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心理学定义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1

心理学属于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悟,包括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来源:文章屋网 )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2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 历史 现状解析

一、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该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繁杂。例如,想要获得声音反映规律,主要运用到听觉器官;另外还可以运用触觉的方式来感受。现代音乐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是实验心理学派的努力的结果。赫尔姆霍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该学家对心理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在1863年时发表了《作为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的声觉学说》著作,该著作详细分析音响学理论,将欧姆定律作为基础理论,通过不断研究,不断积累,总结出了该著作精华,并且制定成书。该著作为后人了解音乐心理学奠定了基础。直到1801年—1887年时,费希纳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起心理物理法。该理论之所以得以世人见面,主要是通过了大量的感觉适应以及强度试验,音乐家通过自我观察,以及对听觉和视觉在声音影响下心理变化情况进行记录,更好的研究了听觉心理以及视觉心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838年—1916年之间,马赫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了感觉和音乐之间的关系,注重研究表象和感觉之间的关系。音乐节奏感越强,心理的变动幅度更大。1883年时,音乐心理学才被真正的确立,它的创立者是施通普夫。在创立同时它发表了一本《音乐心理学》书,该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主要是融入了赫尔姆霍茨的研究理论,将该研究者的生理学和物理学贯通在一起,使得音乐研究更趋向于音节研究,着重阐述了不协和音以及协和音之间的关系,并且准确的将这些感觉定义出来。

在1883年和1890年时,它开始出版《乐音心理学》,这本书记录了大量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案例,整本书凸显出乐音谐和理论。该研究者认为人们对音乐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辨别音乐的和谐音,然而很多人对音乐不了解,他们的辨别能力比较差,高级神经不能发挥出音乐鉴赏作用。这本书对后人研究音乐有重大影响。随着时间推移,该研究者的弟子柯勒、勒温、考夫三个提出完形心理学观点。在不断发展中,该心理学逐渐成熟,最终被确立。雷维斯在三个弟子的研究理论上,转化了研究方向,从听觉病理障碍研究转向音乐心理学研究,并且取得突出成就。

在2O世纪初,音乐心理学才被人们重视,才被逐渐的分离出来。后人开始着重研究心理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例如:西肖尔提出音乐才能问题、库特特意研究音乐心理学曲线图。随着研究力度不断加深,西肖尔和他的学生一同努力,研制出大量的知觉的仪器,方便在实验开展。这些仪器为演唱会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它可以进行高低音伴奏,可以将颤音以及波谱记录下来,对每个影响音乐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特定的研究方式。西肖尔研究过程中,他非常重视颤音的研究,并且在研究时提出音高辨认方法,并且分析了“正常错觉”现象。捷普洛夫一个苏联心理学家,他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有贡献,他认为音乐的核心是节奏感、调性感以及音乐听觉,他的研究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音乐,对音乐心理学有更深的掌握。

二、音乐心理学研究状况

(一)研究音乐知觉

很多的音乐研究工程来源于实验,这些实验最关键的部分是音乐知觉。音乐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每个音乐事件中,只要通过加工,从整体上把握音乐。这样可以准确的理解出音乐心理学,可以使得每个细节都被关注。从人们对音乐的研究方向中发现,人的认知能力对音乐研究有重要影响,而且很多研究都从这些方面开展,使得知觉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上。音乐时间知觉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音乐中具有问模式知觉,该时间模式指的是对音乐时间和节奏的把握,将这些相关的因素编制成编码类型或者是机制类型,再进行探讨。第二,时间模式操作,时间模式操作比较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在普遍操作中,将每个时差和理论进行深入理解,使得每个音乐时差具有准确的解释。第三,知觉操作模式,指的是知觉和操作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使得每个音符在其中都展现出了作用,人们更加深刻理解时间模式的连接性。第四,内隐学习以及内隐知识在音乐知觉中的作用,人们研究音乐越来越注重每个背景和形式,在这些音乐背景后,人们更加注重知觉的广泛理解,对狭隘的理解,人们更趋向广义理解。在音乐的领域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首先,人类的大脑作为生物钟,这些脑细胞能够准确的把握振荡器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也许非常有特点或者个性,但是在同一模式下,人们准时的完成了时间模式的感觉。然而,感觉声音的机理是什么,这些机理能对应怎样的脑功能。其次,音乐材料以及音乐训练这些因素对音乐知觉有何影响,反映能力会怎样。最后,内隐知识对内隐学习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也无从知晓,这些问题是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音乐认知神经科学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它关系着脑神经科研究,在1982年,美国研究学家出版了一本《Manfred Clynes》书,该书对大脑、思维以及音乐有了深入解答,成为人们研究音乐和大脑之间提供了借鉴和基础。这些研究为人们深入研究音乐和大脑系统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人们更能准确的掌握音乐产生的音频和大脑接收之间的关系。借助Mounteastle原理,人们可以在神经语言中找到音乐的语法,可以准确的定位出Trion模型。并且成功的提出了音乐结构和大脑神经元之间的构造。人们只要运用脑电图、正电子发射设备、磁共振成像技术就可以定义出该设备之间的关系,更好的研究了大脑反映形成和音乐影响。该研究方法最后被人们定义为:莫扎特效应。研究者通过脑成像技术的检验,将这些临床病例分析出来,并且研制出学习软件,使得音乐学习提高一个新的水平。人们渐渐地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运用新型的神经语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音乐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音乐心理学具有四大普遍性,合法性、抽象合理性、普适性以及可通约性。这是大性质使得音乐无国界。音乐就像一种语言,虽然它的表达方式不一致,但是人们却都可以理解其含义,同样能够在音乐中获得感动。哈琴森认为音乐心理学的影响因素主要为两大类型,其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因素。其二:交叉学科对音乐的重视。音乐和心理学本该是一对平衡的关系体,对它们的研究应该保持在平衡的水平上,因为这样才能准确的研究音乐的深刻含义,才能更加精准的定义音乐。

参考文献

[1]王坦.浅谈将音乐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6期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3

一个心理学家怎么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获得该奖是因为他把心理学的、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思想,结合到了经济科学中。

今天的经济学模型越来越多地建立在有关信息处理的心理学模型上。卡尼曼的工作表明,许多人类决策,特别是不确定环境下的决策,与概率原则是相背离的。卡尼曼和他的长期合作者阿莫斯・特沃斯基(1996年去世)一起奠定了新的行为经济学基础。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指出,人们在不确定性世界中做判断依赖于3种最重要的启发式: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可得性(availability)以及锚定和调整(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换言之,当面对不确定的事件,人们往往基于过去经验的类似性来预测当前事件的可能性。可得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锚定和调整启发式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最初得到的信息会产生“锚定效应”,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

由此,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以解释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例如,人类有回避损失(loss aversion)的倾向,即损失的效用要比等量收益的效用得到更大的权重。又如,人们对资产的变化比对净资产更敏感,因此人们根据参照点来定义价值,而不是根据净资产本身。这叫做参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ce),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参照点来改变其行为。而对于获得的自己财产之外的东西,人们倾向于给予更高的评价,这形成了捐赠效应(endowment effect)。

我们可以看到,卡尼曼致力于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探讨人类的内在动机。在我听到的卡尼曼讲座中,他没有谈论经济学,而是讨论什么是幸福。关于幸福,他定义为:“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正面评价,包括积极的情绪,全心的投入,满意度和意义感。”

卡尼曼把幸福分为“体验的幸福”与“评价的幸福”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指在一个个生活时刻人们对自己情感状态的满意度,后一部分则是总括性的对生活的主观评价。参照前面的定义,可以说积极的情绪属于体验的幸福,而意义和生活满意度属于评价的幸福。前者以生活的时刻为基础,后者以生活的记忆为基础。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4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情景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 理解性输入

笔者在阅读大量有关情景教学法的文献后,发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和理论基础错综复杂,不同的作者给予不同的定义和理论基础,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情景教学的理解提出它的定义并探寻它的理论基础。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又称视听法,它源于20世纪30年代,语言学家帕尔默和霍恩比是杰出的代表。他们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在语言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工作,最后创立了一整套教学法理论原则。它具有以下特点:语言教学应从口语开始,先听说、后读写;以外语教授外语;以情景方式把新语言点引出;词汇选择以常用为原则,先教常用词汇,保证最常用的2000个单词先教(何广悭,2004)。

还有学者从语言学家那儿找到灵感,对情景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描述。如文嘉玲(2008)在《情景教学法探源》一文中指出:情景教学法是将语言看成一个结构、一个有规则的系统,深受结构主义的影响,在教学材料的安排上要按语法结构、句型,由易到难来安排的。而于瑶(2003)认为所谓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指导下,在从认知方面教授语言结构要素和功能的同时,利用并创造各种情景,使学生沉浸在丰富的、自然或半自然的言语习惯环境之中进行学习并用言语表达自己认知和内心的情感。

笔者依据自己对上述定义和其他文献中关于情景教学法定义的理解,以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一连串有联系的场景,利用具体的形象或根据语言描述使受教育者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从而有效地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语言论认为语言是人们在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它和情景不可分离。外语教学也同样需要情景。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要学的词法、句法等内容,借助于实物、动作、图像或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合理设计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快乐学习英语于情景之中。本文将从当代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三个方面探索其理论依据。

(一)情景教学法心理学理论基础

从当代心理学角度看,情景认知理论是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个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阻碍或抑制作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作用。而情景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景认知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又一重要研究取向。它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情景认知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和语言一样,其组成部分都是对世界的索引。知识源于真实的活动和情景,并且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被完全理解。因此,真实活动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学生要把语言习得的方式加以引进并与学得的语言学习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转引自刘曲,2008)。为此,很多学者进行了情景认知理论和学科的整合研究。如王艳萍、张静(2003:3)在《情景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中提出,根据情景认知理论,教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情境、内容、激励及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英语教学环境。即教师要设计出与学生自身经验相一致的情境;设计出类似于日常实践中连贯性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设计出能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二)情景教学法教育学理论基础

从教育学角度看,情景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学生的认识规律。人的认知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感觉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而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一切均来自经验,“行”先于“知”,要遵循这种自然的途径,就得设置一定情境,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大师胡春洞(1998,14)也指出,学习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复杂系统,实践就是最直观的认知行为。认知是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情景教学法就是通过给学生设置情景,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形象和间接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活动。

(三)情景教学法语言学理论基础

从语言学角度看,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语言情境论和系统语言学。

1.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是Chomsky(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和Krashen(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假设。Chomsky认为:人具有天生习得语言的本能,因为人脑中存在一个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LAD)(龙文珍,2003)。它对二语习得同样有效。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是输入假说模式。具体而言,“输入假说模式”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①语言习得―学得假说;②自然顺序假说;③监控假说;④语言输入假说;⑤情感过滤假说。这五个假说彼此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S.Krashen(1981:1a)在二语习得理论假设指出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他定义为: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 subconscious Process:...The result of language acquisition,aquired competence,is also subconscious.Other ways of describing acquisition include implicit learning,informal learning,and natural learning.In non-technical language,acquisition is “Picking-up” language.

学会语言是潜意识的、不知不觉的,称为“语言习得”。关于“学得”。他是这样叙述的:“We will use the term ‘learning’ henceforth to refer to conscious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knowing the rules,being aware of them;and being able to talk about them.Non-technical terms,learning is ‘knowing about’ a language,known to most people as ‘grammar’,or ‘rules’.Some synonyms include formal knowledge of a language,or eplicit learning.”

Krashen在语言输入论中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Krashen又列举了最佳语言输入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输入应该是能够理解的。克拉申(1982:64)曾把能否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个优秀语言教师的标准,习得的最佳语言输入应是真正自然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人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大量接触或输入自然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后才逐步习得语言能力的,语言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而孤立存在,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无法习得语言。因此语言习得理论对情景有着很高的要求。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知识的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由学习者自己构建的,而不是他人传递的,学习是一种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情景教学,他们认为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作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景(陈琦、刘儒德,2002:103)。根据他俩的描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及其他手段创造情境,在一连串的情景中,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化乏味为兴趣,化单调为形象直观,使学生乐学、会学,在这种情形下,他们就能主动地、轻松地获取知识,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观。

3.语言情景论

当代语言学家M.A.K.Halliday的系统语言学(Systematic Linguistics)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ow Malinowski)的语言情境论创造的。这个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如果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系统地从各种场合学习,缺少某种场合的语言经验,你便不能在此种场合下准确地表达或描述(转引自龙文珍,2003)。

三、结语

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广泛的被一线的教师所采用,它与任务型教学途径一样被大家所喜欢。它之所以还能在教学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了我们一贯提倡在教学法的选择上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外,还与它自身的优点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不管是从心理学、教育学还是语言学都有它的理论基础。情景认知理论、认知规律、语言习得假设和语言情景论都是它的理论依据。我相信情景教学法在融入新时代的因素后将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

[3]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30-31.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EB/OL].http://baike.省略/view/630921.htm,2009-08-08.

[5]刘曲.情景的再现――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法探讨[硕士学位论文][D].河北:华中师范大学,2008.

[6]龙文珍.中学英语情景教学的设计与运用[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7]文嘉玲.情景教学法探源[J].科技信息.外语教研,2008:23.

[8]王艳萍.情景认知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http://218.22.0.27/lwk/dianziban/200303/17.htm,2009-08-08.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5

1.心理药效学的应用范围

心理药效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医治工作中可以起到指导作用:

(1)要把医治的方案详细告诉给病人,再加上心理药效的作用,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主动求医的病人和被动求医的病人家属适合于这一种方法。

(2)对于那些没有感觉和有癔症性的病人则适合用暗示疗法。这一种方法比较多地使用在精神科的临床实践治疗中。

(3)经常和病人谈话而且得到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的病人,应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和病人还有他们的家人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这对于进一步知道病人的患病原因有很大的帮助。

2心理药学的定义及其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

2.1心理药学定义和心理药效学相同的是,心理药学也是一门新兴起的学科,别名又叫精神用药。从小的层面上来说,心理药学是研究精神病病人如何用药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包含在治疗过程中的药品的种类和用量等等。但是,大的层面上的心理药学的研究对象则更为广泛。

2.2心理药学所用于的范围

A、把精神病理学和精神药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再加上病患的实际诊断的结果,来得出合理、全面和有效的医治方案。

B、为了得到较好的医治结果,需要让精神病病人及其家人接受有关这方面药品治疗的教育。

C、借助阅读治疗精神病患者这方面的报告和文章,来对病人的健康和监督控制等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还要主动、热情地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3关于药学心理学

药学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基础是心理学和药理学,即把心理学和药学恰当的联系起来,再经过除了药品本身以外的其他信息的刺激,从而使它的效果和实用的药品的效果相似或者更好。在外国,它则被称pharmaceuticalpsychology。因为在实际的药品应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那些拥有研究心理学背景的药学专家们就试图使药理学和心理学联系起来,于是,在1979年便创造出了药学心理学。但是,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还有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药学心理学也就慢慢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重要性在医疗保健中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心理药学和心理药效学两个分开的学科了。

4结论

基础心理学定义范文6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平面设计、结合、应用、关系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oday's society, graphic design has not what with intense visual picture of shock the audience's line of sight, but to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research of consumer psychology by the success of the capture of the consum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from the design of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to accurate analysis man's thoughts and emotions, and applications in graphic design, the design to learn, aesthetics, and psychology of the perfect unification. This paper is to design psychology this theory, timely into the plane of design, continuous exploration have been the perfect, make the plane design more and more accord with huma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phic design.

Key words: the design psychology, plane design, combining, application and rel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简述平面设计与设计心理学

1.1平面设计的定义和特征

1.1.1平面设计的定义

设计一词来源于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这个字而成。日文在翻译“design”这个字时除了“ 设计〞这个词以外, 也曾用“意匠”、“图案”、“构成”、“造形”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 design”。

平面设计是将设计者的思想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形。也可以用手绘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它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外部线条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事物的形象。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平面设计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想法和信息,用文字和图片把思想传播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意图,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设计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震撼力、艺术的感染力,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事实上它更多的有点象人际关系理论学,依靠自身人格的魅力来征服对象,并成功地再现出人的思想和感情。你的设计代表着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需要你的智慧和诚意去打动他们,你实际上是一个“出卖”情感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有独特的思维及深厚的美学功底以外,更要有创新精神,除了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的吸收和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心理学、甚至哲学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具有丰富内涵的设计作品。

1.1.2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体,是商业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的理解与克制,需要借设计者的作品去反映客户内心真实的想法。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有美感又要具有实用性、设计要因人而宜、以人为本。设计永远没有完成的概念,只能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设计的关键是在构思的过程中要确立主体,赋予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运用各种设计元素,进行有机艺术组合,使作品能够达到个性化、专业化,达到与众不同的效果,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只有通过不断的内在修炼,不断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的经验,才能做出精品,极品和神品,打动别人,对与设计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材质造型要让人感动,图形创意要让人感动,结构组合要让人感动,色彩品位要让人感动。

1.2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1.2.1 设计心理学概念

设计心理学起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他在《设计心理学》书中写到“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设计是一门十分典型的与许多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无论是为谁创作,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都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想法,他是在设计时要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与其产生共鸣,共同达到视觉和心灵的愉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科和心理学科交叉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设计师应该掌握的一门专业,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的心理特征,通过艺术形式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科。它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和语言等),通过这些设计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这种心理反应同时又作用于设计上,起到使设计更能给人们带来满足感,最终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设计目标的心理因素,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中“人”的因素,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本人。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思维和客观意识的个体,都有不同的爱好,这一心理决定和影响了设计。设计产品的丰富内涵只有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才可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取得良好的市场效应;而设计师在创作中必然受其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的影响,即使在同样的限制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作品,使设计结果也天壤之别。为避免设计走进误区,更应该从心理学角度予以研究。因此,设计心理学就是研究设计和消费者心理的学科。

1.2.2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