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1
1.1 老年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
本研究在参阅大量有关人才学的论著后,将老年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方向知识和专业辅助知识。在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程度,主次递减排序为: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专业辅助知识。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了老年体育专业人才各部分知识的得分均值、构成比例等。
依据调查结果,对老年体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进行了统计归纳,专家认为其专业方向
课程内容所占的比例应该最高,公共基础课程所占比例与专业辅修课程知识应接近。当然,这些比例和关系会随着老年体育专业的建立、开展与实践进行自我调节,最终随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专业基础知识是指构成一个专业原理性的、基础性的、本源性的知识。老年体育专业人才基础知识调查结果(见表2)。
专业人才基础知识应包括体育学知识、老年学知识和保健学知识等几部分,“其它知识”类的选择频数远不及半数,主要应包含通用基础相关知识。
专业方向知识是指构成某一专业定分支方向的规定知识,它是体现该专业方向特征最明显、最具体的部分。
调查结果(见表3):
因为还有一些知识属于“未知内容”,所以我们暂且把老年体育方向的专业知识概括为“体育学理论知识、体育学实践经验、老年学理论知识、老年学实践经验、保健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工具类知识等。调查的排序是制定各部分相应课程的具体内容、学时、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们根据老年体育专业方向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的调查结果中各具体指标的选择频数的多寡,即其各指标的重要性的大小。
表4可为我们今后制定各门课的具体课程内容、学时、学分提供参考依据。老年体育专业辅助知识由于未作具体内容指标调查,所以没有列入表4中。
1.2 老年体育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分析
培养目标规定了某专业或专业方向所培养人才应达到的要求,老年体育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调查结果(见表5)。
可以明确老年体育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能独立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 结论
2.1.1 老年体育专业方向公共基础知识应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社会学知识、工具类知识共四大类,专业基础知识应包括老年学知识、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营养保健学等三类知识。
2.1.2 老年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应该是:能独立从事老年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子贵等.人才学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任海等.高等体育院校“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l):1-7.
[3] 高孝传等主编.课程目标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钟启泉主编.课程设计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 唐丽娟等.关于高等体育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现状的调整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4):177-182.
[6] 杨桦.关于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学科、课程改革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l):5-9.
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长春工业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之一(吉林省仅两所),是国家依据IT产业发展战略、软件蓝领专业人才需求创建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的建设得到了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九部委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吉林省教育厅、信息产业厅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学院秉承“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学院的发展建设目标是“创一流软件学院,育一流软件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想要使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学,办出自身特色,就必须对其整体教学做一些改革。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在当代的特点,以及我院现实情况等综合情况,对计算机专业软件方向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二、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高等数学、英语、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页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等:专业主干课程可设置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处理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如应用研究方向,可选择高级语言编程、动态网页设计与信息服务。对于一些主要课程,设置课程实训,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C#,NET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和ASP.NET程序设计等课程都安排了相关实训,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还必须加强专业实习的组织。有条件可以安排进公司、企业实习锻炼。现在我学院已与青岛软件园和北京中软确立实训合作关系,并完成了一届学生的实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三、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计算机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技术的发展、更新异常迅速。因此为保证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所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更加贴进实际应用,必须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同时,鉴于学院各专科的学制仅为两年,时间较短,必须要求在对技术进行讲授时,重点学习实用性强,日后应用广泛的内容。
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是学院程序设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专门讲授学生日后工作的应用技术。为使学生不断掌握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知识,学院每学期都会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正和研究。从最开始只学习C/S结构程序设计方法,到专注于B/S结构程序的讲授,到现在重点讲解各种程序框架技术,使学生时刻学习最实用的技术,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应用型软件人才要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就必须随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企业需要什么,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练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已越来越不适应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应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试制度:
第一,要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
第二,要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职教特色:
第三,要建立起职业资格考核鉴定体系,实现学生的“多证制”。
四、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强调一些共同的方法原则,鼓励各科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价值观与课程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建立了“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同学问交流、向教师提问、考试等,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备课、答疑、阅卷,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避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设计类的课程我们安排了课程实训,定位于整个课程体系。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实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通过合理使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为直观,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建立教学管理和考核措施
为了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可以建立由院领导挂帅、教研室主任参与的课程建设检查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定期对课程建设的质量、进度进行检查评估,听取校、企专家的听课意见,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3
关键词:GMP;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学改革的号召下,在学院领导对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下,在结合我专业进行的教改实践下,以及调研时了解到的兄弟院校在本专业的教改情况下。该如何对我专业进行应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即“教师队伍一体化”、“教材编写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本人一直在不断的探索着。
1 药物制剂专业的现状
1.1 教师队伍
药物制剂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1名,其中高级讲师5人,讲师12人,助理讲师4人。专业教师全部为一体化教师,中级药物制剂工11人,高级药物制剂工10人。学历方面,教师中制药工程类硕士学位5人,生物制药硕士3人,制药工程类在读硕士6人,药学相关专业本科6人,医学本科1人。本专业师资力量强,教改经验丰富,一体化教师众多,这为实现“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课改研究奠定了教师队伍的基础。在GMP教学方向上,专业教师有6人,高级讲师2人,讲师4人,六人均能够独立完成GMP一体化教学课程,具备“五位一体”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1.2 实训条件
我院药物制剂专业现有实训场地为1号实训楼的3、4两层,其中3层为GMP仿真实训车间,能够真实模拟片剂、胶囊剂、水针剂、颗粒剂等剂型药品的生产。4层有分析检验室、一体化实训室、药品营销实训室、微生物检验室等实训场地,能够满足对药品检验及营销的实训。由于GMP学科涉及范围都在三楼的GMP仿真实训车间。因此此实训场地可为“五位一体”GMP实训课改提供场所,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GMP管理基本知识的掌握。
1.3 教学资源
药物制剂专业为14级学生准备了五间教室,每间教室能容纳35-40人教学,黑板、讲台、课桌椅齐备,每间教室均安置了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能够满足对“五位一体”课改的硬件要求。
1.4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情况
我院2014级药物制剂学生共招生170人,大多数学生来自黑龙江省,其中76%为城镇户口学生,24%为城市户口学生;初中毕业学生占总数的81%,高中毕业占总数的16%,初中毕业证待发者占2%。为了确保“五位一体”课改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按个人情况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但基本保证各班级初高中毕业生比例均等。
1.5 就业岗位技术
药物制剂学生毕业之前均需要参加哈尔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主办的技能鉴定考试。鉴定相关工种有药物制剂工、中药检验工、中药调剂员、化学检验工等等。GMP课程作为一门关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1.6 教材情况
一共选用了3个版本的教材。最开始用的教材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进一步提升,换成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教程),应用良好,单考虑到这套教材是高等职业药学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太适用中职学生学习。后来选用的是《实用药品GMP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突出了案例的引入,以任务领引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2.1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通过五个方面的一体化,对药物制剂教学进行课改研究,并研讨在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问题、解决方法、调整方式方法,最终建立适合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研究法
本次“五位一体”课改研究方法应用经典的实验研究法。所谓实验研究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进行有计划的实践,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的方法。为了验证“五位一体”教改对中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教学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在教学中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课改。(1)教师队伍一体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训双师型一体化教师;(2)教材编写一体化,针对就业岗位实际要求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3)教学内容一体化,突破以往书本理论的限制,将更多与就业相关的实训内容进行填充;(4)教学组织一体化,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学分代替工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5)教学评价一体化,根据平时学分、阶段考核、技能大赛、实训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2.2 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
学院14级药物制剂专业共有五个平行班级,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真实有效,将170名学生随机分布于五个班级中。14药1班35人,14药2班35人,14药3班35人,14药4班35人,14药5班30人。其中,将14药1班作为实验班级,对此班学生进行“五位一体”药事法规课程的课改教学,其他四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2.2.3 创建优化校本教材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学生应用教材进行整改优化形成自己的校本教材。GMP学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五位一体” 课改。将原有内容进行分解,划分为以下大项目。项目一:认识理解GMP(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二:物料的管理(其中包括5个任务);项目三:药品生产前准备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四: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10个任务);项目五:药品生产结束的管理(其中包括7个任务);项目六:药品质量检验的管理(其中包括4个任务);项目七:药品质量管理与质量风险的控制(其中包括3个任务)。在校本教材中,每一个项目又被分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一个子项目均有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每一个理论部分都有相应的案例,方便学生学习讨论。
2.2.4 理论教学改革方法
本次教学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题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将学生引导为教学的主体,根据职业类元宵的特点,研究出一套如何利用“五位一体”理论将GMP学科进行课改教学的方法是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的。在理论教学中将一体化课改贯穿于教学始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点转换成案例分析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
2.2.5 实训教学改革方法
在一体化实训课改教学中,设置了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训内容。如:物料的接收与储存。原来的教学就是将知识通过讲授的方法传递给学生,但是这样传统的教学不如设计一次一体化实训来的更加好,让学生情景模拟,假设一个药厂的车间购进了物料,应该怎样分配,怎样记录,物料储存在哪里,物料进入车间由谁来审核,去哪些相关部门申报等等一系列内容均在模拟实训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的放矢。
2.2.6 教学考核制度
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4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
一、前言
我国“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中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就提出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大科研力度,为培养新时期的合格大学生做出贡献。显而易见,国家对高校的科研工作的重视度又进一步提高了。高校的科研工作的具体践行者就是高校教师。同时,据我国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综上所述,作为高校的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就更应该加强科研工作,努力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二、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
在研究过程中,对江西省10所高校315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以下简称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对问卷统计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endall`s W方法”进行了总体检验得出以下结果:体育教师主观认为自身理论不够、科研能力不强是影响自己进行科研工作的前两位因素。
在体育教师学历方面,不同学历组在制约因素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程度,而总体的一致性程度又表现出较高的差异性,从这一现象中我们可以做出一个逻辑推理,反映出制约科研因素中个体科研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对不同学历组的排序进行再次进行Kendall`s W平均秩的统计,从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人群在主观评价制约科研发展因素的Kendall`s W检验平均秩时结果都不一样,本科及本科以下把自己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不够、课题难申请、学校管理问题;放在Kendall`s W检验平均秩的前三位,但研究生组在主观评价制约科研发展因素的Kendall`s W检验平均秩时却把课题难申请、科研经费不足、学校管理问题放在Kendall`s W检验平均秩的前三位。
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现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各级各类课题申报及立项都较其它学科教师少,发表学术论文的年均篇数亦远远低于其它专业教师。
三、高校体育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
1.体育教师应当端正学术态度,杜绝学术腐败
教师应当有端正的学术态度,杜绝学术腐败。这也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最起码职业道德。体育教师作为教师大家庭的一员,也应当认真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样才会使人进步,否则将会一事无成,甚至身败名裂。
2.加强理论学习,为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栋高楼大厦没有坚实的基础都是行不通的,那么做学问搞科研工作亦是如此,在对调查问卷回收统计时发现,有63%的教师在空闲时间的主要活动是娱乐或从事与学习无关的事,有21%的人表示在空闲时间会看看书,只有16%的体育教师表示会经常看看专业书籍或是撰写学术论文,并且这16%的教师多集中在讲师与副教授。这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不重视的,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明显老化,并从未得到系统提升。加强理论学习学习现代体育科研方法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否则提高科研人是一句空话。
3.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科研方向,并展开文献综述撰写工作
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从事运动项目特点、教学训练经历、运动竞赛经历等影响因素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待方向确定之后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开始进行查阅相关方向的文献综述;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撰写文献综述,可以查阅到自己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前人”是否研究过,即使是有人已经有过研究,他的研究是否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或者是大环境变了,大背景变了,该方向是否有重新研究的价值?
在查阅文献并撰写综述的同时,体育教师就要开始思考并检验,自己确定的研究方向是否有创新性,没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是无科研价值的,也是避免重复研究的标志。若在撰写文献综述的同时,体育教师发现自己先前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目前已被“前人”研究得比较透彻了,也无法再找到创新之处,那么笔者建议体育教师就要另寻找科研方向。
4.根据既定的科研方向,建立科研大纲,并展开全面的科研工作
通过前期的工作,在确定了是有一定创新科研方向之后,体育教师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制定科研大纲,对整个科研工作进行规划,包括提出科研假设、选用研究方法,如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同时虚心请教有科研经验的教师,收集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确定好科研的时间计划表,认真严谨地开展科研工作。
特别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们对问卷的设计和检验要认真,因为问卷的调查数据是开展科研的第一手资料,若问卷没有做好或是信度、效度没有进行检验,导致的结果就是统计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
四、结论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意为再艰难的旅程,只要脚踏实地地去行动,一定会取得成绩。同样高校体育教师们只要端正科研态度、认真加强理论学习,严谨地开展科学研究相信一定会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取得很好地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身体壮健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强.影响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发展的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08).
[2]李月红.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的制约因素[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3).
[3]廖玫.提高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科研水平的策略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08).
[4]阎小虎.对江苏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0(03).
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5
>> 地方普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 地方性普通高校双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探索 普通高校法学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地方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 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探索 试论地方普通高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普通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分析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策略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反思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地方普通高校专业使命教育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究 地方普通高校量子力学教学探索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及达标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http:///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
3.吕小艳.论促进地方综合大学双语教材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年9月
4.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以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33期
5.工科专业双语教材的编写出版模式―《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材的启示[J]. 科技与出版, 2010年 第8期
作者简介:夏凌,女,(1962.11-),籍贯:四川成都,博士,副教授。工作单位: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610039,研究方向:信息与信号处理。
阳小明, 男,(1972.3-),籍贯:四川德阳,硕士,副教授。工作单位:西华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 610039,研究方向:集成电路与功率器件
项目名称:201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专项项目
项目代码:70005020344
项目名称:西华大学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项目代码:70005020174
体育专业研究方向范文6
关键词:中国 体育社会学 发展趋势 时策 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开始涉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算起,我国体育社会学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本文旨在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进行回顾,理清目前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体育社会学未来研究发展将如何走向?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能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来发现问题,以利于开展我国新时期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把握今后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本课题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陆地区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猎这一领域。除台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体育社会学专著问世外,最早是北京大学林启武先生编写的《体育运动社会学》讲义,在小范围内向国内体育理论界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框架。1983年,由厉鼎禹先生组织江苏省省内的体育工作者成立了我国最早的省级体育社会学学术团体—江苏省体育社会学研究会;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同年,《中国体育的社会学研究》课题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这也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第一次被纳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理论学会中随之设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组。然而,国内的研究尚处在摸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相对较小。1990年我国第一本《体育社会学》专著问世,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学科进人了独立发展阶段。此后陆续有5部《体育社会学》专著或教材出版。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1997年体育学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一时间,体育社会学的学术活动频频举行,各体育类刊物发表众多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学科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国际上,自1995年起至今,刘德佩教授一直担任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的执委会委员,对我国体育社会学在国际上的沟通、交流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2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趋势分析
2.2.1体育社会学学术队伍趋于不断发展壮大
任何一门学科,学术人才梯队是该学科发展的有效人力资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启蒙由一些学者如林启武、蔡俊五、刘德佩、牛兴华等发起。随之,北京体育学院率先在体育理论专业中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阶段。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开始招收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这些先后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各院校或单位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各体育院校(系)都已将《体育社会学》这一课程纳人了教学计划。《体育社会学》课程在各体育院校(系)的拓展,使更多的人了解该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一支有理论、有能力、勇于献身的体育社会学专业队伍和一批有兴趣、有热情、不断壮大的业余力量正在形成,预示着体育社会学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兴旺,这股强大的力量将持续推动我国体育社会学向前发展。
2.2.2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城趋于逐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