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73-02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尽管许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其潜力,完善其个性,培养积极、乐观的人格,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未普遍开展,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工作的开展。高职大学生与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能一味地照搬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行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性质定位不清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习求》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高校至少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管理者和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仍然很肤浅,也就导致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校一个学期以开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来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课时的设定不规范,一门课也仅仅只有4个课时,根本无法算是一门完整的课程;有的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学校对该课程有三种观点:第一,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持“无用论”,认为该课程开设与否都无所谓。第二,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就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显然忽视了广大学生的发展性心理教育。第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持“万能论”。这些错误的认识,必然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同样存在着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把人的心理问题神秘化,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互动和参与。

(二)课程教学内容同质化

长期以来,学校是通过思想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课程教学形式上是通过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增加心理教育的部分内容来实现的。然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虽然相关但并不是等同的,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来达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受到形式和内容的制约,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要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中独立出来。

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有部分重复,在当前采用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材中,都论及“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人际关系”、“恋爱”、“网络”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论及的,尽管侧重点各有不同、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有所差异,但同时在大一开设,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一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所有年级、所有专业均使用同一个教学大纲,忽视了学生在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一味的为教学而教学。

(三)课堂师生交流互动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习惯机械地套用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模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成为纯粹的心理学知识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完全由老师掌控,教学时间由老师控制,教学活动由老师发起和推动,学生只是活动的响应者,这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从教材来看,到目前为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辅导内容。在现有的教材中,存在有学科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取向,忽视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发展和提高其心理素质。

从师资来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有从事社科教学的教师,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还有医务人员和心理学工作者。不可否认,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观念比较陈旧、僵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认知准备,缺乏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基本技术和经验,原有认知行为模式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

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Positve Psychology)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它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与意义。积极心理学假设:人们的美好和卓越与问题和疾病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因而,主张认识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野,尤其是它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清教育方向,明确教育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三级功能:“以消除心理障碍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功能,以维护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中级功能,以促进心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高级功能。”按照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只是危机干预或心理咨询,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的教育方向应该是发展学生的积极心态,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因而,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新一代国民心理素质。具体应以发展为重点,关注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心理功能,使得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二)以学生为本,科学设定教学内容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设定需要通俗化、贴切化、操作化、富有指导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针对所有大学生开设的课程,它既有别于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也有别于思政课。它在内容上需要具有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又不能过分注重理论;它需要富有指导性,但又有别于思政课的说教。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富有指导性。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致分为两种,即显性课程(explicit cllrricu-

lurn)和隐性课程(implicit curriculum),并在这两种课程形态下融入切合大学生实际、操作性强的内容。如显性课程,我们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通过心理情景剧、心理电影、心理读本等将生命教育、幸福教育、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挫折教育、爱情心理、情绪调节、创新教育等内容有效地融入进去。而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家庭教养方式、社会促进等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心理发展方面的经验。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学校一家庭―社会有效合作的产物。

另外,大学生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是有所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具有层级性,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大一新生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应,而大二更多的是集中在学习策略、人际交往等方面。

(三)转换教师角色,凸显课程的体验性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体验理论在方法论上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即通过积极体验来发掘和塑造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更幸福健康地生活。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他们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在整个课堂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不但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互动性,更要注重体验性。因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中,我们应以团体活动训练为主,以个别化认知性咨询辅导为辅。具体可以通过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心理游戏、案例分析、心理测验、心理放松训练等专业技术的使用,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使更多的学生充分体验积极心理、积极情绪和积极心理品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心理享受和生活的快乐,提高其应对消极事件的能力,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同时,应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中心,而是学生的伙伴、导演、辅助者、策划者。

(四)灵活测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它不是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不能一味地用传统课程考核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故一般学科课程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分数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它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性评价和情境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作品分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情景性测验、成长历程等。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2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

教育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劳动,目的是使人们具有与社会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使得信息广泛流通,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革。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教育心理学随之出现、发展并逐渐成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冲击是巨大的,我们必须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充分的利用好技术这一手段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心理学的完善。

1慕课视域下的教育心理学

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幕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授课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互联网共享技术的发展使得慕课教育让全球优秀的教师资源得到了共享,但也使得学生对于传统课堂的兴趣大大降低。目前来看,幕课教育更适合于成年人等自制力比较强、目标明确的人去学习。当代的建构主义就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因此这更加侧重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同当代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很契合,学生自主的去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没有任何约束。对于早期的儿童,这种自主的学习还不完全适合。因为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需要成人去引导约束。技术的发展让儿童的生活丰富了起来,首先从当下来看,技术改变了儿童的经验来源。在信息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儿童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对生活的感知,一般来说,家长、老师、同伴是儿童观察学习的主要榜样来源,但在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其对儿童乃至青少年的观察学习和行为塑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结合的必要性

技术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当下电子产品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之大,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我们会发现真正优秀的教育技术,是在能够引发儿童兴趣的基础上,让儿童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和发展能力。所以当我们将技术引进教育的时候,必须还要注意到人发展的阶段特性。根据阶段成长的不同,去合理的发展教育技术。建构主义的知识观非常符合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性增长的特点,我们的知识几乎每分每秒都在更新换代,知识不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我们需要学生自主的去判断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找到每个人的价值,尊重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在如此庞大的知识系统下,各种学习之间相互连接着,所以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基于以上两者之间的联系,如何将两者结合,更好的去发展教育呢?教育心理学急需去跟这个时代进行结合,因为随着科技迅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心理学还没能及时跟进。成长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现在的儿童跟以前的儿童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等的不同,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去了解现代儿童的心理活动,以此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育发展。去探索现代的电子科技对儿童适不适合?怎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他们成长?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技术去改造教育?只有明白了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的心理活动以及思考方式,我们才能根据他们去打造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技术。

3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理论对于现代教育教学的作用与应用可以拓展到多个领域。通过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的实现当下的教育改革,比如对自我意识与学习动机的研究,对个性发展、师生关系、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理论的研究,对课堂行为与管理基础理论、个性差异教育理论等的研究,这些都为我们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比如教育心理学可以为翻转课堂的应用提供教育理念、课堂结构、教学模式、教育评价、考试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理论。

参考文献

[1]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9~41.

[2]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70~77.

[3]胡珊,邢涛.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J].现代教育技术,2015(6):78~82.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3

Abstract: The student-orati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dea runs through the whole article. Based on the analyzing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work of th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the writer proposes some innovation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Key words: new perio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work of th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04-01

0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高职教育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管理改革的全面推广,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理念、观念、方法、模式等很难适应新时展的需要,学生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学生教育管理内容与日俱增,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转变,如何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新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笔者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方面作了一些初浅的探讨。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学生管理队伍薄弱,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不到位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实行学工处、班主任、辅导员这种学生管理模式队伍,这种单一的学生管理模式队伍虽然有它自身的好处,学生有人管、有人天天跟着,但忽略了更广泛的学生教育管理群体,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空间范围相对狭小,一般只是停留在单纯教育和看管方面,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很难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

1.2 对学生管理人员缺乏正确认识有的高职院校认为只要有人看住学生就可以,不需要担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管理学生素质,学院很少组织他们加强对学生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岗前培训考核,致使学生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管理工作业务能力不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方法缺乏创新,这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滞后的根源所在。

1.3 学生素质偏低,学习氛围不浓由于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大多数学生没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严重地影响了教育在学生身上发挥作用,给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上带来了难度。

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对策

2.1 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2.1.1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确立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向上进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习。

2.1.2 让学生参与学院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中推行以学生工作处为指导下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以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为协调的学生管理模式队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并选聘他们担任校长助理。

2.1.3 做好学生管理人员的选聘和岗前培训,加强学生管理人员自身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职教的特点重视学生管理人员选聘。选聘素质全面,富有工作热情及爱心、业务能力和责任性强、懂科学管理、善于研究新思想和更新观念的人员来担任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对于选聘的管理工作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增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努力把握学生管理教育的正确方向。

2.1.4 明确学生管理人员任务与职责,制定学生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一技之长、有纪律、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要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待遇上优惠,为学生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而保证学生管理队伍健康、有序的发展。

2.1.5 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方案根据素质教育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建全包括学籍管理制度、思想品德考核制度、学分制管理、班级管理、宿舍管理、奖惩等制度,研究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方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2.2 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新思路,努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2.1 加强素质教育,发挥导师作用高职院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培养,广泛开展讲道德、讲诚信、讲敬业、讲责任心的教育,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培养目标的需要,确定教育重点和教育主题,充分发挥教师主渠道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求知欲。

2.2.2 深化教学课程内容结构改革高职院校在教学课程方面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思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来构建教学内容结构的总体框架,并加大社会实践课教学,推行模块式课程教学计划,科学合理配备课时时数,对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职业技术能力进行分解、突出、加强和重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能力。

2.2.3 科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高职院校要对每个学期设置的专业和新调整的专业做出科学的分析论证,并且要对这些专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组织专人跟踪调查,通过市场调研和调查,力求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真正将人才需求预测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使学生所学的专业与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2.2.4 改进教学观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在教学方面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重教而不重用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用结合的符合大学生发展要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实践运用成果日益丰富,人们对心理科学的认识也更全面而客观,心理学不仅仅是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或疾病的人群,也服务于普通健康人群的生活、学习与工作,致力于提高所有人的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探讨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既要重视学生因“远程教育”、“成人在职”等客观特点而可能产生的各种消极心理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对学习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自身积极的人格特质来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

一、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管理工作的价值追求

如果说幸福是衡量一个人生命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所有人生目标中的终极目标,那么教育就是帮助个体获得追求并感知幸福的能力的最有效路?剑?远程开放教育作为学历继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样承担着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职能。

成人学员选择远程开放教育形式继续进行学习,固然是以提升学历为主要目标,具备一定的功利性特点,但作为这种教育的提供者,应考虑到人的需求是需要被激发、被引领的,在实施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兼顾“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职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等各个目标维度,以促进和引领人的发展、提升主观幸福感为价值追求。

远程教育要实现的基本层次的目标,是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最终提升自己的学历;更高层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职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事业平台;最高层次的目标,是帮助他们通过发现、挖掘自身的积极品质来促进自身在精神、心灵层面更好地成长和提升,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因此,开放教育的提供者,一方面要重视对影响远程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习者自身固有的积极品质、积极力量的发现与研究,并帮助他们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来让自己得到更好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提高自身感受与获得幸福的能力。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科学分析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显性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包含教学过程的心理氛围、师生心理需求、学习者内源性动力、教师情商等隐性要素。另一方面,要重视学习者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的激发,并使之服务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积极心理学将为这个层面的研究工作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二、重视挖掘成人学习者的自身优势

学生管理是开放教育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远程开放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一个瓶颈,这是由成人远程学习者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说,这些学习者普遍存在着地理分散、工学矛盾、缺乏自信、自主学习及远程学习的技能准备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是由远程开放教育师生准分离的教学模式决定的,准分离的状态使得管理中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不够及时与充分,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学生活动的开展、学习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也比全日制普通高校面临更多的困难。同时研究者也从各个视角尝试提出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与路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本文试图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正视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困难的同时,也希望能从更积极的角度来寻找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天然优势,而这种优势一定来自成人学习者自身。

与儿童学习者相比,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包括身心发展较为成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准备充分,在选择并决定参加在职学习以前,大都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与权衡,对于自己的选择,一般会有更强的责任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中内在动机的成分占更大比例,尽管学习动机中不乏功利性的成分,但是正常发展的成人都具有不断发展并力求充分自我现实的愿望,一般都会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工作满意感,并最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提升人生的幸福感;成人的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经验都更为丰富,这些都使得成人学习者在规划自己的学习、通过互助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成人的学习与工作和生活结合更紧密,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能更及时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因此,能不断地体验到需求的满足而促使学习持续下去。

在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管理过程中,成人学习者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具有相当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经验也比较丰富,应该充分利用成人学习者的自身优势,来提高管理效率。

三、打造高情商的辅导员队伍

在开放学生管理队伍中,辅导员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力量,他们是联系学校、学生、课程辅导教师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心态和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整体印象,影响着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成效,因此,辅导员队伍是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追求的不仅仅是顺利完成传统模式下的各项常规工作,更要用他们的智慧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帮助学员应对压力并学会自我激励,从而顺利完成学业,并最大限度地获得学业成就。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贯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一次电话的接听、一次QQ的交谈、对待问题的态度等等都在影响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因此,打造高情商的辅导员队伍能更好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

情商的基本定义,其实有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我和谐,其次是认知和应对他人情绪,让人际关系和谐。较高的情商表现为:拥有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强,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能够揣测他人动机心理、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对事情问题做出判断、善于读懂别人的面部表情、自信而不自满,很乐观,很幽默,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提高辅导员的情商水平,需要加强专题培训,引导辅导员了解情商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掌握提升情商水平的方法;同时可以开展辅导员情商水平的自我测试,了解自身现有的情商水平,以及对自身生活、工作带来的影响;将情商纳入辅导员招聘及考核标准中;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等活动,发挥榜样的作用。

四、借鉴企业EAP心理支持服务理念增强非学术性支持服务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5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职高专 多元化 教学团队

一、引言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集,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技能”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是以知识、技术增值为核心,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形式。

多元化是指任何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但有所不同的人员的组合,多元化教学团队是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组织形式。是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将教学队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将该群体作为相对独立的团队进行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优秀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身上。基于“校企行会”的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的建设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加快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二、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成员包括高校的专家学者、本校及同类学校的教学名师及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的工程师等。该多元化教学团队承担着教学资源整合与配置、专业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与发展,课程开发于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科学技术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培训与服务等职能。是提高高职高专教学质量,提高高职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能力,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的积累。

1.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必然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实践者。就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而言,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工作经验,不具备专业实践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不能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能很好的落实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机制。虽然有些院校引进了一些具有企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但存在层次低、比例少。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尤其是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只有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才能促使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实施。

2.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在改革中取得突破,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尤其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以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块,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这些任务的完成,必须依靠教师,因此,加强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增强多元化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才能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训课程,推动教学流程改革。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教学空间和课程模块,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实行开放式教学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自我发展,个性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资源。开放式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MOOC、微课、精品课程资源平台进行网上在线学习等。实施这样的教学改革.需要建设高职院校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需要将行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融入教学资源库,需要由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多元化教学团队的合作来完成。

4.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能够紧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以,依靠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技术培训、技术咨询、职业技能鉴定、科技推广和产业开发等社会服务,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措施

1.加强“校企行会”协同创新。加强多元化教学团队专业技术技能的积累

高职院校必须和地方企业密切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机制。 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培训中心,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真正做到了校企实质性合作。多元化教学团队利用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开发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资源库,以真实的生产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在教学和科研中为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所以,“校企行会”协同创新首先要搞好技术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行业、企业需要拥有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人才来应对产业升级和竞争的压力。二是搞好服务协同创新,行业专家、企业和学校的技术人员可以相互到对方的工作岗位上兼职,取长补短,使校企双方能在竞争中保持活力。三是搞好发展协同创新,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协同发展将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校企行会”在技术、服务、发展协同创新的基础上,以多元化的教学团队为基础,建立“名师工作室”、设立研究所、研发中心,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2.注重培养和选拔团队带头人,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

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领军人物,一个团队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才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要加大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注意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通过内培外引措施加强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一是选拔专业理论扎实、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以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掌握企业技术最新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兼职教学,对引进的人才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培训,使他们既能站在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只有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团队能力,才能够提高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创新管理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内部管理,构建合理的运行、评价机制

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考核机制是教学团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通过建立教学团队为主体的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等教研、科研实体,给予一定的自。同时,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根据产业技术进步进行课程改革,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从而创造社会效益。在教学团队内部,制订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外,教学团队建设要同学生评教和企业反馈相联系,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效果的优劣,学生和企业最有发言权,通过学生评教和企业反馈发现的问题有利于团队工作的改进,推动团队持续健康发展。再者,要坚持对教学团队进行绩效考核,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方式,将团队成员岗位绩效与津贴挂钩。加强对教学团队的管理和激励,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从而让每个团队成员发挥智慧和潜能。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多元化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校企行会”协同创新的高职高专多元化教学团队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生力军,有助于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的搭建,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加快先进技术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参考文献

[1]钟耀黎,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2]罗志,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形成机制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7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 创新理念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07-02

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及办学理念简介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YP)是新加坡教育部所属的公办职业院校,前身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四个技术培训中心,当时是为满足技能密集型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建。至80年代,随着科技密集型工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日趋加大,经济发展局又成立包括德新学院、日新学院、法新学院等多个科技学院和二十多个应用科技中心,将早期四个技术培训中心并入科技学院,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员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的教育。进入90年代,为适应创新和科研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将各科技学院和应用科技中心合并成立NYP。在借鉴德国“双元制”基础上现任院长林靖东先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多年的实践,提出了“教学工厂”的理念,并在德新学院推广。1992年就任NYP院长之后,继续致力于“教学工厂”办学理念的实践和探索,促使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学工厂”(Teaching Factory)、“无边界学校”(Borderless School)、“经验累积与共享”(Accumulated Experience Sharing)、“无限期寿命”(no Shelf Life)、“综合科技教学”(Integrated Teaching & Learning)等一整套独特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特有的办学优势,也成就了NYP作为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最成功代表而声名远扬。

二、对旅游中职教育的启示

NYP的创新教学理念看似针对性很强,主要适用工科高职院校,对旅游中职教育似乎借鉴意义有限。其实不然。职业教育,不管是高职还是中职,也不管是工科类还是服务类,培养“贴近产业需求、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多层次人才群体”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持续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所有职业教育院校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产业和企业需求、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提高教师队伍能力水平、重视学生实践体验和创新思维培养等,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在实现途径上的探索和实践应该是异曲同工,可以互为借鉴、互相促进。具体到NYP的先进教学理念之于旅游中职教育,笔者以为,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对我们启发深远。

1.丰富“教学工厂”理念内涵,大力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推广“综合教学”、推进“项目化教学”

“教学工厂”理念最核心的做法就是把实际企业环境引进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但NYP的“教学工厂”理念并不只是机械地模拟企业环境、满足于学生就业后能迅速胜任具体岗位,而是通过各类项目(企业项目、研发项目、竞赛项目等)的实施,引导学生从“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实现由“知道怎么干”到“明白为什么这样干”进而能够“改进、创新甚至管理”,培养的是胜任岗位且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的技能、技术甚至技术管理类人才。反思旅游职中教育,近年来,场景教学、实训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都在探索、推广,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和经验,对提高毕业学生的首岗适应力,成效显著。但现阶段这类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基本处于“模拟”岗位环境阶段,“教”和“学”均围绕岗位基本技能展开,培养的是“知道怎么干”的技能型人才,到企业后能上岗但后劲乏力,学校教育对比企业自身的师徒体制,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培养更高层次、更具竞争力的旅游行业服务乃至管理人才,是旅游中职学校的明智选择。但是,旅游职业教育不同于传统产品行业职业教育。传统行业岗位职能模式和岗位产品相对固定、生产流程和控制标准是具体的,因此“模仿”和“融合”的过程是有明确、直观的对象的。而旅游业是窗口行业,关联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出行活动,更是一项文化活动,社会渗透性、综合性非常强,对“软实力”的要求非常高,岗位环境也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因此,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岗位技能、人文素养、应变能力、创新思维相比传统行业,会有更高的要求。这必然给“教学工厂”理念的实践,带来更大的复杂性,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项目设置。

基本的思路是可以围绕特定服务流程设置教学或实践项目。比如酒店管理,按由简单到复杂、由基层到高层的原则,把具体岗位按管理流程进行解剖,建立“仿真”模型,贯彻“综合教学”理念,除基本岗位职能教学,还辅助相关管理知识、人文关怀、外语教学、应急常识等关联课程,打破教师的科、系壁垒,合理组合执教团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由浅入深开展项目教学。可以通过场景模拟、状况设置等形式使学生在感性的环境中学习基本技能;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各种可能状况的假设,研究应对策略,提升学生对岗位、流程的理解和应变能力;后期则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可以对整个管理流程、岗位配置、职能分工进行分析、评估,鼓励创新,完善项目;也可以针对特定业务比如酒店淡季的营销,发挥团队优势,制定一整套策划、执行及评估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知识、思维潜力。在这些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在应对新模式、新挑战中必然得到锻炼和提高。而让学生在项目团队里“学中做”、“做中学”,既掌握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并提升了职业素养,经过这类项目教学的学生,必然受到用人企业的欢迎,且就业后的发展空间也必然增大。

2.实践“项目教学”理念,完善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NYP的办学理念,不管是“教学工厂”还是“无边界”,核心是“项目”,而项目的关键,就是与企业的合作。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也正是以校企合作支撑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革新,同时实现院校实力的增强、品牌的提升。校企合作的途径很多,方式多样。但目前阶段的校企合作大多还属于疏松业务关联,比如企业为学校提供顶岗实训机会、实习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员工、阶段性或应急性人力支援等。为深化校企合作,可以成立紧密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董事会,责、权、利合理分配,形成一定制约。学校为企业输送员工、提供员工短期在岗培训,为企业开设特定冠名专业、“订单班”(定向培养),甚至校企共建二级培训机构。或以企业项目的方式,由学校单独或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策划大型活动比如旅游文化节、美食节、旅游新线路营销策划、淡季营销等,在服务企业的同时,锻炼了教师队伍,培训了学生,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学校在行业内的品牌形象。而企业在提供合作的同时,也取得了效益、节省了成本。此外,还可以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双向轮岗”机制,合力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人才,邀请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科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从最接近市场的视角提出需求,有效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3.贯彻“终生学习”理念,以人为本,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院校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NYP并不重视教师的名牌大学背景或者高学历,但对工作经验(至少五年)、专业对口却把关严格,要求教师既能从事项目开发,又有教学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鼓励教师“终身学习”,通过提供培训机会或者鼓励参与企业项目,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研发能力,提高教师自身价值。反观我们旅游职教现状,却恰恰相反。教师多来源于应届毕业生,且学历日益趋高,但往往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教师的激励和评价体系则主要鼓励科研创新,从而激发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上,忽视教学本职和行业社会实际需求。而职业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恰恰是职业性重于学术性,我们的现实做法正好陷入误区。因此,借鉴NYP的成功经验,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势在必行。首先是要切实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企业项目等形式自己培养一批,也可以不拘一格从企业引进一批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人才,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或者以提供兼职岗位的形式,聘请一线专才参与教学,从而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服务教学。其次是要勇于创新,与相关企业建立“单向送训”或“双向交流”人才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业理论起点高、视野开阔、接受能力强的骨干教师赴企业一线挂职锻炼、顶岗见习或参与企业大型活动策划、管理,承接企业科研课题,甚至赴海外见学,进而有效提升教师对专业前沿的深入理解,增强实践能力。而这些教师回归学校后,又可以作为导师对其他教师开展培训,从而达成以点带面的高效培训效应。再次,可以借鉴NYP的做法,建立、完善教师队伍“终身教育”体制机制,从经费、时间、平台等方面保障每一位教职员都能享有继续教育的机会,以“开发人才”的理念经营教师队伍,抓内涵、练内功,促使教师队伍整体能力持续提高、人才价值持续提升,以人才品牌带动教学品牌进而推动学校品牌,从而激发行业、企业的合作意愿和热情,真正达成校企双赢甚至校、企、行业多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简祖平.向新加坡教学工厂学什么--从教学工厂的概念谈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