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1

一、在抽象中培育数学思维

抽象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准确理解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定律无疑对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数学尤其要把数学抽象形象化,这才是教育的精髓。

1.实景抽象

数学研究离不开现实生活这个大背景,以实景或实物为对象进行抽象认知是思维上的一次跳跃。例如,“有理数的乘方”一节中,文字和图片结合呈现出手工拉面的制作过程,拉面师傅将面和好揉成一条后,拉长对折,再拉长再对折,如此反复下去,问6次操作后有多少根面条?从模拟现实场景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实物引导逐步转换或数学思维,学生积极思考一定能把有理数乘方本质属性等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初步认识,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2.简约抽象

针对实景抽象而言,有关属性已部分脱离实景但关键属性已经初见端倪,也可认为思维到了符号抽象表达的边缘。例如,三个宽一样的小长方形可以组合得到一个新大长方形面积的算法,最终得到大长方形长b+c+d与宽a的积等于三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即ab+ac+ad。实际上这就是“单项式乘多项式”一节要得到的算理法则,此时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有关属性已经呈现出来,这为后续用符号语言简洁表达奠定了逻辑基础。

3.符号抽象

符号抽象,就是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出有关原理的表达方式。例如,“勾股定理”一节,学生首先通过观察特殊“邮票”这一实景对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直观认识,再通过测量等方式计算出邮票三角形三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最后赋予直角三角形三边特殊关系以符号语言,并用a2+b2=c2描述出勾股定理。

4.范式抽象

即通过假设、推理等方式建立模型,能解释一类问题的抽象方式。例如,“二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从“一元”到“二元”的范式建立,该节内容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上。范式抽象无疑对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触类旁通”之效。

二、在逻辑推理中发展思维

逻辑推理也称演绎推理,主要遵循“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种“三段论”推理形式。如6名学生围坐一圈,另有1名学生坐圈中央。现拿出7顶(4白3黑)帽子,先让7名学生都戴上黑色眼罩,后?o每名学生戴1顶帽子,再解开坐在圈上的6名学生的眼罩。这时,由于中央的学生的阻挡,每个人只能看到5个人的帽子。最后请7人猜一猜自己戴的帽子颜色。实际上6名在周围的同学“均”无法猜出(思索一阵无果),中央的学生抓住白比黑多1顶的逻辑关系,可推测自己戴的是白色。这道逻辑推理题在多种资料里反复出现,对于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养成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三、在数学建模中拓展思维

数学建模,指在问题解决中,利用不同数学算理提出的实际解决方案。例如,现有甲、乙粮食经销商,每次同时从同一粮店购进同一价格的粮食,但每次的粮价随市场变化,甲的购粮方式是每次购买2000千克,乙的购粮方式是每次购2000元的粮食,甲、乙二经销商都购粮两次,问:谁的购粮方式更划算?学生通过不同模型的对比选出最优方案的过程无疑是思维碰撞不断加深理解的历程。

四、在运算中提升思维

运算必须要明确算理、程序。四则运算规定了先乘除后加减,初中加入乘方后运算优先级又进了一步。运算教学应与思维训练相结合,逐步提高运算能力。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化简涉及分母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先进行去分母运算,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涉及公倍数等问题。

五、在直观想象中创新思维

直观想象指对图像、实物、模型等见物联想,进而在头脑中得到具体形象。例如,理解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区别与联系时,让学生制作三角形模型通过对称、旋转变换得到一些较特殊的四边形。最后我们发现沿边进行轴对称变换得到三个轴对称的四边形,如果以各边中点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则产生平行四边形,这就加深了对两种对称的理解。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阅读理解题型 解题技巧

高考试题突出考查了考生对所学语言知识融会贯通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将大力考查学生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对各种不同题材和文体文章的背景知识储备,重视考查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在语境中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对不同文体文章的语篇结构做出推断、归纳、整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特别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掌握正确的解题策略和技巧是做好阅读理解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平时在阅读训练当中既注重文章细节理解,又注重文章主旨理解,更注重文脉逻辑的理解。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如下。

一、猜测词义题

单词的猜测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测,历年高考都把这一项作为考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技能列入试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单词、短语、句意的理解。而且,所考查的词或短语的意义往往不停留在表面上,而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我们在阅读时常见设问形式如下。(1)According to the author,the word“...”means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take the place of the word“...”?

在阅读中碰到生词时,继续往下读,上下文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来帮助猜出生词的含义。此外,我们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猜词、构词法猜词(转化、合成、派生)、近义词和反义词猜词、定义和解释猜词(同位语从句和定语从句)、语义转折猜词(如:though,but,yet,however,while,on the contrary等),尤其要注意本句话的前后句及上下文的语境,它们对帮助我们猜出生词含义的作用重大。

【例1】The underlined word“descendants”in the last paragraph means a person’s (2010年江苏卷A)

A. later generations

B. friends and relatives

C. colleagues and partners

D. later sponsors

【解析】根据最后一段第一二行“some family names were made by adding something to the father’s name.The Johnsons are descendants of John.”可知descendants指的是后代,上述的例子告诉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clues)来联想生词的含义。

二、主旨大意题

从近几年的江苏试题来看,主旨大意题考查深度、难度不断增加。主旨大意题主要测试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对文章大意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时需对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综合、归纳、推断,然后得出正确答案。

主旨大意类题目常见问题形式有:(1)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

我们认为要高效地完成主旨大意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剔除细节或论据,找到各段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每一个段落都应有一个要点,该要点通常由主题句表达。主题句应清楚地陈述本段落的信息。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主题句。那么我们如何找到主题句?(1)主题句位于段首。主题句位于段首是文章开头见山,提出明确主题,随后展开说明、解释和讨论,支撑主题句所表达的意思。(2)主题句在段尾。为了加强段落的说服力,作者在陈述细节后,归纳要点,得出结论。以强调依据陈述的事实得出结论,是对整段文章的概括,前面的句子都是对主题句的铺垫。(3)主题句在段落中间。通常先提出问题,随之陈述细节,给予回答引出主题,而后做进一步的解释。

三、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题中难度较大的一类,它最能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题量会平稳增加,并且逻辑推理题会有所增加。为了更好地解决这类题,我们必须掌握很好的技巧:确定作者的观点及写作的理由、分析材料提供的全部事实、注意词的词典义和联想义,将材料中已知的事实与材料中没有表达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超出对已知事实的简单理解。但是我们解题时必须注意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这点学生必须牢记。

推理判断题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It can be inferred /concluded/seen from the text that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we draw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四、事实细节题

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事实细节将呈现增多的趋势,而且题目将由在文中直接寻找信息转向多层次细节推理综合。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快速辨认和记忆事实或细节,可用查读法,即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避免陷阱。根据设置的问题,可以一面阅读,一面留下记号,再把问题和细节联系起来,选择正确答案。

事实细节类题目常见问题形式有:(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false/mentioned?(2)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事实细节题的设问往往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文中的相关信息的。题目的设置存在许多陷阱,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正确辨别选项的特点。

五、标题

标题不应太长,而应简单明了(Aids today),独特新颖,涵盖性强。因为一般说来,标题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标题是段落中心思想的精炼表达形式,通过它我们可以猜测出文章的大概内容。

标题设问常用的表达句式:(1)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2)The best headline for this passage is .

对于解决标题类题目,我们通常采用寻找主题句或主题段落的方式,同时,在阅读时特别注意那些高频率的词组,从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概括和总结,没有主题句的要从全文大意来概括,然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循这样原则:绝对不能离开主题句所表达的主要内涵来选择标题。

总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与阅读训练中既要注重文章细节理解,又要注重文章主旨理解,更要注重文脉逻辑的理解。

参考文献:

[1]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P68-70.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3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地理教学;符号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和分类方式,各家说法不一。本文主要选取了中学数学中常用的五种一般数学思想方法,分别探究了这五种不同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号是描述数学研究对象的语言,集合是数学研究对象的形式表述,数形结合是数学两种基本研究对象之间的转换,分类体现了具体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与关系,逻辑推理是数学论证的基本方法。

一、符号思想

符号思想的实质是通过建立某种对应,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符号的抽象程度和创造水平的高低差异直观影响学科的发展方向与速度;表达符号的不同也是对一门学科水平的反映。在地理学科中,我们可以借鉴数学学科的基本语言和符号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数学语言和符号,使地理学科的“理”性表达得更为简洁、科学,例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δ-?渍。满足了地理学,从定性的分析到定量的计算,公式的总结性表述,可以揭示地理事物的普遍规律,让学生可以更精确、概括性地认识地理现象。

其次,也可以借鉴数学语言和符号思想,发扬地理学科语言和符号,从而确立地理学科的独特地位。地理符号主要运用于地图教学。地图符号的建立需要严格的定义,要注重符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地图上的符号大致可分为颜色符号、事物标志符号、文字符号和线柱符号。这些各种不同的符号,就是我们地理学科的形式化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广泛地使用学科语言,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增强其对地理学科的归属感。

最后,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立,这些目标可以通过地理学科符号来实现。地理符号除了教学中的狭义地图符号外,更包括人类长期以来的活动作用于环境的地理印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不断同周围的地理环境相适应,并且改造地理环境,留下了人类活动的伟大印记,如天坛、长城、故宫、泰山等。这些改造自然的活动,不仅对地理环境进行了和谐的改造,而且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意识深深地浸染于其作用的地理印记之中,也就创造了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精神的地理符号。在地理教学中,对这些地理符号进行讲解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它们作为一些地理分界线或是特殊城市地理布局的知识含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地理符号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和文化精神。

综上可见地理符号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地理学科的符号思想,让学生可以通过一种符号,认识一门学科,学会使用地理学科语言,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集合论思想方法

人类关于集合的认识,一直都有一个很朴素的观念:把某类对象按照一定标准放在一起作为讨论范围。集合论思想方法就是指,运用集合论的语言和符号描述研究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集合论作为数学语言十分简单,数学概念都可以看做是集合,可以用集合论的语言来表述数学概念。

在地理教学中,集合论思想的应用对地理学科整体性把握更具优势;集合论的语言也可对地理概念进行简化;对于地理试题的解题方面,集合论的思想也将起到指导作用。

1.从集合论的高度概括中学地理内容,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中学地理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作用,高中地理中必修一主要是自然地理学,必修二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中主要是根据地球的圈层结构,对课本进行编排;人文地理中主要是研究人口、人类的聚居地(城市)、人类生产生活(工业、农业)、对人类活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交通)等。通过集合可以很好地表示高中地理的研究对象,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地理知识。

例如:

2.用集合论的语言表述有关概念更为简洁

地理中的专业概念较为繁多,很多概念在内涵上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有需要按照一定准则进行分类划分,借助集合的思想来表达地理中的概念,使抽象繁琐的语言表达显得更直观、形象,也更具有科学性。

例如:天体系统层次,用语言表达为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星和总星系。看起来很繁琐,借助集合知识表述为: 3.集合论的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

运用集合论的思想对地理试题中的很多数学问题有着指导作用,以集合为工具,可将地理中涉及的几何、代数、三角等综合问题用几何形式表示出来,并提出解题思路。

案例一:地理概念

(1)从属关系:如,能源、一次能源、常规能源;土地资源、土壤资源、耕地资源。

(2)包含并列关系:如,降水、降雨、降雪;锋、暖锋、冷锋、准静止锋;淡水与各种陆地淡水资源。

(3)交叉关系:如,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二次能源;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

(4)排斥关系的概念:如,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地理学科最初的含义就是地图学,因此地理学科对图形的使用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都是可以通过“数”与“形”归纳其本质属性的;其次,地理学科内容具有系统性,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可以发展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也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多种思维的互相促进,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还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主要内容有:

(1)通过给出的图表,建立适当的代数模型;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给出了太阳黑子数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图可以得出太阳黑子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

(2)运用几何模型解答有关代数问题;例如时区和区时的计算,通过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出世界不同地区所在的时区。

(3)与函数有关的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例如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画出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结合几何与代数知识,可以很便捷地得出结果。

(4)以图像形式呈现信息的应用性问题;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

案例二:关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课本上只是说明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那么学生该如何理解这种差异,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

解:如图所示,设地球赤道半径为R,纬度为δ处自转轨迹半径为r。

线速度(v)=■

赤道处线速度为:v赤道=■;

纬度δ处线速度为:vδ=■

又r=R・cosδ

vδ=v赤道・cosδ

δ∈0°,90°,vδ随δ的增大而减小,因而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当δ=60°时,v60°=■v赤道,也就是纬度为60°时,其线速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四、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是指当问题中所给出的对象不能进行综合研究时,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每一类分别讨论,最后根据各类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这种先进行分类再讨论,把复杂问题“分而治之,逐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分类讨论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反映了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分类讨论时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分类时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分类讨论中的每一个部分要相互独立;分类讨论要注意层次,逐级进行分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地理事物导致的地理现象成因复杂,一个地理现象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结果,在分析地理现象时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会给我们的思维增加难度,因而可以通过分类讨论的思想,把复杂问题分化成多个简单的小问题。

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较多,但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概念、公式、定理进行分类讨论;

(2)根据计算的要求进行分类讨论;

(3)根据地图的形状或位置变化进行分类讨论;

(4)当条件或结论开放时进行分类讨论;

(5)当问题中条件较少,需通过分类来补充条件时进行分类讨论。

例如,在讲解三圈环流:

第一步: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地球的大气环流形式为单圈环流。

第二步:去掉地球不自转的假设;形成了基本的三圈环流模型。

第三步:去掉地球不公转的假设;推导出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四步:去掉地球下垫面性质均一的条件;出现了气压中心。

案例三:“地球表面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1)如果地球表面温度过高,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

(2)如果地表温度太低,分子只能以晶体存在,生命物质也就无法形成。

五、逻辑推理思想方法

逻辑推理是根据已知的条件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推出未知的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方式一般有三种:演绎、归纳和溯因。演绎推理主要是由前提得出必然的结论,由“前提”和“规则”推导出“结论”;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借由大量的“前提”和“结论”所组成的例子来学习“规则”;溯因推理与演绎的过程相反,由“结论”和“规则”来支援“前提”,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方式是演绎。在研究中,有学者发现中学生常用的证明和推理方法有:间接证明法和直接证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对比法和类比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逻辑推理思想就是借助地理知识的相关概念,依照逻辑的规律推断出新的地理知识的思维活动。简单来说,是指借助地理概念,通过推理和判断,反映和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对地理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地理学主要研究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和变化,而地理事物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而在中学地理学习过程中,可结合学生已具备的地理知识基础,运用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诸多地理现象。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在探讨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地球上五带的变化,教师可用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来讲解:

{目前黄赤交角:23°26′;南北回归线纬度:23°26′;极圈纬度:66°34′}

?圯{南北回归线纬度=黄赤交角,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

?圯{黄赤交角变大}

?圯{回归线纬度变高,极圈的纬度变低}

?圯{温带将缩小,热带和寒带将扩大}

数学与地理起源相同,随着两个学科的发展日益壮大,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地理学科横跨自然与人文两大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其中数学作为科学的工具性学科,对所有自然科学学科都有促进意义,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一方面可以解决仅用地理知识难以处理的问题,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发现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精神,从而培养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

本文举例主要涉及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有关人文地理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可以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当然,数学思想方法并非唯一的一种方式,也并非是最有效的方式。在学科教学中,还有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教师也可以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应用。各个学科的思想方法都是学科的精髓,学科间的相互借鉴、融会贯通,学科的综合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师在这方面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炯圻,林培榕.数学思想方法:创新及应用的培养[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4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小组合作方式就是“拼桌子”讨论问题,让我们来分析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合作流于形式

这种将课桌摆在一起的合作方式,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分组的决定权基本掌握在教师手中。在分组过程中,组内成员彼此间是否存在个性品格、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差距都有待考察,而这恰恰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如果组内成员彼此缺乏互且存在学习特质的趋同性,合作学习就不能实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2. 组员缺乏分工协作

我们在课堂上不乏会看到一些“伪合作”的现象,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机会。如每个小组发言的学生,大多是组内固定的一两个学生,而且形式上,最后也演变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其他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精神常游离于课堂。

不同性格特质学生的“隐形分组”尝试

综上所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我以一节思品课来阐释基于不同性格特质的“隐形分组”合作学习的探索。

在课前,我将学生的性格特质分为四组:第一组,内心丰富,细致入微,爱好广泛,喜欢观察生活;第二组,冷静理智,条理清晰,精神集中,喜欢逻辑推理;第三组,热情勇敢,开朗大方,善于表达,喜欢实际操作;第四组,记忆牢固,热衷计算,想象力丰富,喜欢回顾并总结。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将这四种性格特质用四种水果卡片来表示,在学生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四种性格特质,并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选择对应的水果卡片,佩戴在胸前。但是,教师并没有采用桌椅聚拢的方法来实现形式上的分组,当学生佩戴好符合自己性格特质的水果卡片后,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按照以往的顺序坐好。

“隐形分组”是指没有组间明确的空间界限,也没有人数限制,但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与他周围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不同性格特质的,我们需要的小组合作就变得更有自由度,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优势从图片中寻找线索,实现了小组合作要求的互和互补性。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从学生胸前佩戴的水果卡片中寻找具有符合要求的性格特质的学生来回答相关问题,并引导代表不同性格的学生互相讨论,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通过列举“微博寻人”的事例,希望学生从中比较出网络相较于其他传播媒介的优势,教师就可以从佩戴绿色西瓜图案(代表冷静理智、条理清晰、精神集中、喜欢逻辑推理)的学生中来寻找答案。再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逻辑推理的环节,需要学生从几张平淡无奇的图片中找出相应的线索,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与自己不同特质的同学来共同分析讨论,学生可以根据对方胸前佩戴的卡片遵循就近原则,来寻找可以讨论的对象,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基于性格特质的“隐形分组”反思

首先,这种分组方式是建立在学生对自身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自身的性格特点,让教师在课堂中相对精确地寻找到最适合的回答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分组中部分学生精神游离于课堂的问题。

第二,隐形分组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周围同学佩戴的性格标志的不同来选择讨论的对象,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突破了人数的限制,实现了全班范围内的合作,或者说班级本身就是一个多种优势的大型组合,弥补了传统合作分组流于形式的问题。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5

【关键词】高考 听力 迅速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21-02

在高考中,英语成绩优秀者他们的听力得分一般都在27分以上。要想获得这样的高分,其实也不难。目前一些学校从高一开始就进行统一的听力训练,三年下来,有些同学有很大的进步,而有些同学却收获不大。笔者送过很多届高三,也见识过很多高分考生他们自己攻克听力的方法,现总结出来,希望对高考前的考生有一定的帮助。

1.注意自己的正确发言

学生在平时读英语单词的时候,一定要先看准音标,跟着磁带读,反复模仿、朗读。不要把教材配套的磁带丢在一边,置之不理。

2.坚持每天听一段英语,不一定是听力题

把听英语像听流行歌曲一样对待。经常听英语,就对英语的语音、语调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对它的反应就会很快,就可以同步反应出所听句子的中文含义。

3. 坚持读听力原文

有很多同学听了很多套听力题,然而得分仍然不是很高,这时有必要读读听力原文。读听力原文好处很多,由于听力部分段落短,主题明确,话语和句型都简单,所以读起来感觉好,朗朗上口,比课文容易读懂,很受同学们的喜欢,对增强语感,甚至写作都有很好的帮助。

4.注意听力题出题技巧

听力题出题的套路,无非就是回答what, when, why, how(many/much), which等问题,其中用what提问的最多。高考听力题的段落都不是很长,所以在做听力题时一定要先看题目要求,再看问题的答案选项,打有准备之仗。

5.了解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

(1)有关数字运算的题

数字运算是英语听力中最常见的题型,常用考查方式有:

How many/much…?

How old/soon/often/long/far…?

What’s the price/the speed…?

How much does it cost?

What’s the number of…?

What’s the exact time by your watch? 等。

应试策略:

① 适当笔记,快速运算

数字在多数人的大脑中都不会停留很长时间,因此适当的做笔记是非常必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训练快速有效地做笔记。如,当听到“The old man is 70 and his wife is three years younger.”时,就可快速记下m(man) 70,w(woman) 67,这样便于正确答案的选择。考生在练习时应注意常见的数字关系词汇与表达方法,如:more, less, increase by, decrease by, save, lose, gain, add, twice, double, one third, three times, as…as, twice the… of等。

② 准确听音,注意分辨

平时注意加强相近数字的听音练习,如thirteen and thirty, fourteen and forty, fifteen and fifty等。

③ 牢记习语,反应迅速

常用表数字的习语有:表时间:quarter四分之一;一刻钟,a quarter to/past eight八点差/过一刻, an hour and a half/one and a half hours一个半小时,dozen 十二,two dozen (of) eggs 两打鸡蛋,score 二十,three scores of years 六十年,million百万,daily每日,weekly每周,monthly每月,once a day每天一次,every other day每隔一天等。

表货币:dollar, pound, cent, penny, quarter等。

表次数/频率:once, twice, as much as, every other week, yearly等。

表倍数:twice, three times, double, a half, three quarters, one third, one and a half等。

(2)有关地理位置的题

此类题在高考英语听力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涉及地点、方向、场所等。出题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①对话中提到多个地点,然后就其中的一个提问。②对话中的地点不是问题的答案,考生要需要根据对话内容推断对话所涉及的场所。③对话中没有提到任何地点,只有一些反映地点的关键词。

常见提问方式有: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occur/happen?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now?

Where is Mr. Smiths from? 等。

应试策略:

①听前审题作预测

根据提问方式和已给出选项的语言结构如at, in, on, to加名词来判断此题为考查地理位置的题。

②听音过程抓关键

在听对话时要有的放矢地抓关键词,尤其是那些与选项中所表明的“地点”有关联的信号词,要根据关键词的含义,结合生活常识进行逻辑推断。比如听到menu, food, order等词就可判断出对话大多发生在餐馆;听到size, wear, colour等大致可判断在服装店;听到stamp, post, mail等可判断在邮局;听到gas, fuel, oil, fill等词可判断在加油站;听到tickets, fare, conductor等可判断在汽车和火车上;听到film, movie, cinema等可判断在电影院;听到accident, turn right/left, crossing和street, traffic light, rush hour可判断在街上,听到“What’s wrong with you?”或“Nothing serious”可判断在医院。听到 “belt, take off”可判断在飞机上等。

(3)有关人物关系的题

英语对话经常涉及人物关系,考生在听音的过程中要抓住一些中心词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与说话人身份或谈话内容相关的词上。例如,老板与秘书的谈话内容主要集中在日程安排、电话接听、信件打印与收发上;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谈话内容不外乎是病情、处方、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内容一般是学习、作业与考试等。

提问方式通常是: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常见的人物关系有:boss and secretary; doctor and patient; teacher and student; 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driver and policeman/passenger; friends; husband and wife; parent and children; waiter and customer等。

应试策略:

①听懂内容,辨别身份

在这类对话中,谈话内容往往揭示了对话人的身份。如:

M: Were you at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evening? It was terrific.

M: No. I had to arrange accommodation for some tourists.

听到arrange accommodation,我们就可以推出可能是饭店或旅行社的接待人员,再听到tourists时,就可进一步判断她可能是导游。

②根据语气,猜测关系

不同关系的人物对话,其语气大有区别。家人之间语气温柔,常用词有:dear; darling; sweaty等;店员和顾客之间的语气比较正式,常用词有:sir; madam; Can I help you?等;下属对老板语气恭敬,常用词有:Mr.; Mrs.; Sir; Could you please…?; 亲朋好友之间多用简洁随便的语气,常用词有:Hi, Bob. How are you keeping now? 等。

③抓住关键,及时修正

听录音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信息不断猜想、不断更正,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如:

W: How about the pills I give you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M: Oh, they stopped the pain all right, but then two of my teeth became loose.

Question: 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B. Nurse and patient.

C. Dentist ad patient.

当听到pills 时, 还不能确定A、B、C中的任一选项,但听到stop the pain可以锁定在B、C之中了,只有听到the two of my teeth because loose时,我们就可以排除B项,而选择C项“牙医和病人”了。

(4)有关职业身份的题

判断人物身份或职业是英语听力中最常见的考查点。其命题特点是通过特定职业的特定的语言进行判断。常见提问形式有:What is the man/woman? What is the man/woman likely to be?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等。

应试策略:

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考生要注意题干和选项的设置,根据不同的选项迅速反应出相关的词语。如,看到选项有A teacher这一项,就要迅速反应出homework, students, hand in, fail, points, be late, sick leave, diary, composition等,如果看到选项中有A driver,就应迅速反应出bus, car, taxi, coach 等词。

(5)有关逻辑推理的题

逻辑推理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的逻辑推理,这类题目的设计综合性较强,是高考听力中较难的题型。做此类题时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以及一些其它综合的知识,结合材料中的语境进行推理判断。

常见提问方式有:

What can we learn/infer/conclude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es the man imply?

What does the man/woman mean by saying so? 等。

应试策略:

①整体理解材料,抓住关键细节

听对话或独白时,考生应从整体理解,切忌拘小节而误大体。同时不能忽视关键细节,要特别重视第二个人的谈话内容,此内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②注意暗示词语,听出“弦外之音”

要想做好推理判断题,必须注意言外之意,也就是字里行间的意思。

③注意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领会说话人的态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人或事的态度是一致的,考生可以从说话人的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判断其态度是肯定、否定还是怀疑等。

④拓展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提升推理能力

掌握英语口语的习惯,常用的短语和习语,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有助于捕捉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使自己熟练地驾驭此类听力题。

(6)有关观点态度的题

观点态度题要求考生根据对话双方对某人、某事的表达方式或措辞判断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对该人或事的看法与评价。考生应学会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态度或观点,重视I think, in my opinion,sure,certainly not,I’m afraid等词句所表达的含义,抓住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从而推断出他的观点态度。注意否定词、反问句中隐含的言外之意,类似nothing, hardly, never; Why not…? Don’t you…?等词句的含义。

常见提问方式有:

What’s the opinion of…?

What is the man’s/woman’s attitude ( towards…)?

What does the man/woman feel? 等。

应试策略:

①正确理解语气、语调、语速、声音高低所传递的情感态度

一般说来,调子高、速度快往往表示激动、兴奋;调子高且用升调表示惊讶、疑惑;调子低表示伤心、难过。降调主要用于陈述句、祈使句等,表示痛苦、恐惧,愤怒、惊讶等强烈情感;升调用于疑问句,也可用于疑问句中表达警告、问候等;升调往往表达言外之意,让听者去考虑,常用来表示对比、不同观点、鼓励他人、提醒对方或告别、祝愿等。

②务必弄清楚判断何方的态度观点

考试在答题前,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是发问者、应答者还是双方的态度观点。不要只顾情节,不顾性别。

总之,在高考前,听一定量的听力材料,读一定量的听力原文,再适当的了解一下听力题的出题和答问技巧,那么,在高考中英语听力一定能得高分,为英语的总分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范文6

关键词: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解题策略

全等三角形这类题目在考试中多以大题形式出现,要求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根据已知的三角形求另一三角形的某个边长,这样的大题若失分则成绩难以提高,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此问题重视起来。

一、全等三角形在实践解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概念掌握不牢固

所谓全等三角形是指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验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般用边边边(SSS)、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HL)来判定。有些初中生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认为概念类的知识根本用不着记忆,只要在实践中多加练习自然就能明白,因此,忽略了概念的重要性。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根本不清楚需要用到哪些条件,如此,怎能学好全等三角形知识。

2.思路不清,逻辑混乱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是逻辑推理、分析、整合的过程,如果在大脑中不能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程序是无法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的。这一点具体体现在,有些学生不清楚要证明A问题需要先证明B还是先证明C,或者是将B和C证明出来后,又如何与A产生联系,这种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现象成了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的绊脚石。

3.思维固定,无法举一反三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教师教给一种方法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当题目换了另外一个说法后,学生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了,当然在解题时也就会显得很慌乱。

二、关于全等三角形的解题策略

在解决数学三角形全等的相关问题时,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将基础性的概念牢牢掌握,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证明、计算的过程,否则,无异于空谈。其次,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理清思路,不管要证明的图形样式有多么复杂,唯记住一点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找到自己所要求的三角形。最后是教导学生要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通过多种渠道达到求解的目的。以下笔者将举出几个经典解题方法,简要分析。

1.如图1,已知ABC中,AB=2AC,∠BAD=∠CAD,DA=DB,求证:DCAC。

解题思路:如图1,在AB线段上取一中点E,因为AD=BD,AE=BE,DE=DE,所以,ADE≌BDE,所以,∠BED=∠AED=90°,又因为,AB=2AC,所以,AC=AE,∠DAB=∠CAD,AD=AD,所以,AED≌ACD,所以,∠ACD=∠AED=90°,所以DCAC。这道题中,是典型的中线法证明求解过程,通过连接中点和顶点的方法构造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并以公共边为突破点实现证明求解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能想到做辅助线ED,基本就可以达到求解的目的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学会做必要的辅助线来求解。

2.见图2,在ABC中,线段BD平分∠ABC,点E、F分别是AB、BC边上的一点,∠EDF+∠EBF=180°。求证:DF=DE。

这道题可以有三种方法来解,分别是:截长法、补短法和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一法则来证明DF=

DE。限于篇幅原因,第二种和第三种本文只给出相应的图示,以下具体讲解第一种方法。

截长法解题思路:如图,在线段AB上取一点G,可得BG=BF,由此可知,BDF≌BDG,所以,DG=DF,又因为,∠EDF+∠EBF=180°,所以,在四边形BEDF中∠4+∠3′=180°,∠4′+∠3=180°,∠3′=∠3,所以,∠4=∠4′,所以,DEG是等腰三角形,所以DG=DE,又因为DF=DG,所以,DF=DE。这道题是通过将原有的线段经过截断,达到与另一个三角形实现全等的解题过程,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另外,此题还涉及了四边形的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点,对于中学生来说又是一次知识的提高。

3.在图3中,ABC的∠ABC=20°,AB=BC,BI=AC,则求解

∠AIC的度数。

解题思路:如图3,以AC为边向ABC内部做等边三角形AOC,可知∠BAO=∠BCO=∠ABC=20°,AC=AO=CO=BI,AB=BC,所以,BIC≌BOA≌BOC,所以,∠BOA=∠BOC,所以,∠BOA+∠BOC+∠AOC=360°,所以∠BOA=∠BOC=∠BIC=150°,所以∠AIC=180°-150°=30°。这一种典型的从被求解的三角形内部再次构建特殊三角形以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求解方式,在全等三角形解题实践中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师要教导学生在答题时灵活运用此方法。

4.已知ABC的两条边AC=10,BC=4,那么,第三条边上的中线长m的取值范围是( )。

解题思路:如图4,只要将题意理解透彻,并快速在脑中能构建出相应的全等三角形,将要求解的问题转化到一个待定的三角形中就可以轻松解决了。在图4中原本是没有ACE部分的,这是为了实现解题添加的必要性辅助线,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必须教导学生在做题前将必要的辅助线段在图上画出来,便于理解题目,审清题意。如图4,延长CE至CC′使EC′=EC,进而很容易得到CBE≌C′AE,所以,AC′=CB,在C′AC中,10-4

5.这一点,主要讲的是在解题中利用平行线来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而实现解题的方法。如图5,在ABC中,∠A=∠C,D是线段AB上的一点,AD=EC,求证:DF=FE

解题思路:如图5,做线段DG∥BC并与AC交于点G,所以∠FDG=∠FEC,∠DGF=∠FCE,∠BCA=∠DGA,又因为∠BCA=∠A,所以,∠A=∠DGA,所以DA=DG,又因为CE=DA,所以DG=CE,所以DGF≌ECF,所以DF=FE。在这道题中,通过做平行于BC的平行线DG,继而使相对较散的结论集中起来,使要求解的问题降低了难度,在实践中要好好把握这一解题策略。

总而言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测试和考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应予以重视并开展重点教学,积极运用以上几点实践策略对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肩负起培养全面社会型人才的重担,为国家实现“科教兴国”伟大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聂亚晶.浅析初中三角形全等教学策略与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