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设计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设计策划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测绘;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1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国家的基础行业之一,传统的城市测绘正向着多元化,信息整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测绘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大趋势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所有和测绘相关的信息,再根据人们的自身需要进行筛选,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当然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城市测绘行业相关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其中包括了设备,测绘技术等方面。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利用得到最大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测绘信息化也将是必然趋势。

2 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综述

(1)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含义。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依靠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向各界提供有效地理信息的系统。该体系包含了多个技术学科,并透过数字化技术,迅速完成有关地理信息的更新,并对其进行智能化处理,使其能快速准确的服务于社会端。

(2)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特点。第一,信息量增加。区别于传统测绘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化测绘能够提供的信息量是远远大于传统测绘的。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络的普及,信息集成和分享平台的完善。传统测绘行业提供的信息具有局限性,往往只是在地理信息,地标建筑的形状尺寸大小等,而信息化测绘体系则能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包括其他领域,比如社会信息等。

第二,信息种类的增加。传统测绘行业主要以提供图纸为主,但是随着城市测绘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提供信息的样式也越来越多,比如说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呈现信息。多元的发展给人们创造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第三,测绘技术的多元。采集数据和遥感技术是传统测绘行业在进行测绘工作时多采用的方法。但是随着测绘行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激光扫描,低空摄影等新兴技术也都加入到城市测绘行业中,并且被广泛的使用。这些新发展的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采集信息比较快速,这样才能够顺应当下,满足人们的需要,及时提供信息。

第四,测绘的网络化发展。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更加依赖互联网。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在上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而且互联网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不需要单独建一个资料房,省下了成本。人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就能查阅相关的测绘信息,了解这个城市的相关信息,打破传统地理信息单一浏览方式,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途径。

第五,测绘产品公众化。打破只能以图纸方式来呈现地理信息之后,测绘产品借着互联网共享平台变得公众化。以往,只有有图纸的人才能接收相关城市的地理信息,大多数人只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累积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信息。现今,人们在网络上可以搜寻到所有城市的地理信息。

(3)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首先是关于城市测绘,城市测绘区别与其他测绘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城市测绘是以城市的管理和建设为核心的。所以城市测绘所采集的信息主要是该城市的地理信息和城建状况。掌握着基础测绘资料和数据。城市测绘行业的一般定位是:立足本城,通过测绘的方式来获得本地基本的地理信息,并且充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这些信息来更好的建筑该城市。信息提供的对象包括了政府机关,企业和个人。再者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定位。城市测绘信息化的根本在于互联网,从采集方式到分享形式,信息化测绘都是立足于互联网。互联网的特性是快速,便捷,共享性,这些特点都是今后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所要立足之根本。

3 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

(1)信息测绘生产体系建设。信息测绘生产体系是城市测绘体系的基础。生产体系主要是通过测绘所获得的信息,详细分析各个机构在测绘工作中如何运作,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现阶段,测绘生产体系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是依赖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根据测绘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对各个部分进行建立和完善。第二则是在后期对前期测绘工作的延续和继承,进一步完善前期的信息内容。

城市测绘信息生产体系的建立主要是针对数据资料。这一生产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顺利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就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要做到及时性,针对性,全面性。通过测绘技术获得地理信息后,第一时间输入数据库,通过相关信息的关联性进行整合和处理。在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壮大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测绘信息交织网,这就是信息化测绘生产体系的建立。

(2)信息测绘服务体系建设。地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在被人们接收的过程中就关系到服务体系的建设。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能够更好的推广地理测绘信息,推动地理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建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多角度,多品种,多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分享平台,提供人们更多的选择,便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信息测绘服务系统最终的目的。然而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服务体系并不容易,其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保证信息的质量。

信息是城市测绘产业组成的根本因子,没有信息数据资源就没有城市测绘信息化。要保证信息的质量重要的是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及时性。要及时处理过时信息和填充新鲜信息。同事避免信息的错误给人们带来误导和不便。只有保证了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了服务体系的质量。

除此以外还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管理数据库,不断研发城市综合空间信息基础服务平台,最大化的实现地理信息的个性化服务,满足每个人的需要。

(3)信息测绘管理体系建设。做好信息的管理工作是信息测绘系统建设的保证。信息化测绘体系包括很多行业和单位,从采集信息开始到输入信息,处理信息,管理信息到输出信息有十分详细的划分。每一个过程都包含信息的管理工作,所以建立一个合格的信息测绘管理体系是必要的。信息测绘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根据自身特点,设定一个能够达到的方向。

信息测绘系统的建立关系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技术体系,生产体系,数据资料和资金等方面。能够管理好这些就能够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这需要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也需要向其他地区或者单位借鉴经验。要明确必要的管理环节和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赋予其职能,建立人员监督和考核机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来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工作的建设。

4 结论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测绘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的管理城市的基本信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更是能够推动城市测绘行业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测绘信息化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还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本身仍存在许多问题,所以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我们相信在信息化发展的大浪潮下,城市测绘行业必然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庆虎.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体系设计与建设[J].学术论坛,2012.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2

【关键词】城市市政;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覆盖率越来越高,城市市政排水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规划设计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

二、我国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

1.城市给排水工程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铺设不但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而且对于改善投资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城市规划合理的体现,而且与居民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铺设规模正在飞速壮大,这种庞大规模对给排水管道的安全施工技术也有越来越高端、越来越严密的要求。同时,对于市政工程给排水的管线工程、顶管施工技术和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来说,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给排水工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为目的,对城市的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以达到适用、排水无污染效果的城市工程项目。

2.我国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现状

我们知道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重点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即合理地利用城市水资源、科学地保护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稳步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工程规划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我国城市给水系统中的问题表现在: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供水能力不足,供水的可靠性差;过度开发地下水资源,引发地下漏斗,海水倒灌等一系列问题;水价体制不能使水资源优化利用,即水资源费收费标准偏低,同时水价的形成机制不合理,使得价格体制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对于城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的普及率低。

三、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原则

1.协调要求

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协调要求,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结合城市建设的所有工程进行协调规划,设计成具有协调能力的建设方式。协调市政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城市化的建设效益,促使城市在生活、生产中充分利用给排水系统,保障城市市政给排水具备科学、完善的优势。

2.环保要求

环保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直接要求。目前,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深化了环保理念,为给排水提供规范的环保标准,要求市政给排水工程既要达到城市建设的环保标准,又要规范自身在施工中的环保表现,平衡市政给排水的经济效益与环保要求,很大程度上树立了环保标准。

3.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最终原则。例如:规划设计的目标要求是满足生活用水,而给排水规划的过程中,则需体现目标要求,根据城市的生活需水的实际状况,提出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城市生活供水的优势,发挥目标要求的约束作用,达到城市市政给排水的建设标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产业结构,都和这个城市的水资源存储情况相关联,或者可以说城市的发展前景完全由水资源的蕴藏情况所把握。

四、市政给排水设计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严重脱离实际应用环境

给排水的设计根据不同城市的地势特点有不同的设计需要,给排水管道的设计应该要以城市的总体区域特点为主,设计时要充分考量城市的地下结构,道路方位以及整体城市规划等因素,尤其是对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因素的考虑。例如,如果设计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或者容易爆发洪水和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区域,管道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为地势的高低和排进水口的设置位置,一般情况下,管道是由地势高的地区向地势低的地区进行铺设,水流会直接以重力方式排出;对于地势较高的路段,可以采用中间豁口的方法将水流分散排出;对于中间地势低洼的路段,可以借助排水设备保障水流的及时排出。为了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临近河流区域的排水管的设置要尽量高于水位的最高值,以使水流达到高值时能够顺利排出。

2.没有充分考虑污水的排放需要

城市给排水管道的排污功能日渐重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废水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在给排水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这一因素。在设计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污水管的设计和埋放位置过浅,最低处的污水管埋放的深度达不到整个管道的水流排放要求,影响了管道整体的倾斜度,产生污水的积留。在设计时,要注意满足管道整体系统的要求,污水排放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相邻地区的污水排放问题,设计者往往只注重地区污水的排放功能,而忽视了污水排放的整体性原则。

3.没有充分考虑雨水预留管道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多雨的城市和地区,设计排水管道还要充分考虑雨水的进排口设计。一些地区在进行城市管网设计时没有将降水因素考虑在内或者对降水量预估不足,导致设计时雨水的进排口不能满足实际进排水的需要,尤其是雨水进排口过小,在大量的雨水降临时,进水口的容纳量有限,只有少量的雨水能够进入排水管道,而大部分雨水仍然溢流在路面,使得排水管道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效,造成大量的路面积水。

五、城市给排水问题的解决措施

1、注重科学研究,用现代科学技术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加大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充分利用国际上成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的高起点、高标谁。加大科研力量和经费的投入,并将成果及时转化到实际工作中,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多开投资渠道,用市场经济规律为给排水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在保证政府投资力度和财政资金来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多渠道的筹集各方资金,打破行业垄断,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确定投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保证触资体制能够长效发展,加大给排水设计的力度,推动城市供排水事业的全面发展。

3、完善各项法规,用法律手段确保给排水工程建没及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立国际通用的规则,通过行政立法,完善法规,建立明确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职责制度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形成规划、建设、维护、监管等各部门的权利、积责和监管机制。

4、在城市水系统设计中需增加与自然系统的有机协调,做好水资源的统筹规划,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贡献效率。同时需关注设计的多目标化和因地制宜。

5、需树立前瞻、动态的规划思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需要制定合理规划,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期规划,使规划更具弹性、适应性和连续性,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6、应重视规划的、科学的、全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避免片面的因素干扰。

7、在执行规划的过程,政府各级部门应加强执行规划的力度。

六、结束语

加强对城市市政排水规划的设计研究,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市政的合理性排水,也是我国以人为本基本国策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王涛.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及措施[J].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3(3):166-168.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3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of initiation, people have not only satisfy in material wealth, begin to seek spiritual enjoyment, to make body and mind in the fast-paced society is relaxed and relaxation. In town construction, an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nstruct a variety of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build leisurely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reflect the sedi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 People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build water especially open space, let here bubbling streams, green shade days.

Key words: the city garden; Landscaping; Desig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 城市绿化设计

城市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绿化的选择要根据环境特色决定的。例如两侧建筑景观比较有特色,要表现建筑那么就选择比较低矮的植物。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通过隔离带的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到大、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的结合,是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古今中外道路绿化都备受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 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唐代京都长安用榆、槐等做行道树。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更应注意行道树的选择,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地被色块过于重复的现象。应采取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的配置手法相对统一的方式。我们可以选取十几种行道树作为基调树种,确保城市道路绿化能体现和谐一致的总体风貌,而中下层尽量丰富多彩。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

3 城市园林发展对策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3)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4)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 000种、树木近8 000种,可扩充造景材料。树种配置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还要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并鼓励巿民养花、植树。为增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增加乔木比例,乔木下面种草皮,并适当点缀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和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创建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6)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为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一是配备高素质绿化专业队伍。按城市园林绿化三级管理办法规定,市、区、街道等三级都应配备、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对现有的人员,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训,特别是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各街道组建护绿小组,督促行人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培训。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护绿人才培训,特别是既能修剪又能造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养护的需要。 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实行包干分区,把绿地管护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行奖罚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做得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而对在养护管理工作中不问不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

(7)加强抚育措施,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良好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被回填和运走,绿化的土壤是贫瘠土壤,并已被建筑垃圾污染,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将清除建筑污染规划进去。在建筑完成后,建筑垃圾由施工队清除运走,禁止将其埋在地下或堆在绿地上,同时禁止在绿地排放污水、垃圾等。在栽植前充分考虑土壤肥力,贫瘠土壤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后再用于绿化;选择树种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可通过除草、灌水、施肥、修剪、控水、控肥、挂设鸟箱、引进有益的昆虫和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加林木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病、抗虫等)。同时,还要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林木生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防止隐患。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生态环境

虽然现阶段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相关行业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进而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文章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详细内容如下。

1城市道路设计现状和问题

两面性的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我国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在发展时候所遵循的原则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在最近几年中,城市发展的虽然很理想,但是一些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这就使得城市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市人口在现阶段正在受着交通堵塞的困扰,如果想要使交通堵塞问题得到缓解,当务之急就是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对道路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为城市的交通提供更多的便捷。虽然目前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于设计城市道路的过程中,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只要懂得扬长避短,就可以早日实现畅通道路的目标。

1.1城市道路设计现状

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心态随意。通过道路的规划,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和经济条件,进而将自身的优点展现出来。在一个成熟的设计方案中,城市的景色可以在交通路线中体现出来,比如一些知名的经济会所、CBD及代表性的建筑等。因此城市的道路设计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并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可不管是哪一个城市在现阶段中所设计的道路规划都并不够优秀、完整,大多数人在设计的时候都是一种随意的心态,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思熟虑,道路设计是否合理都是在后天的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如果这条路对于城市的发展没有用途,甚至起到阻碍,政府就会对其进行拆除,使得人力、财力在一定的程度上都会受到损害。在建造道路时,任何机构都将利益看成了重点,以这样的出发点进行相关活动,是不可能设计出好的方案。设计城市道路时不具备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同的城市见证了不同历史的发展,对此,我们要给予更多的保护。为了促进城市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方向,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道路的设计。在现阶段中,设计道路的方案由领导决定,可以直接改变。有些路,新的领导上任以后就会感觉到没多大用处,也就不会花太多的精力、财力在这些路上,而是会放在其他的道路上。作为一个城市的领导者,在判断应该使用哪个道路方案的时候,应该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而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没有体现在城市道路设计的方案中。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道路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可是人民群众并没有参与到城市道路的设计中,都是以领导的意识为出发点的,约束力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人们也越来越不关心道路的建设了。设计道路的时候没有重视对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在我国,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史都有上百年,更有甚者是上千年,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这些情况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城市的历史和标准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除此之外,生态环境在设计方案之中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了破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伤害了城市。

1.2城市道路的设计问题

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设计产生了很多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对道路的拓宽比较盲目,在我国的城市中,较窄的红灯线、不多的主干机动车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使得机动车不好驾驶,方向感不强;②对道路岔口的设计不够合理;③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我国人口数的问题,而且也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2改进城市道路设计的具体措施

2.1对设计方案的监督性要加强

要想顺利的进行城市道路发展工作,监督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实施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审批、使用及将建设土地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其次,对承包商的施工过程要密切的进行观察,并不定时的进行抽查,避免有“钻空子”的现象出现。

2.2城市道路设计坚持以民为本

随意的变换道路规划、无线拖延工期是在道路设计方案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阻碍顺利的施工,使人力、物力遭到了浪费。“以人为本”是工程施工的原则,合理和严谨是所坚持的理念,这也是设计城市的基础。道路是城市得以发展的窗口,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不断的完善期间存在的问题。

2.3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建筑的时候,要保证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不被损坏,保证生态环境不会遭到破坏。现在的城市中,大多都有雾霾,人们的安全都是问题。因此在设计城市道路的时候,一定要将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力度进一步的加强。

2.4解决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措施:①虽然我国设计的红灯线不够宽,但是对道路的拓展并不能够随意,会使土地资源更加的紧迫,可以翻修一些破旧的道路,将道路的价值更好的利用起来;②在城市中有太多的道路交叉口,可以在交叉口处将坡度增加,便于排水。将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做到小中见大;③将非机动车和人的交通量进一步的解决。可以根据主导建设一个支路,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详细,有助于分开人流和机动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于城市道路建设之中,这就需要相关的政府和部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一些相关的措施,促进城市道路规划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娟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5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投融资 问题 对策

1.引言

沈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起步于1998年市建委组建城司,开启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随着政府投融资工作的发展,陆续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地铁公司、五里河公司。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投融资工作力度,组建了基础产业集团、达锐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各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融资,有效地缓解了政府有限财力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存在问题

2.1平台规模小,融资能力弱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虽然起步较早,平台数量也不少,但是平台的规模普遍较小,融资能力较弱。有的平台资产负债率高,已无继续融资能力;有的平台注册资本不实,运营能力较差;有的平台仅体现了“融资平台”功能,没有实现投资建设、资产运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

2.2融资手段单一、运营机制不活

多数平台融资渠道不宽,主要采取土地抵押单一手段从银行融资。有的平台经营方式行政色彩浓,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未能有机结合和有效放大各类国有资产、市场资源、运营活力不足。

2.3管理职责不够清晰、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政府城建投融资工作,部门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计划、融资、投资、建设、偿债各环节没有紧密衔接、有机结合,组织管理体系不够系统、完整、统一。存在管计划的不管融资、管融资的不管项目建设;有的融资资金不能马上使用、有的项目急需资金投入等问题。

3.对策建议

3.1建设政府城建投融资一体化管理体系

建立职责清晰、管理科学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管理体系,实行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计划、投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债务偿还一体化管理。在市城建项目计划部门统一管理下,将纳入市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按职责分工落实到项目主管部门和政府投融资平台,由政府投融资平台具体组织实施。市城建项目计划部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计划执行的综合协调和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统一管理。发改委、国资委、财政局、国土局、监察局、审计局等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积极支持做好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3.1.1编制投融资计划。市城建项目计划部门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城建五年规划、年度城建计划及投融资管理的要求,统筹考虑城建债务规模和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编制年度城建项目投融资计划,确定项目主要部门和投融资平台,经主管副市长审定,纳入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下达执行。

3.1.2落实项目融资。项目主管部门会同政府投融资平台确定项目融资方式,按照融资要求包装项目,完备立项、审批等融资主体,负责落实项目融资。

3.1.3实施项目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项目建设的法人主体,负责按照项目建设相关要求和管理制度实施项目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

3.1.4项目的运营管理。项目建成后,按“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投融资项目资产由投融资平台持有,并负责管理和运营(维护),对需专业部门维护的项目,投融资平台负责与维护部门签订委托协议。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应的运营管理要求进行监督管理。需要移交的投融资项目要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和运营管理责任。国资部门和财政部门对投融资项目要及时审核决算、纳入资产管理,履行资产监管责任。

3.1.5融资项目债务偿还。政府投融资平台是融资项目债务的偿还主体。市城建项目计划部门在编制城建项目投融资计划时,要会同项目主管部门和政府投融资平台及相关部门制定偿债方案,落实偿债责任,明确偿债资金来源,按分类管理原则纳入政府相关计划和预算管理。项目主管部门要协调相关偿债责任部门和单位及时落实偿债资金,政府投融资平台要按照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偿债计划,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3.1.6加强投融资工作管理考核。要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考核管理制度。制定投融资工作目标考核和奖励政策,形成薪酬体系与投融资工作目标、经营业绩挂钩的投融资管理考核机制。

3.2实现政府城建投融资项目分类运作模式

政府投融资平台按照不同项目的特点,分别建立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融资运作模式。

3.2.1非经营性项目的运作模式。非经营性项目主要包括敞开式道路、桥梁、城市公共绿化、污水收集管网及其他不收费的城市公益设施等项目。此类项目特点是建设和经营过程无现金流,只有投入,难以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建设和经营。对于这类项目,政府主要采取注入项目资本金、捆绑土地、捆绑经营性项目方式支持,实现预期现金流和债务的平衡。政府投融资平台运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主要用土地收益和经营性项目收入偿还债务。

3.2.2准经营性项目的运作模式。准经营性项目主要包括供水管网,集中输气和供热管网、地铁等项目。此类项目的特点是提品和服务的前提条件下要形成网络化,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对于这类项目,政府主要采取赋予项目经营权和特许经营权、捆绑与项目相关联的广告和停车场经营权、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实现预期现金流和债务的平衡。政府投融资平台运用信托融资、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主要用项目经营收入和捆绑的经营性项目收入偿还债务。

3.2.3经营性项目的运作模式。经营性项目主要包括收费公路、供水供热的源头设施及其他收费的城市公共设施等项目。此类项目的特点是供给弹性弱、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基本能够实现现金流和债务的平衡。对于这类项目,政府主要采取赋予项目经营权和特许经营权、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政府投融资平台运用银行贷款、信托租赁、BOT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主要用项目本身的经营收入偿还债务。

3.3加大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

政府的发改、财政、国资、土地、建委、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投融资平台的支持力度,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工作的深入开展。

3.3.1增加投融资平台优良资产。第一,充分整合利用政府各类资产和资源、股权和债权,安装业务领域,增加投融资平台可利用的优良资产。第二,将符合相关规定的投融资平台投资建设形成的资产,由投融资平台持有。第三,通过对现有投融资平台进行改革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

3.3.2赋予土地整理开发职能。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作为政府储备地块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实施主体,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土地储备计划进行土地整理开发。

3.3.3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第一,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资建设的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及时足额注入项目资本金。第二,将国债资金、地债资金、上级专项资金、市本级建设资金等政府性资金,经投融资平台直接投入到符合规定的政府投融资项目。第三,对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根据相关条件按一定年限、一定比例给予贷款项目贴息或补助。

3.3.4赋予项目经营权和特许经营权。第一,将符合规定的投融资项目的经营权赋予投融资平台。第二,将符合规定的与政府投融资项目相关联的广告、可经营的相关设施、停车场等经营权赋予投融资平台。第三,将符合规定的与政府投融资项目相关联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等特许经营权赋予相应的投融资平台。

3.3.5运用政府采购方式。将符合相关规定的政府投融资项目作为标的,政府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与政府投融资平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形成政府投融资平台稳定的预期收益,用于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3.4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

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债务偿还的主体,按照职能定位,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功能,通过实施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以及利用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对城建资源、资产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灵活运用金融工具和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投融资项目一体化运作管理要求。

3.5加强对政府投融资的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

第一,市城建项目计划部门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与财政部门配合,合理控制城建债务规模,落实偿债计划,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第二,国资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投融资平台资产和资金的监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完善融资资金和资产的监管措施,跟踪项目资金使用,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法、合理。第三,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投融资平台及政府投融资项目的审计监督。

参考文献:

[1]强青军.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基投总公司为例[J].建筑经济.2008(11).

城市设计策划范文6

纸笔测试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它是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好的试题对学生进行练习或测验,然后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从而衡量、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对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纸笔测试作为传统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但由于传统纸笔测试受“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存在模式单一、内容单调、形式呆板、评价片面等弊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造成了不良的学习导向,主要表现为:

传统的纸笔测试主要用于检测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情况,考核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机械记忆和重现上,测量的内容往往是零散、单纯的化学事实性知识。

题型单一,几乎固定为填空、判断、选择、实验和计算,很少出现新题型。试题情景脱离生活实际,计算题尤喜“偏、难、怪、繁”,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化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运算,其他能力得不到充分的考查和体现。

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缺乏对学习成绩的科学分析与反馈。

以结果性、量化性评价方式为主。考查方法单一,不能与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与促进发展的功能,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纸笔测验在功能上愈发地削弱和衰减。

传统纸笔测试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纸笔测试能在同一时间测试很多学生,测验的内容广泛,测试的效率高,便于分析研究,效度高等。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化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纸笔测试只有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进行相应的改进,才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

新课标要求纸笔测试考核的重点要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不要放在知识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取用鲜活的情景,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不应简单地强调解题的技能与技巧,应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评价目标多元化

化学新课标指出,纸笔测试可以从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出发,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逐渐掌握化学用语的识别与运用,体验和尝试对简单化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纸笔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因此,纸笔评价要坚持评价目标多元化的原则,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 评价题目多样化

可用于化学纸笔评价的题目类型主要包括论文型试题(如论述题、问答题)、限制型试题(如简答题、填空题)和客观型试题(如选择题、是非题、配对题)。目前化学纸笔评价基本上是以选择、填空和简答等限制型和客观型试题为主,鲜见论述题和问答题。问题解决是一个包括问题表征、原型匹配、反思与评价和元认知监控在内的复杂的过程,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与低不仅与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相关,还与学生对化学问题或现象的认识能力、学生头脑中的原型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关,客观型和限制型试题在通过各种条件、设问限定答案的唯一性的同时,也限制、隐藏了解题者的思路。论文型试题由于开放度较大,给学生留下全面思考和充分表达的空间,便于教师进行诊断,弥补了客观型试题和限制型试题的不足。因此,在进行纸笔评价题目设计时,特别是进行同步作业题目设计时,可适当增加论文型试题的比例。

3. 评价设计层次化

布鲁姆将认知水平分为:识记、理解、应用、评价和创造。为了便于分析,纸笔测试评价一般可将认知要求分为记忆、理解、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四种水平,而间接应用又分为分析、评价和创造三种水平。其中,直接应用是指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较熟悉和比较简单的具体情景进行分析和判断,建立起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直接对应性联系;间接应用指的是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能够运用相应的化学知识对新的、陌生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对解决新型陌生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价;以及能够设计新的方案解决新型陌生问题即设计与创造性应用水平。其中,记忆、理解和直接应用水平多指向学生对特定知识本身(内涵、外延)的学习水平的直接考查,而间接应用水平则更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关联、迁移、转换、重组等能力,以及学生将所考查的知识作为认识方式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下表为认知水平要求的内涵及示例:

三、新课程理念下化学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一般流程

为了充分发挥纸笔测试的诊断、改进、激励、促进的评价功能,纸笔测验要尽可能避免传统纸笔测试的负面影响,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真实信息,从而使其对化学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发挥正确的评价与导向功能。

1. 确定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反映内容和考查要求的横竖两向表格,其中横向栏目从左到右表示知识或技能水平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次要求,纵向栏目表示学习内容,中间格子内容表示测验题目及其分值。双向细目表可以较简明地表达教学内容、期望学生达到的认知能力类型以及能体现这种认识能力的测验题的类型和数目(分值)。如下表所示:

每一格子都有两个数字,括号外的数字表示题号,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分值。在统计此表时要注意测验内容的交叉性。比如有的题目既考查了化学实验,又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因此,在统计时要根据情况而定。双向细目表可在考前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期待他们掌握的内容并指导他们的学习。

2. 试题的选编

高质量的纸笔评价试题需在试题命制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内容的科学性、过程的探究性、结论的开放性、问题的应用性。

(1)内容的科学性。内容的科学性是试题命制的底线。科学性不仅要求试题内容学科逻辑正确,而且要求方法合理、操作可行、结论可靠。

科学性原则要求命题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命题过程中要崇尚实证,反对在学科逻辑中“想当然”,以逻辑上的当然代替事实上的必然。在新课程背景下,应竭力摒弃那些人为设障、刻意偏曲、增加难度的“赝情境、伪问题”,防止这类试题的滥用,误导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认识,异化化学学科能力的培养。

(2)过程的探究性。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探究性原则要求命题者在试题设计中要突出问题意识,即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体现科学方法,即在试题中渗透探究手段,开启解决问题的智慧。

科学探究作为中学化学中的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在纸笔测试题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题中要考查的内容较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内的数据获取信息,进行比较、联系,解决提出的问题,引入了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探究最常用的方法,在探究中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3)结论的开放性。问题一般是指那些材料新颖、内容开放、设问开放、解题途径开放的一类试题。开放性问题不仅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把化学知识和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开放性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等能力的提高,同时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问题的应用性。迅猛发展的化学科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应用性重视以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试题的合成

编制好试题后,将试题组合成试卷,要对照双向细目表检查各知识点、各层次学习水平是否都安排了试题,比例是否恰当等。

四、体会与思考

1. 纸笔评价的实施包括纸笔评价任务的布置、组织等

在布置纸笔评价任务时,教师应向学生明确评价目的和要求,如用多长时间完成、开卷还是闭卷等。在纸笔评价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从错解析因、正确解答、相关知识和体会等角度进行试题分析,以提高他们自我诊断、自主分析、自我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2. 教师要以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不宜根据分数公布学生的名次

教师在解释评价结果时应根据评价目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点。对日常教学而言,测验不是为了确定每个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诊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参照教学目标解释评价结果,努力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参照性评价。在反馈评价结果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需要克服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