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信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大有代言现代教学的趋势,似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就是不能与时代保持同步的证明之一。那么,多媒体课件到底有哪些优势呢,应该怎样客观看待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呢?
我们所提到多媒体主要是指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信息都数字化处理合成,使信息以多种形式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科学实验室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商业广告、军事指挥和训练中,普及到家庭生活娱乐等多领域。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有先进和独到的优势。首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效果明显,能够提供图、文、声信息同时传递。通过电脑制作后的课件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再由保真效果极好数码传送,投影在屏幕的显示的画面形象直观、色彩绚丽、立体感强烈,逼真的形象对视觉的有很强的冲击力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有利于加深影响和帮助识记。大家知道,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是听觉加起来是94%,剩下的6%的信息获取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在为学习者提供识记素材方面更具有优势。
其次,多媒体课件的信息容载量强大,提供教学信息丰富、速度快,可以更快、更多地传递信息知识。多媒体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快速传播的功能,有利于拓展知识视野,全面传递信息。信息量大、容载性强,能够节省空间和时间,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关于“你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学习的信息量( )”调查中,认为多媒体信息量“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8%。课堂信息的容量是在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一项指标,多媒体技术集文、图、声、像等内容于一体,容载很大的信息量,在单位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由于多媒体的功能强大,在模拟实验过程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模拟效果逼真,不受实际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用方便快捷。实验是教学中,以真实发生进行演示,进行信息和知识传授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现象受到气温、温度、人为因素、学生座次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会使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不理想,甚至会有是无现象的情况。而使用多媒体模拟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操作方便快捷,演示的时间可以控制,既可以设定播放时间的长短,又可以进行慢放、回放,让实验现象和结果表达得更充分完整,除了受用电的影响,几乎不受影响。同时使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际背景,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教师的负担,又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所要表达的效果。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优势也会有弊端。多媒体教学课件也不例外,第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容易在课堂上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忙于课件的操控,学生专注于荧屏所显示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上的“主角”,淡化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题。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教学内容时,课件的顺次播放和内容的讲授相一致,内容显示所占用的时间相差不大,尤其是主要内容的显示,不像传统的黑板板书那样保持常在,容易使所讲解的内容主次不分。使用黑板板书中,由于一张黑板的容量比一张幻灯片大得多,板书是动态生成,没有间断,速度适中,为在学习过程中识记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板书速度就比较适合在阅读中理解和记忆,也适合喜欢做笔记的学习者完成笔记,课上记笔记的学生回想当时课堂所讲的内容是不做笔记的七倍。还有,书法较好的老师还能带给学习者传统文化上的书法欣赏。在问卷“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再使用黑板写字()”中,有13%同学认为“非常重要”、54%认为“重要” 、27%认为“可有可无”、4%认为“没必要”。因此,应该两项结合,既要在黑板上板书和演示重点内容,使知识骨干常在视野,以便重复温故,加强记忆,又要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清楚的感性效果,进行合理恰当的详细处理。
第二,信息量过大造成记忆干扰,影响识记效果。依据心理学上的识记和记忆规律,人们是把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后,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教师往往把需要用文字表述的知识点用powerpoint播放出来,只要鼠标一点,一个语言精要、涵盖丰富的文字画面,就跃然于银幕之上,就相当于教师已经板书完毕。其实不然,学习者从阅读理解到实际识记是需要一个相对长一些的时间过程,毕竟人脑的识记无法跟上电脑的播放速度。在问卷在关于“获得信息和掌握知识的实用性上,你更喜欢( )”中,有16%的在校大二同学认为“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11%认为“黑板教学的课堂”,71%认为“两者相结合”,2%其他。由于多媒体课件携带的信息丰富,容易对学习者的记忆造成“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使学习者面对“滔滔流过”的信息资源,一时间却无从将其全部汲取进自己的容器,空余兴叹。
第三,多媒体课件减少了课堂交流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赤瑞特拉的另一个关于记忆保持的心理试验表明,学习者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说明,能够让大脑记住更多内容的交流,足见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对于学习者识记的重要性。在问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时()”中,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明显增多,27%的认为大致相同,48%的认为明显减少。可见,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减少了师生间交流互动时间。
毋庸置疑,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学习主导者与学习主体关注点都集中在屏幕上,自然减少了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多媒体中介使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明显,课堂的唱主角是多媒体。无论是从接受新知识角度,还是从记忆效果方面来讲,都是只有在学习者主动参与的情景中,才有良好效果。在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和技能上,虚拟的视频实验,不能代替实际的动手操作,自古就有“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说法。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也强调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倡导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使课堂成为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的要素,以便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习者有效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在体验模拟的实验和场景时,无论模拟多么逼真,学习效果不如真实感受理想,毕竟知识的建构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我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供多媒体视觉听觉教学设计以精要适当为原则。精要就是说,使用多媒体课件要用之合理、用之有度、用之有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学习和识记素材,可也并非越多越好,过多造成泛滥,过少则不能够达到所期待的效果,这里有一个“度”的掌握,这个“度”应当依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把握,不可以不分轻重地过多使用,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要讲授的重点知识能用要用,把握量的多少,力求要用的适当,如果有必要,甚至还可以重复地使用。
二是在知识点讲授上,以遵循学习者的识记规律为原则,并结合传统教学的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确具有替代黑板板书的功能,但是,“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要不要用,应该依从于教学的需要,无论是黑板板书还是多媒体课件,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不用”、“用多少”和“怎样用”都应该以课堂教学效果为标准。在问卷“在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方面,您认为( )”中,69%的赞同两者完美结合。
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写作;新课标
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多媒体的巧妙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改变过去写作文的畏惧情绪,让学生在愉快中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时,笔者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视台制作的《魅力郧阳》宣传片:随着悠扬舒缓的乐曲,屏幕上出现反映家乡风土人情、家乡建设、物产资源、历史人物的图片,学生立刻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平日生活在其中,对这些景物有些熟视无睹。而现在,学生换了一个角度,跳出景物外看屏幕中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名胜、风味小吃、民俗风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因为这时才感觉到家乡美如画。欣赏完短片,他们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于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
再如,在进行习作“搬煤饼”的训练时,笔者先告诉学生今天的习作课进行编故事游戏,看看谁编的故事别人爱听,他们顿时来了兴致。笔者把事先制作好的动画片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丰富多彩的画面、轰隆隆的雷声、哗啦拉的大雨声、咚咚的脚步声一下子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个性鲜明的人物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情感的浪花在他们的心头涌动。笔者随即在相应的画面旁打出供他们选用的好词“倾盆大雨”“浑身”“三步并作二步”“急忙”等,为每个小朋友把故事讲生动铺好垫脚石。第二节习作课,笔者没有急于让小朋友把上节课讲的故事内容写下来,而是布置了回家作业,要求他们把今天编的《搬煤饼》的故事回家讲给家长听,请家长听完后提提意见,争取把故事讲得更好。从第二天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回去讲故事的兴趣十足,家长反馈的意见也表明学生的情趣高涨。学生通过看动画讲故事,感受空间被拓展,情感被充分激发,思维开阔,充分发展了个性思维。
2 巧借多媒体展示人物形象,指导学生观察、体
验生活
教师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片将人物活动片断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从人物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特别对于命题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思辨色彩和哲理性的一类作文,学生往往要根据某一名言警句、诗歌、图画、音乐等内容加以联想,得出正确的意义后才能动笔成文。
3 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生活的空间,激发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动物可爱的地方写具体。通过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生活境界,才能有写作的潜力可挖掘。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各种动物编辑起来,特别是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动物不再陌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协作目的,可以到课件中找到自己想写的动物,再根据影像及图片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还可以说说各种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另外,增加制作与各种小动物有关的小故事,这一过程配上朗读音乐,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小动物的性格。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创作热情。从看到说,从说到写,都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过渡自然,没有使学生感到作文难。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小故事描述出各种小动物。通过多媒体教学,使作文教学发挥了本身的功能,体现了认识能力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
4 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阅读,开阔视野,提高学
生写作水平
大量、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自从多媒体作文进入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览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人们难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了解到熊猫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等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多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
5 巧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还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音乐的陪伴下,给学生讲故事,在故事讲到一半时停下来,而音乐不停,让学生想象并进行续写;用多媒体突出显示开得正艳的花朵和失败的选手、领奖台上的运动健儿和训练场上的艰苦训练,通过联想训练,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如在写“可爱的猫”“我家的狗”等有关动物的作文时,可选取形态、动作、睡眠等描写的画面,对需要仔细观察描写的部分进行镜头定格,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电脑上动物的形态各异的姿态,并抓住其特征。学生就会按作文要求,边体会教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6 巧用多媒体,优化作文讲评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讲评作文总是教师罗列出一些习作中出现的毛病,进行空洞的讲解,不直观,效果不明显。如果个别指导,效率又太低,而且习作中一些鲜明的弊病又没有让全班学生有个直观的了解,失去一些进行作文辅导的良好机会。对于学生中一些优秀的作文,也无法在课堂中及时展出和共赏。现在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以上的问题就不再是难题了。作文讲评课之前,笔者经常将学生中的典型例文输入电脑,上课时,将其播放出来,让他们阅读共同评议,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开拓,更有利于差生借鉴、参考,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这样,学生对文中出现的问题印象深刻,以后自己作文时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对于优秀的片断,则全班共同品析、欣赏,评说写得好的片段为什么好,从中得到什么体会等;同时也让学生评说有问题的作文片段,找出存在什么问题,在写作时应注意些什么。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评很有效,而且切实可行。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使全体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全面提高。
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地理信息创设情景教学效果
当人类社会步入宇宙时代的时候,多媒体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了。学校的地理教学平台也随之变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阵地。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可以了用地理课件本身的特点,模拟现实地理景观,有效地解决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现象。所以,多媒体已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
一、多媒体在基础教育中地理信息传递的积极功能
第一、多媒体的应用展示了多元化的地理信息
传统的讲书教学法不能显示出地理学科的动态特色,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地理事像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去认识地理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我们将多媒体用于展示“地球运动”一节时,极其真实的模拟了地球自转和公转,将一日、四季更替这样复杂的天文地理现象直观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用心去学习,用脑去研究,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去发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多媒体的应用了解了整体性的知识体系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中无法做到知识体系的跳跃传授,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在围绕一条主线开展的同时,可以讲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用需要的其他的知识点来做铺垫,可以直接跳转到要使用的知识点,如:将中国的季风气候时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地势动态图,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对季风体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而且可以融会贯通所学的地势知识,这种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对季风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握。
第三、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是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人差,如果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多媒体的介入可以有效的开展“探究性”学习,共同参与、相互协作,通过查找、观察、研究、讨论、整理等环节最终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接受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参与过程,而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地理教学课堂更生动、学习更便捷,学生更自主。
第四、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节课不可能也没有多少时间更换教学挂图,更不可能将地势、地形、政区、气候分布、自然带分布、区域等图像战士在学生面前,此外,一般地图图幅比较小,后排学生看不清挂图,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区域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他们找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地理事物又是不断变化的,新的地理事物不断出现,用教学挂图要不断更新,一节课学不了多少知识。但是,利用多媒体就不同了,通过大屏幕及相关的软件,在课前先把所要用的地图存入计算机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看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地图,教师还可以放大或缩小所要展示的地理区域,这样的地理教学可谓事半功倍。
二、多媒体对基础教育中地理信息传递的实践思考
1、多媒体与教学主体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设计、课堂引导的主体,多媒体仅是为收到良好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起着辅助作用,而绝非决定作用。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即将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课件演示,则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员,因为展示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所以,思考与练习的时间相应的少了,这样下去学生和老师有可能成了多媒体的“奴隶”。
由此,教师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摆正媒体与主体的辨证关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恰时适当的选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着重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2、课件美观与实效性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多媒体的声、光、色等多种信号刺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观的课件,热闹的场面,课堂氛围表面上看很好,可在课余的学习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真正记住的寥寥无几,只是感觉很有意思。如果不顾教学实效性的,随意、无序使用多媒体,尤其是音乐的频繁使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三维的连续性,从而冲淡了课堂教学的主题,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由此,地理教师使用多媒体必须把握时机,寻找最佳切入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解决教学难点,建立耗散结构的良性课堂。
3、教学“量”与“度”关系
多媒体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之一是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便于教师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容量,解决了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的难题。
但是,如果把多媒体看成是“空间食品”,把所有涉及的知识都压缩在一节课内,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分主次,囫囵吞枣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的。
因此,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与认知结构量体裁衣,协调好“量”与“度”的关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4、电化教学与健康性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4
一、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
在概念教学中,提供概念本质性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便于抽象概括的感知材料,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建立新概念,并能深刻理解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用在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运用多个环节中,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对算理进行呈现、解释,并且通过媒体的多次演示,促进学生不仅掌握算理,而且进一步掌握计算的规律,由于多媒体的刺激强度大,并且通过精心设计可以形象地呈现计算中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多次感知计算思维过程的演示后,就能逐步抽象出计算规律,并灵活运用。
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总结出规律,促使学生打破常规的解题模式,另辟蹊径,达到思维的简缩,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提供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图象能促进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培养空间想象力。小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们在获得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视觉、触觉、听觉及其相互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空间想象力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是高一级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感性材料,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以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突出例子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变化、灵活的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和多向观察的思维方法,从而既为学生提供了空间想象的基础,又促进了他们了解图形组合分解规律,逐步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效果十分突出。
多媒体刺激强度大,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在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中,对课件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把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接受过程和单一的知识“储存”过程变为主动的思辨性的发现过程及多途径的知识“检索”及“储存”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兴趣诱导策略
(1)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整理和复习”一课,上课伊始,我们设计屏幕上出现一些零乱散落的珍珠,教师问道:“为了便于珍藏这些珍珠,你有什么办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当一位学生说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美丽时,电脑动态呈现用一根线穿珠的过程,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师顺势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像这些散落的珍珠,只有经过及时整理,应用起来才更方便。”这一导入不仅为本课先罗列知识点,再由点串线,最后形成知识网络的复习方法打下伏笔,而且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诱发了学生感情行为上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复习欲望油然而生。
(2)及时反馈和矫正,稳定学习兴趣,维持学生注意力。我们教学“一个数乘以小数”一课,仅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比过去老师板书画线段就节省了 3分钟。时间充裕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较大发展。及时反馈,当堂矫正,克服了传统反馈缺乏准确性、针对性的弊端,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可合理调控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结构,使学生注意一张一驰,实现信息双向交流。
2.认知指导策略
认知指导策略是在多媒体课件中主要教学手段的运用。本来散落的、游离的信息因素,在多媒体技术手段作用下,有效实现了情境促进认知,认知深化情境的激励状态。
(1)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展示过程,启发思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 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 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 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行为强化策略
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5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创设良好的情境,通过音像、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我运用了录像媒体。庐山很美,尤其是美丽奇幻的云雾,更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但它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录制了云雾笼罩在山头、缠绕在半山腰、弥漫在山谷、遮挡山峰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学生观看后,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再通过对具体描写的语句进行有感情地配音朗读欣赏,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无常的特点,真正感受到庐山的美,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再如,一位教师执教《望庐山瀑布》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先用动画演示出一座云雾弥漫的香炉峰,太阳光透过蒙蒙水汽照射在香炉峰上,峰的四周似乎燃起了五彩斑斓的轻烟,紫的、淡紫的、深紫的……瀑布如同一条巨大的白练高高挂在山前,发出哗哗的响声……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浓淡相间,声音由轻渐响,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境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红日、青峰、紫烟、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绚丽的一幅图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想象,由于多种感官同时被刺激,自然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莫非是银河决了堤岸,汹涌澎湃从天而降”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毫不费劲地掌握了全诗,并且发展了思维。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方面起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名诗,写诗人登上鹳雀楼之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他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让学生看图进行想象,但插图是静止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诗意,理解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时,只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才能使插图活起来,从而解决本诗的重难点。该设计如下:
首先以课件插图为主,按诗句内容将某些静止的画面动态化。
(1)太阳渐渐的下沉直至看不见。
(2)黄河水滚滚向前的奔腾动化与咆哮的涛声音响。
这两处动态设计与声像同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大自然的变化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理解了第一、二行“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沉下去,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的诗意,感悟了诗的意境,他们就会分别以缓慢、激昂的语调读出太阳慢慢西沉与黄河滚滚向前的雄伟气势。
然后将鹳雀楼特写放大,并逐一按楼层做人物的远望对比。这一设计,既使学生整体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意,又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诗句所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而且学生也发展了思维,学得有趣、轻松、实在。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文、声、像融为一体的优势,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意环境,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时空限制,往往难以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使图与文紧密配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咏华山》一文时,播放有关华山的录像,那直观而鲜明的图像,生动而简练的解说词把华山之高、华山之险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声像的吸引下,不由得进入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特定情境,发出“哇!华山真高啊”的惊叹声。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再如《登鹳雀楼》中第二行诗句“黄河入海流”,这行诗句的句意不难理解,难的是怎样读出黄河流入大海的气势。因为学生对“气势”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师用多媒体声像同步显示“黄河流向大海”的情境,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感受“黄河流向大海”是怎样的气势。由于创设了情境,又凭借多媒体声像同步的动化优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朗读时以激昂的语调充分读出了黄河奔腾不息滚滚“入海流”的雄伟气势。
全诗教学结束时,教师再次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配以古筝乐曲,创设情境,带大家去山西省黄河边上登鹳雀楼。(音乐起)教师生动地描述:“啊!现在,我们登上了鹳雀楼。朝远处看,多壮丽的景色啊!看,傍晚的太阳……听,黄河的水啊……(太阳与黄河水声像同步显示)小朋友,此情此景,让我们一起来吟诵王之涣千古流传的名诗《登鹳雀楼》。”那奔腾的旋律和壮观的景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闻其声,见其景,不约而同地吟诵起来,情何其真,意何其切啊!
多媒体教学的功能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教育中充分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成为各个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建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的革新方向,其中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的是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的转变。
多媒体教学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依托构成的辅助教学系统,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主要以广播形式教学,以丰富的、生动的课堂内容改进原有的言传身教模式。由多媒体课件本身所携带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早期教学的板书、挂图和幻灯等,让学生在课堂中能通过多媒体课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随着应用的深入,多媒体教学发展成为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依托于多媒体技术的一种辅助教学系统。在此环境中,教师以广播形式教学为主,但亦可实现单独教学,同时根据多媒体教室的配置可以同时辅以遥控和监视等功能,达到实时指导、互动沟通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各科教师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并且使得师生一对一的教学、异步教学等教学模式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也成为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发展的重点。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应用规模也空前高涨,基本上原有的合班教室、新建的教学楼都变成了多媒体教室,随之而来的在多媒体教学中维护困难、难于管理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使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最佳状态的教学服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把管理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管理的高效、和谐直接决定了教学能否达到最佳状态。但是当前高校中多媒体教学的平台一般都没有统一标准,如多媒体平台的建设都是采取招标的方式,一般是多次建设多次招标,这样建设的结果是存在多种配置方案,使多媒体教学平台管理和维护极不方便。
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第一,能够综合为教师提供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快捷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优秀教师的教学效率,极大地提高生师比。
第二,能够综合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讨论式学习模式等)、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手段、科学的学习测评。
第三,能够具有很强的开放功能。开放不仅仅指教学环境对学生开放,更主要的是学习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网上教学资源库中学习任何课程。这些丰富的资源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开放的不断丰富的,它将给教学科研带来极大的帮助。
第四,能够稳定和完善地融合到教务管理中,能够实现教室调度的自动化管理。网络平台管理可以为整个教学环节提供运行保障,提高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基于此类的要求,在多媒体平台建设和改进中都应结合现有的多种资源,从而提高其功能的实用性和可维护性,笔者从实际多媒体教学应用出发提出了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建设和管理的参考方案。
在方案中提出独立的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作为多媒体教学的服务端,多媒体教室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一部分,通过网络将多媒体教室连接在一起,可以同时广播教学,也可以分散独立教学。多媒体教学服务器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独立的服务器作为交流平台。教师在校区范围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将教学资料上传到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教学服务器完成资料上传和更新等操作。具体上传文件位置和文件大小限制由教学服务器管理人员设置。当教学资料上传以后,教师可以在任何可连接的网络内部使用,如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上调出电子教案或其他授课资料,在实验室中完成演示内容,上传到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供理论课使用等。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上的授课资料以权限的方式传送给其他用户使用,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服务支持将授课资料给正在授课的班级学生使用。这里可以通过教务服务了解授课的班级学生,在相应的学生访问部分加上对多媒体教学服务器的受限制访问。
在构建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和教师、教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平台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已有的管理系统的资源。大部分学校采用教务系统管理进行教学管理,其中有大量的信息可以加以使用,如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每一学期的开课任务和学生的选课情况等等。现在绝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都提供有电子图书、影音图像等资源,这一部分资源可能在图书馆系统中体现出来,在构建该平台时也可以引入这些部分,让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相关知识体系,获得更多、更生动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在学习相应的课程的时候可以获取更多的、相近似的资料作为参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特别是一些图书资源中的影像资料,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播放,也可以学生自行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点播,对这类资源的经过加工后采用流媒体技术,集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于一身,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商学习和发现研究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整合学校内部已有的各类管理系统的资源,可以极大地改变原有学校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些资源的使用又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为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多媒体教学平台的实施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管是服务器、终端还是软件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因此,广大学校在构建多媒体平台时,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详尽的考察,只有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真正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军.多媒体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