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1

1.1现有财政政策一方面是家政服务工程;该工程为我国扩大内需、改善就业,以及完善家政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这类政策主要侧重于人员、信息、金融方面。两外还包括财政扶贫政策。国家设立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的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且多出自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是国家扶贫政策的惠及对象。

1.2我国家庭服务业财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①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我国家庭服务业是自发生成于市场需求,多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家庭服务业都未能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与之相关的国家财政投入长期以来总量明显不足。第一,用于家庭服务业的财政资金在促进就业的财政投入中比例非常小;第二,落实到家庭服务业上的各类扶贫资金极为有限。第三,目前家庭服务业从扶持中小企业财政投入中获益的可能性很小。②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方式落后。财政资金在家庭服务业方面的投入被更多地用于成立家政服务公司等微观竞争领域,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造成结构不合理、投入方式落后,而且也使得用于家庭服务员培训和教育的方面的资金更加不足。另外,财政资金对家庭服务业的融资扶持严重缺乏,家庭服务机构的经营规模扩大基本上只能靠自己的积累一步一步地实现。

二、家庭服务业发展中财政政策及建议

2.1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促进多元投资。由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促进家庭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有关部门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家庭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和完善相关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研究制订家庭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促进规划的实施,同时,也要根据家政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发展、壮大、规模化经营等多元投资政策思路。

2.2在总体上加大对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弥补扶持资金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通过灵活、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手段,根据行业发展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财政政策的支持方式和重点、优惠财政投入结构,增强财政政策对促进该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引导、支持和导向作用,有效提高政策的调控能力,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适时性和灵活性。

2.3对家庭服务业的融资实行贴息政策。目前的家庭服务机构的小规模和信用状态决定了商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其提供资金支持,因而融资困难成为家庭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鉴于此,政府应将家庭服务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在家庭服务业融资方面给予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向家庭服务机构提供的小额贷款,给予适当的补贴,通过这种方式,调动社会力量,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家庭服务业的贷款产品,解决其融资难问题。

2.4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人员培训。改善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当前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及家庭服务职业经理和家庭服务培训师资的培训。除此之外,还要通过财政扶持等政策鼓励家庭服务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行业的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和市场拓展,以及对职业培训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等。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2

一、分散化公共财政下的国库体系

中国传统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加上一个高度分散化的财政管理框架。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重心一直集中在财政体制方面,到90年代中期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财政体制的集权化程度已经大为降低了,但是高度分散的财政管理框架却没有改观。财政管理框架的分散化集中体现在国库功能的分散化方面,这种分散式支付制度,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将预算确定的各部门和各单位年度支出总额按期拨付到各部门或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由其自主使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支出过程脱离财政监督。预算资金一旦拨付给了部门和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监督,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财政部门只能依赖各支出部门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支出过程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各种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现象无法控制,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特别是建设项目资金,经过层层截留、挤占、挪用,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往往少而又少,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现象。

二是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使用效率不高。由于各单位资金都有个逐渐支付的过程,在预算资金按期拨付,由各单位分散保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大量财政资金分散在各单位形成沉淀,而财政部门为应付短期资金需要,有时不得不向银行借款或发行短期公债,从而大大增加财政利息负担。

三是财政资金运行的信息反映滞后。因为财政资金大量分散于各单位、各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财政资金的运行过程,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

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势在必行

针对现行国库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建立和推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将所有的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到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的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经费不再事先预拨,财政资金的使用,由各部门根据细化的预算自主决定,财政部门核对后准予支出,财政资金将由单一账户进行转账结算。但在实际支付之前,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统一调度。这种制度减少了财政支出的中间环节,杜绝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分析各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经验以及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现状,笔者认为,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库款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可以有效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问题。使过去的财政向多头拨款变为向一头拨款,由一次大量拨款变为多次小量拨款,由单位分散存放变为单一账户集中存放,由层层下拨支出变为国库直接支付。这将有利于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执行,有效地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把预算执行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使各项支出能严格按预算执行,从而减少预算执行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同时,由于实际资金不到单位账户,单位想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已不可能。

第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内部实行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从机制上防止营私。财政预算部门、支出单位、财政国库支付部门三者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有机体,有利于加强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遵循四个原则

法制原则。鉴于国库集中支付这项改革尚处于试验阶段,为了规范其运行和防止出现偏差。近期内在没有正式的相关法律出台之前,仍应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颁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政部国库司制定的《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银行清算办法》为基本法规依据。

便利原则。在法制和规范的前提下,国库集中支付要使各部门、各单位用款更加方便,解决过去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流转环节多,资金滞留、沉淀和流转慢的问题。

效益原则。在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加强财政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有效遏制资金挤占、转移、挪用等现象,降低财政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原则。国库集中支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必须做充分的调研和宣传工作,取得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具体实施时,要先易后难,对各种资金合理分类,分步实行集中支付。要做好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四、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建立五项保障措施

(一)国库集中支付以明确政府职能为首要前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是公共财政,是国家(政府)以社会和

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取得收入,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政府财政活动,整个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以划分市场和政府各自的职能为基础的,只有明确了政府在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才能确定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各种收费、国债等方式筹集多少财政收入,分别用于那些项目,各花费多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各级政府支出部门根据年初预算合理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或者它们所需调拨的资金数额,而制定预算计划本质上就是决定政府的支出安排。这种支出安排的范围应主要限定在政权机关和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非盈利性的领域和事务,包括政权建设、基础教育、基础科研、环境保护等。因此,明确政府职能和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二)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为先决条件。

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预算编制只有采取部门预算的方法,国库集中支付才能付诸实施,因为集中支付制下的分类账户本身就是按政府各支出部门设置的,各支出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编制好的部门预算来确定用款项目和用款时间,并通过单一账户进行资金划拨,这有利于预算的执行操作,防范和制止预算执行中的不规范做法,便于预算审查和监督。另一方面,国库分类账户和政府财务信息系统很好地反映了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下一年度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重新编制新的部门预算。

(三)国库集中支付以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核心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应由五部分组成:(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的国库单一账户;(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的零余额账户;(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记录、核算、反映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外资金账户;(4)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的小额现金账户;(5)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特设账户。国库单一账户集中了所有的财政资金,并且只有财政国库部门才可以签发支付命令。

(四)国库集中支付以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体系为重要保障。

完善责任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是有效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包括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资金和财务的监督,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等。这是国库集中支付体系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

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与政府采购制度相互配合

国库集中支付的显著特点是资金的流转链条短、速度快、支付程序简洁,各资金使用部门没有资金的直接支配权,因此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但是,仅有集中支付制度还不足以保证政府支出的绝对合理性、合法性和安全性,因为它无法彻底排除由于利益驱动而使支出部门与供货商勾结起来共同侵吞财政资金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无法实现由“共谋博弈”向“囚徒博弈”的转变,不能根本杜绝腐败现象。政府采购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使腐败行为失去了滋生的蔓延的土壤。因为此时支出部门只需将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规格和数量告知政府采购机构,由该机构负责具体的招标事宜,因而切断了支出部门与供货商之间的联系渠道。

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设想

(一)改革现行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首先要改革财政部门现行的机构设置和现行的财政核算体系,建立国库支付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部门有机结合的支付体系,确立预算审核、资金支付、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预算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具体思路是:进行机构分设,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相分离。预算编制部门只负责编制预算和必要追加,不管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则按照预算计划具体执行,两者各司其职,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公开性,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财政部门国库资金管理机构负责财政资金整体调度,审核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安排,并下达资金支付指令,对资金拨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财政资金的出纳、结算业务和国库单一账户管理,并对国库资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资金支付中心是财政部门国库资金管理机构的直属部门,负责为各预算单位建立支出总账和分类账,根据国库资金管理机构的支付指令通知银行付款,并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

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接受人民银行委托,根据支付中心的指令具体承办财政资金的支付和结算业务。

(二)改进资金管理方式

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国外经验,应当建立单一账户和分类账户相结合的账户体系,实现集中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支付。我国目前应在坚持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预算单位原来的一切账户,由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将所有财政资金都存放于该账户,并在预算单位需要实际支付时,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供应商。在此之前,资金应该始终存放于国库单一账户中。与此对应的是建立国库分类账册管理体系,即在国库单一账户下为每个预算单位都设立支出总账和分类账,记录它们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财政部门每年给预算单位下达预算指标,并审批预算单位提出的用款申请,委托支付中心办理具体的支付手续按照这种资金管理方式,财政资金支付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统一进行,财政部门还要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并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通过零余额账户,对财政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商业银行支付的财政资金,每日与财政部门开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

(三)规范资金运行程序。

资金管理方式的变革要求资金支付程序也随之进行改革。按照财政资金的用途和性质,可将支出分为大宗购买支出、工资性支出和其他支出三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支付。

(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要配套解决若干问题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服从于公共财政管理要求,监督各项财税政策的贯彻执行,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责;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财政监督管理,及时、正确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财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管理机制

在财政内部实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紧密融合的财政“大监督”长效管理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财政内部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原则。财政监督是财政各业务处室和财政监督机构的共同职责,要实现财政监督与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专门监督与日常监督的有机融合,把财政监督有效地融入到财政管理中去。

(二)财政监督为管理服务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督促整改、建章立制相结合,从单纯查处问题转到规范管理上来,从临时性事后检查转到经常性的全过程监控上来,从个别问题的查处转到规范全系统、全行业的财务管理上来,切实服务和促进被检查单位规范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三)依法监督原则。通过完善财政内部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依法实施监督,促进被监督对象加强财政、财务制度建设,按法律法规办事。

(四)内外并举的原则。内外结合,统筹兼顾,既要重视对部门预算单位的监督检查,又要重视对财政部门内部资金分配过程的监控,实现“查外促内,查内促管”。

四、财政监督体系

逐步建立以“财政内部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会计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四大财政监督体系。

(一)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形成业务处室日常监督、监督机构专门监督、业务处室与监督机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关联监督相结合的多层次监督框架。实现财政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核证相结合,涵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整体优势。

(二)财政收入政策制定、执行、管理的收入监督体系。重点是对农税征收和收缴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征管质量进行再监督;对非税收入政策执行和征收管理的监督。

(三)财政支出审核、调查、跟踪管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支出监督体系。重点加强行政事业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及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督,特别是对重点项目、大额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规范和高效。

(四)会计人员、机构管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管理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主要是对各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管,以遏制会计造假,规范会计秩序,服务宏观管理,维护公众利益为目标,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严厉打击造假行为和扰乱会计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逐步健全会计监督社会化体系。

五、财政监督职责划分

财政“大监督"的核心理念是在财政机关内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全面、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良性监督工作格局,确立各业务处室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体系,充分体现新形势下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高度融合的特征。各业务处室与监督机构应共同参与、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形成对财政管理活动事前审核、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检查和评价的多层次监督,使业务流、资金流的每个节点都能得到有效监督。按照上述财政监督的四个体系,将业务处室与监督机构的具体监督职责划分如下:

财政业务处室主要履行以下监督职责:按照各自职责和工作流程规定,认真履行财政管理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作用,按时进行预算指标和收支执行情况的核对,定期或不定期地到预算单位具体了预算收支和财务管理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财政资金(资产)日常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漏洞,牵头制定完善财政资金管理的政策、制度和办法。

1.收入监督。主要是对农税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收入政策执行、收入进度、收入结构、征收措施、征收质量以及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退付、拨付、票据使用等情况的日常监管、专项检查、执行情况分析等。

责任处室:

(1)农税收入征管监督—办公室(农税征管)、预算处。

(2)非税收入征管监督—预算处、经建处和收入管理相关业务处室。

2.支出监督。主要是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专项资金等的支出结构、支出范围、资金流向流量、使用效益的监督。涉及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资产管理情况、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决算管理、支出标准、银行账户管理、支出绩效考核等。

责任处室:预算处、行政事业处、经建处、企业处、办公室(农财职责)和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处。

3.内部监督。主要对各业务处室的制度建设、内控机制、指标分配、资金拨付、预算追加和履行职责等内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等。加强财政内部业务流转环节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财政管理和财政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运行安全规范。

责任处室:预算处、行政事业处、经建处、企业处、办公室和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处。

4.会计监督。主要是对单位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情况、会计账簿设置规范性、会计资料真实性、会计核算合规性、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情况及会计记账机构执业质量等进行的监督。

责任处室: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处和相关业务处室

局监督检查机构主要履行以下监督职责:按照职责和工作流程规定,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责,对全局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范程序,对重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和财政政策执行情况配合相关业务处室实施监督检查。

1.负责全局财政监督检查计划的统一制定、组织实施、总结考核等工作。

2.负责财政监督制度建设工作。包括制定财政监督检查规范性操作制度、处理处罚协调操作规程、建立财政检查法规库等。

3.负责对检查结果整改情况的牵头并促进落实。

4.联合相关业务处室开展重点专项资金检查工作。如:围绕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选择教育、社保、科技、农业等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资金、政府性基金等开展专项检查;对部门预算、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六、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局各业务处室和单位应根据财政监督内容和职责分工,主动开展各项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明确如下:

各业务处室要强化对预算单位日常监管工作,将财政监管工作延伸到财政“资金链”的末端──用款单位。一是每年对所有预算单位预算、决算编制情况进行核查。二是每年对部分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或部门预算综合检查。三是对已完工的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审查。四是每年组织对部分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各项专项资金检查要形成专题检查报告。年终,各处的监督检查工作要形成综合监督检查报告,专题检查报告与综合监督报告报送局领导的同时抄送监督检查部门。

(二)办公室(农税征管)每年组织对农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票据管理进行稽查,并达到一定的覆盖面。

(三)预算处在国库集中收付、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环节的监督必须全部覆盖。每年组织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票据管理稽查,并达到一定的覆盖面。

(四)国资及绩效评价(会计管理)处不定期组织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检查。

(五)办公室(财政监督职责)配合业务处室完成年度确定的专项检查计划,并督促全局检查计划的完成。

七、实施步骤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09年上半年,在全局进行财政“大监督”理念宣传,统一思想,使每个财政干部自觉把财政监督融入具体的财政管理工作中。

(二)设计制度、进行试点。2009年下半年起,各业务处室应按业务流、资金流设计管理与监督制度,认真履行财政管理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事前审核、事中监控的作用,制定或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确定1-2个处室进行试点工作。

(三)制定目标、全面推进。2010年,全面推行财政监督长效管理机制,确定年度监督目标任务后,各处室按各自职责履行财政监督任务,形成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财政监督大格局。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局成立“财政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常务副组长,其余各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业务处室和国库支付中心、契税所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财政监督部门)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主要是审查并通过财政监督的重大制度、确定年度财政检查的重点项目、听取年度财政监督情况汇报、研究财政监督重要问题的处理处罚等。各业务处室和支付中心契税所必须指定一名相关人员负责监督检查工作。

(二)制度保障。

1.完善配套制度。根据《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的有关精神,各业务处室应结合局内部行政执法工作规程制定并完善相关财政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制度,办公室(财政监督职责)、企财处(税政法制职责)应进一步细化、规范具体的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完善有关配套制度。

2.建立监督检查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财政监督依法检查、有效检查,防止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真正使财政监督工作融入财政管理中。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4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产业体系为支持,以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和特色水产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经营机制体制,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努力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强市。

二、目标任务

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5万亩以上,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2万亩以上;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万亩以上,其中设施渔业面积1万亩以上。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市高效种植业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13万亩以上;高效渔业面积19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7万亩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推进园区建设,提升规模水平

按照“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发展战略,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引导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设两个10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带,形成8个万亩以上产业集群,一批千亩以上示范园区和五百亩以上重点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茶果业、休闲观光有机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效林果花木经济,逐步形成北山20万亩高效农业开发带。中东部城郊地区优先发展设施农业,形成设施园艺和都市观光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高效渔业,重点提升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区,建设万亩青虾养殖示范区,培育万亩螃蟹高效养殖示范区,形成5万亩规模现代高效渔业示范基地。

(二)加大财政扶持,引导多元投入

不断加大财政资金对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市财政新增财政支农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高效农业的扶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发挥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使财政资金向优势主导产业倾斜、向高效规模农业倾斜。鼓励、引导“三资”以多种形式投资高效设施农业,落实用电用地等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兴办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三)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科技水平

大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农作物、畜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新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高效农业实用技术的开发引进,推广集成高效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不断提高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大名优农产品培育力度,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推广步伐,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把高效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作为农技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高效设施农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农林局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5

一是确定岩寺中心敬老院为建设重点,按创建民政文明窗口单位的高标准进行建设,一期新建床位66床(**年完成);二期新建床位66床(**年完成),并建设好配套设施,将附近乡镇的五保供养人员纳入覆盖范围,突显敬老院建设工作的亮点。

二是继续扩建潜口敬老院,**年新增床位14床。并积极创造条件,**年改扩建杨村敬老院,新增床位30床。

二、建设标准

建筑:敬老院建筑根据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生活需要进行设计。宜为砖混结构的平房院落或三层以下楼房,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台阶、楼梯、扶手等设计要考虑供养对象生活安全的需要,并且不得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建筑、装饰材料。

规模:敬老院床位设置。到**年底,洽舍乡敬老院设定床位20床;岩寺中心敬老院设定床位132床;潜口镇敬老院设定床位22床;杨村乡改扩建敬老院设定床位30张;五保老人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10平方米。

敬老院要配备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用房和辅助用房。辅助用房要设置办公室(办公室应尽量少占面积,以基本满足需要为妥)、厨房、餐厅、储藏室、活动室、医疗室、浴室和公厕等,要创造条件建设用于康体保健、文体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室,配备必要的农副业生产基地。

设备:敬老院要做到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配备必要的膳食制作、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洗浴、消防及办公管理等设备。居住用房配备整齐统一的床、桌、椅、柜、被褥等生活必备用品。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

(二)足额配套资金。凡被列入省财政、民政建设计划的敬老院民生工程项目,按省财政厅财预〔**〕1718号文件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省下达我区**年建设任务71床,建设标准8400元/床,省(含财政预算及福彩公益金)补助2930元/床,区(含财政预算及福彩公益金)补助5470元/床。区民政局在多方用足用好民政资金的同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足额配套建设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倾斜敬老院的建设力度。

(三)建立项目公示和督查制度。实行项目公示制度,敬老院项目建设资金,必须通过政府及媒体进行公示,并对建设资金予以监督审计。

财政资金保障措施范文6

1资金保障

要完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保障是前提,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保障、当地政府的投入、社会资金的保障等。1.1国家财政的支持我国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重视,进入新农村建设后,应适当扩大国家财政资金的投资范围,包括一些中小型的水利工程都应纳入国家预算,这是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最坚实的保障。1.2当地政府的投入除了政府资金的支出还有就是当地政府的投入,不能忽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支持,但往往这是最艰难的一步,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得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从而导致一些水利工程半途而废,这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水利建设的保障中不能缺失政府这一环节,当地农民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向政府提出申请,让政府有计划地进行财务预算,并要让政府人员主动参与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来,了解民生疾苦,感受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当然这个过程也不能缺乏政策的支持,制定与农村水利建设相符合的政策,有利于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1.3社会资金的保障吸纳资金的又一渠道是社会融资,在新农村建设中会出现一批带头致富的人,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同时为了回报社会,通常会选择把自己一部分资产投入到家乡基础建设中,“树高千尺不忘根”,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政府管理保障

农村水利工程的保障工作不容忽视,水利工程的修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政府应加大重视力度,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首先,建议政府成立保障组织,整理和收集当地的水利工程数据,对当地的地形和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合理制定计划。只有对当地的水利建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控,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用水问题,才能使水利工程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实施。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成立一个指挥小组,主要由专业人员构成,在水利建设中起领导指挥的作用,这是水利建设的专业保障,经过专业人才的测量可以有效避免豆腐渣工程出现。这就要求小组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时刻关注水利工程的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政府具有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的职能,在用地、资金投入方面有决策的权利,所以政府在实施自己的管理职责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放任自流。注意合理分配水源,最终保障村村用水方便,保证当地农业生产。

3科技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正在开发应用。如今,正在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的发展,这和生态农业是相辅相成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在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已经在大力宣传节水农业,搞好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这对于缺水地区来说是一个福音。同时,也不能忽略对水利工程的技术改造,总的宗旨是使用最少的投入造福更多的农户,改良泵站的装置效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还有就是对于一些灌溉设施来说,应进行大范围的维修,我国的灌溉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当时的技术可想而知,普遍存在着设施简陋、工程严重不配套且老化失修等问题,在技术方面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灌溉体系,运用科技的力量改变灌溉现状。现代科技如此发达,要充分相信科技的力量,把经历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在政府的带领下融合新技术来解决农民用水问题,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