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1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设计成功的城市道路不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更能在一定程度起到对城市景观的美化作用。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道路从设计到施工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城市道路设计作为城市道路工程的开端,在城市道路工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包括平面交叉口设计、线性设计、绿化设计三点,本文在分析了城市道路基本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1 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性与通畅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三点,主要内容如下:

1.1 交通安全性与顺畅性

交通的安全性与通畅性是衡量城市道路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安全性与通畅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人口、机动车数量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选择合理的路段、交叉口进行科学计算城市车辆的行车速度,在保证行车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行车流畅性。

1.2 环保性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各行各业强调节能减排,各种节能技术、环保技术逐渐兴起。城市交通作为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系统,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以往,噪声问题、汽车尾气问题等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众多的机动车成为对城市空气造成污染的“流动污染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必须对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充分考虑,结合道路的等级、性质、功能及施工路段的地形,设计合理的交通绿化带,并根据居民建筑情况妥善规划道路网的密集度,从而使城市交通干道与民居之间形成有效的消音距离。

1.3 经济性

城市道路设计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直接影响着道路工程的成本及其投资收益,城市道路设计的经济性主要表现为城市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是否经济合理,城市交通运输费用是否经济节省等等,另外,科学的城市道路设计也能有效降低道路维护保养的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城市道路运营成本。因而,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综合考量建筑布局、公共设施、道路布置等因素,结合路段交通性质、车流流向等要求,根据设计路段的地形合理布置道路线性,尽可能地使交通量较大或行车速度较高的干道处于便捷通畅的地段,避免对车辆行驶的干扰和行车时间的延误;而对于非干道,应强化成本控制,线性要求和适当放宽,以节约工程成本。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对道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一般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分为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口以及环型平面交叉口。在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内容:

2.1 平面交叉口的线形与纵断面

第一,平面交叉口的中心线尽量选择正交的直线;第二,尽量使道路的交角大于等于45度;第三,互相相交的两条道路,主要道路应当保持稳定的纵坡度,次要道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第四,交叉口进口道纵坡度,宜≤2%,特殊情况下应≤3%,另外平面交叉口尽量不要在桥梁引道处设计。

2.2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行车中的舒适程度、道路的排水效果等。对纵、横坡度的处理也应当综合宏观的考虑,一般要注意以下的几点:第一,交叉口处的主要道路纵坡应当尽量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第二,两条道路相交,如果道路的等级相同,一般保持纵坡不变而改变横坡,并且是改变纵坡较小道路的横坡,经过适当的调整使其与纵坡度较大的道路的纵坡一致;第三,尽量使至少一条道路的纵坡远离交叉口,目的是保持排水通畅。

3 城市道路线性设计

城市道路线性设计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效果。一方面良好的城市道路线性设计起到了安全运输城市交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还可起到美化城市风景,有利于降低驾驶者的行车劳顿,避免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综合以上两点的内容,要求城市道路线性设计要利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目的是为了是道路两侧的景物可随着行车时间的增加发生变化,避免了沿线景物的单一,有利于驾驶者在行车中消除疲劳感,振奋精神;在道路的主要干线中,尽量降低转点的设置,而其它道路可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的增加道路转点。

4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道路和美化道路环境的作用。做好道路绿化不仅能够使道路形成优美的环境,还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绿化环境的作用。规划设计道路绿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 重视绿化对行车视线的诱导作用

对于道路主要干线和城市的快速路,车辆的安全行驶和驾驶员的行车心理,都需要道路标物进行视线诱导,因而在道路绿化时,要重视绿化的引导作用。在道路的弯道外侧及凸形竖曲线的道路两侧,可以通过种植高大乔木,来提示车主路线的变化。这种绿化树在对车主进行视线诱导时,可以帮助驾驶员在视觉上形成线形的连续性,从而提高警惕,安全驾驶。

4.2 注意功能与美观相结合

道路的性质不同,绿化的方式也应按照道路使用者的观赏特点不尽相同。道路绿化主要功能包括:遮荫,消声,防尘,装饰,遮蔽,视线诱导,地面覆盖等。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性质以及道路功能与等级,道路沿途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实际环境情况等,尽可能做到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因而,在规划和设计道路绿化时需要做到全面合理,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化的功能。

4.3 重视绿化对道路空间的分隔作用

在道路边种植高大密集的植物能够起到分隔道路空间的作用,能够将一元化的空间转换为二元化空间,如在比较宽的中央分隔带上种植乔木能够有效的分隔道路空间,此外,在道路两边种植植物能够帮助道路使用者集中精力,避免道路边界视线涣散。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绿化的功能要尽可能的与景观的要求协调一致。

4.4 绿化要注意地方特色

城市不同,道路绿化方式的方式不同,种植的花草树木也不尽相同。如在道路绿化中种植各城市的自己的市树,市花不仅代表着地方特色,还能增加当地人的感到亲切,加深外地人对当地印象并产生深刻好感。

5 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城市交通流畅性和安全性,并对城市环境有着显著的影响。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在满足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平面交叉口设计、线性设计和绿化设计,提升城市道路设计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科学性,进而不断提升城市道路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庞华强、金涛、李非桃.浅谈系统整合思维下的城市道路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32-34

[2]李仁兴.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分析研究.[J]工程管理.2010(7):68

[3]郭宏灿.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若干质量问题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0(15):70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2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系统性;复杂性;设计思路;交通分析;设计的新思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是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道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增大,人们对这一产品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设计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它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 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1)系统性

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包括规划、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城市道路项目的前期从规划到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规划、业主、设计部门的共同参与;后期从设计招标到竣工验收,需要业主、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确保项目实施顺利。

(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不是独立的,是相互关联的,在项目负责的统一协调下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的专业包括道路、交通、桥隧、测量钻探、排水、管线、照明、信号、绿化等,各专业分工不同,在不同设计阶段的侧重点有区别。

(3)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城市道路项目从方案到实施阶段的过程中,设计工作总是最前面的一个环节,其它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设计方案进行,各个部门对设计方案提出意见,最终的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完成设计图纸,主观性体现了设计人员在项目中的作用与职责,成功的设计使得各部门的工作可以高效有序地进行,使工程顺利展开。

二 城市道路设计的问题

(1)设计思路的问题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不注重路网的合理规划,不从全市路网均衡的角度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结构、密度及宽度标准,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担心将来发展后道路不够宽,将单条干路拓宽到80m~150m,机动车道双向条数达到8条~10条,横断面形式多以三块板、四块板为主,表面上看,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 提高了交通安全性,但实际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同一条道路上的同时优先意味着大家都不优先,尤以穿越中心区、核心商业区的干路为甚。加之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集中资金建设干路、立交,忽视支路尤其是贯通性支路的规划建设,支路不成网络、不成系统,自行车、行人均汇集到几条贯通性干路上,不仅加重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而且行人过街很不安全,大大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将支路设计成连接主次干路的断头路及不注重快速路辅路建设等手法的合理性。

(2)不重视交通分析的问题

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流量、流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等的系统考虑,该环节应该在可研阶段进行认真调查和系统分析后得出结论。道路等级的定位、规模的确定都依赖于交通分析,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筹备过程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业主往往不要求设计单位做可研报告,或者是先进行施工图设计然后再补充可研报告。即使是城市主要道路也不例外,缺乏必要的交通分析。没有正确的交通分析, 是很难做好与周边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我国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拥堵现象很多与路网不够协调有关,所以,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设计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相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深入细致的做好方案、可研、初设等设计前期工作,以保证施工图的设计质量。

三 城市道路设计的新思路

(1)自主创新

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图的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论证,更没有时间去创新,只能“没有项目等项目,有了项目赶项目”,为了赶时间,设计人员免不了出现套规范、套图纸赶任务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设计院内部缺乏激励创新机制,项目设计科技含量不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不够重视。在当今环保、节能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设计单位、业主部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鼓励合适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在道路工程设计、建设中的运用, 是很有必要的。

(2)灵活设计

国内设计道路的标准是按全国的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或公路有关的设计规范,各省市区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都得按规范设计,这在设计中不免出现雷同,特别是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东西地理特点多,若设计上一刀切,难免会出现后遗症,所以在使用规范时允许有一定范围的灵活性是值得探讨的。在美国,也有类似于我们的全国性的“规范”《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政策》,这一规范手册俗称“绿皮书”。它由美国各州公路及运输工作者协会。该“规范”实际上是道路设计的参考指南,在美国各个州甚至许多县、市都有符合各自特点的道路设计手册或者说设计规范,但它们都以绿皮书为基础,或多或少地参照了绿皮书。但绿皮书实际就是设计者推荐设计的参数或参数范围,它允许设计者发挥灵活性,特殊项目特殊设计,同样,各个州或县市的道路设计手册也允许或鼓励设计者发挥灵活性,若由于特殊情况要超出设计手册的标准进行,需要有充分的论证并获得认可。就如美国加州主要城市道路设计中,超标准设计须论证对道路安全、所在区域的要求、周围环境等等的影响,并在州交通厅所在地有关工作人员帮助下,向州交通厅申请批准。因此,美国设计标准在有规范的基础上能够有灵活性的进行城市道路设计,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是一个道路设计新思维的亮点。

四 结束语

城市化发展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道路设计的种种方案层出不穷。我们还需对当前道路设计做出新的思考和研究,尽量完善道路设计、重视交通分析,做出更加灵活的道路设计。

参考文献

[1]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道路布局;绿化;探讨

1、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1顺畅、安全。安全问题是国内任一行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城市道路设计应具有客观合理性,交通安全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才能和谐。

1.2环保性。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是各大城市不断出现环境质量日益降低、交通日益产生拥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要采取诸如道路采用降噪路面、将隔音屏加装至桥梁等重要位置及在道路两侧增加绿化面积等较为适宜有效的环保措施,才能明显降低道路对环境产生的各种污染。

1.3经济性。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城市道路建设不只是保证施工质量,还要在相同条件下使工程施工造价尽量降低,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参考交通流量及性质等不同特点,对城市道路现状及公共设施布局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对线路与断面型式进行合理选取,在保证较高车速的同时还要确保具有较大交通量的主干路通行顺畅。

2、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并未将其同城市全局性规划进行关联,造成道路设计成品同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很难进行良好的匹配,进而导致城市全局性道路布局缺乏合理性,对道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占有少数比例的主干道路和立交上,使得道路承受的压力愈加严重。

2、2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在我国,对于城市道路设计、规划的关注大都聚焦于道路工程方面,在交通工程方面却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横断面设计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大都通过下述几项内容呈现:①在道路节点的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的确定方面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②将相关设计规范照搬照抄到本工程项目当中,而并未依据实际情况对最大允许行车速度、最佳单排道路宽度、道路允许并行车道数量等加以深入剖析。

2.3在隔离带布局、景观布局以及公共汽车站点布局等方面并未进行全局性考量;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道路设计并未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①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很少将社会群众的想法纳入考量;②在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通常由最高层决策者独自决定,造成道路设计并未做到民意化、公开化;③在道路设计方面并未施加足够的限制,造成社会群众对于道路设计的信心严重下降;④道路设计方案中涉及到大量的文物古迹迁移,造成文物古迹受到十分恶劣的破坏;⑤道路设计方案的实施造成大范围生态植被的砍伐,使得生态环境受到十分恶劣的影响;⑥道路设计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施工速度方面,对于道路设计质量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使得人、财、物、料等资源存在显著地浪费现象。

3、城市道路设计的改进措施

1、3.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也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更是易于被设计人员实际工作中所忽视,诸如设计的城市道路为弯曲形状等常见情况时,道路转弯半径的确定,一般是在设计时根据道路红线或道路原来线路形状进行确定。转弯半径由此确定具有相对流畅的线性,但认真对比设计规范,可发现设计规范中针对道路平曲线都具有十分详细的要求。所以,城市道路在平面设计时,应严格遵照设计规范与标准进行,并结合城市道路形状及周边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3.2注重横断面设计。注重横断面设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路缘带等均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构成要素,将上述要素加以科学性配置对于道路横断设计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科学的横断面设计需要将下述问题加以考量:①将最大允许通过量、最大允许行车速度纳入设计标准范围,在坚持“最大程度合理使用土地”的原则下,确定科学的单排车道宽度;②针对道路当前的和潜在的通行状况加以剖析后,应将原车道数量加以修改;③将各种道路数量、道路宽度以及配到设施的比例加以合理化确定,使其达到最优;④提升关于环保、交通安全的关注,针对隔离带以及绿化区的结构、布局等加以调整。

3、3提升“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力度。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工作时,应将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以充分融合。充分考虑目标设计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所在地区在整体环境中所承担的功能,为其进行清晰的地位界定,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和意图。市政道路设计应秉承“稳定性、权威性”的理念,严禁多次修改的现象发生,否则将造成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的漏洞。道路设计应紧密围绕实际情况开展,以基础工作为起点,依照实际情况的变化开展动态性研究,确保道路设计做到科学性、可行性。

3.4城市道路绿化。随着国内不断加快的城市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城市生活中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建设生态化城市是城市道路绿化的一项重要目标。在道路设计的实际过程中,设计人员容易忽视道路绿化,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道路使用后对质量控制产生重要影响,并难以实现降噪防噪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绿化问题予以综合考虑,主要应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①有机结合道路美观性及使用功能。设计人员应结合城市道路实际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区分,同时还应结合道路使用者类型进行分类研究,以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绿化。道路绿化一直被认为是城市道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功能上具有遮荫避暑、装饰、防噪降噪、空气净化及视线诱导等明显优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城市环境实际情况、道路等级及功能等多方面的特点,设计规划应力求规范合理,以保证道路与周边建筑景观风格结合的更为自然统一。②行驶车辆受绿化的诱导作用比较明显。车辆在城市中主干路及快速路中行驶通常都具有较快的速度,所以基于驾驶员心理而言,更需要通过合理的视线诱导,才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因此,可将高大树种及树木种植在道路外侧弯道及凸形竖曲线道两侧,进而实现比较明显的视线诱导作用。

4、总结

城市道路是行人自行车与车流行驶用地的统称,它是一个城市的骨架,是展现一个城市风貌的重要部分。在设计道路桥梁设计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道路桥梁设计过程中的问题,道路桥梁设计者应该本着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使命感进行设计方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创新,科学合理的设计道路桥梁方案,严格遵守保障设计桥梁道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燕春林.对当前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门窗. 2013(11).

[2]张志飞.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2).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还存在很多不够人性化的问题,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于提高,因此,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指标非常有必要。

二、城市道路规划性质及规划宽度

1.城市道路规划性质

城市道路的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把城市道路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依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城市道路还可以有:机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专用道、公交出租车(客运)专用道、商业步行街等功能性道路。在一些规划设计文件中还可以看到: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商业性干道等术语。可见,城市道路的性质是可以也应该根据其在城市中所处的用地性质而“因地制宜”的。有关规划道路性质的问题源于对城市道路称之“路”还是“街”的思考,应如何协调好交通需求与城市环境的问题。“自盛唐以后,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大发展,出现了店铺为主的商业街道,沿街两旁还划出了种植地带,使古代城市道路的面貌起了重大变化。”。道路设计车速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单幅式(或三幅式)的横断面形式(必要时中央可设隔离栏)。这样中间车行道会显得非常宽阔,视觉反而很通畅;将绿化带集中布置在两侧人行道区域,形成宽阔而开放型的公共绿地空间,结合路边城市家居、休憩服务设施的布置,给行人以宽敞舒适、休闲怡人的交通环境。诸如青岛的香港东路、南宁的民族大道、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和法国巴黎著名的香谢丽舍大街等,都是非常典型的实践案例。

2.关于道路规划宽度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交通流量远远超出早期规划的预测。道路设计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道路规划宽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规划规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车道宽度,分隔带宽度和道路绿化率不能满足要求。现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90),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要求和《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297),对于大城市主、次干道不同设计车速所对应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宽度列表.

三、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意义

以前,城市道路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将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量的大小等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机动车的交通问题成为了道路设计的关键因素,而实现人、路、车以及环境的和谐共存长期被忽略。相关部门的宏观控制较多,而局部、微观问题则被忽视,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道路的基本发展需求,但是忽视了人的需求,难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多,除了保证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和享受功能,使城市道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休闲广场、步行街以及无障碍设计等相继产生,满足了人们对道路交通新的发展需求,满足了市民的精神享受。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时,既要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又要满足美观、舒适等要求,全力打造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空间。

四、城市道路设计要点

1、广泛性

城市道路的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企业和部门,一个城市道路工程,从规划到施工包含了规划、投资主体、设计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等,且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工作的环节。尤其是在设计环节,由于其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使得其广泛性能够得到顺利有效的发挥。

2、复杂性

由于城市道路在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专业和领域,且在工作的过程中这些领域和专业相互连接、相互沟通,因此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且在项目工程中,各个工作环节都是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工作模式。在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中,常见的专业种类主要包含有交通、地质、桥梁、排水等等。由于这些专业方向不同、内容不同,使得其在设计工作中的各种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系统全面的设计,使得其中的种种质量问题都得到人们的关注与促进。

3、持续性

在目前的道路设计中,我们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控制要求,这就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持续性工作模式,在这种基础上,我们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系统优化,使得道路设计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工作,从而为社会生产的持续要求提供必然的历史依据和理论基础。

五、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

1、城市道路线性人性化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便利的条件,而且也能与沿线两侧自然环境和景色相融合,以消除乘客路途的疲劳,从景观和安全观点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漫长的直线和短线为佳,除了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于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外,一般的道路都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解除司机的疲劳,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人性化和环境美学理念出发,城市道路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图,有着连续相贯的首尾,它的视点是连续的、运动着的整个空间,着眼点是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所以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从总体规划出发,在人性化和环境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道路线性主要包括,平面线形和立体线形。在线形组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视觉上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平曲线起点应设在竖曲线顶点之前。急弯、反向曲线或挖方边坡均应考虑视线的诱导,避免遮断视线;第二,为使平面和纵断面线形均衡,一般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到20,可获得均衡感;第三,合理选择道路的纵坡度和横坡度,以保证排水通畅,而不形成过大的合成坡度,一般在8%以下较好。

2、城市道路横断面人性化设计

横断面的布置原则是:首先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和畅通;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相配合;与沿线自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协调布置;有利于雨水的排除;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埋设;考虑近、远期目标相结合。在综合比较道路等级、交通安全、行车道宽度、行车速度、绿化遮荫、减少噪音、造价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城市一般采用三、四幅路;而在中、小城市,单幅路更具适用价值。

在人行道设计方面要明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行道的使用功能不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而且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环境的营造、地下空间的利用、城市公用设施的依托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道路设计应在重视车行道设计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人行道的人性化设计。故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人流的无序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人行道的宽度应设计的宽裕一些,道路宽度习惯沿用主干道5m.6m,次干道3m.4m的模式;第二,人行道铺装应保证其平整度、密实度和铺装材料的防滑功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和行人的出行安全;第三,利用地砖把人行道铺装成为体现不同道路特色的色彩和图案,满足行人的观赏要求;第四,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要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在非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结合我国城市道路系统的特点。在我国,不同动力性能的车辆混行成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普遍问题,特别是非机动车出行受到行人和机动车的干扰,出行的安全和速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各城市对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的设计和使用经验,其宽度推荐采用5.0m(或4.5m);6.5m(或6.0m);8.0m(或7.5m)。在机动车道路设计方面要注意,我国现行CJJ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其车道宽度采用波良可夫模型计算,参数基于20年前的车辆性能、交通组成、道路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模型中确定的横向安全距

3、城市道路照明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城市道路照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节省能源。能为驾驶员及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的良好环境。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需重点考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路灯的布设。路灯的布置包括路灯间距、路灯安装高度及灯具亮度。路灯的合理布置对提高照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在综合考虑路况、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照明器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尽量合理。在设计中,灯杆的设置根据城市道路的宽度、绿化隔离带的设置确定,一般采用单侧布置、双侧对称布置、双侧非对称布置、中心对称布置等方式。第二,灯杆、光源、灯具的选择。城市道路照明兼有景观要求,一般宜选用较为美观的灯型,但首先应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在以往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中,都选用拔梢钢杆,内外热镀锌表面喷塑,灯杆壁厚不小于4mm,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光源选用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透雾性好的高压钠灯,灯具选用截光或半截光、防眩光、能效利用率高的优质产品,防护等级一般选用IP65,整流器、电容器触发元件均装于灯杆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作一定要更加重视人性化设计的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工作,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李海强.浅谈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科技资讯,2012(15)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生态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生态目标和生态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的生态目标,就是在实现城市道路所需求的基本功能特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城市道路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负面影响,实现行车舒适安全、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生态环境可持续、经济合理、具有一定耐久性,将人、车、道路与社会、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协调发展的城市道路。

资源节约原则

节约自然资源,降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就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索取与破坏,保存自然环境的原生态,是最有利和最有效的环保方式。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对于材料资源的节约一直是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设计优化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目标。城市道路的生态设计应继续以此为基本原则,以资源节约材料使用以及对土地、水、能源高效利用作为最为主要的生态设计原则。

低污染环保化原则

向生态系统中输入过量的废弃污染物,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是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方式。因此,道路设计的生态化应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生命周期内的废弃污染物排放,减少城市道路在生产、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土壤、水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尽量减少带污染源材料的使用,提高低污染可回收再生材料的利用。

以人为本的先行原则

不论何种时期、何种社会发展模式,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城市道路是城市居民生活出行的主要基础设施,是方便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服务设施,城市道路的生态化设计必须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应考虑道路使用者安全舒适性,道路路线线形、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还应注重缓解和减少城市道路对周边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保证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保护性理念

设计中应充分重视对当地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保护,尊重城市的发展历史,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减少道路工程占地,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注意合理布设路网,避免重复选线,合理利用道路设计指标和标准,节省土地占用,减少工程挖填方。对于具有特别保护意义的区域还需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恢复性理念

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工程建筑物和构造物的实现,还应考虑在工程完工后,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对工程施工中遭破坏环境的恢复性设计或补偿性设计,增强对工程后设计环保作用的认识,提高工程后设计和补偿设计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性补偿性能力和效用。如利用施工前已保存的原植物地皮或地表土,待工程完工后铺于的土表上,起到迅速恢复环境的作用。

整体性理念。

城市道路只是当地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本身并非一个完整的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它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休戚相关,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作用而存在发展!应该将道路放在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中综合考虑,考虑生态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本土化理念

不同地域城市间的生态位差异构成了城市间不同的地域特征,城市道路的生态设计中应当根据城市当地的生态状况,顺应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土地条件,选择有利于本地可持续发展的并与自然相融合的设计。

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道路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使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等,保证能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从而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可持续发展还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安全性理念

安全理念就是将“安全预防”贯穿于城市道路过牺牲使用性能和投入过量成本而获取暂时的环保效益。如乳化沥青混合料,无需加热的特点为其节约了燃料能源的消耗,但较低的整体强度和较差的水稳定性,导致其强度和耐久性较差,作为表面层使用,将面临经常性的养护维修,增大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对交通的干扰也提高了总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应考虑技术实现的施工水平,落后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将阻碍材料和工艺的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对于施工工艺要求较高的材料产品。如温拌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其压实效果,严格控制压实度,否则因压实不足引起的病害问题将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

三、现有认识的局限性

技术的应用不能超越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对材料、技术、工艺和方法的理解也不能跳出现有的认识水平。某种技术工艺是否会对环境形成影响,形成何种影响都将随着技术的进步在认识上发生不断的变化。城市道路的生态设计方法和理念应该随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进步,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学习性,能够与时俱进。

综合评价体系的缺失

不同的环保材料技术工艺针对的环境影响类型也不同。在减小某一环境影响的同时可能带来另一方面的影响。如废弃物利用,粉煤灰、矿渣、炉渣等工业废弃物能替代一部分原材料使用,减低资源消耗,但同时这些材料携带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在利用的过程中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地方环境,影响人类健康。那么到底是在节约能耗方面的环保效益大还是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大,就需要通过建立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予以评价。城市道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不仅是技术工艺选择的依据,也是生态化设计目标制定以及实现的依据,是城市道路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建立城市道路环境评价体系是实现道路设计生态化的关键内容。然而,目前国内还缺少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存在三方面的困难,其一,国情不同导致评价体系倾向性的不同,无法直接套用国外的评价体系; 其二,环境影响类型难以量化; 再者,城市道路对环境的影响类型仍亟待系统研究。

四、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的生态理念和技术,是城市道路生态化建设,生态道路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根本保证。城市道路的生态化设计是一个开放性的,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的设计体系。在设计理念中要融入环保思想,充分结合生态学原理。在技术应用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工艺技术方法; 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环境评价体系,为城市道路生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尹忠东,李一为,辜再元,等. 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2006(4):161-164.

[2]章家恩,徐 琪.道路的生态学影响及其生态建设[J].生态学,1995:74-77.

[3]郝连娟,姚占勇.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评价[J].公路,2008(6):187-192.

城市道路设计内容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 直流通行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26-01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优势及问题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循环系统,在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城市道路则是城市交通的血管,其通畅与否、效率高下直接影响着城市运行的成本与效益。因此,研究城市道路设计的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1 城市道路设计的特点

城市道路设计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特点如下。

(1)系统性

城市道路建设是个影响广泛的系统性工程,从立项一直到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都涉及规划部门、设计单位、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协作。比如,仅道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需要规划部门、设计部门和业主共同参与,而从招投标到竣工更是涉及到业主、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监理部门、质检部门等。

(2)复杂性

城市道路设计涉及到很多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专业,比如交通、道路、桥隧、绿化、照明等。不同专业的分工不同,在道路设计的各个子阶段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如道路专业主要涉及平纵横、路线走向及路基处理等内容,交通专业则涉及信号控制及标志标线等。这些专业设计人员需要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之下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从实施方案到具体施工图的全部设计工作。

(3)主观性

城市道路设计是道路项目从方案提出到实施阶段最前端的环节,其他所有部门都要围绕设计方案来展开工作。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设计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最终方案是由设计人员来确定。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责在设计图纸中得到充分体现,设计图纸也完全表现了设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与个性。

1.2 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道路建设迎来了战略机遇期,这对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通过对城市道路设计状况考察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设计思路方面

一些城市对合理规划路网不够重视,未能以整个城市路网均衡为出发点考虑各等级道路的密度、结构和宽度标准,而是把重点放在一味拓宽单条干道、增加车道数量上。表面看来,各类车辆和行人得以各行其道,但实际上承载了所有交通需要的道路使得所有交通主体都不优先。尤其是在贯通性干路的交叉口,既增加了各类交通主体的相互干扰度,也大大降低了通过能力。

(2)交通分析方面

交通分析涉及到对流向、流量、车辆、车速和周边路网的系统考虑,是道路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项目在筹备时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即便是城市主要道路项目,都没有对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予以足够重视。而缺乏正确的交通分析就很难在设计工作中实现同周边路网相互协调。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出现的恶性拥堵问题很大程度上与路网不够协调有关。因此,作为道路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交通分析理应获得设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直流通行设计方案

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市民出行面临的首要难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社会运行效率。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行效率,消除由红绿灯等因素导致的拥堵现象,直流通行设计方案逐渐受到业内重视。

2.1 直流通行的基本概念

直流通行,指不需要借助红绿灯的指引,通往任何方向的车辆和行人亦可互不阻碍,实现无停止通行的交通法则。

2.2 直流通行的道路设计方案

摒弃左转弯及坐标化公交运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架桥措施,即可实现无需红绿灯控制的“直流通行”。

2.2.1机动车道设计

首先要考虑垂直方向上的直线通行。若通过采取架桥措施把任意方向(比如南北方向)的道路架起一定高度,流向东西方向的车辆即可从下方穿行。如此,两个垂直方向的车流就能实现互不阻碍的直线通行。

对于右转弯车道,则要从东西方向以一定坡度架起与南北向道路高度方向有一定距离的高架桥,再同南北向道路以水平弧线相连接。为方面南北向车辆在生活区上下路,在南北向道路的正中间还可设立一条上下道,将南北向道路与生活区环路用一定坡度上下连接。用以将左转弯变为右转弯的迁回点可设置在上下路附近的空缺处。

2.2.2人行横道设计

设计人行横道时要避免阻碍任何方向车辆的通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同样可采用架桥法将南北向的人行横道置于机动车道下方。对于右转弯的人行横道,也可采取右转弯机动车道的处理办法,把东西向与南北向相连。这样一来,走在东西向人行横道的行人右转后若要穿过下一个十字路口,通过右转弯上到被架起的南北向人行横道即可实现。

左转弯的人行横道则可采用转盘式人行横道设计。既然机动车道在中间设置了上下道,下方架起的人行横道也可以在距离交叉处一定距离的地方分为左右侧两路之后再同转盘路连接。如此一来,人行横道也需要设立上下道。那些无需通过十字路口即可右转弯的行人,则可直接走地面上的生活区环路。

既然南北向的人行横道架设在机动车道下方,那么机动车道必须要架起足够的高度。为了相应减小南北向道路高度与右转弯坡度,经过十字路口的东西向路段可适当下凹一些。

2.2.3设立公交站点

为了避免妨碍十字路口的交通,十字路口的公交站点一般设在距离路口较远的地方。这导致需要在垂直向换乘的乘客不得不长距离绕行而且往往还不得不穿越十字路口。而在直流通行的道路设计中,由于各方向上的车辆、行人互不妨碍,公交站点就可以设置在十字路口正中间的路边。这样,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路边垂直交叉处就可以采用阶梯式人行道来上下连接,同时也能够与南北向人行横道连接。需要在垂直向换乘的乘客通过此人行横道就能上到或下到另一方向的道路,还能经由转盘式人行横道下到生活区。可见,垂直向的公交车站点基本上仅仅相隔了上下道路的高度差的距离,却非常方便乘客换乘。南北向的其他站点都能用阶梯式人行道解决。

以上设计方案实现了在城市交通中任意方向上的车辆与人流互不阻碍的效果,形成了一种不需要红绿灯指引的直流通行交通法则。

2.3 直流通行道路设计方案的优点

虽然直流通行道路设计方案略显复杂,但与传统道路设计方案相比,其优点非常突出。

(1)无拥堵

城市交通运输中出现的恶性拥堵现象大多是由等红灯时疏通不畅导致。在十字路口等待放行时,某一方向上出现通行阻碍,不但后方会形成车队长龙,垂直方向亦受阻无法通行,进而造成堵车。由于繁华都市圈中各区域的城市道路交通相互密切关联,一处的拥堵可迅速传导至其他相关路段,进而造成全城大堵车。而直流通行道路设计方案避开了红绿灯的限制,车辆在通行过程中,不需要见灯减速,实现了直流通行,可以彻底消除因红绿灯限制导致的拥堵现象。

(2)安全

南北向的道路被以一定高度架起,也实现了同人行道的上下隔离,从而避开了不同方向的车车、车人接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另外,通过弧形线连接的路段能保持较好的水平度,行驶也会更加安全。

(3)经济

根据全天自然光的变化规律,被架起的南北向道路下方的路段采光效果会非常好,既节约了公共照明能源,又提高了驾驶能见度。而且由于直流通行道路设计方案中不存在左转弯,右转弯车道也被直线架起,道路占地面积和高度等能得到较好控制。

三.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各种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不断完善逐步被人们重视。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直流通行的道路设计方法是当前主要的交通安全保证方式。在去掉左转弯和坐标化公交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采用架桥的方式来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运行,降低城市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就当前直流通行的城市道路设计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其设计方案和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