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细胞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细胞特征

动物细胞特征范文1

关键词:Moodle平台;动物细胞培养;资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大部分都呈现线性特征,多数网站主要以文本堆积、链接、知识点罗列为主,存在着如:学习系统导航性不强[1]、轻网络教学资源设计[2]、轻知识获取与互动[3]等不足,尤其互动性和生成性网络学习资源较为薄弱,学习者达不到利用网络有效学习的目的。Moodle是由澳大利亚Martin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平台主要包括网站管理、课程管理、学习管理三大功能,浙江万里学院对Moodle平台进行了二次开发,能利用Moodle平台辅助日常教学、进行课程日常管理和学习资源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教学和学习等,动物细胞培养实践操作性强,实验前需要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撰写实验设计报告,事先预习实验过程,熟悉操作流程,我们在利用这平台强化《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资源建设,探索解决实验课老师上课讲解占用时间过多,学生实验时间被压缩、不足,老师示范指导不够,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Moodle平台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

学习资源具有动态、共享、直观等等特点,在设计上需要遵循一下三个原则:

1.教学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导学者,教师要学会判断学习资源的价值,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发现有价值的“知识点”时及时上传,使全体学生马上能受益,资源的教学价值得以实现。

2.实用性原则

教师要选择适合网络平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支持教学,资源与教学紧密结合,能应用于实验课程实践。

3.融入性原则

学习资源的生成与学生积极的融入紧密相关,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参与为基本前提,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习成效。同时,教师作为导学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到网络平台的学习、交流探讨中,并将学生收集到的网络资源及时上传到平台,营造自由开放、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二、基于Moodle平台学习资源设计的策略与实践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关注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教学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如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动物细胞培养兴趣,一开始就提出“病毒性疫苗是如何制备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培养细胞为病毒的繁殖打下基础,达到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目标。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的设计应更灵活、生动,以项目为基本点,尽量利用D片、虚拟实验将实验形象展示出来,并且将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贯穿于学习资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情境的设计

在新的实验项目开始前,教师通过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兴趣,比如在讲授“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制备”,提出新城疫病毒易在哪些细胞中生长、如何制备这些细胞等问题,让每一位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报告”,写出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培养用液、实验操作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形成小组设计报告,再在全班交流,上传到moodle平台,经过老师审核后开展实验,要求学生在moodle平台观看虚拟实验,写出实验体会、感悟,这样,有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实验前的感知,锻炼学生准备实验的能力,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带着问题阅读有关资料,积极地探索,使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

4.考评体系的设计

《动物细胞培养》实验课的考核重点是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某种实验操作技能、是否达到了实验要求、能否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有无创新性的见解等。学生实验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占10%)实验设计报告(占10%)+实验操作考试(占20%)+实验原理考试(占20%)+实验总结报告(占20%)+小组内互评(占20%)”的方式,强化实验过程性考核,体现学生综合素质。

5、实验完成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对操作技能要求高、实验结果又常容易失败的实验,而且实验的多数内容都涉及到对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活性等进行观察分析,要求学生在每一次实验课结束后,完成对实验结果分析、判断,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感性认识,还能找出实验成功或者失败之处,有利于在提高下次实验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moodle平台的有效学习资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熟悉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并为其今后其它课程的学习和将来毕业后的工作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强.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85-88

动物细胞特征范文2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体内产生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

⑥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⑦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二、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3)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适应、影响和改变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

生物

环境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含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光照、

温度、

水、

空气等

生物因素的影响

种内关系

【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内斗争

指同种动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栖息场所和配偶等发争夺。

如:两只狗为争夺食物而发生“狗咬狗的争斗”“一山容不得二虎”等。

种内互助

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协助。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地对付

狼群的攻击等。最典型的存在于营群体生活的动物,

如:

蜜蜂和蚂蚁等。

种间关系

【指不同种生物之间

系】

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狮子捕杀斑马,斑马吃草等。

竞争

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生活空间或环境中的其他条件而发生的争夺。

如:在稻田中水稻与水稻;

水稻与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牛和羊争夺青草;青蛙和鸟争夺昆虫等。

互利共生

指两种不同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有利。如:海葵寄居在蟹壳上。大肠杆菌在人体的大肠里,既吸收养料又合成维生素,供人体利用等。

寄生

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摄取营养物质而生活的现象。如:虱子、蛔虫等。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一定的地域内,

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

阳光、

空气、

水、

生存空间等

生物部分

生产者

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

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

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消费者

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

所以,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壳郎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的定义:不同的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链的组成:始于生产者,

终于消费者。

3.食物链中物质可从生产者流向最高级的。

4.食物链中能量从生产者流向最高级的消费者,能量单向流动不可循环。

5.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上所有的圈的含义:

地球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

(1)大气圈的底部

(2)水圈的大部

(3)岩石圈的表面

六、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类型

名称

特点

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于干旱地区,降雨很少,缺乏大植

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

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

湿地生态系统

是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

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

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繁多,大多能在水中游动

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植物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生

氧气总量的

70%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在较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

“地球之

肺”之称

淡水生态系统

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水体和其中的生物组成

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及工业用水,还可以调节气候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以农作物为主题,动植物相对较少。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

人工生态系统都比较脆弱,人的作用比较关键,容易退化

城市生态系统

人类在这一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

是人类。

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有机物和氧气,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提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同时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将动物粪便,

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物质被重复利用的同时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八、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平衡就不易被打破;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显微镜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实验台略偏左,安装目镜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遮光器,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反光镜,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对光完成的标志: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核心要点:视野光线强弱需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①当视野光线太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②当视野光线太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观察

①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同时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核心要点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如果将标本往左移动,物像向右移动。

(4)换成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观察到的现象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旋转180度)。

(5)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是其移至视野中央,偏什么方向就往什么方向移动标本。概括:偏哪往哪移。例如:物像偏左上方,标本就往左上方移动。

(6)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边观察边移动玻片,如果污点也跟着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边观察边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也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如果以上都试了,污点未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4、整理收镜

用纱布擦拭显微镜,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1、被观察的材料:薄而透明

2、按照制作方法分为——切片(切取,如:叶的横切片)

涂片(涂抹、液体,如:人血涂片)

装片(撕下或挑取,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操作步骤

具体内容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目的:以免有杂质影响观察

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目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将它展平

展平的目的:防止出现重叠现象影响观察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目的: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2、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流动状态,有利于物质交换

4、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控制中心

5、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有多种物质(颜色和味道)

6、叶绿体: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7、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

第三节

动物细胞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操作步骤

具体内容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目的:以免有杂质影响观察

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目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已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

漱口的目的: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

轻涂的目的:防止细胞重叠影响观察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目的:使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不同点

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中的物质

物质分类

种类

特点

无机物

水、氧和无机盐等

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

有机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分子较大,一般含有碳

2、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⑴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

⑵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

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能量类型

有机物中的能量——化学能

阳光的能量——光能

物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热能

能量转换

叶绿体(植物细胞):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线粒体(动植物细胞):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能量来源

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细胞核中有一种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细胞的生长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2、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二、细胞的分裂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细胞分裂的过程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动物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3、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3)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5、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1)染色体的复制加倍。

(2)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里。

(3)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不同的组织)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3、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4、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组织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等功能

皮肤上皮

小肠腺上皮

肌肉组织

主要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和舒张功能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神经组织

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

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结缔组织

——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骨组织、血液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2、系统: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四、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

1、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营养器官为根、茎、叶,生殖器官为花、果实、种子。

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组织名称

分布

功能

分生组织

根尖、茎尖、芽尖、茎的形成层

分裂产生新的组织

保护组织

根、茎、叶的表面

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营养组织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储藏营养物质

输导组织

根、茎、叶等处的导管和筛管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机械组织

茎、叶柄、叶片、花柄、果实、种皮等

支撑和保护作用

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草履虫的身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功能。

动物细胞特征范文3

一、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人们普遍认为完美无缺的定论提出质疑。它不仅满足于去想“这个问题原来是这样的”,而且要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的?”如在讲述高中《生物》课本中生物的无氧呼吸时,教师告诉学生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是乳酸,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不产生酒精?甚至有人会问:若产生酒精结果将如何?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借题发挥,激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索和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愉快地启动思维过程,达到提高知识迁移能力目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所谓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或其个别部分、特征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由于两种学习情境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或因素,共同的成分越多,一种学习就越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所学知识的同和异。

教材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与分化;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极核与极体;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自养型与异养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蛋白质、酶与激素;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等等,它们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相似,正确地引导学生对这类知识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自觉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

三、指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能力是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有关知识点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运用图文结合法读取图中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学生会发现洋葱表皮中某几个紫色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分离,或分离后在清水中不能复原。当学生对这些已产生的问题情境解读之后,教师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接着问: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转换问题情境,由植物细胞的结构学生想起动物细胞的结构,由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就会联想到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五、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动物细胞特征范文4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动物细胞特征范文5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练习(5)收镜装箱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0.9%)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细胞的生活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烧):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或

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3、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2、细胞分裂的过程:(P.57)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新细胞④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作用和分布P.60)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管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9、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三、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63)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4、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5、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

或湿润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大肠杆菌、眼虫P.66页

2、草履虫的结构(P.70图Ⅱ-24)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净化污水(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页)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

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P.93.94页)

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二、植株的生长

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幼根的生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植物生长需要做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缺乏症P.99页)。

缺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7、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页)

2、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

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4、传粉和受精(P.104105页)

传粉:发育、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

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7、人工辅助授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意义:成熟区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2、在根、茎、叶脉中有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所有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

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4、叶片的结构: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

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

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核中的DNA也是有机物。

7、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生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了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得经典实验(P.122页)

4、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原料)(场所)(产物)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部位叶绿体线粒体

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储存能量释放能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

动物细胞特征范文6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策略

生物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学习生物是为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所学知识与情境紧密结合,在教学情境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一、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的情感活动氛围。“情”指情感活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境”是教学环境,“境”是“情”的前提和基础,“情”是“境”的目的和升华,“情”和“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良好情绪,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

二、教学情境的价值

(一)有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素质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教师逐渐摆脱了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渐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为学习的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提供支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利用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对生物实验室和生物课教室进行精心布置,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生物实验室除了摆放标本、器具和模型外,还可以陈列学生课上和课后完成的作品。例如:展示学生用纸板、塑料瓶等材料制作的动植物细胞的模型;学生制作的各种叶的标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了解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在墙上张贴学生的研究成果;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张贴学生的研究报告。

精心布置生物实验室和教室,使学生一走进生物实验室和教室,就感觉进入了一个奇幻的生物世界,无形中会提高探究生物科学奥妙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成果,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通过与他人的对比,积累宝贵的经验。学生作品和成果上写上班级和姓名,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及和同学合作的重要性,激发了进一步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生生、师生的交流合作,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随着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越来越多的生物信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例如:在“输血和血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①儿子想献血,母亲不让,认为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②献血狂人杨主银6年无偿献血41次,累计达1万毫升,已属违法超常献血。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献血对人体的健康有没有影响?说出你的理由。然后展示事例:某学校12岁患白血病的男孩张某体育课上和人碰装后鼻出血,由于血小板比正常人低很多血液不能凝固而大量出血,同学和老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必须立即进行输血,否则有生命危险。可验完血后发现,医院里他这种血型的血正告急,在这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站出来愿意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他的生命。医院里每天都会有许多人生死边缘徘徊,如果你的亲人在需要用血时,而血库里没有血,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无偿献血的照片,汶川地震后献血的感人场面和采访影像资料,展示教师无偿献血证。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贴切的话向社会发出献血的呼吁。

两则材料对比鲜明,通过分组讨论从心理上消除对献血的疑虑和误解。展示感人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再一次激发学生成年后参与无偿献血的决心和愿望,并从心底里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向社会发出献血的呼吁,培育学生主人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多媒体逐步展示,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形成珍爱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而且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途径是通过实验发现和归纳。例如教学“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进行如下设计:①提出问题:上节课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②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③归纳总结:多媒体演示人体和动物体的其他细胞,学生归纳总结人和动物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并绘制人和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图,总结动植物细胞的异同。④模型制作:用果冻、糖等一些材料制作动物细胞模型。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自主获得了生物知识,而且提高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模型制作,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生物学,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