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的作用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地质找矿 现代遥感技术 应用 价值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147-1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现代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借助影像传输,实时记录地表情况,还可远程观测地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地质条件和结构成分,进行达到远程评判地貌情况的目标。而地质找矿工作能够较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于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及价值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现代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是指借助飞机等遥感器技术扫描和辨别待检测物体,进一步观测待检对象,进而全面掌握待检对象的相关信息和情况,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现阶段,卫星、红外扫描仪和雷达等是地质找矿工作较为常用的探测器,借助图像处理获取平台数据信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借助遥感检测技术测量待检地质的光谱以及扫描卫星,进而全面掌握待检测地的地质情况,为后续地质开采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其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检测精确度更高,因此,为提高地质找矿工作效率,我们应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

2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包含直接应用和间接应用这两种类型,本文将对这两种应用进行具体阐述。

2.1直接应用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法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地质找矿方法,具体通过岩浆热液改变围岩结构,从而提取信息。在成矿的影响下,生成围岩蚀变,在范围层面,矿化面积小于围岩蚀变。在空间分布层面,金属矿山和围岩蚀变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在具体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围岩蚀变是代表性的标志。

(1)围岩蚀变是在热液和原岩的作用下形成的;

(2)地质信息提取。一旦地质地貌发生改变,电磁波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的改变,它可负载地物信息。另外,地物的光谱特性和理化特性存在关联。因地质成分结构的不同,导致相应的波长光子存在一定的差异,吸收和反射操作也各不相同。通过波谱仪,对野外进行测量采样,对比分析数据库光谱,明确矿物类型;

(3)遥感技术主要凭借航空技术接收光谱,这一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上述信息,应实施干扰物光谱,以此来降低干扰程度。

2.2间接应用

(1)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

通常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的差异运动生成了矿产,大部分矿产主要分布在不同类型地质构造边界和变异位置,关键矿产则主要形成在板块构造不同类型块体相衔接或者临近边缘的位置,分析生成时间可知,矿产生成时间和地质构造运动时间相同,矿床的分布因地质构造运动类型的改变而变,且大部分均以带状样式分布。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凭借该地质特征完成的。因此,可在矿产形成部位,借助线形影响提取有关信息,同时还可在火山构造和热液活动的影响资料中,进行找矿信息提取,然后在综合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最终评定。

(2)植被波普特性的应用

地貌植被和矿床生成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随着时间的变化,金属元素会慢慢生成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经由地下水和土壤,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表面涂层,进而出现一定的变化。地表植被在吸收一定的金属元素后,外形颜色和生长趋势区别于其它地区的植物,这种多样性的生物地质化特征有助于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只要提取相关信息,便能明确植被中的各种金属含量,然后参照植物对金属的吸收效果,明确矿产资源种类。另外,现代遥感技术还能借助图像收集,进一步处理光谱特征,一旦植被在反射光谱中表现异常,借助图像处理,可提取信息,再参照图像色调变化,准确推测矿区位置。

(3)矿床改造信息标志

生成矿床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外界环境和空间位置进行微小变化,引发部分矿床特性的改变。因此,分析对比不同阶段的遥感图像,并有效结合矿床和成矿勘测数据信息,便能直接明确出现质变的具体矿床位置。同时,通过对不同位置矿床的研究,可总结出矿床的整体分布规律,这是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关键标志。借助遥感图像,还能划分不同类型的岩层,获得理想的地质图纸,这对于矿区的选择异常关键。

3地质找矿工作中现代遥感技术的价值

现代遥感技术具有检测精确度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显著优势,能为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为后续地质开采和全面研究奠定了基础保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现代遥感技术理论将更加成熟,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在现代遥感技术中,借助全球定位功能,可快速准确定位待观测地点,也可迅速处理待观测点的信息影响,这较好地实现了和GPS、GIS这两种技术的融合,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复杂、工作环境艰苦的工作,矿床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即便成型后还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和变形,因此,仅仅依赖一种找矿技术手段无法有效完成找矿工作,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有效融合,这不仅能够提高找矿工作效率,还能减小成本投入。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遥感技术为主,辅以地质、地理等系统信息的找矿方法。

4结语

现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可远程观测地质情况和结构成分,还可提高地质找矿效率,我们应全面认识到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价值。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遥感技术理论将更加成熟,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现阶段,地质找矿工作中的现代遥感技术正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利用率不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完善,进而提高我国地质勘察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建平,伍贵华,陈宏毅等.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找矿论丛,2012,27(3):355-360.

[2]马文富,莫福赳.有关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3,(30):262-263.

[3]于福春.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5-45.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遥感技术;测绘应用;分析

遥感技术是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是时代进步的结果,更是科技创新的产物。上世纪开始,遥感技术得到使用,并在应用中不断加以完善提升,当前,此种技术已经逐渐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遥感技术不是单纯独立存在的,其发展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其他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此项技术进步,各各行业间是相互包容与融合的,也就是说,在发展中是不为整合的一个过程,它们是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在各行业发展中,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是技术应用的关键,定位系统也叫GPS,只有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和支持,才使遥感测绘技术得到普遍推广,根据不同生物体之间所产生的不同电磁波而进行物种区分,能够通过科学的运算,帮助测绘者了解当地实际和植被覆盖,使测绘工作更加具体详实,生成能够利用和分析的数据信息。

1 全球定位系统的概述

1.1 GPS的发展

GPS是科技发展的一个产物,在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技术能够全面利用太空空间,形成对地球环境的监测,产生覆盖作用。这项技术最早产生时,并不被用于民间和生产领域,是一项专属军事领域的技术,主要用在军事监测方面,由美国军方最早开始使用,通过午仪卫星系统,形成全球的军事目标定位,特别是在二次大战以后,这项技术普遍得到推广,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中,系统得到更新,形成更加精准的目标定位,军事系统在解禁后,投向民间领域,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该系统已经不完全是军事应用了,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得到普遍民用化,成为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GPS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主要是利用了二十四颗卫星组成卫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能够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全覆盖和辐射,使地球上任何领域都反映到系统上,达到精准定位的目标,系统生成的数据是定位分析样本信息,可以在信息支持下,形成全球无盲点的定位,目前世界各国均在使用此项技术,并在国家发展领域取得全新突破。

1.2 GPS在测绘方面的作用

GPS脱离军事应用向民用转化的过程中,在各行业不断发展,形成新的应用技术,特别是在对地质勘探、测绘工作操作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可以说,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原来人工操作更简单,在一些艰巨、复杂的工作中,能够积极发挥作用。传统意义上的测绘主要是利用人工方式进行,通过对地形测量、地质测绘服务国家发展和民生大计,但是这种方式过于老化,工作效率低、耗费大、浪费多,不能形成规模与精准。通过使用GPS技术,极大的改变了现有形态,解放了人力密集型劳动,向高科技高智能方向发展。GPS工作方法主要是在测绘中通过事先设好的大地参考点和无人机上载的GPS设备进行波相位差分的测量,得到的数据非常精确,能够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使空中三角测量不断成熟。GPS测绘技术高,能够在测量工作范围内达到无误差,实现±3~5cm的精准度。此外,在测绘所得数据分析中,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全面实现情况收集、数据采集、精准分析,从而避免了以往数据混乱、接收不清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工作形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

2 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测绘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国家建设和国防科技进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只有全面做好技术推广与应用,才能不断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好测绘工作极为重要且必须。

2.1 遥感测绘技术的阐释

技术的进步,使一般性的测绘工作均能使用到遥感技术,所以说,在使用中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特别是对问题进行探讨,形成解决方案,才能在实践中取得进步,推进技术力量创新,对遥感测绘技术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专业进展。从大的方面来看,这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到了卫星或者飞机等工具,通过他们对不同目标物所产生的不同电磁波量搜集信息,形成技术参数报告,为人类服务。这项技术具备较多的优点:第一具有及时快速性。通过技术推广,使现代科技力量发挥极致,能够在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下,不断生成新的数据,使地质限制得以解脱,同时也在空间上对宇宙进行了有效开发利用,对人们及时快速获得相关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具有可靠的准确性。遥感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目标物所产生的电磁波,确定事物形态,能在较艰难的环境下精准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物体的形态,测绘能力大大提升,既方便又准确。

2.2 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测绘技术虽然较为复杂专业,但是在应用中却是相当的普遍,特别是在现代测绘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如下应用:第一、对特定的区域固定地区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测绘。这就需要利用到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在全面掌握现代卫星系统优势的情况下,使不同事物产生电磁波的信息得到快速及时收集与整理,通过系统分析形成当地实际地形、植被分布等地貌情况,这项技术速度与准度远远高于以往人工测绘力量,数据分析精准无误;第二、城市建设离不开此项技术,在城建工作中应用较广泛。当前,城市发展越来越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多,越是现代化的建设越要考虑到规划问题,城市人口分布、地形特征、城市之间结合是城市建设不得不考虑的主要内容,只有通过智能化的遥感测绘技术才能满足数据收集整理的需要,确保有效、顺利、及时,通过对数据分析,形成地区政府或者国家制定地区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第三、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但能生成数码数据,还能在形象上有所展示,特别是在制作图像、影像上,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遥感测绘技术能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事物全貌,形象化的使测绘工作更加详实。

2.3 需要注意的问题

利用遥感测绘技术完成测绘工作是的体现,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在技术应用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实际和环境要素。地面事物在不同时间、季节直线所发射的电磁波清晰度不同,可以根据事物特征,确定不同的测绘时间时段,一般情况下,遥感测绘技术可选在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时进行,这个时段容易形成清晰图像,主要原因是地面覆盖少,能快速形象地对地质地貌进行内在规律显示。

3 结束语

遥感测绘在全新理念的推动下,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各专业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会加快成果吸收和移植,使行业不断优化,使现代测绘学不断开拓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徐文浩,张丽华.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析[J].现代科学与发展,2010(7).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寒地稻作;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要求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我国寒地水稻生产重点地区,水稻机械收获后普遍实行了秸秆还田,这是一种养地、提高土攘肥力的有效措施,有效地利用有机肥资源,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节约化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一、水稻秸秆还田的作用

1、水稻秸秆还田可以补充更新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理化性质,增加氮磷钾与多种微量元素,是培肥地力的一种省效养地措施。由于水稻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据测定,每100公斤干稻草含有机质22公斤、纯氮0.6公斤、五氧化二磷0.1公斤、氧化钾2.4公斤,相当于尿素1.06公斤、钙镁磷肥0.83公斤、氯化钾4公斤,是优质的有机肥。稻草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富碳物质,是形成水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可使土壤变得疏松,有利于水稻生长,平均增产5%一12%。稻草中含硅、钾较高,含硅量约为10%—12%,稻草还田以后,显著改善了土壤硅素营养条件。水稻是喜硅作物,硅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调节体内氮素与磷酸营养,使植株表皮细胞壁硅质化增强,从而提高抗倒、抗病虫害能力;稻草含钾量1.6%-3%,水稻秸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提高水稻的抗逆性,促进水稻健壮生长。

2、水稻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作用,增强土壤通透性、渗透性、提高地表温度,增强土壤释肥作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持耕层蓄水量,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

3、水稻秸秆还田是通过有机能源的土壤学循环,达到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经济肥力的一种积极合理的用地措施。也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提高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抑制杂草滋长,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的基本措施之一。

4、水稻秸秆还田是一种保护施肥措施,既具有减少化肥损失和污染,又能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及避免化肥产生不良作用。同时,通过深埋水稻秸秆,使病原菌的数量减少,减轻其为害。

5、水稻秸秆还田可以很好地解决稻谷收获后,稻草不许进村屯,存放问题多,秋整地、倒地难问题,不仅能抢农时,而且又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问题,具有肥田和防止火灾及污染的双重效果。

6、对于盐碱地区,水稻秸秆还田可以降低土壤PH值和盐碱总量,是盐碱地的改良措施。

总之,水稻秸秆还田不但具有养分效应,改良土壤效应和环境优化效应,还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二、水稻秸杆还田的方法

1、留高茬:是指水稻机械直收时采用高茬收割,茬高30—40厘米,然后将稻茬翻入地下10—20厘米。

2、秸杆粉碎:水稻机械直收时联合收割机直接将秸杆粉碎5—10厘米,然后翻入地下10—20厘米。

三、水稻秸杆还田的技术要求

1、秸杆粉碎长度不宜过长,一般5—8厘米为宜,不超过10厘米,抛撒均匀。

2、翻地深度20—22厘米,扣垡严密,将秸杆90%以上扣入地下。

3、水稻秸秆还田要与增施氮肥相结合,由于稻草含纤维素较高,一般达35—40%。土壤中碳素物质的骤增,土壤微生物总量比未还田的要增加一倍,而微生物的增加是以氮素作能源,以碳素作营养。有机物适于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碳氮比大约是25:1,而稻草的实际碳氮比是75:1。这样稻草还田由于碳多氮少,微生物就会向土壤中夺取氮素,出现与水稻争夺氮素的矛盾。因此,要适量增施氮肥,一般每亩增加2—3公斤尿素为宣。

4、秸杆还田时间,应与秋整地相结合,一般应在10月25日前完成。

四、水稻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1、控制秸秆直接还田数量:秸秆直接还田数量一般以每亩以100-150千克的干秸秆或350~500千克的湿秸秆为宜。

2、化学除草时要适当提高有效剂量:秸秆直接还田相应加快了除草剂等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实施化学除草时,其有效施用剂量应适当提高。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4

【摘要】 目的观察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CCl4引起大鼠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以及保肝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原代培养,体外采用CCl4(20mmol/L)诱导肝细胞损伤,采用光镜观察、MTT法以及MDA检测,观察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的保肝作用,并通过检测相应的抗氧化酶活性对保肝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诃子提取物(0.8,1 mg/L)和0.9 g/kg所制备的含药血清能够改善CCl4所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显著提高细胞活力,能够有效抑制CCl4引起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提高脂质过氧化酶SOD 和GSH-Px的活性。结论诃子提取物及其含药血清具有保肝作用,这种作用与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关键词】 诃子; 肝损伤; 抗氧化

诃子为常用的中药之一,收载于《中国药典》[1]。诃子是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Tchebulm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生产于印度及斯里兰卡,我国云南亦有生产。诃子具有涩肠止泻敛肺,降火利咽的功效。诃子的主成分为诃子酸(chebulinic acid)、诃黎勒酸(chebulagicacid)、1, 3, 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等[2]。近期报道有三帖类、多元酚酸类、脂肪族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3]。对诃子药理作用研究发现诃子具有抗菌、强心、抗氧化以及解痉等作用[4],另有文献报道含有诃子的复方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及抗艾滋病毒活性[5,6]。关于诃子保肝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室在先前的动物实验中已有报道[7]。本文采用体外分离大鼠肝细胞进行肝细胞原代培养,用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观察诃子提取物(extract of Terminalia chebula Retz,ET )对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并为进一步发现活性组分确定体外筛选技术。

1 材料与仪器

1.1 药物诃子购自内蒙古凯蒙大药房,经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植化教研室庞秀生教授鉴定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干燥成熟果实。

1.2 试剂MTT、Ⅳ型胶原酶购自SIGMA公司,RPMI-1640购自GIBCO公司,CCl4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生产,GOT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DA、SOD、GSH-Px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3 动物清洁级Wistar大鼠,体质量(200±20)g,购自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号YXQ(蒙)2002-0001)。

1.4 仪器SCOTT-Ⅱ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意大利MENARINI公司),72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高速冷冻离心机(长沙湘仪离心机厂),MODEL680型酶联免疫检测仪(Bio-Bad LABORATIES,INC)。

2 方法

2.1 诃子提取物的制备100g鞣质经3次丙酮提取后(55℃加热回流提取),弃去残渣,收集合并3次滤液 ,加入等体积的乙醚除杂质,弃去醚层,收集水层,用等体积的醋酸乙酯萃取5~6次,收集醋酸乙酯层,回收醋酸乙酯,在55 ℃水浴蒸干得黄色粉末,研磨备用。

2.2 诃子含药血清制备大鼠实验前禁食12 h,大鼠20只分为5组,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 h。空白组每天灌服蒸馏水(2 m1/kg)、诃子含药血清4个不同给药组(剂量分别为0.06,0.3,0.6,0.9g/kg),各组每天给药2次,连续灌服3 d并在最后1次灌胃后2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行腹主动脉无菌采血凝固后,低温离心分离血清,将各组4只大鼠血清混合,置-20℃冰箱保存备用[8]。

2.3 大鼠肝实质细胞原代培养取Wistar大鼠1只、体质量(200±20)g雌雄不限、先腹腔注射4%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皮毛消毒后,背位固定在解剖板上,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腹腔分离肝脏,找到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并尽量与周围组织剥离干净,在门静脉近心、远心端以及下腔静脉各穿一根灭菌手术线后,结扎门静脉远心端和下腔静脉手术线,做门静脉插管。先以37 ℃的灌流液以蠕动泵恒速在位灌流,待肝脏肿胀变大后,迅速剪断下腔静脉结扎线的远心端以使灌流液顺畅流出,待预灌流液结束后,更换为Ⅳ型胶原酶灌流液,继续做在位灌流,灌流结束后剪断肝脏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将肝脏移至玻璃平皿中用不完全1640培养液清洗,之后小心撕开肝脏包膜轻轻振摇抖落肝细胞成肝细胞悬液。收集悬液于锥形瓶中,37 ℃振荡培养 15min,培养结束后立即置冰水中冷却,100目不锈钢钢网过滤,收集滤液在4℃条件下800 r/min离心 3 min,弃上清,用清洗液按照上述条件清洗离心3次,末次弃上清后,以培养液重悬制成 1×106个/ml肝细胞悬液,用台盼蓝染色,当肝细胞活力大于 85%时用于实验[9]。

2.4 CCl4致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肝细胞培养36h后,更换培养液并加入CCl4(终浓度为20mmol/L)以少量的DMSO助溶,继续培养1h。

2.5 MTT法检测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取贴壁生长的肝细胞,设空白组、CCl4模型组、诃子提取均设置4个剂量组(0.4,0.6,0.8,1mg/L);另外设置4个诃子提取物含药血清组,使血清终体积为20%,每组设8个复孔。各组在加入CCl4培养1 h后,分别加入待测药物继续培养6h,在光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同时每孔加MTT 10 μl,孵育4h,弃去上清,每孔加DMSO 150 μl,振摇10 min,在570 nm处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2.6 GOT、MDA、SOD和GSH-Px的检测收集各孔中的细胞,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GOT、SOD和GSH-Px以及MDA含量。

3 结果

3.1 光镜下观察诃子提取物对于CCl4所诱导损失的保护作用在光镜下观察发现CCl4损伤1h后,肝细胞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镜下可以看到细胞的膜结构被破坏,大量肿胀坏死细胞。而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组中对于这种形态改变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3.2 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后细胞活力的影响诃子提取各浓度组(0.4,0.6,0.8,1 mg/L)分别作用于肝细胞损伤6h后,由MTT结果可以看出,诃子提取物0.6,0.8,1 mg/L组中与CCl4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

3.3 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GOT的影响诃子提取物对于CCl4所致的GOT渗出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降低GOT的活性,在0.6,0.8,1mg/L 剂量时对CCl4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

3.4 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肝细胞MDA的影响CCl4损伤后可以导致显著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显著升高,诃子提取物在0.6,0.8,1 mg/L时能够显著抑制CCl4所致的MDA升高(P

3.5 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对SOD及GSH-Px的影响SOD和GSH-Px是体内重要的抗脂质过氧化酶类,诃子提取物0.6,0.8,1 mg/L能够显著的提高SOD的活性(P

4 讨论

诃子是在中蒙药中经常使用的一味药,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实验中采用CCl4诱导肝细胞损伤的方法,CCl4 是经典的致急性肝中毒试剂。目前,一致认为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中毒作用的主要机制。CCl4 在肝细胞内,在细胞色素P-450作用下,产生O 2-·、C C l 3- ·、C C l 3OO-·、·OH 等自由基和H2O2,诱导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引发一连串的自由基链反应,从而破坏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胞内相关酶外释,细胞内氧化还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0]。实验中通过镜检以及MTT法发现诃子提取物以及含药血清对于CCl4诱导的细胞的死亡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显著的提高细胞活力。表5 诃子提取物含药血清对CCl4所致大鼠肝细胞损伤SOD、GSH-Px的影响 MDA 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细胞中MDA 含量多少可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SOD和GSH 是细胞内源性重要的抗氧化剂,其含量多少是衡量细胞抗氧化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MDA 生成量与SOD和GSH 含量水平两个指标可直接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在诃子提取物及含药血清均可以降低MDA的含量并提高SOD和GSH 的活性,以上均提示了诃子的保肝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总之,我们通过体外实验发现诃子的保肝作用与提高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血清药理学被用于诃子保肝作用的研究中。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可能由于诃子保肝有效成分含量低或在体内生物利用度比较低,导致了诃子提取物含药血清保肝作用并不是很理想。而这些正是下一阶段研究方向,通过本实验中建立成熟的体外肝细胞损伤模型,为筛选诃子保肝作用活性单体并完善相应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6.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3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24.

[3] 丁 岗,刘延泽.诃子中的多元酚酸类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1,32(3):193.

[4] 张海龙,裴月湖,华会明.诃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1,18(6):453.

[5] Yoskiki K. Antitumor agents,1291 tannins and related compounds as selective cytotoxic agents[J].J Nat Prod, 1992. 55(8):1033.

[6] Nonaka G. Anti-aids agents; 2’: inhibitory effects of tannins on HIV reverstransoriptase and HIV replication in H9 lymphocyte cells[J]. J Nat Prod, 1990. 55(3):587.

[7] 张述禹,白喜翠,李春汇. 诃子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1997,10(4):41.

[8] 韩俭于,红 娟,吴勇杰, 等.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抗菌试验含药血清处理方案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2,18(2): 47.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5

【摘要】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时脑、心和肾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2 h,再灌注24、48和72 h模型,生化法测定脑、心和肾组织CaN活性,并观察60 kg/mg阿司匹林(ASA)对其影响。结果 再灌注24 h时,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脑组织及肾组织的CaN活性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心脏的CaN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ASA对脑和肾的CaN活性无明显影响,但使心CaN活性于正常水平。再灌注48 h时,脑和肾组织明显升高,均与其各自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心脏CaN活性仍低于其假手术组,但与24 h模型组无显著差异。再灌注72 h时,脑CaN活性进一步升高,与其假手术组、24和48 h均有显著差异;心CaN活性恢复至正常水平;肾CaN活性仍维持在48 h时的较高水平。ASA使脑和肾的CaN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对心CaN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时,不同组织CaN活性变化不同,这可能与在应激过程中不同器官磷酸化反应不同有关。ASA在维持其稳定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重要脏器;钙调神经磷酸酶;大鼠;阿司匹林

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是迄今发现的惟一受Ca2+/CaM调节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目前认为其是一种分布广泛、参与多种细胞功能调节的多功能信号酶〔1〕,最近在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有新的研究报道〔2,3〕。CaN在多种疾病中的表现及意义也引起重视。有研究表明,不同状态下,大鼠不同器官CaN活性表现不同,并认为其可能对不同器官功能的调节有重要意义〔4~6〕。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 24、48及72 h时脑、心和肾器官CaN活性变化特征及阿司匹林(ASA)对其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 ASA为Sigma公司产品,生化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环孢素A粉(CsA)及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动物及实验分组 雄性SD大鼠,体重240~290 g,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术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再灌注24、48和72 h 3个时段均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再灌注24和72 h CsA和ASA治疗组。

1.3 模型制备 用直径0.205 mm尼龙线作栓子,参考邱丽颖〔7〕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栓子,其余相同。缺血2 h麻醉状态下拨出线栓行再灌24、48和72 h。

1.4 CaN活性测定 按试剂盒说明制备脑、心和肾的组织样本,无机磷法测定CaN活性,以每小时每毫克蛋白的CaN分解底物对硝基苯磷酸(PNPP)产生1 μmol/L无机磷的量为一个活力单位。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组织蛋白含量。

1.5 统计学处理 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q检验。

2 结 果

2.1 CIR不同时间点脑、心、肾重要器官CaN活性变化 CIR 24、48和72 h 3个假手术组间脑组织CaN活性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CIR 24 h时,脑组织CaN活性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CIR 48 h时,其活性明显升高,与其假手术组和CIR 24 h组均有显著差异(P

2.2 ASA和CsA对CIR时CaN活性的影响 模型组CIR 24 h时,脑组织CaN活性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CsA抑制其活性,与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CaN在脑缺血中作用和重要地位早已引起重视。阎力君等〔8〕报道,小鼠断头5 min后,胞浆CaN内源性底物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CaN 参与了缺血后脑内蛋白磷酸化过程的调控。Nagahiro等提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失衡有关〔9〕。Aronowski等〔10〕也证实,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的失衡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原因,缺血后CaN独特的时间依从性变化可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国内有报道,缺血后急剧发生的神经细胞内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严重失衡也可能是急性期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并认为CaN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的标志〔11〕。有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的CaN 钙依赖性有共同特征。随着Ca2+浓度变化CaN活性呈钟形曲线变化〔12〕,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组织中的CaN 内源性抑制因子作用而产生的〔13〕。而CIR时不同器官的CaN活性变化特征及意义少有报道。

CaN作为一种使底物脱磷酸化的蛋白磷酸酶,在各器官磷酸化平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脑缺血时的变化特征有不少报道,但CaN活性的改变机制尚不清楚,Kim等认为可能与某些内源性因子有关,其研究发现CaN结合蛋白cain/cabin1是内源性CaN抑制因子,其活性受Ca2+、半胱氨酸蛋白酶Calpain的调节〔14〕。本研究发现,CIR不同时期,重要脏器CaN活性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特征。这些不一致的改变可能与在CIR这一全身性应激反应引起的磷酸化反应不同有关,也可能与全身神经体液调节或自身磷酸化代谢特点有关。

CsA作为 CaN特异性抑制剂,对心、脑、肾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已多有研究〔15~17〕。ASA对CIR时脑保护作用也有报道,但它们对CIR时远隔器官的CaN活性影响少见报道。本研究发现,CIR 24 h时,CsA明显抑制脑和心的CaN活性,却升高了肾的CaN活性,这也可能是CsA引起肾脏毒性的原因之一〔18〕。ASA使脑、心、肾CaN活性均维持在正常水平。表明CIR时ASA在维持CaN活性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维持重要器官磷酸化反应平衡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CIR不同时间点重要器官CaN活性呈现不一致的变化特征,可能与不同脏器对CIR应激反应不同有关。ASA可维持不同状态下CaN活性的稳定,其详尽机制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Morioka M,Hamada J,Ushio Y,et al.Potential role of calcineurin for brain ischemia and traumatic injury〔J〕.Prog Neurobiol,1999;58(1): 130.

2 Shou Y,Li L,Prabhakaran K,et al.Calcineurinmediated bad translocation regulates cyanideinduced neuronal apoptoshams〔J〕. Biochem J,2004;379(3):80513.

3 Yamada K,Gerber DJ,Iwayama Y,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alcineurin pathway identifies members of the EGR gene family,specifically EGR3,as potential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s in schizophrenia〔J〕. PCNA,2007; 104(8):281520.

4 陈 雯,谢晓华,常连庆,等.环孢霉素A抑制肾性高血压大鼠重要器官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J〕.心脏杂志,2006;18(1):3942.

5 陈 雯,谢晓华,常连庆,等.肾性高血压大鼠重要器官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的变化〔J〕.高血压杂志,2004;12(1):669.

6 符民桂,陈亚红,刘秀华,等.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大鼠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活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8):88991.

7 邱丽颖,余 涓,陈崇宏.阿司匹林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8):9726.

8 阎力君,魏 群.大鼠突触体钙调神经磷酸酶内源底物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7;29(5):5135.

9 Nagahiro S,Uno M,Sato K,et al.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J〕. J Med Invest,1998;45(14):5770.

10 Aronowski J,Grotta JC,Strong R,et al.Interplay between the gamma ishamform of PKC and calcineurin in regulation of vulnerability to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J Cere Blood Flow Metab,2000;20(2):3439.

11 汤 颖,苏志强,赵 艳,等.大鼠局灶脑缺血后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和含量变化〔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1):446.

12 郑 梅,张 敏,张 纬,等.大鼠不同组织的磷酸酶活性及钙调神经磷酸酶的钙依赖性〔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2):1579.

13 Cao X,Kambe F,Miyazaki T,et al.Novel human ZAKI4 ischemia forms: hormonal and tissuespecific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as calcineurin inhibitors〔J〕.J Biochem,2002;367 (2):45966.

14 Kim MJ,Jo DG,Hong GS,et al.Calpaindependent cleavage of cain/cabin1 activates calcineurin to mediate calciumtriggered cell death〔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15):98705.

15 Yuko M,Yasuhisa F,Nobuteru T,et al.Neuroprotective efficacy of FR901459,a novel derivative of cyclosporin A,in vitro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in vivo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 models〔J〕.Brain Res,2007;1149(5):18190.

16 Grigoryev DN,Liu M,Cheadle C,et al.Genomic profiling of kidney ischemiareperfusion reveals expression of specific alloimmunityassociated genes: Linking “Immune” and “Nonimmune” Injury Events〔J〕. Transplant Proc,2006;38(10):33336.

遥感技术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遥感技术现状趋势商业化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全球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表明,遥感技术是一项应用广泛的高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在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这项技术,寄希望于卫星遥感技术能够给国家经济建设的飞跃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和可靠的战略决策依据。这种希望给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这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二、我国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

总体上说,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应用深度也不断加强。目前,在地学科学、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考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评价、牧场管理等各个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遥感技术也已成为实现数字地球战略思想的关键技术之一。

1.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十六颗返回式卫星,为资源、环境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空间图像数据,在我国国防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了包括太阳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六颗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数据已在气象研究、天气形势分析和天气预报中广为使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一九九九年十月我国第一颗以陆地资源和环境为主要观测目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传输型资源卫星的历史,已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方面实际应用,逐步发挥效益。我国还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为我国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数据。

2.我国先后建立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国家级遥感应用机构。同时,国务院各部委及省市地方纷纷建立了一百六十多个省市级遥感应用机构。这些遥感应用机构广泛的开展气象预报、国土普查、作物估产、森林调查、地质找矿、海洋预报、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地图测绘等遥感业务,并且与全球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和定位导航卫星相配合,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这也为迎接21世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两大系统建立完成。一是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资源环境领域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一个空间信息系统的成功建立;二是国家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国家级遥感信息服务体系的国家之一。我国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如下三方面,分别是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概查和详查、对全国农作物的长势及其产量监测和估产、对全国森林覆盖率的统计调查。

三、遥感技术发展的作用及局限

遥感技术具有快速获取信息以便正确、有效、高速地进行相关决策。比如,灾害遥感技术能基于灾害遥感数据,更加客观地、全面地评估受灾前和受灾期间的地面情况,为灾害重建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遥感技术在快速掌握准确、全面、客观、直观的信息的基础上具备以下作用:

1.在灾害方面,遥感技术具有较强的预警、预测功能:对潜在灾害,包括发生时间、范围、规模等进行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同时,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各种灾害,特别是洪水、干旱、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情况;另外,灾害遥感技术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灾害遥感技术准确的灾情评估是灾后重建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2.遥感技术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国家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对国土资源进行动态监测是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的问题。

3.遥感技术可很好地辅助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方面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农作物估产和林业资源调查。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目前利用气象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的应用已得到了普及和深化,并形成了一种业务化的手段,估产对象也从冬小麦扩展到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

由于当前卫星遥感技术本身的特点,因此遥感技术、不同的遥感卫星在各方面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卫星遥感现主要应用还集中在灾后评估和应急反应,灾害预测应用较少,而且因高分辨率数据获取困难,提供的空间信息因比例尺不够大,故仅能为宏观救灾和灾情评估提供参考。

2.由于数据提供部门和业务使用部门联系不够紧密,限制了空间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能力。

3.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地表的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和灾害评估,对于由地表以下灾害及地底驱动引发的灾害无法有效地监测、预警和预报。

四、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光谱信息成像化,雷达成像多极化,光学探测多向化,地学分析智能化,环境研究动态化以及资源研究定量化,大大提高了遥感技术的实时性和运行性,使其向多尺度、多频率、全天候、高精度和高效快速的目标发展。

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1)随着高性能新型传感器研制开发水平以及环境资源遥感对高精度遥感数据要求的提高,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已是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的总发展趋势。遥感传感器的改进和突破主要集中在成像雷达和光谱仪,高分辨率的遥感资料对地质勘测和海洋陆地生物资源调查十分有效。

(2)雷达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获取影像以及穿透地物的能力,在对地观测领域有很大优势。干涉雷达技术、被动微波合成孔径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以及植物穿透性宽波段雷达技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实现全天候对地观测的主要技术,大大提高环境资源的动态监测能力。

(3)开发和完善陆地表面温度和发射率的分离技术,定量估算和监测陆地表面的能量交换和平衡过程,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由航天、航空和地面观测台站网络等组成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对地观测数据获取系统,具有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以及全天候、全时域和全空间的数据能力,为地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信息服务。

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多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3.推动3S一体化发展。

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的需要以及地球空间与生态环境数据的空间分布式和动态时序等特点,将推动3S一体化。全球定位系统为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实时或准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自然环境信息,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析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的空间动态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为遥感影像处理提供辅助,用于图像处理时的几何配准和辐射订正、选择训练区以及辅助关心区域等。在环境模拟分析中,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可实现环境分析结果的可视化。3S一体化将最终建成新型的地面三维信息和地理编码影像的实时或准实时获取与处理系统。

4.遥感技术应用逐渐商业普及化。

任何一项高新技术,它能否形成产业,或者它能否作为一种强大产业的必要组成部分,这是它能否长久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说来,只有形成产业之后,有了雄厚的物质条件,这项技术才得以持续发展。通常,在高新技术发展的初期,总是通过商业化活动来加速其产业的形成过程。

遥感技术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包括凡是涉及地球科学的各门类的学科和技术种类,遥感技术都能为它们提供信息。这种广泛性必然会使对遥感数据的需求用户范围变广,因此除了社会公益型用户外,还存在部分商业应用型用户。虽然这些商业应用型用户由于遥感卫星正处于产业化初期,市场尚未形成规模的原因,目前数量较少,但随着将来技术的进步,商业化的发展,这部分的用户肯定会逐渐增多,最终成为用户群体中的主要成员。

五、小结

遥感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近几年的突飞猛进,已经为其未来朝着商业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强稳固基础――包括可靠的技术基础以及广阔的应用基础。只要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商业化发展在经营理念的指引下保证正确的方向,加上科技工作人员的勤奋努力使技术不断创新,我们坚信今后遥感技术的发展步伐会加快,遥感技术的作用必将能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