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对策

一、我国当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与信息的失真。因为受到了局部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驱动,一般会出现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造成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及其公众的利益,同时也严重的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正常运行。(2)企业领导会计意识较为薄弱。长期以来人们总会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企业的领导者会计知识较少。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的重要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于国家经济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很多的企业领导为了追求自身短期的暴力最大化,而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办理违反会计道德的事项。(3)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协调。我国的企业内部管理及其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管和控制制度,有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确实形同虚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会计制度的混乱,经常会出现的现象。(4)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职业道德观念需要提高。会计监督作用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主要同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是很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会有意造假,使会计失真现象出现。

二、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1)会计监督能够更好的衡量国家及其社会的经济环境。假如失去诚信,那么企业环境和商业氛围是非常可怕的。当前社会的投资环境当中,经济建设的法制化建设是必须的。所以,会计监督的合法及其合理性是使得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利用会计监督的漏洞进行违法活动,在任何一个健全的市场是不允许的。(2)有效加强会计监督是当前企业规范化治理的需要。当前的企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现代化的集体,科学合理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规范化的企业并不是由股东、出资人进行管理,而是由企业法人的治理机构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因为财务活动和会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会计监督也成为了重中之重。(3)会计监督是有效保护企业财产安全、规避风险的保障。充分的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是整个会计监督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作为企业内部,应该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因为分工而产生的相互联系的关系,对物资的收、发等进行一系列的措施,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

三、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建立并且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及其执行需要明确相互监督的程序;应该明确财产的清查范围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的程序。(2)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随着当前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财务人员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具有很多的人加入到了会计的队伍中来,使得会计的队伍不断的壮大,但是就个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来讲还是参差不齐。(3)充分明确会计责任主体,不断加强单位责任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很多的实际工作当中,有很多单位负责人认为自身就是负责人,一般都是会计的事情自己说的算,指使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假如出了问题就一推了之,这些现象严重的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中的正常运行。所以,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保证信息真实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单位的负责人都需要懂得管理、业务、财务、会计等,并且需要熟悉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对自身负责,同时也对单位负责。(4)加大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国家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职能部门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检查,更好的进行宏观调控。一般在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规定相关单位的外部监督层次,将内部控制监督配合的更加协调。

参考文献

[1]边慧芳.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23)

[2]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若干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2

1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完善,会计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且涉及的事项越来越复杂,基于此,会计监督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使得我们的目光和注意力不得不集中于我国的会计监管功能。虽然我国的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其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

1.1 会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国针对会计监督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对会计工作进行了规制,但是法律的原则性过强、针对性不足,同时会计监管法律法规并未形成一个体系或系统,因此在法律制度的监管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漏洞或者相关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同时大部分法律法规均为对会计监管工作的事后管理,预防性管理法律体制尚未形成。会计监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多从监管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没有从保护受害人以及对受害人进行及时救济的角度去设计制度。国家会计监督工作涉及部门较多,通常可以通过联合管理或综合管理的方式实现监督才能确保工作效率,但是现实情况是各管理部门进行联合或综合管理的难度很大,而法律又未对联合或综合监督方式予以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的深入,旧有的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已经显得极为滞后,无法适用来解决一些新问题,这样使得管理部门努力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局限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会计监管理部门不能够有效发挥会计监督工作,同时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1.2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存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会计监督制度极不完善,那么会计监督工作的缺位或不完善就会导致监督工作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发挥不了对企业安全和平稳运行的监督作用。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企业一直在努力致力于经营方式的改革,以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是诸多新问题的出现,而不完善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并不能够解决这些新情况或新问题。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改革之后,会计虽然抛去了国家监督员的身份,仅仅施行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但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仍然不是十分有效。因为大部分企业并未及时按照新的财务制度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进行改革和深化,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较为混乱,甚至一些企业将企业会计监督予以剔除,使得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万象丛生,根本无法发挥监督职能。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为阻碍,想法设法避开企业会计监督或者采取手段使会计监督弱化,实施一些非法行为,最终破坏了会计监督的秩序。

1.3 社会会计监督不完善

科技日新月异,我国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尤其是在网络等社会媒体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的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也包含了企业会计监督。但是对监督效果进行考察,不难发现社会监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社会监督的独立性不够,其监督缺乏组织性和强制约束力,所以社??监督的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监督效果,无法确保企业会计监督的质量与实效,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决策与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监管职责的履行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这就直接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能,其行使监督的权利也无法得到法律的妥当保护。注册会计师通常接受委托作为一个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但是企业负责人通常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对注册会计师进行诱惑,使得注册会计师弄虚作假,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正常秩序,而且对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急需加强社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督,预防和及时制止一些违法行为,实现社会的有效监督,促进我国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 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不高

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经受住金钱的诱惑而拒绝进行虚假会计信息的制作,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会计监督的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同时还取决于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因为虚假会计信息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其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够真正履行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责。我国的会计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学历层次较低等,大部分人员未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得他们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均不高。同时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缺乏职业自治理念,自我防控意识较差,发生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就不足为奇。

2 完善企业会计监管的应对策略

2.1 完善企业会计监督法律制度

我国应该加快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可以使得我们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预防企业会计信息虚假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可以根据企业会计信息做出企业发展的改革决策,使得企业财务制度能够契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可以使相关人士能够了解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真实状况,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以供决策参考。例如企业的合伙人、股东和其他人士,能够通过真实的会计信息来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之上决定是否对企业追加投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根本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范,政府部门应当致力于完善企业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从管理部门和受害人两个角度构建企业会计监督法律制度,加快企业会计监督的法律体系建设,避免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使得我们的法律具备全面性、详细性、可操作性等特征,确保我们的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且有法必依。同时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的会计人员、企业负责人、社会人士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

2.2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是实行企业内部监督,而这种内部监督对企业来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们国家应该着手致力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构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根据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构建完备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其内容主要涉及监督要实现的目标、监督的主要内容、履行监督的方式或手段以及相关的责任承担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能够有法可依;第二,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保障他们应当享有的权益,具体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奖励机制来调动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从而从内部人员出发,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三,要强化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明确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之间的关系与权力分配,只有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明确界定,企业会计人员才能够大胆行使自己的权力,避免受到企业负责人的不当影响而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或导致一些违法行为的出现。

2.3 ??化社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力度

政府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政府并不能够对各类企业进行具体的会计监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针对会计监督制度来说,就是我们必须强化社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管力度。政府通常通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来履行其监督职能,而我国的社会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应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例如通过新闻媒体或网络媒体对企业会计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实行全方位无死角监管,同时加强社会舆论对企业会计监督的关注,促进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与透明,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感受到巨大的道德压力而不敢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或从事各类违法行为。此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应该加强,对企业会计进行核查是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因为这样的核查能够保证企业会计环境得到净化。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会计监督;问题;措施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1.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导致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但大多数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企业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企业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3.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4.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薄弱

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因此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我走访的一些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这些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职业道德意识不强,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理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资产损失

一是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监督:限额以内的资产损失,在健全审批手续的前提下,由企业自行处理;对超出限额的资产损失,必须按规定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无论是自行处理还是报经审批,均须查明资产损失原因,明确造成损失的责任,属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应追究个人的经济责任,努力降低资产损失的程度。二是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对外投资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由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对外投资,除按上述程序外,还应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三是加强企业对外经济担保的监督。对其他企业提供经济担保的,须调查其他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以及偿还能力,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程序后方可实施。

(2)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

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递延资产必须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摊销期限或受益年限进行摊销,预提费用不得跨年度使用,待摊费用摊销期限不得超过一年。在建工程项目应及时验收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按规定计提折旧。对于工程借款利息,严格按制度规定处理,竣工前的支出属资本性支出,竣工后的支出进入当期财务费用。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严禁乱支乱列,其开支总额不得超过制度规定限额。对差旅费的监督,要从严制定开支标准,认真审核差旅费的报销项目。对出差人员与公务无关的个人消费性支出以及旅游支付的费用和超标准开支等,一律不得报销。三是加强对购销活动的监督。对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购进要严把质量,要提供有效票据。

(3)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

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监督公益金是否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审查国有资本金及其效益和增减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企业改制或合并、分立、产权转让等涉及产权变动的事项,应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设置合理操作规范的会计管理

(1)合理有效设置会计岗位

根据会计工作客观性原则应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做到按事设岗、按岗设人,人员精干、各司其职,达到会计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会计过程管理的有效实施。会计岗位设置中应注意横向与纵向关系上的相互牵制作用,以便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

(2)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与基本操作要求,要把经济活动中与会计有关的重复出现的经济业务按照客观要求来规定其处理程序,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使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限期达到规范要求。

(3)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

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应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达到真实、及时和完整。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会计监督 存在 问题 措施

会计监督是指与授权的特殊地位和权威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主体的具体法律制度的发展,是一个特定的过程,由于资金的综合,连续运动的主要经济活动,及时监测和监督,以确保遵守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使会计信息可靠,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会计监督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会计工作的不可靠性,我们要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可行性!

一、结合社会实践调查分析,会计监督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监督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限制了监督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还没有建立真正能够有效实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能确切有效地落实,很多东西范围涵盖的比较广,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很难开展,会计监督如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会计管理体制中也出现许多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根据企业管理体制来分析会计人员的工作地位和职能要求,在企业里,会计人员和许多在职人员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员工,虽有义务去监督企业,但是这些但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他的能力有限,在很多的职能中,由于受企业限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当你觉得这件事情这样做事很合理的,但是需要企业拿出一大部分资金作为支撑,此时,你的老板提出了另外一项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看上去比较可行,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它还能帮助企业节省一份不菲的开支。但是这项方案违反了职业道德,会给其他方面带去负面影响。由于决策者是领导,所以你有时候只能妥协。

(3)会计监督法律制度不完善,单位责任人监督意识淡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需要完善的法律框架,规范和保护,但存在于当前会计工作的法律,执法不严,不惩罚的行为。虽然新的《会计法》的颁布,但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匹配,因此,当冲突发生时,有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来实施严厉的制裁。缺乏单位负责监督意识。垄断经营,这是中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当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国家仍然相对控制。直接的一些关键位置或任命的领导下的政府,导致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职责履行不到位,使大多数企业主仍将人力,材料,金融,管理会计都集中在自己的监管控制下。造成会计工作不能独立行使监督职能。从而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是由于会计造成的。因此,会计监督,职业道德观念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和国际会计一体化进程在中国。因此,近年来,我国会计人员缺乏,但在这一阶段,而解决了人员紧缺的问题。然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偏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在法律思维的控制,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难以避免的。会计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普遍偏低,最重要的政治和低质量的职业道德,造成一些会计人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无论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都有影响,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会计监督,改善会计监督和环境

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单位的经济利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全方位监督,它的重点是法律监督,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单位,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和法规。一是继续会计和深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监督的具体情况。提高会计环境的监督,会计监督的作用影响。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一个明确的会计监督体系,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中国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部门和重点,会出现更多的监管,会计监管和根的形成合作监督机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当前政府监管主体形成一个有序的,规范的合作,和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形成连锁效应。应尽快明确我国的会计监管水平系统,构成完整的监管体系,金融业。

(2)加强会计监督手段,提高违法成本。配套措施不够严厉,手段落后,与违法成本低,对会计监督弱化的影响。此外,由于不同的处罚,将导致法律对违法主体是有选择性的,财政部会计监督提供最基本的保护,但是惩罚力度比较低,它会鼓励会计信息的根本性的破坏,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3)会计监督机制、惩治和预防相结合,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机制、惩治、预防和监督的建设相结合,改善和整顿联合学位。检查资源和基于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进行监督和检查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政府管制应从事前,期间和之后的三个方面。除了监督和检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常规监测和预警,同时后互相监督和检查的结果,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和会计监管的有效性。

(4)确定责任主体,加强责任监督。在中国,加强单位工作责任会计监督责任,一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方面的事情他说了算。启发,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根据他的愿望,问题出现时,再找一个替罪羊。减少你的责任,这已经严重影响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在责任会计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各单位负责人,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关键。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增强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会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第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体系;第二,我们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综合能力的专业素质和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强度;第四。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本文总结了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这些举措无疑将加强会计监督,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监督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075-0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已逐渐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多元化的筹资已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筹资的方式,会计也已逐渐向会计主体回归。这些变化使会计所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竞争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如何提升会计监督服务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当前中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的非独立性,消弱了内部监督的效能。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会计具有某些管理职能,只有会计人员和管理当局目标一致,才会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管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交易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记录、计量、报告都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目标,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战胜竞争对手。虽然《会计法》和职业道德规范都提及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和审核职能。但是由于雇佣契约的主导权不在企业会计人员一方,而雇佣关系的存在,就丧失了作为监督职能实现的可靠保证——独立性。企业会计人员不能不考虑雇主的利益。因为只有尽力取得雇主的信任,才能获得雇佣关系的发生和维持。从实践上看,企业会计人员根本无法阻止管理当局的违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成为参与者。

2.不能清楚地监督经营者的经济责任与经济活动。当前,经营者在监督体系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会计监督权的授权者,而审计与会计人员享有该项权利,而且,他们享有的会计监督权是不完全的,是受到很多条件限制的,另外,该监督权对经营者缺乏时效性。无法有效地控制常见的经济责任与经济行为。中国现行监督体系的事后监督不实际过于形式。一般来说,经营者被监督的常见形式是社会审计监督,注册会计师是该项权利的施行者,所有者间接享受该项权利。可是,现实中的很多情况导致审计关系复杂和烦琐,导致社会监督脱离现实。基本职能界定不清,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淆。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成会计监督体系,但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差异。有关规定明确了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并没有具体的要求。没有体现出三者监督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政府监督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具体体现为:(1)监督体系个部门的义务分配不正确,一些诸如审计和财政等部门值关心自己的业务;(2)监督途径没有及时更新,缺乏威慑力;(3)政府职能的变化远远赶不上经济管理的进步。

3.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会计准则。会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好坏与否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越高,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会计的监督作用就越大。近几年,中国会计人员奇缺的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般,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再者,有的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二、完善中国会计监督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法》规定,各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对象是本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手段是对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实行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方面的职权主要是:一是发现会计账薄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说明原因,作出处理;二是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报告,请求予以纠正。由会计人员承担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在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下,通过对记账凭证的审查、财务收支的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保证财务会计活动和经济活动在法定允许范围之内。企业内部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心须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2.有效行使会计监督权利,要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会计监督不到位,确有管理体制上的制约,但会计人员的素质过低,对职业道德水平重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也是重要原因。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有效行使会计监督权利的先决条件。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理财人,掌握单位的财权和经济秘密,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国家、集体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会计人员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并且会计监督权利是一项综合经济管理权利,没有相应的知识水平作基础,权利只能束之高阁,所以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尽量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会计监督权利相适应。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应高于其他行业,这是由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会计工作经常处于各种利益的交叉点上,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已刻不容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治理会计秩序,加大力度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树立会计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会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是高层次的经济经营管理,没有相应的工作操作能力,权利无法落实。因此,较高的组织协调、指导指挥、经营操作、预测决策能力,是会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利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提升管理素质。落实会计监督权利要有良好的管理素质,通过自己的工作,把法律的强制性变成被监督者的自觉行动,管理才是有效的,监督才是有力的。

4.改革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加速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指由政府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派遣或任命会计机构负责人,被委派人员在单位和上级部门领导下,负责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保证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实行会计委派制,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可以抑制不正之风。同时,可以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使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机构负责人能够坚持依法理财,保证同家利益不受侵犯,确保会计法规及国家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5.加强政府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加强政府监督主要是加强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加强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手段。只有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

6.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以加强内部审计控制,首要解决的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定位的问题。目前,有些企业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大部分只设立审计部。如果只设审计部并将其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下,董事会对总经理的制衡就缺乏监控措施,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将更为加剧。因此,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人民银行 会计 监督

201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出台,从监督机构和人员、监督内容和方法、监督工作程序、监督工作管理等方面赋予了事后监督工作新的内涵。事后监督部门运作7年有余,全面、及时地开展事后监督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有效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核算监督水平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明显,问题依然存在。

一、现状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监督模式

事后监督部门按照相互制约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采用集中监督和分散监督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并用的手段,对会计集中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审核、控制和检验。如:会计集中核算监督主要依托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子系统(以下简称AAS),在每个工作日对综合柜、联行柜、网点柜进行持续监督。以人行某中支会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情况为例:2005年11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共监督会计集中核算业务292743笔,其中发现核算差错共计318笔。2008年会计集中核算业务36655笔,核算差错47笔;2009年会计集中核算业务38188笔,核算差错19笔;2010年会计集中核算业务43515笔,核算差错19笔。近三年核算差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规范性差错仍时有发生。

从总体上看,事后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监督模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事后监督人员对监督工作的基础和重心尚不明晰,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还停留于完成日常监督的较低层面。主要表现在:

1.货币金银核算业务未纳入事后监督部门进行审核,造成基础性监督工作的缺失。营业、国库、货币金银业务是央行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完整的会计监督信息基于对三大业务的审核而产生,监督对象缺失,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信息残缺不全。

2.事后监督岗位之间各自为战,缺乏信息沟通与整合。事后监督部门主管岗、综合岗和监督岗之间,各监督岗位(营业、国库、货币金银)之间,在日常监督工作相对独立的处理各自负责的业务,缺乏纵向和横向之间的沟通。使得生成的会计监督信息被人为地割裂开,“形聚实散”,难以整合并分析出完整的监督结果提供给会计主管部门和其他内部控制部门。

3.“重监督,轻分析”现象普遍存在。如:重视对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以下简称ABS)日志的核查,忽视对监督数据分析。ABS日志信息量大、分类检索困难且耗时费力。每日综合柜打印的系统日志信息多达1000条、约25页。ABS日志序时记载,信息交错,人工监督ABS日志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前后逻辑判断。而经过监督ABS日志得出的信息,并没有得到深入分析,体现不出信息价值,事倍功半。

(二)“后督无用”的认识误区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职能部门和辖区内县支行对事后监督工作的普遍看法是“后督无用”。主要原因在于其认为事后监督本身滞后于风险的产生,只能起到“马后炮”的效果。事后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责,有效提升会计核算质量方面,看似已陷入窘境。

事实上,事后监督工作并非“无用”,事后监督部门自始便具有天然而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发现风险的敏锐性。事后监督部门与其他内部控制部门相比,风险感应并不迟缓,风险控制并非“滞后”。事后监督人员在对被监督部门日复一日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连续地审核与检验过程中,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监督工作,事后监督在潜移默化中防范会计核算风险。而其他内部控制部门采取的是定期检查的方法,发现风险不及事后监督中心敏锐。

2.纠错的及时性。事后监督作为内审的基础,事后监督的及时性弥补了内审时间滞后的问题。如:会计集中核算监督通过AAS采集ABS上一个工作日的数据,进行比对、校验、审核,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地发现违规情况。规范性问题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及时告知被监督部门,核算差错及时发出事后监督通知书。

3.掌握会计核算信息的全面性。在日常的监督工作中,事后监督人员真切地与会计核算人员、会计凭证、其他会计资料往来。对“人”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了解更为深入,对“物”的观察更为直接,并能从监督过程中全面、及时地掌握会计核算信息,把握监督的方向。

但事后监督在全面发挥自身优势方面也存在诸多障碍:

1.事后监督目标定位不高。目标仅停留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行为,对提高会计核算监督水平的认识不到位,目标定位和方向把握出现偏差势必阻碍自身优势的发挥。

2.工作重心转移到风险控制,受诸多客观因素羁绊。以AAS为例,在没有核算差错发生的情况下,事后监督人员从数据采集到完成AAS业务监督需要2至3小时,加上认真记录会计核算监督日志,剩余时间还需处理日常公务,要对大量的监督信息进行全面地整理并进行风险分析实属苛求。

3.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由于在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事后监督部门不具备内审、纪检等部门所拥有的有效手段,在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时,陷入尴尬境地。

(三)被监督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

被监督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之间通常存在着一种对抗性博弈的思维:犯错与纠错,预防被查和力争严查。为避免这种对抗性矛盾愈演愈烈,我们多采取沟通、协调等方式进行化解,但收效甚微。在实践中,被监督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之间的博弈,产生四种策略组合:

1.被监督部门“合规”与事后监督部门“严格监督”。该策略组合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

2.被监督部门“违规”与事后监督部门“严格监督”。该策略组合在“违规”问题的处罚得不到落实时,事后监督人员自然会放松监督。

3.被监督部门“合规”与事后监督部门“不严格监督”。在事后监督人员放松监督的情况下,被监督部门“合规”行为极易向“违规”转变。

4.被监督部门“违规”与事后监督部门“不严格监督”。该策略组合在缺乏激励机制的情况下,长期存在。

事实上,在缺乏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被监督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之间的前3种策略组合往往会向第4种策略组合转变,同时带来的是风险由低到高的突变。

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央行四大内部控制主体之一的事后监督部门,应在确保对会计核算业务实施日常监督的前提下,在以提升会计核算监督水平为目标的基础上,将风险控制的主线贯穿于整个动态监督过程,侧重风险控制,注重对会计核算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利用,才能更加明确地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二、建议

(一)会计监督信息的构建

会计监督信息是实施风险控制的基础,是指事后监督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在对会计核算部门的日常核算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全面复审和检查过程中形成的会计信息。会计监督信息是否全面、及时、准确影响到事后监督部门对风险点掌控的精准度。事后监督需要从以下四方面重视对会计监督信息的管理:

一是建立各类会计核算日志检查系统。对会计核算日志进行审核生成的信息是会计核算监督的基础信息数据。会计核算日志记载了大量的重要操作信息,包括操作人员管理、重要业务管理、重要凭证管理、重要事项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等五方面内容。但监督人员对会计核算日志的审核存在较大难度。建议总行开发ABS日志检查等系统,便于监督人员获取有价值的会计核算信息。在此基础上,监督人员可以结合其他会计核算信息进行全面地整合,分析出会计监督信息。

二是监督人员应培养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监督人员应注重对人民银行会计制度的系统学习,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会计核算信息从识别、收集、整合、分析到归类的能力。在监督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工作底稿”、“会计核算监督日志”、“会计核算监督通知书”所承载的会计监督信息进行捕捉、提取、归类、分析。

三是建立会计监督信息传导机制,实现与其他内部控制部门的信息共享。事后监督与内审二者互为补充,会计监督信息在内部控制部门之间传递,有利于推动事后监督在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由被动向主动地位转变,也有利于会计监督信息的利用价值得以体现。

四是建立会计监督信息数据库。会计监督信息数据库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从目前事后监督的现状来看,需要自上而下的建立,同时事后监督中心也可以试探性的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开展会计监督信息的收集、整理。

(二)风险提示和预警

事后监督工作要利用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有效提升会计核算信息的利用价值,及时高效的防范风险,从单纯的静态事后审核凭证向复合的动态风险预警分析转变。

一是风险提示,事后监督中心要在监督过程中对已察觉到的问题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探索风险源头,并进一步对未发觉的风险进行预测,将风险提示传递给会计核算管理部门、其他内部控制部门及被监督部门。风险提示可采用如电子邮件、电话等便捷灵活的方式,以达到及时处置的目的。

二是风险预警,事后监督中心对潜在的风险向被监督部门预先警示,以防患于未然。风险预警应采用通报、报告等正式形式,以达到全面有效预防的效果。对业务核算过程进行提示、预警,实现对重要的时间、环节、网点、柜员的监督,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实现对前台核算过程中高风险环节、业务的监控,提高对风险的反应速度,进而运用科学的评价进行分析,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核算风险,有效防范案件发生。

(三)个别风险评估

个别风险评估是促进会计核算监督持续动态进行的必要补充。事后监督部门应在不断总结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对发生的会计核算差错按风险层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如:在被监督部门管理层发生变动、岗位轮换等重大事项发生时,采取个别风险评估措施,对被监督部门的风险点、风险大小和控制能力等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及时向其他内部控制部门提供风险评估信息,并向被监督部门提出解决问题、预防风险的建议和措施,使被监督部门能够提前关注潜在的风险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切实提高被监督部门的业务核算质量,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四)激励约束机制

要使被监督部门和监督部门之间存在的博弈关系向“合规”和“严格监督”这一组合转变,将操作风险控制在较低限度内,必须引入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引进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对事后监督人员选择“严格监督”策略所增加的隐性支出应给予一定补偿,其中隐性支出包括精力耗费增加、工作时间增加等诸多方面;对被监督人员选择“合规”策略的期望值,应在业绩考核时给予体现。二是强化约束机制。可以考虑由省会中支事后监督部门对辖内中支事后监督部门实行年度业绩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省会中支相关部门组织的检查、考核所反映的问题为依据,以强化辖内中支事后监督部门的“严格监督”意识。对被监督部门的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不论是否造成后果,都必须给予惩处,以确保制度执行力,增强事后监督部门对被监督部门的约束力。同时,省会中支相关部门可将辖内中支事后监督部门发现的被监督部门“违规”问题通报纳入对口部门业绩考核范围,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参考文献

[1]范谷岚,郭徐荣.对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发展趋势的探讨.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6):64-65.

[2]俞亚光,吉祖来,燕华凯,赵刚.人民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金融会计.2010,(4):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