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1
一、体操教学素材的有效选择
教师首先要对于体操教学素材有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够真正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体操的形式十分多样,让体操课程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体操课程都适合小学生来学习与操练,教师首先要对于这一点有正确认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认知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也可以透过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将体操内容巧妙的融入课堂教学中。这首先能够让学生对于体操形成初步认知,并且能够对于学生的相关体能展开锻炼。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各种表现中确认什么类型的体操更适合在体育课堂中选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体操教学内容的合理构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操内容一般有:队列队形练习、广播体操、徒手体操、模仿操、拍手操、棍棒操、武术操、绳操、沙袋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技巧运动、跳跃和艺术体操等。每项体操都会对身体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结合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体操内容,及时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丰富体育课堂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顽强、勇敢、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和准确、迅速、协调一致的优良作风。这些都是体操课程可以发挥的教学功效,只有在课堂上灵活的选用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体操课程的学习乐趣,并且丰富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
二、体操教学内容的作用分析
体操教学内容有着很多显著的教学功效,教师要意识到体操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教师都能够意识到,体育课程教学形式的单一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这也很难较为全面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身体素养的锻炼。体操课程的融入则能够极大的化解这一问题,体操自身的类型就十分丰富,并且可以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转变。这将会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并且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课程的参与乐趣。教师还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游戏,可以有意识地将体操内容融入其中,这不仅拓宽了课堂教学的维度,这也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体操的内容与形式都十分多样,不同类别的体操所能够发挥的教学效用也不一样。例如,通过徒手操、武术操等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运动技巧的提高与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提高。艺术体操的教学,学生们持轻器械或者徒手,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身体的节奏练习,既可以发展身体的灵巧、协调和柔韧,还锻炼了健美体态,提高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音乐素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体操教学可以发挥的积极功效,教师要善于灵活的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体操素材,这不仅能够极大的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形式,这也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教材选编中对于体操内容的灵活应用
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2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92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呈时代性、教育性、健身性、民族性、娱乐性、多样性等多元化发展趋势。武术类内容仍然是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设置的主干内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巨大的挖掘和发展空间,但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创新和研发为高校教学所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拓展,应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选编与现代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构建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健康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我高校教学所用。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241―03
随着我国体育与世界体育频繁、广泛的交流,近几年来国外竞技与非竞技性的现代体育项目纷纷引进普通高校的体育课堂,譬如具有时代特征的街舞、体育舞蹈、健美操;富有挑战性的攀岩、野外生存等;还有国外武技的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快速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笔者从2002―2003年对我国92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进行的调查发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已呈现出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历史悠久,蕴涵着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种流派繁多,形式方法多样,集健身、美体、育心、娱乐为一体.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开发和引入教学,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在以西方体育为代表的当代体育文化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定位,如何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何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92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构具有现代体育文化和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特色相融合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教材体系,使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更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更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收集了近十几年来有关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状况的文献资料。
1.2 调查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20多个省市高校体育部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表”,回收92份,有效问卷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 访谈法 利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体育部主任培训班”、部属综合大学体协会议及各类全国性高校会议之机,对各高校体育部主任和有关人员进行面访。
1.3 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和常规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
2.1.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总体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以当代外来体育、武术、球类为主,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内容呈多样化。各教材内容所占的比率为:当代体育类占22%,武术类占20%,球类占19%,民俗类占14%,体操类占10%,水上冰上类占9%,田径类占6%,田径教学内容的技术性、竞技性强,实用性、娱乐性较差,而逐渐失去丁原有的重要地位,所占的教材比重在逐渐减少(图2)。
2.1.2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中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从原有4、5个项目内容拓展到14个项目内容,教学内容向单项系列化发展,如:长拳系列;太极拳系列;器械系列;传统拳术系列;对抗系列;木兰拳系列;健身保健系列等。此外,我国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近两三年来也不断引进课堂,如:舞龙、舞狮、毽球、抢花炮等(表1)。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的拓展为大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2.1.3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的比率 从总体上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武术类、民俗类、养生类)占有相当大的比率(25项,35.710/o),名列当代体育类、球类、体操类前茅。从项目内容设置的学校数量来看,武术项目内容设置的学校多于民间民俗项目内容的学校数量达89.71%,民间民俗类达8.04%,养生类达6.25%(表2),武术项目内容开设的学校大部分在10所以上,太极拳、剑开设的学校甚至达到72所,占被调查高校的78.26%;开设民俗类项目内容的大部分在4所以下,最多的一项毽球也只有8所,养生类项目内容只有两项。目前学校开设内容最多的前六位依次是:太极拳剑、散打、长拳、体育保健、武术器械、健身功法与木兰拳等,由此可见,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中,武术乃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材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其次是民俗体育的毽球、飞镖。
2.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2.2.1 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的开发滞后于外来现代体育课内容 如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等极限性的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街舞、轮滑等娱乐性项目;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拳击、击剑等对抗性项目颇受学生欢迎,开设的学校数和班级数也较多,发展趋势呈现良好的状态。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以健身内容为主,其对抗性、激烈性、挑战性就不如当代外来体育项目明显,能进入课堂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大都是武术太极拳类内容,民间民俗的体育项目引进极为重要有限。
2.2.2 普通高校开设的民族传统项目有些内容并不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 从92所高校选择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现状来看,所选择的项目内容基本上能符合普及性,但有些项目内容就缺乏普及性和实用性。如舞龙、舞狮这两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承传下来的,假日庆典活动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作为高校教学内容就没有实用性。此外,一些传统武术项目内容开设后,由于内容太陈旧又未进行改编,选课的学生少而不能成班授课。
2.2.3 对原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的整合与开发 我国有56个民族,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上百种民族传统体育,有不少项目聚强身健体、对抗娱乐为一体,如抢花炮、珍珠球、毽球、藤球等适合青少年开展的项目,但在学校体育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率为总课程内容之首,但开设的学校少。
2)武术类内容在民族传统体育课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武术类内容设置也逐渐趋向单项内容系列化,某些传统武术项目也列为单独一门选项课,打破了原武术课包罗长拳、长短器械或太极拳等内容的状况,使学生对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和多种功法有较为系统的深入了解与掌握。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内容的开发滞后于外来现代体育项目,有的项目不具有普遍性,课程内容形如虚设,选修人数少不能成班,有的课程内容只开1、2学期就因种种原因被取消。
3.2 建议 1)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应重视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的开发和设置。
2)应确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教材内容筛选的理论依据。(1)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应注重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2)选编民族传统教材应注重其健康性与娱乐性原则。(3)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应注重其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选编应有科学的依据,应考虑到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方法、组织形式是否符合运动规律,其健身价值是否符合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其娱乐性是否能使参与者得到情感的体验。而实用性,必须考虑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普及性、简易性、可行性、安全性、。对于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有群众基础的娱乐性、游戏性较强的项目可进行改编后在高校里试开。内容应便于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的动作技术和运动技QB的形成,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便于参加的项目。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课程内容开设的条件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资力量,以及区域经济、环境条件等等,使教材的选编更有实效性。
3)从所调查的数据上看,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在92所高校体育总体课程中所占的比率为34%,但有些传统体育项目课是形同虚设,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数。相对外来竞技运动项目而言,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场地、器械设备、年龄等条件的限制,既经济又便于开展。因此,应充分利用民间民俗传统的体育项目资源,加大力度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大课程内容的比率。其教学内容所占总课程的比率,应该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学校的场地设施、经费等情况而定。
4)师资力量、场地设施、教学经费等等不足也是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研发和引入课堂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教体艺,2003.13.
[2]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
[9]林建华.黄景东.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2):28-31。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1998.
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3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传统教学与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传统教学大纲对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限制,针对新课程标准留给体育教师较大选择教学内容的空间,提出帮助体育教师如何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思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发挥重大作用。
课程和教学是内在统一的,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则是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就是向学生明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
正确选择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价值,是实现课程理念和性质,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创新和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
一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1.1过多的刚性“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对教学大纲全国统一,对全国所有的学生的要求一致,传统的大纲对教学内容的统一规定,实际上忽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较大地域差异性这样的国情,由于发达地区与贫穷地区的学校、城市和农村的学校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场地设施、体育经费等方面的差距很大,这样的刚性“控制”不能使各校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性、有特色的开展体育教学。
1.2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发挥
1.3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积极作用
2.1弹性的“规范”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标准》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依据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这也就是说,《标准》考虑到了在我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各地区间文化传统不一(即便是同一地区内也存在经济文化等不平衡的情况),各地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场地器材条件不一,过于的统一只能局限了各学校的体育特色的发展。
2.2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标准》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作了灵活的处理,它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件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规定,这样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不管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提高基本素质就可。
2.3选择教学内容的自主权增大
《标准》在课程设置上更是强调了选修课的重要性,作为一位受过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学生按项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自身所长担任教学,进而可以自主的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发挥专长,学生虽不能完全按照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但也是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的。
三体育教师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方法
3.1从现有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筛选、改造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者的几代人的劳动结晶,在体育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要以
传统的教学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取舍、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种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对于那些一直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我们的体育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这样都有助于学生的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转贴于
3.2创新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不仅要汲取生活中富有时代特征的运动内容和方式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创新出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学内容,体育学科是以“技艺性”为主,技艺思维不一样,教师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内容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乘着这改革的浪潮发挥高中体育的功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广大体育教师的使命。但体育课进行的好坏,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对于所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体育教学内容是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强调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同时教师也不只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会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选择、组织好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匮乏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希望对其他同行有所帮助。
一、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但是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今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
二、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传统的田径教学是学生最怕,也是教学效果最不理想的,那么是不是就此将田径项目统统删除?基本的跑、跳、投可以不练?
前面我们已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点,提出教学要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动作方法,又能达到预期目的。球类和体操及其它项目,部分学生往往是因为学某个技术动作的掌握难度大、进度慢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从而厌学。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同类项目中难度小、易掌握的技术动作,进行分组教学,不同组别练习不同难度的内容,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又增强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三、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主体是学生,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需求、爱好,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的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根据高中学生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应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学生终身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
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应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等,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一定苛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课程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特点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自我练习,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5
论文摘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依据现代教学规律,结合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框架和学校体育工作,该体系包括3个途径、16项实践活动、4篇经验总结,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对应板块内容、88字组织方针.文章从体系各部分的目标、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和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程教材从1983年问世至今,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共7个版本的教材,它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材编写过于突出“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二是缺乏系统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三是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四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课程章节目标不匹配;五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和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于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性认识.由于学生实践经验与专业感性认识的匾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较好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这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并影响到教学效果.鉴于该课程知识体系自身的特殊性,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双方共同互动努力,强化学生专业和课程感性认识,才能为学生很好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奠定必要基础,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依据现代教学规律,结合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框架结构和学校体育改革成功经验,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对体系中各部分的目标、模式、评价标准进行简要描述,旨在推动该课程教学改革,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1.1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实践教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1.1建构主义理论
Constructivism被翻译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代表人物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认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就需要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应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环境中;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种的内容或技移至上行;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学校体育环境;教师列举学校体育现象,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检测自己的观点.
1.1.2教学规律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教学有一定的规律体系:它有根本规律、基本规律、一般规律、具体规律和局部规律组成.教学论中的根本规律和基本规律就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样,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规律.
根本规律体现在“三个符合度”上,即教学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学科本身和教师素质发展的需求.
基本规律体现在“四要素”调控上,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手段四个主要因素中,学生和教师是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教育者、传播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诱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的才智;内容是教学的原材料,学校体育学内容框架结构要依据学校体育工作现象和规律来构架,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它;手段是教学的载体,各种教学手段间有其必然联系,学校体育学教学只有将讲解、提问、讨论、多媒体展示、社会实践、见习、实习、组织活动等多种手段结合运用,才能具体体现知识、能力、品格和方法的教学价值.
1.1.3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框架体系
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我们总是先认识事物的外延,然后在经验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思维,按照一定的逻辑,才能确定其内涵.由此笔者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实际,以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为指导思想,结合7个版本教材内容框架体系和6个省级《学校体育学》精品课程教学大纲,经过系统地分类、梳理和逻辑分析后,将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与达成的目标和要求对应概括为表1.
1.2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学规律和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框架结构以及相应章节教学目标和任务,树立“三来”教学理念.“三来,指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来的,个胜是修来的;创设‘三境,教学环境.“三境,,是指学习场景、学习气氛和学习情绪;策划“三途径”实践思路即课堂中实践、课夕限内实践、校外实践fr21.依据以上整体设想,笔者将实践内容架构设置为3个途径、16项实践活动、4篇对应板块内容、88字组织实施方针(见表2).
2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实践教学活动控制的简要描述
2.1实践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学课程实践教学具体目标为:1)学生能说出学校体育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现行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会设计一份科学、合理、规范的实践课教案和PPT理论课讲稿;3)会“说课”和评价一堂体育课;4)能上好一堂体育课;5)会制订各种课外体育计划,能组织实施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6)能说出学校体育工作检查评估内容体系和程序;7)能撰写调查报告、课程论文和毕业设计.
2.2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主要分三种模式:
2.2.1课堂实践模式
以课堂为阵地,主要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单项操作训练,强调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习题训练和案例分析.习题训练通常按章节进行(作业),重在巩固各知识点;案例教学则是先由老师以一定的知识点为背景提出案例交由学生讨论.该模式优点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能学以致用,并且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2课外校内实践模式
以所在学校为实践基地,主要在一个单元或该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形式有教学技能培训、组织学生观课、评课、顶岗上课;到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组织指导活动,在学校院(系)组建运动队并指导训练,编写竞赛规程,承担竞赛裁判工作.这种实践模式既能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学校体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又能为学生日后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搭建操作平台.
2.2.3校外实践模式
主要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带领他们走出学校到社会上去.主要实践形式有:社会调查、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体育服务等.这种实践模式让学生真正处于真实的职业气氛之中,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
有了课程实践内容体系,为了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一定要有相应的实践效度标准.
2.3.1课堂实践内容标准
1)阅读教材、查资料描述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写出2000字以上的小论文;2)根据某阶段学生年龄、性别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目标、创设学习环境,写出教师指导方式、负荷控制与学习评价方式;3)每位学生设计一份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课外体育训练阶段(周)计划、年度竞赛计划和竞赛规程,设计检查评价方案;4)指出该课程研究热点和盲区,引导学生毕业设计.
2.3.2课外校内实践内容标准
1)每个学生设计一份实践课教案,然后安排在公体顶岗见习,原任课教师在教案上写出评价意见和建议(交);2)实习前,学生被分成若干组,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练口令、术语、队列、队形的组织、指挥、调动与变换以及动作要领的讲解和示范,指导教师给予书面评价;3)能“说课”,观看教师或同伴上课写一份评课报告;每人制作一份20分钟理论课课件((PPT),并能熟练操作和讲授;4)每人必须交一份校内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组织指导活动记录表和评价表;5)每人必须交一份院(系)代表队训练指导表;6)每人必须交一份承担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记录表(上述所交表格须有各相关部门签字盖章).
2.3.3校外实践内容标准
1)每人写一份3000字左右的关于师生对体育认识的调查报告;2)组织学生观摩附属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或竞赛,并写2000字左右的观后感;3)独立教学,协助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搜集校方反馈信息;4)每人交一份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调查报告或实习后感(3000字左右).
3结论与建议
1)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应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学校体育工作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发现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学校体育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才能真正体现该课程的本质功能和特点,才能丰富学生实践经验与专业感性认识,才能为学生很好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奠定必要基础,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人力资源;体育设施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概念与开发现状分析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要想更好地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从整体上看,课程内容资源是指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有利于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的总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则特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具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可分为两大类:(1)素材性资源,指那些能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组成部分的素材或来源,例如,教学目标、方法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2)条件性资源,指那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起作用,但是区别于课程本身的外部条件,例如,教学时间、场地、设施和环境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还一直以运动技术为主,学生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长期得不到重视;在教学方法上,过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和师资的优势。
二、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体,首先,要重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体育教学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效教学。
此外,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具有双层身份,即教师不仅是开发利用的重要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经验、态度和能力等将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此外,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体育学科专家的开发成果最终需要教师来实施,学生资源的开发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要增强教师对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大对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合适的体育场地、优质的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在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作用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它的潜在功能,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如墙面、学校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此外,要充分发挥多功能体育器材的功能与作用,真正做到一物多用,实现其利用率的最大化。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足球的球门等。与此同时,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也尤为重要,我们要妥善管理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开发校内课程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不断巩固体育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对于校外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旅游等各种户外体育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而是在学校内外、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它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各地区、学校条件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增强学校特色,彰显教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