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1
一、引言
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学者研究发现青少年在逐渐适应进入社会的过程中,青少年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是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同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成长的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两者应该相互加强合作,推动家校合作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如何才能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是摆在家长和学校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将首先介绍当前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谈谈新时期家校合作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模式。
二、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家庭不参与学校教育,学校也不会参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上世纪建国初期,学校担负着培养青少年的所有责任,家庭并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成为一个封闭的培养系统。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青少年各方面的培养学校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并不是唯一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从六十年代开始,学校逐渐注重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合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从此拉开序幕,全国各地的学校也相继加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中,人们大都认为学校是整个教育的主导者,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的进行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应该给与学校教育指导和帮助。这些年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结合采取多了多种合作模式,如家长会、家访等,但是在家校合作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现阶段的家校合作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家校交流方式单一,交流的次数比较少,很多学校只有在学期期末或者其中召开一次家长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这就很难形成真正的合作。单一的家长会的召开还没有引起一些老师的重视,家长会上一般都是老师在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没有家长发言的时间,更谈不上相互交流。有些交流只是某在些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会请家长到学校交流,但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批评,责备家长教育不好,而不会跟家长沟通找出学生的问题,最终不能解决学生的问题。
家校合作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政府部门、家长、学校对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政府都在注重经济的发展,教育为先的理念在很多政府部门并不存在,认为教育只是小事,经济发展才是当前主要工作。政府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导致了学校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不足。有些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准随便出入学校,家长更不允许随便进入学校,家长跟老师和学生都缺少交流。家长作为小学生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详细了解,同时应该对学校的政策和计划详细了解,多与学习沟通交流,促进家校合作。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孩子交给学校之后,认为一切都属于学校来教育和管理,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三、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的模式
家校合作教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家长与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克服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家长与学校应该改变对家校合作教育的认识,改变以往的观念。家长和学校都要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然后家长和学校要积极拓展交流模式,不能依靠单一的家长会进行交流,学校要想办法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完善奖励机制促使老师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合作,学校还应该想办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如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家庭研究会、为家长提供和学校教育同步的教育书籍等。再次,学校要保证和家长交流的持续性,多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家长跟学校能够时刻保持沟通,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学校要畅通与家长交流的主渠道,学校可以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积极开展家访、校访等,家长也要积极向学校反应学生在家庭的表现,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四、结语
家校教育合作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新时期家长与学校应该加强合作,解决以往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与学校都要改变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拓宽相互交流的模式,学校要畅通与家长交流的渠道,不能让家校合作局限于形式,要落实到实际中,保证小孩子的在学校与家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叶爱国.现阶段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整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18).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2
一、 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最完美的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这种观点指出了家庭和学校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教育的成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如此,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父母要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对学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而学校则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使命,学校要通过系统的文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其实,最难的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不断沟通合作,才能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实施家校合作心理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单靠家庭或者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很难对小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因此,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自私、傲慢、胆怯、暴躁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后果是很严重的。
比如,有个男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脾气特别暴躁,经常因为一件小事或者是同学不经意的一句话对人家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有一次,班内开展小竞赛活动,他因自己的一个小失误与“百分”擦肩而过。当他看到别人得满分时,立刻将自己卷子揉成一团,咬着牙,气得浑身发抖。另外,只要教师在课堂上表扬哪个学生,他就会生气,就会想尽办法找该生的麻烦,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根本接受不了别人好过自己的任何事情。他总是以抵触的情绪与同学交往,又经常顶撞教师,搞得大家对他敢怒不敢言,都疏远他。
这个学生身上就存在易怒、嫉妒、不合群、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与人相处等等心理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很多小学生身上都客观存在,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引导,长期发展下去便很难改变了。就像案例中的孩子,他的这种扭曲的性格已初步形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积极地解决孩子出现的任何一点小问题,要关注孩子,家庭和学校要负起责任,为孩子创造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二、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家校合作的途径
首先是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心理讲座,或者利用工作简报、校报等宣传途径,宣传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学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会给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是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教育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学校组织相关的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长现场观摩,以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言行。再次,给家长提供心理辅导。在学校开设家长心理热线和家长心理信箱,拓宽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途径。在学校参与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时,不可以对家长说教。说教等同于把家长置于无知、无能的尴尬境地,其结果是除了彰显教师的优越感之外,只能损伤家长的自尊,引起其焦虑和不满。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家长的想法,然后处理家长的情绪,最后再讨论相关的问题。
对于学校而言,首先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在家长学校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学校里的家长信箱或者热线与学校进行互动和交流;在家长会等活动中进行资源共享和分享。其次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电话的方便性来询问学校的有关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和各种表现,咨询亲子教育中的困惑,交流心得等。
2.家校合作的策略
(1)合作意识的强化。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要认识到单靠一方的力量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引导,因此,要对合作意识予以加强,积极消除不利于家校合作的一切障碍,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完成。学校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家校合作的意义及目的,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比如,现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学生成绩很好,在家庭中他们是父母的宝贝,这些学习好的学生大多很自私,看不起学习差的学生。作为教师,要能够积极地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使其父母认识到孩子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引导家长改变“学习好一切都好”的错误认识,与家长努力解决孩子的问题。另外,家长也需要认识到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要积极与班主任教师保持联系,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引导教育观念。现在的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很多父母由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不断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断转变。我们来看这个案例:
女生邓某长得漂亮,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有些卷曲,很像一个洋娃娃,学习成绩处于上游,中等智商,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教师提问,她也是小声回答,整张脸还涨得通红。下课她从不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只是静静地坐着。平时,在家中也是把自己关在房内,即使父母叫她出去一起玩,她也会拒绝。
案例中的孩子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她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因此缺乏竞争的勇气和信心。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女孩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是很优秀的,即使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他们也总是不满意,总是期待自己的女儿能有更大的发展。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从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每天回家很晚,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对孩子长期保持过高的期待和过重的压力,使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她很容易否定自己,怀疑自己,时常会感到不安、烦躁、孤独,甚至离群索居。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孩子。学校要积极地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心理素养的科学引导,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策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3)构建协调机构。学校要积极地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主要负责具体协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工作,能够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具体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一些详细方案,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发展。比如,对于一些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孩子,主要负责人就要把这些学生的主要问题罗列出来,询问一些专家的意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孩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能够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一些解决的策略。比如,与孩子积极地交谈,探寻孩子心里矛盾所在;针对学生的情况,与之一起制定行为契约,比如不打人、不骂人、每天对着镜子笑、说自己很棒,等等,并要能够与家长积极地联合起来,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一起努力制定策略,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主要负责调查反馈家校合作的情况,指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家校合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4)联动活动机制。家长学校要积极努力建立联动心理教育活动机制,通过活动的方式不断增强家长和学校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要定期把家长聚在一起,针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学习有关知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其实,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学习情况不理想,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他们逐渐放弃学习,转而把时间用在上网、逃课、捣蛋、打架等方面,以至于成为问题学生。如果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另外,学校需要定期组织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量有效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并把这种活动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妍,向燕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情感教育的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02).
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3
城市迁入儿童 家校合作 失衡
家庭作为教育合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儿童的教育影响力并不亚于学校。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但对于城市迁入儿童这样一个群体,家校合作却有着它的特殊性。
在关于家长参与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美国学者安妮・汉德森(Anne Henderson)和南茜・波拉(Nancy Berla)在《成长的历程》(1981)、《成长的历程再续》(1987)、《新一代的成长迹象》和《家庭对学生成功的重要性》(1995)等研究中指出,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1]但考虑到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相差较大,这样不可忽视的现实让他们更容易成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在面对老师布置的合作任务时,能力有限成为了家长们的主要障碍,任务的完成度会有折扣,这对于这些学生是否是一个隐形的不平等?本文通过对一位马鞍山市农村迁入市区儿童家长的访谈,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合作意识的失衡
受访家庭简介:甘某某,男,12岁,四年级前就读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某乡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时其家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在市区以按揭形式购买一套二手房,现该生就读于该房所在学区的市重点小学六年级。父亲为电焊工,母亲为超市收银员,由于母亲还在原居住地工作,在老家的奶奶被接到市区方便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访谈的一开始,受访家长笃定地认为家校合作很重要,但同时又很肯定地认为与学校之间没有合作,我把这样的前后矛盾理解为: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潜意识里虽然知道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对于现行家校合作理解得比较模糊,也不知道怎么样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在合作意识上出现了失衡。在对国内外几种比较流行的家校合作形式进行介绍时,家长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表示:如果能这样进行必然是很好的,但是现实中很难实行,因为学校没有提供这样的平台,他们有意愿没有用。因为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中家长少有机会向学校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向学校反映了情况或提供了建议,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担心老师会不会因此嫌弃并迁怒孩子,他们选择等待老师伸出合作的橄榄枝。校长、教师、家长都应该对家校合作的意义和功能有正确的认识,家校合作才可能实施成功。
很多学者认为家校合作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家长要主动、积极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工作,同时,学校要服务于家庭教育,鼓励、引导、接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
考虑到现实情况,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往往在家校合作中花了很多精力但因为目标意识的模糊、自身能力以及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导致家校合作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教育绝非只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但导向的责任必定有。家长虽然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合作者,但是学校教育无论是现实还是意识上都应该是实际的主导者,毕竟教师才是教育的主导,需要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校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体地位,这是需要时刻清楚明白的命题。学校应该针对自身不同的生源情况制订相应的家校合作计划和制度,鼓励并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培养他们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教育的兴趣和意识,使家长对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不再感到迟疑,使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便为家长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传授怎样帮助农村孩子适应环境、遵守纪律、自理生活、安排学习和游戏等知识。
家校关系不应该是支配与服从,但在现阶段家校双方的地位却不能完全“平等”。现行的合作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学校方面更应该主动跨出合作的第一步,挑起这个合作的重担,去积极地进行合作的探索。
二、合作对象的失衡
在访谈中,我了解到现在家校合作的主要对象是班主任,而与分科老师、校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很少,尤其是校长几乎没有。
各科老师掌握了学生在各科及课堂表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如果家长能够通过与分科老师的合作获得这些信息,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多了解一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弥补他们因为自身精力有限、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城市生活,才能促进孩子在新环境的成长。
校长作为学校日常活动的决策者,掌握着学校生活的大方向。缺少与校长的沟通与合作,就无法对学校的办学意愿做出一个大概的把握,有些学校的管理风格可能与孩子的风格是不相匹配的,这些城市迁入儿童如果很难适应,就会发展受阻。这也是一个城市迁入儿童融入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问题。从校长方面来说,加强了与城市迁入儿童家长的合作,无疑可以获得更大的办学支持,更有利于决策的贯彻与执行。
三、合作内容的失衡
受访家长用百分之八十来表示学习在家校合作内容中所占的份额。可见家校合作的涉及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提高学习成绩几乎成了唯一的合作目的,家长的职责局限于监控教学质量。对孩子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心理健康等方面关注不多,对学校的课程开发、校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高。
合作内容仅仅只能是分数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家校合作的出发点应该是通过整合家庭和学校教育资源以形成教育合力,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城市迁入儿童的家校合作应该把一部分重点放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上。从农村转入城市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最初表现出一个共性,就是比较沉默、安静、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少。这也很好理解,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谁都需要适应的时间,学生家长需要,孩子更需要,这时候的孩子心理会很脆弱很敏感,渴望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关注、又有些怯懦,迁入初期的家校合作需要关注这个点,更多的沟通才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是否有异常表现,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新环境,健康的成长才是合作的目的。
四、合作形式的失衡
现行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一是传统的家长会,二是家长担任教学助手,还有一些学校有家长委员会,但大多流于形式。采用家长会的形式比较普遍,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每年的次数更多,大约三到四次,短短的时间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成绩等一系列数据,受访家长觉得这不是一个家校合作的高效途径。因为班主任根本没有时间与每一个孩子的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家长会更像是一次情况通报会,这种合作比较表面化。
而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的合作形式在城市迁入儿童家长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学历通常不高,很多知识达不到辅导孩子学业的要求,例如当他们的孩子有了英语听写、检查作业等任务时,很多来自农村的家长根本没学过,他们就陷入了困境。知识储备、教育方法、表达方式等也有与老师不相同的地方,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就会参差不齐。这些来自农村的家长往往从事的是城市中比较辛苦的工作,比如电焊工、油漆工等,在完成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再让他们检查孩子的作业,还有语文、英语等科的朗读、听写、默写等任务,他们往往心有意而力不待。如果不愿自己的孩子落在后面就只能花更多时间精力或者花更多的钱让自己孩子去小饭桌之类的辅导班或者请家教。这对于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家庭来说无疑加重了压力和负担。存在家长义务过度的嫌疑。
家长协助学校教学,担任教学助手的形式在国外教育中出现得比较早,现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在国外,家长义工的工作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家长可以帮助老师批改学生作业;协助老师指导学生做活动;帮助老师做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收尾工作;还有的去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尤其在美国的学校,教室中的义工家长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家长义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2]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互相弥补不足。但我国目前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的合作形式与外国的家长义工有很大的区别,国外的家长义工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择出来的,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完成指定任务。
从学生角度,这种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儿童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学生因为家长还要检查,难免会产生惰性思维,等家长检查出错误再说,自己不主动检查,同样家长没有老师的权威性,很可能家长指出错误,他却不以为然,甚至会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相反,教师的话在学生心中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同样的时间内起到的效果会更好。
从教师角度,这样的合作方式也不利于获得反馈、改进教学。教师往往通过朗读、听写、默写、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来检验教学,发现问题然后改进,但现在家长替代老师完成了这些任务,教师无法获得第一手资料,无法发现一些问题,尽管有一些老师采取了附纸订正等形式希望弥补这一缺点,但还是会有些问题,比如一个孩子的某一个问题不是大部分孩子出现错误的地方,家长如果没有发现或者觉得这根本不是个错误,老师可能就不会在班上评说,这样就不利于这个孩子改正错误,但如果是老师自己完成上述任务,教师的专业素养会让他更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这个孩子的错误没有得到纠正以后可能还会犯,老师还是要反复来教,实际上效率没有提高多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合作目的。
随着家校合作功能的深化与细化,在服务学生成长的基础功能之上,家校合作又衍生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研究表明,如果加以合理的引导和培养,家校合作和教师专业成长能够形成良性互动。[3]但目前的这种合作形式不仅无法加深合作的层次和质量,也不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对于农村迁入城市的孩子,他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学校,生活环境的变化或许还未适应,在新的学习环境里也还没进入状态,现有的这种合作方式让老师错失了一个很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失去了一次锻炼教师专业能力的机会,不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具体状态,增加了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的难度,影响了师生互动过程的深度与质量。
根据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V・Morgan)等人的分类,家长参与教育有三个层次: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家长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还有家长联系簿、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3.正式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咨询委员会等。[4]根据上述分类,目前家校合作的形式非常有限,处在较低层次,在很多层面上存在失衡和误区,缺乏有计划、深层次的长期合作。
家校合作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来自各个行业和阶层,他们的文化结构、阅历都是丰富、宝贵的教育资源。怎样发掘城市迁入家庭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弥补学校教育不足?怎样给城市迁入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事实上我相信绝大部分城市迁入儿童的家长是非常愿意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参与到家校合作中的。关键在于合理定位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科目性质、家长特性制定详细的合作计划,不同的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方式。有些任务只能以教师为主导完成,就不能全部转嫁到家长身上。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要整齐划一,一刀切的公平有些情况下会导致实际的不平等。在不损害家长利益、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利益的基础上,发掘城市迁入家庭的教育资源,充分考虑家长的特殊性,按照家长的特长及能力来统筹,如有些家长是电工,可在物理课上作助教,帮助学生做电路的编排;有些家长是木工,可以帮助老师做教学道具。还有些家长可归入志愿组,帮助整理图书、组织联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家长们能够发挥特长,充分参与。
只有考虑到现实条件的改革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大量丰富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上却没有起到作用,我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城市迁入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只是照搬国外的法律、措施,却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只有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起长期的、有效地、人性化的合作关系,学生、家长、学校才都会受益。
――――――――
参考文献
[1] 杨天平.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美国家长参与中小学校教育管理的几点做法.教学与管理,2003(8).
[2] 刘正正.我国学校实施“家长义工”制的几点思考.家长学校,2008(4).
[3] 陈明龙,傅敏.家校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教育科学论坛,2010(4).
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4
观点之一:家校之间应当是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在没有和家长协商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是违背平等合作精神的。
首先,当今社会,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家长要求在其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其次,树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观念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化、民主化和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必然要从高高在上的指导转向平等合作关系。再次,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就合作的本质而言,双方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实行不同程度的联合。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观点之二:家校合作是非同质合作,家庭教育在对孩子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要承担主要责任。
按合作的性质,可分为同质合作与非同质合作。同质合作,即合作者无差别地从事同一活动;非同质合作,即为达到同一目标,合作者有所分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差异,家长和教师的角色有别,决定了家校合作是一种非同质合作,即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个性化、广泛性、长期性、亲情感染性、方式的灵活性、教育的及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心应为: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和生存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配合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培养孩子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意识,保障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孩子思想品德和人格健康发展。
而学校教育的特点是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相对突出,其重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不仅具有优势,还要承担主要责任。也就是说,智育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其工作重心所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
观点之三:家校合作应本着各司其责的原则精诚合作,创造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互相支持的良好气氛。
确立共同目标
家长和教师之间互相埋怨、指责,究其原因是对合作目标的理解不同,在教育理念(比如好孩子的标准)、教育内容(让孩子学习什么)、教育方法(怎样教育孩子)等问题上未形成共识。另外,目标也分不同层次,比如,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应该有怎样的合作目标?面对孩子不同的发展问题时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合作目标?如何将合作目标合理分解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等。学校和教师作为教育专业部门和专业工作者,有义务就上述问题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于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有基本一致的认识,为更好地合作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各自尽责,共守规范
根据优势互补原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各有优势,工作侧重点不同。具体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家长应侧重于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比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孩子的独特个性和愿望,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教育孩子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对学习要认真刻苦、有进取心、有毅力;要遵守学校和课堂秩序,按时作息,高质量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等。在孩子初入学和转折期时,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比如在孩子入学之初,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和“陪练”。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配合老师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帮助孩子进步。
学校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知识教学负责,各科知识的教学是教师的职能,也是教师的强项。各科教师应该认真研究课程、教材和教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尽可能地做到了解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及时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
课后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作业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为自己的教学效果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另外,作业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对学习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看,留作业及批改作业,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教师通过短信把学生要写的作业布置给家长,让家长负责孩子作业的做法,不仅是把自己的部分工作转嫁给了家长,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在学习上依赖家长的不良习惯,是不可取的。
相互尊重,责任共担
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学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了教师的讲解,家长的观察外,更需要家校之间进行紧密的联系。
一、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养成不健康的心理习惯,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深化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意识,共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在目前的家校教育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师认为学校是小学生正式接受教育的地方,因而将所有的教育任务统一交给教师,自己不闻不问。很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家长,应该承担起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重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例如: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习日,家长学习日建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针对学生,也是家长应该学习的,除了课堂上的教?W任务之外,还有定期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德育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家长与教师应该统一思想的内容。在家长学习日中,家长应该积极向教师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学习日的最终目的是让家长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在家庭教育中给与支持。例如学生回家应该定时完成作业,家长应该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给教师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合起来,更有高效。
二、加强沟通,让家长与教师相互了解学生心理动向
心理教育在目前的教育中,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是比较忽视的。然而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接受的内容众多,有许多是不健康,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的,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够,让家长与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在小学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的方向非常多,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召开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就能了解学生情况。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与教师联系,吸收先进的教育经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学生,并且家访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可以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观察,例如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出现精神萎靡,上课睡觉的现象,教师就应该多加观察,并且做出询问,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一般会拒绝回答,并且遮掩事实。此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询问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找出问题原因,积极帮助学生克服。
三、强调心理健康重要性,为小学学生塑造良好榜样
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生活与学习最主要活动场所,作为教师与家长,应该为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状况。小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大多数时候会习惯模仿与学习,教师与家长就是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与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学生灌输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解答学生的困惑。
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范文6
目前农村家校合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部分家长认为一旦孩子上学,教育的责任就完全在学校,家长只负责孩子的吃、穿、住。他们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做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从学校方面来看,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一些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差,不懂教育工作,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即使个别家长受教育程度较高,或是事业有成,但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也无暇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二、方法上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和家庭都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整体计划,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效果上的强化。许一般由班主任决定,班主任认为重要就合作,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
如何使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真正得以发展提高
尽快改变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的教育配合失调,改善家庭和学校合作教育环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使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真正得以发展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自主参与家教知识学习,提高指导家教的能力
城乡教育家校合作差异的出现,间接地反映了山区教师对家教缺乏有力的指导。因此,作为山区学校教师,要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家教知识,提高指导家长搞好家教的能力。教师指导家教的能力提高了,家校合作中的城乡差异就会逐步缩小。
二、努力转变家长的家教观念,端正家校合作思想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教师和家长双方的教育素养不一定相同,对教育工作中的困难所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完全一样。农村家长为保持做家长的威严,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孩子做错事,或考试成绩不好,家长都会严厉批评,甚至动手打孩子。所以,农村学生大多不敢与其父母交流思想,即便是在学校的情况也从不向家里提起。因此,教师要积极抓住一切可以面谈交流的机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
三、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提高家校合作质量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天然的合作者。从以往与家长交往中发现,有不少农村家长不知道怎样与学校、教师打交道,甚至连一些基本规则都不清楚。因此,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家长主动与学校保持联系,教师则应主动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及时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变化及表现向家长反映,让每一位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学校、老师的重视和培养,进而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四、与家长接触交流,要尊重热情
教师和家长是基于共同的教育对象而联系在一起,只有理解和尊重才能建立起家校合作的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关系,才能有利于家校合作。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接触时,一定要热情、谦和,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倾听每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向家长介绍学生情况时,一定要先列举其优点,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尤其在介绍后进生情况时,不能使用讽刺、奚落的语言。切忌在家长面前一味地告“状”,甚至咄咄逼人,把责任推给家长,伤害家长的感情,要知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共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