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的功能

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1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肺功能;脾气亏虚;健脾化湿通络法;新风胶囊;述评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1.00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关节炎症的刺激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反复迁延多年,最终导致关节畸变及功能丧失[1-2]。然而RA病变并非局限于关节局部,常伴有关节以外的其他脏器病变,甚至可引起主要脏器的血管炎而危及生命[3]。因肺组织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所以,RA肺部受累的几率比其他组织增加,且随着RA病程延长,肺受累的机率逐步增高。研究显示[4],约有11%的RA患者会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改变,最终出现肺功能的降低。既往研究发现[5-8],

RA肺功能损伤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特征[9]。笔者治疗RA肺功能损伤依照“从脾论治”的原则,采用具有健脾化湿通络功效的中药复方“新风胶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经实验研究证实,新风胶囊治疗RA肺功能损伤患者和佐剂关节炎(AA)大鼠肺功能降低均有一定疗效。现将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脾虚”是RA肺功能降低的发病基础

RA中医证候中,“脾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湿浊内生,痹阻经络,发为痹证。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机体失于濡养,营卫不和,抗邪、防御、适应能力低下,外邪乘虚侵及,更致气血不足。日久导致肺气失养,脾土不能生养肺金,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脾气虚损,则可致肺气不足,出现咳嗽、自汗、气短等症状。临床上RA患者除出现关节晨僵、关节重着、大便稀溏、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外,还出现咳嗽、咳痰、痰多气喘、上气烦满、胸背痛等症状。说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湿停中焦,阻滞经络关节,可出现晨僵、肿胀、痰饮、便溏等症状。同样,脾虚失运,水液停滞,痰湿内生,则聚而生痰成饮,上干于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及通调水道的功能,肺失治节,可见咳嗽、痰多,胸满憋闷,喉中痰鸣有声、烦满、胸背痛,迁延不愈,甚而喘促等症状。因此,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肺络阻滞亦是RA肺功能降低的中医证候学特征。

2 RA肺功能变化特点及相关性分析

2.1 RA肺功能变化特点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120例RA患者肺功能检测,肺功能参数有深吸气量(VC)、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1秒率(FEV1/FVC)、2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25)、50%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流量(PEF)等。研究结果显示,RA患者中,肺功能降低占所有病例的68.2%。与NC组比较,RA患者MVV、FVC、FEV1、FEF25、FEF50、FEF75、P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5

或P < 0.01)[10]。

2.2 RA肺功能与关节局部、全身整体及肺部症状体征的相关性 RA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FEF25、FEF50、FEF75、PEF与关节疼痛呈负相关

(r = -0.425,r = -0.378,r = -0.507,r = -0.439,r = -0.382),FEV1/FVC与关节肿胀、DAS28呈负相关(r = -0.348,r = -0.403)。FEV1/FVC、FEF75、PEF分别与干咳积分、胸闷积分呈正相关

(r = 0.504,r = 0.431);FEF75与干咳积分、胸闷积分、气短积分呈负相关(r = -0.410,r = -0.409,

r = -0.503,r = -0.368)。FEV1/FVC 与少气懒言呈正相关(r = 0.447);FEV1、FEV1/FVC、FEF75分别与少气懒言呈负相关(r = -0.425,r = -0.433,r= -0.427,r = -0.501,P < 0.05或P < 0.01)[11-12]。

2.3 RA肺功能参数与红细胞CR1、CD59及调节T细胞(Treg)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RA患者肺功能参数FEF50与CR1、RBC呈正相关(r =

0.482,r = 0.496),VC与C3呈正相关(r = 0.398),FEF50、FEF75与CD59呈正相关(r = 0.415,r = 0.473),VC、FEV1、FEF50、FEF75与CD4+CD25+CD127-Treg呈正相关(r =0.528,r = 0.405,r = 0.473,r = 0.490),FVC、FEV1与IgA呈负相关(r = -0.433,r = -0.391),FVC、FEV1、FEF50、FEF75与C4呈负相关(r =

-0.401,r = -0.423,r = -0.470,r = -0.456,r =

-0.399), MVV、FEF50、FEF75与ESR呈负相关(r =

-0.502,r = -0.425,r = -0.467,r = -0.493,P < 0.05或P < 0.01)[13-14]。

3 新风胶囊改善RA肺功能的临床研究

3.1 新风胶囊对RA肺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将120例RA肺功能降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新风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两组药物对RA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5],实验组有效率占85.9%,对照组有效率占8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显效率(82.5%)优于对照组(70.2%)(P < 0.05)。

3.2 新风胶囊对RA肺功能损伤患者关节局部及全身症状的影响 药物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关节疼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压痛积分、晨僵积分、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 < 0.05

或P < 0.01),倦怠乏力积分、关节重着积分降低

(P < 0.05);实验组双手握力明显增加,食欲减退积分、少气懒言积分、食后腹胀积分、大便稀溏积分减低(P <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关节疼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食欲减退积分、少气懒言积分、食后腹胀积分、症状总积分等部分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 < 0.05)[16]。

3.3 新风胶囊对RA肺功能的影响 治疗前,实验组肺功能异常数为25例,对照组异常数为20例。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异常数为9例,肺功能异常率为25.0%,肺功能异常降低例数为16例;实验组肺功能异常数为13例,肺功能异常率为43.3%,肺功能异常降低例数为7例。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异常率降低显著(P < 0.05)。

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FEV1、FVC、MVV、FEF50、FEF75均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治疗后FVC(81.64±8.39)、MVV(79.30±7.57)、FEF50(83.07±9.32)改善程度更明显(P < 0.05或P < 0.01)[17]。

3.4 新风胶囊对RA患者肺部症状的影响 依据卫生部《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RA患者干咳、咳痰、胸闷、气短、气急及呼吸困难进行评分,观察两组药物对RA肺部症状体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RA患者肺部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实验组干咳积分、胸闷积分、气短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5或

P < 0.01),对照组干咳积分、咳痰积分、胸闷积分降低(P < 0.05)。实验组治疗后胸闷积分、气短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13,15-17]。

3.5 新风胶囊对RA肺功能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RA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8-20]。治疗后,实验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CR1、红细胞CD59、CD4+CD25+Treg、CD4+CD25+CD127-Treg均明显升高(P < 0.05或

P < 0.01),PLT、ESR均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对照组Hb、红细胞CR1、红细胞CD59、CD4+CD25+Treg、CD4+CD25+CD127- Treg明显升高(P < 0.05或P < 0.01),IgG、RF、ESR明显降低(P < 0.05或P < 0.01)。其中,实验组Hb、红细胞CD59、CD4+CD25+CD127-Treg较对照组升高(P < 0.05或P < 0.01)。

4 新风胶囊改善RA肺功能的实验研究

4.1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的影响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甲氨蝶呤(MTX)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TPT)对照组,新风胶囊(XFC)治疗组,每组24只。除NC组外,向每只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FCA 0.1 mL致炎,复制成AA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于致炎前、给药前、末次给药后1 h

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足容积;致炎后第12天开始观察并计录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MC组比较,XFC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的足跖肿胀程度,降低关节炎指数,提高大鼠体质量[21-23]。

4.2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肺功能的影响 末次用药24 h后,各组随机取大鼠,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大鼠肺功能。测定指标有FVC、FEV1、FEV1/FVC、FEF25、FEF50、FEF75、MMF、PEF等。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MC组比较,XFC治疗组FVC、FEF25、FEF50、FEF75、MMF、PEF均显著升高(P < 0.01)。与MTX对照组比较,XFC治疗组FVC、FEF25、FEF50、FEF75、MMF、PEF均明显升高(P < 0.05

或P < 0.01);与TPT组比较,XFC治疗组FVC、FEF25、FEF50、FEF75、MMF明显升高

(P < 0.05或P < 0.01)[21-26]。

4.3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末次用药24 h后,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行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以IFN-γ与IL-4含量的比值作为Th1/Th2。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MC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Th1/Th2细胞明显升高,而IL-4、IL-10明显降低(P < 0.01)。与MC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Th1/Th2细胞降低,血清IL-4、IL-10升高(P < 0.05或P < 0.01)。

与MTX对照组比较,XFC治疗组Th1/Th2细胞降低,IL-10升高(P < 0.05);XFC治疗组与TPT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3]。

4.4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肺部高分辨率CT(HRCT)

的影响 NC组大鼠肺轮廓清晰,肺纹理分布均匀,肺小叶间隔、间质及小叶结构正常,胸膜正常,交界面规则,无高密度影,血管支气管束走行自然,边缘锐利,并且由内向外逐渐分支而细。MC组大鼠肺轮廓欠清晰,肺部血管影扩张,边缘模糊且不规则,两肺有索条状密度增高影,邻近胸膜轻度肥厚。MTX对照组大鼠肺部可见沿着肺纹理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血管纹理模糊,边缘不清楚。TPT对照组大鼠两肺可见多发性结节状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境界欠清晰。XFC治疗组大鼠肺轮廓清晰,肺纹理分布均匀,部分肺组织显示斑点状密度增高影[24]。

4.5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肺组织病理的影响 末次用药24h后,观察各组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肺组织病理的变化。XFC治疗组大鼠肺纹理分布均匀,部分肺组织显示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肺部影像学改变明显轻于MC组、MTX对照组、TPT对照组;XFC治疗组电镜下肺泡Ⅱ型细胞结构完好,线粒体大部完好,少数线粒体轻度肿胀,少数板层小体有排空现象,优于MC组。光镜下肺内细支气管粘膜纤毛柱状上皮大部完好,黏膜内及粘膜下见少数淋巴细胞及泡沫细胞浸润,肺泡大部结构完整,无破坏,部分肺泡间隔内见少量灶性泡沫细胞及淋巴细胞,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均明显轻于MC组及TPT对照组[27]。

4.6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s的影响 末次用药24h后,各组动物同时处死,取肺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Smad3、Smad7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NC组比较,MC组肺泡炎积分及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明显升高;肺组织Smad7表达明显降低。与MC组比较,MTX对照组、TPT对照组、XFC治疗组肺泡炎积分及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明显降低(P < 0.01)[25]。

4.7 新风胶囊对AA大鼠肺组织Notch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末次用药24h后,各组动物同时处死,取肺脏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Notch1、Notch2、Notch3、Notch4 mRNA及Jagged1、Jagged2、Delta1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XFC治疗组大鼠肺组织Notch1、Jagged1、Jagged2 mRNA升高, Notch3、Notch4、Delta1 mRNA降低。与MTX对照组比较,XFC治疗组Notch1、Jagged1 mRNA升高(P < 0.05或P < 0.01)[26]。

4.8 新风胶囊对AA大鼠外周血调节T细胞、肺组织Foxp3 mRNA及Foxp3蛋白的影响 末次用药24 h后,取各组大鼠新鲜血液100 mL,按每106个细胞/管分别加入CD4 0.25 ug、CD25 1.0 ug,

避光20~30 min;加红细胞裂解液1 mL,避光15~25 min;用PBA洗两遍,离心弃上清,流式细胞仪检测;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Foxp3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外周血调节T细胞、肺组织Foxp3 mRNA及Foxp3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XFC治疗组CD4+CD25+Treg、Foxp3 mRNA和Fox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MTX对照组比较,XFC治疗组CD4+CD25+Treg、Foxp3 mRNA及Foxp3蛋白表达升高(P < 0.05)[25]。

5 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治疗RA肺功能降低的作用机制

5.1 诱导免疫抗炎作用 新风胶囊能显著降低AA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同时改善其肺功能,说明新风胶囊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减轻关节局部及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加之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供氧,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肺组织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降低炎性细胞对肺组织刺激,改善RA肺功能。

5.2 抑制血小板介导的炎症反应 新风胶囊通过下调血小板计数,调节血小板参数,抑制体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过度聚集,阻止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间相互作用,降低血小板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控制体内过度的免疫反应,控制RA病情,同时减少了中性粒细胞向肺部聚集的数量,降低肺组织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壁微血管开放数,提高了肺部气体交换率,延缓肺血管炎的产生,改善RA肺功能。

5.3 调节补体免疫平衡 新风胶囊通过下调免疫球蛋白、激活C3、C4补体系统,上调CR1、CD59表达,调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双重功能,抑制过亢的体液免疫,调节体内过亢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补体对自身细胞的攻击损伤,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补体系统对肺组织的损害,延缓或减少肺组织炎性细胞的聚集,综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RA肺功能。

5.4 提高肺组织细胞新陈代谢 新风胶囊通过提高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改善铁代谢,抑制骨髓对贫血的反应、减少红细胞寿命等各个环节的影响,使患者贫血得到改善,进一步上调和刺激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善RA患者病情。增强肺和组织之间O2和CO2的交换,提高肺泡通气/换气功能,提高肺部气体交换率,改善肺组织局部血流供应和血液循环,改善RA肺功能。

5.5 维持细胞因子免疫平衡 新风胶囊通过下调TNF-α、IL-1β、IL-6,上调IL-4、IL-10的表达,调节Th1/Th2细胞平衡,调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网络,抑制细胞因子的促炎效应,增强其抗炎效应,降低肺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炎性介质对肺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延缓对肺和关节等组织脏器的损伤,改善RA肺功能。

5.6 激活TGF-β1/Smads信号通路 新风胶囊通过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下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降低纤维原细胞分化、增殖和积聚,抑制基质蛋白酶沉积,抑制肺组织局部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殖,阻止炎性反应的持续发生,抑制免疫复合物在肺组织中的沉积,阻止了炎性反应的持续,降低肺泡炎症反应,改善RA肺功能。

5.7 调控Notch信号传导通路 新风胶囊通过上调Notch1、Jagged1、Jagged2的表达,下调Notch3、Notch4、Delta1的表达,调节Notch信号传导通路表达,调控T淋巴细胞发育和激活T细胞,调节肺T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抑制呼吸道、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肺间质细胞的进一步增殖分化,降低肺组织的损伤,提高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泡萎陷和基底膜增厚程度、改善RA肺功能。

5.8 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新风胶囊通过上调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CD127- Treg和肺组织Foxp3表达,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维持外周免疫耐受,维持体内的免疫稳态,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的过度分泌,降低炎症对肺(或关节)组织器官的刺激,降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从而改善关节症状和肺部病变,提高RA肺功能。

总之,RA肺功能损伤与“脾气亏虚”有关,脾虚在RA肺功能降低中占重要作用,中药新风胶囊不但能改善RA关节症状,还能明显改善RA患者肺部症状和全身症状,提高肺功能水平。因此,采用“健脾化湿通络”治法也将为RA肺功能降低的治疗提供新途径和思路。

6 参考文献

[1] Liu J,Liu RL. The Potential Role of Chinese medicine in Ameliorating 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Chin J Integ Med,2011,17(10):735-737.

[2] Wan L,Liu J,Huang C,et al.Effects of Xinfeng Capsules on pulmonary function bases on treg-mediated notch pathway in a rat model of adjuvant arthritis[J].J Tradit Chin Med,2012,32(3):430-436.

[3] 刘健,黄传兵,汪元,等.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8-11.

[4] 万磊,刘健,盛长健,等.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功能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18-21.

[5] 刘健,韩明向,崔宜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附100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5(11):35.

[6] 刘健.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1-3.

[7] 刘健,万磊.风湿病中医临证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53-56.

[8] 刘健,韩明向,方朝晖,等.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1,8(4):202-205.

[9] 刘健,郑志坚.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学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 (9):13-14.

[10] 范海霞,刘健,杨梅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 (1):29-31.

[11] 刘健,范海霞,杨梅云.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61-2063.

[12] 刘健,万磊,盛长健,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变化及其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0,13 (1):4-8.

[13] 刘健,范海霞,杨梅云.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其肺功能、红细胞CRI、CD59 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6):9-11.

[14] 刘健,万磊,盛长健,等.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肺功能变化与Th1/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1):56-60.

[15] 刘健,范海霞,杨梅云.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61-2063.

[16] 刘健,万磊,冯云霞,等.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功能降低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394-397.

[17] 刘健,徐桂琴.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23(6):502-508

[18] 刘健,万磊,刘磊,等.健脾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调节性T细胞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14 (2):113-116.

[19] 万磊,刘健,程园园,等.伴和不伴肺功能降低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reg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23(5):394-397.

[20] 范海霞,刘健.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其红细胞免疫机制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391-394.

[21] 范海霞,刘健,杨梅云.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肺功能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2):32-35.

[22] 刘健,郭雯,程华威,等.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补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2):93-96.

[23] 万磊,刘健,刘磊,等.新风胶囊调节T细胞功能及改善佐剂关节炎大鼠肺功能的实验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1):22-26.

[24] 范海霞, 刘健,杨梅云.新风胶囊对AA大鼠肺功能、肺部HRCT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20(3):32-35.

[25] 刘健,万磊,盛长健,等.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肺功能变化与Foxp3、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 26(3):258-

263.

[26] 刘健,万磊,盛长健,等.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肺功能及Notch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4):585.

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2

1 遥感技术发展概况

所谓的遥感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相关设备对遥远的事物进行监测,从而获取信息及感知的有效方式。其中,传感器这项装备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关键的设备。利用传感器自身的传播性能,遥感技术感知附近及地面事物,在经过确定及筛选之后,获得有用的数据,同时再将这些信息与数据利用传感器传递到地面,采用分析法与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比较,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客观的信息。此外,遥感技术渗透了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及地球科学等学科知识,结合了各个学科的优点,整合而成的一项高端、先进而又精确测绘技术。

2 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测绘遥感应用不够广泛

在我国,在所有的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技术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必备手段,可见,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的水平与领域也随之不断延伸。然而,由于人们习惯和观念,对遥感技术存在一定陌生感,导致其推广受限。

2.2 遥感工作资金造价高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测绘项目因为遥感技术价格高等问题望而怯步,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以及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遥感技术由最开始的理论层面正式步入实质阶段,其具体的环境资源、灾害监测、地质勘探以及地理测绘方面的检测功能逐渐明显。但是,仍然遥感技术造价高、花费大等特点仍然制约了其发展。此外,在我国,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研发的科研项目上,譬如说资源勘探、环境污染以及地址灾害等方面,而用于煤矿开采或工程地址检测方面的则少之又少。

2.3 遥感信息源空间分辨率较低,应用水平较低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地质灾害勘测方面的优势将会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失业用户地质灾害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从某种方面来看,提高遥感技术信息员的空间分比率,在测量水平、覆盖范围、以及信息数据准确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 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时展,遥感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测绘工程项目中,遥感信息技术的漏洞与不足也愈加明显,而完善遥感技术手段、加强其宣传力度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可以说是普及遥感技术的主要方式。

3.1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遥感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遥感技术相比传统的测绘工具,其优势更为明显,避免了很多容易出现的测绘漏洞。

(1)跟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发生人为干预的情况较少,可以客观、全面的将监测区域的情况反映出来。而若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测量,极容易出现误差偏大或误差累积等现象。而不得不说,遥感技术的测量数据比较真实、准确。譬如说:在矿区资源的定位和监测上,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确定煤矿资源的具置,避免以为内不科学开采威胁生命或资源浪费等问题。

(2)与传统的测绘方式不同,遥感技术能够动态实时、全方位、全天候的进行工作,这可以说是遥感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它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后盾与支撑,在完成空间定位与导航工作之后,能够实时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

(3)遥感技术发展至如今,应用范围已经极为广阔,它可以迅速了解所在区域的地质特点、资源所在地以及地理情况,从而获取全面、精确的数据。

3.2 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可以说,在地质调查这项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急迫需要与客观要求,从事物本身出发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来讲,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应进一步以研究遥感技术为出发,提高其精度、准确度以及宣传力度。首先,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可以说也为遥感技术的深入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国必须以进一步开发遥感技术为核心,以强国为目标从而不懈努力。除此之外,我国还需提高思想认识与观念意识,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当前各大测绘工程项目应用遥感技术而遭遇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其技术领域。其次,相关部门也应重视起来,加强对遥感技术的推动、深入研发与鼓励,可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促进遥感技术的应用及普及。

3.3 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只有在大力推广工作中,才能充分的显示遥感技术对测绘工作的适应力与优势。现阶段,不少应用遥感技术的测绘工程项目已经发现遥感技术高超的环境适应力以及技术优势,譬如谁:能够勘测不同地形,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等的全程监测,获取真实的数据,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适合监测不同地形,可实现对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火灾的全程监测,从而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为建立灾害防御制度以及我国灾害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增加遥感技术的覆盖面积以及普及程度势在必行。

(1)利用遥感技术来降低项目工程的测绘造价,实现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实用度。只有降低资金成本,让更多和项目去接受,而不是目前集中在几个重点项目上。

(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4 结语

总之,在当今的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科技的进步,遥感技术的覆盖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实现遥感工程司、灾害、气象、地质遗迹环境资源监测等项目,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灾害预防、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3

遥感技术以遥感平台为标准分为三种形式:①航天遥感②航空遥感③地面遥感。这三种遥感技术主要有四种优势点:第一,勘探的范围较大。第二,获取信息的速度较快。第三,勘探技术的信息综合性较强。第四,受干扰影响小。下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遥感技术的优势之一:勘探的范围较大。目前的科技技术,要勘探我国的总面积也只是需要500张卫星勘探图,这是由于现有的卫星勘探遥感技术的拍摄范围为3400km2。与之对比的是如果采取航空拍摄的勘探技术,要拍摄整个中国则需要100万张之多。遥感技术在勘探技术中的应用给大面积分析勘探提供了可能。

(2)遥感技术的优势之二:获取信息的速度较快。采用气象卫星的遥感技术,一天之内可以传回两次地球地面的情况图像,但是如果我们采用陆地卫星来进行勘探,传回地球地面的情况图像则需要17天,这样就有了重大的比较发现,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来收集相关的资料,给出处理事件的判断依据。

(3)遥感技术的优势之三:勘探技术的信息综合性较强。勘探技术中的遥感技术可以收集和进行多维度,多时段和多波段地球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形成一种较为综合性的信息网。

(4)遥感技术的优势之四:受干扰影响小。由于是卫星遥感勘探技术,这样的技术对于外界的人为干扰是有很好的抗干扰性的。直接受控于卫星的直接控制,将遥感勘探的图像直接整理传回指定的区域。

二、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重大勘探问题

中的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研究关于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重大勘探问题中的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和研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进行阐述,分别是:遥感技术在区域性构造稳定性的相关研究;遥感技术应用前的水库相关滑塌,泥石流等调查;遥感技术在岩溶调查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前的地质编录。下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1)简述遥感技术在区域性构造稳定性的相关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区域性构造稳定性的勘探过程中遥感技术是一种较为关键的应用技术和实施手段,在进行区域性构造构架勘探过程中,可以分析出勘探区域的撕裂体系和勘探区域的活动性,同时还可以对勘探的工程周边区域的稳定构造进行分析和确定。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遥感技术能够很完整的给出勘探区域的地址机构,水文分布和地形地貌等信息,这样就给整个勘探过程提供了较为综合性的判断信息,对勘探是一种保障。

(2)简述遥感技术应用前的水库相关滑塌,泥石流等调查。在水利水电施工区域的四种情况调查(①库区的坡岸的相关滑坡②库区的崩塌③库区的泥石流④)都是通过遥感技术进行勘探的。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航空卫星拍摄或者是红外拍摄进行相应的地质分析。同时结合了勘探区域的野外环境进行相应的实际复查和筛查,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大型的水利水电项目的上述四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水利水电的工程稳定性由一定的帮助。

(3)简述遥感技术在岩溶调查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岩溶调查的过程中有着很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通过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像图片翻译一样对岩溶进行详细的分析,还原岩溶的相应的地形地貌。我们还可以通过红外遥感技术来进行岩溶周边环境的勘探,例如岩溶下步的水源分布和泉水分布等等。

(4)简述遥感技术在岩土工程施工前的地质编录。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可以对现场相应的设计进行校核和存档,尤其是大型的水利水电项目通常情况下在施工前的地质编录过程中,要采用遥感勘探技术。

三、简要叙述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相关工程勘探中的应用

关于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相关工程勘探中的应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在水利规划过程中的应用。第二,在水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第三,在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第四,在水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

(1)应用一,在水利规划过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水利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污染水源的确定,通过污染水源的源头的观察来进行相应的水质质量的检测。

(2)应用二,在水库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遥感技术在水库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还是进行大范围的勘探功能,可以有效的是水库的全貌体现在一张图像中,这样有助于设计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

(3)应用三,在河流治理过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河流治理的过程中,是以河流中的浮沙做为参照物进行遥感勘探的,这样可以对河流中的泥沙的量进行有效的分析,给出河流治理的初始数据。

(4)应用四,在水资源调查过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在雷达图像的方面,这种图像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水资源的相应的位置和水量。

四、结语

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4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准确率;遥感技术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84-02

现代工程测绘指的是在工程中所需进行的测绘工作,如果在测绘对象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类,大致可以划分为矿区测绘、水利测绘、建筑测绘以及其他测绘工作等不同方面,无论是哪种具体的测绘形式,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1】。本文笔者结合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流行的GIS、GNSS和遥感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了几点有价值的结论,以供参考。

一、GIS的特点及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GIS的工作原理和发展现状

GIS是一门相对复杂性的技术,其研究所涉及范围很广,在制图、测量、电子、计算机和地理学等方面有广泛涉及,在实际运行中,GIS需要在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载体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数据库管理,并且在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总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人员在大量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将GIS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了充分的联系,GIS具体工作原理可以解释为空间性原理,在GIS软件上设置了具有空间属性和空间位置的的相应程序,在其技术上体现为地理坐标,在进行科学的算法进行运算后,在从数据的角度进行空间分析【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项技术都得到了突破,GI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也体现得越发明显,相关研究人员在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和图形的基础上,将各个相关学科进行综合练习,得出了现代化的GIS,随着时代的发展,GIS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二)GIS的功能分析和技术特点

GIS在进行技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着重对属性和空间数据的科学有效利用,其具体应用过程中利用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其主体功能包括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决策方面的具体应用,如果按照地理方面的信息功能对其进行划分,GIS则可以分为数据采集、编辑和检验等几个部分,其中,空间分析和模型等使比较常用的功能,GIS通过将各类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综合运用,有效提高了地理信息定位的的精准度。同时,GIS在进行地理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之间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在工程测绘中应用起来比较方便,GIS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进行充分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地理现象和认知方式的体现,在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的过程中GIS综合实现了精准定位、快速采集数据的功能。

(三)GIS在工程测绘中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在工程测绘工作中,对各类地理信息有着很高的要求,地理信息必须同时具备空间、时间等多方面的特性,在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时,还要按照有关原则将其各类地理信息进行分类。GIS在进行数据收集时,是建立在现代化的全球定位系统基础上的,在得到科学的地理信息坐标后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GIS的使用能够将工程测绘中产生的地理信息全部存储,结合各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对数据进行综合有效的处理;在数据采集方面,GIS的数据采集是完全现代化的,它的使用是基于对全球GNSS定位系统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在得出地理信息后通过GIS进行处理,与传统的信息采集相比较,GIS有了更大的处理能力和灵活性,数据更加真实可靠。GIS通过技术手段,对地理信息进行了有效的分层管理,实现工程测绘中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在地图特征的表达方面,可以在单一地图符号的基础上,对地图信息分布进行科学的表达,在地图上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对道路等信息进行分类,有效提升测绘工作的质量。

二、GNSS的特点以及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GNSS的技术特点和测量原理

GNSS技术的主要特点的高精准定位、观测时间短,不需要通视和提供三维坐标等,在使用过程中,GNSS在工程测绘的应用中,跟其他地理信息技术相比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测绘精准度。在测绘工作中, GNSS技术摆脱了传统测量的局限,不受时间、空间和坐标限制,充分运用伪距离测量技术和相位技术,对被测量目标的地理信息进行广泛收集和测量。在伪距离测量方面,GNSS技术主要是通过接受机接收信号,GNSS卫星会将测距电文发送过来,通过发出信号到用户接收信号的时间来计算出卫星和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在载波相位技术方面则主要是通过GNSS卫星信号的相位变化来计算距离的。

(二)GNSS在土地检测和工程变形检测方面的应用

GNSS测绘凭借高精准度和高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比传统的平板补测和其他方式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工程测绘的实际应用中,GNSS凭借在这个方面的高精准度、高效率和高速度方面的优势,对传统技术进行了合理的改进,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不但提高了测绘的精准度,还在测绘的效率和技术方式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工程测绘工作中,由于受到地壳和其他方面的因素,建筑物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位移现象,这种工程变形主要可以分为地表沉降、陆地工程移位变形和大坝变形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传统的测绘方法很难把握,使测量的准确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GNSS测量方法在工程测绘中应用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工程变形可以分为地表沉降和陆地工程变形等,通过GNSS可以对各个环节中的监测,机构强度设计和观测时段设计等进行把握,GNSS技术在这些周期中都体现出比较强的作用,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要。

(三)GNSS在地貌地形方面的具体应用

在对地形地貌测绘方面,GNSS的技术特点是将各个地形进行有效划分,采用动态差分的方法,对现有的土地权属界点进行科学有效测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仅仅需要单个测量员便可进行测量操作,测量员在每个测点上花费的实践很短,在测量过程中通过GNSS技术得到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再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GNSS技术的介入,大大提升了测量工作效率,同时使测量的准确度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三、遥感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工程测绘中的优势

在工程测绘中,传统的测绘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工程测绘工作的需要,跟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较,遥感技术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大面积动态同步观测和实效性特点等方面,遥感技术的大覆盖范围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地形等方面的限制,可以直接获取信息,在信息的质量方面,遥感技术也比传统的测绘技术获取的信息更加优质可靠,跟传统测绘技术相比,遥感技术在测量数据方面更加准确,间隔时间段,上传速度快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在对同一地区的短时间重复测量方面,可以根据对其动态变化的观察,来得出各类动态的数据,是测量测过更加便捷,数据更加真实。

(二)遥感技术在测绘地形图方面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的具体过程中,遥感技术对立体物体的测量方法和立体摄像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遥感技术可以科学准确地对地面的各类三维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这是雷达卫星具有不可比拟的功能,雷达卫星不受时间限制,具备全天候的监测功能,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可以对不同地域进行遥感测量,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雷达会受到噪声和斑点等因素影响,使雷达在运转过程中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随着雷达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地面三维信息的获取方面出现了更多的新方法可以应用,这种测量方式有效改进了传统测量方法中的各种缺陷,为获取地面三维信息和孔径金属提供了新方法,有效改变了传统信息获取技术的缺陷,使得工程测绘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遥感技术在制作专题图方面的应用

在对空间不同规模制图和对象识别过程中,传统测绘技术在识别方面出现很多问题,遥感技术在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更加适合制作专题图,遥感技术的分辨率和地图的比例尺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由于遥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平台和传感器问题,使地图信息在形成过程中,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方面的成图精度和比例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体分辨率和地图之间的比例尺存在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使用过程中不同传感器在获取信息和图像时,形成的比例尺也是不同的,在遥感技术使用过程中,要对这个过程中的研究对象和变化周期有所了解,对遥感信息源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以此来快速提高测绘工作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地理信息进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测绘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但是在GIS、GNSS和遥感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暴漏出来很多问题,要求测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各种技术的特点,将其与工程测绘的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科学准确地完成各类地理信息技术的测量,将数据科学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去,从工程测绘的角度促进工程建筑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称生.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04:206-207.

[2]龚庆.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16:213.

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5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工程测量 运用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63-1

1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概括

(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研发于上个世纪末的GPS,最开始的目地就是军事打击和全球监控。主要是利用卫星对全球各个地方来进行定位监测。该技术主要包括了三大部分: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与GPS的信号接收机,简单来说,这三部分分别对应着高空、地面和用户,通过卫星不断的发送监测信息,用户接收后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接收机接收到的信息,来完成导航和定位的任务。

(2)遥感技术(RS)的发展。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者航空遥感影像测图,再把接受的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它可以比较精确的反映整个地面情况,有助于我们对地形地貌的分析。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发展到红外和微波,并发展到了多波段、多极化甚至多角度,分辨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从空间维发展到时空维。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发展之初,主要适用于土地和交通的研究,但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运用,如今被运用到各行各业。随着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使得该技术能够分析处理更为复杂的数据,使得其适应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2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1)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工程测量中的数字化技术即地图数字化技术,由于地理信息技术目前还不能对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所以我们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来对数据数字化处理。如果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即数字扫描仪,就可以得到一份精确的纸质地图,因为数字化扫描仪可以大比例尺的对地图扫描,并且会自动的提取信息,进行编辑和修改,得到一份高效保真的数字化地图。我们都了解,传统的绘图技术,需要在野外工作,收集数据并要进行处理和绘图工作,而且传统绘图技术主要内容是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进行测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面对复杂的野外环境,从而完成一个小区域的地图测绘。相反,数字化技术和有着高效精确低强度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全球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这个技术出现在上个世纪,现如今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导航和定位。但它在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方面同样起着巨大的作用,建立在GPS技术之上的实时动态技术通过对工程的数据收集分析然后在基准站发射信息,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具体地点的坐标,在通过电子软件地图进行施工放样分析,加快工程建设。

(3)地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这门技术涉及到了诸多领域,包括了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空间科学技术等,基本上实现了对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处理的一体化,这使得这门技术在工程测绘、城市规划、区域开发设计与国防建设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4)数字摄影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它综合了利用计算机、影相匹配、数字摄影处理等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之间的基本原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航空摄影的功能和提供数字的影像的地图产品结合,再加上全球定位系统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其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为工程测量提供有效的保证。

(5)遥感技术的运用。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卫星和航空摄影可以直接获得地面的基础信息,还可以利用各种大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使得其非常适用于工程测量领域。

(6)“3S“集成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技术。在这是指将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三者有机结合的一门技术,三者的结合可以优势互补,使得我们能完成更为复杂的工程测量,并推动工程测量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类似的技术集成同样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区域进行定位,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收集地面信息,这样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也开以保证质量。

3实例分析

(1)“3S”集成技术在三峡工程中的运用。三峡工程的建设成功举世瞩目,横跨长江建设拦江大坝,这是个充满挑战性的的浩大工程,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就需要利用全球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地面进行观测,收集地面信息,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数据管理、分析和处理一体化的功能,测绘出三维地图,并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全数字摄影测量及内外一体化测图,为三峡工程的信息系统提供专业的、及时的、准确的、标准化的、数字化的基础空间信息,为三峡工程的建设铺路。

(2)遥感技术在西气东输工程中的具体运用。遥感技术对地形地貌的分析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了第一手实用的资料。在西气东输工程设计之初,通过遥感技术提供的数字化影像图,顺利的完成了靖边到郑州路段施工。在整个工程中,遥感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遥感卫星完成了管道铺设路程周围地形地貌的编制,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分析,制出铺设管道的最佳位置;超高的分辨率使得在穿越长江河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河段的分析,找出了最佳的穿洞位置,减少了工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使得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开发集成了图形图像管理、动态分析、三维模拟飞行等多种功能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4总结

测绘新技术的不断被改善和革新,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现如今,地理信息化技术不断成熟、全球定位技术的革新、数字化技术不断的被运用以及遥感技术的不断完善等,将会推动测绘技术想着自动化、一体化发展。技术集成成为发展趋势,与其他技术结合,弥补各个技术之间的不足,发挥各个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也保证了质量,也为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高世杰.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遥感技术的功能范文6

关键词:3S技术;地籍测绘;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3S技术分别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其三者技术的结合使测绘工作的质量有了非常可靠的保障。其中,地理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汇总和结合的,而其余两种技术则是针对遥感图像,使提取的信息得到良好的定位,并依据特定的坐标实现与电子地图的套合。

一、3S技术的分析

(一)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S)通过电磁波对物体进行探测,得知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以及发射的电磁波,之后利用对电磁波的处理来获取与物体相关的各项信息,使遥感技术能够远距离的进行物体的识别和探测。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如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就是通过气象卫星拍摄来的,而其中对云”图像的观测是通过遥感技术来完成的。用遥感技术拍出的图片与我们日常的拍摄非常的类似,不管是植被、大型目标、微小物体,遥感技术都可以通过拍摄对其进行信息的“提取”,并非常清晰地将图像的任何信息显示出来。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在3S技术中,与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就有85%,通常来讲,只要是针对“位置”而言的信息,都称其为地理信息,如林地、耕地的分布情况。作为管理地理信息计算机软件的一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会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这样,也就利于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另外,地理信息系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排列组合以及分析,并具备输出、更新、查询、修改的多种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功能也是非常的独特,它可通过计算机屏幕对信息进行还原。

(三)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即人们常说的GPS,其实一种进行导航和定位的一个系统。我们常常说,只要掌握了GPS技术,就能够对任何人进行实时的定位,也可以为自己的出行提供很好的导航,是一项拥有强大功能的系统。在太空中,有24颗GPS卫星,它们的功能都有所不同,而全球定位系统就是通过这些卫星的应用来实现定位的。在传统的测量定位中,所应用的设备大都过于庞大,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繁琐,而在这一点上,全球定位系统就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其定位的实施不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全球的覆盖率也是非常的高,通过七维定点的利用可实现系统的定速定时。在实际生活中,GPS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的广泛,并逐步走向商业化、民用化,促使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3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一)土地测绘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土地测绘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非常专业的数据信息,是国家土地宏观管理的重要工作。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作为国家的基础信息,地籍信息的掌握已经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对土地权的归属信息有所包含,对建筑物等附着物的权属信息也有所包含。在地籍信息的采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3S技术,其对地籍信息的获取非常的准确和快捷,并且能够方便安全的对地籍数据库进行管理。就土地测绘性的必要性,国土部门早已做了重要的强调。即通过科学发展的观念来对土地测绘工作进行实践,并且要重视测绘工作的实践意义,促使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得到很好的明确。此外,有效地对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行构建,促使服务领域的拓宽和资源共建共享的推进。

(二)3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蓬勃发展,作为国家的信息资源,土地的地籍信息已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在地籍的测绘工作中,3S技术的应用就使信息的采集变得准确、快捷,使地籍信息数据库的数据能够得到良好的完成。地理信息系统的载体是地籍信息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的有效运用,权属调查属性数据与外业测量空间的数据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融合。3S技术的数字测图模块对工作者进行图形编辑、控制测量功能的提供,并促使绘、测、编工作一体化的实现。

1.在地籍的测绘工作中,3S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的准确和完整,并促使了测绘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土地资源的自动化、信息化的实现。通过内外业结合的调查方法,促使土地调查技术流程的整体化形成,这当中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应用等,对我国土地的属权、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获取,从而进行4级连通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在我国土地的地籍调查中,地籍测绘以及权属调查的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这对土地的实地测量和权属界线的确定非常的有效,也促使了土地信息的有效查询以及土地地籍信息系统的有效建立。

(二)对地籍信息数据源而言,3S技术为它的外业调绘、内业建库等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尤其在田坎系数、权属境界的测绘中,所得的数据会更为精确。在土籍测量的工作中,3S技术的应用采用的主要是航空的遥感技术。针对农村的土地调查,我们通常以1:10000比例尺为准。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可对所测地面的客观影像进行有效地获取,其中测量、调查的主要内容也是遥感图像的相关信息。通常依据多信息源、多波段、多平台的遥感影像,在土籍测量中,要对我国的各种地形实现遥感影像的全覆盖,就要通过3S技术的应用才能够达到。对基于GPS、DEM两控制点的微分纠正的技术进行应用,能够使影像的正射纠正几何精度得到很好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无控制点地区的影像纠正。随着遥感技术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与应用,3S技术在土地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也会更加的完善。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作为对土地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和确认的测绘工作而言,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的掌握非常的重要,而3S技术的应用,为这一测绘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也为工程测绘工作的发展带来的新的生机。为此,在今后的测绘工作中,我们要有效地对这些新技术进行应用,促使测绘信息的及时和准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