4.流化床焚烧炉由于炉内燃烧强度和传热强度高,相同生物质处理量的流化床焚烧炉和水冷振动炉排炉相比体积要小,故而投资小。

因此,流化床生物质焚烧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焚烧方式,尤其适合我国秸秆等生物质的热值低、成分比较复杂的国情。因此,我厂决定将原有燃煤链条炉改造成生物质焚烧流化床锅炉。

(二)锅炉改造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原有链条炉的分析,将原有燃煤链条炉改造成生物质焚烧流化床锅炉,提出以下改炉的基本原则:

1.基本保持原有锅炉房的总体布局不变;

2.将链条炉排改拆除更改为流化床布风板结构;

3.保持原有锅炉大部分受热面,炉膛受热面作适当改造;

4.对原有给料系统作改进;

5.维持原有水处理系统不变;

6.将电气、热控系统适当改造;

7.改造引风系统,替换引风机;

8.改造输料系统,满足三台锅炉用料需求;

9.改造原有送风系统,增加二次风机;

10.改造原底渣处理系统;

11.将水膜除尘器改为布袋式除尘器,增加气力除灰系统,将湿式除灰改为干式除灰。

(三)锅炉本体总体布置

链条炉改造为生物质流化床锅炉是在保持原有链条锅炉锅筒位置不动、两侧构架外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锅炉总体布置设计的,燃烧方式采用引进德国高低差速流化床燃烧技术,将锅炉前柱向前移3000mm并新增两支前柱,重新设计炉膛水冷壁及其底部密相区(含布风装置),水平烟道内仍然布置蒸汽过热器,尾部坚井内布置蒸发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

锅炉为双层布置,楼上为锅炉主体部份及操作室,楼下一层布置排污系统以及安装风机、风道及烟道等设备。

燃料经炉膛两侧进入高速床。在炉膛内燃烧产生大量烟气,经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由尾部烟道排出。

锅炉给水经省煤器加热后进入蒸发器再进入锅筒;锅筒内的饱和水经下降管进入水冷壁下集箱、埋管、上升管、上集箱,然后从引出管引入锅筒;饱和水及饱和蒸汽混合物在锅筒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后,饱和蒸汽通过引出管进低温过热器。过热蒸汽由低过加热后进入减温器中调节气温。然后经高温过热器,将蒸汽加热到额定气

温,从高过出口集箱通过汇集管引入集汽集箱,最后从主汽阀至主蒸汽管道。

二、生物质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オ

热电厂现有的三台65t/h链条炉改造为生物质流化床焚烧炉后,日处理生物质能达到1200吨,配置两台C12MW

的汽轮发电机组,原热力系统、汽水系统、燃料输送系统不变。项目经济性分析如下:

整个改造工程需要投资8430万元左右;

销售收入按设备的容量计算,销售电、汽年收入约13723.2万元;

年运行费用约11073万元;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约1607.47万元;

年获利润约1392.98万元(包括所得税);

项目投资回收期约4.78年;

总投资利率约16.7%;

总投资利税率约19.3%。

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通过技术改造后,在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热电厂的可持续发展。お

三、结语

我国的生物质焚烧发电供热事业已初露端倪,并纳入产业化轨道,其发展势头迅猛。到2005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50万千瓦。将安徽国祯太平洋电力有限公司三台链条燃煤炉改造成秸秆焚烧炉后,有利于秸秆代煤,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8.

[2]贾小黎,丁航.生物质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初步测算[J].可再生能源,2006,(1).

[3]张同文.生物质燃烧发电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新能源,2006,(7).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3

每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同样,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人们意识到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及监管机构亟待改革,也从深层次上意识到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传统的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合时宜,唯有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才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正确道路。

可再生能源产业是绿色经济模式中的重点投资领域,可谓是灵魂产业;它不仅可以在短期内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在长期内对减轻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及气候问题,是维持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目前,包括美国、英国及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都了有关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自2005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全社会对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热情也不断提高。随后,国家又于2007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于2008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在《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的鼓励下,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风能和太阳能产业的生产技术已相对成熟且资源含量丰富,是未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行业。近日,国家正在组织研究制定《新能源发展规划》,这将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提振作用。

一、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意义

石化能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石化能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必将因储量的减少和开采量的下降而上涨。中国为能源消费大国,对石化能源的高度依赖所带来的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能源供给矛盾长期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近70%。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已超过2亿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52%。据专家预测,未来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将出现更大的供需缺口。此外,中国的电力行业高度依赖煤炭资源,是造成威胁着电力供应的“煤炭矛盾”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使用不仅可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也可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的研究报告,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会降低,在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及价格补贴下,可再生能源产品价格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将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和国内居民的消费。国内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新动力。此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必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这将使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由此看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对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目标发挥积极意义。

二、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

(一)风电

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装机容量达到1220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今年年初的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在甘肃、内蒙、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预计到2010年装机容量将突破2000万千瓦。

(二)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超过2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不过,与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生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的光伏发电使用情况却与其形成了明显的反差,2007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还不到世界份额的1%。我国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原料和市场都在国外,国内光伏发电的使用主要集中于边远无电地区和大城市的一些示范工程,光伏发电产业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

(三)生物质能

我国的生物质发电属于刚起步阶段,主要是消费一些多余的农作物秸杆,但近几年发展得很快,截至2007年底、国家已核准项目87个、总装机规模达220万千瓦。作为世界农业和林业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不过,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项目造价高,运行成本较高,仍缺乏上网竞争能力。

由于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主要集中在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用能方式,同时,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发展还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新路,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目前,中小沼气在农村已成为重要的生活能源。

(四)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

经过“十一五”以来的技术攻关,我国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逐步走向成熟,自主开发的各类电动汽车已小规模进入市场进行示范运行,但在市场推广方面一直面临很多困难。为进一步加强对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研发、规模化、产业化的支持,近日,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并陆续出台系列措施,通过在北京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对试点城市购置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对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保养等相关支出给予适当补助等措施。这些措施将推动我国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前后中国将迎来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汽车。

三、国际经验

(一)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保护价收购”政策

德国1991年通过《购电法》,明确了风电“强制入网”、“全部收购”、“规定电价”三个原则,规定电力运营商必须无条件以政府制定的保护价,购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其中既包括商业发电者也包括家庭太阳能发电者输入电网的多余电力;并有义务以一定价格向用户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根据运营成本的不同对运营商提供金额不等的补助。

(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美国有着较为完备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1978年实施《能源税收法》,规定了购买太阳能、风能设备所付金额在当年须交纳所得税中的抵扣额度,同时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的发电技术投资总额的25%可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规定风力能源生产税抵减法案和可再生能源生产补助。今

年奥巴马可再生能源政策计划中规定,到2012年美国电量的10%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对可再生能源实施五年的产品优惠政策;此外,对于购买可再生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政府给予每年7000美元的税收抵免。

四、可再生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一)技术升级作为重点

未来的能源格局将由资源主导转向科技主导,设备和技术是决定能源利用状况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占有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并不意味着占据了能源的制高点。随着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谁掌握了先进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技术,谁才能拥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呈现出的产能快速上涨的局面下,却隐藏着某些产品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不高、核心技术依然要依靠国外、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制造成本偏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在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科技攻关,快速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型风机的生产,以及作为太阳能电池源头的多晶硅的生产尤为重要。同时,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应避免单一的产能规模扩大化,而应注重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不走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注重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发展模式。

(二)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速度

电网建设速度缓慢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难是造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与生产规模形成反差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风电、太阳能大多位于偏远地区,电网建设相对落后,消耗电网资源比传统能源要多,增加了电网公司的成本。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具有不可持续性,可调配性较差,增加了入网的技术难度。以风电为例,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就已经突破1200万千瓦,但仅有8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目前,风机制造业正在朝着大型化的产业趋势发展,这对于未来的电网建设是一个挑战。

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科学、健康发展必须以电力配套设施的合理建设和并网问题的尽快解决为前提。近日,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及建设方案,根据该计划,到2020年,我国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体系的建立可实现电网公司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体系的优化管理,及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平衡。这将使目前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难的问题得以缓解,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使用,这也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科学制定上网价格及价格补贴

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的确定对能源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价格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近日,发改委表示,未来陆上风电的招标定价将改为项目核定价,即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情况核定价格,一个地区一个基准价格,这样的定价方式有利于风电市场的良性循环。除风电外,我国其它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和补贴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可再生能源的起步阶段,过高的成本往往成为其规模化发展的最大阻力,这时,就需要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补贴政策,综合考虑电网公司利益、终端用户承受能力以及长远的电价体系等,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大规模的应用才能成为现实。为此,我国可借鉴国际有效经验,权衡各方利益,切实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新能源;微电网

0引言

现代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需求都在逐年提升。绿色电力已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云南省临沧市电力资源丰富,特别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近年来临沧市先后获得了“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等荣誉,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的意识在临沧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与普及,为日后微电网技术在临沧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1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概述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通常是指以新能源(风力、光伏、生物质能发电等)为代表的千瓦级小型电源,这些电源常常分布在负荷附近、经济高效且对环境友好。微型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监控、保护装置和相关负荷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业界提出的一种新型DG应用技术,它既可孤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通过微网整合后,无论是电源侧还是用户侧都可实现更加智能的自我保护和管理。当微网并网运行时,它既可作为用电负荷向外部电网购电,也能在网内电力多余时反向对主网售电,为微网内用户创造经济效益。当外部电网出现异常时,微网也可孤立运行,独立调节内部电压,保护微网内电源和负荷不受冲击。相比于传统大电网,微网短距离内自产自销的发配电模式相比现行的远距离高压输电而言,不仅节省了高额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还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有效丰富了电力结构,扩大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1]。

2国际国内微电网发展情况

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微网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理论、标准制定和实验模拟阶段研究,并开始向微电网的商业化、模式化的方向推进。国内方面,由于国家对新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等高新科技项目的重视,中国在微网研究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可圈可点,先后建立了青海玉树巴塘2MW水光互补微网互补发电示范工程、浙江温州鹿西岛微网示范工程、福建厦门西海五缘湾1号光储微电网试点工程、珠海东澳岛风光蓄智能微网示范工程等多个微型电网项目的实践及运营基地[2]。

3临沧的电力资源

3.1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风速为0.7m/s~2.2m/s,其中春季1.0m/s~3.0m/s,夏季0.9m/s~2.0m/s,秋季0.5m/s~1.5m/s,冬季0.5m/s~2.6m/s。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海拔高度风能资源相差较大。目前已有三峡新能源公司、华能云南新能源公司、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9家知名企业与临沧市临翔、耿马、云县、永德、双江等区县签订了风能开发合作协议,已完成在全市范围内的风力测试数据收集、资源情况调查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相关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风电场24座,总装机容量233.75×104kW,估算总投资234×108元,其中6个风电场已列入云南省级规划。

3.2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临沧市全年日照时数为1878h~2246h,日照时数大于6h的天数在168d~216d之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每年5239MJ/m~5702MJ/m,相当于每平方米日辐射量为3.98kW•h~4.33kW•h,每1m2土地1a可获取的太阳能相当于1450kW•h~1580kW•h电所产生的能量,属全国的三类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目前尚无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但已与三峡新能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合作协议,将重点在云县和双江县各建设一个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3.3生物质能资源现状

木薯、膏桐的果实含油率能达到高达60%及其以上,可提练出不含S、无污染、符合欧四排放标准的生物柴油。临沧市现已种植木薯4.09×107km2、膏桐31.06×107km2,近年来随着政府出台的种植鼓励政策,预计到2020年可通过与缅甸境外农业合作及替代种植项目,能将木薯、膏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总面积扩大到约53.33×107km2,并建成一个产量可达10×104t/a的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提炼区。蔗糖产业是临沧的支柱产业沼气资源。目前全市共有约15座大型糖厂,其生产所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及甘蔗渣含有大量糖分,是较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有巨大的生物质能生产潜力[3-4]。

4对临沧发展互补型微电网的可行性分析

4.1农村电气化的需要

临沧地处横断山脉,山区众多,很多村寨交通不便,架设输电线路本已非常困难,通电后还会时常因遭遇沿途森林复杂环境等因素而导致断电,如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更优质的电力服务,一直是是临沧在未来电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在这么偏远村落建起一套依托新能源的微电网系统,那么就近供电的分布式电源不仅能免去远距离架线投资、减小线损,还能因其绿色友好的特性将环境伤害降到最低。目前该类工程已经在国外进行过成功示范,例如希腊CRES(希腊可再生能源中心)在爱琴海南部的基斯诺斯岛上建立了基于新能源微电网工程,解决了岛上12户居民的供电问题。

4.2打造绿色城市的需要

近年来,临沧市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为发展理念和战略,着力打造好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城市品牌。临沧将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通过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宣传,优化发展布局,夯实区域绿色品牌,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也正是这些措施让临沧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国家战略项目和荣誉称号。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扶持与鼓励下,“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城市,创建大美临沧”已成为临沧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诉求,而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基础的微电网,不仅清洁环保,还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完全符合临沧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相信基于新能源开发的微电网技术将会为今后临沧绿色能源的供应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5]。

4.3应急供电的保障

由于就地开发、就近供电的特点,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系统能在遭遇某些不可抗拒力的破坏后,拥有优于现有供电网络的电力恢复能力。对处于地形复杂且山体滑坡、泥石流较多的临沧来说,迅速的电力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临沧地处山区,一旦供电线路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修复,所以如能在临沧各偏远山村中将微电网和就近建设的分布式电源加以推广,那么在遭遇到地震、暴雨塌方等不可抗拒灾害后,就能自给自足恢复部分电力供给,支持一些医疗和救援机械的用电需求,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5结语

微电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供电形式,不仅更适合于清洁电源接入,且还人性化地赋予了电力用户更多选择与管理空间,是21世纪智能电网发展的潮流所向。临沧拥有丰富清洁电力资源,在临沧推广这套基于新能源的微网系统,既符合临沧“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还能有效提高偏远山区村落的供电可靠性,减少碳排放,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不仅满足临沧经济与环境同时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同时也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李笑帆 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刘道平,马博,李瑞阳,等.分布式供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8(1):1-9.

[2]楼书氢,李青锋,许化强,等.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华中电力,2009,22(3):56-59.

[3]临沧市政府,〔2012〕183号文件.临沧市“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S].2012-10-20.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5

宁波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现状与优势

现阶段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海洋能及非天然生物能源等。宁波市地处东南沿海,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领域优势比较明显优势,并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利用领域也不断扩大。2008年宁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完成总产值177.2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5.4%,实现销售收入181.6亿元,占5.7%;实现利税20.1亿元,占7.0%;实现创汇额14.6亿元,占10.0%。

风能与风能产业。风力发电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占地少、建设周期短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的洁净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节约资源和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一台单机容量为1000千瓦的风机与同等容量的火电装机相比,每年可减排2000吨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宁波市属于风能丰富的Ⅰ类地区,平均风能密度为180瓦/平方米,有效风速时间为6500小时以上,风电装机规模保守估算约为1800万千瓦,按年平均满负荷运行2100小时计算,年可发电378亿度,以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计算,可解决全社会10%以上的用电需求。目前慈溪市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4.95兆瓦,2008年并网发电,平均月发电量800万千瓦时;象山县檀头山和鹤浦风电场,已通过风力资源评估,正在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高塘、花岙风电场正在进行风力资源评估。在风光互补方面,宁波生产的风光互补照明系统已应用在鄞州投资创业园区、慈东工业区、奥运青岛风帆基地、东盟博览会、广交会和长沙湘江风光带等50多个地区。在风电产业方面,以在国内领先的风光互补系统生产、具有系列研发和批量制造能力的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其离网型中小型风力发电机200瓦~20千瓦产品达到100%国产化,已打开市场;并网型66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引入技术,市场有待开辟。另外,宁波市还有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大型风电齿轮箱等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配套企业。如宁波永冠能源科技集团风力发电机零部件产值3.3亿多元,为国外一些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生产零部件,具备年加工400多套风力发电机组重要零部件的能力,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和国内市场。

太阳能与太阳能产业。气象资料显示,宁波市近十年年均日照时数约1900小时,平均气温16.20C,在水平面上,年均太阳辐射约4700兆焦/平方米。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太阳能路灯和可再生能源建筑。目前宁波市利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据统计,2008年全市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已超过60万平方米。经预测,到2020年宁波市城乡居民总户数将达到250万户,如40%住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1%住户采用光伏屋顶发电,则太阳能面积将分别达到150万平方米和75万平方米,按热水器每平方米年节能150千克标煤和光伏组件发电150千瓦时计算,宁波市太阳能可利用贮量合计为26万吨标煤,按照2008年居民能源消耗计算,可解决13%以上能源需求。目前宁波已形成以宁波太阳能电源、宁波晶元太阳能、宁波洲兴太阳能光伏制造和杉杉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利用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群和行业雏形。如宁波燎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道路照明灯具生产企业。据统计,2008年宁波市光伏产业重点企业产量达288兆瓦,产能达358兆瓦,产值达73亿元。

生物质能和生物质能产业。生物质能主要包括沼气工程、沼气发电、工业沼气和垃圾发电工程。截止2009年上半年,宁波市在建沼气发电工程装机容量已达500千瓦以上。垃圾发电方面,宁波是继深圳、珠海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垃圾发电”的城市,已建成北仑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镇海宁波中科绿色电力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垃圾发电不仅可基本缓解宁波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还能提供绿色能源。宁波明耀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今年8月底正式投运的污泥干化项目,预计日处理湿污泥500多吨,干化后的污泥用作电厂辅助燃料,每年可节约标煤12500多吨。计划项目建成后,干化北仑全区的的湿污泥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污泥综合处理项目。在沼气利用设备方面,宁波市具有完整的配套产业,但沼气发电设备尚处于试验阶段,总体规模较小,分布零星。

地热能和地热能产业。地热资源主要用于供暖、发电、温泉洗浴、水产养殖、温室种植等方面。宁波市低位地热能资源丰富,地表10~15米以下温度常年保持在15~20℃左右,适合发展地源热泵。至2008年底,宁波市已建成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项目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其中鄞州区农林水利局、区科技中心、区国税局、鄞州银行等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米。目前宁波市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生产流水线―中美合资埃美圣龙(宁波)机械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产品夏天可将建筑物中的大量余热取出来,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冬天又可把土壤中或地下水中所蕴涵的大量热能取出来,供给建筑物,从而实现制冷、制热和提供热水。预计到2020年,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的建筑物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节电1.6亿千瓦时,可折合5.6万吨标煤。

宁波发展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宁波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离规模化、产业化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可再生能源占常规能源的比重过低,基本处于试运行阶段,并不能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新能源产业投入较高,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新能源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不强,需要政府部门支持。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研究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和设备制造能力不强,能源利用技术大多从省外甚至国外引进,在投融资方面,没有形成有效机制,产业体系不够完整。

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新能源的发展尚未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全民对新能源的认知度不高。新能源建设项目没有常规能源建设项目那样的固定资金渠道,虽然编制了长远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但缺少必要专项资金支持。

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有待加强。新能源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技术进步却不明显,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不多,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关键生产技术、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出口产品总体质量不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产业技术人才匮乏。

新能源产业的推广应用亟需加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推广应用上力度不大,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培育来推动新能源产品的推广应用。

鼓励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政策体制亟待形成。新能源推广应用的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不高,更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激励和支持。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对新能源项目的贷款贴息、电力并网、投资收益等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而目前宁波市对新能源产业的专项规划尚未出台,整个产业发展缺少统一的规划引导,有关新能源的具体政策只见于零散的政府文件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新能源产业形成独立的政策配套体系。

宁波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对策建议

完善新能源发展领导机制。抓紧建立新能源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市、县(市)区“新能源推广应用协调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制定好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精神,抓紧完成《宁波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可再生能源在宁波能源消费中的比重2010年达到3%和2020年达到8%的最低目标,分步骤、分阶段推动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

完善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要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相应的财政、投资、信贷、税收、价格补贴和成本与风险分摊机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重点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用足用好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提高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补偿。要积极扶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行业龙头与优势企业项目,支持重点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公共平台建设。要健全新能源投融资服务体系,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并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上向新能源领域倾斜,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帮助有一定规划的新能源优势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要积极鼓励发展风电产业,在税收方面,对风力生产的电力增值税减半征收;所得税可参照小水电按6%收取;对风力发电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实行“三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为风电企业的发展减少建设成本,积累资金。

促进新能源技术装备和人才引进开发。要继续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围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要全面提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产业政策为导向,鼓励本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速新能源开发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提高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能力。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引才引智模式,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战略投资、先进技术、大院大所和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宁波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院校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强高校光伏等专业课程设置,创新培养模式,尽快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新能源产业人才队伍。

克服电网建设滞后问题。要加大对宁波风力资源的调研和风力发电的规划,加大对电网企业风电场配套电网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国家的规划进行规模化开发,确保重点项目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电网接受风电能力和电网输电规划的研究,加强电网设计与建设,增强电网对风电的支撑能力,加快建设百万千瓦级基地的接入系统工程。要切实解决以往风机占地视为永久性占用耕地面积处理,存在着土地补偿标准高、审批难的政策制约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对慈溪风电二期选址、象山等风电项目的用地加快审批进度,确保风电示范基地的顺利进展和圆满完成。要挖掘现有电网能力,使风力资源不仅能发得出电,而且能送得出电,用户最终能用上绿色电力。

生物质能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光伏 风电 骨干企业 创新平台

一、产业规模情况

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江苏新能源发展快速,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新能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20.55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6.93%,同比下降23.88%。2011年,全省光伏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无锡尚德、苏州阿特斯、南通林洋新能源等8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销售排名全球前20强中有5家。初步构建了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2011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739.70亿元,同比增长53.23%,产能占全国的1/4,晶硅电池产量占全国的55%以上。受美国“双反”和欧盟反倾销的影响,2012年前10月,江苏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同比下降28%。无锡尚德自主研发的冥王星(Pluto)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9%,居世界第一;徐州中能多晶硅生产成本降到了国际领先的25美元/公斤;光伏产业核心装备气相沉积设备、高温扩散炉等实现自主制造,国产化率已达70%。风电产业已构建起从关键配套件到兆瓦级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华锐、金风、东气等国内前十整机厂商均落户江苏。2011年实现产值840.60亿元,同比增长16.91%,叶片、齿轮箱、轮毂等关键部件均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

二、区域分布情况

光伏产业是江苏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无锡、常州、苏州等地区,苏北光伏产业整体尚在起步阶段,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地区,以多晶硅及硅制品等原材料生产为主。其中江苏泰州新能源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以中盛光电、汇能科技、璞瑞电池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技术领先、产能巨大,是全国同行的佼佼者。

江苏既是风能资源大省,也是风电装备制造强省,江苏的风电产业发展,在全国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全省风电装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南京、常州、南通、盐城等地,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现已建成南京的江宁风电产业园,常州的溧阳风电产业园、武进风电产业园,无锡的风电产业科技园,南通的百万千瓦级海上风力发电基地、如东建设“长三角”风电设备产业园,盐城的大丰江苏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金风产业园、华锐风电产业园等。

作为全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省份,江苏秸秆发电主要在苏北产粮丰富地区,宿迁、射阳、如东、洪泽等地。江苏核电建设正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苏核科技、江苏神通、上上电缆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核电配套生产企业,其中江苏最大核能科技产业园落户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

三、骨干企业情况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江苏率先发展壮大起来的新能源产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多晶硅原料生产到终端的光伏电站建设,江苏的光伏企业都有涉足,国内众多知名的光伏领军企业也都集中在江苏,有8家光伏企业在境外上市,5家企业销售排名全球前10强,占全国总产值规模的2/3,是我国光伏产业第一大省。目前涌现出了尚德太阳能、天合光能、保利协鑫、林洋新能源、苏州CSI阿特斯、徐州中能等一批重要的龙头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前15位的电池制造商中,中国大陆占了6家,江苏企业就有5家,其中尚德太阳能为多晶硅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商。徐州中能、扬子顺大、常州天合为代表的硅料企业,确立了硅料生产环节上的技术领先地位,不仅具备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而且实现了闭环生产和物料循环利用,生产技术领先于国内市场,生产成本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2011年以来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欧盟实行反倾销,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结构性失衡等多重挑战,江苏的光伏企业经营困难,负债普遍严重,有近半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省内几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超过600亿元,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无锡尚德已宣布破产,下一步江苏将坚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引导资源和发展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少数几个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制造企业,若干个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江苏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都将面临整合。

江苏风电产业链齐全,形成了一定的集群优势,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风电机组配套能力。江苏风电装备产业集中力量培育本土风电龙头企业,打造出了南京高齿、江阴吉鑫、江阴远景能源、连云港中复连众等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千里海岸线优质风场资源也吸引了国内风电整机巨头华锐风电、新疆金风、国电联合动力等会聚江苏,共谋发展。全国排名前5位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均在江苏建立生产基地。

四、创新资源情况

江苏在新能源领域,以大学、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为依托的创新平台已初步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江苏新能源领域在东大、中国矿业大学等拥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江苏省(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江苏省(尚德)光伏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华锐)海上风电研究院5家企业研究院,形成了千亿级的泰州国家新能源产业园、江苏张家港新能源产业园、南京江宁新能源产业园、江苏国信(楚州)工业园等产业园,此外还有13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江苏新能源产业以风力发电装备、光伏发电设备、核电装备和生物质能利用装备为主,光伏产业拥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特色企业,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风电产业拥有60多家风电成套机组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基本形成了以风电机组为龙头、关键零部件为支撑的产业链。

五、重大成果情况

在基础研究领域,2009―2011年,江苏在新能源领域共承担973项目4项。其中由东南大学完成的“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过程中节能与CO2利用和减排”项目,实现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过程的节能减排。

在应用研究领域,2009―2011年,江苏在新能源领域共承担国家863项目10项。其中由东南大学完成的“钾基吸收剂干法脱除燃煤烟气CO2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了脱碳反应及吸收剂失效的规律和机理,掌握了高活性钾基吸收剂的研制,初步开发出燃煤电厂CO2脱除技术。由河海大学完成的“潮汐流发电高效双向叶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建立了水平式潮汐流能量转换装置的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研发的潮汐流能量转换装置功率为1-3kW,效率为25%~30%。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完成的“管道式连续催化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项目,开发并完成连续催化甲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及装置,可连续运行时间100小时以上,油脂转化率达99%,油收率≥98%,催化剂使用寿命≥1500小时,生产成本比传统生产生物柴油下降15%。2009―2011年,江苏在新能源领域的支撑项目共5项,其中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风电场控制技术研究及控制系统开发”项目,提出了用于变速恒频风电机组风电场的无功电压控制技术,并研制了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了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软件结构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模块。由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项目,完成了大型风电机组有效风速软测量技术研究、风电机组仿真模型的联调和仿真模型与现场实际数据的对比校正,建设了风力发电机组集成仿真设计平台和关键部件CADCAM系统。

在重大成果领域,由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完成的项目“基于高效率低成本光伏发电技术的创新平台建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国内光伏行业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奖励。该项目以省科技厅支持建设的江苏省(尚德)光伏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攻克了高效低成本P型太阳电池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技术难题,转换率达到19%。居国际领先水平。

六、关键技术情况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水平快速提高,已掌握了一批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要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100项,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填补多个国内“空白”。到2010年10月份,江苏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获得的中国专利547项,占全国比重约13%,其中发明专利216项,为全国省份第一。无锡尚德自主研发的冥王星(Pluto)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9%,世界领先。徐州中能硅业目前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5美元以下,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南通林洋新能源研制双面照光晶体硅太阳电池,填补国内空白。苏州中来高端电池背膜已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常州华盛天龙研制的多晶硅浇铸炉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价格只有国外的1/3。近两年,江苏又布局了一批光伏装备重大项目,光伏产业核心装备气相沉积设备、高温扩散炉等实现自主制造,国产化率已达70%。

江苏风电发展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成功突破了兆瓦级风电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技术、重要支撑部件制造技术,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处全国前列。华锐自主研制的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5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3MW风电机组已有34台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场并网发电。南京高齿的兆瓦级齿轮箱占领国内65%的市场份额。江阴吉鑫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风电轮毂基地,开发的5MW底座填补国内空白。连云港中复连众研制出了全球最大的5兆瓦、62米长复合材料风机叶片。

【参考文献】

[1] 凌申、钱志新: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2] 张宏丽、陈丽佳:我国新能源产业及核心技术发展探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4).

[3] 李开放、任建龙: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11).

[4] 薛飞、黄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