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1

一、研训一体化的特点

研训一体化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育专家深入中小学校,将教学、学习与研究融合为一体,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它的特点是:

1.强调明确目的性。研训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它注重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师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提高,注重教师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个体主动性。研训一体化使教师由过去被动的进修学习向主动的学习研究转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的,强调教师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使教师由不愿意学习研究变成乐意学习研究,由要他学习研究变成我要学习研究,由不会学习研究变成学会学习研究。使教师知道什么是研究,为什么要研究,怎样进行研究,什么时间进行研究,研究的最好。

3.强调教育研究的实践性。研训一体化的前提是教师不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以研促学,以学促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教学的实践园地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大舞台,教师脱离了这个教育实践园地的研究,就会使研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说,教育实践园地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展示教师才华的平台。

4.强调专家与教师的合作性。研训一体化要取得成效离不开专家的指导。教育理论要有用武之地,就要改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的局面,教育专家要深入中小学教育实践,与中小学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在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为教师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教师在研究中遇到问题要主动和专家进行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专家与教师在合作的交往过程中,使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升华,同时,专家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又能使专家的教育理论不断得到修正与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教育实践服务,增强其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强调节流的经济性。研训一体化要求专家深入到中小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其进行课题研究。送教育理论到校,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节省了教师外出学习的各项经费,减轻了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负担。在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紧张,教师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极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训一体化的原则

研训一体化的原则是开展研究和培训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规律的反映。要科学地开展研训一体化的工作,笔者认为,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全员参与性原则。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努力。在课题实施前,对实验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课题培训,讲清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实验的盲目性,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的主动性,改变过去教师被动的应付学习研究的局面。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教师为本,以发展教师素质为目的,注重教师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反思等意识和自我提高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觉得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困惑,必然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励其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教,增强了其学习研究的内在动力,通过不断学习与研究使教师素质得到持续发展。

2.学以致用原则。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理论脱离实际,所学理论难以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造成教师学习积极性不强。为此,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把大的课题分成十几个小课题,让教师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或确定课题。就课题研究的共性问题,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当教师遇到困惑时,进行针对性指导,或是布置学习的参考书,让教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更有成效,从而改变学非所用的局面。

3.理论联系本校实际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若将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实际中,还需要教师理解、消化和加工、改造的过程。这就要求实验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深入理解和把握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并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其理论的实质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加德纳提出的“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和独特的”,如何将其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让教师能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善待学生差异,并转化成可操作的教学策略,为此,笔者首先让教师根据所学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制定培养学生优势智能的策略。然后组织教师在课题组和年级组中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完善后,制定出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策略。最后在学校中交流,以指导教学。

4.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总课题目标的指导下,把课题分成各个子课题,使每个子课题既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又是一个合作的课题。教师在课题研究前,我们把相似的课题进行整合,把具共同兴趣的教师组成一个个课题组进行合作攻关研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赋予一定责任,提出课题研究的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和要求,还赋予一定权力,根据研究需要修改研究方案,使研究方案更符合实际。每个教师在明确研究任务的前提下,有明确分工和责任,每人既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同时,又是课题的合作伙伴,发挥了研究者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与研究的主人,在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过程中使教师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5.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实性要求各个子课题研究要根据实验学校教师研究的能力水平,立足教师、学生素质现状和学校条件,不能超越教师能力水平提出过高要求。为了准确把握教师素质现状,笔者编写了“中小学教师研究素质问卷",从六个方面即选择研究课题能力、查阅研究资料能力、课题研究方法知识、课题研究设计能力、分析研究能力、科研论文撰写能力等,每个方面提出10个问题,对教师研究能力进行测评,摸清实验学校教师研究素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

前瞻性要求根据教师研究能力素质水平,在教师研究能力“最近发展区”上,设定教师研究能力发展的目标,围绕研究课题需要,设计教师学习的内容:如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现代教育科学的新进展、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策略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和研究实践,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掌握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把握教育研究的趋势,使教师在立足现实,着眼于未来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模式

通过在实验学校实施研训一体化的实践探索,笔者创建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研训一体化实施模式。其具体模式为:

1.专题讲座式。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开阔教师视野的特点。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笔者针对教师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师学习与研究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专题讲座,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针对教师不会确立课题,举办了怎样确立课题的讲座;针对教师不会在研究过程中查阅资料,举办了如何查阅资料的讲座;针对教师不会分析研究资料、统计分析研究数据、表述研究成果的问题,举办了怎样分析统计研究资料,表述研究成果的讲座;针对教师不会灵活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的问题,举办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讲座。该模式的程序是:向教师搜集问题――确定讲座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讨论交流――反思性总结提高。

2.研讨交流式。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专家深入到教育实践中指导会发现教师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研讨交流的问题。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解决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在研讨中要注意:在选题上,应结合教师所承担的子课题在研究中所遇到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使问题的指导交流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研讨交流的内容是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在研究方法上,让教师结合自己的选题论述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适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把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使专家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进行沟通式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通过专家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提高研训的质量。其模式的程序是:确定研究交流的问题――介绍课题的背景知识――专家与教师进行沟通对话――课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反思性总结提高。

3.小组攻关式。每个实验学校都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总课题的研究方向,在总课题目标的指导下,把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使每个子课题既是一个独立的课题,又是一个合作的课题。每个子课题的研究质量直接关系到总课题的研究质量,为此,笔者把每个子课题组的负责人确定为课题攻关组长,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并赋予一定责任,明确完成子课题的具体时间和质量要求。其模式的程序是:确定攻关的题目――指定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课题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反思性总结提高。

4.观摩模仿式。在实验学校的教师确定了子课题后,经过一定阶段的研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是对实验研究缺乏信心,难以确定实验的目标,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此,笔者带领实验学校的教师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育实践探索比较早、开展的比较好的中小学进行观摩学习。其模式的程序是:确定观摩的问题――到观摩学校参观(听课、听课题汇报、阅览课题成果)――与观摩学校教师讨论交流――回校进行讨论交流――反思性总结提高。

5.实践生成式。在实验学校的教师掌握了教育科学方法知识,掌握了多元智能的理论知识,建立了实验学校的学生智能档案夹后,组织教师结合自己承担的子课题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在教师的理论准备和实验的物质准备完成后,要使研究取得成效,笔者认为,让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研究非常重要。为此,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笔者善于发现教师研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教师创新的火花,鼓励教师以新的切入点或视角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索,用激励性语言给以支持,用科学的理论给以指导,与教师一起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创造性、科学性的策略。在新的研究假设的基础上,能生成一组新概念,产生一个新观念,创造一个新成果,来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其模式的程序是:明确研究的子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提出研究新假设――专家与教师进行沟通、指导――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整理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反思性总结提高。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合作;教学策略;教师发展

自2006年秋季,我省高中全面进入新一轮课程改苹。这次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新课程实施后广大教师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合作,如集体评课、协同教学、师徒结对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教学合作会走向形式化、表面化,不但不能促进教师的发展,反而会造成教师对教学合作的反感,最终导致教师合作的失败。因此,教师与教师间的教学合作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愈来愈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积极倡导教师群体合作的今天,如何挖掘教师合作教学的潜力,培养教师合作教学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教师的合作教学,已成为每个学校管理者不得不关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合作教学的含义

所谓“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个人或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合作是―种双赢互惠的行为。

“教师合作”是指教师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彼此协调、沟通而形成的互相帮助、互相依存、互相提携、团结共进的联合行动,是双方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起磋商、学习、工作的过程。

“教师合作教学”就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某个教学主题,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实施“教师合作教学”,就是实现教师资源的全面联网,激活整个教学系统,达到教学系统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它不同于学校原有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它是教师自发的基于专业发展需求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形式上可以是同伴互导、协同教学、课堂观察、问题小组、课题研究等。

二、教师合作教学现状与实施策略

目前的合作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合作教学意识不强,大多数教师以教材为纲,合作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合作教学的设计能力普遍不高,教学行为随意性、自由度较大,无效合作教学行为较多;教师合作和资源相对匮乏,缺少参考资料;教师合作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师备课、集体备课等流于形式。

教师劳动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现代社会教育已成为伟大艰巨的集体协作的工作,教育的这种发展规律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合作。另外,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完善以及能力全面提高的有利条件。教师合作教学贯穿于教师整个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走向更高层次专业水产的过程。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 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激活教师合作教学的意识,引导教师走向基于合作的教学与专业发展。

大家都知道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的事业,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人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由因此看来,加强教师间合作,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合作的价值,相信自己能够在合作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改变由于学科本位而导致的狭隘的专业素养观。领会合作是教师专业品性的意蕴。合作教学应以教学任务来维系,每位参与合作的教师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完成自己在分工基础上的任务,能自觉地配合、支持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实现合作教学中知识、经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专业发展的支持和能力的增值。

2 课题引领,课例分析,探索创建合作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师合作教学的实效性和专业发展水平。

课题研究是教师合作教学活动开展的最重要的形式,在教师合作教学中,鼓励教师从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出发,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教师教育实践的优势,依靠团队力量,充分体现了围绕课题研究教师合作教学的效果。合作教学本身能够为教学实施和专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课例分析是目前教师之间进行合作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以课件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课前设计与分析、课中劝、调与互补、课后反思与修正在内的,教师群体互助参与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

3 整合资源,全力支持,重建教师和学校合作文化,打造一支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3

一、用心学习,做一个有“灵魂”的教师

在参与和主持了小课题研究工作之后,我深切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亲身体会不但历练了我的意志,而且成了我教师生涯中的助跑器。因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所以研究的过程就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过程。因此,以前不太爱看书的我也学会了向教育名著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特别是注重向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丰富和提升自我。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不断总结得失。

在加入小学教师队伍的几年来,我一直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一节节研讨课、听课、评课、反思……都成为我成长的点滴见证。5年来,我上了数节小学英语公开课和观摩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

二、用心反思,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回想以前的教学:不注意及时进行反思,更多的只是埋头傻干。自从07年9月,我调入育才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来,不管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听别人的课或是外出学习,我总是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经常会这样反思:为什么英语课上有的学生神情呆滞,张不开嘴?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反思之后,我于2009年申请主持了小课题《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10月本课题批准立项后,我总是习惯性的把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小课题结题后,我时常会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学效果也显著改进。

三、用心交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我们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开展行动研究。利用教科活动时间,在一起学习理论,集体备课,反思教学得失,提出困惑共同研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同课异构”这一活动为载体,进行作课、反思、评课、议课、改课这样的循环教学活动,从而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活动中注意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甚至寻求专家引领,这样不仅使我们的研究做好做实,也是我们在研究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小课题研究中,我们从自己开始,从学生开始,从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问题,在课堂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决”对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也能真切地体验到“经历着的研究者”的充实与自在,体会到“拨开云雾,喜见阳光”的幸福与快乐!

三、用心互助,做一个有“价值”的教师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是我们课题组的特色。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大家都能互相帮助,边教边学边研。课题研究中,遇到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我们会以合作的方式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我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总是以最大的工作热情融入到这个团队中。我们一起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重难点,选择优秀教学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已经感受到了同伴互助,共同研究,一起成长的喜悦。

四、用心体会,做一个有“收获”的教师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回想以前我在高中时的课堂,只有四个字:死气沉沉。而今,我们育才小学的英语课堂:充满生机,散发着求知欲望,师生和谐,相互成长。从学生上课的合作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从一本本的作业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成长;从学生流利的英语口语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逐步提高。

有付出就有收获,我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小课题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4

我校处于南京市最大的安居房工程――景明佳园小区,该小区人员构成很复杂,小区中的居民中失业人员较多、困难户多、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单亲家庭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孤独、不合群成为明显的特征,他们缺少与别人分享的品质、缺少与人合作的态度、他们缺少谦让和顾全大局的精神,很多学生由于家庭原因而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把《开发小学同伴互助式的特色活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案例研究》作为十一五教育科研的课题。向市教科所申报了规划课题,并得到了批准。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1 现代教育发展对人的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教育。现代教肓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包抬基础学科和各有关的专业科学知识,学习和掌握综合(基本)技木和有关的专门技术,进行动手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的科学精神,教育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论路线,理论联糸实际,重视理论,重视观察、实验、操作和社会实践。

新课标对人的要求,新课标是新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新课程突出了知识的整合,加强了课程的综合化;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突显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个课题的开展,将有助于优化学校环境、加强小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合作精神的培养,促使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与交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要求,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1.2 适应了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地处雨花高科技产业园和江宁开发区结合部,有着优越的人文和地理优势,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流,校园环境优美,区教育局、当地街道和社区对学校发展非常重视。学校现有学生来源来自祖国各地,务工人员子女占了相当的比例,学生家庭情况复杂的比较多,如: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均没有形成。“开发小学同伴互助式的特色活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案例研究”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使三方面能同步和谐发展,以提高整体的文明程度。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培养小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爱创造”的优良品质,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打造一个和谐的社区奠定基础。

1.3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我校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大多参加工作没几年,本科学历占90%以上。虽然他们有比较扎实的教学理论知识,但缺乏的是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把理论通过实践再上升为理论的专业化过程。通过课题的研究,就是要促使教师们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去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实现有效教学,于此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的研究学法指导,探索和构建富有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努力营造合作互助为特色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好习惯。

总之,此课题研究旨在落实新课标的背景下进行的。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牢固树立"不但要对学生在校六年负责,而且更要对他们今后六十年人生负责。"的办学理念,确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现代化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深刻理解区教育局"创建优质资源,打造雨花教育强区"的要求,秉承优良办学传统,汲取先进办学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内部改革,从而追求新发展,树立新形象,为使我校跻身于雨花区一流名校的行列而努力。

2.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2.1 关于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在教师指导和参与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其基本形式有:

2.1.1 信息交换

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可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扩大和丰富双方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信息交换的主要途径有:信息交流――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心得交流--彼此交流看到过文章的内容、观点以及心得体会。

2.1.2 经验共享

通过经验分享,反思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经验只有被激活,被分享,才会不断升值。经验分享的主要途径有:课堂上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通过同桌或小组探讨大家把自己学到的指示、感想与同学分享、交流。班队活动中集体中互助和经验成果分享。家庭与学校的互助合作中主要以“家访”、“亲子活动”等形式进行。

2.1.3 协作帮助

协作指学生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学生在互补互助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每个学生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帮助指教学成绩突出有较好的自学研究能力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发挥合作分享的作用,使其每个学生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部分有能力有一定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是学生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这部分学生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学生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2.2 关于成长环境

2.2.1 学校环境

学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趋势是一种社会发展必然,对学校教育这一主体来说,这一趋势有其不利的一面,也有不少有利因素,学校教育如何利用好其有利面,抑制不利面,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

我们认为学校教育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有效地向社会、家庭渗透。必须要重视对社会、家庭进行教育的渗透,正本清源,改善学生教育的思想“软环境”。要有效的利用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教育阵地。

加强教育科研,特别是对教育环境的研究,改进教育手段、方法。

学校所处的周边社会形势的发展会造成学校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环境中也会出现一些难点问题,如:生源质量、社区人文环境、学生家庭变动等,加强教育科研,对环境变化中的难点、热点作较长远的、较深层次的研究,探索解决的新思路、新方法,可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中有利面,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工作水平。

任何情况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都在教师。尽管教育环境的复杂化趋势会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是有利的,要把握好这一趋势中的有利因素,可以说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学校应当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综合治理,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当积极依靠工商、公安、新闻、街道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网络,采用集中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坚决清除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害的网吧、游戏厅等,改善学校的周边环境。重点工作落在社区,依靠和社区的紧密合作,开展好社区人文环境的建设,给学校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2.2.2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和父母的教育行为,无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如父母的勤劳、对文化知识的尊重、与成功学者的长期接触、家庭中的宽松平等、高雅的审美情趣、对事业的执著精神等,都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

家庭德育环境。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的,而且也是复杂的。家庭成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倾向、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对于青少年成长有益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健康、和谐的环境。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特点是隐蔽性、无意识性、非强制性的,因而可以让人不知不觉地受影响。正如颜之推所说:“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不知不觉地、悄悄地、一点一滴渗透的教育是最厉害的教育。

物质环境有助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我们所说的家庭物质环境并不是说要求家里的陈设多么豪华,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使居室整洁、卫生、井井有条,这对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有好处的,比如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书桌、一个书柜、书桌上放置台灯等,这对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有好处。家里房间布置美观、大方、整洁、卫生,对提高家人的精神面貌也有利的。

良好的家风静化孩子的思想

家风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是构成家风的重要方面。家风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现在有些家长太过于重视物质环境,为了了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写字台、新型电脑、变光台灯、成盒的橡皮、整捆的铅笔、一包包的练习本,但是孩子仍然学习差。为什么?就是只有物质环境,缺乏良好的精神环境。母亲成天热衷于涂脂抹粉,父亲沉迷找麻将,家里出入的朋友五花八门,在一起谈论的是吃喝玩乐……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很不好。因此,优良的家风是家庭各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2.2.3 课堂环境

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饱含激情、有素养的教师能够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是教师有效性教学的前提。课堂充满活力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学才会更有效果。事实上,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第一关键因素,成功的课堂管理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个人责任感。也就是说,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进行有效的教学。

但是,教师在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师处于绝对中心地位;学生被压抑束缚,不愿张扬自己的个性;存在教师歧视学困生问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学生参与机会不一,学习水平低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的机会少,独立表达的机会少等。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得当的策略去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要成为真正的平等、合作的伙伴,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3.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3.1 研究目标及内容

3.1.1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开发多种形式的具有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活动,以达到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1.2 以班级活动为阵地

在班级的活动包括班会、中队会、大队会及其他班级集会,精心设计活动,如各种游戏、比赛等。以营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友好、健康的关系为出发点,从而全面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3.1.3 开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教育模式。在家校合作进行教育的形式上下功夫,力求实效

研究的子课题:

① 开发学生同伴互助式课堂学习活动,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② 开发学生同伴互助式的班队活动,优化学生成长的校园人际环境。

③开发家校合作教育活动,优化学生成长的生活环境。

2.2 研究方法:

2.2.1 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本课题通过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建立同伴互助式的关系。

2.2.2 案例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总结典型案例,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广。

2.3 核心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及案例的有关理论知识,弄清本课题案例的特点和撰写方法。在教育教学、班队活动、家校共建的过程中,联系本课题的实际,发现典型案例,撰写有价值的案例。为了保证课题扎实有效的进行,课题组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3.1 优化学习环境的研究

(1)专家讲座系列活动《研究新型课堂,创设优质环境》

我校大部分教师是刚毕业的新教师,新教师刚刚涉足教育这片天地,教学实践经历不长。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们普遍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案例”不太熟悉,教师们往往知道的是少量的管理中的案例,对教学案例可以说是很少知道,更不知道如何撰写。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案例等方面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还有计划的邀请了特级教师王兰、,教育专家孔祥鸿,南京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章宏主任等教科研行家作新课改和教学案例的讲座,解读课题,谈案例撰写要求和方法。教科室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开展教育教学反思,使教师逐渐对新课标、案例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从而为课题研究、实施打好了基础。

结合教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每天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同伴合作关系。教师把随时发现的典型事例或故事,写成教学后记、摘记、教学实录等等,然后进行分析和反思,写成典型案例在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成为了实践者和研究者。

通过课题研究大多数教师已重视对教学案例的撰写,在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随时注意积累、记录和留下文字材料,教务处每学期评比满意教案、教学体会、课堂实录、教科室组织教学案例征文评比,将校级获奖案例在教师会上交流,并推荐到市、区参加优秀论文评比,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们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是自己积累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的过程。

(2)专题研究活动《内外结合,优化课堂环境》

围绕课题开展活动要讲究针对性、实效性,以往的教研组活动,存在行政性例行安排,活动流于形式的,组内上公开课,内容零打碎敲,专题讨论研究不多,效果也就不明显。针对以上弊端,为使年青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开展“彩虹志愿伴我行,同伴互助”活动,校内开展拜师结对的带教制度,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以案例研究为抓手,使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使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学校聘请原游府西街小学倪兴信校长为名誉校长,零距离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每周都深入课堂,参与并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使我校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课题研究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其目的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近年来,学校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先后有市级“南京市四区联片教学联谊”、“南京市英语优质课大赛”活动,有区级的“雨花台区与上海德州二小教学联谊”、“聚焦课堂,聚焦课改”、“深入钻研教材,加强教学反思,打造有效课堂”、“依托课题研究,专家引领发展;注重专业反思,培养优青队伍”、“走进新课程,开展有效教学”、“专家引领,互助反思”等语文、数学专题研讨活动,英语中、小衔接研讨,雨花杯优质课大赛活动,“洋溢温情,灵动欢歌”系列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每一次区级课堂教学的研讨,展示都是课堂教学的典型事例,教师们打破学科围墙,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整合,取长补短,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内容。从外部的教学设施、技术装备、教学软件到内部的师生认知、情感、意志的精神活动状态的过程,追求教学目标和驱动教学行为的意志、情感活动,归结到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包括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述与分辩,辅导与练习等等具体可感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交流,根据交流讨论观点,课堂教学的成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所以教学案例研究也正涉及各个方面。随着每次活动的研讨,对教学案例的研究深入,也激发了教师参与各类活动,各类竞赛的积极性。加强案例研究,名师走进校园,加快了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速度,也加速了学校发展的步伐。

今天,景小的课堂充满欢快、充满灵动,学生们更乐于表现自己、更乐于互动合作,更乐于展示自信,健康、快乐学习每一天。

2.3.2 优化校园人际环境的研究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校园成长环境,除了优美的校园绿化、设施齐全的学习设备、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等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营造一个具有内涵的人文环境,一个良性的人际环境。让学生们逐步形成自律、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良好品质。

通过班队教育活动,探索优化成长环境,让学生们体验同伴互助的成功与快乐。学校课题组专门对学校内部、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论证。从课堂教学、班队活动、家校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教师们全员参与,重点推进。在认真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班队教育活动上教师们研究探索教育活动环节中的特色设计,让学生们体验同伴互助的成功与快乐,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我能行,我可以!”、“爱心接力”、“记得常回家看看”、“联合中队主题会”、“争做文明小主人,共建美好家园”等同伴互助式的活动,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受集体的温暖,真挚的友谊,成长的快乐。2007年新年前夕,六(1)刘雨同学的母亲不幸病逝,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刘雨又得知父亲坐大牢释放的消息后,幼小的她整天以泪洗面,情绪极其低落。背着书包不好意思进班级,放学不敢回家,一个人躲进了地下室。学校的教师危难时刻显身手,用爱心耐心温暖呵护她幼小的心灵。主动接送她上学,主动找她谈心,主动为她讲故事,主动为她买早饭,主动为她买学习用品。班级的同学们主动为她补习功课,有的同学还把自己的新衣服送给了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的精神状态有了可喜的变化。如今的她,自信开朗,好学上进,更懂得了去关爱集体关爱他人了。

在班级的日常活动中,欣赏教育,激发孩子们看到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四(1)班两年来开展了“罗爷爷,我想对您说”系列班队教育活动,通过向省委常委罗志军省长汇报班级学生每学年的成长历程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能力,注重发现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罗志军省长每年的新年前夕都要给四(1)班发来新年贺信,勉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努力做一名有世界胸怀的南京人,这是对学生们的一种激励,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3.3 家校共建

学校和社区紧密配合,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每隔一周的走进社区“绿色小天使”义务劳动、“建生态雨花•认领绿色小树苗”爱家乡教育,参加南京市跳动的红领巾校园集体舞大赛、南京市小学生美诗文诵读活动、南京市迎十运文明之星评比系列活动,走进街道社区参加庆祝建党85周年活动、劳模送温暖文艺进社区文艺表演、9.25关爱女孩知识竞赛、“彩虹志愿者”等体验教育活动,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培养了学生们互助合作能和实践社会交往能力,进一步让学生融入社区、融入社会,优化学生们的成长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家长为核心的家校共建工作组,小组成员经常来校开展工作,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协调解决家庭和学校间出现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我校有一些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学校每学期提供一些资助,但依然无法全面解决问题。工作组的家长们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在街道、社区中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在他们的努力下,区委办公室、南京市商贸投资集团、铁心桥街道团委、金龙鱼希望工程、南京市新华书店等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每学期都要来学校慰问并开展一对一的帮扶资助活动。区关心下一代协会的杨主任个人捐款2500元和许多自发捐款的学生家长一起成立了"爱心基金"。这是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每当此时,我们的学生们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们自发的排练节目、写感谢信、召开中队主题会,真挚朴实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流露自己的心声。心贴心的感恩教育,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校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来校为学生和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3.品牌建设

为了全面深入实施同伴互助教育,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进学校品牌特色建设,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校领导班子精心谋划,决定将“让我玩”学生篮球活动确定为我校的特色品牌加以推进。实施之初,适逢中国少年基金会与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让我玩”体育公益项目,坚定了我们的信念。通过体育公益篮球项目运动,任凭我们的孩子玩篮球,课余时间有的拍球、有的运球、有的做篮球游戏、有的练习投篮……“让我玩”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提高了他们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了交流成长的平台。

为了使所有学生“玩”中有收获,“玩”中有提高,我校将“让我玩”篮球活动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加以实施。组织学校体育组所有教师,向同行、向学生篮球运动专家请教,充分搜寻有效资源,经过半年的时间,编写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让我玩”篮球校本教材。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篮球运动的水平和技能,学校想方设法,与南京市中山东路体校、公园路体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原江苏南钢队退役篮球队员为我校的专职篮球教练,与江苏南钢队、同曦鸣城篮球队取得联系,定期请他们的教练和运动员到学校进行训练指导,营造浓郁的篮球运动氛围。

“让我玩”篮球运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他们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了交流成长的平台。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校被南京市教育局、体育局授予“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南京市体育与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省体育局授予“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篮球)”,全国妇联授予“体育公益项目篮球基地学校”。

篮球品牌运动,就是致力于激发学生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唤醒学生们的心愿,坚定信念,追求梦想;培养学生的同伴互助意识,苦练意志,向成功进发。

课题研究的成果

开展课题研究的近三年来,我们坚持依靠群体力量和智慧、努力推动课题研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取得了可喜成绩。

1.学校通过合作互助式的特色活动,优化学生的校内外成长环境,使学生能积极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有爱心、有社会道德、有正义的良好品德,学生间、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环境。三年来,我校部分同学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比赛,获得了许多荣誉。CCTV2008《拥抱明天》华东地区标准舞、拉丁舞选拔赛儿童五项全能比赛中有6人获一等奖,其中包林峰同学入选中国表演团赴土耳其参加国际交流。2名同学分获华夏之星中国优秀特长生江苏赛区选拔活动小学B组英语类一二等奖等众多奖项。

2.开发学生同伴互助式课堂学习活动,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研究使我校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我校一名教师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三名教师被评为雨花台区优秀青年教师,一名教师被评为雨花台区学科带头人,两名教师被评为教坛新秀,两名教师被评为雨花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二名教师荣获南京市星星火炬奖章,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消防教育先进个人,多名教师在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教师们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3.随着学校课题研究的逐步开展,以班级活动、课堂教学为阵地,开发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教育模式,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校园人际环境、成长环境的研究逐渐显现教育成效,学校的信誉度的不断提高,短短三年时间,学校迎来了江苏省省委常委、原南京市市委罗志军书记、迎来了区委王建华书记、迎来了区政府李侃桢、韦昌明区长、江苏省省委巡视办江长流副主任、南京市教育局张也可副局长等专程来校视察工作。学校荣膺南京市实验学校、南京市示范学校、南京市示范实验室、南京市示范图书馆、南京市绿色学校,2007年度全国消防教育示范学校、"捷桥杯"全国标准舞、拉丁舞城市联赛优秀组织奖、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抖空竹)、2006全国书画人才选拔活动铜奖等众多荣誉。

5.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认识到,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的本质就是合作互助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5.1 课堂环境的更优化与教师自身素质的矛盾

我们赞同这样一句话:“每一节课,都应是学生的一个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教学的最高艺术,就是通过激励、唤醒和启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得到知识、情感、意志、信心等素质的发展。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的创造空间也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用自己的激情、自身的素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

5.2 课堂教学、班队活动,家校互动的活动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5

结题报告范文“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作者:省东中科研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二、课题界定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七、课题的研究内容八、课题研究成果九、遗憾

课题结题材料的准备一、成果性材料1、主体:结题报告、阶段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案、案例、教例等2、附件: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3、成果效益、影响材料 ①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②与课题相关的教师、学生的

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要求《子课题结题报告》是实验区(校)参加课题研究实验的最终成果形式之一。为增强结题报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总课题组对其撰写内容和格式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

怎样写结题报告一、结题是课题研究重要且必要的环节。 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包括:课题立项、开题、实施、结题、后续工作。后续工作包括:鉴定、表彰、宣传推广等。 二、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什么是成果呢?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结题报告格式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

语文结题报告海安县小学教研课题“小学语文活动教学实验与研究” 结 题 报 告 背景及意义 1、语文学科功能的异化。 如果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那么语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应该是“语文是什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 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课题结题报告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结题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幼儿园课题结题报告《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永春仓满幼儿园课题组执笔方莉梅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

中学语文结题报告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科研项目结题报告表项 目 类 别:合 同 编 号: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负 责 人: 所 在 单 位:电子信箱(Email): 起 止 年 月: 填 报 日 期: 项目结题简表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负责人职 称研究期限计划完成年月实际完成年月实际参加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生

合作学习结题报告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作者:华土木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

语文教学结题报告柳州市北站路小学课题组执笔:曾海霞【内容提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04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德育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家教结题报告在美丽的南淝河畔有一所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学校——合肥市三十八中,她遵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安徽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试行条例》为依据,确定了“规

关于礼仪的结题报告不是第一次做课题。仔细想想,自己先后主持了两个上海市青年教师基金会课题,一个区级重点课题,一个区级一般课题,并且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个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这次不同。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前言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

物理课题结题报告我校在xx学校的领导下,在我校领导的关怀下,确定下列研究性子课题,在物理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子课题为主进行有效的探索。

家校合作的课题研究范文6

一、学习研修,加快成员专业成长速度

先进的理论是班主任工作和德育科研的先导,因此,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始终是工作室工作的重点。工作室组织成员采取独立自学和集中学习、自主研修和专家引领相结合的形式,以理论熏陶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

1.向书本学。工作室特别注重在班主任队伍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议好书的氛围。学校为工作室成员订阅了多种优秀报刊和书籍,要求每位成员每3个月精读一本与德育有关的书籍,并撰写读书心得;工作室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将读书活动上成员的心得收集汇编成册。现在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

2.向专家学。工作室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组织成员聆听专家学者的授课和讲座,为工作室成员的成长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近年来,工作室先后组织我校班主任团队前往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地的优秀学校访问学习;工作室还多次邀请郝京华、吴永军、潘慧芳、齐学红、唐云增、卢雪梅等专家来校为班主任们开展专题培训。

3.向同伴学。如进行“穿门式”交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轮流在各班级召开,各班主任进行班级文化介绍,分享班级管理经验,诉说管理困惑。还有问题式研讨——定期开展班主任沙龙研讨活动,就班集体建设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讨。

二、健全机构,营造良性专业成长环境

1.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为了确保班主任工作室的正常运行,工作室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助理具体分管工作室工作,德育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室下设三个年级分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2012年4月,我校专门成立了培训处,协助工作室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另外,我们还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室培训工作制度、培训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高了工作室培训的实效性。工作室的每次培训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反思、有调整。我们还经常听取来校学习的班主任的培训感想和建议,及时反思总结培训工作,调整接下来的培训内容,使来我校受训的班主任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2.常规例会,明确中心

工作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的例会制度,研究工作和学习,交流经验和体会,从而实现共同发展。每次的例会上都有一个中心话题,例如本学年度9月主要是“思想引领,目标设定”话题,10月是养成教育沙龙研讨活动,11月是班级管理艺术及班主任工作创新艺术典型案例展示,12月是“做幸福的班主任——管理与策略让幸福生根”话题……活动由工作室成员轮流主持、主讲,其他成员参与讨论,互相启发。

三、分类培训,量身定制成长路线

根据班主任培训的不同需求,我们把班主任培训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种:

1.入门型培训。培训内容为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各项常规要求、班主任一日工作流程、怎样建设新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的撰写、开展班会的重要性等。指导方式为岗前培训、开展“青蓝结对”工程。

2.提升型培训。培训内容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共性要求和个性举措、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积极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特殊学生的成因和对策等。指导方式为开设讲座、沙龙研讨、合作探究。

3.深入型培训。培训内容为提供学习平台,与名师结对,让他们成为培训师,促其专业化成长。指导方式为带领课题小组开展针对性课题研究等。

四、辐射引领,助推成员成长

我们希望通过班主任工作室这一辐射源的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提高育人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骨干班主任持续发展创造相互交流的条件,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具体来说是基于三个方面的需要。

1.班主任工作室的辐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对象——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当前社会形态的种种变化第一时间反映到青少年的身上。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网络德育问题,学生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等问题,都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挑战,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作出积极的调整,否则难以应对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对班主任工作带来的冲击。基于解决当下学生成长中遇到的这些新问题的需要,更是基于学生未来终身发展的需要,包括健全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潜能的挖掘、个性的张扬、特长的发展、优点的放大等,我校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希望以此为平台,积极探讨怎样让班主任工作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提供一把金灿灿的钥匙。

2.班主任工作室的辐射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深入,班主任自身成长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和强烈。班主任专业发展是班主任自身主体发展的需要。为了帮助班主任专业发展,各地区、各学校纷纷把班主任培训作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在对部分地区的班主任的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班主任培训工作还没有上升到专业化的层次,存在组织管理不到位、培训内容太随意、培训方式太陈旧等问题。班主任们最希望的培训者是一线班主任。因为一线班主任能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更容易沟通、交流,班主任希望从一线教师身上学到真正实用的经验和方法,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基于此,我校依托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均为一线优秀班主任的优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辐射引领,以期让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实现专业成长。

3.班主任工作室的辐射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落实学校育人目标的关键岗位。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一群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是一个关系到未来的工程。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是振兴教育、增强民族发展力的需要。基于此,我们依托我校班主任工作室的影响力,通过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拓展学校长远发展的空间,为创建学校特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品牌竞争力注入活力。

五、德育科研,谋划专业成长长远思路

科研是形成教育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教而不研则浅”,研究是班主任工作室的要务之一。工作室负责人在自身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同时,带动并鼓励全体成员从事研究,积极撰写德育论文,研究德育案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学校课题——团体课题——个人课题”三级课题模式,开展了《家校合作提高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模式研究》《初中小班化模式下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模式研究》《小班化初中德育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和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当前班主任有效德育途径。工作室成员在主课题研究范围内,选择一项研究内容,申报子课题,并在班级组织实施研究。为了将这些课题做实、做细,许多成员关注课题的研究过程,将日常德育活动与课题研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很好的研究效果。如付乐老师以习惯培养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自主管理教育实践,如营造“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班级氛围和舆论导向,组织班级感动人物评选,强化学生班级主人翁意识。黄俊老师组织学生排演《一棵苹果树的故事》,要求学生交流感受;组织开展“学会感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与父母互通书信,交流感情,并邀请父母参加主题班会。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工作室经常邀请省、市、区教科研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指导班主任提升研究水平。学习、实践、科研,让班主任智慧地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快乐,在成功中体验幸福,同时也为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