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建设的幻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未来城市建设的幻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未来城市建设的幻想范文1

阿道夫・路斯

研究垂直城市的缘起

当下的全球正处于第三次城市化浪潮。预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75%的人居住在城市中。在我国,城市化也已经进入了加速增长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化水平预计将达到46%--48%。随着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城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在资源匮乏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下,持续给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更造成了城市发展的瓶颈。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国家正以占全球7%的耕地和7%淡水资源来支撑占全球2I%人口的城市化。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3,3亿城镇人口,新增的资源需求量相当于现有消耗量的2/3。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资源、环境及能源都将造成极大的压力,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将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突出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就这种全球的城市化运动背景下,如何保证城市无论旧城还是新城的活力以及效率,成为各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而垂直城市作为一种解决城市高密度并为城市带来显而易见的识别标志的办法最直接地影响着这百余年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明显将继续影响着将来的城市面貌。

什么是垂直城市?

垂直城市一词出自美国女作家范妮・赫斯特(Fannie Hurst)于1922年出版的故事集《垂直城市》(The Vetlical City)。范妮用这个词来概括发生在大都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故事集和所谓的城市化解决办法无关。但这个词最后被建筑界借用来作为一系列相似但不同的解决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理论集合。

1.垂直城市表述的歧义

2009年夏天在巴黎召开的“垂直城市”会议以及同年在纽约摩天楼博物馆举行的“垂直城市”展览均将垂直城市看成一个聚集高层建筑群来应对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但垂直城市还有另外的理解,在英国天空电视台2010的“垂直城市”系列节目中,则将巨型摩天楼和垂直城市作为一个等同概念来介绍。这便形成了垂直城市的两种表述。

(1)表述一作为建筑的垂直城市

按照互动百科所定义的“垂直城市”,即垂直城市是指一种能将城市要素包括居住、工作、生活、休闲、医疗、教育等一起装进一个建筑体里的巨型建筑类型。在“垂直城市”里,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所有必须的城市功能。这种结构一般拥有庞大的体量,超高的容积率,惊人的高度,少量的占地,爆炸性的居住人群等特征,是一套通过巨型结构来解决超高人口密度的建筑设计法则,这些超乎想象的结构将居住、商业和农业设施容纳在内同时又力求将这种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各种理想城市模型常常被描绘成经济上自给自足和设备上自成一体的独立系统。就这点而言,基于乌托邦理想的巨型建筑物就是垂直城市的建筑表述。但是,这类垂直城市还流于概念的考虑无法在当代的技术条件下实施,那些被冠以“垂直城市”头衔的已实际存在的摩天楼只能算是巨型摩天楼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它们无法符合垂直城市的建筑表述基本要求。

(2)表述二:作为城市的垂直城市

纽约摩天楼博物馆关于垂直城市的展览显然不是指巨型摩天楼,它选择的纽约、香港和上海这三座被称为垂直城市的都市和独立于现存历史发展之外的乌托邦幻想不同,这是从现实中应实际情况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相对于传统城市布局的新的城市类型:换言之,垂直城市还有一个表述就是垂直城市还可以指由摩天楼为城市主要建筑类型的大都会,它是城市高强度、高容量土地开发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城市集中主义和聚集效应的产物。大都会们利用摩天楼这种新的建筑形式更新和扩展传统城市。摩天楼可以提高用地的容量和密度,也等于提高了土地的价值和利用率。在摩天楼的基础上,纽约人还发现了垂直分区这种将不同功能沿高度分布的功能配置办法,这样摩天楼加上垂直分区,城市意义的垂直城市的雏形便诞生了。这里所谓垂直城市的外在表现无疑是夺人眼球的摩天楼群,但就其本质,应该是在城市和建筑功能分区上以垂直分区为主要原则。由于大多数城市都是沿着近代城市发展而来的,那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垂直城市基本是先遵循水平分区的规划框架之上,在单体上形成功能的垂直分区。垂直城市的垂直表述作为解决城市高密度的方案自摩天楼诞生之后就成为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

2.两种表述的合并

(1)理想城市(Arcology)

垂直城市的第一种表述和西方社会中乌托邦(Utopia)的理想有着紧密联系。乌托邦(Utopia)是指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完美的政治法律社会系统来构建的理想社区或社会。近代以来,具有乌托邦理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相信通过科学技术可以让乌托邦变为现实。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致力于用人工的方法去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而试图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的未来理想社会。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研究和设想最终被建筑界所接受而形成了“理想城市”(Arcology)的建筑思潮。尽管“理想城市”(AtooIogy)这个名词是美籍意大利裔建筑师索拉里所创造,但理想城市的雏形不是来自于建筑师的构想而是最早出现在出版于1899的威尔土(H.G.Wells)的《沉睡者醒来》一书(When the sIeeper Wakes)。而作家的理想城市第一次清晰完善的表述出现在霍奇森(Wiliam Hope Hodgson)于191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黑夜大地》(The Night Land)。失去太阳照耀的人类最后居住在被称为最后阵地(Last Redoubt)的灰色金属建造的巨型金字塔中,这个金字塔7英里高,底边为5125英里宽,总共有1320层,每层都是个城市,金字塔的下面还隐藏着一个深入地下几百英里的更大的金字塔,最下面的边长也达几百英里,相比这个规模,地面的金字塔就仿佛冰山一角,这个巨大地下金字塔是地面城市的垂直农场。整个最后阵地依靠大地电流(Earth―Current)来作为金字塔能源和光源。这个金字塔和外界完全隔绝,就连空气系统也是自成体系的,这个自给自足的金字塔是历经地质灾难而幸存的人类的最后避难所――一个乌托邦就是个完美的理想城市。霍奇森的大胆幻想在日后不断成为建筑界各种宏伟未来城市模型的灵感来源,从赖特到MVRDV,均可见这个创建于1912年的构想的幽灵。

理想城市作为垂直城市的建筑表述是利用自给自足建筑理论以及不断改进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试图通过一个巨型结构来创建一个完全独立于当今社会的乌托邦式样的巨型建筑。超过目前技术条件限制的巨型建筑具有史诗般蛊惑人壮观的建筑图景,设计者更希望这类巨型建筑――超级摩天楼还能成为理想社会或城市的载体。不过这类垂直城市有存在的可能性吗?

(2)无法成真的理想城市

目前的研究者无法在技术上去否定这类设想的可能性,因为技术的发展有时看上去是没有极限,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设计者总是乐观地不断创建更宏伟的规模。

超级建筑迷人的地方不仅在于其纪念性的外观和尺度满足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的野心。更重要的是超级建筑被看成自给自足的小宇宙更能满足知识分子创造理想社会的乌托邦野心。但被视为小宇宙的超级摩天楼在实例和理论上都有失败的可能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孤立系统内的一切变化都会促使熵增加,当熵达到最大值时,系统内的自发变化就随之停止。据此可以确定系统内自发变化过程的限度。这对垂直城市理论的启示就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垂直城市系统是无法长期独立存在的,其封闭孤立系统内的一切变化都不可避免面临熵的增加,熵增加导致能量的贬值,表明能量的转化方向从有序到无序。这势必造成系统做功本领的减少,甚至完全丧失。这就表明理想城市所试图建立的完美自给自足的理想状态不成立。这样,面对开放的未来和不可知的多样化文化背景,孤立的理想城市是无法存在的,这类的理想城市的构想仅仅是个于建筑学内关于巨型结构包括超级摩天楼在内的设计理论。

(3)合并

如果理想城市被重定义成指导超级巨构(包括超级摩天楼)的理论,理想城市的理论集合就不会和垂直城市理论的城市表述相并置,而是被它吸收成为其中关于地标建筑或族群节点的超级摩天楼表述的一部分从而完善了垂直城市理论局部理论,这说明垂直城市理论的城市表述才是垂直城市理论作为建筑学和城市研究理论主要框架。当然,对完全自给自足的超级巨构(包括超级摩天楼)的否定并不是否定在设计和构思这一系列超级巨构过程中的所有工作。恰恰是那些为满足最终目标而不断开发的新技术使得摩天楼技术日益成熟。未来绝对可以看到更宏伟的超级摩天楼的一天,但那或许不是设计师现在所构想的那样的形态但更不可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宇宙。这个未来的超级建筑可以是未来垂直城市的核心但不是全部。

垂直城市的第二种表述就是适度集中的垂直城市。它尊重规划的土地利用政策。所以垂直城市的城市表述倾向于在高容积的水平功能分区的原则基础上构建垂直分区的垂直城市。当理想城市被用来定义了垂直城市的第一种表述,同时被吸收进第二种表述后,垂直城市的第二种表述就是垂直城市的表述。

垂直城市的表述

曼哈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垂直城市,比之历史上所有的城市更集中,但它在实际发展中又拒绝专制般的集中。二战后,美国成为全世界的典范,曼哈顿成为全世界城市效仿的对象。一个个曼哈顿式样的城市崛起在世界各地。垂直城市的城市表述在柯布西埃的确定的垂直城市原则以及胡德在现实实践中的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加上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所总结出来的原则和特征才能更好为实际的城市发展提供策略,指导和预测。这也就是降低垂直城市的乌托邦色彩,才是将其和理想城市理论真正区分开的办法,将其变成实用工具的最佳动力。

垂直城市从萌芽到诞生发展至今已经100多年了。它作为改善人类生活、应对各种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带来各种挑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人类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科学技术,是人类试图创造更完美社会的集中体现。垂直城市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但垂直城市的许多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可参考或执行的准则。事实上,对大都会的人而言已经生活在不同程度的垂直城市中了。

于是,垂直城市理论的研究对象便是城市或者具有城市特质的地区以及相关的建筑和建筑文化现象,是城市化背景下,一种城市高密度,高强度土地开发的解决方案。垂直城市理论是个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文化三重层面的复合理论。它是个开放的体系,能够吸纳并影响更新的技术和理论。

简言之,它有以下原则和特征。

1.垂直城市的基本特征

(1)垂直分区(VeRical Zoning)

在单体和规划上体现功能的垂直分区是垂直城市最重要的原则。

(2)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v)

垂直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体现在三个领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政治。可持续性在生态学指的是生态系统长期保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经济和社会政治亦然。可持续性具体落实在建筑学中指的是在建造和设计中充分使用自然资源并保证不无效和浪费使用,这种思路可以在建筑建造和材料运输中减小碳排,可持续性在垂直城市中的表达,综合了生态学和建筑学的含义,更进一步指的是垂直城市在解决高密度的城市化困境的同时在建造和运行中保持经济、社会多样化前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将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

衡量环境影响可以参考IPAT公式:

I=pxAxT

Where:I=Environmental impact.P=Popuiation, A=Affluence.T=Technology

从公式看,P和A是不可避免的正增长,那么技术成为减少环境影响的唯一手段。

(3)开放性(0Denness)

要保持垂直城市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可持续性,参考热力学第二定律,垂直城市必须是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便会带来新的城市化,陆家嘴金融中心的东扩便是结果。

2.垂直城市的建筑学要素,外部特征

垂直城市必须拥有摩天楼(高层建筑)、地标建筑、族群节点和有标识性的天际线这些可资标识的外部特征。超级摩天楼已经出现,并成功地控制了各个垂直城市的节点成为地标建筑和族群节点,低于1000m的巨型建筑事实上已经出现了。而在可见的未来,垂直城市的节点中会出现超过1000m的巨型建筑。

3.垂直城市的城市规划要素,内部要素

(1)城市化:城市化是垂直城市的基础。垂直城市是发生在城市化的核心地区,中心或副中心。此外垂直城市还是第二阶段城市的孵化器,城市以垂直城市为中心向外延伸。

(2)规划:规划需要为垂直城市的存在提供高强度开发容量的规划指标,在规划之初就需要考虑到垂直分区为特征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并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上充分考虑垂直城市的特点。

(3)交通立体交通。复合的步行系统、便捷的垂直交通包括通畅的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转换。

(4)功能:联系第一原则――垂直分区,功能在极大的丰富性基础上要能够充分混合。

(5)公共空间:有活力和多层次的公共空间是垂直城市保持城市品质的基本要素。并形成有层次的尺度空间系统。

(6)历史文化,垂直城市不是乌托邦,作为城市化的成果,它是城市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一部分。

(7)自我更新:垂直城市要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和空间。

(8)技术革新,垂直城市要有可持续的技术革新能力。这也是自我更新得以实现的保证。更是更壮观的节点建筑出现的保证。根据I RAT公式,技术革新中最重要的是和可持续性相关的技术革新。

4.社会学要素,文化特征:互文性带来的多元的文化和杂语的图景

垂直城市是基于跨类型多样性文化的文本。它所形成的图景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表面的无序性让建筑之间呈现游戏的态势,这个图景呈现出没有绝对权威,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后现代特征。

未来的城市

垂直城市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城市形态。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高层建筑和垂直城市中,但垂直城市不是未来城市的全部。垂直城市的出现也不是为了摧毁传统的城市和更广阔的乡村。相反是在面对人炸的现实前为了保护传统城市和乡村乃至自然的现实的解决策略。垂直城市和传统城市、乡村和自然可以和谐并存于我们的地球,为地球提供更多的多样化人类社会和人文环境。垂直城市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一个选择,代表着人类不断挑战技术和极限的雄心,创建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类型,但它不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