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1
广播电视行业由于其较强的实用性、便捷性,能够通过向观众传递各类知识和信息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广播电视播出设备由于长时间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极容易出现故障,不但影响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还给广播电视节目带来了不良的影响。[1]为此,加强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就成为了广播电视日常工作的首要之重。
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相关内容概述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主要是指播出设备、硬件设施均安全有效运行,播出内容不会导致数据和其他信息等问题出现。[2]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以下特点:①舆论导向作用发挥主要阵地。广播电视作为主要的宣传阵地,担负着引领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先进思想文化的宣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制作过程复杂。广播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播出需要经历节目制作、传输、入户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庞大的操作人员队伍,还需要许多设备设施。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导致播出进程受阻,再加上相对复杂的环境以及线路因素都会给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带来不确定性。③特定节目即时播出。诸如新闻联播、一些体育赛事和节日晚会都是现场直播的,这类型节目由于影响大,受关注度高,在播出的过程中,任何差错出现,都是无法更改的。④节目种类多。受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影响,加之观众日益产生新的节目观看需求,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增多了其种类,以此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3]当广播电视节目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节目的播出时间也相应地不断增加。
2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策略
2.1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
针对各种传播程序的不同特性,各广播电视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安全播出技术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在维护与管理制度中,应当对规章制度的重要内容予以明确指明。只有建立协调一致、高效快速、秩序井然的维护与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广播电视各个运行环节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得以实现。[4]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过程中,完善的维护与管理制度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制度再好,如果不能对其贯彻落实,制度最终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各广播电视单位领导应当自身做好领导示范效应,带头认真执行安全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行下效来引领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维护与管理制度。
2.2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维护人员对播出设备的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对播出设备的故障处理能力。再加上当前广播电视节目中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新技术带来的是新的挑战,如果不对维护人员加强相应的培训工作,将使其无法满足设备维护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广播电视单位应当采用实践训练、交流学习、专家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结合的方式来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素养。除了接受单位培训,维护人员更应该具有危机意识,主动出击,努力汲取广播电视各种新知识。当单位引进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的时候,维护人员更要积极主动去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明确其原理,熟练掌握其可能会出现的故障的维护措施,当设备真的出现故障时候,才能够迅速判断出故障根源,从而快速完成检修工作,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正常进行。
2.3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
广播电视的播出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磨损和腐蚀现象,因此需要对播出设备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广播电视播出技术维护主要包含日常检修维护、事故演练和应急维护三方面内容。日常维护就是指对广播电视播出设备进行定期的技术检查和维护,对于能耗大、受温度影响大的设备原件,还应当适当增加日常检查维护次数。除了检修维护播出设备,还包括检查UPS备用电源是否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当播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发生断电情况确保UPS备用电源能够继续供电,还包括对播出服务器进行日常重启等等。事故演练即是模拟播出事故,通过演练来锻炼全体工作人员事故应对能力。应急维护是指当播出设备突然出现意外故障的时候而进行的技术维护。下面就拿新闻直播节目中的图文点评系统(结构图见1)来举例。图文点评系统包括了图文制作、点评列表制作、触摸屏操作以及高清视频上屏等诸多环节,环节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主要通过硬件备份、图文制作、系统构架三个方面的预防和维护来确保点评系统的正常运行。硬件备份方面:图文点评系统包含两台图文点评服务器,一主一备,热备即时切换。主备机都制作了系统备份,如果遇到操作系统或者TV-Writer软件系统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恢复系统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果在新闻直播中遇到紧急状况可以切换到同步播出的热备机进行应急备播。图文制作方面:图片文件以及视频文件从外部网络通过U盘复制到图文点评系统中的防病毒工作站进行病毒查杀,从而杜绝了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保证了系统内部的环境安全。系统构建方面:主备机之间采用千兆网卡连接,主备机大屏幕输出信号与高清视频信号接入切换器中。切换器利用光纤连接到大屏幕,同时利用高清视频线将高清画面接入到切换矩阵中,通过切换矩阵进入演播室系统。由于切换矩阵与切换器同处在设备机房中,因此一旦切换器与切换矩阵之间的视频线出现问题,可以轻松进行故障排查与维修。
3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技术关乎到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长远发展,关乎到用户的切身体验。只有加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建立和完善播出技术维护与管理制度,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广播电视播出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维护,才能从根本上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予以保障,从而为观众传输高质量的、安全的广播电视节目。
作者:王涛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云贵.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5(08):9.
[2]刘晓红.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维护和管理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222.
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2
1立足专业角度对大数据自身涵义的描述
对于大数据而言,根本特征是数据规模十分巨大,涉及诸多领域的内容,数据分析和处理很难借助人工方式完成,只有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取和解读数据资料,这种结果的实现发挥了云计算应用模式的价值。云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新兴技术的融合,促使不同领域的数据在网络支持下实现关联,大数据在网络中形成更加丰富的资源。从本质上分析,信息时代的发展就是在大数据支持下,强化数据高度共享。当前,大数据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新媒体领域,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强化技术创新,以获取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深入分析传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
首先,在传统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下,鉴于自身不足,其受众数量不断减少,流失现象严重。在新媒体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劣势明显。例如,新媒体更加追求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精准性,能够实现与受众的深入互动,而传统媒体技术很难达到。其次,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忽略受众的需求研究,尚未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很难实现对大众记录和播放信息的整合,工作方法缺乏连续性与持久性。再次,网络媒体具有突出的数据整合能力,能够切实提升服务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压力更大。第四,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在新媒体影响下,大量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加入其中,使从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员减少,人才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3鉴于大数据的影响,广播电视技术形成的优势分析
3.1优化广播电视技术领域的远程编程模式在网络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远程编程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摆脱繁琐的过程,各个环节被简化,远程编程工作迎刃而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共享资源,对信息内容进行针对性下载,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整理,实现对信息的完善,便于直接运用于后期制作,简化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编辑所占用的大部分时间,人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3.2信息资源得到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利用率提升将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中,能够借助数据库,快速查找相关信息,强化信息整合的实时性。例如,对于随时发生的新闻和资讯,在计算机网络传输功能的支持下,为大众提供更加高清的画面,视听品质都得到了增强,网络数字化传播技术个性化,为优质节目的创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4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传播技术转型与发展策略分析
4.1建立完善与健全的网络服务机制。立足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数字化成为趋势,需要积极应对网络服务问题。对网络自身进行完善,加强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避免出现网络连接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另外,加强对光纤网络的合理应用,在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切实降低传播成本支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已成为这一行业寻求突破的最佳模式。4.2构建多元化的广播电视业务系统平台。在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拓展的前提下,业务平台彰显出多元化特征,借助不同平台的功能模块,强化业务功能的呈现。例如,云平台、数字电视系统平台等,凸显广播电视媒体化的特征。在诸多业务平台的应用下,出现大量数据资源,是进行信息收集和挖掘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要关注大数据处理、挖掘以及分析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对接,为广播电视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提供保障。4.3应用数字化传播模式提升电视广播传播效果。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数字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信息品质,同时,支撑技术彰显成熟性,其在画面和音频方面得到社会一致认可。立足信号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字化模式优势明显,有效抵制来自周边环境的磁场等干扰信号,无关联性显著,同时,实现对外界不明信号的高效屏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画面和音频。4.4构建科学的应急预案。在广播电视领域,无线传输是主要方式,但是,其暴露在户外,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恶劣天气,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产生威胁,因此,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形成,保证其能够以最快速度发挥作用,准确定位,及时、高效地进行故障修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信息更具复杂性与系统性,规模较大,因此,传输故障很难避免,应急预案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应对,在根本上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有序发展。
5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传播技术转型与发展方向
5.1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全新的思维模式是关键。任何行为的产生都受到意识的支配。因此,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科学的思维模式必不可少。任何行业都需要创新,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与时俱进,具备积极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的创新能力。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为实现对节目的准确掌控,需要拥有严谨的、科学的思维。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电视节目市场,一味应用传统电视技术和创作模式,很难在行业中立足,无法得到大众认可。另外,在进行节目创作的时候,为契合大众口味,创作者的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作者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思维活跃。除此之外,要保证节目具有端正的舆论导向,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需要重视思维模式的转型。5.2结合大数据自身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收集范围。针对信息采集,既要关注直播信息,又不能忽视用户的点播信息。借助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明确其爱好,同时,点播信息采集操作性较强。立足用户评价,对其进行整合,发挥其自身价值,以便更好地被应用。另外,重视节目播放时间的选择,结合大数据信息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保证播放时间的合理性。5.3采用适应大数据环境的采编模式。立足大数据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媒体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要重视数据的高度整合,借助专业化手段进行内容调整。只有保证采编方式的合理性,才能促进效益提升。应用机顶盒方式,大量收集用户的喜好信息,切实提升收视评价指标的可信度。5.4加快广播电视视角创新工作的推进。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中,通常目标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与评价。为与大数据时展相契合,要对报道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在新媒体阶段,事物之间的关系突破单一性的限制,构成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其核心为数据。借助对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分析,能够有效掌握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与方向。5.5渗透数据挖掘思想,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不断被应用,其规模与范围呈现拓展趋势,仅仅依靠数据处理软件,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此,积极更新换代数据收集与处理软件,以便更好地进行大规模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数据挖掘模式和技术的支持下,数据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满足更多领域的需要。5.6提升客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传统媒体受众人数不断下降,发展困难重重。要加快技术转型,实现客户管理智能化。当前,网络电视发展迅速,诸多类型的终端电视出现,受众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节目选择,尤其在手机移动端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通过手机客户端能够随时查看喜欢的信息类型。为此,要结合用户自身实践,构建数据系统,涉及服务的诸多领域,强化用户模型体系的形成,分析客户流失的诱因,明确流失概率,为客户管理的智能化做出贡献。
6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在大数据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对收视率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数据归纳分析,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呈现,强化用户需求和体验的真实性与透明化,明确大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喜好。在发展前期,机顶盒应用于家庭电视收播领域,在强化节目收播的同时,承担数据统计工作,准确统计用户对不同时段节目的喜好程度。当前,网络运营商研发了自制的终端系统,如小米盒子等,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实现联网功能,查看网络电视,这部分信息统计也需要考虑在内。
7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巨大进步。大数据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立足大数据环境,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要深刻理解大数据的涵义,正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实际,明确大数据给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的优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辅之以网络信息数字技术,构建多元化信息平台,打造更加丰富的、高效的广播电视节目,从根本上推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钟赛军 单位:益阳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张盈盈,谢佳.大数据形势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214.
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3
关键词:广播 电视 工程技术
在国内传统的广播与电视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技术多是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主,而缺少对于智能化、集成化、一体化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实践,这也是导致国内广电工程技术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主要因素。下面列举几项较为新颖的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并且对各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1.SDH技术
SDH作为一个较为新颖的技术概念,由美国的贝尔通信研究所率先提出,而在国内而将其成为“同步光网络”。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SDH技术的应用必须组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标准传送结构,主要适用于各种净负荷在卫星、微波、光纤等物理媒质上进行传输。在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建设中,SDH可以起到公共物理传输平台的效果,在这个特殊的平台上,其中一部分的带宽是用于广播与电视节目的传输,而另外一部分带宽则是用于用户数据或ATM、IP交换机等方面数据的直接传输,以满足广播与电视信号输出质量的不断提升。在国内的广播域电视工程中,SDH技术主要是以同步数字系列的形式进行应用,只能进行数字信号的传输,这与国内多数地区采取的模拟信号存在一定的冲突,所以,在今后的应用中,必须加快广播与电视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从而能满足SDH技术应用的基本平台需求。
2.抗干扰技术
目前,国内的广播与电视工程主要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各类信号的传输,这也是现代广电工程发展的主要技术标志之一。但是由于卫星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较远、传输质量要求高,覆盖面积广、容量要求大等特点,所以在各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必须注重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问题。在国内现阶段建设的广播与电视卫星传输系统中,多是采取点对面的信号传输方式,由于中间技术环节的处理不当,而导致系统极易遭受外界的干扰,从而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播出质量。为了减少广播与电视工程中的信号干扰问题,国内目前正在加强地球站抗干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应用于卫星干扰问题的解决。
以最为常见的卫星抗干扰技术为例,其主要适用于卫星波束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覆盖区,对于区间的各类干扰能够起到有效的消除。但是对于覆盖区域以外的信号干扰,则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随着现代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地球站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其主要是应用大功率的高功放及高增益、大口径天线,以实现功率储备的有效提升。当广播与电视的卫星传输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应用该技术可快速减弱卫星转发器中接收机的增益,并且加大上行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减小外界干扰影响的目的。
3.接地技术
在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建设中,接地技术是最为重要的工程技术,接地系统的总体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广电系统的各项调试工作与实际运行质量。在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由于部分地方存在较大功率设备使用的情况,从而对于各种广电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电场或磁场干扰,进而在电源与导线之间产生相互耦合的现象,这种干扰对于广电设备的性能影响是较为突出的。一般情况下,广播与电视工程中常见的干扰现象主要表现为:电感性俐合、电磁场辐射、电容性耦合等形式,只有实现接地技术的合理应用,才能实现系统与大地进行连接,从而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广播与电视工程建设中,需要涉及到很多音频或视频设备的安装问题,在施工中必须重视系统信号接地与其他部分接地的有序连接,并且保证接地电阻的最小化。当设备传输的信号较为强烈时,必然也会导致接地电阻增大,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接地技术措施,以防止为系统的信号处理带来麻烦。另外,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很多数字化设备需要同时进行模拟系统接地和数字化系统接地,然后将两条接地系统连接为统一的整体,并且在相同的平台中进行监控,才能达到预期的接地保护效果。
4.云计算技术
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全面发展中,促进了云计算技术的形成,并且在各行业、各领域中得到了日趋广泛的应用。在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建设中,国内较为大型的电视系统与软件生产商都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相关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中,这对于现代化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广播与电视工程中,云计算技术主要应用于管理平台的构建,特别是在部分大中城市的广电网络建设与改造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国内广播与电视工程的建设中,面临了更多的互联、互通方面的技术问题,而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则无法彻底解决部分难题,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则打开了破解难题的新思路。另外,随着国内各地区广电网络的连结,现在已经构建了一个可以覆盖较大面积的新型广电网络,在广播与电视节目的内容制作与传输过程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且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在对传输信号进行实时监控时,云计算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区域广电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节目监管、技术监测,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的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4
关键词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特征;方法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10-0016-02
现阶段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对精神需求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得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发生了重大改组,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观看电视节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家庭几乎都有广播电视。所以,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都对播电视的播出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1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征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也随之不断的变化,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都有着不同的特征以及要求,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1.1计算机网络化和系统自动化的发展
在现代世界的发展中,计算机存在于各行各业。在广播电视领域,最为传统的放音机和调音台的广播播出模式,已经被计算机网络传输自动播出系统替代。广播电视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过快,加大了常年在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第一线工作人员的难度,面对新的技术和设备,就要求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人员不断地适应这一变化,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同时如何使用好、维护好这些新的技术设备,提高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是维护技术人员必须探索研究的课题。
1.2广播电视系统的多功能化以及数字化
数字化的方式取代模拟方式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通过研究广播电视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电视在不断的向DVB、HDTV过渡,广播在向DVB的形式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传输系统、播控系统以及发射系统都会逐步的完成数字化的转换,这三大系统设备也将不断的进行改造和更换。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新时期,高效率的数字压缩技术、信道信息传输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这就增加了传输信息的容量。
1.3广播电视技术的播控、传输系统越来越复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和频率都在不断的增加,单频道播出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复杂的、调度灵活的综合性播出系统被科研人员研究出来。这种系统,不仅功能齐全、具有制式转切换器,具有规模庞大的初音频切换矩阵系统。
1.4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频率以及播放的时间在不断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有线广播电视以及卫星广播电视出现以后,广播电视频率得到了优化和利用,从而增加了广播电视播出的频道,由原来的几个频道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甚至多达一百多个频道,播出的时间也从原来的几个小时增加到二十多个小时。
1.5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容量不断增加、传输手段更加的多样化
随着广播电视播出容量的快速增加,单一的和同轴电缆的传输方式,在内容和质量方面远远落后于现在科技的发展。目前卫星传输、光缆传输、数字压缩等高科技手段的引进,解决了以前传输容量小、覆盖面积窄的问题,高科技传输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输运行缓慢,无线电资源频率不足的问题。
1.6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固体化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发射覆盖采用的手段是:中短波、调频以及电视广播的发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固体化器件的使用趋于成熟,这项新技术不仅节能而且低维护。目前,发射机房也在不断的变小,设备的能耗量也在不断的减少,而科技含量以及可靠性都在不断的提高。
2广播电视维护工作的目标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知识和技术的老化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新旧知识体系的矛盾也日益增加。为了使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技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目标以及方法。
2.1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目标
2.1.1降低广播电视播出的技术性人为责任事故
在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就是技术性人为责任事故。现在的设备安全可靠性越来越高,设备自身出故障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所以技术性人为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在保证设备低故障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具体的规范,严格要求操作人员。
2.1.2降低广播电视播出的非技术性事故
广播电视播出的最终目标是要把电视节目通过无线电波的方式传送到每一个家庭中。广播电视播出之前的工序非常复杂,关键问题是编播部门和技术部门的交接口。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设备的运行很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做好交接口的工作,把事故遏制在节目播出之前是广播电视播出的维护目标之一。
2.1.3降低设备本身的故障,减少大型设备事故
为了降低设备本身的故障,减少大型设备事故,可以制定以下几点计划:
首先,制定具体的设备维护计划。
其次,设立设备的维护档案,在设备维护后进行严格的复查。
最后,明确设备的维护责任人员。
2.2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措施
广播电视技术的维护工作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新时期广播电视的需求,在了解三大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措施。
2.2.1要有正规化得管理意识
几十年的广播电视发展历程表明,实现广播电视播出的高质量,就必须有一套正规化得管理操作规则。不论是机器的维护还是设备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个严格、有序的工作环境。
首先,有一套正规的播出制度;其次,有一套严密的应急措施方案;再次,一套完整的抢修器材;最后就是有一套合理的奖惩考核方案。
2.2.2熟悉设备的故障现象和设备的工作状态
广播电视维修部门要完整的保存设备的出场报告,设备的维修都要以此作为依据,同时认真的做好设备的维修备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广播电视工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在维修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电视维护人员不断的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维护策略,确保电视工作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5
关键词: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
电视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广播电视行业受到很大挑战,需要从有线技术逐渐向无线技术过渡。
1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特点
辐射范围广、操作简单、成本小、接收便捷等,在城乡居民中应用广泛。作为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主要应用方式,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给农民提供了很多服务,在农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编程技术、电子技术等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完美结合,造就现在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将信息技术的功能扩大化,合理利用了有效资源,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新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对传统的广播方式造成冲击,所以,基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广播电视发射模拟技术应运而生,成为广播电视技术革命的又一产物。
2广播电视有线技术的优势
2.1抗干扰性强,网络覆盖面积大当今社会被定义为科技化社会的原因就在于,人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无论是在通讯行业还是广播电视行业,都从陈旧的技术中脱离开来。通讯技术已不再满足于通话功能,而是被3G、4G网络技术所覆盖。同样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技术也不再使用原有的共用天线系统,只依靠同轴电缆来传输信号,而是采用光纤电缆技术进行双向电视信号传输。使电视网络的覆盖面积更大,不再局限于电视信号强弱区域的限制,同时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具有多功能服务系统,部分地区受电波干扰较强,图象质量较差,带有雪花点和杂音。双向信息传输系统能够使就算是位于电视信号极弱地区的用户也能观看很清晰的电视节目。
2.2综合利用性强,可供选择频道更多。在生活中“数字化”这三个字我们并不陌生,同样的,数字化技术也被广泛的综合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它所带来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首先,电视图象的清晰度大幅提高,观看电视节目时高清晰的图象永远是用户的首选。其次是可供用户选择的频道增加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频道,不再像从前那样只有几个卫星频道可以观看,这也就满足了用户广播电视技术的需求,使广播电视业的科学发展更加坚实有序。
2.3增加广播电视的安全性。鉴于电视行业是服务型行业的特点,对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工作要求和服务行业相同。因为现在人们更重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问题,所以需要提高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无线发射技术的核心是通过高频电磁波,由点及面的传播电视信号。通过无线发射监控手段,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自动播出。电视发射机能够自动统计发送信息和自动控制开关机等;同时,针对发射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施监控,并采取相应的举措。因此,广播电视具有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信号发射的问题,最终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3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建议
培养广播电视人才由于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提高。目前,先进的无线发射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多年的宝贵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素养,所以,在要求广播技术的同时,还需组织广播电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相关部门需要挑选优秀的人才,进行合理的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先进的发射技术。只有拥有高技能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人员,才能保证广播电视的高质量。
3.1增加光缆架设的高度。由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是通过高空光缆作为媒介的,所以作为信号传播的基础设施,高空光缆能够保证信号发射的正常进行,维持发射网络的正常。在高空架设电缆,可以提高广播电视信号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信号发射的广泛覆盖率,显著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电缆架设的高度还需提高,进程还需加快。
3.2防雷设施的处理。在平时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设备的维护措施是加强避雷地网、天线以及发射铁塔等设备的防锈蚀,延缓设备因为锈蚀造成接地电阻的增加。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电化学保护法、使用缓释剂法和覆盖保护层法。通常采用电化学保护法,在设备的钢铁部分裂解一种活泼与钢铁的金属材料。例如金属锌。此类方法能够针对避雷电网和发射铁塔等室内的设备防锈蚀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具有维修方便和维持时间长的特点。每年春雨来临之前,对各接地装置浇一次盐水,并用摇表检测各接地点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就需要对某地线进行更新。
4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4.1建立健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未来科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就是数字化社会,如何能够保证在进入数字化社会时达到先进的技术转型,这也就要求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完善。做到完善整个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我们必须分别完善对无线设备的控制、循环细致的设备检测以及科学有效的日常管理这三个方面。只有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做到通过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最终达成全智能化的无线监控目的。从而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社会的技术转型。
4.2感知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在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一些特殊而紧急的情况下,无法查找到可用的无线电频谱这就给数据传输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此时一种新生的感知无线电技术走进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视线中。它可以通过感知无线电技术快速查找并且连接到闲置的无线电频谱,大大的改善了无线电频谱资源匮乏的情况,解决了突况中无法连接有效频率这一问题,它的灵活性和操作之能化使无线发射技术进一步的得到了发展,同时感知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十分灵活便捷的新型技术被使用其中也给广大的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4.3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在更早时期的军事作战,雷达声纳技术中已经产生了空是无限电发射技术,在当时它更多的被用于电波过滤和空间定位功能。随着新一代移动3G、4G通信网络的发展,空时无线电技术被更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在互联网网络范围之中。而其所倡导的空间资源理念,则引起了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兴趣,工作人员发现,空时无线电技术的开发完全可以在广播电视领域范围内得以实施,它可以完全自动化的处理无线电信号的信息资源。空时无线电技术为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引入了更加宝贵的资源---空间资源,合理的开发空时无线电技术,科学有效的利用空间资源无疑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上的一大创新,也大大提升了无线发射技术的科技竞争力。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媒体行业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采纳新技术,更换新设备,形成新理念。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会以数字电视为主,逐渐全面信息化。科研人员需要努力开发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让百姓更易获得方便、快捷的广播电视服务,生活充满更多乐趣。
参考文献
[1]姜汉宸.基于局域网的数字化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9.
广播与电视技术范文6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作为主流新闻热点传播途径的广播电视媒体进行转型升级,并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是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播电视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转型升级与融合媒体平台的建设要求,探索其技术的思路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 广播电视 转型升级 融合媒体 平台建设
广播电视的转型升级主要是更好的传播实时新闻,是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和推动融合发展,也是借由新媒体传播优势进行更好发展的方式。在广播电视转型升级时,需要以创新为基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支持和推动融合发展的力度,政府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推动督导各广播电视单位的转型升级早见成效。
1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转型升级与融合媒体平台建设要求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转型升级与融合是建立在“融合”的条件下,要想适应时代的需求,寻求更快、更优质的传播和推动,广播电视的转型升级需要以“互联网+”相互“融合”,将其结构和传播方式及内容进行深层融合整理,重构出更为适宜的方式,比如上海东方卫视以“梁微一端一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电视网站)的转型升级方式进行推广。并且为了实现自身的影响力,还采用了一云多屏,多屏互动、城市信息云平台等智慧融和媒体平台建设,将新媒体和全新的广播电视业务作为传播介质,跨区域、跨行业、跨每一的联合发展,充分的运用新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将推导的资源进行整合后形成融合媒体平台。
1.1 具体建设的内容
在广播电视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想充分的发挥出“融合”媒体的优势,那么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以优质的内容延长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命线,这也是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核心的竞争力。比如调频102.6(四川城市之音――城市快报),主持人将川普运用到日常的新闻评论当中,针对新闻的某一点进行犀利的分析,并在微信和微博、电话中与听众互动,让广播与听众距离缩短,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听率。由此可见,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拓展传播的途径,还要将内容从单一转向多样创新化。还要借助所融合的微信、微博等大型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本身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技术和设备,再加上多个大型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优势将做出的高质量的内容进行跨越式传播,能够成功吸引广大的用户。
1.2 平台建设的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渠道需要以技术为支撑,大部分的广播电视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化,部分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更是加快步伐,将传统、数字、有线网络相互融合,其传播的承载能力明显得到提升。这样才能使得智能电视操作系统、机载卫星电视、无线双向覆盖等领域取得较大的技术突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力度加大,才能继续取得新的成效。
1.3 服务的终端和对象
融合后的广播电视传播对象早已从制造产品升级为经营用户上,因为从融合的网络媒体上看,观看新闻资讯及娱乐的终端多为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两大终端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力较大,并且因为其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所以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的挖掘维护用户的第一入口,所以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融合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是坚守家庭大型终端(主要是电视),继续开拓小型终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开发人性化的互联网技术新平台,围绕用户开展新服务,通过的早自有的多终端社区平台来聚拢人气。
2 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思路
2.1 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的基础构架
在融合平台的建设初期,需要明确建设的基本导向,渠道和内容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平台的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这样在能加快广播电台、电视台、技术制作企业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改造生产流程,从而实现媒体生产的集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2.2 新的业务流程思想
在进行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平台的建设当中,其主要的技术核心是需要融合媒体业务进行重构和建设,而在业务的建设过程当中,都是以云计算(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让互联网大数据形成构建平台技术的“智囊”和“导向”,简而言之就是互联网则是融合媒体业务的I/O口(输出输入通道)。在此技术的导向的建设当中,融合媒体需要流程管控、业务调度、数据分析、安全管理和协调调度能力都要包含在内。融合媒体上所包含的业务和部署能力要呈现弹性,业务模块间呈现松耦合关系,业务接口可对外开放,业务流程可动态构建,并具备一体化的运维支撑、数据分析与共享的特征,如图1所示。
2.3 具体实施过程
广播电视新建融合平台建设主要依靠的是网络与数字技术的“裂变”发展,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后充分的发挥其优势,构建适宜的传播平台,这也为传统的媒体一对众的格局进行深层的调整。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迅猛l展的今天,传统广播电视的转型升级可以将ICT进行深度融合后转型,部署具有成熟商用价值的IT系统、网络设备及基于“云”平台,从而提高媒体服务的效率,节约成本等,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从媒体的制作到传输再到内容消费都简化,也更为适宜80、90后的客户群体,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商业模式拓展全球范围的新闻热点、科技、娱乐、汽车等,加大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增强了主流媒体信息内容传播力和影响竞争力,平台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的传播让内容更为社交、分众、精准,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内容与技术之间的相互支撑,将传播内容有效的与传播渠道进行有机结合,为传统的传播资源带来新的活力,快速的提升传播的有效性,让媒体信息更具观看价值。这也是媒体服务架构从传播端直接连接接收端的重要体现,在此过程中,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将产品供应和集成到媒体的传播链当中,这不会对连接终端带来任何不良影响,维持了媒体生态系统的发展。
结合前期的融合转型升级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利用/应用正处于变革的信息通信技术ICT来应对视听媒体市场的演变,也能为整个媒体传播链的各个环节带来更有效、更具扩展性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主要包括三个独立的部分,从下至上分别为:媒体内容处理以及传输/分发平面、媒体内容控制以及信息平面、业务支撑以及运营平面。在内容的传播过程当中,每个部分能够进行独立的运行与演进,并且由于每个独立平台是由多个功能组件构成的原因,从整体上而言,架构的环境价位松散耦合,能蚨懒⒌靥婊唬更易于更新与升级,使用后还能进行循环利用,在业务编排之下,能够很好的控制信息的激活和功能组件模块的排版,在内容的分发与传输的过程中随时随地的激活运用。造融合平台的转型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可以运用公有的云数据部署自己的SaaS服务,可以实现更为高效的媒体内容教化,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快速传播,此服务架构的本质是与整个新媒体的操作软件形式提供。
3 未来发展趋势
这样的融合平台转型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需要不断的完善技术和内容,比如在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推进成效。统筹收视收听、新媒体平台传播指数等指标的提升,建立健全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基于全媒体、大数据的节目传播综合评价标准,坚持“互联网+光电”“云计算”等为建设融合平台建设为导向,根据各地方特色,因台制宜,依托广电优势内容和特色,不断的拓宽传播的领域及拓展影响力和产业触角,将教育、政务、医疗等作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4 结束语
由此可知,在建设广播电视转型升级与融合平台技术当中,需要从技术、内容、渠道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影响力,增强传播速度。
参考文献
[1]李洁.传统广播电视应及时向新媒体转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23-24.
[2]熊科伟.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三种策略――基于当前国内多家电台融合实践的整体分析[J].中国广播,2016,01:19-25.
[3]田进.加快融合创新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05:5-9.
[4].媒体融合:融合媒体成就媒体――新奥特融合媒体解决方案探访[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05:125-127.
作者简介
沈汉场(1975-),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东省普宁市广播电视台无线电工程师,从事广播电视设备的检修、维护及舞台灯光应用工作,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及应用和舞台灯光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