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国土资源管理;应用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技术上的突破和成功,以快速的提取了土地地质构造信息和地质矿物勘察开采等问题数据的同时及时的预警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控,遥感技术对国土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1 遥感技术
(1)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中,获取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利用遥感技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国土管理数据库,是为了对土地的范围和土地的位置进行了实时的了解,同时为了快捷的调查土地的变更工作而建设,对于最终结果的上报有着完整的汇总和整理。利用遥感技术合理的规划了我国农田建设,可以及时的调整和方式不合理利用农田的现象,从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评估监测。
(2)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上作用发挥极大,完美的预警和监测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遥感技术的地理空间数据,对可能发生的一切灾害区域进行时刻监测其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发育特点和这次灾害的危害性与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目的的监测后续灾害发生的走势,这是中国从地震仪中又一次寻找到了可以预测地震前兆从而发起短期预报的手段,在今后的遥感技术会更多的使用在地质监测上,用卫星和地面勘察中减轻地质灾害的扩大性从而降低了人民的损失,在一年的时间里面规避了近1000起地质灾害,同时在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中,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面的各种直观信息对后续的救援的展开和可能出现的危险信息进行了识别,从而有效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社会的认同和经济损失的降低。
(3)遥感技术有着对地质矿物资源采集和勘探上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航空平台上的成像光谱仪器,提起到各个物质的光谱特性,从而有计划的勘察和开采,利用遥感技术从1990念叨现在国土资源部门完成了13个省会与自治区的19个重点矿产和矿区的有效调查和采集,实现了对1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调查监测,基本明确了不同监测去不同矿物的位置所在,从而明确开采区分布的有效管理。[1]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上,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遥感技术在矿物质资源的勘探上作出了贡献,利用成像光谱实现地物空间的信息、辐射信息、光谱信息的采集和规划,结合遥感的找图图鉴和丰富的地理纹理信息,从而合理科学的寻找和开发矿物质资源。
(4)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获取信息的手段,其中信息量的丰厚和全天候,信息获取快的优势在我国广泛被应用,在1980年我国利用了卫星遥感数据开展了全国的土地调查工作用,1990年代后,国家土地管理局应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技术分布了我国了绝大多数地区比率近乎1:1万的现状可以随时调查。[2]在1983年第一台成像光谱仪的问世,意味着我国处理掉了遥感科学的一个重大矛盾,是遥感技术的真正革新。从而实现了多光谱定性描述,高光谱定位的遥感地质作用。
(5)国土资源部分每年都要对全国重点人口集中城市,地区进行土地利用监测,从而进行分土地的利用合理性,从而可以快捷迅速的获得地面的信息,保证了工作的展开和快捷方便,在我国的土地资源遥感调查监测艺术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的产业化应用,在复杂的天气中,遥感技术依旧可以对地形复杂的山脉地区获得准确的数据,从而监测和实地考察,SAR遥感技术不仅不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还有全天监视的能力优势,为土地利用应用调查作出了贡献。
(6)现代遥感技术已经和常规技术相互结合,提高了遥感信息获取技术的便捷,在过去资源中我们发现,遥感的发展上,我们要把技术和方法结合,创新突破自身的信息提取效果,从而实现高速、高准的处理信息。这时候我们要解决他的局限性,身为过去资源的信息提取手段,要采取自动化的提取信息,从而完善应用。
(7)在日常生活中,遥感技术中的GPS也让我们生活出现了极大的便捷,从而让国家对我们某个地区的实时监控也是十分便利,完成了全覆盖的体系,对于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以及我国的矿物质情况以及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大量基础。
2 遥感的发展
遥感技术有着信息丰富、时效性强、巨大的宏观性等优势,通过GPS技术中可以准确预
测地质灾害,并且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反映,同时还能预见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实现对地质灾害进行快速调查,保证抢救工作的及时性,则需要遥感测绘技术的帮助。
(1)研究继承“3S”,促成一体化RS,GIS和GPS的关系互动,让他们在相互依存中快速发展,只有保证了GIS的网络空间的多维性方向发展,再由RS技术在朝着数据获取多平台、多穿观其等进行数据自动发现上发展,随着GPS卫星系统定位的完善,GPS的服务已经越来越精准快则,3s技术在各自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内部融合,RS和GPS像GIS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同时GIS也做出相应的空间处理分析,从而让RS和GPS进行有效的数据提炼,然后进行整理和使用,3S技术的一体化对于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国土管理部门的合理规划、管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地质的灾害防治和地质矿产的勘察都是有力的技术支撑。
(2)国土资源部门要发展融合现有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建议一个完整独立的数据资源,从而可以去的良好的信息提取效果,在我现在“遥感三号”和“遥感四号”等系列卫星提供的数据源中,不能快速的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在国外,一套完成的遥感数据的买断价格太高,所以我们只能发展自身水平来满足遥感数据的完善,遥感数据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预示着我国遥感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以及方便国土安全调整和工作的应用。
3 结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GPS的存在极大的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同时近几年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力在扩大,计算机技术的不停完善,遥感技术大大支持了我国国土资源建设,这个意义是巨大的,我们要有规划性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长和更新,国土资源管理将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2
[关键词] 升麻素苷;升麻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药代动力学
[收稿日期] 2014-07-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102825)
[通信作者] *赵晓莉,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药新剂型新技术应用与评价研究,Tel:(025)85811230,E-mail:
《本草衍义》云:“黄芪、防风,世多相须而用”。黄芪作为传统的补益类中药,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退肿之功;防风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之效。二者配伍可驱邪扶正,在治疗虚人外感、表虚自汗等多种病症中均有良好疗效,历代医著方剂中对黄芪、防风的配伍使用均有记载[1-3],现代调查研究表明,黄芪、防风在中医临床配伍使用的频率仍较高[4-5]。现代药效学实验研究表明黄芪、防风配伍后,在增强免疫、抗氧化等生物效应上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6-7]。以升麻素苷、升麻素等为代表的色原酮类成分,是防风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8],且升麻素苷在体内极易转化为其苷元升麻素[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其苷元是黄芪中主要的黄酮类活性成分。本课题组在前期进行了黄芪、防风饮片配伍前后药代动学力学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提示药对配伍后两药的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变化,各自的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本实验选取前期实验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显著的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鼠口服升麻素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配伍升麻素苷后升麻素苷及其苷元升麻素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其药动学参数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黄芪-防风配伍的科学内涵。
1 材料
1.1 药材、对照品和试剂
橙皮苷对照品(批号110721-201115)、升麻素苷对照品(批号111522-201008)、升麻素对照品(批号111710-200501)均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原料药(批号20120425, 纯度为98%)购于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升麻素苷原料药(纯度为98%)(南京泽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甲醇(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乙腈(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其余溶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密理博超纯水仪制备的超纯水。
1.2 动物
清洁级SD大鼠,全雄,体重220~250 g。合格证号SCXK(苏)2008-5033。
1.3 仪器
超高效液相色谱-TQD质谱联用仪(ACQUITY系统,美国Waters公司) ,MassLynx V4.1工作站。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MicroCL 21R微量离心机(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微量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Vortex-Genie 2涡旋振荡器(美国Scientific Industries公司),DCY-24G 可调式浓缩仪(青岛海科仪器有限公司),默克密理博Synergy超纯水仪(德国Merck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1.1 系列浓度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分别取干燥至恒重的升麻素苷、升麻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制得升麻素苷、升麻素质量浓度分别为9.6,384 mg・L-1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密封后置4 ℃冰箱冷藏,待用时用甲醇稀释升麻素苷、升麻素至0.48,19.2 mg・L-1,作为标准曲线的第1个点,再逐倍稀释成系列浓度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2.1.2 内标溶液的配制 取干燥至恒重的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制得质量浓度为120 mg・L-1的内标储备液,密封后置4 ℃冰箱冷藏,待用时用甲醇稀释至所需浓度。
2.2 原料药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苷原料药,以0.5% CMC-Na为溶剂溶解,制得升麻素苷(质量浓度为8 g・L-1)溶液及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质量浓度为2 g・L-1)-升麻素苷(质量浓度为8 g・L-1)溶液。
2.3 给药方案及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2.3.1 给药方案 取雄性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给药前禁食12 h,期间自由饮水。灌胃给药,一组给予升麻素苷(80 mg・kg-1),另一组给予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20 mg・kg-1)- 升麻素苷(80 mg・kg-1)。分别于2,5,10,20,30,60,90,120,180,240,360,720,1 440 min眼底静脉丛取血 0.3 mL,加入到含有肝素钠的离心管中,离心(5 000 r・min-1,6 min),分离血浆,取上清,冻存于-20 ℃冰箱,备用。
2.3.2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精密吸取血浆100 μL,定量加入内标橙皮苷(4 mg・L-1)20 μL、盐酸(1 mol・L-1)20 μL,涡旋1 min后加入1 mL的乙酸乙酯,涡旋4 min,12 000 r・min-1离心5 min。定量吸取上清液900 μL置于1.5 mL EP管中,40 ℃氮气吹干,残渣加入初始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1∶9)100 μL,涡旋90 s,12 000 r・min-1离心5 min,取上清液5 μL进样分析。
2.4 血浆样品中升麻素苷、升麻素UP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
2.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2.1 mm×100 mm,1.7 μm) 柱;流动相:A为乙腈,B为0.1%的甲酸水;梯度洗脱:0~1 min(10%A),1~1.5 min (10%~30%A),1.5~2.5 min(30%A),2.5~3 min(30%~70%A),3~3.5 min(70%A),3.5~4 min(70%~10%A),4~4.5 min(10%A);流速0.3 mL・min-1;进样量5 μL,柱温40 ℃。
2.4.2 质谱条件 Waters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TQD),离子化方式:电喷雾离子化(ESI),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MRM)测定,正离子检测;主要质谱参数为:毛细管电压4 000 V,锥孔电压60 V,脱溶剂温度450 ℃,脱溶剂气体流速8 000 L・Hr-1。定量检测离子对升麻素苷m/z 468.94/307.09,升麻素m/z 306.94/234.93, 橙皮苷m/z 610.94/302.94。
2.5 方法学考察
2.5.1 专属性实验 取大鼠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加入混合对照品及内标对照品、给药10 min后含药血浆各5份,按2.3.2方法处理,在2.4条件下测定,升麻素苷、升麻素及橙皮苷与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均能得到良好的分离,其他成分均无干扰,给药组中3个成分的保留时间均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见图1。
2.5.2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取2.1制得的混标储备液,按倍数稀释法制成不同浓度的混合对照品,加入到大鼠空白血浆中,按2.3.2方法处理。经UPLC-MS/MS分析测定,以血浆中升麻素苷、升麻素的浓度(X)对它们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进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得到2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各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见表1。
2.5.3 精密度与准确度实验 根据升麻素苷、升麻素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选择低、中、高3个浓度,用空白血浆配制成相应浓度的质控样品,每个浓度平
A.空白血浆样品;B.空白血浆中加入对照品样品;C.大鼠灌胃给药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苷10 min后血浆样品。
图1 升麻素苷、升麻素和橙皮苷的提取离子色谱
Fig.1 Extraction chromatograms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cimifugin and aurantiamarin
表1 线性关系考察
Table 1 The liner regression equations
化合物回归方程r线性范围/μg・L-1
升麻素苷Y=0.023 8X-0.051 50.9990.12~480
升麻素Y=0.123 3X+6.556 70.9942.34~19 200
行配制6份。按2.3.2方法处理,进样测定,根据当日随行标准曲线来计算质控样品的浓度,并求得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各成分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见表2。
表2 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n=6)
Table 2 The intra-day and inter-day precisions and accuracies of the two components in rat plasma(n=6)
化合物质量浓度
/μg・L-1日内精密度
RSD/%日间精密度
RSD/%准确度
/%
升麻素苷0.478.0410.0286.85
1513.661.79108.1
12011.112.40107.3
升麻素9.387.665.21110.9
3007.921.91101.9
2 4007.9210.49110.0
2.5.4 提取回收率实验 配制低、中、高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按2.3.2方法处理后,测定的样品所得峰面积与甲醇质控样品测得峰面积相比,得到该成分的绝对回收率。内标的提取回收率同上。结果表明各成分回收率均达到72.44%以上,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见表3。
表3 回收率和基质效应(±s,n=5)
Table 3 The recoveries and matrix effects of the two components and I.S. in rat plasma(±s,n=5)
化合物质量浓度/μg・L-1回收率/%基质效应/%
升麻素苷0.4776.40±9.00100.9±7.58
1574.10±9.2491.58±3.46
12072.44±9.00101.1±7.53
升麻素9.3890.81±5.8989.39±3.00
30079.44±6.4289.98±2.37
2 400104.3±6.6294.95±7.10
橙皮苷4 00074.73±2.9989.94±10.20
2.5.5 基质效应实验 取空白血浆15份,按2.3的处理方法处理至氮气吹干,配制低、中、高3个浓度混合对照品的甲醇溶液,各5份,加入至处理过的空白血浆内,进样测定,其峰面积与相同浓度混合对照品的甲醇溶液的峰面积相比。内标的基质效应同上。结果表明各成分的峰面积比值介于89.39%~101.1%,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见表3。
2.5.6 稳定性实验 配制低、中、高3种浓度的质控样品各5份,分别考察其在室温、反复冻融3次以及放置-20 ℃冰冻条件下存放1周的稳定性,经处理后用UPLC-MS/MS测定,考察待测成分与内标物色谱峰峰面积比值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各成分低、中、高3种浓度的RSD均小于11.33%,其稳定性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见表4。
表4 稳定性考察(n=5)
Table 4 Stability of the two compounds in rat plasma (n=5)
化合物质量浓度
/μg・L-1室温,12 h,
RSD/%反复冻融3次,
RSD/% -20 ℃冰冻,
7 d,RSD/%
升麻素苷0.479.5911.310.9
159.5311.17.07
1205.885.279.16
升麻素9.385.537.477.00
3002.538.154.86
2 4000.814.282.39
2.6 药代动力学结果
测定血浆样品中升麻素苷和升麻素的血药浓度,以平均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得到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将实验测得的各成分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以DAS 3.2.4软件处理,以统计矩模型求算升麻素苷、升麻素在大鼠体内的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5。
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药升麻素苷后,升麻素
图2 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升麻素苷和升麻素的药-时曲线(n=6)
Fig.2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profiles of p-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 prim-O-glucosylcimifugin(n=6)
苷吸收迅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快,Tmax小于30 min,并且升麻素苷脱糖基转化的苷元升麻素在体内暴露极大。两给药组对比,升麻素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配伍后,升麻素苷及其苷元升麻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均有提高,其中升麻素苷的AUC0-t,AUC0-∞有显著性差异(P<0.05), 升麻素C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5 升麻素苷和升麻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s,n=6)
Table 5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p-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s,n=6)
参数升麻素苷升麻素
升麻素苷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苷组 升麻素苷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升麻素苷组
Cmax/μg・L-177.03±32.6493.07±8.8812 876.44±2 048.4415 877.26±1 526.621)
tmax/min16.67±9.8323±9.80110±15.4990±32.86
t1/2/min70.33±25.9741.71±13.1570.98±13.11102.24±48.71
AUC0-t/μg・min・L-15 214.72±989.196 913.28±807.561)2 850 992.2±729 698.363 365 146.7±445 225.45
AUC0-∞/μg・min・L-15 531.68±1 097.906 989.89±848.361)2 850 997.4±729 696.953 369 351.7±448 838.57
CL/L・min-1・kg-115.06±3.6511.61±1.36--
注:与升麻素苷组相比1) P<0.05。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实验比较了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酸乙酯与正丁醇不同比例混合物等萃取溶剂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时,所测2种成分的提取率较大,内源性物质干扰程度较少,在氮气吹干过程中也较省时,因此选用乙酸乙酯为本实验样品的萃取溶剂。实验中采用UPLC-MS/MS技术,通过选择性检测样品和内标的分子离子峰进行定量,建立了快速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升麻素苷、升麻素浓度的方法,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具有较高的专属性,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本实验从药代动力学角度,开展了黄芪-防风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研究。前期,本课题组进行了黄芪、防风饮片配伍前后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大鼠分别给药黄芪水煎液、防风水煎液、黄芪-防风药对配伍水煎液后2药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内药代动学力学特征,发现黄芪-防风药对配伍水煎液组,防风中的升麻素苷和升麻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AUC0-∞,Cmax,Tmax)有明显变化,其中升麻素苷的AUC0-t,AUC0-∞,Cmax,Tmax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升麻素的AUC0-t,AUC0-∞,Tmax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毛蕊异黄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也有明显改善。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黄芪-防风药对配伍后各自的生物利用度均有所提高,尤其是防风中色原酮类成分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更为显著,这证实了黄芪-防风药对历代以来相须为用的合理性。本次试验选取2药中的主要的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黄芪-防风相伍为用的机制。
本实验结果显示,升麻素苷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配伍后,升麻素苷及其苷元升麻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均有提高,其中升麻素苷的AUC0-t,AUC0-∞有显著性增加(P<0.05),升麻素的Cmax有显著性增加(P<0.05),说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能促进升麻素苷及其苷元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升麻素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均属于黄酮类成分,分子结构中连接有葡萄糖基。文献研究表明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的肠吸收主要受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这3类外排蛋白的影响,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可能通过影响吸收环节的转运蛋白的活性,从而影响了升麻素苷及升麻素的吸收行为。药物在体内过程中的相互影响除发生在吸收环节之外,肠道菌群和代谢酶的作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毛蕊异黄酮苷和升麻素苷均有葡萄糖基,易被肠道菌中的特异性糖苷酶水解为苷元,两者可能在此环节产生相互影响,使得升麻素苷吸收入血的量增加。肝脏代谢通常是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较为重要的途径,以黄酮苷元的转化反应为主,黄酮苷元易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催化下进行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10]。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在肝脏中主要以Ⅱ相代谢为主,代谢反应过程中可能受UGT1A1,UTG1A3,UGT2B7,UGT1A9和UGT1A6的作用。升麻素的Ⅱ相代谢是否受毛蕊异黄酮的影响,导致其Cmax变大,值得探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仅表现在体外药剂学环节, 更多地表现在体内药动学环节。本实验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黄芪-防风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胜, 贾波. 黄芪、防风配伍探析[J]. 中医药信息, 2004, 21(2): 31.
[2] 陈仁寿. 防风的祛风作用及其配伍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25(9): 574.
[3] 冯永辉. 黄芪常见药对的临床应用[J]. 陕西中医, 2007, 28(8): 1073.
[4] 唐仕欢, 杨洪军, 黄璐琦, 等. 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内科)[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19): 2257.
[5] 杨洪军, 唐仕欢, 黄璐琦, 等. 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儿科)[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0): 2395.
[6] 马红, 朱荃. 黄茂防风配对协同效应的实验观察[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12(1): 40.
[7] 马红, 朱荃, 孙小玉, 等. 黄芪防风药对耐缺氧及抗氧化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1998, 9(4): 324.
[8] 薛宝云, 李文, 李丽,等. 防风色原酮苷类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25(5): 297.
[9] 李悦悦. 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于防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10.
[10] 陈永钧,龙晓英,潘素静,等. 黄酮类化合的药效机制及构新途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1):337.
Studies on effects of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on prim-O-
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in vivo pharmacokinetics
ZHAO Xiao-li1,2*, LIU Ling1, DI Liu-qing1,2, LI Jun-song1,2, KANG An1
(1. College of Pharmacy,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2. Jiangs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fficient Delivery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Astragali Radix main active flavone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on Saposhnikoviae Radix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a UPLC-MS/MS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in rat plasm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alycosin-7-O-β-D-glucoside-prim-O-glucosylcimifugin to rats were carried out, which might be conductive in exploring the rationality of Astragali Radix - Saposhnikoviae Radix herb couple. Twelve 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in rat plasma of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 prim-O-glucosylcimifugin to rats were determinated. And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DAS 3.2.4. The established method was rapid, accurate and sensitive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in rat plasma.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a Waters Acquity BEH C18 column (2.1 mm×100 mm, 1.7 μm) with the mixture of acetonitrile and 0.1% formic acid/water as mobile phase, and the gradient elution at a flow rate of 0.3 mL・min-1.The analytes were detected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ith th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source and in the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mode. Compared with prim-O-glucosylcimifugin group, the AUC0-t and AUC0-∞ of p-O-glucosylcimifugin as well as the Cmax of cimifug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in calycosin-7-O-β-D-glucoside-prim-O-glucosylcimifugin group.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could enhance the absorption of prim-O-glucosylcimifugin and cimifugin and improve the bioavailability, explaining preliminarily the rationality of Astragali Radix-Saposhnikoviae Radix herb couple.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3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应用;遥感信息;调查
中图分类号: P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概述
遥感技术首先应用在资源宏观普查、动态监测上,而后才扩展到生态环境调查、环境污染监测等方面。经过多年的试验、推广和应用,遥感已成为各种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动态监测与工程应用不可缺少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更新和分析的手段和数据库。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已从过去单一的遥感技术发展到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其领域已深入到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安全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称为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灾害监测评估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水工环领域遥感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经过近30年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依靠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在水工环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水文地质开始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传统的遥感水文地质着重于水文地质测绘系统中定性特征的解释和特殊标志的识别,近期的研究则扩展到应用热红外和多光谱影像进行地下水流系统内的地下水分析和管理,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到了空间补给模式、污染评价中植被、区域测图单元参数的确定和空间地下水模型中地表水文地质特征的监测。纵观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水工环领域的一些应用成果,可把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4.1从目视解译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解译
如线性影像计算机自动判释专家系统及土地利用(分类)计算机判读模型以及机助信息提取与制图系统等。由于影像的多解性及识别系统的不完善性,虽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工作,但已大幅提高解译工作效率。
4.2从几何形态解译到充分利用光谱信息
过去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波段划分过少,只有几个波段,使地面波谱测试数据与图像光谱数据难以精确比较。因此,图像解译工作很少考虑地物的波谱特征,主要根据影像的色彩、色调、纹理、阴影等所形成的几何形态特征。随着机载成像光谱仪(高光谱)技术的商业运作及2000年前后的高光谱成像卫星的发射,使得用光谱信息对地物的分析更精细、更准确。
4.3出现地面温度反演技术
地面温度反演是指从热红外图像数据的辐射亮度值获得地表温度信息。反演方法主要有地表温度多通道反演法和多角度数据进行组分温度反演法等。
4.4从定性分析评价到依靠计算机数字模型模拟的定量分析评价
如遥感技术在地下水流系统应用中,根据遥感数据建立的地形、流域面积、水系密度等数据集结合气象数据建立空间补给模型。数字模型成为遥感技术实现定量评价的重要途径,而DEM/DTM是涉及地形数据计算方面不可缺少的工具。
4.5使用单一遥感信息源到多元信息拟合
目前的遥感应用技术,已不再是单一使用各种遥感数据,而是根据需要结合利用了其他信息源,如地质、地形、水文、土壤、植被、气象、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及人类活动等资料。这样,图像数据的预处理尤其重要,如几何较正、多波段数字合成、镶嵌、数据变换等,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多元信息数据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4.6从单一手段应用到多手段应用
近年来,遥感技术(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综合应用,即“3S”技术,成为遥感技术应用的主流。GIS是数据库管理、数据图形处理、各主题图件叠加、制图的重要工具。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点搬到卫星上,组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由 3 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出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 3 颗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用户使用 GPS 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3 颗以上的 GPS 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到 3颗以上 GPS 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 卫星的窄间坐标,据此利用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点的位置。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在基准站上安置l 台 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 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 接收机在接收 GPS 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和转换参数,然后根据 GPS 相对定位的原理,即时解算出相埘基准站的基线向量,解算出基准站的 WGS-84 坐标;再通过预设的 WGS-84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实时地计算并显示出用户需要的三维坐标及精度;GPS可以对地面控制点精确定位,提高遥感数据空间精度。另外,在具体手段配合上,也出现了遥感技术与物探技术、钻探技术等相结合的新方法。
4.7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
数字摄影技术的成熟,推进了制图工作的现代化,改善了基础图件的质量和成图效率,并影响着遥感技术的调查方法。该技术的产品可直接作为GIS的数据源,便于遥感与GIS一体化研究与开发。如我国自己开发的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VIRTUOZO,具有数字化测图、自动生成DEM/DTM和等高线、生成正射影像等功能。
4.8遥感技术应用成果向着便于保存、复制、携带及传输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遥感技术应用成果的数字化。由于是数字成果,可载于多种介质上,如CD-ROM、磁带及计算机硬盘上,使携带处理更加方便。随着1998年“数字地球”计划的提出及我国国土资源部“数字国土”工程的实施,遥感应用成果数字化显得尤其必要。
三、主要遥感信息源及其发展
根据传感器类型不同,遥感图像可分为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和扫描、多光谱扫描、微波雷达和成像光谱图像等。近10年来,传感器技术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图像分辨率提高,卫星图像分辨率已达到米级。②具备立体观察功能。③应用波段数增加,机载高光谱成像仪已投入使用。如美国的AVIRIS(航空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波谱范围0.4~2.5/l,波段数224个。CASI(袖珍航空光谱成像仪),波谱范围0.4~0.95/u,波段数72个。高光谱成像光谱仪简称成像光谱仪,也称超光谱成像仪,按其波段数目可分为高光谱成像光谱仪(波段数
四、结语
在水工环地质中对3S技术的采用,已经得到了很好验证,可以一步到位外业的测量,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对外业工作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而缩短整个测量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简化外业工序和迅速完成也可以使所有的后续专业工序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4
关键词:遥感测绘技术;遥感图像;采集信息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一种有效的测绘辅助手段,遥感技术已经在矿产资源的预测当中有多年的历史,当前,随着现代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测绘技术所产生的作用也开始越来越重要,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从测绘的角度来讲,遥感技术的进步不能离开全球定位系统,按照电磁特性的差异原理来提取相关信息,最终完成远距离测绘工作。在测绘的过程当中需要一些气球、飞机、卫星等遥感平台,用于稳定运载传感器。
一、遥感技术
所谓遥感,指的就是通过遥感器来采集对象目标的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相关地区或地物目标信息的技术和科学,其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声波、力以及电磁波等,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质学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工作人员通常会利用遥感定时性、信息丰富以及视域宽等特点,用于研究地球表层表面的地质现象、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的特征,为地质构造的研究、环境以及灾害地质监测、区域的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勘察等研究提供帮助,在我国,遥感测绘起步较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因为遥感技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宏观数据,利用清晰直观的图像来显示地物的景观,反映出大量浅地表和地表的地质信息,从而对钻探、化探以及物探等勘探手段加以有效补充,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来弥补其他勘探方法的不足。
二、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运用
1、区域内成矿预测以及成矿规律研究方面的应用
根据已知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可以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出相关的控矿地质信息,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物化资料以及矿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推断出找矿的一些有利地区,在遥感图像上所提取的一些地质构造信息,一些是前人所未能意识到的,这些信息很可能对工作人员找矿产生较好的指示作用,但是如果验证工作未能做好,不少人就会对这种信息出现一定的质疑,对信息属于哪一种地质构造信息、是否能对找矿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能做出较为肯定的结论,当前,很多人对遥感图像上所提取的地质构造信息大多推测是隐伏的岩体、韧脆性剪切变形带、矿化石变晕、隐火山机构等,尽管有些人从统计学的观点出发,对矿产的分布还线性结构、环形的关系做出过一定的统计分析,但是因为验证工作做的不够,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些线性、环形的影响是什么地质构造现象所产生的反映。同时,由于遥感信息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往往会导致很多解译结果出现不确定性和多解性,严重影响到遥感的应用,因此,应当通过实际的试验来对遥感信息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索,不断提高遥感信息解译和识别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对遥感信息中的矿化蚀变信息加以提取能够指导找矿
当前应用在找矿中的遥感信息主要包括油气的微渗漏异常信息、受金属离子危害植被的反射光谱信息以及铁离子和OH热液被蚀变的信息。油气的微渗漏信息异常主要是油气微渗漏对地表物质的成分所产生的影响,像铁离子还原、碳酸盐化、粘土化以及地表的植被遭受毒害之后所出现的变异以及植被长势受到抑制时,反射光谱就会出现变异现象,这时在遥感图像上就会表现出色调的异常,在进行油气的勘查时,需要结合相关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当前还不能直接依靠遥感信息来确定油气田,但是不可否认,遥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勘查的命中率以及缩短勘查的时间等。在植被的覆盖区域,很难直接获取基岩矿化蚀变的异常遥感信息,但是一些蚀变岩石、矿化岩石中金属的元素比较丰富,能够使覆盖的植被遭到毒害,从而出现长势差和生态变异现象,导致反射光谱出现变异,从而同周围正常生长的反射光谱形成一定的差异,出现反射光谱异常的现象。人们通过从遥感图像中识别和提取信息,可以指导找矿,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异常信息的提取展开了大量研究,在找矿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一些遥感找矿的信息较为微弱,甚至存在着大量的干扰信息,加上人们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矿床形成的规律认识得不够完善,使得当前所提取到的一些遥感信息与实际的情况不能完全符合,不能否认的是,在遥感信息当中包含着大量的对找矿有一定价值的信息,我们应当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作用,加强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运用。
3、遥感测绘技术在资源的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人均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因此,必须要合理利用资源和注意节约资源,其中,合理规划就是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由于个人利益的驱动或者是一些地方利益的驱动,不能经过合理的规划就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开发的方式较为粗放,不能使得一些矿产资源不能充分回收导致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某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工作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环境进行合理的评价,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通过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可以对矿产开发后的土地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问题作出评价,为矿产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提供相应的依据。
4、双频遥感测绘技术的实践
通过对遥感测绘技术实践进行总结,可以将建筑物的变形遥控监测和振动测绘作为实践应用的对象,当前,遥感测绘技术已经广泛被应用到了不同时变系统遥控测绘的工作当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所具有的特点,制定三种不同的监测模式,即实时动态的检测、固定连续的监测以及周期性的重复监测,对于桥梁变形的检测主要是对T程建筑物动态变形的监测,其采用的密度较高,通常要采用双频遥感测绘技术对其进行计算。
结语: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遥感测绘技术也必将会成为未来测绘工作所采用的重要技术,现代的测绘新理论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概括性,其测绘新技术的综合性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各专业学科之间能够相互渗透交叉,使得测绘学同其他门类科学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大增强,促进了学科的内外综合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树功,黎夏,钟凯文,周永章,刘凯.遥感与GIS技术在湿地定量研究中的应用趋势分析[J]. 热带地理. 2008(03)
[2] 何莉萍,袁珂珂,徐红梅.浅议新时期地质测绘技术与发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3] 王岩威.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影响下的发展前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1)
[4] 逯亮清,胡小平.利用几何约束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J].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8(01)
[5] 郑著彬.遥感技术在漾濞县泥石流灾害解译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0(03)
[6] 王先全,吴敏,董淳,庄秋慧.双GPS定位定向系统[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7] 徐荣增.遙感技术簡介[J]. 铁道勘察.2009(02)
[8] O·Weibrecht,栾波.遥感技术的现代水平和发展趋势[J]. 铁道勘察. 1980(01)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5
[关键字] 铀矿勘查 遥感技术 综合研究 成矿观点与找矿效果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8-2
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遥感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化应用遥感信息,以便更有效地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已成为当前遥感地质工作者积极探索的科学难题和热点。而开发新型遥感探测技术与先进的图像处理方法、促进遥感技术与多学科的交叉集成,是这一探索的方向和重要途径。本文结合铀资源勘查,重点从遥感信息综合研究的角度,对其在地质勘查领域深化应用的这一科学难题进行了探索。
1地质找矿中遥感信息综合研究和深化应用的思考与理念
(1) 遥感技术在地质领域应用的局限性。遥感技术在地质领域应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遥感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是地表信息,而目前找矿更多的是需要地下深部信息。因此,单靠遥感技术本身很难解决复杂的地质找矿问题。
(2) 找矿难度愈来愈大,遥感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已成必然。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发展,一方面,出露地表的矿床明显减少,勘查的目标已由地表或近地表转向地下深处的隐伏矿床,因此找矿的难度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由各种地学手段获得的信息愈来愈丰富,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以提高勘查效果,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3) 遥感技术要与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进入21 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 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仿真模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应用于地质勘查领域,进一步解决矿产资源的勘查问题。鉴于上述思考,笔者提出了遥感信息深化应用的思路:即充分发挥遥感技术优势,实现遥感技术应用的以下两个结合: 一是遥感信息与传统地学信息的结合,二是遥感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同时,在遥感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注入地质专业知识,将信息转化为创新思维,用来指导找矿决策和实践。
2遥感信息综合研究与我国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观点的提出
2.1 铀矿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
2.1.1 对地质资料分析的质疑
关于矿床成因,研究初期人们认为它属层间氧化带铀成矿类型,铀源来自盆地北缘蚀源区的含铀地层和中酸性岩体,在氧化条件下,雨水淋出的铀渗入地下,经地下水搬运,沿渗透性高的砂岩层迁移,在从氧化带进入还原带的过渡地带,由于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铀的沉淀和富集,形成了该铀矿床( 图1( a) ) 。可是,经矿化同位素年龄分析,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从120 ± 11 Ma ~ 8 ± 1 Ma 的一个漫长过程,新生代时( 20 ± 2 Ma 和8 ± 1 Ma) 继续有铀矿化形成,但新生代时,河套断陷已经形成,断陷的下陷已将蚀源区与成矿区分开,这时成矿的铀源已不可能再来自盆地北缘( 图1( b) ) 。因此笔者认为,用传统的观点难以完全解释东胜铀矿床的形成。
2.1.2 新发现地质现象的遥感信息综合研究
先将收集的研究区的遥感、地质、地球物理( 重力、航放、航磁) 、地球化学数据建成GIS 数据库; 然后利用GIS 分析功能,将遥感信息与传统地学信息集成( 复合和融合) ,并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通过综合研究进一步认为:东胜-石湾子断隆构造为一基底隆起背景上的富铀断块,它的不断隆升,能够为成矿提供铀源;断隆南缘断裂为一从地表切入基底的贯穿性断裂,是深部物质向上运移的通道;环状构造为一与油气有关的环状构造,反映该区油气活动的中心,可以为成矿提供油气等还原物质。由上述构造要素构成的成矿背景叠加在早期的套蚀源区与斜坡带的成矿背景之上,构成了该区铀矿形成的特殊区域地质构造环境。
2.2铀矿床的断隆叠加成矿
在综合研究了铀矿床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之后,又进一步研究了矿床的成矿特征,发现油气和热流体参与了成矿过程,矿化有明显的叠加现象,如铀源的叠加、成矿流体的叠加和成矿年龄的多期性等,且铀矿化类型具双重性和复杂性等。将矿床的成矿背景信息与矿床的成矿特征信息综合,并注入铀矿地质专业知识,实现了信息的转化,重新认识了铀矿床的成矿过程。
2.3 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观点的提出
(1) 断隆非叠加成矿的证据。当扩大研究范围后发现,其他铀矿床在空间分布上也与断隆构造有关,如黄陵铀矿床位于渭北断隆的北缘,国家湾铀矿床位于固原-华亭断隆上,磁窑堡铀矿床位于牛首山-罗山断隆的西缘等。 综合断隆叠加成矿和非叠加成矿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砂岩型铀矿断隆成矿的观点。
(2) 断隆成矿的机理。通过对断隆构造成矿机理的研究认为: ① 断隆构造的隆升作用,使深部的铀矿床和富铀层被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剥蚀,为新的成矿过程提供铀源; ② 断隆边缘斜坡带的地形和沉积环境( 有利于形成赋矿的粗碎屑的沉积地层);③ 断隆边缘贯穿性断裂是将深部还原性物质向上运移的导通等。这些有利的成矿要素在断隆构造环境形成了最佳组合,从而使断隆构造孕育了源( 铀源) - 运( 搬运) - 聚( 富集) 统一的成矿条件。(3) 断隆成矿观点的核心。断隆成矿观点的核心是强调构造,特别是深位贯穿性断裂和油气,甚至热流体等深部还原性物质在砂岩铀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该类型铀矿床的形成不同于传统的层间氧化带类型铀矿床,不只是个浅部地质作用过程,而是深部与浅部地质作用的复合。
(4) 断隆成矿观点提出找矿意义: ①我国克拉通盆地砂岩型铀矿的区域找矿,应围绕断隆构造及其边缘进行; ②围绕断隆构造找矿,不要局限于砂岩型铀矿,应开展多目标找矿( 包括砂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热液型); ③不同断隆构造形成的背景、演化历史、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不尽相同,即使同一断隆构造不同部位成矿环境和条件也不相同。因此,找矿时要进行具体的地质分析。
3结论
实践表明,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同一个问题,由于看不到新的现象和事实,认识将很难有所突破。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它能够迅速发现用常规地质方法很难发现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果将这些新发现与传统地质方法得到的信息相结合,将会促进地质人员重新考虑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导致新概念的产生和矿化规律新认识的形成。曾经指出的"没有先进技术支持的理论是落后的"。同时可以看出,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线、环、块"的识别和蚀变信息的提取,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进行成矿理论的研究。因此,需要将遥感的应用"从技术索引的思路走出来","从技术层面提升到科学层面"。这样才能使遥感在地质找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地质勘查信息资源,进行新理论的探索和建立新的找矿模式,并利用新模式进行找矿,这是一条从"信息找矿"到"理论找矿"再到"模式找矿"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可以取得显著的找矿成果。
遥感技术的原理范文6
关键词 遥感技术;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227-02
现阶段我国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灵活发展,遥感技术也开始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尤其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研究方法的应用获得了大量的关注。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可得到科学准确的水文数据,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减少成本,对研究水文水资源领域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1 遥感技术的概念
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功能性强、复合型的探测技术,其主要的原理就是根据物体所呈现出的电磁波反射、辐射等特点,通过遥感感测将物体特点记录与收集,最后将电磁波信息处理为影像,为探测其它物体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遥感技术是从电磁波理论知识出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大量的运用,例如气象观察、资源局势探查等方面,由于遥感技术传播速度快并且能够保证信息的科学与完整,也可运用于地图测绘,且其应用范围拓展到航空、军事等领域。遥感技术应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当中,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提高了水文勘测工作质量与效率,缩短了实施周期,使作业工序变得简单。
2 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2.1监测降水量
通过遥感技术的运用,将卫星与雷达结合在一起,输送和传递出遥感信息源,可了解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等各项参数,有利于获得不同地区降雨量的具体数据。雷达主要是根据空气中降水粒子对电磁波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对部分地区雨量的预测,特别是对于监测雨量较少的地区,除了监测其雨量站,还要运用雷达监测,便于得到准确的降雨量信息,雷达监测属于微波遥感的重要环节。卫星则是综合卫星信息与地面测量的情况,对大面积的雨量进行预报,由于雷达只能监测到降水粒子,一旦降水粒子出现密集的情况产生较厚的云层,雷达监测将无法给出正确的降水量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雷达与卫星共同监测出准确的降水量数据,卫星估算的方法有综合法以及微波辐射法。现阶段运用最多的是航空飞机,通过飞机进入到云层深处开始探测,航空遥感是一种用于气象观察的辅助技术,主要监测云层以及周围小粒子的分布情况,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与资料传输到计算机系统当中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会自动获得更多的云层数据,这些大量而又准确的数据为水文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减少了研究成本与时间。
2.2监测蒸发量
蒸发量包括土壤、水面、植物等这三个方面的蒸发,蒸发量对水量、能量的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蒸发量的多少将直接决定水量、能量的平衡。而监测蒸发量是通过物理的方式来转化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来得到准确的蒸发量数据。遥感技术的运用日趋广泛,监测蒸发量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运用卫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多种多样,计算方法有统计经验法、能量余项法、全遥感信息模型法。通过模型特点将模型分类,使其发挥出具体的作用,多层模型是通过将土壤划分为较多层,一层模型用在对地表、土壤、植被的区分,二层模型主要是对地表植被、地下土壤、地上热量这三者间的余热计算。在通过遥感技术监测蒸发量与探测地表特征数据相结合的形式下,研究出遥感日蒸散估算模型,这种计算模型的建立,可了解各种地表环境下的蒸散情况,为监测与计算蒸发量提供了有力的前提。
2.3监测径流量
由于径流量测量比较复杂,目前只有通过水文模型来获得遥感信息估算径流量,遥感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可用于收集土壤、地表、植被、水体、蒸发量等数据,其收集信息具有便捷性、即时性、全面性、完整性等优点,遥感技术与水文模型的共同使用,就可以预测出径流量。遥感技术测量径流量是通过感测与其相关的元素,收集大量的数据建立水文模型来获得径流量的结果。
2.4地表和土壤水分的监测
地表对径流形成、地面能量与物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土壤水分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地表能量这三个重要的参数。由于地表特征较为复杂,通过遥感技术识别与分类地物,对识别水体、提高土地利用率与覆盖率有着深远意义,水文变化最直接的表现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遥感技术在监测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地表又被称为下垫面,地表特征当中的几个关键元素信息,例如植被、地表发射率、地面温度与反照率等,这些关键元素将影响地表能量与物质的平衡。土壤水分又被称为土壤湿度,是地表能量交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中间元素,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有光学遥感、微波遥感这两种研究方法。
2.5预防灾害,保持水土平衡
遥感技术在收集研究水文资源的同时,也可监测洪涝、旱情、积融雪、水质等情况,起到了一定的预防灾害作用。为保证水土不被流失,遥感技术作为研究水土工作中的重要手段,能够监测土壤侵蚀动态、水土流失情况。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侵蚀是通过收集与其相关的元素信息,例如降雨量、植被、地形、土地、人为等因素,目前我国监测土壤侵蚀动态的方法有很多,如分类对比、逐像元比较以及分类与逐像两者结合的动态监测方法。水土流失定量研究法运用较多的是建立水土流失定量计算模型,通过收集的土壤流失信息建立方程式来计算和分析,从遥感影像上获得土壤侵蚀元素数据,提取模型计算因子用于监测水土流失状况。
3结论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方法也越来越多,使研究水文水资源领域的方法得到了扩展。遥感技术对水文研究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节省了人力、物力、时间、成本,为研究水文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通过准确科学的水文信息,便于开展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工作,对水文水资源领域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哲石.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