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1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研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信息和知识的全球性传播。一方面信息用户在文献信息海洋中很难找到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被质量差、已贬值或虚假、错误的信息所包围。所以,图书馆用户需求开始由文献获取转变为对知识的析取。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提法1986年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最早提出。而知识管理的概念于1994年由美国著名的恩图维昆(Ehtovation)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

知识管理最初起源于商业和管理领域。20世纪末,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处于外部环境的剧变之中,迫切需要通过利用知识资产来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的信息、知识的管理,因此,对信息、知识管理的研究逐渐为许多企业所重视。

知识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研究界,其首倡者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达文波特教授、日本的野中郁次郎教授等均是一些热衷于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企业管理的专家,他们重视技术因素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倡导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知识管理。他们把知识管理的概念引入企业信息管理和研究开发之中,随即迅速传播到其他领域。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

图书馆作为专门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能力资源,而这些也正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图书馆在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知识管理的机构。

作为知识管理机构的中学图书馆,虽然其职能属于知识管理,但是并不等于所有的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管理。但是,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同,以知识对象的知识管理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观念。藏书册数一直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图书馆水平的重要指标。知识对物质载体的这种依赖性,使得许多人把载体的数量看做是知识量的多少,把对载体的管理当做是对知识的管理。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管理,这种对图书文献的管理,同工厂仓库对机器部件的管理,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单纯对知识载体的管理并不是知识管理。

作为知识管理机构的图书馆,绝不仅仅是管理图书文献,而是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为目标,在对物的管理中实现对知识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使知识得到传播和利用,促进知识的创新,推动学校的进步。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目标,它着眼的是知识增值、知识创新和人的发展。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知识来管理。知识与文献不同,文献是有形的、物质的,文献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而知识是无形的、精神的,知识是主体的一种素质。文献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价值的增值是有限的,而知识的价值是难以衡量的,增值是无限的。

以知识增值为目标的管理是一种知识导向型的管理,就是图书馆以文献的内容即知识来安排管理,以文献的内容和读者需要为导向的管理,为读者了解知识、分析知识、综合知识和获取知识提供方便条件,通过有效的管理,使文献中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所利用,为图书馆引进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价值和服务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落到实处,都是为了以知识为内涵,以服务为中心,走知识服务的科学之路。

二、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首先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和组织服务的观念。张晓林对知识服务从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两方面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并将其概括为:“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馆藏物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要目标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入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姜永常认为:“知识服务就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根据用户问题解决方案的目标,通过用户知识需求和问题环境分析,对用户整个解决过程而提供的经过信息的析取、重组、集成、创新而形成恰好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的服务”。由此可知,知识服务强调以知识创新为中心,以用户为核心,注重动态过程和服务,注重解决问题,注重信息深加工,注重知识资源增值,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知识创新的迫切需求。

(一)图书馆实施知识服务的内涵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发展,主要是基于知识化社会的需要、创新服务理念的需要、数字图书馆发展和网络环境的需要。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高低,任务完成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服务的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因此,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人员要有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工作得心应手。

(二)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2

关键词:服务业 “餐饮服务与管理” 案例教学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53-02

餐饮服务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是餐饮企业的信息中心,通过收集餐饮企业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对服务信息进行统一的接收、传递,确保服务能及时提供给客户。通过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创新探讨,使得学生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服务有着较强的认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

1 案例教学在“餐饮与管理”教学中的意义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服务类专业上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方式,再加上现有的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就使得这些专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弱化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实际学求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较差。同时由于实训场地、实训设备、教学模式与方法、实训教师自身条件等多方因素的限制,使得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无法正常展开,在教学中极少将理论和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其次在教学理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学生的单一技能培训,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工作过应变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就导致了教学质量降低。

案例教学实践是指通过将大量的真实事例作为分析的对象和内容引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去分析研究教学案例,进而锤炼自己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保证老师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前提之下,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餐饮与管理课程这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餐饮工作环境中去,将学生当作案例中的主人公,让学生能够对案例进行自我思考。同时案例教学可以克服实训场地、实训设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因素对于实践教学的影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掌握餐饮与管理这门课的精髓。

2 “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下面以《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二章《餐饮服务人员》为例,通过案例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一名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餐饮服务与管理》学习,我们基本了解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流程与相关知识。那么如何能够应对餐饮服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一个合格的餐饮服务人员?下面我将扮演G餐厅的一名顾客,而A同学则扮演这家餐厅的服务员,让我们来模拟一下服务员的服务过程。

A同学:欢迎观临,请问有什么要为您服务的吗?

老师:你把菜谱给我,我自己来点菜。

A同学把菜谱递给老师扮演的顾客,顾客进行选菜。

老师:这个红烧茄子、香辣虾都不错,给我来一份。

A同学:好的,请您稍等。吃香辣虾配啤酒不错,您要不要啤酒助兴。

老师:你们这都有什么牌子的啤酒?

A同学:我们这有雪花、燕京、青岛等众多啤酒类型,且价格和外面零售价差不多。(A同学把酒单拿过来递给顾客)

老师:我喜欢喝燕京啤酒,那就给我来两瓶燕京啤酒。

A同学扮演的服务员拿来两瓶啤酒,并且打开给顾客满上。服务员上菜的时候不小心把油水撒到顾客的衣服上了。

老师:你这人怎么搞的,没长眼睛吗?我这身名牌衣服被你弄湿了,你说怎么办吧。

A同学:老板对不起,都是我的错。咱餐馆附近就有家干洗店,您把衣服脱了我拿去给您干洗,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洗完。

老师:算了吧,我吃完饭还有事呢,这点油污也没有太大影响。小伙子,以后干活注意点啊。

A同学:谢谢老板。

(案例片段结束)

老师:A同学总体做的还不错,已经具备一个服务员基本的素养。但是仍然有所欠缺,应该主动把菜单主动给顾客而不是要等到顾客主动要。下面我们将场景切换到酒店餐饮服务,下面请B同学和我一起进行角色扮演。(开始酒店餐饮服务角色扮演)

3 案例反思

在进行“餐饮服务与管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的时候,案例的选择以及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的安排都需要老师进行详细策划,想要做好案例教学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收集并提炼案例

教师在进行前期案例收集的时候要充分关注餐饮行业的新动态,收集能够代表餐饮行业要求的典型案例,并对于这些案例进行整合处理,使之能够适应实际教学活动。同时老师也要收集有关服务案例的书籍,保证收集到的案例较新较全。通过对收集的按理资料进行删减,保证采用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技巧性。

3.2 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

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工作,也是达到案例教学目标的基本方法。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主题,而且是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对于老师来说,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选择出适当的教学案例,如果收集到的案例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还需要进行案例的编撰与修改。而对于学生来说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去总结。只有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主动性,才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3.3 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结合

很多老师没有正确把握案例教学的度量,缺少对于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的控制。如果课堂教学抓的过紧,那么学生就不能够畅所欲言,降低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而如果案例教学课堂抓的较松的时候,学生就会将案例教学当作活动课,一笑了之,不能够充分理解案例教学中涉及到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因此案例教学课堂要实现严肃与活泼相结合,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实施具体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课,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课,而是理论结合时间的教学课。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把握住实践教学的要点,将整个案例片段分析控制在教学范围之内。在充分调动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

4 结语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于能将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的需求形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能力,才能为学生以后走向餐饮服务与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冀东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Z2):80-81.

[2] 余永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商业经济,2012(9):121-123.

[3] 袁淑香.职业院校餐饮服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1(6):283-284.

[4] 阿依古丽艾力.高校《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3(17):95-96.

[5] 薛秀芬,杨慧敏,董海沙.饭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199.

[6] 冯颖,李悦铮,李君明,等.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以南开大学和立教大学为例[J].旅游学刊,2008(12):82-87.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3

关键词:知识管理;协同;服务流程;知识构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23-02

引言

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大众需求,在此环境下的用户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前所未有,且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特性。正因为如此,知识在各行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知识管理的应用也日趋增加。信息能够真实记录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作为文化的产物历来是珍贵资源,是知识的一种载体。据此分析,信息工作的实质性质就是知识管理,而信息流程则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在实施信息服务的过程中,知识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在信息服务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每个流程中,信息管理者时刻都在利用现有已知知识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服务过程是知识创新的重要一环,具体的实施人员和业务环节决定了其所利用的知识内容,同时具体的服务流程还关系到创造出来的新知识。因此,服务流程并不单纯是一条简单串联起各工作环节的服务活动链,更是一个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场所。知识管理亟待由目前的底层次按需服务型向高层次满足用户需求型转变,转型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用户的差异化知识需求。在这种模式下,管理人员提供的个性化的高质量知识服务是用户们的迫切需求。在服务实施过程中,针对用户知识需求的具体特点,我们要借助知识管理思想对管理人员实现有效支撑,做到管理人员能有效利用知识并且可以积累、创新知识,保证服务流程高效、长效实施。信息服务流程中植入知识管理思想,把知识管理的方法有机结合到信息流程中后,原有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原来的许多条块分割的工作就能由相关人员协助共同完成。目前,知识管理如何融合到日常业务的研究甚少,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服务流程协同知识构架。

一、知识管理对服务流程的影响

1.组织管理观念的变化。目前在国内,通用的信息服务流程是,依照文献载体的不同形态和流程按组织机构职能把业务环节进行分工。这种做法的明显缺点是,在归集加工、整理保管以及服务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信息互相分离,缺乏有机联系。因为类型差异,信息资源被分散搁置在不同部门,致使大量的同类型信息以不同的类型重复存储在各个部门,进而导致部门间“信息孤岛”的产生。信息孤岛给管理人员造成重复劳动,给用户获取利用知识造成诸多不便,必然影响信息服务整体功能的顺利实现。另外,过于细化的工作分工导致条块分割,管理人员长期负责某个环节,工作缺乏挑战性和创新精神,大量的重复劳动造就了他们能力单一,视野狭窄。传统工作模式与知识管理“以人为本”的思想严重相背离,不利于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更不利于对知识的管理。这种致命的弱点在工作中还体现在缺乏合作性和缺乏兼容性上,工作中经常出现难以协调,部门横纵向沟通和协作困难的现象。

2.对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管理环境下,管理人员能否适应变化是服务工作的关键。管理环境的变化意味着管理人员不仅要研究各类实体信息,还要研究网络信息,同时要关注网络信息受众以及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管理人员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掌握学科知识背景和方法,而且要能够理解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这样才能去从容应对提出不同需求的用户。实施知识管理后,管理人员在整个服务流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担任信息的接收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知识开发者等诸多重要角色。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仅是建造和维护信息库,更多的是设计和操作高质量信息产品,在用户对信息资源产生需求时建立二者之间的有机关联。知识具有广泛性、动态性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任何个体都无法在工作中完全掌握所需的全部知识。在具体实施信息服务中,管理人员要利用知识完成不同任务,更要组织知识和进行协作支持。

二、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流程协同知识构架

协同是一种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重要而有效的工作模式,多名管理人员通过不同业务角度协同合作实现目标。其难点是如何在不同的服务环节之间正确传递意图,关键是如何快速完整地转换同一个体系的信息并将之传输给有需求的管理人员。以保留和使用原有的服务业务框架为基础,融入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服务环节协同思想,在服务工作中无缝融合知识管理,由此建立起知识管理和服务流程协同实施机制,使知识利用与创新变成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下面给出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服务流程协同知识构架(如下图所示):

此协同构架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它通过将知识管理与现有服务环节无缝隙融合,实现保存知识和利用知识的功能。具体功能表现在:

1.知识协同能够为任务实施者提供各种类型知识服务以支持其对知识存储和创新。无论在什么任务实施环境中,知识需求一旦发生,都能从协同构架中由知识引擎技术解释并获取。

2.知识协同能够促进便利有效的沟通,各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更加便利、有效,各成员能够清晰了解自身任务及所承担角色。知识库是确保信息服务可靠运行的资源中心,是整个知识利用的基础,存储了管理人员在各环节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资料。借助数据挖掘技术,知识库对抽取到的业务数据组织、分类并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在协同模式下,信息经知识引擎技术后,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从知识库中获取其所需要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解决问题方法,单位内部业务知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与任务相关的网络知识,以及隐性知识的语言描述等。

3.知识协同有助于传统业务环节灵活高效的转型为充分共享的知识化服务流程。它允许对知识资源进行处理,确定资源存放位置,实现知识的顺利收集和传递。它能够将信息分析整理成为显性的知识,为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下管理人员彼此因时间空间、组织结构以及业务分工分隔形成的工作状态。知识协同的重点是对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挖掘,零散信息经过提取、组织和分析后转换成能使用的知识,进而实现知识的利用和保存。

4.知识协同能够确保管理人员对知识信息服务全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掌控。每位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知识协同模式掌握自身所处的局部知识活动情况,了解每个人、每个部室的工作位置和工作责任,掌握知识活动的全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出来的知识资源总目录和知识地图,可以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资源的分布状况,知道相关环节人员的工作状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所需知识资源。

5.知识协同能够增进互信。在协同工作过程中,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各自分工,及时掌握其他人工作进度;能够了解他人何时何处需要配合,自己何处何时需要帮助;组织内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会进一步加强。

结语

知识管理与服务流程融合是信息知识管理中极具前瞻性的实践方法,而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服务流程协同知识构架是知识管理导向服务流程的主要实践活动。在动态的信息环境中,方便灵活的协同工作模式确保了基础业务的多元化服务和知识扩展渗透,使信息服务与知识管理两者协同。但是,信息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了知识管理不同于企业,有着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其涉及因素也较复杂,还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兴森.业务流程导向知识管理[J].软件世界,2007,(1):68-69.

[2] 伍振华.档案馆知识管理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4,(2):47-51.

[3] 何树国.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政府知识构架[J].东北大学学报,2004,(1):37.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4

关键词: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和网络数字化迅速发展,当代图书馆情报工作面临“信息大爆炸”的冲击与影响。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提供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面对现代信息环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与数字网络资源,更有效为用户服务,成为当代的图书情报工作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在此环境下,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知识服务这一概念,成为当前图书情报工作服务的热点。同样知识服务对二十一世纪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知识服务的概念与特征

1.知识服务的概念。近年来,我国对知识服务的研究日盛,为适应各自的研究需要,学者们针对知识服务的概念都有过各自独到见解,提出了各自许多真知灼见。笔者认为,知识服务是指建立在顾客或读者导向的一种新型图书馆信息服务,它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应对信息时代和客户多元化需求而对传统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发展和创新。2.知识服务的特征。从知识服务的概念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服务,知识服务有着一些独有的一些特点,具体如下:(1)在服务内容上:知识服务是用户目标驱动的,是面向解决方案的,是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过程的,是面向增值服务的服务。(2)在服务方式上:知识服务是线性的,是专业化和个人化的,具有组织性的动态资源。(3)在服务管理上:对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图书馆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图书馆管理体制,工作评价与评估等都围绕知识服务这一中心而提出了进行相应改革的迫切需求。

二、 知识服务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

1.知识服务须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和依托。高校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传统的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员队伍注重的仅仅是对信息的整理、保存,然后用户根据需要而提取。因此,在图书馆员信息组织、整理人员配备较为集中。作为知识服务的保障体系的人力资源组织建设,就对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组织管理方式,组织文化上根据知识服务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此,应顺应现代组织变革的历史潮流,建立扁平的管理结构,让图书馆员直接服务于用户,使得用户更直接、有效的获取需要的信息。2.知识服务对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出了新挑战。图书馆在组织人力资源、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开展知识服务,图书馆在组织人力资源时就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将知识服务不但要融入馆员的思想意识中,更要将此作为评价其行为方式的重要依据,从而进行奖励或者惩罚的标准。通过正负双向激励的交互应用更好地实现知识服务这一组织最终目标。3.对馆员素质技能化、学科化的新要求。以用户目标为驱动的知识服务,要求馆员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知识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熟练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专业性的学科知识。为此,需以学科发展为基础,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增强知识服务的专业培训和学习研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知识服务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实现知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 推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革新,夯实知识服务的人力基础

1.大力推进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围绕项目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开展的规划编制、人员配备、绩效评估以及激励和约束等方面的管理实践活动。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部门和岗位的管理,随着图书馆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引入管理学知识,以及图书馆工作重心的转移,现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急需实现向专业性馆员和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和突破。通过项目人力资源这一灵活的管理模式,不仅专业的解决了知识服务中遇到的用户需求专业性的问题,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人力资源成本。2.创新图书馆人才招聘制度,严把“进人关”。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招聘管理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处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初始环节,是决定图书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面向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招聘管理,是在过去的招聘管理的基础上明确图书馆招聘的知识服务功能。包括:在招聘前要进行必要的图书馆职位分析;充分利用各科专家、人才的智慧和用户的实践能力,引进和吸收各种有利于竞争的人才资源,与图书馆学专业团队共同形成开展知识服务的动力系统;除专业性外,还要考虑应聘人员是否具有知识服务的意识,是否乐于分享知识与经验等思想道德方面。为了避免图书馆在招聘上的随意性,图书馆还应该积极推动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3.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人力资源考评与薪酬机制。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功能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图书馆绩效考评应该明确以知识服务为导向,把知识服务的方针贯彻到绩效考评的整个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人员进行全面综合科学的考核和评价,着重考察在知识服务上的工作业绩。面向知识服务的图书馆薪酬机制,除了要实现公平以外,还需要根据知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来进行设计。要图突出和强调那些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做出贡献的人,向各种提供和提升知识服务能力的活动。4.加强培训开发,构建知识服务的智力和技能基础。图书馆的知识服务除了对用户目标的了解外,还要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信息人员的素质,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搞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前已述及,在知识经济与数字时代的冲击下,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一定的外语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等。5.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人力资源突出机制。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人才的合理代谢和进出顺畅的推出渠道和机制。推出渠道的顺畅还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把图书馆理和信息服务看作是简单的借阅、查询事务,把图书管理的一些职位和岗位作为“人情”、“安置”而不加选择地赋予一些所谓的“关系户”,真正实现图书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知识服务这一组织最终使命。

四、 结论

知识服务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被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形式,是对传统信息服务的发展和创新。随着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必须按照知识服务的要求改革传统方式,从人力资源的选拔、招聘到人员的激励、考核,再到培训开发,以合理完善的人员推出机制为最后保障,夯实知识服务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加快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最终转变,满足读者或客户的多元化、专业化需求,更好地实现组织使命和顾客满意的组织目标。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5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公共服务;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37-03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作为知识传承、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的主体,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职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学生群体个性化趋势明显,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大为增加,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危害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对高校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青年教师作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具有活跃的思维、事业的冲动和初为人师的事业感,他们与在校大学生年龄相近、沟通融洽,常常能以自己的言行在课堂教学、实验指导、学生活动和野外实习中与学生同行感染和影响学生,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优势,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成长教育机制,既有利于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推进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也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提供了现实保障,有利于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内涵和特点

一般来讲,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着密切联系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由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原因引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以高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事件均称之为高校突发事件。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类型

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采取不同的应急管理措施,这是各国高校应急管理的共同经验。根据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五类:一是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是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学校周围及隶属单位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受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高校成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校园内的恐怖袭击事件、政治性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治安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和校园内外涉及师生的大规模非法集会、游行、请愿、罢课等事件。五是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如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心理障碍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教学或管理运行不良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某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社会转型期特点在高校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来,高校自身的快速发展、高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频发状态。综观高校突发公共事件,除具有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所具有的突发性、危害性、不确定性、敏感性等特点外,又因高校的特殊性,使其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区域的边界性。与政府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不同,高校只需处置和应对其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这种特性决定了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往往是有边界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和触及社会,但大多数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仍然仅限校园内部。

2.影响的社会性。高等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高校通过家长、学生、用人单位和媒体等与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引发公共危机,不仅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校的声誉和效益,还可能通过一些途径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受众的复杂性。高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其社会开放度也日益提高,在高校内部和学校周边,除了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还存在着文化层次不同、利益目标不一致、价值观念千差万别的各类人群,因此社会层面的各种矛盾也大量存在于高校之中。在这种形势下,高校自身可能引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并处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的同时,也极易受到外部突发公共事件间接影响的冲击,因此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就存在非常复杂的一面,往往折射出复杂的社会背景。

4.处理的紧迫性。虽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存在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无论是最终走向严重危机还是“转危为安”,其发生的临界点是无法预测的,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麻痹大意。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调配各种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否则将导致事件持续时间更久,恢复更慢,对师生心理健康损害大,届时以高校自身的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

5.诱因的心理化。无论就学生、教师还是高校其他人员而言,高校人才智力密集,是高学历人群的聚集地。但同时,高校人员自我认知情境复杂、较敏感、情绪化、易冲动等个性特征往往会引发各种暗藏的心理问题,成为主要和常见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诱因。

6.传播的网络化。近几年来,网络介入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是通过网络曝光的,并经过网络大肆传播、升级,由于大多数高校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和经验,信息公布不及时,致使谣言伴随着网络跨时空和地域传播,让高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

二、青年教师在高校学生培养和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在既往的传统观念和制度安排中,主要承担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职能,同时会有部分人兼职担任班主任工作,但大部分青年教师在立德树人和学生管理上的作用发挥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切入点,这不仅对学生成长不利,也对青年教师成长不利,最终难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致使高校成为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缺失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青年教师的学生教育管理角色

从青年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看,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各种各样有用人才的重任。他们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纽带,对于完成高校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青年教师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更应该本着对学生高要求的原则,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方面的熏陶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青年教师所承担的社会重任方面出发,在加强青年教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性要求上多下工夫。“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是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青年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是知情知心的益友,要从热爱学生,把握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深入学生,熟知青年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以情感人,真心地关心学生等方面入手,提升能力,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青年教师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角色

青年教师是高校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青年教师与其他高校教师队伍相比,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在教学科研一线的课堂、实验室,学生管理和活动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处在高校预突发事件的现场,在及时控制和清除学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及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因而,在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青年教师的角色定位就不仅仅是防范问题的“疏导者”和发现问题的“警示者”,更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执行者”和应对问题的“参谋者”。青年教师从自身成长和服务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积极加入到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当中,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发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有作用。

三、搭建青年教师融入学校整体公共服务的平台的载体

在高校危机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中,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家庭都具有重要的责任,树立联合防范共识,建立健全联合防范机制是做好公共危机防范最好的办法和措施。作为高校,如何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应对危机事件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之中,配合学校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绪疏导、安全教育工作等,必须建立青年教师有效融入工作的载体和途径。

(一)搭建青年教师融入学校公共服务的平台

当下,青年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任务,但是作为高校教师,“教书”和“育人”的两个角色同样重要,青年教师在“育人”工作,特别是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中发挥作用应该具有明确的职责。一是学校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明确青年教师职责,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成才,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尤其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校的公共服务中明确职责,制定学生管理服务目标。二是青年教师自身要厘清角色定位,发挥恰当的作用来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危机事件的防范与应对。三是搭建青年学生与青年教师的共同成长的平台,探索积极有效的载体,采取先进快捷的沟通方式,营造教学互长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得到指导和成长,让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引导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危机预防工作

树立危机意识和预防为主的理念,做好预防工作,是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高校危机管理从事后救火式的管理变为事前主动防御管理的新要求。

1.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青年教师应配合学校的各级组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管理。这些管理工作包括利用青年教师班主任、兼职辅导员的身份职责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贫困生工作,以及其他学生事务工作。利用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沟通融洽的特点积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各团体中主要学生骨干联络沟通的作用,悉心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及时使学生把动态信息和学校各级组织和部门反馈沟通,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2.利用课堂内外的交流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授课和解惑当中,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交流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生的潜意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可以有效应对相关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同时,培养一支得力的学生骨干信息反馈队伍,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网络,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置方案。

3.培养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授课工作及与学生的交流活动,积极培养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防范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基本常识,以使学生在危机事件中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科学自救和互救。

(三)完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指导和制度保障

建立与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防范和应对长效机制,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使高校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提高学校应对危机事件的效率。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教师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提供科学规范的工作指导。以书面的形式将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使青年教师的应急工作有根有据,这样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利于和谐安定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事实证明,在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的高校突发事件面前,只要牢牢坚持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应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独特作用,有效提高高校师生的危机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教育服务的管理体制,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就会以最平稳、震荡最小、代价最低的方式得到妥善解决,高校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安定的大局就能切实得到维护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安文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2]王宏伟,何鹏.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的现状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3):226—228.

[3]曾一兵,徐春峰,黎文普.浅议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118—119.

[4]李志强.论高校危机管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实验室管理与服务范文6

关键词:餐饮服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15-02

一、酒店餐饮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餐饮业在酒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企业满足顾客基本需求的不可或缺的经营服务项目。近些年,全国星级酒店的数量以每年大约12%的速度增长,众多国际知名酒店集团以每年大约20%的速度在中国进行拓展。酒店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才的激烈竞争。我国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然而中国旅游协会人才培训开发中心对全国星级酒店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酒店餐饮从业人员的平均流失率达到了33%,餐厅员工的流失率为27%,部分酒店人才流失率竟达到了45%以上。

经过调研,目前酒店餐饮服务业人员短缺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

1.人们的观念因素。观念因素的影响体现在,很多人认为在餐饮业工作社会地位比较低,工作比较辛苦,因此如果有机会,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跳槽到其他行业去。这种观念对年轻学生们的实习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寻求更优的工作环境。年轻人在找工作时会更注重安稳性、声望和正常的工作时间。餐饮业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最繁忙的时候是在周末和公共假期。对于在酒店工作的年轻男女而言,他们也想在这个时候外出聚会而不是埋头工作。这是酒店的年轻员工流失的一大原因。

3.寻求更高的报酬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豪华酒店或者五星级酒店员工的收入普遍较高,会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很多员工将酒店支付给自己的工资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唯一尺度,于是他们会竭力争取更高一级酒店的岗位。也有员工认为更好的发展机会比暂时的高收入更重要,如果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他们为了自己的将来着想也会跳槽到这些酒店企业工作,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

二、酒店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渴望

酒店餐饮服务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餐饮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餐饮业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的专业人才,同时需要高端的管理人才来对饮食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目前,酒店普通服务员的月薪已经达到2800元,但很多酒店还是招收不到自己满意的员工。如果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业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做成自己的强势品牌,无法做大做强,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的餐饮行业的竞争。

而据我们调查,能够在酒店内实习或工作一年以上的学生,都会得到提拔。

三、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

从课程层面看,没有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没有持续培养学生适应酒店餐饮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从企业需求层面看,没有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同步进行,没有做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与酒店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保持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教育进程,要加强与酒店餐饮业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与企业一起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进行研讨,从而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适应酒店餐饮业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要想在未来成为一个成功的酒店餐饮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学好如下知识:①专业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如果在未来要想做到酒店行业的高端,专业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②英语口语知识。流利的英语口语是酒店行业从业人员成长的阶梯,也是服务外国客人必需的技能。③计算机应用知识。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总是会带来更多的机会。计算机知识知识既实用又可为生活增添乐趣。④日常交际知识。包括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处事之道等。⑤社会通用知识。多积累一些历史、政治、地理、民俗、经济、文化等社会通用知识,有助于提高文化修养,使眼界更加开阔。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够培养出酒店餐饮业急需的人才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成长?

1.建立以学生就业、适应社会需求能力为主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与企业的工作质量标准保持一致,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做到专业知识宽、实践能力强,提前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缩短今后进入酒店企业管理层所需要的时间。懂经营,会管理,具备专业素养的大学生正是酒店餐饮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2.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拓展其他技能。随着社会发展,酒店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承受能力,具备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善于积极地处理问题的同学深受企业欢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不但要注重各种技能的培养,还要拓展学生的思路,做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随着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阅历增长得到同步提高。

3.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必须与酒店餐饮业保持紧密联系,不但要进行课题研究,还要随时关注企业最新发展态势,将企业的先进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四、校企合作的方式

近几年,我国酒店餐饮业发展迅速,酒店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学校则有着解决就业等问题的任务,促成双赢是相互沟通乃至合作的目标。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酒店餐饮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②酒店餐饮业为教师提供实践工作岗位。③酒店餐饮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④学校委派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⑤酒店餐饮业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⑥学校与酒店企业以“冠名班”、“订单班”、“定向班”等形式联合培养学生。⑦校企合作一起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⑧学校引进企业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目前大多数学校以前三种形式为主,以第④、⑤种形式为辅,第⑥、⑦、⑧种形式还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增强了学校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会推广开来。由酒店企业出资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或者实习场所,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的方式已经形成,这个基地或者场所,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学习和工作,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场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而学生也得到了锻炼。随着酒店餐饮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企业要保持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做好人才储备。同时,学校也要根据社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面对日益成熟的消费者,酒店餐饮业已经开始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研究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式,主动服务、用心服务深受顾客欢迎。要向客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要求酒店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主动观察学习、灵活应对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是现代酒店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具备了这些素质的学生,无论在哪里都是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保证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加强基本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以综合实力求发展,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应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与酒店企业的紧密联系,携手共同发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衔接,协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11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2012.06[Z].

[2]陈修岭,关于我国酒店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