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1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达伟(1971- ),男,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及体育经济管理。(四川 内江 6411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18-0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历来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话题,而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提高本科院校教师培训的专业性。最近颁布试行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既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行动纲领,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制订培养方案、开展教学与评价等工作的蓝本。

一、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未来教师学会创设富有支持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学会设计和组织适宜的活动;学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和伙伴活动;学会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

未来教师的各种素养,需要现代化的课程培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参与社会各种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种课程获得的。课程内容的广阔性、深厚性,决定了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宽度与深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活跃性,使学生拥有广博的精神世界以及美好、高尚的修养与情操;而贫乏的、狭窄的、沉闷死板的课程内容只能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片面的、不健全的色彩。首先,应改革由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组成的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在学科门类上增加“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哲学”等,教学内容上增加“独生子女的教育与心理辅导”“教育的研究方法”等。其次,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理论教学案例化,专业教学实践化,从而达到教师专业标准所要求的教育知识水平。

二、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技能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未来教师在教育知识与能力方面,一方面具有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具有教育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教育学生方面,要求未来教师学会依据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学会联系并应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关课程资源,设计教育活动;学会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会开发校本课程;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未来的教师是“师”而不是“匠”,不是把书教好了就是好老师,而是不但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还要会管理。因此,在师范技能要求上,不能仅满足于能够驾驭一堂课,而是要使学生学会与家庭、社区沟通与交流,学会与教师对话,学会研究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等。为此,需要改革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的标准及其要求,不但要求学生感受教师职业属性,体验课堂教学规范、班级管理以及中小学工作机制与过程;还要深入学生与教师中间,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各种活动;同时,还要参与各种教师活动,体验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并以此为标准评价学生的见习、实习,达到实践教学职业化的要求。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从教的职业素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未来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正确的教育观,认识中小学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相信教育充满创造的乐趣,愿意从事教育事业。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博耶认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与他们的生活和他们正在继承的世界之间需要有更多的一致性。有必要使学生跳出孤立的个人兴趣圈,掌握更全面地看待知识、更正确地对待生活的观点。”因此,高校围绕教师教育所设置的各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都应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使我们未来的教育者有从教的素养和专业的能力,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大学中设置的第二课堂、课余活动以及学生工作是未来教师成长的重要环境。尤其是学生工作不是学生的“保姆”,也不是学生的“救济所”,而应当是学生发展的“规划部”。因此,其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应改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把专业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感,培养睿智,促进未来教师的健康成长。第二课堂则是学生成长的“辅助器”,起成长添加剂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该积极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实现“主―辅”共同育人的目的。

四、开展教学学术研究,引领未来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教学学术的实施者。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美国学者欧内斯特·博耶在《学术反思》中指出,“从事‘学术性教学’的教师需要将教学视为一种职业(profession),将关于教与学的知识视为发展学术能力的‘第二学科’,他们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能使用课堂评价技术,能与同事讨论教学问题,能阅读和应用有关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文献。”要让未来教师树立“教学学术”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学术”方面的研究。这样才能教给未来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的方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积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未来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方法,知道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其次,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学学术”的研究,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有效性的教学。

在培养未来教师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地加强未来教师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形成学习的共同体,以此来培养未来教师的终身学习能力。社会已经进入终身学习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与时俱进,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五、以课程目标为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不是从头开始的,而是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这些传承主要是靠学校设置的课程实现的,而课程的选择则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要性。在选择课程时,通常需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课程,应该达到什么目标?(2)提供什么内容才能够达到目标?(3)怎样组织这些内容?(4)如何知道目标得以实施?课程是有目标的,是人们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对人类文化进行的选择。任何一门具体的课程,都是经过不断选择的,即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选择了社会文化中的精华或者说最有价值的部分。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其目标应该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生产力越发达,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高,同时,对教育者的要求也越高,对高校课程设置及其目标指向性的要求也越高。中小学教师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既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也为课程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构建教育类课程体系时,还必须充分分析和预见未来,考虑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原则,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侯定凯.博耶报告20年:教学学术的制度化进程[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中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课成绩 评价

1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1.1改革不合理的评价体系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曾经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直至20世纪末,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改革者对评价改革理念仍然模糊,尚存在认识的偏差,且评价的实施缺乏可操作性,为评价而评价的情况依然很普遍,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奖惩为目的,它的作用主要是甄别和鉴定;它的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忽视了体育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手段的工具化、机械化,缺乏科学;评价主体以领导和同行为主,忽视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的可行性。这种评价体系的存在显然已经阻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1.2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的评价的确立,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是新体育课程的主要评价对象,此外还有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体育主任等,随着教育的开放化,家长和社会代表也逐渐参加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但是他们在客观性、准确性上与始终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和教师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

1.2.1关于学生评价的内容

学生评价的内容应该是综合性的,在强调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1)体能的评价:强调与健康有关的因素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结合《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成绩评定。(2)知识与技能的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以及运用技能的实践情况。(3)学习态度的评定,主要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所表现的积极性进行评定。(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表现的心理倾向,与人交往过程所表现出来社会适应性进行评定。

1.2.2教师评价的内容

体育教师的评定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活动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描述,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体育课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成为衡量一个体育合格的重要标准。(2)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体育教师的道德、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进行评定。(3)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定,主要是指对教学过程和对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行为进行评定。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的最终确立是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改进。

2对几种教学评价的种类认识

对于评价种类的划分,布卢姆的分类比较适用。他以评价在“干什么”为分类标准从而划定了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常用的种类与界限,并包括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各种评价。

2.1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做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提供一定的依据,这种评价一般出现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候进行。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它具体地出现在某一动作技能学习结束的时候,这种评价方式的用途是:首先,对学生动作技能的成绩进行评定,对学生的进步水平和达到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予以确定,并打出相应的分数。其次是对学生后继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进行预言,再次为学生的后程学习确定起点,最后证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反馈学生的阶段体育学习情况。

2.2形成性评价

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体育教学前进或使体育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它有别于总结性评价,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后者具有一定的“回顾性”。通过形成性评价使教师了解学习中易犯的错误和遇到困难,改变教学策略,在修正中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的主要用途表现在:首先,改进学生学习,形成性测试的结果可以表明学生在掌握动作技能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最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

2.3诊断性评价

在现在教育中,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就必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诊断性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它不仅可以单独进行设计,还可以结合上述两个评价进行设计。它的主要用途主要表现在:首先,确定学生入学准备程度,了解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其次是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安置,为不同特点的学生群安排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案。最后,能够辨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便改进教学,以及寻求社会帮助(家长、医生等)。最终,排除干扰学生学习的因素或尽可能降低其消极的影响。

以上三种评价方式,他们之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正确地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为自己的体育教学更好地完成提供可靠的依据。

3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体育教师能否承担如此细致的评价

新课程中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其中包含了79个水平目标和254个行为目标。为体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的同时,也给广大体育教师无形地增加了工作难度,评价是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实施需要不同的评价与之相适应的,这样就增加了评价的不稳定性,同时也加大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

3.2评价内容需要突出重点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评价的内容的介绍中,似乎每一个提出的评价内容都是十分重要的,哪个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大一线教师关于评价的参与只能是人云亦云,一头雾水。体育教师不可能在每一节课的评价时把每个内容都考虑进去。需要明确,哪些评价是核心,哪些是可以选择的。这样,体育教学才有比较性,在突出每个体育教师个性的同时,也要兼顾体育教师的共性。

3.3评价指标确定的科学性

科学的评价指标的确立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的评价指标可谓是五花八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种局面的出现应该得到肯定。但是,缺乏科学的指导,会使体育教师各自为战,难免会走一些弯路甚至是错路,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最终成效。

3.4“情意表现”的评价操作难度大

情商出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但是,广大体育教师没有评价“情意表现”的经验和具体操作的方法,大家有一种难以应付的感觉,因此,对此类指标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工作需要加强,以便使广大体育教师早日运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深刻理解《纲要》中指出的体育新课程评价观的精神。正确认识目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总结,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方法,从而加快评价体系的建立。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探索,不怕困难。加强学习交流,全面地掌握最新的体育教学动态,及时地调整自己教学的理念。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要大胆地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个教师、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地范围推广。其次,体育课程的主管要积极地进行探索,尽快地提出关于评价的科学性指标,协调不同区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交流,对成熟的评价方式要进行推广。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评价改革,积极参与评价改革,发挥每个人的热情与智慧,倡导合作与创新,把体育新课程的评价改革推向深入,推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钟启泉,季浏,胡增荣.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8.

[4]季浏,汪晓赞.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3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结合本校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开设,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效果作些探讨。

一、精选阅读材料

高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英语学习上,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阅读课的传统做法是选用一本现有的阅读教材,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然后完成文章后面的判断正误题或多项选择题。教师在此基础上核对答案,并作一定的讲解。这种教学过程和方法主要的缺点是学习的机械性大,容易使学生感觉紧张又索然无趣。

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包括文化 、教育、体育、明星、时事、新闻报导、幽默故事等;另外,这些文章文字难度适中,如有的文章仅为二三百字,能够为学生所接受。

二、进行限时训练,注重方法指导。

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 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一)克服逐词阅读,养成成组视读的习惯

有些同学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 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 。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

1.它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

试比较:

(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

(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顿2次)

2.读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字行上,要高一些,这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转贴于

3.读的时候要少眨眼、不摆头,只要眼球来回转动就可以了。保持坐姿端正,书本应放到眼睛正前方,眼睛与书本距离大约一尺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同一适当距离、同一视角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摄入文字信息。

4.成组视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默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外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外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不经过大量阅读训练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试做下面训练:

Four weeks ago/I was late for work./I left my house/five minutes later than usual, /and I saw /my bus coming/toward the bus stop./I began to run, /but I was too slow./I waited ten minutes/for another bus,/and I was gasping for air/when it arrived.

(二)跳读和略读相结合。

熟练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并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这便是跳读和略读。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主题句可能在各段开头也可能出现在结尾。

(三)符合逻辑的推理。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高校体育课程 反思性实践教学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为高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崭新的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于体育课程内容的理解。《纲要》指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传统体育课程主要是以“技术性实践”教学为主,教师只重视基本技术传授和以技术练习为主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标达成,以及单一的评价标准。这样的传统体育课程无法有效解决纲要提出的提高体育素养的课程目标。我国教育部2011年10月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将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概括为12个字: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将课程目标界定为三大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 [3]。这样以来,《标准》为解决提高体育素养的课程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意味着从“技术性实践”研究走向“反思性实践”研究[4]。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从注重技能传授转变为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和研究,突出体

育健康观、文化观提高体育素养。

一、问题的提出

从课程目标的实施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更多的则是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对学生的体育素养、社会适应的关注还不够,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两者的整合有待加强,忽略了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效益,高校体育整体赋予人文精神、人文环境在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目标这方面则显得欠缺。高校的体育课程中仍然以技术技能性实践为主,反思性实践没有,仅有6%左右学时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微课教学(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对话讨论等教学策略为零,大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决策、参与课程设计、参与课程实施、参与课程评价、参与课程开发,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对体育学科的深层次认识和体育素养的环节没有,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课权力的漠视。体育课程实施应联系学生的经验,综合运用教学策略,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这是改革传统体育课程教学

模式的重要一步。

二、基于《标准》建构高校体育课程反思性实践教学的思路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应是“教师和学生一道理解教学的内容、发现其意义,同时也一道理解并发现隐藏在教材背后的社会现象的意义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过程” [5],基于以上解读,对研究在实践性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建构与积累体育素养。引导学生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地思维,来建构终身体育学习的过程。

1.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基础上提升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综合体育素质、修养和涵养[6]。高校体育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也是时代对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技战术技能教学为主,并没有在教学中有策略的选取根植于本学科领域资源中相应的思想和例证, 并没有计划地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很大部分体育教师很难把教学纳入学术的范畴,反思未来体育教学的改革。所以,不管各个高校体育选课模式、俱乐部模式、分级教学模式多么灵活多样,也改变不了高校体育教学以技战术技能教学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增强体质和健康虽有很大提升,但对体育素养的提升是微不足道的。笔者认为这也正是现在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伪球迷”多,真球迷少;“伪体育迷”多,真体育迷少。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所言:“我认为高质量的大学本科教育应该使学生形成一种全球性的眼光和全人类的视野。归根到底,人类大家庭的未来并不取决于把武器系统置于太空,而取决于全人类更好的相互理解”[7]。素养的培养对人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2.探究高校体育课程反思性实践教学实施

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教学、科研和服务中来。是教师首先应该进行的反思,只有教师有了反思性、创新性的思维,在教学中才可能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的学习,建立终身体育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建构有效的反思性实践教学课程。

因此,首先教师应深入解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重视学生已有的技术技能经验,因为我国的中学体育课程中已经对一部分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进行过教育学习,学生在大学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无异于重复学习,对学生提高体育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提升体育素养是无益的。教师应从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出发,创设真实、鲜活的情景和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解决体育问题的过程。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验证在生活中与体育相关的问题。比如:对一场比赛裁判判罚的对错、某个技术应用的时机与条件、某个感人的体育精神。最后,要将案例分析、对话讨论、微课教学研究等活动引入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参与,并重视学生反思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课程反思性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组织

课程组织是指将课程的各种要素和成分妥善加以安排。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课程主要是实践性教学,技术性实践教学为主,反思性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组织应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性,做出合理安排。

第一,可以在技术性实践教学课中,加入反思性实践教学的内容。

因为90-110分钟的技术性实践教学中,可以在最后的20-30分钟加入反思性实践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可以解决在实际体育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与实际体育生活中发生的联系。

第二,通过专门主题、问题、议题在教学周内开设3-4次理论课程

以专门的主题、问题、议题来组织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透过外在的体育技术技能从深层次来看体育本质,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体育观念、融合到教学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积极探求,从而真正从学生内心建立起终身学习体育、终身体育的价值观、体育观。借助书面、口头、头脑的反思,使学生将普遍化的技术技能与特定的体育情景和事件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反思性实践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实施反思性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是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验,让大学生作为体育课程决策受体,参与体育课程决策,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以此来提高对体育学科的深层次认识和体育素养。实施反思性实践教学不是全盘否定技术性实践教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仍然是基础,体育课程的技术性实践教学在这2个目标的实现上是不可替代的。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尊重传统不等于全盘接纳传统,传统必须改造或重建。改革就是对于传统的扬弃。”

四、高校体育课程反思性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

斯腾豪斯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使人类更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8]。根据该定义和笔者的实践,高校体育课程反思性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

1.理论教学

理论课一直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对某一项体育项目的规则与裁判法的理论教学一直是不足的,导致很多学生对该项目的重大比赛只停留在面上观看,平时自己参与的比赛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存在的技术缺陷,不会利用规则和裁判法来指导自己技战术的提高。对某一项体育运动产生的体育文化背景和全球性的技战术革新都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学习。

2.案例教学

教师要提供案例――组织讨论――教师评述――原理分析;与此相适应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体验情境――分析材料――掌握原理――锻炼技能。比如:野外生存与救护、基础配合和战术体系的应用等都可以用案例教学来补充技术实践教学带来的不足。

3.对话讨论

对重大国际赛事、争议的判罚、出人意料的结局等体育赛事,可以组织对话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分析,批判和辩论,教师保持教学中立,不刻意引导性的进行点评和指导,只是对技术性问题进行解释。拓宽学生对体育认知的维度和对体育精神的积极追求。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自发地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参加到课后体育锻炼中,远离网吧、不当宅男宅女。

4.微课设计

微课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非常好的教学策略,因为传统的体育教学并不布置课后作业,只是以期末的技术考核作为最终体育课成绩,一周一次的体育课程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始终对技术的认识是模糊的。微课教学可以作为很好的课后辅导课程和课后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反思,对提高和巩固技术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多元评价指标

高校体育教师应赋予课程决策权、课程设计权、课程实施权、课程评价权、课程开发权[9],同样大学生体育课程权力赋予主要表现为参与体育课程决策、参与课程设计、参与课程实施、参与课程评价、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评价是对学生发展和课程结果进行评判,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效果的活动。高校体育课程要改变学生一直以来被评价的状态,建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参与课程评价是建构多元评价指标的基础,教师在做出评价之前,应考虑在考勤、反思性的讨论、课后作业、理论掌握、体育素养、技术考核之间做出一定的比例,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过程和收获总结的基础上,做出多元评价标准。否则,就等同于在单一的技术教学、单一的考核标准下重复学习,不能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达不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身体育、提高体育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S]. 2011.

[3] 王艳玲,苟顺明. 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高师教育学课程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3(3):111-116.

[4]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10):73-80

[5] 高垣麻由美.教学研究的前哨[M].京都:北大路书房,2005:56.

[6] 余智.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69-72.

[7] 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 赵 兴,郭洋波. 斯腾豪斯课程开发模式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 黑河学院学报,2012(8):72-75.

[9] 王威,温恒福.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权力与赋予策略[J].教育探索,2012(5):26-27.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标;教育改革;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00-02

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教育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的多项有关文件强调了学校体育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新开展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评介、情感体验与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包括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与目的性的认识、较为持久的个人情感、体育活动的意向反应倾向等。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因此学生的体育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对体育意义的认识,它表现在具体的某项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方法中。

在整个施行“新课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体育态度的转变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因此,本文以“新课标”的贯彻与实施为背景,通过调查小学用人单位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小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学校实施新课标后学生体育态度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推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线索。

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场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浪潮,其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从富平县四所小学选择各个年级的学生回答问卷。入选标准:按时上体育课,并按要求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上体育课,或未按要求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回答完问卷后,进行问卷资料整理,剔除不符合问卷要求或没有意义的问卷。

研究方法

1)问卷法。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收回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81.2%。总的调查人群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即实施新课标的班级,对照班即未实施新课标的班级。本次问卷调查中,实验班84人,对照班140人,共224人。其中,四年级学生实验班30人,对照班54人,共84人;五年级学生实验班26人,对照班44人,共70人;六年级学生实验班28人,对照班42人,共70人。

2)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体育教学现状及体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熟悉目前教育改革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搜集到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态度是不同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中,选择选项5的分别占42.6%、18.2%、16.4%,选择选项1的则分别为16.7%、20.5%、19.0%,不能保持良好的体育态度的人数有下滑的趋势。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能够养成较好的体育态度的学生逐渐在减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也有所下降,大多数学生体育态度由好的一端向差的一端转移,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2)施行新课标后,不同年级的体育态度均有所增高,三个年级总数的t检验的结果为:t总数=4.667,P

建议 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虽是教育改革的一小部分,却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布以及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施行,体育教育隐性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大大增加了教育价值的深层意义。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新课标实施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手段,满足学生希望在体育课中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关系,同时注意师生的互动性,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转变体育学习的态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对于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地降低运动的难度和标准,多给予适当的鼓励,避免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 新课标; 高等院校; 体育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116-02

一、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始,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从无到有,经历了从交谊舞(大众体育舞蹈),到以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舞蹈)为主,大众体育舞蹈为辅的发展过程,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课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内容,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交谊舞为主,有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以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的部分内容为混合教学内容,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舞蹈课。随着新课程标准逐渐在我国高校的实施,高校体育课已由过去只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向注重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考虑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的方向发展,这对高校体育舞蹈课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改革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1]。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舞蹈功能价值解读

(一)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体育舞蹈共有十种不同风格的舞种,这十种舞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脾性的大学生。发挥体育舞蹈音乐与韵律舞蹈的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奠定基础。“兴趣是一个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和事物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结的一种心理倾向。”[2]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锻炼的兴趣爱好,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无法使学生形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就很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充分发挥体育舞蹈音乐韵律的舞蹈作用。把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欢快的韵律舞蹈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和美感,提高了学生动作的表现力和审美力,又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终身参与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体育舞蹈与运动技能

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与拉丁舞两大类,共十种舞。其特点是舞种,音乐丰富,有阴柔、圆滑、流畅的华尔兹;有动挫有力,富阳刚之美的探戈;有缠绵、浪漫的伦巴;有欢快、活泼的恰恰等风格各异的舞蹈。其运动技能的形成关键在于舞蹈风格的掌握。

(三)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和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两方面。将体育舞蹈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下肢、踝关节的肌肉、韧带力量,发展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可使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得到良好锻炼,使心率下降、肺活量增大,达到增强心肺功能的目的。体育舞蹈的运动强度随着舞种的不同而不同,只要坚持半小时活动,其生理负荷不亚于打一场网球赛和中长跑。体育舞蹈起到了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作用。

(四)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求趣、求知、求动的心理活动,使昔日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他以丰富的内涵以及运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加上鲜明的节奏变化动作,满足了当今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要。体育舞蹈是男女对舞的运动形式。学生在舞蹈和音乐中改善心理、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所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舞蹈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3]

(五)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舞蹈是一项以舞蹈、礼仪、社交融于一体的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随着人类社会演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已不能满足过去那种只注重运动技术填鸭式的体育教学,而体育舞蹈特有的男女对舞的运动形式在礼仪、社交上有了新的要求和变化。在体育教学中,男女舞者在音乐中翩翩起舞,在有礼、友善、高雅中交往,让大学生正确处理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舞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领域。

三、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程序的尝试

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要求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一是全面系统,二是要层次递进,现今由于交谊舞主要目的是以娱乐为主简单易行,又比较实用,很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可作为体育舞蹈的辅助学习舞蹈,也可独立为一门教学课。又由于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舞种丰富,体育舞蹈课课时有限。因此可将现在交谊舞和体育舞蹈的部分内容为一体的体育舞蹈课,细分为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三门独立的教学课,这也是今后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趋势。

(一)交舞谊舞教学实践程序

交谊舞教学实践程序。如图1所示:由于布鲁斯音速缓慢舞步也慢,节奏鲜明,舞步简单,辅助动作很少,特别容易学会。所以,把布鲁斯作为学习交谊舞的开始部分,平四步舞是以中国的秧歌舞步为基础吸收了水兵舞和伦巴一些有特点的舞步组成,平四步舞是平均的四步舞,音乐节拍24或4/4,没有快慢之分,舞步自由舒展,协调平稳,速度适中,因此把平四步舞放在布鲁斯之后第二位学习。快四步舞音乐节拍44,每小节四拍,速度:每分钟48-50小节,舞步快速灵活,轻盈潇洒,朝气蓬勃,基本节奏是:慢、慢、快、快。慢占两拍,快占一拍,由于和布鲁斯、平四步舞的音乐属同一类型都是24或44的音乐,因此把快四步舞,放在布鲁斯,平四步舞之后学习。慢三步舞音乐是3/4拍,它的特征是身体的姿态要挺直,而且有上下的起伏。每小节共三拍,第一怕用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在第二拍、三拍慢慢立到半脚掌上。每一个循环是三步,是单数,起步要换腿。因此,把慢三步舞放在布鲁斯、平四步舞、快四步舞之后学习。快三步舞的音乐优雅动听,轻盈活泼,音乐速度为小快板,节奏是3/4拍,一般每小节的第一拍舞步要稍大一些。但就整个舞蹈风格来说还是要文雅、平稳、流畅,好似在溜冰场一样旋转速度快,动作不容易掌握。[4]因此,把快三步舞放在交谊舞教学程序的最后阶段来学习。

(二)摩登舞教学实践程序

摩登舞包括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五种舞,摩登舞中五种舞的教学实践程序如图2所示:

华尔兹和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都是34拍音乐,只是音速快慢不同,风格特点不同。舞步都是三步一个小循环,第一步在34音乐中的重节拍上。华尔兹阴柔、圆滑、流畅,在舞步运用中有起伏、升降、摆荡的动作要求。如先学维也纳华尔兹,由于音速快,很难掌握其运步及风格特点,对于初学者相当困难。因此,应先学华尔兹,再学维也纳华尔兹较为科学合理。狐步舞曲为44拍,每分钟30小节左右,由于狐步舞的特点是舞步平稳,自在悠闲,动作流畅,行如流水加上音乐优雅、恬静、婉柔流利,使其舞蹈特性更加文雅,舞步变化多样,需要舞伴之间配合更加默契。因此,把狐步舞放在摩登舞教学程序的第三位来学习。探戈舞风格是动静交织,潇洒奔放,头部左顾右盼,快速转动,舞曲为24拍,每分钟30-34小节。跳探戈舞时要求膝关节松弛、微屈、重心下沉,脚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因此,把探戈舞放在摩登舞教学程序的第四位来学习。初学者在掌握了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探戈舞步以后才能学跳快步舞。否则,在快节奏中跳复杂的舞步会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或是动作变形。这样会使舞步之间的配合比较默契,体现出快步舞轻松活泼的特点[5]。

(三)拉丁舞教学实践程序

拉丁舞教学实践程序如图3所示:

体育舞蹈姿态的要求是以芭蕾舞姿态为标准的,也就是体育舞蹈的姿态都是芭蕾舞的姿态要求。因此,芭蕾舞的练习内容是体育舞蹈教学的第一步辅助舞蹈。

爵士舞是一种热情奔放、节奏强烈的现代舞蹈。对节奏感与协调性的提高有良好有练习效果,而这一点正符合拉丁舞对节奏与协调性要求极高的特点。因此,把学习爵士舞作为拉丁舞教教学前期第二步的辅助舞蹈。

伦巴舞在拉丁舞中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它的音乐缠绵,舞蹈风格柔媚而抒情,以表达情侣之间的爱情为主题,被称为位丁舞之魂。伦巴的音乐是4/4拍,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7-31小节,是一种四拍走三步的舞蹈,学生较易掌握,因此把伦巴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首位。

恰恰舞为4/4拍,速度为29-32小节/分钟,由5步构成,风格较欢快,所以把恰恰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二位。

桑巴起源于巴西,音乐2/4拍,速度为每分钟40-56小节,舞蹈风格欢快、热烈、兴奋。在一小节当中,舞步可以跳出二步(SS)、三步(SQQ)、四步(QQQQ)多种步型,所以把桑巴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三位。

牛仔舞起源于美国,音乐为4/4拍,速度为每分钟40-46小节,舞蹈风格欢快、热烈、诙谐、风趣。牛仔舞的基本形式为三步,关键要使膝和踝关节放松,然后快速弹动,体现升、降、升的感觉,所以比较难跳。因此,把牛仔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第四位。

斗牛舞音乐为2/4拍,速度为每分钟60-62小节,一小节2拍。斗牛舞中的男士是表现斗牛场上的斗牛士,女士作为男士手中的牛蓬,因此,在舞蹈中都应始终保持一种英武、敏捷、自豪的姿态,用很多的原地步、基本动作和追步来过渡和连接,动作组合较难,并且身体呈反弓形,要求极高,姿态难掌握,因此把斗牛舞放在拉丁舞教学中的最后来学习[5]。

根据以上论析,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各成体系,又互相联系。因此,将现今的体育舞蹈课可分为交谊舞课、摩登舞课和拉丁舞课,是符合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

四、结论

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舞蹈课,摩登舞和拉丁舞舞种丰富与教学时数限制的矛盾,体育舞蹈是新兴的时尚体育运动与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缺乏的矛盾,交谊舞是大学生容易学习又是实际需要的与交谊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体育舞蹈的矛盾。因此,根据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的教学实践特点以及新课标下的体育舞蹈功能价值解读,通过改革高校体育舞蹈课,把现今的高校体育舞蹈课,细分为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三门独立的教学课,才能解决这些教育教学矛盾,是今后高校体育舞蹈课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标准的方向指引下,体育舞蹈特征功能的发挥,以及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教育的提高,交谊舞、摩登舞和拉丁舞对塑造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阮宜杰.对我国部分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运动,2009(9):90-92.

[2] 段建华.愉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J].四川体育科学,2002(4):77-78.

[3] 曹保莉.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22(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