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形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形式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一、体育教学组织概念形式的含义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概念的涵义包括以下几点: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如武术教学可采用全班集体上课,而表现为各种技能、技巧的程序性教学则应尽可能做到教学的个别化。

2.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这种作用方式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既可在班集体中进行,也可在小组内或个体间进行。

3.师生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完成,且要遵循各种互动方式所要求的规范和程序。

4.以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为纽带,把各种教学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一定的教学程序集结起来,方能确保教学活动的完成。

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维性。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反映的是教学活动中人员、时间和空间的组织和安排,当我们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说明一种教学活动时,我们至少必须从人员、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来加以考虑,否则就不可能对教学组织形式有全面的了解。教学组织的多维性也决定了体育教学活动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即人员的、时间的和空间的组织形式同时并存的。例如,某种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的组织上是采取分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上是采取小队教学、在时间的组织上是采取活动课时制、在空间上是采取课堂教学等等。也正因为教学组织形式在客观上是多维的,因此对它的研究要全面、完整地进行。

2.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多维性具有密切的关系,但从体育教学组织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的,如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友伴群体教学等等。但这种发展过程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对前一种形式的否定,而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补充和发展。因此,当代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是多种教学形式并存、共同发展。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又是与它的各种制约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分不开的。随着人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更加全面,对体育教学内容、结构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对教学对象及其特点的认识更加科学化,势必会导致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种多样。

3.班级教学制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这里我们所说的班级教学制不仅仅就学生的组织而言,而且包含体育课堂教学。由它们构成的班级教了教学空间的组织学制,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本身的优点是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取代的。正因为这样,到今天它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依然是世界各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当然,班级教学制的不能很好地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因材施教等局限性,表明班级教学制在今后要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也说明其他起辅助或补充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

三、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有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友伴群体教学。根据平时教学实践分组教学是按一定标准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指导。这种组织形式既保留了班级教学的长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区别对待的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应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从学生客观的学习实际出发,按照他们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情况,让学生自低到高的自我选组定位,从而使教学贴近于他们实际,使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得到发展。

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论中处于综合、集结性的性质,是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学原则的体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最终都要综合、集结、具体落实到一定的体育组织形式中,要以各种各样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并表现为一定的时间序列,发挥其集合作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只有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发挥其效用,方法和形式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同样,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直至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体现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体育教学的具体的落脚点,带有综合、集结性的性质。所以,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合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有直接的意义。

体育教学形式范文2

【关键词】陶行知体育思想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质量

1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和当代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首先,陶行知先生的体育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的迅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他漫长的教育生涯中,见证了中国体育教育的弊端和不足,在学生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期间,要不断经历大大小小的考试,使得个个面黄肌瘦,体质很弱,还有的几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多次强调要实行"康健的教育",时刻鼓励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提醒人们注意休息。他这些看似平凡的主张可以看出他的体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与目前实行的体育教育理念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社会化水平、科学文化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极速发展,体育教学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也逐步朝着现代化、综合化和科学化发展,如今推行的"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正是小学体育教育进步的不竭动力。

其次,健康是实现个人、团队和全体和谐生活的重要前提,陶行知重视体育,主张全面教育,倡导"三育并重",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他总是把体育视为人的发展并和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身体是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最后,陶行知倡导运动健身,强调教学做合一。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1]。可见,科学的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把师生活动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的个别教学,通过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运用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予以补充,提高课的教学效果。

2陶行知体育思想在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2.1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弹性化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学者杜威,强调体育教育遵循学生需要,"健康第一"的主流体育思想,但在体育属性的认识上更加侧重于体育社会属性的探索。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在这一教学制度中,学生之间相互协同、共同进步,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属性,也是陶行知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

古代的学校教学中,受生产力和制度的影响,所以采取的是个别教学,例如官学、私学等教学形式,随着人们对知识的多方面需求,逐渐暴露出个别教学难以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和计划性不强的弊端,学习的效率不好而且只适应少人数的教学,教学内容相对简而杂。由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新时代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再加上青少年体质普遍下降的现象,因此国内外教育专家博采众长各种教学理论,旨在最大限度的促进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改革后的教学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集结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教学与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社会教学相结合,传统的学习形式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的特点。诸如美国的特朗普制、"多元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等,既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吸收了个别教学的形式。

2.2小学体育教学单位愈来愈合理化

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给学生基本健身技巧,并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兴趣,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虽然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统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类似,并力求照顾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但不可否认,由于学生性别、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存在差异性,现实的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组织管理松散,教学内容难以确定等诸多问题,这说明,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实施相同的体育教学会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近些年,我们看到,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已开始向中学甚至大学体育借鉴甚至接轨,分性别、分专项的教学逐步形成,班级规模也逐步微缩,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组织,也便于学生特殊体育兴趣爱好的形成和教学技能的掌握。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课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堂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而"因材施教"。采用班级为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进行授课,不但保证了教学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而且可以适当的扩大教学规模。陶行知的体育思想提示各个体育教师应该注重班级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组织单位的确立中药不断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也要尽可能缩小难以因材施教的缺陷性。

2.3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限制越来越微妙化

陶行知认为,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体育运动除了可以发展德、智、体外,还可以培养人守法遵纪、勇于拼搏、公正公平的优良品格,也就是说,他强调的体魄是德育和智育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这体现了陶行知体育教育思想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实用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小学生较早地接触网络多媒体,智力开发与兴趣爱好的获得往往与现代技术密不可分。

与其它课程相对注重知识的特点相比,体育课更为强调学生的感官,是一种体验性课程。现代教育手段因其具有形象的视频、音频、文本、图片等在内的全方位展示,对于处于人格形成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户外教学相结合,依靠课件提供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环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远程教育也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体育课具有形式内容多样的特点,单纯的校内师资配备不能满足学生全部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针对学生每一个技术动作的错误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纠正。这时,利用其他优秀的校外资源,整合进本课程的教学中,既是对本校教学资源弥补,也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体现了教学组织形式时空限制的微化。

陶行知将体育视为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同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主流体育思想,强调体育应于社会生活相结合,注重教育与生活的关联。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建立和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并具体体现为,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弹性化;小学体育教学单位愈来愈合理化;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限制越来越微妙化。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4.

[2]陶行知.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

体育教学形式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组织形式;转变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组织结构方式。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同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一样,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对此,要遵循教与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的、有效的组织结构方式,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2.教学组织结构方式是受一定的教学思想,一定的学生和场地器材以及内容所制约,而且各种组织形式都有自己运用的条件,体育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场地器材等因素,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教学组织结构方式,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3.现阶段绝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主要采用的是全班教学,班内小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影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影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1)师生数量

如果学校的人数众多,而师资又比较缺乏,就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反之,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少,师资比较充裕,就可以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

(2)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不足,会使人们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不能彻底。中学若要缩小班级规模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困难是非常大的,需要修建更多体育场,添置更多体育器材,付出更多的体育费便成为问题。

(3)学生之间的差异

由于学生的年龄,体质和体育基础以及兴趣之间有着异同,所以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全面掌握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兴趣爱好,体育基础,身体发展水平等情况,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而且还要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教学实际有的放矢地选择和采用。

2.主观因素

(1)体育教师所持的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论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从开始就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机械地模仿,被动地学习。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不单纯是发挥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主导作用,更是强调学生在学习、练习、强身健体、发展能力和个性方面的主体作用。

(2)体育教师的教学

体育教师必须由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为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的开拓者、培养者、评价者。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责任和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符合实际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组织。

(3)体育教师的改革意识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改革意识,由保守僵化向开放灵活的观念转变,渗透新的时代意识,学习新的体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大胆创新。

三、中学体育组织形式改革

现代终生教育,引发了终生体育观,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转轨改革浪潮,无不将学校体育推向改革的浪尖。

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动,我们改变了以前“发展身体素质”变为今天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这种变革,我们必须适应形势的需要,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以适应教育的大趋势,而改革中学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已成为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2.体育课主要分为室内体育课和室外体育课,而其中大多是室外体育课。由于教学环境多变,学生人数多,活动性大,注意力容易分散,同时,体育教学又具有趣味性、对抗性和竞争性,使体育教学始终处于动态之间。

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因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做到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生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所以说,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3.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某种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以后,或看到其优越性而继续坚持,或感觉不合适而放弃,也有可能在采用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其优点看得多一点,缺陷考虑不足,后来觉察到其弊端,回想起曾采用或出现过的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长处,于是从中想取一定的成分,加以改造利用。一般来讲,体育教师教育视野比较开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就容易产生对现有教学组织形式的不满足感,反之,则往往按传统和老经验抱残守缺。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必须要有教学改革意识,由保守僵化向灵活的观念转变,渗透新的时代意识,学习新的体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

体育教学形式范文4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改进

快乐体育就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参与运动和运动中所感受的趣味性和快乐性,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教师感受到教的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学的快乐,让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快乐氛围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笔者积极探索快乐体育的理念的实行,并探讨理念引导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一、“快乐体育”理念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状态的体育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积极体验参与的快乐和体育运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潜在的体育运动的主动爱好性。快乐体育满足学生的快乐需求,培养学生的快乐情感,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快乐体育”理念的意义

1.满足体育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要求是为了增强体质,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体育素质,快乐体育强调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并实现向体育教学多样化方向发展。

2.满足体育教学双向性的需求

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的配合,快乐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模式,实现让学生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快乐体育是时展的产物,能促进学校体育活动更好更快地发展。

3.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我国很多学校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实现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个性品质。

三、“快乐体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1.创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体育教学讲究重视教学和游戏的结合,如果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就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改进传统教学的模式,实行快乐体育的理念。

(1)更新体育教学的思想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产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产生体育活动的积极心态和愿望,增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快乐体育要求学生将快乐贯穿到体育教学中,重视全面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教育学生改变苦学为快乐学习,学会学习,热爱学习,勇敢地迈出快乐体育的步伐。

(2)转变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重视发挥生物功能,也要发挥心理学的功能和社会学的功能。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采取多层次、多功能、多样性的体育教学的形式,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顺应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实际、灵活运用体育教学的方法,贯穿启发式体育教学的实际,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保证促进学生体育教学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2.重视在课外体育中渗透快乐体育的内涵

(1)做多样化的体育课间操

体育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学会广播体操外,还可以根据班级特色来设计好另外一些体操,并可以根据每天不同的音乐,来选择做不同的广播体操,不仅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快乐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放的体育活动中可以渗透快乐体育的教学,让学生获得发展,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做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教师到现场进行科学系统化的指导,保证活动的效果,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并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总之,快乐体育理念的融入提高了教师工作的效率,教师不断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还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快乐体育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快乐体育的理念,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吸收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快乐体育带来的愉快的体育活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蒋辉,刑海兵.浅论快乐体育理念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2]姚北川.践行快乐体育理念,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中学教学参考,2011(33).

[3]徐艳华.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之研究.科技信息,2012(14).

体育教学形式范文5

然而,在不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体育场地太小,或是体育器材种类不全,或是质量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教学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所以,场地、器材成了不少体育教师最头疼的问题。那么,体育教师该如何合理布置体育课堂教学的场地,选择体育器材,从而让自己的体育教学更有效呢?

一、认清“场地、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

不少体育教师都把体育场地的布置与器材的使用看作是上体育课的资源。其实,体育场地、器材都是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的,但不是形成体育课的直接来源。

1.利用体育场地、器材学什么

体育运动的学习与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上体育课前,体育教师必须先为学生考虑学习什么样的运动,教师在布置场地,选择体育器材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去准备。

例如,在教授小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投篮时,如果教师采用正规的篮球框,要求学生进行标准的篮球运球、投篮,效果可想而知。儿童的身高不及成人,运用成人的篮球场地器材进行的运动,学生就很难甚至是无法完成教师的要求。学生体验不到运球、投篮成功的快乐,就更谈不上喜欢体育运动了。相反,如果教师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学生实际的低篮筐、小篮球进行教学,就会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

2.如何利用体育场地、器材

不同的场地、器材的布置和利用会给体育教学带来不一样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巧妙地利用好学校已有的体育场地与器材。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跳沙坑的活动中,不少学生看见偌大的一个沙坑就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练习。这时,教师可以将沙坑中的沙子增加一些,使沙子与地面平行,这样就能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只有体育教师合理安排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才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布置,创造性地使用体育场地、器材

体育教学场地的布置要结合教学内容,布置时要尽量做到清洁平坦,清晰规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体育运动、体育教学就会水到渠成。然而,除了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出来要合理、实用,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应有创造性。同一种器材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这样就避免了学习的单一、枯燥。

以学生做仰卧起坐的小垫子为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垫子在上面进行前滚翻、后滚翻的练习,也可以利用垫子进行障碍跑的练习:除此以外,还可以将仰卧起坐的小垫子支撑成“人”字形,让学生双脚起跳跳过“人字形”的垫子,来训练学生立定跳远的高度。体育教师创造性地使用体育器材,会让自己的体育课堂生动有趣。

三、实用巧用、多用妙用体育场地、器材

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与使用要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场地器材的设计和利用上可以采用组合、简约等形式:同一个体育器材也可以进行多种练习。比如在进行颈部、腰部、腿部等环绕运动时,课前我为学生选择了“呼啦圈”这一器材。课上,学生一看见呼啦圈,个个都兴奋起来,于是,我趁机给学生讲解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借助于一个小小的呼啦圈,可以让学生进行多部位的环绕运动练习。

体育教学形式范文6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体育人性化;教学实践

1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分析

长时期以来,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过分注重强调生理学指标,如技术动作规格、运动负荷、练习密度等,使体育教育带有过多的强制性,教学过程也过于程式化,从而非主观性地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忽略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心理需要,因而降低了体育教育的强身效果,尤其是育心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教育”概念被提出并陆续展开实施。虽然体育个性化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也容易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只有充分理解个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个性化教育才能顺利开展,从而探索出一些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

2体育个性化教育概念分析

体育个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帮助其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使终身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个性化教育必须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承认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要求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心需求,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自发地找到能够“表现自我”的体育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显示“自我”的存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相同或相似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发形成学习团队,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并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习效果,摒弃单纯的考核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其发展个性和开发潜能。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1〕。

3体育个性化教育特征分析

3.1公平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化准则,它以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主动变换教育模式以适应学生个性,并促进其个性良性发展,培养出具有完善个性的社会人。传统教育模式在面对个性不一的学生时,采用的是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完全忽视了其差异性,因此,个性化教育更具公平性。

3.2主导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强调教师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引导性作用,教师应该对学生施加各种有利因素以促进其个性良性发展,这种主导性表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就是: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体育活动设定一定的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提供各种评价方式。

3.3多样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育方法,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方位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内容涵盖: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块构建和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等。

3.4全面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强调各种要素和谐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先天素质基础上,通过体育个性化教育,让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和情感意志等多种素质全面发展。

3.5社会适应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要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个人发展的结果,人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

3.6主体性

体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注意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主体性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就是:学生可以自主开展活动,可以开展创造性的活动,可以进行带有自我教育性质的活动〔2〕。

4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4.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体育个性化教育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课堂方面,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并以此为指导设计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重要延伸〔3〕,或者说课堂体育教学的目的正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外进行正确的锻炼。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功能,学院应定期举办各种竞技体育赛事,比如:“阳光体育运动”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并定期举办非竞技性的校园体育文化节,开展体育沙龙、体育评论、体育知识竞赛和趣味体育运功会等。此外,学院应鼓励学生成立各种体育协会,如健美操协会、篮球协会等,并鼓励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学院还要定期为学生开放体育场馆,供学生锻炼,并配备体育教师现场指导,鼓励教师根据专长开设各种体育专题讲座,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宣传体育知识。

4.2积极谋划,全力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体育个性化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供其自我发挥,为此,我院体育教研室精心筹划,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方法,比如准备活动允许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练习,小组可以自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多采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器材的潜力,一物多用等。需要指出的是:学生之间性格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课堂上表现及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化教学不能盲目地顺从学生,更不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放任自流,否则,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比如:当学生稍微有点分心,我们会温和地纠正他,让他重回课堂中来,我们体育教研室规定对学生禁止使用斥责与惩罚的方式,因为这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效果将背道相驰。

此外,校园体育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我院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了舒适、安全、现代和充足的运动场馆和器械。

4.3注重因材施教

体育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它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其基础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需要从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具体来说,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下列三种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较为普遍:①兴趣分组。按照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学生组成不同的班组或组别,同一小组中,由于成员都是因为喜欢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加的,所以学习会非常积极,也会全力配合教师的课堂组织与安排,教学任务易于完成,学生们也能够尽情地运动和享受,心情格外开朗。②性格分组。在进行技术学习和练习时,按照两种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教学。该教学方法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教师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课程密度和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发生,让全体学生在心理、身体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③友伴型分组。在教学班内让学生自愿组合分组,教师注意宏观调整,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组内的互帮互学以及组间的公平竞争。分组时,要设立组长、副组长,平时可以多发挥组长的组内和组际间的协调能力,让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得到锻炼,甚至可以实行组长轮流制度。

对于兴趣分组的组织形式,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兴趣,我院体育教研室尝试引入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体验。比如在健美操教学中〔4〕,我们先给选择健美操专项的学生播放健美操录像,引导学生欣赏健美操的优美舞姿,并介绍其健身价值,增加其对健美操的兴趣,让学生在感官上接受健美操运动,课堂教学中,我们精心选择伴乐,在轻松的音乐氛围里,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健美操动作,更加深了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兴趣,在快乐体育课堂里,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4.4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体育个性化教育注重评价方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5〕,摒弃以几个竞技运动项目的成绩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和定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结合,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而不是定论功能,把评价作为一种期待,尤其对学生暂时表现出的不尽人意之处,更要巧妙地运用综合评价方式以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的期望,而不是失望,目的是使学生采取积极行动。

4.5注重教师的个性影响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能够起到有益的示范作用〔6〕,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把个性化教育落实到行动上。为此,我院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并鼓励体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我院体育教研室十分注重将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同体育课程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在进行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重视学生身心、情感的协调发展,把体育教学从生理学层面提高到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引导学生通过技术动作的学习转向更高层次的体育精神的领悟,启发学生领悟体育所蕴涵的人生哲学、人文学、美学等意义。比如健美操教学中,我们不仅讲授健美操动作,还尝试和学生共同研究其美学意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健美操的美学价值,提高艺术鉴赏力,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4.6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师生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个性化教育要求切实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这就要求将被动的、单向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变为主动的、双向的、交流式的认识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人格和自尊心,做到在尊重个性中发现个性,在发挥个性中发展个性,在发展个性中完善个性。

4.7正确处理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在重视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培养的辩证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下列准则,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不能只肯定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否定了严格的课堂纪律,要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不能不分场合地肯定学生个性的极度张扬;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放弃对学生意志和信念的培养,比如,不能取消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队列队形与中长跑练习;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喜欢不喜欢和主动不主动来肯定或否定一堂课,应该全面分析,综合评价。也就是说,在肯定学生评教结果积极意义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评教结果的局限性,不能单一地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质量,要建立校督导室、教研室同行评议和学生评教三结合的评价原则。

参考文献

〔1〕岳书蕊.高校体育教学贯彻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

要性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139-140.

〔2〕韩坤.优秀运动员个性化培养的特点及意义解析

〔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118-120.

〔3〕王林.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范

式〔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95-97.

〔4〕李冰.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河南科技,2011(9):35-36.

〔5〕黄敏.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

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5):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