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监督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1
摘 要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本文笔者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精细化模式中财务监督制度之作用和建立精细化财务监督制度的主要措施这三方面探索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财务监督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财务制度 监督
精细化管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强调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需做到精益求精,追求管理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其实施必然给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带来变革。所以,在精细化管理思想下的财务监督思想,是一种精细化的财务监督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采用过程控制为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精确化、科学化、标准化、数据化和动态化的监督,同时实现考核的精细化。本文笔者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在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中财务监督制度。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机构存在着分工不明、层次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机构职能的发挥。同时,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家族企业没有全面的审计制度,导致了财务人员做出违反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企业资产流失、财务信息失真、成本核算不实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财务管理的地位失衡等现象。这是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很多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只是算账、记账上,只关心填报各种报表、处理会计凭证,应付工商、税务和银行等部门的事物,没有真正去分析、理解和研究在经营中如何对资产合理配置,所以没有发挥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能和作用,这制约了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二、精细化模式中财务监督制度之作用
精细化的财务监督制度,对企业管理有这些作用。第一是能推动资金管理体系的完善,保障资金运营的顺畅和流转正常。并且能严格执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即使回笼财务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的三级权限管理体制得以落实。推动企业决策者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全部资金的运营情况,对资金展开统一的调度,减少财务资金的坏账和呆账的现象发生。保证财务工作的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奖惩等考核方式,以及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财务管理工作,剔除各种阻碍资金流转现象的出现。
第二是能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融资成本。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较佳的业绩,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家形象,并提高商业的信誉程度。为了达到这一步,关键是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在企业里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监督制度,能有利于资产结构的优化,保障资金链的顺畅稳定,以及企业资金流动的比率在财务风险的警戒线之上,确保资金得以正常的运转。
第三是能对企业资产进行追踪管理和全面评估。财务精细化的监督方式,强调企业资产的理性投资。企业资产,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内部投资,都必须以是否能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为标准,对财务监督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核算方式转变;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客观、准确地财务根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好准备。 最后,精细化财务监督制度,能降低财务的风险。因为在财务精细化的管理过程中,能有效、直接反应企业的经营效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建立精细化财务监督制度的主要措施
1.全面精细财务管理过程
在企业,财务监督水平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因此,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精细财务管理过程,对财务管理过程展开科学化、标准化、精确化的监督。
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主要是加强对日常收支管理和控制。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财务监督,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费用。财务监督,也要求实施低成本战略。因为低成本战略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往往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为了运用精细化管理实施低成本战略,这就需要不断细化成本动因,并且跟踪与分析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压缩。这样才能获得低成本。对于融资成本来说,企业应该不断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资金的运营能力,实现融资成本的降低。
精细化管理也要求推行全面的财务预算方式,对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这就要求发挥预算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在开展全面财务预算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坚持战略发展的理念,运用价值量、实物量等方式,提高对企业的业务流、现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的整合程度。企业应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目标,分解相应的指标,并严格根据预算目标来控制所耗费的资金。同时,定期检查与监督预算执行的情况,分析预算和实际资金消耗的差距,不断完善资金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所耗费的资金能够流畅地运转。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提高预算管理的弹性,灵活把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相结合,不断细化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且加强对细化预算管理的监控力度,防止监控空白的状态出现。此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企业的各种应收款项,及时清收各种财务欠款,推动企业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节约生产成本,这种精细化地财务监督方式,才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率。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2
关键词:财务监督;公司治理
随着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开始逐步建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加强公司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而财务监督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监督与公司治理的界定
财务监督是为公司内部契约参与人通过一系列财务监督制度和方式,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中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监督。在该定义中不仅体现出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以及财务部门对资金安全的监督,还体现出公司中其他契约人的监督,避免了抓住某一或某些关系不完整的不足。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它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以股东为核心的厉害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目前,在我国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大部分都建立了以“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由许多控制和协调机制构成,其中财务监督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主要通过财务管理在公司不同层次上发挥的核心作用来协调出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出资者内部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和行为,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二、财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监督企业管理者,维护股东利益
企业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随着管理者对企业控制力的加强,而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又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了管理者并不会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经营管理。他们甚至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做出高风险的决策或者贪污公司资产。这就需要财务监督发挥作用,以独立客观的视角,评价管理者的业绩。另外,由于大股东控制了企业的管理层,因此信息不对称在企业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表现得更加明显。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披露不真实,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财务监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股东获取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增强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公平性,成为中小投资者获取信息最有效、最及时、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在公司治理框架下,企业和经营者都已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经营者及大股东有了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而且在两权分离后,企业经营者与小股东、投资者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和大股东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来谋求自身利益成为可能。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经营者还是大股东,其会计造假成本远远小于其会计造假收益,也从另一方面助长了会计造假。因此,只有在完善法制的同时加强财务监督,才能有效地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加强内部财务监督可以使股东掌握更多、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相互制衡,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同时,加强外部财务监督,有利于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控,可以保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可以说:财务监督的削弱也是造成当前公司治理实效,金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证明: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必须实行强有力的财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健全财务监督的途径
在笔者看来,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财务工作程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从中捷公司的案例,其内部审计监督非常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由此可见,企业要完善财务监督,就必须制定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健全财务监督提供制度保障。
(二)、完善企业财务总监制度
为了确保财务监督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应不断完善财务总监制度,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制度的组织建设,即会计法规和财经制度应该具体规范。
公司应该制定好详细的规则,明确财务总监的职权、地位和作用,特别是财务总监双重职能的行使和对董事会、总经理的双向负责方面更要具体说明,从而有利于公司的规范运行。
2.高标准选拔任命财务总监。
财务监督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要求财务总监必须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不仅能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原则
还应仅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在选拔任命财务总监时,必须提高标准,选拔任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指在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出资人向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组织和监控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一种经济监督制度。即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驻到企业,或由国有集团公司董事会派驻到企业,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控制的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
为保证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很多地方政府规定财务总监的工资、福利待遇有派出机构,不得在所驻企业领取任何报酬和报销费用,“财务总监”对派出机构负责。这样,财务总监经济利益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分离,不受企业管理层的控制,独立性强,从而更加客观独立地进行财务监督,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三)、不断提高财务总监素质
财务总监自身素质也能影响财务监督制度的健全和公司治理的完善。因此,财务总监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认真履行其职责。
四、总结
财务监督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条件和切实保障,加强财务监督必须健全相关制度和提高财务总监自身素质等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财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巍.会计信息失真国有企业监督财务监督委派制——兼评会计委派制的几种理论解释[J].会计研究,2002,06.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3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互为辨证统一体,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三者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中始终。财务决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目标方向,执行是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监督为决策和执行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管理中,因经营环境、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三者还不能相互协调、互相匹配,发挥不出最佳效益。因此,如何实现三者协调匹配适应企业管理需要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决策中存在问题
决策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的活动。在企业“三权”分立的管理活动中,财务决策尤显重要,无论是筹资决策还是投资决策都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综观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主要存有如下问题:一是决策缺乏灵活和辩证性。财务决策是对未来活动的预测,是对执行和监督指导,需要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决策层在决策时往往忽视市场中隐含因素,容易降低决策与执行和监督的辩证和灵活性。二是决策缺乏系统和前瞻性。多数企业财务决策过分依赖咨询公司或本身过去信息,容易忽视经济的变化性和发展性,不能对市场系统分析,给财务决策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决策缺乏主动和针对性。不同的因素中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财务决策很难随着条件的变化作出有效的变化,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使执行和监督与决策背道而驰。
(二)财务执行中存在问题
正确的决策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发挥功效。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存有如下问题:一是执行容易发生偏差。企业财务决策属于高级管理层,而执行和监督属于中层和基层一线,因经济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许多决策内容脱离生产实际,使现实价值与决策发生偏离。二是执行落实很难到位。为使广大员工充分了解决策内容和目标,确保贯彻落实,需要完备计划使执行人员了解目标等,但在实际实施中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多数员工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识上。三是执行过程存有难度。多数企业实行粗放经营,除了关心盈利少数指标外很少关心其它问题,不利于快速实施。加上个别企业没有相应的执行机构和人员配备,有的企业工作人员素质低,受业务水平等影响,难于准确无误实施,实施结果大打折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制定者与使用者存在很大的差别,贯彻执行增加了难度。
(三)财务监督中存在问题
建立企业财务监督制度是为了保证财务决策和执行正确实现。当前多数企业财务监督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仅仅局限于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内部监督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因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监督仅仅停留在一定层面,无法深入本质,许多决策无法执行,监督流于形式。二是监督制度缺少修订和完善。多数企业监督制度不健全,制度和实际脱节,很难有效的应对复杂多变企业管理需要。三是监督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通常企业较为注重对资金监督,对制度执行等很少监督,执行中存在差强人意,无法形成规范作用。因此部门串通舞弊、超支坐支现象突出。
三、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决策体系
健全高效的财务决策体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建立高效的财务决策管理层。好的财务目标编制,要进行多方论证,才能真实有效、精确无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决策目标制定需要一批文化水平高、专业性强、精通财务管理和熟悉市场精英队伍。二是完善高效的财务决策机制。不断修正公司的治理层,努力减少由控股股东推选的董事人数,形成相对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制定科学合理财务决策目标。充分考虑到财务管理环境,从目的性、层次性和整体性出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动向,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根据行业状况、竞争条件、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决策,进行科学预测。
(二)加强决策执行力度
好的决策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来实施。加大精细管理是企业执行管理的关键。一是加大执行管理。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都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建立控制、核算、考核等管理系统,加强财务执行管理,以少的生产消费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把员工利益与企业效益联系起来,奖优罚劣,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执行预算管理。企业每个成员了解自己工作任务和职责以及工作内容和权限,定期地检查工作成果,发现错误立即查找原因,落实责任,保证预算管理执行效果。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吸收优秀财务人员,注重财务人员培训,注重专长性人才培养,设置专业型、管理型、决策型人才梯队,使他们懂得财务管理、熟悉资本市场,使企业目标得以正确实施。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在公司风险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需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一是加强公司内控审计的监管力度。紧盯内部控制关键环节,利用新兴技术扩大监管范畴,维护债务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司审计安全发展。二是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通过查找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公司偿付能力、融资市场等监管,严格从业人员任职资格,规范工作人员的履职行,不断提升公司监督管理水平。三是划清工作职责权限有效控制风险。建立和完善监管法规体系,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监管中协调配合,防止监管真空。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4
摘要:军队财务信息质量问题是影响军事经济运行的重点问题,而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制度直接影响着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水平,本文指出了目前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军队财务信息 质量控制 制度
随着军队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军队财务信息的作用日益突出,它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军事经济决策、服务于军队建设。因此,必须对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与利用,才能提高军队后勤保障能力。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制度直接规范着财务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行为以及信息传递沟通的效果,目前对于军队财务信息质量的控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一、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军队财务部门对监督机制的建立不完善。军队财务部门在监督机制的设计上还不健全,只是用相应的制度来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没有对管理主体、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进行制衡,对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还未做出明确规定,这就造成了财务人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因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舞弊行为。
二是信息标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军队在信息标准的某些领域取得了有益的成果,如标准定额体系的建立,为编制标准经费预算和定额经费预算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对一些动态的信息标准,如针对某一项目各部门应该采集的信息及应采取的提供形式与处理途径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了信息准确性不足。
三是一些法规制度制定的可操作性不强,不符合军队财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致使实际工作部门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此外,军队现有财务法规对财务人员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已有财务法规未能得到充分贯彻落实,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财务内部监督制度
1.完善军队财务监督法规体系
一是研究制定军队财务监督条例,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财务监督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财务监督条例,对军队财务监督的性质、功能定位、财务监督原则、管理体制、监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上级与下级监督管理权限等重大问题进行界定,逐步形成以军队财务监督条例为主,其他财经规章制度为辅的相对完备的财务监督法规体系。
二是以财务监督队伍建设为根本,努力提高财务执法水平。要提高部队领导干部和全体财务人员的理财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意识。各级财务部门负责人应率先垂范、带头学法、严格执法,把“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原则贯穿到部队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法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部队各项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军队各类监督协调机制
应建立以下机制:广大群众是军队财务监督的基础,财务部门是军队财务信息的直接承担者,是微观监督主体;审计部门是监督主体,是高层次的监督,也是监督的中坚力量;纪委是军队财务宏观监督的主体,主要起着导向作用。这种机制建起了全方位、全过程、广角度、多手段的封闭式监督网络,环环相扣,确保每一过程中产生的财务信息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整体推动部队财务监督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强化信息质量考评制度
目前,军队财务各项经济业务都基本形成系统的考核标准,如总部下发的《军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会计业务考评规则,《军人保险规范化管理》中的军人保险业务考评细则,以及公务事业费、生活费的评审规则等等。参照此类考评规则可对各类业务报表及操作情况进行审核评价,这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关于各项财务业务考评的正式制度还未确立,对各类业务评审还不够系统化、规范化。各项业务汇审必须严格定期举行,在考评中应对每项细则进行明确规定,制定出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向军队推广应用,规范业务操作程序,提高财务信息规范性,使每个单位财务部门的业务都得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最终产生出符合标准的财务信息。
(三)推进军队财务信息质量控制相关制度改革
1.实行军队会计委派制
在军队财务领域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强化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单位党委实现对资金运行的高度集中管理,防止舞弊行为和操作错误,同时也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有推动作用。
一是要确立军队会计委派主体。应区分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构和委派机构。派出会计人员的财务部门是会计委派的主体,即会计人员的委派机构(委派单位)。管理机构由派出会计人员的财务部门设立,对委派机构负责。二是要规范军队会计委派方式。对于军队来讲,应该采取直接委派方式。具体来讲,就是由总后财务部统一组织管理,相应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对军队各级单位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等进行委派。为便于监督管理,一般由上级财务部门选派会计人员。三是要确定委派会计人员的地位与职责。
2.推行军队财务问责制
目前,在军队财务管理中应广泛推行问责制,建立健全财务问责制度体系。财务问责制是一套完整的责任体系,包括:一是基于权属关系的内部问责。主要是由上级领导机关对责任人的追究制度;二是行政体系内的专门机构的问责。如监察、审计机关对责任者的追究;三是行政体系外部的问责,如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等。实施军队财务管理问责制可以使财务人员、财务部门领导以及主管领导等有关责任人接受监督,实现决策公开、信息公开、执法公开,有效提高军队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3.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财务信息披露制
军队实施财务信息披露制必须把握以下两个原则:充分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军队财务信息披露在内容上要有所创新:一是要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多元报表体系转变。二是要从重会计主体信息向主体与关联方信息并重转变。三是要从重有形资源向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并重转变。四是要从重货币计量向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转变。军队财务信息披露在手段上要有所创新:一是披露时间从静态化转为实时动态化。二是披露方式从表格加数字转为各种传媒手段有机结合。可借助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超级文本、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建立财务信息网络系统。此外,财务报告还应当提供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空间,使其它统计报表或文字形式的信息真实的披露出来,为决策者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白倩,《对会计信息质量保证的研究与探讨》,《金融会计》2003年第4期.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制度;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生产企业的发展,各种企业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也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不断加强并完善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发挥出企业会计监督管理的作用,能够加快企业资金的运作,相应改变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从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
要强化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企会计监督作用是一项重要、必要而且有效的手段。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是相互制约的,同时二者又有着统一的目的性而互为一体。这是由于,企业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在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用会计的手段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来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企业的发展建设,这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一致,二者在活动中是相辅相成的[1]。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会计监督又制约和约束着财务管理,在会计监督管理下,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也得以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强化和提高。
二、当前生产企业会计监督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淡漠,职责不明确
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意识较为淡漠,表现在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会直接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对企业人员的经济行为没有进行有效和严格的监督控制,企业财务人员自由散漫甚至违法违纪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企业利益。没有明确出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员的职能,对其应拥有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没有详细划分和规定,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主动性和自律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的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能否切实有效的开展,基础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而当前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与管理制度,这样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时就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就不能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有的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只停留在书面细则的层面,没有真正按照规定和要求来执行,或者条款不符合企业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或者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考核与奖惩激励制度,使得各项管理条款缺乏其应有的约束性[3]。
三、强化企业会计监督,加强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增强会计管理工作意识,明确主体职责
要使企业的会计监管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得以实施,首先要做的就是企业的各管理部门人员要充分重视起企业的财务工作,增强会计管理工作上的意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要分门别类,一一明确出其责任主体,在授以责任人权力的同时更要明确指出其应负的责任。在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于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环节,要追溯到具体的主体部门或人员,追究其相应的责任。作为企业的会计监督人员,受会计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约束,也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它是由会计职业组织来检查和监督的,同时会计人员还要有严格的自律性。
2.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制定出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制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充分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和财务工作实际,融合企业的管理思路,制定出合法合规又切实可行的财务监督与管理制度。制定会计监督制度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各项条款要保证整个监督过程是完整、严密且可行的;而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保证企业的会计业务是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来进行的[3]。同时,企业还要建立起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岗位职责制度等,使企业人员的会计行为有据可依,企业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过考核和奖惩,约束企业财务部门各个人员的行为,使其都能够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并充分激发出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参与到会计管理和监督工作中来,共同实现企业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各项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后,要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只有充分利用起各项制度,才能使会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得以有效发挥,来真正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四、总结
当前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经济监督与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提升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只有正确分析企业会计监督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找出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进行解决,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褚颖.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2(06):106-108.
[2]董莉,柯晓华,劳湘军.浅析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2(05):90-92.
财务监督制度范文6
【关键词】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建议
一、概述
公司内部财务控制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器”职能。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在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活动过程中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协助总经理对业务活动的财务性管理,充分发挥财务部的监督职能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内部财务控制的四个内容
各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都会按照内控机制的目的而建立适合自己的财务内控制度,其主要内容和对象为以下四类:
(一)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对象,规定经济活动必须遵守的方针、政策,以及控制经济活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以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二)以会计核算系统为对象,规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制度、复式记帐方法、财产定期盘存、会计稽核检查等。(三)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为对象,规定资产购入、验收、保管、维护、领用等部门和环节的职责、权限、手续和程序,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材料验收及限额领用控制制度、产成品入库和出库控制制度、资产定期清查制度等。(四)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对象,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结构。
三、建立财务内控机制的四项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二)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
(三)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四)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四、现阶段财务内控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公司的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具体体现在财务宏观控制制度多于微观控制制度,规章制度多于操作性制度,看似有不少条条框框的财务制度,但是能具体落实到操作实践、指导监督工作的却不多。另外,随着各项经济业务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很多制度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而进一步修订和补充,内控制度相对滞后,所以就失去了对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不能对业务工作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二)管理人员认知不足
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有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不够重视,没有制度或者有制度不遵守的现象较为严重。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监督管理经营活动的意识并不强烈,对于业务工作的关注度远高于财务工作,所以也不会足够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样一来,导致不少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者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或者制度制定得比较笼统、不具有操作性,甚至有的企业对这方面还存在误解,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等,从认识的不足,导致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将制定的规章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为的只是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使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够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务指导数据,不能够发挥财务部的监督职能作用。
(三)财务人员素质有限,财务审计、内控执行不到位
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都关乎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但是在企业内部,财务主管、一般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业务水平良萎不齐,很可能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内控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查、监督处罚力度是否到位。虽然很多企业内设审计部门,并配备了专职审核人员,但还是存在审核检查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监控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五、改善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高效、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就是通过规范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环节的职责、行为,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使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内控制度要保证系统性,内容要涉及到企业的各部门和经营活动的各环节,并且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的每个阶段,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总体;内控制度要注意高效性,避免繁复冗余,避免人员重复劳动,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内控制度设计要保证流程步骤路径顺畅,风险控制文档和程序文件对描述流程图要详细,有齐全的控制证据和文件。企业的负责人要亲自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设计,并专门成立的成立项目小组,才能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权威性。管理者要带头组织设计,才有可能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之外,建立和运作有效的会计内控制度。
(二)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业务素质
通过培训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会计、出纳、结算、审计、电脑业务操作等基本制度,使职工掌握各项制度的具体规定,熟悉各项操作规程;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管理方法,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地分析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完善管理的措施和建议,更好地发挥财务内部控制对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执行制度重要性的教育,使职工真正认识到执行基本制度是保证各项业务工作安全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加强对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引导其树立诚信为本的企业形象,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三)健全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监督既是日常监督,也是全过程监督,所以要重视事前监督和事中控制。健全内部监督体系,首先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监督办法,包括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责任和奖惩等内容,保证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狠抓落实,执行到位,对于重大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重要的经济业务事项的提案、决策、预算、决算和执行,必须建立明确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以确保企业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正常运营,做到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人监督,有据可查,从而形成一个指挥、操作、监督、反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辛莉莉.浅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