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发展
一、数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1.教学模式的初探索
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事半功倍的达到很好的预期教学效果,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中,这些模式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数学教学而言,如何将教育教学知识应用的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每个教师再教学实践中摸索的特有的模式,形成了自身的数学教学知识,使得每个教师知道如何将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呈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得懂得数学知识到懂得数学教学知识的跨越和进步
2.教学模式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的模式贯穿了整个的教学过程的,从时间上看,在教学过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后都需要反思,以便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模式,做到真正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和掌控,在数学的教学前,如何调动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充满浓厚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是数学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具体体现的过程,也是教学的开始,要不断的反思和调动学生在教学过程前的积极主动性,找出学生在数学教学前的学习方法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关键,对数学教学过程的改革和探索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有效的时间来发挥课堂的最大化效应。 例如,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成立学习讨论小组、利用同学上黑板进行板书和讲解、或者利用小游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等等模式的探索研究反思来促进形成一套独立自主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后,对教学的模式的反思还没有结束,对课后的习题、课后知识的巩固、对原有知识的更深的发掘等等都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摸索反思,使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着教学活动。
二、对数学教学方式的反思
数学的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的反映和影响学生的课堂活动过程。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都需要进行反思。
1.通过察言观色来反思
察言观色也就是说教师同学对学生言行举止,面目表情,各种活动动态,以及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来观察了解学生。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也就反应了教学成果的成功与否。通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来反思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同时针对出现问题的提出反思后的整改方案,不断的改进。在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观念的基础上,教学反思的方法也使得教学反思能不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很多数学教师对反思的重要性了解很透彻,在对反思过程的实施中却无从下手,很
茫然。
2.通过和其他老师的探讨反思
数学教师本身个体有时候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思想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和更多老师的交流探讨可以突破自身的数学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不足,可以借鉴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3.通过和学生交流反思
和学生交流可以更好的清楚学生的需求和学生们的想法,以便对症下药,学生的心声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数学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有客观性,有时间有点武断,不但没有更好的促进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改善,反而更加的突出和阻碍了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课下和学生交流,主动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看待和反思。从另一个角度完善自身的教学成果。
三、教学反思的研究建议
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学观念还是比较落后,对教学反思的价值认识不够,一味的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老方法、老模式。不愿意去打破常规,改变现有的教学思路。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观念。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也只是流于形式。从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在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学科教育知识,以及教育知识所延伸的一些相关学科知识,在实际的考核和应用中,教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往往会占主导地位,其他的知识缺失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反思中存在和很大的障碍,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在职的教师应该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提高教师自我发现找出问题的自觉性,同时也应积极的引导教师积极的在实践过程和自我反思过程中的相辅相成,激发教师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系统有效的教学反思理论。以便不断的提高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反思的水平,以点及面的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在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观念的基础上,教学反思的方法也使得教学反思能不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很多数学教师对反思的重要性了解很透彻,在对反思过程的实施中却无从下手,很茫然,这使得教学活动反思存在滞后或不足。在对数学的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也就是说有必要加强对初中老师进行培训,掌握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方法。使得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将教学反思的理论应用到实处。
最后,还应该锻炼教师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一味不变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或者盲目的改变现有的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的小游戏都是不合适的,教师必须要保持对数学的专业知识和数学的教学知识,以及对反思的方法、模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学习。积极的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总结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以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为主,通过对数学教学反思的思考、改善,使得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课堂教学中都应该积极的反思,做到将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举一反三,从而上升为教学理论,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南纪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0.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2
2008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我从一所镇汉族中学借调到市里的一所民族学校担任双语班的数学教师。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双语教学对民族学生的益处,同时,我也感受到双语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双语教学”既不同于普通的汉语教学,也不同于用母语进行学科教学,它的意义是在于通过汉语与民族语言的教与学架设一座由母语专业知识体系到汉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双语教学时间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探索,是在师生互动中展开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沉闷乏味,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在数学双语教学中,学生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而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学科的基础,它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概念都无法理解和掌握,又怎么能学好数学呢?所以,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第一步就是感知和理解语言。因此要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首先要从语言上下功夫。从生源上来看,“双语生”(这里特指懂母语和汉语双种语言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类:(1)母语占绝对优势,汉语相对较差,这类学生存在对译转换,对他们应采取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2)母语和汉语均非常熟练并能自由使用,对这类学生应采取以母语和汉语交替使用的教学方式,效果最好。(3)社交语言为汉语,且汉语比母语熟练(这类学生大多是从汉校转入)对他们来说应以汉语为主,母语为辅的教学方式较为理想。所以我认为数学双语课可采取小步子渗透来进行双语教学渗透模式,即根据师生的语言实际,从少到多的进入到学科课堂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再加上语言上的障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绞尽脑汁,尽可能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搞的活跃一些,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提高课堂效果。
第一,因为导入设计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到底哪个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每次备课时,我结合学生汉语掌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充分利用教具、挂图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游戏或活动,使学生在自然地汉语交际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单纯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良好的活动情境中,完成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的转化,这也是体现双语教学和课堂改革相结合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巧妙合理的各类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汉语交际,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参与,上下互动,有反馈,有评价,这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学生们在各类游戏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并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达到双赢。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3
一、从教学内容层面来看
为了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更快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或者高效课堂,一线教师需从以下两个基本点着手: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关系。教材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技能的训练顺序、学生态度培养的逻辑顺序等;而学生的心理顺序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顺序、能力发展的顺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顺序等。因此,初中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可以安排在后面讲解,当学生的认知顺序与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发生冲突时,就需要以学生的认知顺序为准,适当地调整教材的讲解顺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普适性和区域性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的版本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在遵循普适性教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因材施教。
二、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
教学方式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内容,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应用决定了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笔者建议,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需要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处理好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综合素养,需要让学生多探究、多实践,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教师陷入了不进行接受性教学,只采取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殊不知,接受性教学方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技能和素质;二是要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技能、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头脑风暴中取得更好的成?,而不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呈现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三、从教学手段层面来看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比较青睐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说,这一教学手段的使用的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但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陷入滥用和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误区,而是能够真正地做到恰到好处,让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工具,为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力量。
四、从教学评价层面来看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4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 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 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四、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5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五段式”教学法在我国一直为主流方法,“五段”即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巩固、作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的教育研究课题“JIP实验”的主体教育指导思想是“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全国初中名校、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改流行的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天津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创立的和谐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三环六段整体建构”,即“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全国初中名校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是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应该说每种教学法都是专家学者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都有它的长处,同时也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任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而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所选用的形式必定是多样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勇于实践,兼收并蓄,形成风格”,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更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风格,不囿于前人的已有方法。但这些方法必须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教育界同行认可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要讲求质量
修改后的《新课程标准》提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常见形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将“接受式学习”全盘否定是不妥的。新课程改革积极推动、大力弘扬了发现式学习,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接受式学习存在的必要性。如何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大量的文明成果,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将大多数内容由学生通过“发现”“体验”等方式来掌握,有效的和主要的方式只能是接受式学习,这已被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为一条规律。
其次,小组合作要有“必要性”。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合作解决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就没有参与合作的积极动机,小组合作将是被动参与而不是主动参与;如果教师提出的要求合作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个体可以独立完成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只有当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合作学习才有意义。
再次,小组合作要有“组织性”。常见的课堂小组合作场面,教师要求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后,前排学生齐刷刷回头与后座的学生围成一团,开始争先恐后地说,吵吵嚷嚷,热热闹闹……教师看看表,规定时间一到,喊停,问学生:“谁来说呢?”学生回答:“我认为……”小组中没有具体分工,没有协同合作,即使能解决老师抛出的问题,也谈不上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在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科学组合、分工明确,有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目的是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三、问题情境要适度有效
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这里的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状态。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这样,问题和情境的关系中,“问题”是核心的,“情境”是辅助的。
情境创设要适度。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数学化”原则。他将数学化分为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两个层次,水平数学化是指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垂直数学化是指水平数学化后进行的数学化。问题情境应该处于初始阶段,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垂直数学化部分,所以情境创设务求适度。
从学生的角度看,应该遵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原则,在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内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这样才有效。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要一味追求最佳的问题情境而在日常的备课中占用大量时间,也不要在课上喧宾夺主,占用较多的时间理解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纯数学的,应简单明了。
四、教学反思要持之以恒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好的解法、观点,或者常见的错误,我们也时常会出现一些灵感、顿悟,把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汇集大量的第一手教学资料,教学笔记便形成了。它是日常教学、命制试题、编写材料、撰写论文的第一手材料。
当然这种教学反思只是在孤立、零散的点上的反思,没有构成“反思链条”,更没有形成“反思网络”,下一步要通过理论学习去找到理论支撑后,反思的高度就有了,可以更好地把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智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写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说:“习惯就是心里痒痒的感觉。”多年研究行为习惯的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把做一件事情的行为分为被动去做、主动去做、自动去做三个层次,一个多年的习惯应属于自动的层次。有研究表明:一种动作重复21天会成为一个初步的习惯,重复90天会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有心人,及时记录教学中的所思所得,坚持下去,教学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反思范文6
小班化分层合作是一种革新的教育思想,是在小班化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方法的新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小班化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包括“主体性教育思想”,“教育均等性理论”,“个性发展性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近年来有关小班化分层教学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上,操作过于笼统,结论也过于感性化,学科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为了克服和改进了传统的学业评价制度的缺陷、教育的不均等性和未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和研究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小班化分层合作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全班36名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即A层代表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B层代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不稳定;C层代表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通常每个小组六个人左右,其中二名是优等生,二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要求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建好的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分层合作教学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层合作的教学,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一、 小班化分层合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分层合作教学
(1) 学习方式。根据接受性、发展性、激励性、集体性原则,按以上方式将学生分组,选定组长,组长职责是检查学习情况,个别指导。小组内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小组间进行学习竞赛,这样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按组就坐, “划块而治”,构成“班、组、个体”三结合、教师和学习骨干双层管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活动单位,只要能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自行运行,就能发挥出四种功能:① 管理功能,在小组里,C层的学生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责,负责对A、B层学生的辅导,并将每周的错题和难题汇集起来,将全组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反馈给老师。② 激励功能,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可各抒已见,互引思路,互授学法。通过互询和答辩,组员的认识得以深化,疑难得以解决,各层学生之间的“群体合作,优势互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小组活动对A、B层学生的激励作用特别强烈,他们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基本题”之后,常常要为完成“加深题”和“拓展题”付出艰辛的努力,因而在小组活动中,他们总是闪现出“他行我为什么不行“的自强信念。③ 强化功能,在小组活动里,学生要互评互改,互教互学,这样就能使他们动手、动脑,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④ 德育功能,在小组活动里,学生们互助合作,有获取,也得有奉献,既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又要有谦逊好学、不甘落后的学习品质,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品格和交往习惯。
(2) 教学步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学习规范和方法进行反复实践的过程,具有多阶段、多环节,不能一步到位的特点,它是分层合作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它决定数学课分层合作教学的成败。只有在有限的时空内,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全面协调学与教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课堂结构,才能兼顾各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就数学课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启导、竞练、评讲、协作、总结等环节。
① 启导:开讲时以激趣法为主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播放多媒体幻灯片,明确本课的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再集体授课,用讨论法学习新教材。
② 竞练:学生以“层”为单位,以竞赛为形式展开自学活动,在各自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布置的练习题在同层次之间比答题速度,比答题质量。通过竞练,使学生快速进入亢奋的情绪状态去钻研教材,去完成学习任务。
③ 评讲:教师以班集体为单位评讲分层竞练的结果,解释竞练中出现的共同疑难。由于是分层竞比,每一层都有一些学生获胜。针对班级学生较少的特点,力争确保让每位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积极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利于调动各层学生的积极性,使全班形成一种同层竞争、跨层追赶的喜人局面。
④ 合作:全班六个小组展开活动,以讨论各层学生在竞练中出现的不同疑难。由于“层差”悬殊,学生的疑难各不相同。通常的做法是把错题难题集中起来,由教师逐条讲解。这种做法既不经济,收效又甚微。实际上A层和B层绞尽脑汁也难以自行解决的问题,C层学生就能给于恰当的解答。前者从后者那里获得弥补缺陷的思路和方法;后者从辅导前者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通过“群体协作”,达到“优势互补”。
⑤ 总结:教师引导全班梳理整堂课的重点内容,解决各小组难以解决的“加深题”和“拓展题”。通过课堂教学仍未过关的学生,由教师和学习骨干分头进行课外辅导,使他们学会、学懂,以确保全班36名学生都不掉队。
(3) 提问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顺序。
① 较简单的问题由A层学生来回答,复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来回答,学习检查性问题由C层学生来回答。
② 阐述性问题由B层学生回答,分析性问题由C层学生回答,比较性问题由A层学生回答。
③ 示范性问题( 提供方法,示范思路)由A层学生完成,总结性、概括性问题由B层学生完成,创造性问题由C层学生完成。
(注:ABC层的学生名单不能公开,只能隐性分层,教师知道,学生意会)
2. 作业分层合作
课内练习,书上练习,设计一些与例题类似及为例题作铺垫的题目,即基本的巩固性、单项性练习,此题目A、B、C三层次都做,另外加深课本内容;稍作些变化的题目由”层学生做,再设计一些综合练习;思考题由C层学生做。课后作业通常这样安排A层学生做书上作业,再做练习本上基本题;B层学生在完成书上作业的基础上完成练习本上作业,即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提高性的练习;C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加做思考题,即做一些综合性强、探索性、创造性练习,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和辅导其他同学。
3. 达标评价分层测试
达标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了解教与学的情况、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通常把它分成两部分:其一就是通过检测评价。评价试题分为选作和必作两种形式,必做题为基本内容,满分为100分,试题要兼顾《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难易水平掌握在大阪分学生稍加努力即可达到合格水平。选作题为20分难度较大的附加题,鼓励有能力的C层学生选做。这样一方面使大本分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又使有潜力的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获得求知的满足。同时在试题的编制可按如下层次命题,比如在一份试卷里有10道题,必做题为1—7题,即三个层次都做; 8、9、10为选做题,要求 B层学生做8、9,题,C层学生做8、9、10题。
4. 评价分层,及时激励
每次作业评改,不按自然组上交,而是按A、B、C个层次各设一个数学课代表,每一层次分别上交作业,教师同层批改,按该层次的训练要求,进行同层相比评价。在小组内,由C层学生帮助B、C层学生订正作业,教师加以指导这样差生得到优生和教师的广泛帮助,优生又在评改中进一步施展了自己的能力。教师巡回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这样,对于三层次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同样的题目,差生会得“优秀”,中等生会得“良好”,好生只能得“及格”。由于分层教学接近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评价则是这种动力机的加速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表扬次数多的,有进步的及时调高一层次,无进步而相对落后的则调低一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近发展区内学习。并且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的积累结果、平实的学习态度、作业和练习的完成情况,建立全班36名学生每位学生的数学档案,以便准确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以上评价,对学习分层小组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使进步较快的学生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学习迅速提高。
5. 课外分层合作辅导
利用第二课堂,教师利用小班的优势,与每位A层学生交流,对A层学生讲一些数学家和身边典范人物的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抓常规训练,指导学习方法,争取获得B、C层同学和教师的辅导。对于B层学生拓宽视野,学习一些“趣味教学”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问题,指导他们向老师和C层的同学提出问题,赢得问题的解决。对于C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建立数学竞赛学习小组,形成互助学习、效果倍增的机制。
二、 对小班化分层合作教学的思考
1. 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
小班化分层合作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加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工作量和协作力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还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控制班级、组织教学的能力,小班化教室的温馨布置,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是为分层合作教学提供了保证。
2. 促进了各类学生智力能力的开发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人数相对少,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制定培养计划,应让分层次教学几乎每节课都有让学生自学、质疑、竞争、协作的机会,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机械地接受知识了,而且积极思考总是每位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回答到总是这样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明显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权都有了自由支配的可能,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学习潜能得到了挖掘,协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学生分层分组是动态发展的
学生分层分组是动态变化的,一要鼓励A、B层的同学,通过不断努力可以进步到B、C层;二要告戒B、C层的同学,不勤奋会退到A、B层;三要对于少部分学生需要降层次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找原因,确定自己的正确的位置,防止伤其自尊心。
4. 分层合作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