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

教学内容(常被理解为教科书)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实际的科学课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1、摸清起始点。奥苏伯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必须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发展状态来“量体裁衣”,确定教学的起始点,只有如此,课堂教学才能做到规范与适切,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动态演进。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中很多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但其中也有很多错误的经验与认识,由于这些“前科学概念”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与理解,它会妨碍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换位思考,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错误概念的产生原因。在教学内容设计时常问自己“哪些地方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哪些内容学生学习时经常会产生思维障碍?”等。多一份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前概念的了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多一份有效与成功。

2、设置递进点。大致来讲,小学科学课教学内容可分为“横向思维型”和“纵向思维型”两类。“横向思维型”的内容板块之间是并列存在的,前后活动之间不存在明显的递进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纵向思维型”内容板块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前阶段的活动是后阶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如“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即是一例。这类教学内容,占据了小学科学的大部分篇幅,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教师设置每个板块的中心内容,如提出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的探究问题,设计详尽可行的探究方案,收集客观真实的实验数据,在前面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等。此活动过程可反复循环进行。

3、抓住关键点。有人说,在每堂课中都有那么一个关键点,教师如果抓住了它,便能够解决80%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科学课而言,最能够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地方,便是整堂课最关键的地方。教师要大胆地过滤掉那些无价值或价值不高的信息,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力聚集在关键点上。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关键点最有可能出现在学生遇到问题或产生争议的时候,比如实验数据出现误差,推断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无法解释的现象等等,这些点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发展。以误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误差是从哪里来的?进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实验操作规范严谨的重要性。教师紧接着追问“那么怎样尽量排除人为因素使误差减到最小呢?”学生便会意识到要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调以及重复求证等因素的必要性,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注重数据分析的意识,认识到数据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4、留下空白点。从书法艺术来讲,留白是一种缺憾美。对教育来讲,“留白”是一种教学策略,指“一节课下来,教师不必非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这样做,一是可以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有悬念”,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主动的研究行为,把课堂上引发的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活动之中;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他们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三是让学生从小就懂得实事求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良好的科学态度需要从小养成。

二、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是过少,就是过多。有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的提出一个任务,提供一些材料,然后就让学生开始探究,教师的指导并没到位;有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作周密的安排,力求探究活动中学生能顺顺当当,不出纰漏,反而使科学探究这种挑战性的活动成了毫无悬念过程,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的机会。实质上,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它渗透在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拓展和交流等诸多环节,应贯彻以下原则:

1、作用最大的帮助原则。此原则要求教师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方能施加援手,如果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的指导及时出现,无疑它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意味着教师必须随时关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的进程,对他们的思维状态了然于胸。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一、四步生成法的基本步骤

我们先来看一个《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案例,这是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一节校本研修的研究课,以此剖析案例的组成。

1.问题驱动,诱发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使得教师的授课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案例1】:

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图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

师:所有的小朋友都认识它是三角形,现在老师擦去一条边,这又是什么图形?(板书:角)

师:在生活中,角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角。(板书:角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比较常见,把三角形擦去一条边会留下什么图形,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由此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2.设置冲突,激活思维。思维结构是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统一,动态性是思维结构的精髓,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案例2】:

师: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觉得角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仔细观察,你觉得周围哪些物体藏着角?你能来指一指吗?

师:我明白了,原来你们认为的角都是这样的一个图形啊(出示一个点)。

生:不是的。

师:那是怎样的?(还有两条线)

师:我们在指角的时候就要先摸到这个点,然后从这个点,直直的朝两边摸,摸完这一边,再摸另一边,这两条线所夹的部分就是角。你能像老师一样指一指剪刀上的角吗?还能指出其他物体上的角吗?

(生动手)

师:刚才我们指了角,现在你能把它们画下来吗?

(生动手画,师收集)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画得怎样?你认为它是角吗?一致通过?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如学生未出现这两种画法,师出示)

师:看来这几个图形同学有点意见,认为它们不是角,那它们究竟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上述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联系已有经验,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两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

3.质疑解难,拓展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抓住知识的疑难点,通过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追问,然后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案例3】:

师:看,我把屏幕上的实物去掉,就留下了各种各样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角有什么样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9页,把例1仔细看一看,说说你还知道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它的边应该是怎样的?

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刚才的几个图形,它们是角吗?说说为什么不是。

师:看,老师这里有个图形,是什么?(圆)它上面有角吗?现在老师把它折一折,现在有角吗?哪个是角?你能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吗?能不能像老师一样自己也来创造一个角,可以用纸折,也可以用桌上其它工具,好吗?

师:根据角的这些特征,我们在画角的时候,先可以确定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然后从这个点出发用尺子画一条线,再从原来这个点出发,向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线。这两条线就是角的边。这样就把角画好了,现在你能画一个和我不同方向的角吗?并标上角的顶点和边。

师:(出示两个折出来的角),看这两个角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看来角是有大小的。请你拿起桌上的学具,用心玩一玩,并说说你的发现。

师:看来只要把两条边分得越开,角就越大,合得越拢,角就越小。

真实的课堂绝不是“建筑图纸”与“施工过程”的关系,很多矛盾往往是不可预料的,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中只有准确定位思维冲突,才能把学生这个主体真正调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在冲突中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浅薄走向深刻,从而达到质疑解难、巩固知识的教学目标。

4.迁移提升,创新思维。知识、技能与智力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应用概念、规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标志,更是加深理解的重要环节。

【案例4】: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画了角也创造了角,动物学校的小猴今天正好也学了这一课,山羊老师给了它这么几个图形,要小猴数数这些图形里面究竟有几个角,我们也一起来数数好不好。

师:在我们学过的图形当中,有四个角的图形还有哪些?

师:在上面第一个图形里面增一条线有几个角?三角形里面也添一条线,现在有几个角?如果在四边形里面也添一条线?会出现几个角呢?请你动手添一添,数一数。

师:这些角啊,小猴也全数出来了。山羊老师又给了小猴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把剪刀,并且问小猴,如果用这把剪刀在这张纸上直直地剪一刀,剩下的图形会有几个角?

思维品质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只有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引导学生发散思考、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一题多变等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设计是符合思维型课堂的基本原理的。

二、四步生成法的应用原则

“角的初步认识”是“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实践探索,四步生成教学法适合所有“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过实施过程中还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1.问题驱动要有效。问题驱动的方法可以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目的是要有效,如情境导入。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米老鼠和唐老鸭一起来到草地上练习跑步,米老鼠沿着正方形跑道跑了一圈,唐老鸭沿着圆形跑道跑了一圈。如果它们的速度相同,你们猜它们谁先到达原来的起点?还可以是悬念驱动,以旧引新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此环节时间要短,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2.设置冲突要到点。戏剧往往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矛盾冲突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曾主张在教学中“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因为有矛盾就会有争议,有争议就会有思维冲突,有思维冲突就会深入问题。只有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才能促进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3.质疑解难要灵活。我们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图形,初步体验到图形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充分而深刻的表象,在逐步“数学化”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对象的“再创造”,促成对空间与图形的意义建构。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和逼真的音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动态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像,优化教学效果。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论文关键词:达斡尔族学校 教学思想 民族化

毋庸讳言,当前达斡尔族学校开展的还是“汉化”式教育,并没完全从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书育人,致使教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得不到落实的现象。如果说民族现代化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的话,那么,教育民族化则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其尽快实现。而且教育民族化也是民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的现状

现实中达斡尔族学校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思想民族化走向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历史上,以游牧、狩猎为主的达斡尔族从未产生过作为独立社会过程的正规学校教育。现代正规的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以“外文化”亦即汉文化、满文化等形式输入进来的。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是以汉文化的模为主式。这种以汉文化形式输入的现代教育,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公民。我们必须反对那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当前,我国民族学校的办学大致有两种走向。其一是为了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民族学校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道路,把基础教育当成升学教育来抓,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民族学校的特点,与汉族学校进行盲目的竞争,近似于拳击场上不同量级的运动员的混合比赛,由于力量悬殊,构不成真正的抗衡。即使有些学校暂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也很难将其长久保持。我们应该清楚,达斡尔族学校办学必须经历一个“三级跳”的过程,即首先赶超先进的少数民族,然后追上发达的汉民族,最后才是面向世界。达斡尔族学校的办学既不能亦步亦趋,也不能盲目冒进。如果要大步地前进,也必须保证科学地发展。科学不是迷信、盲从、乱干,也不是靠老框框、老经验办事或凭想象、凭感情办事。科学的核心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科学的基础是民族化。只有从达斡尔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民族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其二是把教育能否给经济增长带来明显效益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成效的唯一尺度。许多学校为了追求眼前的实惠,把普通教育当做职业教育来发展。由于一味地强调教育的功利价值,广大教师和学生习惯于简单地用“有用”或“无用”来确定教育的价值标准。学校开什么课、不开什么课、重视什么、排斥什么,学生学什么、不学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都用狭隘的功利标准,即对升学和就业有无用处、用处有多大来衡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达斡尔族学校的办学一定要立足本民族的实际,加强基础教育和人的基本素质培养教育。否则,若干年后,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贻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和发展的良机。因此说,教学思想民族化能帮助达斡尔族学校甚至所有民族学校走出二律背反的峡谷,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现代化的实现。

二、达斡尔族学校教学思想民族化的对策

1.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教育性,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达斡尔族学校德育的规律,制定出符合达斡尔族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这需要重点研究达斡尔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达斡尔族学生智力并不低下,那么为什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出现有些教师所说的“反应慢”、“脑袋不开窍”等问题呢?关键就在于教师还没有把达斡尔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地调动起来。所谓非智力因素,广义来说是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狭义来看,是指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在达斡尔族学校,任课教师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并不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却能对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有的学生在题目较少、时间较充裕的考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而在时间紧迫、内容较多的考试中,成绩一般不太理想;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和进度,但如果让他自己看书,则效果较好。从思维科学的观点来看,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脑活动机制的差别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快智思维型”,即接受外部信息敏捷、善于感知和记忆,在短时间内可掌握较多的知识;另一种是“慢智思维型”,即接受外部信息迟缓、感知记忆能力较差。通过观察发现,达斡尔族学生“快智思维型”的较少,而“慢智思维型”的则相对较多。可见,教师因为缺乏对这类学生学习脑机制的科学认识,容易把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误归为“智力低下”,致使其对达斡尔族学生的教育失去信心。在这个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对达斡尔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是促进学生智力迅速发展的催化剂。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对改变科学文化知识在达斡尔族传统生产方式下发挥不出作用的现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达斡尔族学校在德育中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责任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众所周知,任何活动都要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标。没有动机和目标的学习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 要想多培养一些高层次的达斡尔族人才,不抓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不行的。非智力因素还具有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维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避免在追求和学习上“一曝十寒”;调节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和支配时间,成为真正头脑“开窍”的人;强化作用可以克服一些学生懒散、拖沓、不求上进的毛病。

2.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双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的双向性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交流。要想融洽师生的感情,我们必须从民族学生的性格、爱好、兴趣和生活习惯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民族语言和文字在双向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沟通民族感情、促进民族认同、满足民族文化心理需要的有力工具。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考虑恰当合理地

使用达斡尔族语言的问题。当然,有许多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过这方面的尝试。但其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也不强,民族语言的使用还没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大多数都不能操民族之语。以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达斡尔族中学为例,该校达斡尔族教师虽然占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但能熟练使用民族语言的教师还不到百分之十,民族语言的双向交流活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双向思维的优势也没能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主张,每个从事达斡尔族教育的同志(包括汉族等其他民族教师)都应该了解或熟悉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甚至都学说达斡尔语,以达到用民族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要知道,达斡尔族群众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倍加珍惜,有着天然的民族感情。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民族文化的载体排斥在整个教学过程之外。达斡尔族学校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和学生学习、使用达斡尔族语言。会说达斡尔族语的学生学习一门外语后,就掌握了三门语言,就形成了三向性思维。学生在思维发展上相较汉族学生而言,已具有了一定的优势。语言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编码系统。在编码的过程中,语言能对经验加以取舍并发挥唤起注意的作用,使人意识到哪些经验是重要、有用的,哪些经验是不重要、无关的。通过语言编码的信息同需要解决的问题相适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坚持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的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性,它是学生主体性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现行的教学实践普遍存在忽视甚至排斥学生主体性价值与主体精神的现象。达斡尔族学校必须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形式,坚持以民族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学价值观上,改变只重视功利性价值,忽视非功利性价值的思想

长期以来,达斡尔族学校只重视教学的功利性价值,其结果导致教学过程基本上成为一种强迫、外在的过程。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民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常常已“人困马乏”却收效甚微。因此,达斡尔族学校应该把办学的重点放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上。要注意研究民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培养他们完善的个性。不要把重点放在培养民族精英人物上。且不说基础教育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就是培养出一些精英人物,他们对整个民族的贡献也是十分有限的。因为他们学成以后往往要脱离家乡,到相对发达的地方去工作,无法成为“落地”人才。他们人数极少,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基本“汉化”,有的甚至不懂民族的语言、不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

(2)改革教学内容,把民族文化载体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引入民族教育之中

要坚定不移地推行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化教学。根据达斡尔族的实际,组织编写一些切合实际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重新发挥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保存、传递、丰富、创造和更新的功能。在这方面,达斡尔族的仁人志士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达斡尔族民族音乐家何今声编写的音乐教材已经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3)在教学任务上,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个性发展的做法

达斡尔族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决定了这个民族特定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对于一些优秀的民族品质,一定要通过教育加以强化,甚至写成条文要求学生继承和发扬。把“唯书”、“唯知”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民族个性上来。

(4)在课程设置上,改变课程结构僵化单一的现状,增加民族文化教育选修课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引言

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联系最直接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它对于数学学习的成败起着特殊的作用。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获取新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1.巧思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教学论的方式和手段所组成的一套完整体系,通过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教学某一阶段的目标,把教的目的和学的目的融为一体。而具体的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数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的活动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中,我作了如下教学尝试:

①发现问题:教师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找出生活中与之相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共同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②提出问题:满足哪些条件的四边形可以判定为平行四边形?

③学生独立探索,分组讨论;

④组与组之间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小组之间注意吸取别人的“成果”;

⑤师生共评:学生不仅找出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三种教材上注明的方法,还发现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判定方法。学生对照教材,对自己的探索结果欣喜不己。

⑥小结:A、学生作知识小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6种判定方法;B、师生共作方法小结:观察—猜想一一推理—验证。

通过这种研究性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了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还让学生获得终生受益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新才能。

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教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应用性的思维型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现实情景中提炼出贴切学生生活经验的新颖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例如,在进行“函数表达式”的教学时,恰好学校附近的大商场都在大搞打折之风,我选择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商场出售茶壶和茶杯,茶壶每只20元,茶杯每只5元,为刺激消费,给出两种优惠办法:(I)买一只茶壶赠送一只茶杯;(2)总打9.2折。若我班开联欢会,需购买茶壶4只,茶杯若干只,你应怎样购买”?这种以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建立函数表达式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结论并不是脱离现实的抽象,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进而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2.巧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完善充实到教学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赋予传统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我给出了日本数学心理学会议代表所设计的公开课的一个题目:“在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矩形荒地上要设计建造花坛,要求花坛所占面积恰好为荒地的一半,试给出设计图,并根据图形列方程求解,”这种答案不唯一的开放型问题,打破了“陈规旧习”的束缚,适合各种层次学生自由发展,最大限度调动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的利用矩形的轴对称性设计,有的利用三角形与矩形等底、等高关系来设计,有的选择圆形花坛,有的选择菱形花坛,有的选择矩形花坛,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解决问题,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面对这个热情的场面,我深刻地认识到,若我们在教学中多编选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脑思考、动手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接触具体的生活,看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需改变的现实,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为强烈和迫切,进而在自己亲自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进行创新的途经。

3巧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搞好课堂教学,以更好的实施创新教育非常关键。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即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教学目标是显性的,可测的,而不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不空洞;教学目标体现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积极性,,而不是机械学习;就数学而言,既有基础知识,数学能力,又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总之,教学目标由过去简单的传授知识,追求考试成绩,转变为注重创新的素质教育。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与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至关重要。

(-)创设情景,调动积极性,促思定向。即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激发性的导课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例如教学时,我神秘地说:“同学们,咱们来做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每人在心里想一个数,不它乘以3,再减去4。只要你告诉我你的得数,我就能立刻准确的猜出你心里想的时什么数。”学生听后用怀疑的目光瞅着我,同时都在心里默默地想着、算着。当我连续准确的猜出学生心里想的数后,他们感到很惊奇,纷纷举手要求老师教他们算法。这是我顺势板书课题:“建议方程的认识”。接着运用幻灯出示例题,进行合作学习。

(二)通过操作,建立概念,领悟规律。此阶段教学时,借助课例教学,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学生自己阅读;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寻找。教师适时点拨。通过利用已有的知识,借助直观感知,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从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从一般的知识过渡到解决一些具体特殊的问题,以此巩固所形成的概念和法则,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举一反三,练习巩固。此阶段是完成整堂知识的学习后进行的,是对当堂课中教师输出的全部信息的“回收 ”,以便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通过系列训练,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即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目前小学教学应由技能型教学转变为思维型教学,把牵着学生学习转变为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教师只要善于帮助学生打开教学思路,则趣味盎然,具有诱人的魅力。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是在“新”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设计让学生独立分割拼摆学具••••••这样,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的特点,设计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因而学习热情始终高涨;二是在“奇”上激发兴趣。例如讲7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五角星图,然后提问:这幅图有几行五角星?每行有几颗?怎样数?学生便自觉地数起来。有的按照竖行数,有的按照横行数••••••当学生推出7的乘法口诀后,我便进一步提问:还有别的数法吗?学生感到问题很/有兴趣,便积极思考,一会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从这幅图画一斜线,用补割的方法,使7条斜线的五角星数都相等,这样也可以推出7的乘法口诀。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思维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所谓教学方法可以理解为教学论的方式和手段所组成的一套完整体系,通过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教学某一阶段的目标,把教的目的和学的目的融为一体。而具体的数学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学习心理特征出发。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学”。通过创设和诱发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到发现、探索、讨论、研究的过程中,从而自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总之,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数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的活动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活动。

数学教学和数学应用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教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应用性的思维型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现实情景中提炼出贴切学生生活经验的新颖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发和挖掘,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完善充实到教学中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赋予传统教学内容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形成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思想方法的创新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不满足教材已有的结论与方法,用新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的知识结论和解题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加工,以适应新的问题情境,求得最为简捷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学中,我常根据教材中部分例题和习题具有典型性、示范性、迁移性、再生力强等特点,引导学生将这些题目为原型加以延伸,不仅能得到一系列“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好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再认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进行解题训练中,教师若能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予以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敢于另辟蹊径,勇于探索,无疑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四、个性品质的创新

情感智力是指监控、感知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使用这些信息去指导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情感智力是一种心灵的动力,能为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背景,也能凝聚人的全部智慧,变创新为自发的行为习惯。一句话,情感智力可以促进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