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不足解决方法

神经病学是与神经解剖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相联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高度的联系。由于神经病学教学内容多,专业性强,涉及症状体征较复杂,在既往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受到在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限中充分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重视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神经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部分不足。

1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点

1.1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

神经病学知识内容涉及到许多的神经解剖等方面的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课程时以往的解剖学知识遗忘较多,所以单纯讲解神经病学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和接收。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解剖基础知识回顾,为神经病学的理解打下基础。既往的教学模式是用挂图、画图等形式讲解,比较单调,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消化。而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图像和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更容易清晰地向学生展示。例如: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中运动、感觉系统的定位讲解,单纯地理论讲解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解剖知识,学生可能是课堂上理解,课后就遗忘,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后,我们将运动和感觉传导通路制作成动画,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将三级传导通路逐一显示,再加之讲解,对于浅、深感觉的通路,以不同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二者的共同与不同传导之处,从而在损伤不同的传导部位会产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为神经病学的定位诊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学生们反映即使课后有遗忘,但当回忆到动态的图解就能自己逐步推理出每一步的定位诊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够将丰富的临床资料信息载入教学之中,扩大了教学内容,并且将生动形象的临床病例带入课堂。使神经病学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化,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在通过单纯文字的表达的基础上同时更多的应用了声音、动画、图像等形式,把抽象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化的展现,它能够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性,使要说明的问题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特发性面神经讲解中,我们使用了自制拍摄的视频动画,将典型的面瘫患者口角歪斜、闭目不能、额纹消失等体征,在课堂中真实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的掌握,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与反馈,多媒体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优势,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对临床技能的培养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志愿作为教学资源的患者越来越少,这给临床见习教学带来很多困难…。临床教学医院带教义务与患者享有自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性,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将典型的病例体征自制拍摄视频,在见习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复习,先应用多媒体向同学们演示,如若有典型病例或患者配合的情况下,指引学生操作,加强实践性。例如:神经系统查体,让学生反复观看标准的多媒体视频片,然后相互之间实践操作,最后对有阳性体征的病人进行查体。这样避免了冒然对病人查体,学生不知所措,患者也对学生表现不满意继而不配合的现象发生。另外在学生见习阶段,有些同步的见习内容病区不一定有相应的典型病例,这时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向学生展示典型病例,继而填补了学生见习过程中的不足。

2多媒体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多媒体课件准备不足

有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对于多媒体的理解把握不足或是过份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将教科书内容过多的文字形式制作在课件上,文字满篇,与传统的板书无明显差异,造成枯燥无味,不能体现重点与难点。而另外一种极端是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课件制作很色彩斑斓,无关的画面、动画都大量使用,造成喧宾夺主,课堂学生注意力分散,结果适得共反。

2.2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理解不够

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讲授知识,学生更好地接收信息。所以教师的讲解才是最重要的。过份依赖多媒体,避免照本宣科尤其是青年教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不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造成了教师在一味的念,而学生在一味的看,而没有达到实际真正吸纳、消化知识的目的。

3解决方法

(1)多媒体教学是衔接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强有力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应用它的过程中应该扬长避短,将现代与传统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用它的优势将神经病学的难点重点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将典型的病例以视频形式向学生演示,这样弥补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带来的神经病学教学资料不足现象。同时应该对于多媒体课件严格把关,做到有重点,有特色,避免片面追求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2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专门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1]。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复杂,病因不一,临床表现多样,导致对神经疾病的诊断较难,尤其是精准的定位诊断对临床医生有着很高的要求[2]。这些特点也对神经病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推广,随着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断深入,神经病学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3,4]。然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社会对医学教育中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更高的期望。医学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好的临床诊治能力,还要对疾病的认识有更深、更新的认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开展神经病学第二课堂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推进医学人才的培养进度,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对如何开展神经病学第二课堂,提出了设想。

1 对象选择

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是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已对课堂教学知识消化吸收的前提下得以提高。所以,第二课堂的授课对象应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学习已经比较吃力的同学,建议不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

2 开展内容和方法

2.1 进行临床技能的强化:首先,让学生进行病例的学习和认识。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到病房学习典型疾病的临床病历,并对病人进行询诊和查体,然后进行病例讨论和分析。开展这一内容,要注意与临床见习内容的区别。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第二课堂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疾病的临床诊治掌握得更加全面和深入,培养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尤其要注意不同疾病间的鉴别诊断。其次,可开展神经系统查体、阅片(CT、MRI等)等基本技能的竞赛,以活跃学习氛围,强化临床技能。

2.2 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综述类论文:一个好的临床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还要对疾病的病因、诊治等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因此,培养医学生检索文献、阅读文献和分析文献的能力是有必要的。通过对疾病相关文献的检阅,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也就能够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撰写综述类论文,是对阅读文献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结构和内容升华的过程。此外,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学术专题讲座和报告会,也可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学科动态。这一内容的开展,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2.3 参与相关的科研工作,培养创新意识和技能:无论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还是人才竞争的压力,都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提高科研能力的要求。一个高水平的临床医生,不仅能够利用已有的疾病相关理论,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还应该能够将疾病相关理论进行完善。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能够完成一般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疾病相关的科研工作,从而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添砖加瓦。此外,我国目前的人才竞争机制也要求临床医生有着较高的科研水平。现代医疗卫生单位衡量人才成败的标准,除了临床工作水平之外,更多的是科研水平。为了让我们培养的医学生将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大学期间就进行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临床医生,也为我国生物医学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3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将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和效果,有利于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必将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然而,目前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还面临着一项问题和困难。首先,临床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目前各大医院的临床医生主要忙于繁琐的临床工作,能够参与临床教学的老师为数不多,能够有余力且有能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老师,更是明显不足。其次,临床教学医院的带教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开展上述第二课堂中第二和第三项内容,对带教老师的科研水平有一定要求,这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最后,经费问题也是开展神经病学第二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进行疾病相关科研工作和,必须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带教老师或单位,如果有相关科研课题则这一问题可迎刃而解,否则,经费的来源也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第二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5]。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学生在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均能够得到提高[6]。神经病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其第二课堂教学的实施将有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中,开展第二课堂已较为普遍。形形的第二课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也使基础医学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尚为数不多。已有的研究显示,当前的临床医学生素质欠佳,临床医学第二课堂教学具有丰富性、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是进行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7]。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目前尚未见到开展第二课堂的报道。因此,可借鉴的方法不多,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目前也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大家对临床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神经病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也会逐渐成熟,临床教学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海彦,胡长林. 高等医学教育中神经病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82.

[2] 黄河清,李露斯. 让神经病学课堂教学成为享受的几点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3):194.

[3] 肖 波,杨晓苏,杨期动,等.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09.

[4] 许志强,蒋晓江. 多媒体技术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60.

[5] 黄海霞,钮伟真,付小锁,等.在医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4):306.

[6] 林 丽,任安经,袁文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素质与能力[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20.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3

【关键词】病例;PBL教学法;脑血管病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97-0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先倡导的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法,是一种以小班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教学方法,它能很好地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评判性思维能力[1]。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脑血管病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神经病学亚学科,内容复杂。怎样在教学中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有别于传统的临床思维是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院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把以往的神经病学教学经验和现代血管神经病学的新概念相结合,应用PBL的教学原理,优化设计了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 [2]。CBL把抽象的脑血管病学知识与典型临床病例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传统的神经病学定位定性临床思维的同时,融入了诱导启发式临床思维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脑血管病的特点以及临床教学重点与难点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脑血管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病中3/4为缺血性脑血管病,1/4为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原则。目前我们医院神经内科承担着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进修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

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思路不同于传统的内科学,分为定位和定性诊断两部分。定位诊断要求具有详细神经系统检查所获的阳性体征,再运用神经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推断出病变的部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疾病的性质,即定性诊断。脑血管病教学有以下特点:①专科性强,通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抽象,缺乏直观教学的手段,采用“老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授课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②脑血管病学涉及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病理以及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医学生难以系统掌握。③脑血管病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关于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对医学生脑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能力的培养,提高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2 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实施

经典PBL教学步骤包括[3]:①确定不熟悉的、难以解释词汇和语句,寻求其他小组能提供的解释。②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解释所讨论的问题。③借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常识,对问题提出所有可能的解释。④仔细分析所产生的解释。⑤协作小组共同协作形成一系列具体的、可实现的、综合的和恰当的学习目标。⑥ 学生通过各种资源发现有关学习目标的资源。⑦小组共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并融合成综合性的解释。⑧讨论经验。PBL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不同。在病例为中心的PBL 教学模式中,我们通过选择适当的脑血管病例,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实际意义的临床问题情境中,引导各级医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所涉及的各种基础知识。但具体到不同的医学专业课程、面对不同程度的医学生,以病例为中心的PBL 教学法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调整。

以病例为中心的PBL 教学法实施有以下几个重要环节[4]:①确定和展示病例:根据脑血管病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好病例,注意以常见病为主,兼顾典型性和差异性,资料的收集和展示尽量详细和具体,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以老年人为主,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临床症状以“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站障碍)”为主,所以选择时应该考虑脑梗死这些常见特点;其次教学病例尽可能涵盖所有的脑血管影像学资料,譬如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和TCD栓子监测、灌注CT(Perfusion CT)、磁共振血管成像(I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先进的临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增强学生对脑血管病的理解。②设置和提出问题:问题是以病例为中心的PBL 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它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了保证启发的效果,提出的问题要有范围限定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病案展示及问题一般在课前布置,便于学生预习,查阅资料。③自学与思考:选择好病例和问题,提前展示给各位学生,同时要做好启发同学的自学和自我思考的能力,并带领同学查阅资料,分析病例,集体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再此基础上可过渡到④组织学生集中讨论环节,该环节重点是通过对脑血管解剖学的学习进行脑血管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应把学生的临床思维引导到掌握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发病机制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思考上来。⑤评价和总结:在最后环节,老师把根据展示病例提出的问题详细地向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脑血管病的认识系统化和理性化,为进一步提高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做好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3 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主动灌输知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而CBL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先导,分析讨论为核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CBL主要特征是强化总体目标和突出自学思考,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与测评等[5]。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让学生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系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如查阅资料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临床逻辑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探索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医师今后的成长非常关键。

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也存在一些不足,老师如果专注于加强临床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过分偏爱诊疗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而相对忽略了脑血管病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脑血管病学基础知识的强化将会受到限制。其次,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中,学生要花时间熟悉病案及相关知识、查看相关资料以便很好地回答问题,课堂上还要花时间讨论,但所学习到的东西却不一定是考试内容,在当前中国医学院校仍旧以“应试教育”为主和以“分数”作为惟一能反映教学效果的工具,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和传统教育模式比较也许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医学考试方法的配套改革,设计以病例讨论式的测评考试系统,或许能更好的推动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实施。

4 总结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关键。临床实践和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PBL教学法,可以使枯燥、复杂的内容变得有趣、易懂, 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临床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脑血管病学很有意思,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在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Rhem J. 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J]. The National Teaching& Learning Forum, 1998,8:1.

[2] Bland JM. Teaching statistics to medical student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 ning: the Aust ralian experience[J]. BMC Med Educ, 2004, 4:31.

[3] Hartling L, Spooner C, Tjosvold L, 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22 years of outcome research[J]. Med Teach.2010,32:28-35.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4

[关键词] 记忆方法;神经病学;对应谐音联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83-02

神经内科是内科系统最难的学科,特点是概念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反映难于记忆、记而易忘。教师在讲授时也颇感枯燥乏味。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只管讲完课,而学生记住与否、记住多少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然而,一切知识,不论是理解记忆还是机械记忆,最终都必须记住,熟记这些基本知识是指导临床思维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师若能有意识地运用记忆规律并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无疑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介绍相应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增强了记忆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初步探索的对应谐音联想记忆方法例说如下:

1 方法简介

对应谐音联想是通过谐音联想,从一事物对应到另一事物。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着数字相同、本质和现象上类似,所以在大脑中容易产生联想。应用对应谐音联想思维法,可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记忆神经病学症状和体征的特点,进而较好地掌握神经病学定位诊断等相关知识,更好地为神经病学教学服务。下面列举几个运用对应谐音联想记忆法教学的实例。如谵妄状态临床特点为: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常有丰富的幻觉与错觉,形象、生动、逼真的错觉可引起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定向力、自知力均障碍。这些临床表现的记忆方法可以通过谵妄两个字的字型对应谐音联想:谵的右侧“詹”字联想为“在屋里说话”不能与外界正常接触。“妄”字上面的“亡”字应很醒目死亡、恐惧常有丰富的幻觉与错觉,形象、生动、逼真的错觉可引起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下面的“女”字,则对男同学说“处女朋友时都有定向力及自知力障碍”。同学们都会开心一笑,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如,在痴呆中有一种病叫做路易体痴呆,其主要临床特点就是:①波动性认知障碍; ②帕金森综合征;③反复发作的视幻觉。三者中必须具备两项。当然,短期机械记忆也能记住,但日久易忘,且易与其他类型痴呆混淆。但如果按照字面联想,“路易体”三个字,可以分别对应三个临床特点:“路”想象眼前一片起伏不平的道路(波动性),但不知该往哪走,路在何方(认知障碍)?波动性认知障碍;“易”对立面不易即不容易什么病不容易?什么病走路困难呢?容易想到帕金森病的慌张步态,即帕金森综合征;“体”物体没有物体却看到了物体视幻觉。这样,路易体痴呆病的名字本身从字面意义上就已经把其临床特点完全告诉我们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们应多发现,如在讲授锥体外系疾病Huntington病即亨廷顿病时,也可以告诉同学们该病的两个主要临床特点,疾病的名字本身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了:亨哼唱和同学们说,在唱歌的时候最容易做什么呢?同学们会一致回答:“跳舞。”我们鼓励,“对啊,唱起歌来跳起舞,那就是舞蹈病嘛!”同学们又会开心一笑。那“廷顿”就是“停顿”干什么事忘了也好,干错了也罢,总停顿那就是痴呆了。即亨廷顿病的两个特点:舞蹈病、痴呆。这样,同学们在开心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这个病的特点,而且,也应该会永久记住了。再比如,线粒体脑肌病中有一个类型叫MELAS综合征,其临床表现有:偏盲或皮质盲、癫痫、偏头痛、卒中样发作、血中或脑脊液乳酸增高。可以这样对应:Mmang盲偏盲或皮质盲,Eepilepsy癫痫,Llactic乳酸增高,Aache偏头痛,Sstroke卒中样发作。同学们记忆深刻。在遗传性脑血管病中有一种疾病叫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其英文缩写为“CADASIL”,其临床特点为:多于35~45岁发病,出现痴呆、偏头痛、反复多次脑卒中,常伴家族史,而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皮肤活检可见到嗜锇颗粒,基因检查可见Notch3基因突变,影像类似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特点。临床表现特点较多,不易记忆。但是,如果将这些临床特点与CADASIL一一对应,则非常容易记忆:Cchi痴痴呆;Aache偏头痛;Dduo多次脑血管病;A从本字母外形上看像一所房子家常伴家族史,而不伴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脑血管病易患因素;Sskin皮肤皮肤活检可见到嗜锇颗粒;Iin因基因基因检查可见Notch3基因突变;L对应影像学影像(CT或MRI)类似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特点。这样的例子很多,最后再举一个,在讲解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自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时,同学们记忆效果较差,常常记混、记不全,故我们将其临床表现与“颈内”“椎基底”对应讲授,同学们记忆牢固。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关键字是“椎基底”:椎追追回失去的记忆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基基础、地基基础不牢大楼倒塌跌倒发作;底眼底视力双眼视力障碍。颈内动脉系统的关键字是“颈内”:颈镜眼镜眼睛眼动脉交叉瘫或霍纳征交叉瘫;内内向不爱说话失语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

2 教学效果

2007年我们做过对应谐音联想法教学与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对比实验观察,结果显示:①对非实验内容试题,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答对率接近,χ2=1.2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对实验内容,运用对应谐音联想法的实验班学生答对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1),两种教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③在实验班内,两种教法教学内容试题学生答对率也不相同(P<0.01),对应谐音联想法明显优于传统讲授法,见表2。

表1实验班与对照班同学神经病学实验内容测试成绩比较[n(%)]

3 讨论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发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在教学中尽可能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直观性及趣味性的问题和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促进记忆,是集中注意力的原动力,也是牢固记忆的前提。学生的记忆力固然与自身的基础好坏、理解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关,但与有无良好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更直接相关。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有意识地把各种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多种记忆方法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方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对应谐音联想是通过谐音联想,从一事物对应到另一事物。由于客观事物存在着数字相同、本质和现象上类似,所以在大脑中容易产生联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造性地应用对应谐音联想教学法,使绝大多数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识记内容或鉴别要点,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对应谐音联想记忆教学在神经病学的运用尚不多见,如何将理论重点、难点讲清又能让学生当堂记忆并保持长久不遗忘是面临的大问题。此问题的解决:一是有效地挖掘、利用有限的资源,制作出高水平的对应谐音联想记忆内容。二是在运用过程中注意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病例讨论结合亲身临床经历等,加强记忆效果。

总之,对应谐音联想记忆方法是记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形象生动,一改传统抽象呆板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减少记忆量,扩大记忆容量,显著提高记忆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素质教育,必将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焕能.记忆法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探讨,2006,24(8):89-90.

[2]秦超,莫雪安,罗杰峰.创新思维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9(6):207-208.

[3]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3-305.

[4]帅杰.神经病学教学中素质培养及互动式教学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5):295-296.

[5]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18.

[6]李宝江.运用歌诀激趣 注重形态观察[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8):63-64.

[7]叶明.浅谈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记忆方法的传授[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3):76-77.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5

【关键词】 腰骶神经根病变;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肌电图;检查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039

下肢周围神经有卡压的患者, 问询主观感受时, 均有程度不等的疼痛, 观察神经支配区, 感觉有明显异常, 肌力呈下降显示, 肌肉萎缩, 而患者腰骶神经根发生病变时, 也有相应症状出现, 如何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 是防范误诊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关键[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 应用肌电图展开检查, 探讨鉴别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选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80例,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14~67岁, 平均年龄(35.9±10.4)岁。疑诊L4、5椎间盘突出20例, 疑诊外周神经病变60例。

1. 2 方法 采用肌电图进行检查。取日本NIHON KOHDEN, 设备型号MEBQZOOK2肌电仪完成相关神经肌电图检查操作。疑诊腰骶神经根性病变者, 行下肢胫神经传导、腓浅神经传导检查, 并对照健侧。依据需要, 行下肢F、H波反射检查。均用表面电极刺激和记录。依据肢体异常肌群分布状况, 应用针肌电图检查深层椎旁肌, 并对照健侧椎旁肌, 以对周围神经病变排除, 并对根性损害定位。临床拟诊为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者, 实施腓总神经运动传导, 并对照健侧。采用肌电图检查神经反支配的肌肉, 若≥2条神经支配的分布呈根性的肌肉自发电位同时出现, 或有波幅增高及小力收缩时限等神经源性损害表现, 需对根性损害怀疑, 完善下肢F波及H反射检查, 并采用肌电图检查相应椎旁肌。

2 结果

20例按腰骶神经根性病变疑诊, 采用肌电图检查, 18例符合, 符合率为90.0%, 另2例为各种周围神经嵌压, 占10.0%。60例按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疑诊, 采用肌电图检查, 55例符合, 占91.7%, 神经根病变筛查检出5例, 占8.3%。病情严重者, 外周神经与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呈降低显示, 但有正常的感觉传导;S1神经根病变有H反射消失;F波潜伏期延长;针肌电图检查神经源性损害呈根性分布。如临床L4、5根性病变病例, 以L4、5根所参与支配的肌肉如长收肌、胫前肌等待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患者为L5S1根性病变, 有腓肠肌、臀大肌等神经源性损害。实施肌电图检查:病变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呈异常显示, 应用针肌电图进行检查, 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其他肌肉表现正常。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 对外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查, 在对神经根损害诊断上, 敏感性居较低水平, 行原因分析, 与由多条神经根组成外周神经, 运动轴索至少丧失50%, 才可使复合肌肉电位降低相关[2]。故根性损害, 外周神经运动传导可呈下降显示, 但传导速度正常。在椎管内分布的后根神经节近端神经纤维, 对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无影响, 故腓肠神经及腓浅神经正常。F波为经运动纤维近端在传导中参与, 在前角细胞呈兴奋显示后, 又可有返回电位, 在对周围神经传导, 正常时, 若对F波潜伏期观察, 呈延长表现, 提示病变位于神经根或神经近端。

临床H反射为脊髓单突触反射, 可提供脊髓输入和输出信息, S1神经根有病变出现时, 对H反射观察, 呈消失表现, 或潜伏期延长。H反射侧间差>15 ms, 或单侧缺如, 与临床表现结合, 倾向诊断为S1神经根病变。

实施针肌电图检查, 针对按L2~4神经根病变疑诊的病变, 对长收肌、股外侧肌、股直肌检查[3]。上述肌肉任一神经根病变时, 较少出现同时受累的情况。长收肌是不受股神经支配的唯一肌肉, 可用于股神经单神经病变与L2~4神经根病变鉴别。对疑似L5神经根病变者, 应用针肌电图进行检查, 对腓神经支配的肌肉可排除。为对受损的节段进一步确定, 可用肌电图行深层椎旁肌检查, 并对照健侧椎旁肌, 进一步定位根性损害。疑似下肢周围神经出现病变者, 行相应神经电生理检查, 可见肌肉神经源性改变。疑似患者下肢周围神经出现病变时, 需积极开展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般情况下, 腓总神经病变对腓神经运动检查, 在胫前肌和趾短伸肌记录, 腓骨头波幅降低或有传导阻滞, 腓浅神经感觉波幅消失或降低。对腓浅神经及腓总神经参与支配的肌肉检查, 有相应的神经源性肌肉改变可见。在轴索丧失性腓总神经存在的单神经病变中, 实施神经传导检查, 无法对病变处定位, 需对股二头肌短头检查, 以将外腓总神经近端病变排除, 即完全是腓神经损害或以腓神经损害为主的坐骨神经病变。当患者为腓深神经病变时, 因其中至重度的L5神经根病变传导速度在表现上一样, 故需对L5神经根发生但不是由腓神经参与支配的肌肉检查, 以对根性损害鉴别。当疑似坐骨神经发生病变时, 除开展上述检查, 还需对胫神经运动传导进行检查。

本次选取患者中, 20例按腰骶神经根性病变疑诊, 采用肌电图检查, 18例符合, 符合率为90.0%, 另2例为各种周围神经嵌压, 占10.0%。60例按下肢周围病变疑诊, 采用肌电图检查, 55例符合, 占91.7%, 神经根病变筛查出5例, 占8.3%。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 腰骶神经根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查, 可为明确疾病类型提供依据, 具有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陆强彬, 朱祖福, 彭岚, 等. 单纤维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价值.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2, 25(1): 66-68.

[2] 杨雯, 李满连, 胡媚. 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34): 38-40.

临床神经病学定位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6年60例脑干梗死病例。结果: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者少,脑桥病变多见,且常合并其他部位梗死,MRI检查有助于确诊。结论:脑干梗死临床表现不一,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脑干梗死;MRI;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MRI证实,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3~83岁,平均64.8岁。有高血压者50例,占83.33%;糖尿病者12例,占20.00%;冠心病者18例,占30.00%;高血脂者17例,占28.33%;饮酒者4例;长期服用而骤停避孕药者1例。

1.2 临床症状:头晕34例,头痛12例,复视8例,构音障碍26例,引水呛咳、吞咽困难14例,恶心、呕吐8例,肢体瘫痪47例,面部麻木12例,意识障碍11例,感觉障碍15例,无症状5例。

1.3 神经系统体征:运动障碍47例,其中偏身运动障碍18例,交叉运动障碍29例;感觉障碍15例,其中交叉性感觉障碍8例,偏身感觉障碍7例;动眼神经麻痹6例,核间性眼肌麻痹3例;共济失调27例;霍纳征3例;Glaude综合征3例;Weber综合征4例;Foville综合征3例;Millard-Gubler综合征5例;Wallenberg综合征7例;脑桥外侧综合征2例;闭锁综合征2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9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例。

1.4 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证实,单发脑干梗死34例,其中多灶脑干梗死3例、中脑梗死5例、脑桥梗死20例、延髓梗死6例。有26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分别为小脑、丘脑、基底节、枕叶、顶叶、放射冠。

2 讨论

脑干梗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梗死,由于过去缺少MRI检查,仅依据CT检查漏诊较多,脑干梗死面积大,病灶多者CT可证实,造成本病病死率高的假象,本组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仅13.33%。本组脑干梗死病例中,合并高血压50例,占83.33%,提示高血压是脑干梗死的主要病因,高血压使小动脉透明变性,管腔狭窄,致梗死形成。此外,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饮酒、长期服用而骤停避孕药均引起或促进脑干梗死发生。

脑干解剖结构复杂,含有大量上下行传导束、Ⅲ-Ⅻ对颅神经及其纤维和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脑干梗死特征性表现为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本组60例中有交叉性瘫痪29例,占48.33%,交叉性感觉障碍8例,占13.33%,提示脑干梗死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典型者少见,其主要原因是脑干内传导束相对弥散,在不同层面靠拢,又在不同层面分开,故脑干梗死临床表现与部位、病灶大小、范围和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均有关。脑干梗死好发部位与局部血管解剖结构及有无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脑桥供应的桥支属终末动脉,且分支较多,缺乏侧支循环,是脑干梗死最常见部位。本组60例中单发脑桥梗死20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的脑桥梗死23例,共43例,占脑干梗死的71.67%,与文献报道相近,国外文献报道,通过尸检也证实了这一点。脑干梗死大多为腔隙性梗死,也可以无症状,本组中有5例无临床症状。腔隙性梗死可仅损及网状结构而不累及颅神经核与其他传导束,临床上单纯表现为头晕,本组单纯以头晕为表现者5例。

脑干梗死可合并其他部位梗死,使临床症状更为复杂,本组60例中合并其他部位梗死26例,占43.33%,其中多数为小脑、丘脑、基底节、枕叶、顶叶、放射冠。

脑干位于后颅窝,受骨伪影影响,CT检出率不高,MRI检查可弥补这一缺憾。

综上所述,脑干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脑干梗死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故对于怀疑脑干梗死的病例,不要单纯依据临床症状诊断,要尽可能行头MRI检查,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 石静萍.脑干腔隙性梗死的MRI、TCD与临床.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1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