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要求范文1
目前,国内较多地从学校培养社会应用性人才的产学合作教育的角度进行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与效益的研究,而较少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面分析其现实意义及执行要求。本课题组依据从行业企业方直接得到的一手资料,以较宽的视野来审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以有利于今后深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调研思路及调研表设计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持什么态度、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服务行业企业有何具体要求、行业企业在反哺高职教育中所作的贡献等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企业调研。旅游业是海南省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之一。海南省酒店业非常发达,其挂牌星级酒店多达300多家。但囿于课题组力量有限,只能对海南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酒店进行调研。调研表的设计是课题组根据自身工作实践并听取了一些专家的意见,在归纳和分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些主要工作环节的基础上,借鉴其他课题的一些思路,综合设计出了“海南省酒店调查问卷和调查表”。其调研表主要涉及以下四大部分:
1.酒店基本情况。共调研15家酒店,涉及酒店名称、酒店性质、酒店职工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占酒店职工总人数、高中以下学历占酒店职工总人数、酒店每年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等情况。
2.酒店对高职院校提供的支持。涉及酒店是否是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酒店每年接受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高职院校与酒店联系的密切程度、酒店管理人员担任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酒店每年派员工到高职院校培训的员工数量、酒店接受高职院校教师在生产和管理一线挂职锻炼等情况。
3.高职院校为酒店提供的服务内容。涉及高职院校应该为酒店提供的服务范围、酒店前一年与高职院校合作开发的项目、酒店是否需要高职院校为其培训员工及培训要求等情况。
4.酒店对高职院校的工作建议。涉及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岗工作的满意程度、酒店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加强培养的内容、企业对“双证”的态度、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的工作、校企合作的方式等情况。
二、调研酒店的选择
高职院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本次调研企业主要选择了海南省内15家高星级酒店;调研区域包括海口、三亚、兴隆等地。调研企业有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亚太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海南兴隆温泉康乐园有限公司、三亚喜来登酒店等省内高星级酒店。选择酒店业内的高星级酒店作为调研对象,其目的是从较好的预期来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状况,海南省全省实际情况估计不会有这么好,但这样可以从行业角度对海南省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程度有较全面的了解。调研数据显示,这些酒店属于海南省酒店行业中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且在企业性质中,外资酒店最多(占60%),其次是民营酒店(33.3%),国营酒店较少(6.7%);外资及民营酒店是我们服务对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每年需求在50人以上的酒店占66.7%)。从面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些星级酒店所聘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失率也较高,流失的人才往往成为了海南乃至内陆众多中小酒店的骨干力量。
三、调研企业反映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酒店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与要求
酒店希望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企业如何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企业希望高职院校毕业生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调研数据,在“企业对在岗毕业生的评价”选项中,选择“较好的团队精神”有2家企业,选择“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的有5家企业,选择“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5家企业,说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高;选择“服从管理、服从安排”有6家企业,选择“熟练的技能”的有7家企业,选择“较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的有8家企业。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选择“扎实的理论基础”有12家企业,这是对学校教学的肯定,也可能是负责人随意的填写;选择“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有14家企业,考虑到高星级酒店招聘毕业生均有相应的标准,显然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高星级酒店工作。在“企业对毕业生的期望”选项中,15家酒店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14家企业要求“进取心和责任感”,10家企业要求“创造性”,11家企业要求“不断学习的能力”,12家企业要求“表达和交流能力”,8家企业要求“专业理论知识”,12家企业要求“组织才能”,10家企业要求“分析能力培养”,12家企业要求“为人处事能力”,15家企业要求“人文素质”,15家企业要求“职业道德”。这表明,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现实评价与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基本相一致,特别是在酒店行业中,对于毕业生的人文及道德素质期望能更高。
在“企业希望毕业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选项中,15家企业要求“英语四、六级证书”,15家企业要求“前厅、餐饮、调酒等中、高级工证书”,11家企业要求“计算机等级证书”,5家企业要求“财会类证书”。调研显示,企业对高职人才规格的内涵上要求与上述调研所反映的情况基本相同。
企业关注的是与岗位有关的从业能力,企业要求“前厅、餐饮、调酒等中、高级工证书”,表明了熟练技能的培养与测定的重要性。海南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酒店国际化和信息化在行业发展中地位重要,因此绝大部分酒店十分关注“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关心“财会类证书”的企业不多,这说明企业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至少是在刚就业的几年中)的人才使用定位主要在高技能人才上,而不是主要在“白领”岗位上。由于企业客观条件不同以及填表人认识不同,致使调研结果只能从大致的方向予以分析讨论;对获得认同度较高的项目,深入解读其内涵,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项目
针对酒店与学校目前的校企合作情况如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绩,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问题,希望从调研酒店中寻找到答案。在“企业每年接受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人数”选项中,9家企业接收100人,4家企业接收50—100人,1家企业接收20—50人。在“企业与学校保持密切合作数量”选项中,6家企业与5所以上密切合作,4家企业与3—5所密切合作,5家企业与2—3所密切合作。在“企业派员工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人数”选项中,2家企业派出5人以下,13家企业没有派人。在“企业派员工培训的目的”选项中,2家企业是为“学历提升”,1家企业是为“取得高级资格证书”,2家企业是为“提升理论水平”,10家企业是为“学习新技术”。在“学校每年培训企业员工人数”选项中,所调研酒店均是派出10人以下培训。在“企业与学校每年合作项目数量”选项中,7家企业合作开发3—5项,6家企业合作开发1—3项,2家企业没有合作开发项目。在“学校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人数”选项中,9家酒店有1—5人,6家企业没有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学校与酒店的关系”选项中,8家企业是紧密型,5家企业是半紧密型,2家企业是松散型。了解现阶段校企合作工作进展情况,有助于我们从中归纳出“双赢”合作的领域,合作的热点、难点和盲点,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三)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的项目
家校合作要求范文2
一、家校合作的全面实施:学校为主导
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第一,学校应对自身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学校在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该认识到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长进行平等、双向交流的平台,在家校合作中,学校起主导作用而非领导作用,充当的是服务角色而非其他。第二,学校应将家长的参与上升到学校管理及教育决策的层面,而不应把家长的参与仅仅局限在家长充当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者和学习者的层次上。学校应该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及教育决策,虽然在形式上是家长分享了学校教育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但在实质上它对提高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质量、开发家长资源及有效加强民主监督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三,开办或完善家长学校,把家长培养成为孩子的合格的家庭教师以及学校教育管理的最佳合作伙伴。第四,学校应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条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合作。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家长回家期间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可以举办家长培训班,并请一些在子女教育上比较成功的留守儿童家长现身说法,提高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性。第五,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地与家长进行合作。
二、家校合作的最佳辅助:家庭的配合
家校合作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理应受到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不仅是家长的权利,而且是家长的义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家长与学校是平等的,家长有权利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决策。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能为学校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的参与又是家长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家长应该珍惜自己的权利,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具体来讲,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摒弃以往单纯地简单配合学校教育的被动局面。另外,家长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即家长应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各项政策并可对此作出反应,同时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必要的教育信息与教育资源等。
三、家校合作的有力保障:社会的支持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只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才能保证家长以平等的身份与学校合作,从而为青少年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奠定基础。一方面,在法律中应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家长的权利,也是家长的义务,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法律中应明确规定“家长参与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架构、权利责任、经费保障等,并且要确保有效运作”。其次,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组织机制。建立家校合作组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1)家校合作组织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社会团体,与学校不存在从属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家长以独立的身份全面参与学校教育决策、教育过程,并监督、评价学校的教育管理等工作;(2)各级家校合作组织应有严密的组织分工;(3)每一级家校合作组织要有规范的组织章程及严密的实施制度。再次,加强对家校合作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切实推动家校合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教育功能,必须加强对家校合作实施情况的监督与检查。监督检查的主体应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和与之有切身利益的家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将家校合作工作纳入学校考核的内容,使学校对家校合作有任务感,这就为学校主动要求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科研机构及教师、家长共同制定一套科学的家校合作考核标准。只有遵循科学的考核标准,才能使监督检查工作有章可循,使家校合作的监督检查工作落到实处。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很想在学习上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没有好的方法、自身在知识水平上的不足等等,没有很好的发挥家庭的作用。如果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提供合理的途径的话,家长是非常欢迎的。要想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家长要更新观念。从家庭来说,需要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摒弃以往单纯的、只是被动的配合学校的局面。家长要积极主动的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应不断向化学任课教师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家长应该尽可能的进行全方位的配合,包括提建议、请家长做指导教师、提供实践基地等。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又可以挖掘家长中的专家、劳模等人力资源;利用家长可以提供的一些场地,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条件。
(二)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家校合作要求范文3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调查研究策略
一、引言
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发展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明显滞后,并未将“家校合作”深入到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如今这个多元化发展的开放性社会中,各种思想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与碰撞,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人的发展与教育开始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每一个人在集体和社会中进行成长,家庭作为每个人成长的起点,家庭教育的效果直接对每个人的未来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是现代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每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点,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方向。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两大阵营,更是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与沟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很多城乡结合部小学都非常重视家校合作问题,学校还通过很多方法实现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校而言,家校合作还不完善。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较差,很多家长的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学校采取一些家校合作的措施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例如:我校曾经使用网络平台的方式实现与家长的沟通,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们而言是非常不合适的,他们租住在一些民房中,每天天不亮就去工作,深夜才回来,经济收入的拮据使得他们无法购买电脑;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本来是想实现和家长们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但是对于这些外来务工的人员而言,参加学校这样的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他们不想请假减少劳动报酬来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可见,这些家校合作的活动和方式并不适合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这些做法也并未考虑到家长的不同境遇和需求。
2.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缺乏合作意识
通过对笔者所在小学家长的问卷调查后,笔者发现,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职责,只有一小部分学历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前卫的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承担的职责。可见,大部分家长并不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合作教育中。例如:笔者所在的小学中,很多家长是附近菜市场中卖菜的、卖鸡蛋的、卖大米的,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挣钱,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所有的教育问题就必须由学校来承担,自己没有任何需要承担的责任;笔者在城乡结合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多年,发现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没上几年学,文化水平不高,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因此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到学校教育上。
2.家校双方职权不分、相互推诿现象明显
笔者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教师与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的分工做出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少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有一部分家长也认为教师应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承担大部分责任。可见,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职权分工不明确、相互推诿的现象。笔者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小学中,有一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认为:孩子应该自生自灭,上不上学都一样,反正将来都要从事体力劳动;还有一部分家长将教育孩子的问题推卸到学校和老师身上。可见,这些观点都是不负责任的,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与教师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1.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环境和氛围
家校合作要求家长、学校围绕教育的主体――学生实现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合作,因此,良好的、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每一个家庭之间必须站在和谐发展的高度看待家校合作问题,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共同协作,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进一步深化家校合作的内容
目前,很多家长和学校已经将家校合作理解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的、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它涉及到不同的层面。因此,家校合作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和家长之间,而是整个社会。家校合作的活动内容也不是陈旧的、传统的智力教育的范畴,应该逐渐将家校合作活动渗透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审美艺术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终身教育中。
3.抓牢家校合作的关键点
家校合作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是校园,因此,抓好家校合作的关键点是保证家校合作效果的关键环节。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等组织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传承。
总之,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的边缘地带中,经济发展处于从郊区向城市化发展的状态中。只有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更好地进行探索,才能真正使学生健康地发展。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祖国所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曾菊琪.论新时期我国家校合作中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155-157.
家校合作要求范文4
一、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当前,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认识误区。
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跨学区择校,认为只要孩子进了重点学校,基本上就进了升学的保险箱,如何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自己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已经是尽到了职责。他们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的角色,或者只是孩子成绩提高的督促者,忽略了孩子人格、性格、习惯、情感的养成。
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家校合作存在片面和狭隘认识,认为家长缺少教育理念,参与不了学校的教育工作。致使目前很多地区的家校合作有名无实,还处于零散的、自发的、缺乏系统的状态,时间上断断续续,内容上缺少前呼后应,家长无法随时与学校有效沟通,家庭和学校基本上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很多时候都是学校单方面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在家中完成作业、加强某方面监管,或告知一些日常事务性信息而已。双方都很用心,都很纠结,都感到现在的孩子难管,却远远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达到家校有效合作的育人目标。
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的时间里,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他们总是认为只要老师负责任,孩子就会有好的成绩,各方面都会有进步,其实不然。
比如说有很多父母因为孩子跨学区择校或自身工作繁忙等原因,把孩子送到代管班或亲属、老人身边,孩子正值青春期,许多有关学校、老师、同学的事情很难得到有效解答,身体、心理、学习、交友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不知如何去面对,无人来点拨、来引导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些问题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我曾统计过我校八年级一些由走读变成代管的学生,历时一个多月,多数学生成绩下降了。
遗憾的是,很多学校还没有对家校合作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家校合作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展。
二、家庭与学校应各司其职,明确定位
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曾经说过: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一个被不健康的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
抚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教育学生是每个学校的使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心不同,缺一不可。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老师不能代替父母。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受着家长的耳濡目染,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而且家庭教育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大部分时间,孩子是与家长一起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性格特点最了解,家长有利于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特别是在孩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心理品质方面,总会留下父母的烙印。
家庭教育的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础地位,无论学校教育多么重要,却没有专门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老师,而家长才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专职老师。
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承担的责任。
总之,家庭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更多的是用自身行为来影响、感染孩子;而学校教育则是以理性教育为主。虽然学生的绝大部分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是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完成的。但传授知识、社会规范与道德价值观也是家庭教育的职能,所以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很好地开展家校合作,才能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要求上相互弥补,形成合力,家校才能成为有机互动的整体。作为学校教育的执行者老师与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家长,必须紧密配合,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实现家校合作的无缝对接,这样才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氛围,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开展好。否则,两方面的教育都会因孤军作战而举步维艰,难以奏效。
三、家校合作的点滴有益尝试
几年来,我校在不断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创新德育方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在家校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观念和方法上对家长进行了耐心引导和具体帮助。
1.保持家校密切联系,做好常规工作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学校还为每个年级专门开辟了家长接待室,要求班主任把每周安排接待的时间告知家长,尽最大努力满足家长的需要。学校每学期都有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开展亲子交流互动、参与各类大型活动等,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还实施了“教子有方优秀家长”评选工程,每两年一次表彰奖励优秀家长,以此激励家长关注家教、研究家教。
此外,我们还通过家访、校信通、家长会、电话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家校的有效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家校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有力地提升了家长的素质,也赢得了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2.拓宽家校合作空间,创新家校合作方法
随着通信手段的不断增加,信息交流的便捷,我们在学校网站上为各个班级建立了班级通讯录、班级博客、家长QQ群。还在网站上开辟了家长专栏,定期给家长留作业,让家长见仁见智、献计献策,再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在学校网站或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多层面互动起来,倾诉困惑,分享成功,交流经验,真正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家校合作更为有效。
记得有一次学期末,学校召开了校级家长代表工作会议,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有两位家长分别提出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代表校方给家长出示了学校当时已经出版的三本德育校本教材,其中包括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排的《早开的花是一种美丽的错误》《初中生交友能力的培养》《青春期教育》等,并告知家长学校建立了名为“心灵小屋”的心理咨询室,还安排了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为学生免费提供咨询服务,而且定期给学生做心理辅导。经过沟通,家长了解了学校在这两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明确了家长应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的青春期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美好的中学时代。
此外,我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共建活动争取到大量捐赠书籍,我们利用家教方面的书籍在家长中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要求家长看一本书并做好资料积累,之后再做交流。这使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交流、合作、互助的关系。
3.研究家校科学合作,开发家校合作校本教材
近年来,海拉尔区自主开发了乡土德育教材,充分发挥教育部关工委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的作用,建立了33个基层家长学校教育实验校,申报了12个子课题,并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厅关工委的检查、指导,受到了好评。
我校充分借助这一活动,创造性地开发家校合作校本课程,通过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家校合作的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家校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家校合作要求范文5
我国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心态比较被动,总是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即在家校合作中还处于“边缘性参与”的状态,并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本文基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视角,研究家校合作中家长边缘性参与的现象,以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
关键词
家校合作 边缘性参与 充分参与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概念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由J・莱夫和E・温格站在人类学角度,基于个体学习的视角提出来的[1]。边缘性参与并不是一个消极的概念,它意味着由“新手”向“熟手”的成长状态。边缘性参与是由于学习者是新手,他们不可能完全地参与所有的共同体活动,而只是作为共同体某些活动的参与者[2]。新手学习者的参与形式是边缘性的,即新手在一个共同体内共同参与实践时,最初只在整个工作或最终产品中承担有限的任务和责任;这个位置上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处于整个工作过程的支端末节,即便出现失误,一般也不会对整项工作或最终产品产生破坏和影响,为此所需付出的代价也是较小的[3]。
对于新手来说,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为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用于“观察的t望台”,关键是它包含了“参与”,把参与作为学习(包括吸收与被吸收进)“实践文化”的一种方式[4]。“边缘性参与者”应该在参与共同体活动的同时,通过对其他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工作的观察、模仿、学习,积极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将自己存在的疑惑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逐渐使自己适应共同体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深化自己参与活动的范围[1],因而“边缘性参与”具有积极的意义,它表明了新手通过边缘性参与进行成长的态势。
二、家长“边缘性参与”的表现
我国真正开展家校合作的历史不长,家校合作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成熟,家长的教育素质整体还不是很高,因此,我国大部分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承担的任务比较简单,心态比较被动,总是处于学校教育的“边缘”,并不能真正深入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即在家校合作中还处于“边缘性参与”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学校一般事务多,参与学校核心管理少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规定:家长委员会具有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职责。从目前一些学校的实践来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面比较浅表,表现为参与学校一般事务多,参与学校核心管理少。如,有些家长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为学校教育活动提供支持;有的家长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和物质资源,为学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提供帮助;有的家长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校提供各种志愿服务。但是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家长往往被隔离开来,参与的相对较少。
2.被动参与多,积极主动参与少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应是平等的关系,但是实际上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在总体上并不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家长往往更多地扮演着配合学校教育的角色,这就决定了家长在参与学校教育时的心态比较被动。主要表现为:学校需要家长时,家长会积极回应,让参与就参与,让参与多少就参与多少,别人怎么参与我就怎么参与,甚至有许多家长抱着能少参与就少参与、能不参与就不参与的心态;许多家长并不会积极主动地要求行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潜在的家长资源得不到充分运用。
3.一味参与的多,沟通交流的少
家校合作是各参与方思想与行为交融的过程,要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合作,必须建立在家长、教师、专家、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基础上。然而在实践中,各方的交流并不畅通,表现为:缺少家长与专家的沟通,即使在个别学校邀请了校外专家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能与专家进行深入探讨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味的接受。在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中存在着严重的家长沉默现象,如有的家长担心给班主任、学校提意见,容易导致班主任、学校对自己不满,从而给自己和自己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选择沉默;有的家长表现出不自信,认为在教育工作上不如班主任、学校专业,不好发表个人意见,这种不自信也导致家长出现沉默;有的家长受从众心理的影响选择沉默;有的家长为了维护与学校、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选择沉默。在家长与家长的沟通中,表现为囤于表面现象的沟通多,深入问题实质的沟通少。
三、从“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家长深度参与家校合作的路径
“充分参与”描述的是学习者个体在共同体内的参与程度、意义理解、身份认同和行动反思等方面所达到的充分状态。当学习者处于该状态时,他所需承担的任务较其他时候更为艰巨、更为关键,所需承担的责任也更多[3]。尽管从目前来看,许多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还只是处于边缘性参与的状态,但是仍要充分放权,给予家长“合法”的身份,肯定“边缘性参与”,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创建,为家长“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打开通道,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转变,这对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充分赋权,确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性身份
尽管我国教育部曾在《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学校要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完善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保障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但这些规定都只能从规章制度上泛泛地对家长进行赋权,缺乏强制性,并不能从法律上切实保证家长拥有这些权利。总体上来讲,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应享有的权利。家长若不能获得进入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合法性身份,即便在形式上成为家校合作的组织成员,也会在真正涉及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中被隔离出去。因此,家长只有获得合法性的赋权,才能有机会接触到关键的信息、资源,才能被赋予真正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要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首先,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从法律上确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性身份,尤其要加强相关监管机制,不仅要从法律上赋予家长合法性的身份,更要在实践中保障家长的合法权利;其次,家长合法性身份的获得还需要家长的主动选择,即家长自身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唤起参与学校教育的法律意识,主动要求享有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去。
2.提供参与机会,在参与中实现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
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是家长不断参与学校教育并不断观察、思考、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在实践中,有的学校认为片区内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认为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所以拒绝让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家长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要求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立刻成熟起来,要给家长成长的时间和机会,要允许家长逐步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家长不断思考家校合作的相关问题: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规律是什么、如何选择教育内容、如何组织教育活动等等。诸如此类的反思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中会不断得到深化,从而促进家长“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提升。因此,学校应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将家长阻隔在学校教育的,要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给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为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提供机会。
3.创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为“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的转变提供场域
家长“边缘性参与”的价值在于家长在参与中由“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靠近,而对“核心成员工作的观察、模仿和学习,积极与同伴及专家进行讨论”是家长能否实现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转变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应创建由学校、家长、专家、学生、各种热心学校教育的机构等共同构成的旨在不断促进家校合作、拓展家校合作深度、提高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家校合作共同体。共同体“既不意味着一定要是共同在场、定义明确、互相认同的团体,也不意味着一定具有看得见的社会界限。它实际意味着在一个活动系统中的参与,参与者共享他们对于该活动系统的理解,这种理解与他们所进行的行动、该行动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所在共同体的意义有关。”[4]在这样的家校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关注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家校合作问题,为了家校合作共同投入热情,通过持续的相互交流与共享促进家长更好地参与家校教育,逐步提高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水平,促进家长由“边缘性参与”向“充分参与”转变。
在家校合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机构对家校合作进行援助。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两项宗旨:家长教育和发挥家长在改进儿童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作用[5]。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除了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承担提供家长教育的职能,如帮助家长了解有关的社会与教育政策、学校系统的运作及子女教育方法等。美国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PTA)和民间的家长教师组织(PTO)等机构,也会对家委会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PTA结合有关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有效交流、权力分享等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六条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6]。日本建立了一套家庭教育社会支援体系,如“儿童中心”、“家庭教育咨询中心”、“育儿支援中心”、“儿童咨询所”等。这些机构不但免费提供各种家庭和儿童活动信息,而且还能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难题[7]。在香港,家长教师会从加深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入手”,经常与学校联合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家长研讨会、家校互访、内地交流会及海外交流会等[8]。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援助机构,家校合作大多是家长和学校两者之间的事,而且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并没有形成关系紧密的家校合作共同体。
(1)家校合作共同体构成中应强化专家的参与
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体时,在人员构成上应强化专家参与,通过家长、学校、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建立旨在促进家校合作的紧密共同体。家校合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是很长,系统进行家校合作研究的专家学者还相对较少,缺乏理论指导的家校合作必然是盲目的实践,为更好地指导家校合作的开展,应尽快建立家校合作的研究队伍,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2)家校合作共同体中应强化学生的构成
美国家长教师协会的各级协会里面都有儿童代表,有的协会名字就是家长教师儿童协会,这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9]。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在我国已有的家校合作的研究中学者仅仅关注家长和学校,很少提及学生。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学校与家庭组织的活动,很少有发言权。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共同体中就不能不给学生留一席之地,在家校合作共同体中应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加入进来,与学生建立同伴式的关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始终坚持“为了学生”的原则开展家校合作。
参考文献
[1] J・莱夫和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程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J].教师教育研究,2010(1).
[3] 穆湘兰.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情境学习的描述符[J].教学与管理,2014(4).
[4] 周煦.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J].教育导刊,2011(6).
[5] 黄河清.美国家校合作管窥[J].教育评论,2008(6).
[6] 郑福明.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中小学德育,2012(5).
[7] 杨民,苏丽萍.日本小学制度化的家校合作[J].上海教育,2014(3).
[8] 廖国良.家校合作在香港[J].广西教育,2014(4).
家校合作要求范文6
关键词:家校合作;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带着这个名言去教我们职校的学生着实让老师压力山大,我们的学生出生后首先接收的是家庭的教育理念,进而经历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洗礼,等他们步入职校大门时就处于青春的叛离期,整个过程中唯一没有缺席的是他们自己的家长,所以我们职校老师接受这些学生后最应该了解和沟通的学生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家长,家校合作势必在我们职校管理中将非常重要,家校合作势在必行。
一、家校合作的意义
家校合作的最终目标就是把学生引入到社会需要的人才去发展,家庭教育一方就只能是在遵照老师的要求督促学生在家学习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就是担当学校在家庭中的代言人,作为非专业人士,家长的参与督促对于学校来说是添乱和挑刺,还是可望成为学校变更的重要力量?再比如说,学校合作是否只是学校一方对家庭单向的指导,还是有可能实现教师与家长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价值?如果我们把更多相关方面考虑进去,可以让我们看到家校合作的意义其实可以有多角度的解释。
首先,就学生而言,家校合作沟通了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两个生活世界,实现的是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与拓展。其次,就家长与教师而言,亲师交往的摩擦与磨合推动了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双方作为教育者的反思与自觉得以提升,为其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上趋向自我完善创新条件。再次,就学校而言,互动过程中暴露的一些深层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愿望,可成为中微观层面变革的动力。最后,就社会而言,学校对家庭的指导能帮助弱势群体更好的为孩子成长提供有效的支持,一定程度上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起到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
1.家庭教育使用约的私人语言,平时说话往往不必严谨规范,只要双方都能明白所指即可,私人语言的符号单一,比较随意,依赖的是双方的磨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私人语言并非事先就存在,而是在交往过程中由双方共同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性正式家庭生活盟约性的必然要求和直接体现,家庭生活使用的是由家庭成员长期相处而建构起来的私人语言,基于的是以家庭成员承认或默许的规范为准则的盟约精神。
2.学校教育属于规范语言要求,依靠的是大众的共识,不因个别的喜好而更改,即具有先在客观性。教会人们理解和使用承载人类文明的共同语言,用公共语言传递人类文明,培养能够借助公共语言思考和创造新文明的人,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独特使命。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传统合作模式
1.开学初新生入学,新生一般由班主任最先接待,这个时候班主任可能见着大部分家长,有了初步的交流,班主任可能把自己管理方式和家长进行初步的沟通,家长也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酒店班有个家长就跟老师说,他的小孩从小就是在外婆家长大,外婆特别宠爱他等一些情况。老师同时也把学校的基本管理模式如:封闭式管理学校的规章制度违反大致的处罚情况。家庭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校要求而发生变化。
2.学生家庭情况登记,这个时候就会有学生露出破绽,有写学生只填有单方面父母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判断出此学生家庭可能出现了一些状况,家庭成员的组成也可以让老师判断出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一般而言独身子女的可能会有溺爱的情况,家里有哥哥姐姐的学生在家的情况也不同,家里弟弟妹妹的情况可能也有区别。这样便于老师的学校教育模式开展。
3.家访。家访是进行学校合作最直接的沟通模式,老师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在学校的了解,到学生家里之后通过观察学生情况然后进行分析,家长也同时说说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家校沟通直接把学生情况进行分析,让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用上最正确的方法。
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合作模式
1.家校合作平台。学校有了这个平台可以把学校所有安排发送给家长,家长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可以在家询问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并且配合学校安排等,例如:学校放假安排,学校把放假时间及安排发送给家长,家长了解学生回家时间并且督促学生及时返校,学生其中期末成绩及学期表现也及时发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了解情况后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表现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
2.微信、QQ群的建设。学生、家长分别在每个班可以建立一个这样的群组,对于学生每天的表现可以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家长看到后可以马上在群里面发表意见和建议,实现实时互动,家长老师在一起交流可以互相学习和促进,有些家长对于自家小孩觉得难管的也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学到方法和技巧,老师在跟家长交流过程中更加精准了解学生情况,家长和老师同时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的双重教育学生更加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3.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学校建立一个公众号,发送一些教育和管理类文章,家长看后可以学些教育技巧,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教育见解,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高有低,这样可以吸收高文化家长的教育理念,对于低文化水平家长教育也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在公众号里面家长可以及时提出意见,学校安排专人及时给予回复。
总之,家校合作作为两个阵营的互助,这两个阵营是要对对方的相互尊重和接纳,从而推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这样的结合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更加完善和具体,也使得教育推向整个社会化进程,社会要发展需要教育先行,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家校合作是最基本的结合方式,这将对教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劳凯声主编.教育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