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1
摘要: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利益主体,其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意愿会受到企业本身的特征影响。通过对重庆市104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从企业性质、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中高职学生占企业总员工的比例出发,研究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的影响分析发现:除企业所属行业外,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所占员工比例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企业性质、企业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所占员工比例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却因不同合作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无影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特征;意愿;影响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局课题“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014-2D18);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期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TJJX13-013)
作者简介:孙晓玲,女,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0-0019-06
校企合作可以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开展就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高职院校自身也在不断探索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主体,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劳动力市场无序竞争的市场背景下,某些企业并不需要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获取劳动力技能人才,且它们认为,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会存在较大的人才流失的风险。因此,许多企业并没有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本能意愿。这一问题多年来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如张俊珍、田东平等(2008)调查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因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动因存在着显著差异[1],霍丽娟、刘新起等(2009)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冉云芳(2013)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意愿及其动因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3]然而,当前是哪些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自身特征对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及具体内容有何影响?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深度了解当前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状况,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一、调研企业基本特征及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分析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重庆市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部分企业。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各职业院校实训就业处来联系完成,完成形式为电子问卷。本次调研一共发放电子问卷160份,回收了118份,回收率为73.75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过程中剔除了空白卷和相关不科学数据的样本,最终获得了有效问卷为104份,有效率为88.14%。
(一)企业基本特征
1.企业所属行业。从调研企业所属行业来看,问卷设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属行业,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17(16.35%)、54(51.92%)、33(31.73%)。
2.企业所属性质。从调研企业所属性质来看,问卷主要涉及国有及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其他五大选项,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13(12.5%)、56(53.85%)、10(9?62%)、22(21.15%)、3(2.88%)。可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以私营企业和合资企业居多,两者占比为75%。
3.企业规模。针对调查问卷中的企业总员工数,笔者对具体员工数进行了区间划分:50人以下、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 000-1 999人、2 000人及以上,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6(5.77%)、10(9.62%)、71(68.27%)、7(6?73%)、3(2.88%)、7(6.73%)。可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员工规模大多在100-499人之间,占比达68.27%。
4.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问卷调查涉及中高职毕业生人数,笔者通过中高职毕业生人数除以企业总员工数,得到企业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从整理后的结果来看,将其比例分为10%以下、10%-30%、30%-50%、50%-80%、80%以上五个区间,中高职毕业生占企业总员工数的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21(20?19%)、39(37.5%)、30(28.85%)、7(6?73%)、7(6.73%),可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企业,其中高职学历员工结构比例大多集中在10%-50%之间。
(二)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分析
1.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分析。针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调查,问卷设计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一点也不愿意五个选项,其频率和百分比分别为25(24.04%)、48(46.15%)、24(23.08%)、7(6.73%)、0(0.0%)。可见,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还有待提升。
2.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分析。针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具体意愿的调查,问卷设计了非常愿意、比较愿意、一般、不太愿意、一点也不愿意五个选项,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具体内容为: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外聘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企业参与具体校企合作意愿的均值越高,意味着企业越愿意参与某项具体内容,具体意愿程度如表1所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位于前三名的内容为: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均值分别为4.6096、4?3340、4.2115,处于比较愿意和非常愿意之间。
二、企业特征对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的影响分析
在分析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的相互影响时,文章主要采用统计学知识中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多重比较分析(Multiple Comparison)、Pearson卡方检验三种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 数据分析软件,深入探讨企业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影响分析
文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企业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企业所示行业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之间并没显著相关性,而企业所属性质、企业规模、企业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三个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均有显著性影响。
具体来看,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三个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
校校企合作意愿的相互关系用多重比较分析方法来测算。表3为企业性质与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国有及集体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私营企业,而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并无显著性差异。从均值差来看,外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最高,其次为合资企业。
表4为企业规模与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50人以下的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50-99人、100-499人、500-999人、1 000-1 999人、2 000人以上的企业,从均值差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均值差的绝对值越大,这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参与职业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表5为中高职毕业生数占与高职院校参与校企合作总体意愿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10%以下比例的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10%-30%、30%-50%、50%-80%的企业,在0.01水平上显著低于80%以上比例的企业。从均值差来看,中高职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在80%以上的企业,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最高。
(二)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影响分析
文章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企业特征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进行分析。表6为企业所属行业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企业所属行业与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在在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与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这几项具体内容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而在提供教师实践机会、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兼职教师上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表7为企业性质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企业性质除了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这一具体内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之外,在其他提供教师实践机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这几项具体内容均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相关关系。
表8为企业规模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企业规模在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相关关系,而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提供教师实践机会、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方面并无显著性相关性。
表9为企业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总员工数的比例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s)结果:中高职毕业生占比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技术和产品方面都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0.05水平上与提供教师实践机会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结论及启示
(一)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中,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的比例为70.19%,一般的比例为23.08%,不太愿意的比例为6.73%;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中,最高意愿为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其次为开展订单培养,第三为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其意愿范围均在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之间。[4,5]从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意愿来看,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比例还有待提高,且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合作。
(二)企业所属行业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并无显著性影响,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
从调研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私营企业占了53.85%,员工规模也大多集中在100-499人之间,中高职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主要在50%以下。企业性质方面,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及集体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比私营企业要高;企业规模方面,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越高;从中高职毕业生所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来看,企业现有员工学历结构中,中高职毕业生比例越多,其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越高。私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体,在其参与意愿并不如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高的现实背景下,如何采取政策优惠、激励措施等手段,满足私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最终需求,提升私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意愿显得非常重要。[6,7]
(三)企业特征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因不同合作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企业所属行业方面,第三产业所属企业更愿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第一、二产业所属行业更愿意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产品。笔者可以理解为,与第一、二产业对应的企业相比,第三产业所属企业在接受学生定岗实习期间花费的成本相对较少,获得的利益相对较多,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节约用工成本,故更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相比第三产业对应的企业而言,第一、二产业对应的企业接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会花费较多的材料损耗等成本,相对获得收益较小,他们更愿意在更深层次的内容上合作,如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技术和产品,以此获得收益。(2)企业性质方面,所有五大性质的企业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机会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3)企业规模方面,企业规模越大,企业越愿意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改革、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4)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总员工数的比例方面,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越大,企业越愿意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表明,企业现有员工的学历结构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意愿有着显著性影响。
总的来讲,企业校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总体意愿和具体内容的意愿还有待提升。当然,企业自身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意愿和具体的内容,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应加大对现有合作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政策,促进这部分企业深入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另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大型企业或行业标杆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来,提升校企合作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珍,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动因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23-27.
[2]霍丽娟,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4):35-39.
[3]冉云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意愿、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3(19):70-74.
[4]徐黎明.基于利益驱动机制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80-83.
[5]李衔.构建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75-78.
[6]叶万婷,董洪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利模式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2
关键词:高职 物理 课程设计 行动导向法
引言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法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对于物理一科来说,现有的课程设计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因此,对广大高职学校来说,积极寻找新的课程设计方法势在必行。本文,我们即对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理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实施予以研究。
一、行动导向法
(一)“行动导向”法
行动导向法源自德国的职业教学改革,被广泛应用我国的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指的是按照完成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特定行动,维持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并以培养各种职业能力为目的,对具体的教学措施和方案等进行设计和实施以及评价。所以说,行动导向法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各种实践活动为导向。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1.强调学生参与。行动导向法模式下,学生会积极参加到信息收集和项目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锻炼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合作。实施行动导向法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合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共同参与,集体讨论,齐心协力解决各种问题,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培养学习兴趣。行动导向法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不断获得进步。
4.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实施行动导向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会发生改变,不再是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形象,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高职物理课程设计
行动导向法的基本步骤为:首先,教师按照课程具体内容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解释说明,并明确项目任务。然后,按照项目流程,选择合适的辅助手段予以具体应用。并对合作的具体形式进行安排,将计划好的各项任务予以具体的实施。在实施完毕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具体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估,并对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估。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记录,并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完善。在将行动导向法具体应用于高职物理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的,积极结合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具体来看,有以下内容:首先,在做项目任务的时候,要保证具体任务和课程的具体内容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具有较为明确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任务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加深对各种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完成所有任务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
三、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理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实施
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对具体的教学活动予以系统化的安排,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按照高职物理的具体内容和行动导向法的应用特点,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任务要以学习型任务为主,并辅以应用型任务。具体的课程设计如下:
(一)设立目标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要按照物理课程涉及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包含的各种职业能力,还有与前后课程的内在关系等,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内容划分
目标设立完毕,按照特定的目标,对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划分,将其分为若干模块。然后将课程目标置于不同的模块之中进行细分,形成若干教学目标。划分后的教学目标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目标。其中,能力目标是最重要的目标。
(三)学习方法选用
按照高职物理课程具体特点,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例如,有“引导文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等,选择最佳方法。接下来,我们以“分组讨论法”为例,研究课程的具体设计方法。
(四)课程设计
1.前期准备。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在明确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了解到要做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并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到所需要的知识。于是,学生便可以积极地通过多种渠道,例如物理学书和各种网站等寻找所需的各种知识。
2.制订方案。各小组具体合作,将每个成员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并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进行集体讨论。制定出初步的学习方案,并以书面的形式,制作出详细的方案流程表。
3.优化方案。教师带领学生,对制作好的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程度。然后,根据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措施。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完善方案的细节问题,并对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接着,讨论实施方案的细节问题,例如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等。
4.实施方案。学生按照制定好的方案进行实施。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咨询。
5.回顾总结。各小组对本组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总,并进行汇报,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总结。
6.科学评估。按照汇总的最终结果,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评估。评估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最终结果和过程以及学生的各方面评估。
四、总结
职业教育立足社会需要,以培养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而行动导向法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行动导向法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对职业教育教学来说显然是大有裨益的。而且,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行动导向法将会更好地被应用于职业教育中,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师 新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82-02
1 确立一个全新的教育观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完善,首先要提倡实践者――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寻找出新事物的先进性和可行性。总结出塑造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基本模式。
1.1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观
体育教学更为注重的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互动表现,教与学两者在教学中不可分割的关系,教有目标、学有目的,目标与目的达成是二者紧密衔接协调配合的结果,在课中教师正确引导和良性诱导能否引起学习者积极思考和思考后勇于参与完全可以看出主体地位的能动性。这一能动性的表现是被动、是主动,还是积极参与,这完全在于教师的把握程度。教师在教学中是否真正的围绕着一个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教的好,主要是让学生学的更好,这种更好的内涵就是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领悟知识的真谛,教师的教能否开发出学生积极学习,勇于参与的智慧是教师讲学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尚需树立转型的思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新课程的拓展者
面对素质教育的不段深化,体育教师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提倡者,更是实现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实践者,由于社会发展形式的需求面对传统教学和新课程的实施,它不仅反应了课程实质发生了深刻变化课程名称也重新更换,从而将引起体育教师的思维转型,由过去传统的老三段授课形式。转变为一种新的授课形式,它不仅仅是名字的更替,更重要的是上课形式内容发生具体的变化。
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权威者,面对体育学习者只是长者身份,长者风范。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形成的局面只是表层的动,硬性的记。只注重情景而没有注重学习者情感开发和利用,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之处,而新课程注重的把是学习者的身份、年龄、性别、情感、态度、生理、心理的连接点,以及环境的影响和饮食、营养、卫生、保健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从而导致了教学情景的交替变化。所以教师尚需引古论今,所说的引古即是传承前人留下并值得我们后天发展的体育文化遗产。论今就是论述、研讨新生事物的生命力以及他的影响力。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如何去拓展和发扬问题,“新课程”能否健康成长和深入发展关键在于一线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型、思维超前、视野扩展,把体育与健康的具体内容连接紧密,落到实处。总结传统的老三段体育教学优点,同时创新打造出具有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三段”教学内容。这就是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深刻思考的一个理性问题。
2 确立一个全新的体育课程的新理念观
拓展新课程是广大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新任务,为完成好这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任务,广大体育教师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注重教学实践,理性的把“传统体育教学”和“新课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充分认识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拓展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扩展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
2.1理解新课程,完善新课程
能否认真执行新课程,将是一个教学理念问题。能否完善“新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将是一个实践能力问题,据了解还有一些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没有贯彻和执行“新课程标准”还是拿传统的体育教学的“老三段”式教案来上体育课。为什么呢?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没有很好地认识“新课程”的实质以及“新课程”内涵,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进过去传统的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头脑中留下的根深帝固的影响。其二,“新课程”的实质突出了一个“新”字,这个“新”字将为学生的后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个“新”字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的提高。其三,“新课程”的内涵突出了课程体系、性质、形式和内容与过去传统的体育课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很多知识重新学习,有很多实践从头做起。对于那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一线体育教师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精心总结,努力拓展“新课程”的一个实践过程。然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师这一领域中还有一些闭关自守不勇于参与对创新失去信心,一部分人处于等待观望,保留自己消极情绪,这些现象都将影响新一轮体育课程的改革进程。
分析上述三方面因素,应注重“新课程”的发展势态,关注第一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总结“新课程”进展中的利于弊,同时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力度,只能这样才可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畅发展。
2.2展望“新课程”中体育教师的新形象
人才的发展重在教师的培育,教与学的这种关系是在教学实践中拓展出来的,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将是一种什么角色呢?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师将是指导者、实践者及友协者,这种关系的转化也是我们的体育教师转型的过程,在学习者眼里学生将体会到教师不在是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教师,敬而远之的教师,权威、武力、法官式的教师,通过“新课程”的开展将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新意识、新思想、新感受、新内容、新视野”。所说的“新思想”应在体育教师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接受不了新事物,不是体育教师的英雄本色。“新”代表进步,代表发展,否则不进则退。“新感受”就是体育教师面对新课程没有感觉不谈感受,也就是你对学生没有感情,没有关爱,所以是感情麻木,情感致后。“新内容”就是很好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中新内容,把这诸多的新内容融入到健康课程中让学生体会感觉到。这一全新的内容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可产生更大的兴趣。“新视野”即教师在新时期、新形式、新任务下如何扩展视野,体育教师不仅要用腹式的眼光观察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更重要的是要眼望高山,放眼未来,观察事物的发展进程,在学生面前留下身为人师。率先垂范。严以律己,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做一个良性的新型体育教师。
3 执行“新课程”,促进“新课程”健康发展
适应新课程,落实新课程是当今体育教师的使命能否执行好将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体验“新课程”完善新课程,又将是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养,结合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发挥好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拓展“新课程”的具体内容,促使“新课程标准”有效、健康向上的发展,达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4 结语
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通过20多年素质教育总结出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生事物,如何使这一新生事物得以顺利发展,就要靠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来拓展它,理解它,完善它。在此基础上尚需体育教师扩展视野,展望未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的新环境中形成一个“动中玩、玩中乐”。使学习者达成一个身心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庞元宁,何建文.体育课程新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06).
[2]钟启泉,李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8).
[3]钟启泉,傅道春,杨明全,刘芳.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4]胡金平,宋学光.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及教案评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
[5]潘绍伟,王钦若,谢翔,王超英.中学体育新课程教材教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4
不同方向学生学习的关注点不同安全工程专业煤矿方向和安全管理方向学生,对环境工程课程的关注点不同,如煤矿方向的学生认为煤矿行业产生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关注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作用,而安全管理方向的学生的观点则相反。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授课学时少,课程内容多一方面,内容泛而多,涉及环境领域的各个分支,包括环境的相关原理、工程技术和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该课程仅有3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解全部知识点,并达到教学目的,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学生没有任何参与;同时,多媒体工具使用单一,只是用幻灯片照搬教材。这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根本,广泛收集资料,加工提炼,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环境事故案例为起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规划课程,精心编排内容,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参考教材内容。如:将环境工程课程内容整体划分为3个模块:环境工程基础知识模块,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模块和环境管理模块。其中,将第1模块重组为环境工程概述,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和生态学基础4个部分;第2模块重组为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噪声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和其他污染及其防治6个部分;第3模块重组为环境管理综述,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3个部分。这种内容体系清晰完整的模块易使学生把握整个课程的脉络。每个模块以教材为核心,多方参考各种书籍,适当调整,内容增减有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学生自学的空间,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广泛查阅、多方参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每个部分内容都从事故案例开始,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展开具体内容。在具体讲解每个部分内容时,着重阐述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和各种污染的治理措施等。同时,在环境相关管理和工程技术方面采用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其施展自我的空间。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和探讨的方式,将所讲授的内容和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和掌握,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课程特点,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方法,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使陌生变成熟悉,枯燥变成生动。另外,教师应以充分的准备积极投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每章的核心内容,采用提问和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模式[6]。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7]。从而增加了课堂兴趣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多与学生沟通,一方面广泛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意见,以便及时修订和调整,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快速融入到环境工程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和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内容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在每章开讲之前让学生观摩简短的教学视频(事故案例、防治技术、相关新闻报道等),改变以往的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教学模式,预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专业的使命感,如,温室效应的视频、水的重要性视频、酸雨的危害视频和低碳世博视频等。特别是关于各种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其每个章节前都有相关的图片信息内容,这些图片作为第一冲击激发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的欲望,同时在具体内容阐述中也有相关图片和视频信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针对个别章节和时下社会环境主体,增加几个小专题———图片集锦(附说明),如“坎昆会议专题”、“中国旱灾”、“日本地震专题”、“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和“这个地球怎么了”等。既贯通了所学知识,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评定,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从学习态度到学习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加以引导,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是了解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环境工程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两部分:①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和作业情况等内容的综合评定组成;②卷面成绩,对以往的试卷题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一改往年的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和论述题的模式,变为单选题、多选题、问答题和论述题,旨在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考试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采用何种方式去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动物影像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也不例外,近五年来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目的是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近五年来,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保障、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本门课程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一、明确定位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只有明确定位了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
(一)课程定位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在课程定位之前,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对用人单位、实习生、行业专家和毕业就业的学生进行了《小动物影像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通过调研,结合宠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小动物影像技术》这门课程在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小动物影像技术》是针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城市宠物医院影像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设置的课程,肩负着宠物医师和医师助理必备的影像检查能力的培养责任,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作用。
(二)课程性质
《小动物影像技术》是我院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中的一门必修的职业核心课程,开设在第4学期,45学时,3个学分。本课程的学习以宠物解剖、生理、病理为基础,对后续宠物外产科、内科等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影像技术中X线机与B超机的操作、维护、疾病检查与影像结果分析、诊断等职业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操作-懂诊断-能分析”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具体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中,其中,“会操作”即会操作X线机与B超机,旨在培养宠物医师助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懂诊断”与“能分析”旨在培宠物医师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注重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心智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四)课程与职业资格对接的改革
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对接,使学生符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宠物医师职业工种和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中有关影像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定位好课程目标之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实践。
(一)教学改革思路
本课程以教育部2006年的16号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宠物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为起点,结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将宠物医院影像诊断工作岗位能力标准与本门课程标准相融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选取学习性工作“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小动物影像技术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二)教学具体内容改革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结合宠物医院影像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确定了本门课程的7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下设具体工作任务,一共设置了25个工作任务。确保课程内容实用和够用,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岗位需求,易于工学结合的开展。
(三)行校合作共同开发特色项目教材
项目教学内容选取之后,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团队合作开发《小动物影像技术》教材,所开发的教材将影像检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其中,实用性强。目前,本特色项目教材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四)教学内容紧跟现代技术发展
随着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已由普通X线摄影设备发展到今天的数字X线摄影。根据这种现状,我校从美国购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动物DR摄影设备,该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为学生工学结合的开展和为学生学到宠物医疗行业最先进的影像技术提供了保障。同时使本课程的教学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使本课程教授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三、课程保障体系改革
确定了教学内容,学院为本课程的实施从三个方面提供了保障,进行了改革。
(一)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经过多年努力,本课程已经形成了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7人均为执业兽医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
校内专任教师是我院泰爱牧宠物医院的主治医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都是影像技术方面的专家能手,具有很强的岗位技能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构建,为本门课程工学结合高成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课程网络资源库开发
2010年《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成了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建立了《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库,通过本平台将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经典案例、学生实训作品等全部课程内容同步到网上,每个班的学生可直接登录网站,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方便工学结合与自主学习。
(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为保证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学校投入了70余万元建立了X线实训室和B超实训室,实训室拥有普通移动式X线机、先进的数字X线机和B超机。这些仪器设备为企业常用型号,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实训,能满足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技术应用需要。
(四)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泰爱牧宠物医院
除了建有实训室外,还建有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泰爱牧宠物医院,保证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训和生产的需要。
四、学情分析改革
(一)课程学情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分析,即学情分析,事关教学改革实施的成效,必须了解学本门课程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通过调查问卷、期中教学质量座谈等形式对本门课程学情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一阶段他们网络查询能力较强,但归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待增强。在知识能力方面,已经掌握了宠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宠物解剖、生理、病理等课程,这些都为本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比较喜欢生动有趣的内容,不喜欢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内容,喜欢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充满着向往。
(二)教学对策
根据学习本门课程学生的具体学情,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本门课程学情,再结合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课程资源库和影像技术交流群。
现场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依托于我院的泰爱牧宠物医院进行,泰爱牧宠物医院是一家大型的功能完备的宠物医院,通过了江苏省宠物诊疗行业规范化建设验收。在教学时,将学生分配到工学结合影像检查岗位的各个环节,通过真实的岗位环境,让学生获取影像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六、教学设计改革
(一)教学内容单元设计
本课程在现场教学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比如,项目5X线摄影摆位技术,分为两个任务,任务2为小动物常用摄影摆位技术,又分为四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对应的是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
(二)教学效果评价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的教,建立了评价措施,主要从教学督导、学生、后续课程教师和行业企业四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本课程在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考核的同时,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着重“过程考核”,将考核分细化到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每一个任务,将考核点渗入到每一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实施细节中,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并且引入岗位考核机制,针对宠物医院宠物医师助理工作岗位,重点进行操作能力考核,针对宠物医院宠物医师工作岗位,重点进行读片能力考核,通过考核,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准职业人。
七、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二是引入岗位考核机制,三是学生“学即能用”。
八、本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本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在2012年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禾苗杯青年教师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12年度全院教学质量优秀奖评比中主讲教师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2013年江苏省农业职业院校课程说课比赛中获得特等奖;2012年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项目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本课程开发了网络课程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9,7:128-129.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结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2-02
高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中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建筑装饰材料知识,也就无法设计出完美的室内或装饰设计方案,同时也无法掌握相应的装饰构造与施工知识以及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为了满足当前高职教育的“双证制”培养模式,《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还是学生考取装饰施工员资格证书的考试课程之一。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起引导作用的就是教材。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目标分析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三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又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别开来。从工作领域看,高职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可见,职业教育的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高职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在结构上就应该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当前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情况分析。目前普遍出版和使用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多以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章,重点介绍这些材料的形成、种类、性能、功能,并适当介绍了一些材料的质量评价方法、品质辨识及其施工工艺。这样的内容编排看似比较丰富,其实就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比较适合本科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根本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有的教材为了体现高职特点,也只是改变了一些提法,加上实训内容,其教材结构与本科教材也没什么区别。高职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后反馈的信息是:这种材料听老师讲过,但它长什么样子不清楚,规格种类怎样不清楚,用在什么地方也不清楚。
2.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改革设想。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改革的定位应该从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规格种类入手,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的装饰材料,并能在以后的设计、施工中灵活选用。鉴于此,作者对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的改革作如下设想:总的来说,要求在编写过程中,力争在教材结构、知识陈述以及实训项目的选取上,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职业技能上的指导性。针对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理念,体现人本思想和实践性,以便更直接地为装饰设计和装饰工程服务,教材结构可结合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施工程序,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划分标准,图文并茂地介绍各分部分项工程常用的装饰材料,并详述各类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特点、质量标准、评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具体来说,《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按施工程序,可划分为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楼地面装饰材料,墙柱面装饰材料,顶棚、屋面装饰材料,隔墙和隔断装饰材料,门窗装饰材料,其他配件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基础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实训九个部分,每一部分结合图片介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规格种类等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一类材料介绍完后再综合介绍一下材料的质量标准、评验方法等,最后再用相应的实训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举例如下(以楼地面装饰材料为例):①单元一,楼地面装饰材料。楼地面装饰常用石材:天然大理石。
性能特点:大理石是大理岩的俗称,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在高温作用下矿物重新结晶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加工后表面常呈纹理状……规格种类:天然大理石板材按形状分为普型板又称定形板(PX)、圆弧板(HM)、异形板(YX)。天然大理石的规格尺寸,长度一般取300㎜至1220㎜不等。楼地面装饰用石材使用常识:预算成本的考虑;美学的表达。②单元二,建筑装饰材料实训。建筑装饰材料实物认知实训:实训目的(具体内容略);训环境(具体内容略);能力要求(具体内容略);实训步骤(具体内容略);注:该部分实训内容可根据实际授课计划,分阶段进行。根据以上思路,由作者主编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并在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使用。这样的编排结构,一方面内容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另一方面,每一种材料都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图片和工程图片,让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一目了然。同时,使用常识和实训的介绍,让教材内容更具有了实践性。
总之,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那我们的教育活动以及使用的教材都应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15.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2009-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