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阳光体育;公平竞赛;道德缺失;素质教育
1.研究目的
体育运动已成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赋予了人们健
康的体魄,而且还赋予了我们无畏的精神、团结的力量以及沟通的技巧。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竞赛增加,比赛中出现了一些与体育精神相违背的丑恶现象,如吹黑哨、打假球、打架等恶劣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体育竞赛的“费厄泼赖”(Fair play)精神①,而这一切又不得不让我们对现如今高校学生的体育道德进行深思,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道德做出相应的贡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所研究目的,内容,参阅有关文献资料
2.2专家访谈法
咨询相关的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学者
2.3数理统计法
对所有调查指标进行百分位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比赛中体育道德缺失现象的具体表现
3.1.1大学生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的道德缺失
伴随着网络和电视转播业的越来越发达,大学生能够更多的收看到各种体育赛事。对职业运动员有了更多了解,各种负面的新闻随之而来,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表1国内外一些有违体育道德的案例
时间事件后果
2005年10月全运会上女子78公斤柔道决赛奥运冠军孙福明“假摔”让冠军主教练刘永福赛会批评
2007年10月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琼斯查出服用兴奋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五枚奖牌(三金两铜)全部归还,终身禁赛
2011年7月黑龙江某高校进行的一场院系之间篮球比赛引发了上百人群殴多名学生受伤进医院
2011年8月12日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泰国队和墨西哥队队员发生群殴双方共7人停赛
2011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比赛时南阳某高校队员与开封某高校队员发生打架赛会给予领队批评,扣除比赛押金,勒令双方退赛
表1反映的是极为个别的一些体育比赛中的运动员教练员为了利益而且违法体育道德的一些案例。大学生比赛中也是频发有违体育道德事件,但以打架居多,兴奋剂等高科技案例较少。
表2大学生对体育竞赛中某些行为的态度选择情况
问题会可能会一定不会没想过
是否会替他人参加比赛4%18%74%4%
是否会做公正裁判员86%8%0%7%
是否会为好成绩而服用兴奋剂类药品10%16%68%6%
是否会作为公正的观众合理观看比赛80%10%5%5%
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带动大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的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体育竞赛问题也凸显出来。由表2可见74%的学生表示一定不会代替他人参赛,只有4%的学生表示会;但是有10%的学生为了提高成绩愿意服用兴奋剂类药品。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已经受到职业体育的功利性影响,竞技体育的毒瘤已经在思想上开始腐蚀大学生运动员,但是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的思想。
3.1.2裁判员的职业道德
影响裁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表2中85%大学生表示会做到公正执裁,但还是有8%的学生表示自己可能做不到,表明了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是不够坚定的。裁判员是比赛场上公平的执法者,对比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执判工作中没有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而、收受贿赂,在主观评分比赛项目中打人情分、关系分等,都会导致比赛无法公正的进行下去。3.1.3 观众的体育道德缺失现象
在大学生体育赛场上,经常发生基于狭隘的主场意识而导致的赛场骚乱,尤其是足球篮球这种有着激烈身体对抗性的项目比赛之中,更是屡有发生。表2中80%的学生表示会做到公正观看比赛,可是一小部分主场球迷会因自己学校球队的输球,就乱扔东西,围攻裁判和运动员,制造事端,以发泄不满。
3.2 高校体育竞赛体育道德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
3.2.1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竞技体育越来越趋于职业化和商业化,学校体育比赛也越来越多地渗透着物质诱惑和实用主义思想。通过大型体育竞赛,不但获胜的运动员可以名利双收;同时,其教练员也会因此而前途无量。追求一些物质利益已成为部分参与者的最终目标,越来越多的人为达此目的不择手段。
3.2.2重视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国体育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集体的胜利是要通过每个个体的努力来实现的。当今我国独生子女大学生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类学生本身就比较强调个人主义。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他们开始过多地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完善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由此滋生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忽视集体的力量,导致集体荣誉感的减退,从而丧失集体主义观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赛事也日益增多,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比赛中,同时网络和电视转播业的兴旺发展,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各种体育带来契机,各种负面信息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道德观念。大学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道德缺失,以及为了某种利益而丧失职业道德的裁判员,还有体育道德缺失的观众等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的体育道德观念都是一种挑战,但是,大学生是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团体,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较高,在体育比赛中,大多数大学生自身能够遵守体育道德,对体育赛事中有违体育道德的不良现象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公正执裁、公平竞赛,这种良好的观念在大学生中更是深入人心。提高体育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4.2建议
4.2.1重视素质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体育道德认识水平,使学生了解阳光体育。建立完备的知识传授体系,把道德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无论是在体育教学中还是在体育竞赛中,对大学生进行完整的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4.2.2 增强体育道德法制观念。给大学生讲授体育相关法学知识,建立科学的、完备的竞技规则,对违规者有严厉的法律惩罚。
4.3.3 加强体育道德监督,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意识。借助社会舆论的赞许或谴责,通过体育道德评价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作出善恶价值的判断,并把这种价值判断反馈给行为者本人,调动大学生的荣辱感和体育道德良心,使其为符合道德的行为感到自豪并发扬光大,对不道德的行为知耻、愧疚并及时更正,从而培养大学生知善嫉恶的能力和从善去恶的态度,树立正确高尚的体育道德观。(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系)
参考文献:
[1]张海涛,费列列,陈敏.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6):8-21.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伦理学;体育竞争;和谐;关系
竞争意味着对立与抗争,而和谐是指和睦协调,它们似乎是两个相互矛盾的范畴,两者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地存在于竞技体育中。体育中的竞争应是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主观目的性的竞争,是与和谐要求相一致的竞争,是有序的竞争,是在促进自身与社会和谐的大方向下进行的竞争。在竞技体育中双方的竞争目的是一致的,比赛双方遵循着共同的法则,互促互进地向前发展。现阶段,竞技体育中存在、黑哨和虚假年龄等问题。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世人,体育竞赛中的竞争存在不和谐,存在着大量的矛盾,甚至是冲突。因此,从伦理学的视角理清和谐与竞争的关系,反思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防止竞技体育中某些不良倾向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体育竞赛中竞争无处不在。在竞技体育中,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是“更快、更高、更强”,时刻体现着一种竞争,一种向上的精神与力量,是竞技体育生存的根本。有学者认为,追求娱乐是人的本能之一,竞技运动可以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竞争性才是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竞技运动的灵魂,即“竞技运动是身体运动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是直接或间接与他人竟争,为战胜对方或突破纪录而进行的一种克服自身障碍或人为设置的障碍以及自然障碍的身体运动”。因此,在体育竞赛中,人们更多体现出的是利己而不是利他的行为。为了取得竞赛的胜利,体育参赛人员会努力训练,遍尝辛苦,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成绩,以达到胜利的目的,有时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等非法手段。自从竞技体育商业化以来,竞技体育领域的兴奋剂、假球黑哨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进一步破坏了竞技体育的秩序,破坏了竞技体育与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而体育媒体传播的不断发展,对竞技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宣传、推动和普及作用。媒体对体育竞赛中负面新闻,如球场暴力以及某些不公平现象的报道,使竞技体育中的某些问题被放大成为社会问题,有时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消极作用。竞技体育中这些问题在无形中影响了社会和谐以及竞技体育自身的发展。
从以上种种现象来说,竞技体育中的竞争与和谐之间,好像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事实上,竞技体育与和谐有着本质的联系与关系。竞技体育中的不和谐多是体育参与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出现了问题而引发的竞技体育秩序混乱。秩序是一切事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竞技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各种活动领域一角,也必须遵守秩序才能存在与发展。因此,进一步改善竞技体育中各种伦理关系的秩序,才能给竞技体育带来和谐的发展环境,竞技体育只有在和谐的背景下,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胜利享受和欢悦,竞技体育自身才能更好地发展。竞技体育的有序性指的是整个系统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竞技体育是人类针对自己身体的活动,
竞技体育中的秩序首先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上。虽然秩序的混乱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矛盾引起来的,但竞技体育中的有序与和谐不是指竞技体育发展得完美无缺,没有一点问题,没有一点矛盾与冲突。从辩证法看,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为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引导这些矛盾与冲突向好的、善的方面发展,并且能及时地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使之在有序状态下发展。竞技体育正是人类为了化解某些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场所,因此竞技体育中的矛盾与冲突非常复杂。但竞技体育健康、公平、公正、有序和自由的竞争环境又使得那些不能调和的矛盾与冲突逐渐化解,并给人与社会带来了健康与和谐。
体育之所以能将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民聚集在一起,给所有的人带来欢乐与力量,正是因为它具有竞争性,但这种竞争不是没有限制、无约束的,而是良性的、有序的竞争,而非无序的、恶性的竞争。人类之所以参与竞技体育活动,喜爱竞技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因为竞技体育的主流精神是向善的,它不仅能带给人们身体上的健康和情绪上的宣泄,还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幸福和心理上的满足。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竞技体育;多元分析;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112―04
投稿日期:2006-10-12
作者简介:王宏(1972-),男,山东青岛人,健美操国家集训队总教练、健美操国际级裁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通讯作者:田麦久。
目前,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理论界关于运动员自身竞技状态、参赛过程中竞技能力表现的研究尚多;对于怎样合理运用规则有效控制对手,以及比赛过程运动员凭借自身的竞技表现对裁判行为施加合法影响的研究和理论层面的升华尚属空白。
本文拟把高水平竞技选手在参赛过程的自身表现、对手表现、和评判过程等多元化因素加以解析,并对最终的参赛结果进行回归性认识,目的在于更有效的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参赛问题实施行为控制,从一般训练学理论的高度认识影响参赛结果的共性化问题,突出现代运动训练学在各单项最高竞技水平的训练和参赛阶段的应用理论指导价值,体现现代运动训练学在我国步入竞技体育强国阶段的学科价值。
1 体育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中,已经把自然界看为是一个整体,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阐明了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整体思想是现代系统思想的渊源。
体育运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实践行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竞技体育逐渐与宗教、军事和生产劳动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
运用系统的思想审视竞技体育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论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实际运用,将体育与其它社会文化现象并行陈列并予以横向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竞技体育训练和参赛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升华,从而更有效的反馈到指导实践的行为过程中。
2 不同项目参赛结果的评定方法
参赛结果是运动员的参赛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结果,即胜负或名次。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胜负或名次是反映参赛结果的重要标志,在许多情况下,其意义甚至超过了运动员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高低。
对任何一个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而言,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大系统,训练系统是相对封闭的,参赛系统是相对开放的,不同评分类型运动项目训练和参赛系统开放度不同,形成了下述明显差异:差异小,参赛结果可控性大;差异大,参赛结果可控性小。
3 参赛结果的影响因素
田麦久在1988年提出运动员参赛的结果取决于三大因素。即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参赛结果的评定行为,首次揭示了运动员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多元性特征。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是自身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除此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还受裁判行为的影响。裁判行为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参赛结果的评定方法,以及竞赛规则三个因素。
4 影响参赛结果三元因素的可控性分析
控制是人的目的,控制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信息和反馈。要进行控制必须了解对象的状态,发出指令及知道指令的执行情况,因而和被控制对象之间必须存在通信关系,而控制和通信过程的关键要求就是信息。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系统的输出通过一定的信息变换返送到输入端,对输入信息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原来的输入输出关系,实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和维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对于可以进行信息变换和反馈控制的系统成为可控系统,不能够进行信息变换或反馈控制的系统成为不可控系统。可控系统可以是通过长期训练建立起稳定的结构,例如: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构成落实训练计划的稳定模式、长期建立起的稳定人际关系、主观性评分项目中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顺序等;也可以是对参赛条件信息的及时掌握,通过认知过程转化为可控信息,例如:参赛秩序的安排、场地器材的性能、裁判职责的分工、主要竞争对手的参赛信息等。
对于无法转换的非可控系统无须浪费时间,避免扰动因素对可控系统的干扰,切实保障运动员参赛的可控过程。
4.1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表现运动员与教练员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可控性强的封闭系统,该系统在竞赛的特殊环境中突变为可控性减弱的开放系统称之为竞技能力表现系统。该系统在参赛时空中能够稳定地发挥系统功能,是提高参赛可控性的核心因素。
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两个中心环节,而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又是这两个中心环节中的核心内容。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以形成更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高水平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控制参赛的能力。比赛获胜不是看运动员自身超水平发挥比对手强多少,而是怎样让自己稳定的发挥,从而降低参赛过程中的失误率。
竞技状态是运动员为参加比赛而通过运动训练所形成的准备状态,是竞技能力在时空上的变化。竞技状态具有时相性、相对性与可控性的特征,不同项群的竞技状态有不同表现特征。
最佳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为参加比赛而通过运动训练所形成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其目的是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发挥出本人的最高水平。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是长期艰苦训练及科学有效地安排训练的成果。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训练安排、运动员状态和客观环境,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最佳竞技状态只是一种准备状态,就准备状态而言是最佳的、最适宜的,但参赛结果是否能发挥出最高水平还要看比赛的对手情况、比赛的场地、天气等条件;即使表现出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能否获得好的参赛成绩,同时还要依赖于裁判员对参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是竞技状态形成、发展的基础,没有竞技能力作
保障,不可能有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竞技状态的好坏则影响着竞技能力的发挥效果。要想比赛胜利,没有超人的竞技能力不行,而具备很高竞技能力的运动员不一定能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这是因为参赛结果除了取决于参赛队员间竞技实力的较量,关键时刻还取决于教练、裁判、观众及商业效果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4.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过程中有良好的竞技表现,是对自身竞技能力表现系统稳定结构的扰动因素。对于测量类和评分类运动项目而言,这属于影响运动员心理稳定的扰动因素;对于对抗性项目而言,直接成为影响自身竞技能力发挥的限制因素和自身制定战术方案的行为依据。
在远离平衡的状态时,运动员心理随意的一次非常小扰动或涨落,因为非线性相干作用,可以被放大成为巨大破坏结构的波澜。因此参赛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因素侵袭到自身竞技能力表现系统的内部。
4.3参赛结果的评定从美学角度来理解竞技体育,属于艺术美的范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它是由心灵产生的再生的美。”既然如此,裁判员对参赛结果的判定过程中,势必受到裁判员自身心理活动的影响。综上而述,对影响参赛结果因素的可控性分析如下表:
4.4参赛结果的后续影响 由于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可重复性特点,因此使得运动员参赛过程中表现出的动作信息体现出延续性价值,即本次比赛的表现受到上次参赛裁判印象的影响,同时延续到下次比赛中去。这突出表现在主观评分类项目中,上届冠军只要竞技状态不下降,参赛时保持稳定发挥,本届的卫冕基本在裁判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对抗性评判项目中,两队再次交锋,势必会产生对上次接兵的回忆。
“系统的定向刺激缺乏连续性,从而会影响本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因此怎样充分扩大本次参赛的优异成绩对下次参赛的影响,在当今赛事频繁的竞技体坛中已经引起了关注。
不同项目的连续参赛问题,不仅仅要考虑运动员自身状态的准备,同时还应当考虑上次参赛时对的裁判和对手的影响,才能准确对参赛结果影响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
5 施控对策
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发展的根本变化。当我们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回归到现实社会中时才发现,稳定、可逆、线性、平衡、永恒只存在于简单、封闭的少数系统中,在开放、复杂的系统中,不稳定、不可逆、非线性、非平衡和暂时性才是社会的主旋律。
对竞技体育系统,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大子系统,在与系统外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中,训练表现出系统的封闭性,参赛则表现相对开放的特征。因此讨论对比赛结果影响因素予以施控的问题,属于探索和研究参赛复杂性的范畴。
对复杂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分形与分维,田麦久的项群理论是研究竞技体育复杂性问题的创始性标志。
5.1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表现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参赛时抗扰动能力的大小,教练员应具备在训练中人为干扰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意识,检验本系统的结构是否趋于稳定;运动员通过长期系统训练获得的竞技能力储备是竞技能力稳定发挥的保障。
参赛过程中运动员专项化知觉的内向集中为参赛细节的稳定发挥,教练员行为知觉的外张扩散为积极防御扰动因素是确保系统稳定发挥,加强对参赛结果可控性因素把握的有效途径。
5.2合法干扰和控制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时获取对手信息,在比赛过程中合理运用规则,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对参赛对手心理上施加影响,使对手不能顺利完成其预定的参赛行为,是确保完成参赛目标的必要条件。比赛过程中向对手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是确立自己的心理优势,使对手在心理上处于劣势。
自然界不同系统间进行能量交换遵循着由高向低的方式。运动员良好的参赛能力除了自身具备的竞技表现能力外,还包括了分析对手能力、抵抗干扰能力、整合外界资源能力和处理突发的能力等。干扰对手而不被对手干扰的控制论解答方式是,向对手发出干扰信息而不接受任何影响本系统稳定结构的干扰信息。
专项化知觉越清晰的高水平竞技选手,在参赛过程中越能够获得额外的制胜时空,在产生动作行为之前,将自身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和竞技表现环境进行动态最优化处理,然后合理、有效、稳定的完成参赛过程,是自身把握参赛结果可控性因素的最主动、有效的控制对手的表现形式。例如:乔丹练习移动步伐是在泳池中训练的,参赛时便能够轻松实施对对手的有效控制。
5.3对裁判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运动员凭借自身的竞技表现对裁判行为施加合法影响,将自身欲意表达的行为信息通过参赛表现为动作信息,并被裁判员感知为具备审美功能的有效得分信息。
对于参赛结果客观测量类的运动项目,由于严格使用测量仪器对参赛结果予以判定,因此裁判员的心理活动无法影响该类项目的裁判过程。
对于主观打分类运动项目而言,裁判员的评判行为属于主观性评判,过程中无时不刻的受自身心理活动的影响。
对对抗性评判类运动项目的裁判手段和方式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规则予以执行、同时还依赖于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准,作出对比赛过程的评定,产生比赛成绩和结果。
5.4对连续参赛的节奏实施有效控制 由于运动员参赛过程中表现出的动作信息具备延续性特征,因此对于本项目而言,每次比赛既是一次相对封闭的审美评判系统,项目周期内的全部赛事又能够体现出相互关联性特征。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评判行为由于受到审美心理的扰动,维持与前一次相同的评判结果。例如体操类比赛中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难度动作,再一次被该名运动员完成(本次完成与上一次完成相比有所缺陷),评判尺度瞬时有所放松,给到了与前一次相同的分数。
6 结束语
本文欲求进一步完善项群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并建立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三元结构模型。在充分尊重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水平选手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解析作深入、系统的整体探讨,为高水平选手参赛过程中竞技能力发挥的施控对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与支持。
通过构建探讨高水平选手参赛过程中竞技能力发挥的施控对策模型,使人们对高水平选手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解析由感性的层面深入到理性的层面,增强理论的可操作性。并力求在训练与竞赛的连接问题、连续参赛的问题和竞技能力发挥稳定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用方式、对策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提高运动员在竞赛中正常稳定发挥并实施对参赛结果的有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与建议。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4
冬季运动会开幕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春风送暖,杨柳吐翠。在这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们又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春季运动会。在此,我代表我们五年级三班全体师生对这次运动会的即将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向为筹备组织此次运动会而付出艰苦努力的各位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刻苦训练、积极备战的所有参赛运动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次运动会是我校一年一度体育盛会,是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促进发展的体育盛会;是我校体育运动水平的一次大展示。
在此,希望全体参赛运动员发扬“更快、更高、更强”和“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模范遵守运动员守则,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友谊,全面展现小学生蓬勃向上的时代风采,取得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希望全体裁判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恪尽职守,严于律己,严肃赛风,严格赛纪,确保运动会的顺利进行。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次
运动会办成一次“文明、热烈、精彩、圆满”的盛会。
谢谢大家!
冬季运动会开幕演讲稿2
大家体育好!
巍巍苍山起舞,滔滔沭水歌唱。在这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我们实验中学春季田径运动会隆重召开了!这是全体师生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校体育教学的一次大比武,大检阅。
我们要把这次春季田径运动会开成激动人心的盛会,青春燃烧的盛会,奋勇拼搏的盛会。我们要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了团结协作、连续作战的作风;用我们不懈的努力,来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体现良好的班风、校风,培养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开好这次大会,我代表全体运动员向大家表示:
认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运动,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和技能,努力以最好的成绩为班争光,为体育争光。在竞赛过程中,顽强拼搏,听从指挥,服从裁判,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赛出风格,赛出实力,赛出水平,不断刷新我校各项记录。以出色的比赛成绩回报培养我们的体育领导和全体教师。
最后,预祝本次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冬季运动会开幕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仪征市实验中学田径运动会隆重开幕了!这是实验中学坚持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我谨代表仪征市体育局,对本届运动会的成功举行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运动员、裁判员和大会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仪征中学是我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母校的一草一木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师德传承,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这里是一方学习求知的圣地,一座授业育人的殿堂。
近年来,实验中学在通过了江苏省示范初中验收后,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办学成果有了新的突破。20xx年中考总均分位居全市第一,录取四星以上高中的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在20xx年仪征市第三届运动会上,以总分246分取得初中组第一名的辉煌成绩。在20xx年仪征市中小学田径比赛中,实验中学以11枚金牌、两破年龄组记录,总分209分的骄人战绩荣获初中组团体冠军。特别是去年,在江苏省第16届运动会上,代表扬州市参赛的实验中学棒球队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实现了我市历史上获得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5
首先,体育本身具有导向性的作用。体育锻炼,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通过射而进行道德教育。古希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鲜明的体现出为培养效忠奴隶主国王的忠君思想和行为的培养与教育。现代社会中也是如此。美国认为体育是一种教育力量,对促进青少年感情的成熟,形成道德观念,培养性格和合作精神,潜力是巨大的。芬兰主张通过体育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和社会教育,培养与社会接触的能力,为他人着想,为人正派的品质,并且通过体育进行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得身体运动时的自我表现能力。前苏联、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体育作为形成青少年的道德和精神面貌的积极手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相对普通高中比较充裕的特点,举办好体育竞赛活动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找准人生的坐标,端正人生的航向,去追求不同的目标和理想,促进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
其次,体育竞赛具有激励作用。这是由体育的竞争性所决定的,体育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通过体育竞赛活动让中职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势,增强自信心,教师紧紧抓住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加以耐心、适时的启发诱导,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转化。如2003级烹饪一班有五名同学,刚入学时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各科教师反应均很强烈,但是,这五名同学都很喜欢篮球运动,班主任和体育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个要点,紧密配合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转化工作,针对他们在篮球竞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对一些不良行为适时地进行说服教育,收到了其它教育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校内两个篮球赛季的磨练,这五名同学从开始影响老师正常上课到后来能主动协助班主任老师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体育竞赛具有凝聚力的作用。体育竞赛活动能使广大学生由于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群众意识而凝集在一起,这体现在集体项目上:如篮球、拔河比赛等,他们更容易为了集体利益、荣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而紧密团结在一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学生不良习气的矫正,更有利于他们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
第四,体育竞赛尤其对表现不好的中职生具有约束的功能。体育竞赛本身就具有严格规范,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特点,对中职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功能。如在进行篮球比赛时,对每位中职生来讲是公正平等的,无能你平时怎么样,你必须服从裁判,才能正常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来,否则就只能坐壁上观,充其量是一个看客。如篮球联赛中,对场上、场下同班同学不文明和不服从裁判员裁判的行为,学校有针对性的增加了参赛班级同学(包括参赛班级全体同学)技术犯规的判罚,在同学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场上或场下同学一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同班同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阻止,生怕本班被判罚技术犯规,很容易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较直接地理解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有形无形之间就使该同学为了适应这项竞赛活动的需要,主动地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争取成为同班同学心目中的英雄或偶像。
第五,体育竞赛具有愉悦身心和享受成就的作用。体育竞赛能给学生精神上愉受,减轻焦虑状态,缓解抑郁症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训练和拼搏,一旦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感、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没能完成预先的目标、失败了,也能通过老师经心的心理疏导,抓住这挫折教育的良好时机,磨练同学们百折不挠的意志,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
显而易见,做好校内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当然,体育竞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是首要。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需要配合的学校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难度较大,建立一个由一名校长分管领导下的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要通过学校的橱窗宣传栏、晨会等各种方式加强宣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体育竞赛的意义和功能,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组织工作上能争取得到大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第三,赛练结合,认真搞好班级普训,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竞赛水平。据调查近几年的中职生虽然参加了体育加试,但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却普遍较差,所以较快提高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是搞好体育竞赛的基础。十几年来,我校坚持了针对体育竞赛项目进行了全校性的普训,每个班可以选派4至6名同学参加,这些同学通过普训后都成了各班体育活动的带头人、教练、组织者,大大推动了全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开展,效果非常明显。
第四,要形成传统。任何活动的组织工作必须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传承性,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校内体育竞赛刚开始举办的时候,可能由于没有经验,组织的难度也较大一些,但随着后续比赛的举办,经验的积累,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逐步形成传统,就能获得更佳的效果。如我校近几年来田径运动会、篮球联赛、拔河比赛、跳绳等传统赛事的举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许多通过参加校内体育竞赛活动转化好的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工作上屡有建树,他们每当返校时都从内心由衷地感谢母校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普遍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这种成绩,是与母校的培养分不开的。
裁判员在体育竞赛中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心理训练;目的、作用;体能影响;技术、战术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体育竞赛的竞争日趋激烈,在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的介入下,运动员自身身体素质及技战术水平相差无几,而同等水平的运动员的成绩却相差悬殊,由此可见,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水平的高低会对比赛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而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善和提高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篮球运动是一项要求运动员在竞赛规则的限制下,通过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在规定的场地上与同伴积极协作,争取胜利的体育活动。在一场身体对抗激烈、攻防转换频繁、情况复杂多变的篮球比赛中,除了要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全面的技术和合理的战术安排外,还需要运动员拥有必胜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比赛中来自对方队员,裁判和观众等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可避免,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发挥应有的竞技水平,及时摆脱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都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一、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心理训练是现代篮球运动训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有计划地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其对自身情绪、思维、行为等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保证运动员竞技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出色的身体素质、全面熟练的技术动作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和基础,而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其应有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通过心理训练可以培养运动员适应现代篮球运动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不断加强和完善运动员解决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能力。
二、心理训练对体能的影响
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的基础保障。没有良好体能的保证,技、战术训练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没有科学、高效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就难以提高。而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持续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反复练习势必会给运动员带来枯燥、厌倦、逆反等负面心理情绪,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通过心理训练的干预,找出运动员的内心需要,利用动机激励的方法,将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融入训练的过程中,激发训练热情。并且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设置困难和障碍,人为地创造疲劳、逆境等不利条件,培养运动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以及永不放弃的顽强作风。
三、心理训练对技术的影响
现代篮球运动是以投篮得分为最终目的、攻防转换快速频繁的速度力量型集体对抗性的体育项目。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受到对方队员、裁判员、观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在巨大的比赛压力下正常发挥。因此,通过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学会在比赛中调节并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获得并长时间保持自信,以应对比赛中巨大的压力,控制比赛,取得胜利。在篮球技术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心理训练,让运动员了解自身优缺点以增进技术发展,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以有效地管理情绪,了解自己的觉醒程度以做好心理能量管理。合理运用心理暗示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技术动作的掌握质量,纠正错误动作。
四、心理训练对战术的影响
在篮球战术训练中应以培养“意识”为主要目的。篮球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教练员所制定的战术目的,运用正确合理的技术动作和战术行为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它表现为随着场上比赛情况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运用身体素质,通过合理的技术动作决定自己的行动方案。运动员在篮球场上通过战术配合紧密连接、协同作战,因此,必须要加强队员间的了解程度,充分强调集体性的团队作用。不但要让运动员掌握战术的基本模式组合,更要着重培养运动员对全队战术目的的理解,提高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的能力。情绪、感知、思维、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都会对篮球战术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科学、系统地提高队员心理素质是提高运动员战术意识水平的重要措施。观察力、分析判断力以及反应应变能力的培养,能够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迅速、准确地判断不断变化的场上情况,准确地把握空间、方位和距离,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动作。
现代篮球竞赛中,在双方球队频繁的攻防转换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暂时的得分交替,对方队员、观众的干扰,裁判员的错判、漏判,教练员的战术安排失误等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可能对运动员的情绪产生直接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训练是提高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徐家杰.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袁书美.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的不良心理因素[J].中国教练员,2004(2):88-90.
[4]李希水.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德州学院学报,2004(S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