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1
【关键词】:中学历史 研究性学习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92-01
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相对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历史学习,偏重于对历史知识和书本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学生很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为目的的。因此,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比较,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大可小,可易可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活动,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历史研究型课程目标,是对历史教育任务的具体化和细化,具有进程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在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历史研究性课程的目标主要有:塑造良好的悄感,实现优异的人文价值;实践历史研究型课程,构建和谐发展的能力;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接受、认知、掌握与感悟。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1. 培养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是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习拟订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选定的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把研究结果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有些涉及近代现代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学生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3)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
根据所有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包括著作、文、网址等,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编制成书目、论文索引、网址汇总,以供研究该课题的学生使用.学生选择阅读有关研究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制作资料卡片。将阅读所得资料汇总,撰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该包括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将阅读书籍的内容与自己研究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价。
(4)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讨论可以模拟成人的讨论形式,如圆桌会议式的讨论、沦坛的讨论、专家咨询式的讨论、论文答辩式的讨论等,也可以围绕其一“中性”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以类似大专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实施。选择辩题时要注意可辩性和适应性。即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对任何一方都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学生研究历史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论文、调查报告、历史人物评价、整理的史料册子、历史小报等。教师要对学生形成成果过程加强指导,尽量提供有关条件。在学生开始写论文时,教师应该提示先拟定提纲,通过报告会、研讨史事会的形式,让学生相互研讨,相互启发,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2.培养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研究性学习呼唤新型的研究型教师。我们已经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木质是创新,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创新,科学创新取决于教育的创新,而教育的创新中,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的出现。由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倡导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化,是目前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转变观念,更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会自我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做法,得以重新调整和整合。
(2)解决好课题的开放性与学科要求的限度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可以会遇到如何把握课题开放度的问题,这种涉及到学科内及学科间的深度与宽度等问题.课题学习所说问题的情境中不会只包含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还包含其他知识和技能,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或木课程后面才可能接触的知识。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使研究性学习走许多弯路。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事先做好知识的整合分析,进行模拟研究备课,以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某些反映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实施因势利导.如:在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供资料和建议,引导学生将问题的开放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中学历史研究型课程必须注重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问题意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将培养信息素养贯穿于整个研究型课程之中,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军.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
[2] 张大均. 教与学的策略[M].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2
中学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贯穿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1.在新授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新授课教学中,师生主要依据教材和一些教辅。它们是教师教的根据,也是学生学的线索。但由于一些因素,这些材料总存在着发散与拓展出不完美之处。我们可在这些地方实施研究性学习。
另外,还可以在知识的发生、发展、概念的形成、列题及其解法的优化等方向开展研究性学习。
有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两种意见争持不下。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做了一个模型,送到了讲台上。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使同学们心服口服。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2.在习题课、复习课、评价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放性。在习题课、复习课、评价课中,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固定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具有发散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式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空间,便于因材施教;数学开放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在“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学数学新教材将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入一些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以有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中学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用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应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在社会实践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例如“洗衣问题”:给你一桶水,洗一件衣服,如果我们直接将衣服放入水中就洗,或是将水分成相同的两份,先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清洗一下,哪种方法效果好?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何从数学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呢?
我们借助于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把衣服上残留的脏物看成溶质,设那桶水的体积为x,衣服的体积为y,而衣服上那个脏物的体积为z,当然z应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第一种洗法,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多少?
第二种洗法,第一次洗后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多少?第二次洗后衣服上残留的脏物为多少?
我让学生计算。通过计算,证明了第二种洗法效果好一些。
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并且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能否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能否提供更多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完全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3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创新性思维;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0-0247-02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在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发表的《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这一著作中,反思性教学作为专门术语开始正式出现。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一个不断补充深化的过程,作为教师,还要学会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反思性教学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一个超越,对于教育的改革,不再是一刀切的判定,而是在改革中进行调整。是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反思性教学针对的对象是一些技术型的教师,针对其局限性,站在思维能力这一角度深入,突破了技术理性,目的在于发展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是以一种饱含人文关怀精神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生不仅是的教育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更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二、反思性教学自身的特点
1.消除偏爱中心的影响。偏爱中心是指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自身观念或者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上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是以个体的人或者是一小部分人为中心,只关注到发展中心,没有注意到发展的周边因素,对全体的的发展注意不够,过于关注发展主体个性而忽略了发展的共性等。教师作为反思的主体,就是要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小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能将精力、教材器具、热情、关心等平等的分配给每个学生,能自觉关注到每个学生,通过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关怀,从学生的成长角度,让教学中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将关注的焦点视线从学生的整个群体具体的关注到每个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利用设疑等教学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整体的学习中找到个体的存在,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心理健康有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
2.探究式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要求能系统地思考教学实践并从经验中总结和学习。反思过程的实质,就是经验总结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一个螺旋循环上升的过程,这一特点被广泛认可。因此,部分国外学者进行过多次探讨。其中,伊比认为,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作出判断―考虑备选策略―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这八个教学反思的步骤形成了一个循环。波拉德等人则认为,教学反思过程一般包括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这七个步骤。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教师将从实际的问题出发,通过自我监控、随时进行自我评价和修正,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注意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的合理性。
3.关注自身专业发展。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是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前提。教师应该带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和责任意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自己的教学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客观的进行分析,评价不能有个人的感彩,尽量客观。在教师进行教学情境反思是,应该主动地寻求问题,以研究问题的角度入手,对于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做到认真细致的思考,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并且结合实景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随着教学反思的深度发展,不可避免的,教师的专业化进一步加深,教学型和经验型的教师开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对待教学过程和教学现象从经验的分析总结上升到理论的客观分析。反思性教学能帮助教师加快更新教育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常规的教学中迈开步伐,加快专业发展,加深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实现专业自主。
三、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更好的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潜能,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开发工具。在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能力更是时代的要求,很明显的即是,若无创新之能力,吸收的大部分的知识仅能作为存储,而不能将其应有的价值转化出来。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在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能提出新的、独特的、建设性的设想和意见,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和一般性的思维相比,创新性思维的特点是在思维结构上的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在思维方向上的指向性和求异性、在思维进程上的精细性和飞跃性、在思维效果上的可行性和整体性等。这些特点有的是要求学会发散性思维,这也是早期创新性理论别提出强调的,在发散之后要求学会聚合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思考,其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被有效地调动,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进行独立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处理在学习中的困惑。我们的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在反思与总结自身的思考过程时而影响于学生,教师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注意教育的自我生成,要激发学生学会创新性思维,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学会学习。
四、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中反思性教学的运用
1.锻炼想象的能力。在思维活动中,离不开想象力的参加,特别是创造想象,本身即是受思维调节的。想象力就是将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思维借助想象力将大量的感性学习材料中的内在联系把握,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和内部图式,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在教学思维中,反思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即是通过检验和探讨教学方案、评估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重新构建教学经验,选择教学情境,调整、优化教学策略,在各因素的互相作用下,产生超越已有结果之外的一些信息,从而达到指导学生的目的。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有利于激发其想象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潜移默化中突出学习的过程性,对教育评价从强调结果向过程转变。通过学生自我的反思,改进其学习方式和方法,最终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注意培养问题意识。解决任何一个问题,往往都需要思维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发散,与此同时还需要应用相关的知识与逻辑进行系统的思考,分析与综合,进而相应的解决。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学会聚合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路径。那么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在发现其中若存在某些问题时,即可创新性地引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探究,将感性上升为理性,将直觉转化为沉思,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直接向学生提供知识和结论,而是要让学生能够自己进行分析和比较所要学习的材料,自我生成性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从最初的试探研究角度,在上升到会意和体验时,必会充满喜悦,体会成功。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引导学生,让其实现这种飞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思想家和知识的发现者。
3.注重差别化教学。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教学面对的不再是整体,最终落实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最终还是要从学习者自身出发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要素。学生的学习状况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应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这一角度,用内化的方式,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在异特个体的培养过程中吸取创新性的成长养分。通过学生的随笔、课堂的观察、个案的分析等途径,来分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出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随笔、个案分析等途径,分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让学生面对与之能力想匹配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进行差别化的教学。反思性教学反思可以发生在教学的前中后,在教学中反思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调整课堂进度和问题,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成功体验。
4.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还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其中,良好的情绪体验是重要的一点。要相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教师在反思教学行为时,应该不断回顾自己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平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没有存在对某些学生的不公与偏见。是否构建了和谐明快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前的反思应该注意这些,可以使得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自然更加明显。对于某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一个点头,都会在其心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和关爱,也会换来学生对教师的敬爱,教育本就是主体间性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鲜明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教育使命感,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6).
[2] 叶澜.教育理论与学校改革[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4.
[3]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
[4] 邝先慧.浅谈创新性思维发生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5] 卢新文.反思性物理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物理教师,2004,(9).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4
关键词:中学化学;反思能力;化学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156-02
反思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认知策略。反思能力就是学者在学习思维过程中将自我意识和学习本身作为思考方向,不断的对自我和学习活动进行主动、踊跃的筹划、查验、评估、反馈、控制和调整的能力,使学生的化学反思性可以顺利进展的心理特点。
一、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需要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学会学习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不再是照搬运用。教育知识必须不断发展,传统填塞方式和学习模式的教学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认识到知识教育应是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教给学生重要的不再只是知识,而是学习方法。其中反思就是其中之一,具备了反思能力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2、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是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化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形成科学素养的目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要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这些方式都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就化学来讲,理论深奥、种类复杂、化学现象变幻莫测,决定学好化学时必须深入反思,才可以体会到化学世界里的本质。
3、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紧跟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都将反思作为十分重要的论述对象,也成为了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方针。我们的教育也将跟随国际教育改革大潮,没有反思能力的学生是不能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读死书不动脑,比杀猪还容易。猪有腿会跑,屠夫杀它的时候必须先抓住它才可以,而且在屠杀过程中它的叫声凄惨无比,让人心惊胆战;书本没长腿,你可以随意翻看,书又不会叫。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验累积出知识,每个人都有,而反思就是将知识进行总结,捕捉问题,思考并找到解决的答案,这公式不但适用于教师,也很适用于学生的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去研究。成长其实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二、中学生化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教师认识,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老师重视学生化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在培养着学生的反思能力。只有学校老师重视起来,才会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实施这种理念,观察着学生每一时刻的反思性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反思能力。另外,在培养学生反思教学之前,老师本身也应先进行反思性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反思教学的效果和培养成功率。
2、激发学生化学反思的动机
(1)提升教学方式,创造出良好的反思氛围,让学生在反思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如何反思、学习反思,老师应鼓励暗示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思考、勤于反思。
(2)放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主动反思,教师就应在教学中放弃主导,将学生带入谈论思考的空间里,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从中快乐取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即使学生乐于反思,也提高了他们的化学反思能力。
3、单元复习中强调学生反思归纳
在化学单元复习中老师指领学生自主的反思概况,可以进行概念的分析,理清知识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之间分组讨论进行反思归类,最后再由同学们各自阐述自己对知识反思的理解。通过单元反思,学生可以将知识体系化,从而在学生脑海中营造新的知识理论,实现学生在知识上“知其然,其所以然”,使学生达到“书越读越薄,概念越学越清,知识越来越精”的目标。也增强了学生化学反思能力。
4、化学知识建构中指导学生反思的思路和方法
(1)老师指导学生反思:这节课学习什么?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之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就是准备接受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2)“自己是怎样理解贯通知识的?和其他同学思考的一样吗?为什么?从我们之间的差异中我学到了什么?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中哪些是我没预习到的?又有哪些知识点是我不明白的?”这就是在学习知识中的反思,这种反思是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在学习中进行调节、监督。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如何能很好掌控知道点”的新想法。
(3)学习知识后反思是指对学习经验和结果的反思,这包括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式、收获进行自我评价。对于不足进行剖析,也可以让学生反思:新知识的结构是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预习时想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这就是学习知识后反思。
通过对学习知识的前、中、后的反思整理笔记,学生就可以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化学学习档案,这样可以是学生在知识建构中,慢慢学习反思,渐渐形成习惯,培养了一个很好的反思能力。
5、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虽然可以在学习各个阶段使用,但最大的应用于复习上。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完成。第一,学生确定主题与要求,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第二把学生分组,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讨论达到启发和补充;第三,各小组把结论在全班面前提出,各小组之间进行探讨,触发灵感。这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多次接触不同的思维导图,吸纳其中的优点和值得自己改进的地方,从中使自己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反思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得当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反思并积极模式各种学习方式。所以,通过反思可让学生通过探讨、研究主动学习,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吸收能力和创造能力,推动他们大脑全方位发展,在未来成为适应新时代进步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汪万根.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之理论与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5
【关键词】Moodle;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与市里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发现,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都没有受到真正的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不容乐观,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探求一条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之路。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以新思维、新方法、新策略组织教学,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思性教学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一、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实践中探求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提高学习绩效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与水平,是促进教师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这要求站在改革前沿阵地的一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思考、批判、否定中总结得与失,不断地探求更新、更好、更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反思性教学以优化教学理念、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增强教师道德感和责任感为突破口,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以强调“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为目的,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具有发展性。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埃拜模型、爱德华兹-布郎托模型和拉博思凯模型等三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型。基于这三种模型,反思性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发了多种易于操作、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反思性教W模式。但“教”与“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模块、不同风格的教师、不同的学校生源、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学习阶段等,必然导致教师选择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有所不同。
二、基于Moodle平台开展反思性教学的分析
反思性教学既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反思。教师与学生都是反思实践的主体,反思行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书写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评价,完成教学日志;学生要了解学习内容,主动探究学习,课堂交流讨论,作品上传与评价,课后反思与提高,这需要一个构建简单、操作容易、交互性强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
Moodle是以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设计基础的课程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提供条件;它允许师生或学生之间共同思考,互动评价,实现知识的自然建构,促进教学主体的共同发展,这与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Moodle平台是在课件、积件、资源库、博客等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针对课程教学活动的管理设计的,能覆盖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是支持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活动模块和教学评价设计,既能满足教师的有效教学,又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师生互动,并能完整地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正是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所需要的。
三、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策略
反思性教学策略有两种:一是内省,一是交流。内省在教师层面,源于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有所改变,有所提升;在学生层面,源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所得,要求进步,力求创新。
交流则诉诸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能共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科特点,将Moodle平台的使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在反思中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策略如下。
(一)建立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
搭建符合我校校园网络特点的Moodle平台系统,教师将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等电子材料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的章节划分和实际课程安排以Moodle平台较有特色的“星期格式”(教学周)的形式呈现在网络课程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易于操作的网络课程。
(二)网络教学研讨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都上传到了Moodle平台中,教师可以随时在Moodle中查看任一课时的相关资源,便于进行教学反思,改进课程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备课组成员通过网络随时都能在Moodle平台上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研讨,给出教学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率。
(三)在线课堂
课上,教师在Moodle平台上展示教学课件和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如在线讨论、问卷调查、作业上传等。学生登录Moodle平台,查看学习内容,了解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开展探究学习或协作学习,并把完成后的作业或作品上传到Moodle平台上。
(四)撰写叙事日志
Moodle的日志模块为教师和学生撰写叙事日志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日志平台。叙事日志包括教师的备课记录和教学反思,还有学生的学习日志。
备课记录是教师在一节课或阶段性工作前,用教学日志的形式记下自己或备课组对课程教学的安排和计划,它是课程教学的发展史,是教学过程的完整规划。
教学反思主要记录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对问题的解释和看法等,以及与自己的同事展开讨论,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避免重复犯错。
学习日志记录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学习的期望等。它是学生课程学习的足迹,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五)互动评价
反思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要求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评价。首先,教师对学生实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利用Moodle平台的作业模块、论坛模块、测试模块、问卷调查模块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评价点,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电子作品和测试等。在一些评价点上实行三级评分,即教师、班级或小组、个人综合评分。学生对自己打分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评价;班级或小组的评定是一种自我与他人的对比,给出的建议更容易被接受;教师评分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也代表着一N努力的方向。三级评分有利于更客观地评价学生。
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进行打分和评议。学生通过Moodle平台上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的选用,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以及教师对在线论坛中学生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分析教师,并通过完成问卷调查或开通讨论主题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效率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或建议,会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保障教学过程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普遍性与典型性的结合、大众性和层次性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新型的换位教学反思。
四、小结
基于Moodle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反思性教学策略培养了教师和学生的反思能力和习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对学生信息素养、自主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3]邹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反思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8.
[4]李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反思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第一次出现了要求在高中的必修课中使用“研究性课题学习”,如今,我国高中学校对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定方式方法的实施,通过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上的进步,为高中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成熟的经验,需要学校、教师等各个方面多加观察和改变。本文就高中数学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及相关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什么是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社会生活中、课本中选取具有促进高中生思考能力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与科研相似的学习方式中实践自身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效果以及研究性思维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开放性就是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没有任何限制。探究性就是指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研究问题,需要学生对问题的深刻了解。实践性就是在研究性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高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在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要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学校和学校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在地域、教师能力、学校的氛围、学校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差异,做到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做到适合本学校的发展。比如在经济发达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高中学校能够通过与周边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以及学术性团队之间数学专业的创新性人才进行交流,选择合适的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比如,银行存贷款汇率的研究等。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不丰富的地区就无法做到以上的程度,这些偏远地区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育更加需要得到实施,在这些地区就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以及所在地区能够支持的资源,然后通过整合运用到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例如:怎样打车能够做到最省钱?通过对出租车的计费方式和变量进行分析,建立一个里程数与出租车费相联系的方程,通过方程计算最优的打车方案。另一方面,各个高中学校的教师专业素质并不相同,按照拿来主义的标准进行自身学校的实施,不仅不会产生促进作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因学校制宜。
2.2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中要注意教师因素,转变教师的观念
2.2.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主要因素,承担着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角色。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索,所以就需要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成为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引导者。学习最终起于对问题的疑惑。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做到时刻引领学生思考和对问题的质疑,帮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的重新组合,比如,通过情景化的问题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解疑。
2.2.2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结合区域因素、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的状况进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此外,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必要问题做好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视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2.3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到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对此次教学作出反思。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一个阶段完成之后,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变的方式都要做出合理的评价。比如,把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较优的学生的研究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评价的典型例子进行全班评价,同时,总结出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理论。教师还需要进行本次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和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总结出本次教学优秀的方面以及不足的方面,然后,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规避不足,逐渐完善和发展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2.3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需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需要做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体,让高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学研究性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通过模式的改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单独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规定好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
总之,在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做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参与,改变传统的高中教学模式,实施素质化教育、研究性学习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学生切身参与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参考文献】
[1]何昱.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2]张欣.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