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750-03

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生成、处理、输出与显示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的学科;是计算机应用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此教学系统设计使学习者掌握了解计算机图形学中图形的基本算法及其实现,提高学习者算法设计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

1 系统设计

由于图形学算法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于理解并且枯燥,学习者难于从通过执行的静态代码来想象图形数据结构的动态变化,从而丧失了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让学习者对图形学算法原理有清晰的认识和直观的印象,提高学习兴趣,目前出现了一大批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图形学教学辅助软件,但这些软件普遍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1)教学软件只是课本的电子版本,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被一层不变的搬到教学软件上,基本算法的讲解部分,也只是把算法原理和算法实现以字符的形式表现出来。2)算法采用FLASH动画演示,但只是按预先设定好的某种情况来描述算法,学习者不能输入不同条件来改变输出结果,也无法控制动画演示的速度,缺乏交互性和智能型,无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3)采用可视化编辑工具C++或JAVA实现部分算法的动态演示,存在一定的交互性,满足自主探究学习,但这些软件没有涵盖所有基本算法的动态演示过程,缺乏在线协作学习等功能。

针对以上一些不足,本系统建立虚拟栅格和以可见点模拟人眼不可见的像素点,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动画形式模拟该课程基本算法的实现过程、难理解的知识点和抽象概念,注重运用交互控制技术,学习者可以针对不同的算法进行参数修改和演示速度的调整,开发了题目实时更新的课后练习系统,还利用SOCKET技术开发了群聊工具,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该系统建立了授课、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等体系,为教学建立一个完善的有好的教学平台。

1)技术路线

可视化编程工具C++ Buidler6.0将课程涉及到一些算法可视化实现,包括直线、曲线生成、圆、椭圆生成、直线段裁剪、多边形填充、分形模拟的动态演示。满足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演示和模拟,对一些抽象概念、理论等实现模拟对计算机图形点、线、面的生成的原理介绍,多种直线、椭圆、圆、曲线、曲面的生成算法介绍以及生动的算法演示,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复习巩固课堂学习重点、理解图形在计算机中的生成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图形生成的算法。可视化教学软件可以展示出算法执行的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算法内容,掌握其实质。模拟人眼看不见的屏幕像素,并且以动画的形式完成个性算法动画演示过程。

GDI图形处理技术,采用C++面向对象语言来完成课件的制作,达到优秀的运行效率。在系统中,制作了图象放大演示可以让学习者了解到在计算机中图形的真实一面;学生可以在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中自己画图,自由变换,使学生从最基本的图形变换了解计算机中的动画原理;在三维立方体的空间运动演示中和贝塞尔曲面的透视演示,学生可以感受到三维的震撼效果并且理解在计算机中3D建模的原理。

2)设计理论依据

计算机程序、数据结构向学习者传受时存在着说明表现、演示过程等方面的不足,设计此系统将程序执行过程以及数据演变过程形象地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动态图形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当运行一个可视化的算法程序时,数据结构和程序功能就可以将程序中不易理解的算法特征用图形方式动态地显示在屏幕上,因此加深了用户对程序行为的理解和认识,也准确地让学习者了解和分析程序执行过程所反映的逻辑含义和功能。

算法可视化教学能展现运动过程,能弥补课本中只能以插图和文字说明的局限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算法过程可视化强调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型,它必须满足两个要求:①提供真实性任务,这样能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②目标具有复杂性,能引起学生进行深层次考虑,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比如在实现图形学课程中圆的扫描转换算法时,在标记出生成哪些像素的同时,给出相应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变量的实时变化,它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认识并体会扫描转换过程的每一状态及变化。这类可视化目标的设计也强调交互式控制,用户可以悬着不同算法,对半径进行修改,调整演示速度等,这样教学者便可以依据讲解内容和学生的反应来随时调整教学过程。

该程序具有动态交互的优势,通过改变参数,学习者很容易能发现图形随参数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交互性。除此之外,界面友好、显示清晰、逻辑性强、使用方便、科学性强都是它的优秀之处。

3)完善的辅助教学平台

利用SOCKET技术开发了群聊工具,建立起完成的授课、测试以及实验教学、信息、师生互动等体系,为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实验建立以个完善的教学辅助平台。整合留言系统、电子白板等多种交互系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方便、适合的交流工具,达到教室、实验室在网络上的延伸,突破了空间的概念,并且把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结在一起。

本系统中包含一些使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完成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穿插在知识体系中使学生感受到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丰富的课后习题供学生训练。如果觉得做的题目都是以前做过的,还可以通过SOCKET技术完成的在线讨论区以及留言板功能老师提出更新的题库的请求。若是碰到难题还可登录该讨论区,与同学、与老师一起讨论。在这里老师和学生无身份区别,完全可以自由讨论。而老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为原先的题库添加一些新的题目供学生训练。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计算机生成、处理、显示和输出图形的学科。而图形学的教学关键是如何将图形的生成以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方法展示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更能深入的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和算法原理。

2 结论与展望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之后,有利于读者向科学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信息数据的可视化、虚拟显示、动画与游戏、数字娱乐、数字设计等计算机应用行业方向发展。人们会对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编程实现、等问题认识不足而产生局限性,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者普及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可以为解决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直接解决用户面临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尴尬、弥补现教学中计算机仿真等环节的缺失、使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从“经验教学培养模式”到“科学理念式教学培养模式”转变,以及计算机类教学中起来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Peter Shirley.计算机图形学[M].高春晓,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魏俊鹏,于秋生.C++ Builder 6实用编程100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Erich Gamma.设计模式[M].李英军,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2

1.1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教务信息而设计的。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把dbms看成是某种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具体实现。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dbms可以分成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等。

在学校里,学校教务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以前对这些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学生成绩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算盘,计算器等工具进行,对学生考试资料,以及成绩管理多用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学校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学校采取传统人工的方式对教务档案进行管理,由于信息比较多,教务信息的管理工作混乱而又复杂;平时档案资料放在档案柜里,教师和教务处的管理员也只是当时对它比较清楚,时间一长,如再要进行查询,就得在众多的资料中翻阅、查找了,造成查询费时、费力。如要对很长时间以前的成绩进行更改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开发这样的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需求分析

第三章 系统设计

第四章 系统实现

第五章 总结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考试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88-01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行网上考试的优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行网上考试的优点不是没有根据的,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故实行网上考试,充分符合了“计算机应用”这个条件。为学生提供与实际需要一样的考试环境能够学生动手操作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表现出来,这样更能够准确测出学生的基础技能;(2)网络系统考试实质就是“无纸化考试”。在追求绿色节约的现社会来说,在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考试环境的前提下倡导绿色环保考试方式,不仅能够节省了印刷数万张甚至亿万张试卷的费用和时间,还能够通过此方式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3)通过网上考试系统来实现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可实现自由组卷和自由评卷。自动组卷、评卷能够避免教师因为工作量大而出现评卷错误的现象,或是受主观因素影响而出现不公平评卷现象。除了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外,网上评卷的公平、公正性还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考试系统的开发是根据当前情势需求下所进行的,目的在于实现测试的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及实践考核性。系统开发可以帮助教师减少了繁重的收发及评卷工作。

2.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考试系统的模块设计分析

2.1.1 用户登录与注册模块设计系统设计中,作为学生登入系统的模块,在进行考试之前需要将考生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主要包括了考生姓名、性别、身份证以及考试号等等,这些信息是作为学生登入系统前的一个检验信息。将收集来的考生信息录入到考生数据库中,作为是考试的原始记录。其中,用户登录界面中,有“新用户登录”、“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员”选项,用户可根据自己身份进行选择登录,然后输入登录信息即可进入子系统界面。

2.1.2 学生子系统学生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学生提供考试和成绩查询两个选项。考生根据要求选择“考试”选项登入即可。

2.1.3 考试模块(1)学生在选择登入考试之后,界面将出现要求考生输入相关信息的条栏,主要包括了学生的考试证号、姓名以及班别。之后即可进入试题抽取界面,系统会根据IP地质的不同而快速实现自动抽取不同试题。这些试题与相邻学生试卷各不相同,主要为了防止相邻考生作弊。之后便可进入考生答题模式。(2)考生答题模块会有预先设定的计时器对考试时间进行倒计,在试卷上显示的是考生考试所剩余的时间。(3)考生交卷。学生在答完题后,经检查后可进行考生交卷。即在考试倒计时间停止后,把考生试题中的客观题作答结果进行保存,将主观操作题窗口关闭,将其文件进行存档打包备份,以防止在自动阅卷程序出错时丢失而无法对考生的作答试题进行评分。

2.1.4 监控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可实现对考试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维护。以防在考试过程中有出错,实时监控也有效实现了防止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

2.1.5 成绩查询模块在考试完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可登录系统进行成绩查询了。同样的,登录需要输入相关信息以验证无误后才能进入查询页面。

2.1.6 评分管理子系统评分管理子系统结构中,主要分为了主^题评分、文字录入题评分、Windows操作题评分、Internet操作题评分,以及Office操作题评分。

2.1.7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考试形式主要是基于网络下进行的,故为能够使系统能在考试考试整个阶段中甚至长期有效、快捷、安全可靠的环境中为考生和教师提供考核服务。且由于该系统的重要性,应当满足本身的易于维护与完善。

2.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上考试系统的实现

2.2.1 网上考试系统中题库管理子系统的实现该系统的登录界定,只能是允许老师或管理员,学生不得登录题库管理子系统。教师在登录时,先要输入相关的信息,如用户身份、用户账号和密码,其中,用户身份选项中可选择“教师”或“管理员”,经系统验证通过后才可进入题库中。教师在进入题库管理子系统中对其所作的修改都将会保存到数据库中。其中,教师身份登录的可进入到题库管理界面,而管理员身份登录的则是进入服务器考试界面。

2.2.2 网上考试系统中监考管理子系统的实现网络考试过程中,需要通过监考管理子系统对考试系统和考试过程进行管理。其包括了维护管理、试题管理、考生管理以及考试监考管理和试卷回收管理等多方面模块。首先,管理员再登录界面登入后就可进行编辑和导入题库等操作步骤了。在考试时,监考员登入考试管理界面进行试卷生成,点击开始考试,学生也随之可以登录考试步骤了,监考员在这时就可进入考试监控进行监考。其中,监考员具有可延长考生考试时间和强制还不愿交卷的考试交卷,在所有一切完毕后系统将自动回收试卷。接着就进入客观题自动阅卷步骤。

2.2.3 网上考试系统中评分管理子系统的实现单项选择题是属于理论题,而理论题是该系统中的客观题,故在其选择题答案只是一个字数或字符的情况下,系统对其进行自动评分。评分过程中,是将设定好的标准答案与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对比从而给出相应的评分效果。在考试过程中,学生自行交卷,或者系统考试时间结束后强制的交卷后,系统均会自动调用“客观题评分模块”进行对考生客观题的自动评分。

三、结语

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越来越重要的当前,对该门课程进行无纸化的网络考试系统开发与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除了能够帮助教师减少繁重的试题评分和试卷印刷外,还能够实现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考核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符合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本质,即具实践操作性。在保证考试方式有效的同时还起到环保的作用。其中,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更为公正、公平、客观和准确,能准确测试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为学校教务工作节省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TPACK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黄凡.广西师范学院.2014.

[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朱越来.吉林大学.2015.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B/S模式;网上课堂;智能组卷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5-11439-02

1 引言

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这对学生的学习进展速度和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老师的教学负荷也大大加重。在日常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下列现象:(1)学生往往因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过多、难度较大、笔记记录不全等原因,不能及时消化课堂内容,以致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2)因软、硬件知识的高速地更新,需要改换或补充的教学内容太多,所以日常的教学教案设计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以致用于科研的时间日益减少,甚至精疲力竭;(3)对于每一场考试,学生考前不得不收集或购买大量相关试题资料进行复习,而老师却要到处寻找试题来拼凑试卷。

为杜绝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组卷方式、教学管理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势在必行。于是,笔者以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综合《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研究和设计了适用于高校的“公共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最大可能地减轻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2 系统结构与功能目标

2.1 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这是为获得高效的开发效率、良好的运行效率和稳定安全的系统作出的选择。基于该模式的体系结构可分为三层:(1)客户表示层,是用户(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与系统交互的界面;(2)Web服务器层,提供Web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数据库访问事务;(3)数据库服务器层,主要负责各类数据的存取和管理。

该模式结构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B/S模式结构原理图

2.2 功能目标

实现网上教学、教师智能组卷、教师信息管理网络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线自测和师生网上交流。

3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若按功能划分,则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首先显示的是注册/登录界面,包括用户身份、用户名、用户号、口令。系统使用SESSION()对象存储登录人员的信息,以供在该用户退出系统前进一步确认。另外,本系统还大量使用SESSION()对象用于在同一用户的不同程序间传递参数。系统将用户输入的身份等信息与库内用户表中的记录相比较,看是否与库中记录相符合。若符合,则根据登录者身份,进入到相应的页面;否则,定为非法用户,转向到注册界面。

3.1 师资信息管理功能设计

本模块主要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功能包括教师个人信息(如教师的学历及任课信息)入库、教师信息查询与浏览、教师工作量统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师科研管理等功能。采用非静态的方式进行。管理员或教师可通过浏览器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口令后填表提交有关信息。服务器端则通过ODBC修改教师信息数据库。一般用户(学生)仅能看到教师的一些基本信息。

3.2 教学资源管理功能设计

现在,用Flash、Authorware和其它一些制作软件制作课件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教师可将自主开发或购置的各种教学课件在此提交入库。通过注册的学生则可登陆到“网上课堂”教学模块对这些学习资源进行查询、浏览和下载。而管理员可转移到后台数据库去进行详细、具体的管理。

3.3 智能组卷功能设计

本模块仅限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使用。开发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出卷效率。在设计中,我们要求系统流程设计要根据用户的动态需求去展开,以充分满足教师出题的主动性要求。教师可分题型依次输入试题要求等参数,然后由系统根据要求参数实行随机抽题。所抽出的试题的末尾都配带一个单选框。教师可在不满意试题后边的单选框中作选定标记,待全部试题都审阅且提交后,系统根据已做的标记自动做如下处理:

①若无不满意试题,则将所有已选出的试题先写入一临时表,接着进入下一题型选择;

②若有不满意试题,则先将满意试题写入临时表,接着系统提供三种选择“系统抽题/自编试题/其他”。其中,若选择“系统抽题”,则可在重新输入试题要求参数后由系统再次自动抽题;若组卷教师自编了试题,则为了让题库能不断得到丰富,自编试题不仅要写入临时表,同时也要写入试题基本表,而后才进入下一题型的抽取;若选择“其他”,则组卷教师可向题库管理员发送反馈信息(如对特定试题的需求),并进入下一题型的抽取。

待各类试题都抽取完毕时,系统自动将临时表的试题分类读出并组成试卷,而后将临时表删除,组卷结束。此时,教师可打印已成功组好的试卷。

3.4 网上课堂功能设计

主要实现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已传到系统资源库的电子教案和课件,也可以点播或实时收看教师提供的其他视频教学资源。

用户登陆到该模块时,系统自动读取教学资源库中的现有资源,以链接的形式显示在用户的浏览器中,并给出相应的资源描述文字。用户只须点击相应链接就可享受现代网络课堂教学。由于系统教学资源库是动态更新的,因此可确保学生用户获得的教学资源总是最新的、最好的。

3.5 在线自测功能设计

该模块是提供给学生平时自测使用的。学生用户可在学完任一阶段的课程后自行检验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之处。为保证用于考试的试题具有一定的新鲜性、代表性,系统限制学生选取库内带有特定标记的试题。其采用的组卷策略相对简单些,不再重述。系统还能根据试卷题型进行自动判分或手工评卷。系统会自动记录考生测试状况。教师可查看各位考生测试结果,对其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3.6 交流与公告功能设计

该模块负责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线实时交流,进行兴趣和疑难问题讨论。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及口令后,可将最新的信息及课程管理的要求在公告板上填写提交,服务器端接到表单数据后,通过ODBC存入数据库。学生在浏览公告时,服务器端将数据取出,传送到学生用户端,即可看到公告内容。

4 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

4.1 数据库的建立

系统中所涉及的信息大多来源于后台数据库,对各种信息处理后也基本上要存于后台数据库中,因此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的SQL Server2000作为系统的后台数据库。需要用到的数据表较多,基本数据表主要有:教师信息表(含科研、学历、任课经历等)、学生档案表(含学生自测结果等信息)、课程信息表、教学资源信息表、教学计划信息表、用户信息表、试题信息表、信息表(含近期公告等交互信息)等。各个表字段的数据类型根据所储存的数据来确定。

4.2 应用程序编程和数据库访问

该系统中,应用程序主要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数据的入库与数据的显示。采用微软公司推出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ADO技术可以方便的完成这些工作。ASP是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ADO(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s)是一种微软所支持的数据库访问组件。ADO中定义了七种对象,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对象可轻松完成对数据库的复杂操作。ASP使用ADO对象操作数据库,具体的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创建数据库源、创建数据库链接、创建数据对象、操作数据库、关闭数据对象和链接。

例如,下面是连接一个数据源的代码:

'REM 建立一个ADODB.Connection对象

Set DataCo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REM 设置数据库连接超时时间

DataCon.ConnectionTimeout=20

'REM 建立数据库连接,数据源是系统数据源JXFZ

'REM 登录名JXFZadmin,密码1234

DataCon.open "DSN=JXFZ","JXFZadmin","1234"

可以看到,连接一个数据源是非常简单的。数据源连接成功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这可以通过书写、执行SQL语句来实现。查询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在表单中或表格中。

5 结束语

本系统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能高效地管理师资信息,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其智能组卷功能模块解决了教师出题难、评卷难的问题,使得老师可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网上课堂”使得学生在课余得到补充学习,排除疑难;“在线自测”使得学生在每进行完一阶段的学习后能方便、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教师也可通过系统,分析学生自测情况,获得改进教学的有力依据;“交流与公告”可让师生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

由此可见,研究和设计本“公共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对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熊艰, 郑国正, 方勇. 公共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5(01):104-105.

[2]徐罕, 吴玉新. 网站ASP后台解决方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3]童欣, 曹作良, 董培蓓, 莫秀良. 网络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2(01):96-99.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 校园网络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已经在各校园陆续建立,给学生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上广泛使用网络技术,让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空间,形成一个个虚拟社区,提供一个网络上的公开的虚拟空间,提供给大众表达自我、交流经验的虚拟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虚拟学习社区在内容呈现、知识管理、协作讨论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远程教育的热点之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丰富的网络空间学习环境,使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成为可能,创造科学、合理、易用、有效的校园网学习环境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课程教学计划,设计丰富课堂内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上,也就是在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应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计算机学习平台,将课程学习的进程和学习资源呈现在校园网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校园网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学习。这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法上,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上的图书馆资料和服务器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的问题。由于本校教学采用大教室教学,一共可容纳200名学习同时学习。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机房内建成了局域网,通过共享资源等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三、搞好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活跃计算机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采取网络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本校教学系统中安装有相关的在线互动软件,可以组建小范围的局域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比赛、相互讨论,也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如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范围的打字比赛,看看谁能最终胜出。再如,可以进行PPT教学内容与制作的展示,让学生做裁判员,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都参与其中。

四、利用考试测试方法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因为要给学生一个可信的成绩,而且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考试测试的方法上,利用网络进行精心设计,也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设计上,采用校园网提交作业方式,让学生完成平时作业,记为平时成绩。在教室内,通过考试系统随机抽题,让学生现场答题,保证学生考试的公平性,因为这样做,尽管相邻两位同学坐得很近,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答题,但是由于是随机抽题,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避免相互抄袭的情况发生,让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

五、结语

笔者分析了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各种课堂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实,计算机网络这种教学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笔者只是基于个人实践,给出了一些经验和案例,以供大家讨论,从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立国.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2]胡钦太.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6):26-29.

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管理系统;教学专业评估;计算机平台;系统开发;数据库

我国关于大学本科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的普遍化阶段,现如今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扩招政策,大学生的层次也越来与多样化。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是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激增,现有的教学理论和人才教育评估方案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发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刻不容缓。合理运用稳定、良好的评估管理系统,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全面化。

一、系统技术架构

本系统把评估内容中涉及的学生常规教育资料管理、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学生历年成绩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情况管理等多项数据建立成规范的数据库,通过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等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编辑、上传和下载打印功能,满足教学质检部准确、高效调取档案的需要,便于资料的有效管理。本系统根据程序对评估项目中所有项目的文字数据材料进行管理,采用Web数据库技术开发基于B/S的三层结构模型对系统进行架构的管理系统,分类所有的评估数据,建立对应管理子系统,并根据一般高校的教学工作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更易于衔接处理的、应用性更强的开发架构。

本系统基于Web数据库进行整个管理系统的构建,采用J2EE、XML、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进行系统开发,最终实现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的目的。本系统通过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和设计系统架构模型,同时用E-R图描述了各实体间的联系;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和面向数据的设计方法创建了对应的数据库;最终结合三层架构,完成了本系统的实现功能。

二、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总体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统总体技术核心架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图、系统功能图、系统流程图);第二部分是系统模块设计(如模块图和流程图);详细设计也包括数据库核心设计(如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库表、数据流图、E-R图)。

本系统实现了包括评估基本信息管理、学生常规教育资料管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用户管理实现了普通学生、评估系统管理员、高校领导、教学质检部四个参与者的管理权限设置;通过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管理实现了上传提交综合测评成绩(如德育素质、智育素质、文体素质、创新素质等)等功能;通过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实现了分配任务、审核论文、制定方案、成果展示等功能;通过基本信息管理实现了档案资料、综合信息表、组织问卷调查等功能;通过常规教育资料管理实现了填写反映情况、查看违纪处分、查看班团日志等功能;通过系统管理实现了系统角色权限分配和查看系统日志等功能。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专业教学评估进一步的加强了高校学生评估管理建设。

三、技术与特点

(一)实用性强:整体来说是基于B/S结构,通过系统分析和设计来严格定义。

(二)可操作性强,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在服务器端,对网页浏览、实时调取、数据管理等操作应用非常简单方便。

(三)开发符合实际,通过调试严格把关,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并利用可靠的数据库事务处理,保证了数据库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四)安全性强,制定灵活的权限管理机制来分配系统的使用功能,做到了安全可靠。

四、结语

高校学生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力求给操作用户快捷准确的途径来处理所有繁琐的数据,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管理系统是我国以大学为主题的高等教育管理成功的关键。引用计算机平台并借助计算机开发工具构建数字一体化教学管理体系,满足了教学需求,是协助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东.SQL SERVER 2000应用开发技术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陈金刚.基于web的本科教学评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7.5.

[3]姚锁宁.基于MATLAB/VC的教学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安理工大学,2008.

[4]王峰.构建本科教学评估网络信息平台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8).

[5]薛成华.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