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的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商务的案例

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网店建设;网络营销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浪潮的不断扩散,如今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如果能渗入创业理念和操作实践,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能驱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产生为以后创业打下基础的思想。以生产实例渗透专业课堂教学过程的课题研究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专项研究。下面,我们以电子商务的网上开店为实例讲述以企业实例渗透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过程的应用研究过程。具体的程序中首先由教师根据网络营销的步骤编辑实践教学案例,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学案例的需求利用所学的网页设计知识装修店铺和上传宝贝详情,最后可以通过论坛营销的方式将商品卖出。教师整理教学案例和任务安排如下:

首先要求学生开设一个网店,年满18周岁的学生可以申请一个支付宝账号,然后到银行办一张电子银行卡与支付宝捆绑,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4到5位学生一组为宜,每组必须有至少一名年满18周岁的学生。每组申请一个淘宝账号,填入信息时小组合作特别是拍摄手拿身份证的半身照时注意脸部、手肘及身份证号都必须清晰可见,上传后待审核。

其次基于店铺内的网页版面,利用所学的网页设计知识和图片处理知识装修店铺并将处理好的宝贝图片或视频上传货架。当上传的所有注册信息审核通过后,淘宝会分配一个网址。登陆后可以直接进入店铺的后台,当然该后台空间已经提供了网页模板了。学生只需利用模板管理店铺。这个管理项目是一个综合的项目,可以分成三个子项目。

项目一:拍摄或收集店铺内插入装修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处理店铺内的店标、店招、栏目图片,利用Dreamweaver软件设置网页上的文字、表格、图片属性等。页面模块如下:

以专营日用品为例装修店铺,以下任务主要适用于Dreamweaver软件的教学。

任务一:网页框架,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Dreamweaver知识设计出令自己满意的网页框架,当然首先从客户需求的角度考虑,比如,简洁明了、赏心悦目等特色。

任务二:色彩搭配,网页中图片的主色调和副色调最好选用属于同一色系的颜色,不能太跳,也不能对比度太鲜明。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和谐、柔和、清新、干净、整洁的。

任务三:商品图片的摆放,这个主要还是利用网页框架设置,店铺中的主打产品以招牌的形式显现在主页上让顾客有一目了然的感觉,当然首先必须做到整齐、精致、有特色、价格适中。

项目二:二级子页中的商品介绍,利用专业设备拍摄商品图片并用Photoshop处理编辑制作一个一个地商品介绍的详情页,三级页面和特色页面的商品分类、价格表、在线订单的制作其中还要加入一些广告词和营销策略。商品详情页是顾客最终能否决定购买此商品的关键。选几样有特色的日用品作为制作样例,展开具体任务的制作过程,如柠檬杯、保温杯。主要适用于Photoshop软件的教学。

任务一:商品图片的拍摄,图片分几个要点,柠檬杯的整体外观图,各部件分离后的组图,柠檬杯的特色可以榨柠檬汁的步骤说明图,拍摄时使用灯箱补光,使用相机三脚架避免图片因手抖动而模糊。

任务二:文案/策划,策划就是建立适合商品的详情页结构图。具体到第一屏,要柠檬杯的整体外观图,设计清新文案,重点凸显它可以装柠檬水清爽、透明、美观的特点。第二屏,要细节图,设计特色文案,重点凸显它可以直接鲜榨柠檬的步骤和特点等。

任务三:美工,根据策划在原有图片的基础上利用平面设计的理念增加图片的亮点,并且要与店铺的总体规划和色彩相吻合。

项目三:将设计好的宝贝详情页上传到装修好的店铺内,并利用网络数据库做好会员管理、订单管理、信息管理、店铺内商品的管理。针对顾客的心理提供有力的产品参数,关键是采用一些营销策略。如,品牌效应、实物尺寸、外网权威评测、价格对比、同类商品对比、镇店之宝、老客户体验、售后保障等。

最后有了以上操作技能之后,学生可以具体实际操作,找到货源后实践网络营销的整个流程。由于学生是刚开始从事网上营销,我们可以先做一些网上的代销。比如,从一些网站批发市场收集一些批发商让他们提供充足的货源或者申请成为他们的分销商。

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这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完整的任务去展开,就相当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这种纯理论环境下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们会觉得学了这些课程原来这么有用,只要愿意去做,立马还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这样学生从思想上就首先承认了这些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直观地扭转了他们原来的学校学习的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观念。显而易见,就经济价值这个角度来说,生产实例渗透专业课堂教学过程对端正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旭.运用案例教学提高电子商务教学质量[J].经济导报,2008(18).

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2

关键词: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33-03

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建设课程项目是上海市教委保证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重点课程的建设,教学负责人可以系统地进行课程改革,教学单位可以有效监督课程的建设进程,并确保课程设置与建设与时俱进;同时,重点课程的建设也为进一步建设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进而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夯实了前期基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是2015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建设课程,属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专业和物流管理(中澳合作)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也是澳方的替代课程(即澳方学校和中方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都开设的课程,这样就以中方课程代替澳方课程)。因此,重点建设“国际商务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建设现状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是基于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及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愈发频繁的背景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本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不仅要掌握国际商务的相关理论,同时还要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国际商务活动,了解全球及国别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变化及国际商务发展趋势。因此,可以说“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时效性也很强。这就要求课程团队把握国际商务前沿理论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课堂讲授内容,筛选最新案例。例如,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而引起的国际商务模式、国际贸易对象等的变化,国际商务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些都需要在课堂讲授中及时体现。基于这个理念,教学团队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1.课程目标:通过“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的学习,学生领会国际商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的分析框架,并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具体分析国际商务环境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2.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面临的全球商务环境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务环境的基本背景,各国商务环境比较,国际商务运行体制,世界金融环境,国际商务管理功能等。

3.参考教材:约翰 ・D.丹尼尔斯等《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第13版;John Daniels,Lee Radebaugh,Daniel Sullivan(2013)International Business:Global Edition,B/E,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4.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有重点的课堂讲授、小组案例分析、课堂展示及企业导师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提倡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籍、文章及资料,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开卷)(5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参与、小组案例课堂展示和书面报告等组成;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采用开卷考形式。具体题型包括不定项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或论述等。

6.作业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和实践性的要求都比较高,但由于课时有限,对学生课余的学习要求较高。学生在上课前必须预习教材的相应章节以及相关资料,同时还要进行课后复习,并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学好本课程,除了关注课本知识,学生还要求关注财经新闻,阅读相关文献。

(2)为了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与案例分析,并进行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在做完课堂展示之后还要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并说明小组每位成员的贡献。课堂展示与分析报告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改革策略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并于2015年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在建设的过程中,课程团队进行了以下建设与改革探索。

1.修订教学计划。“国际商务环境分析”在2013年以前面向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专业和物流管理(中澳合作)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该课程与两个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有很多重复的内容,由于课程学分的原因,教学内容难以深化,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于是,综合考虑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国际商务环境分析”于2013年调整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并相应调整了教学模式及内容。经过三年的教学试验,教学团队欣喜地看到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改善,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将“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调整到一年级后,学生早期接触到专业课程,初步了解了专业课程学习的方法,对其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也有很大帮助。

2.改革教学模式。“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然而课程调整到了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中,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通过问卷及课程调研,教学团队大胆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即由原来的教师“满堂灌”的讲授模式改革为“教师讲授+小组案例分析+课堂展示”。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介绍课程框架及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小组阅读任务。从第二次课开始,课堂安排按照第一节课教师讲授重要知识点,第二节课一个小组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内容一般是上一章的相关案例分析。案例展示建议多种形式,例如:视频、采访或者表演等,内容上要求先介绍案例相关背景,然后分析案例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这种模式探索下来,教学团队感到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加强团队合作的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课程学分较少,课时紧张,加之班级容量较大(达90―95人),在展示的过程中非展示同学参与程度会受到一定限制。这个问题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3.健全考核方式。一般来说,专业及必修课程通常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也往往采用闭卷的形式。由于“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的课程属性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平时作业按照小组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课程组大胆尝试期末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国际商务环境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督促学生关注国际商务最新发展动态。这种考核方式实施以来,受到教学团队和授课对象的欢迎,考核结果严格服从正态分布,有效地检验了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题型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设立之初只有一名任课教师,教学团队力量薄弱。通过近三年的建设,教学团队目前有四名专职教师,其中三名教师已担任课程的全程教学。教学团队师资力量明显加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人顺利晋升教授,其余三人皆为副教授职称,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从学历来看,团队成员中有两名博士、两名硕士。团队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获得过多项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在以后的建设期,争取引进两名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团队梯度将更加合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开展教学调研,撰写教学论文,编写教学案例,完成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建设。如果条件成熟,教学团队将组织编写一本“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相关教材。

5.开展教材建设探索。教材建设是重点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教材。课程开设之初,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教材,最后选定约翰・D.丹尼尔斯等著的《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作为参考教材。这本教材在很多国家畅销,每章都有一个启发性案例,覆盖了该章的主要话题,可以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该章的主要话题;每章结尾也都有一个详细的案例,涵盖了该章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设有思考题,便于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另外,每一章还会设立辩论的话题,引入正反两个观点,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每章“展望未来”部分提供了一个未来的场景,促使读者去思考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综合考虑之后,教学团队选用了这本书作为参考教材。在使用了几轮之后,发现,这本教材优势明显,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内容,同时案例分析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只有两个学分,而本书有20个章节,前十章属于环境分析部分,后十章属于商务运营,教师不可能讲授全部内容,而其运营部分和其他课程的重复率也较高。另外,本书的环境分析部分也仅仅是从全球的角度概括地探讨国际商务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环境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教学团队在酝酿编写一本“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教材,教材设想是前四章介绍国际商务环境通用的“PEST”分析方法,即重点介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并补充法律环境、自然环境、金融环境等。后面章节则按照国别环境分析的思路进行安排,即选取各大洲典型国家进行商务环境的具体分析。目前,教材的编写正在讨论与探索中。

6.开发课程网站。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学的开发。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团队还实施了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建设。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的完善、课程资料的整理与上传、测试与讨论区的建设、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开发等,同时还要提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及推荐浏览的网站等。通过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开发,“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资料将得到及时更新;测试与讨论区的建设与监督也将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教学实例

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必然要面临不同国家的商务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金融、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环境。其中文化环境对企业开展跨国商务活动的影响很大,但由于“冰山理论”的存在,人们往往只会关注到文化表面的趋同,而忽略文化深层次的趋异。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跨文化意识,就无法认识到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就很容易发生文化冲突,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对于多数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可以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展开讨论,学生对国际商务环境的影响就会有一个感性J识。文化环境无疑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课程设计时,教学团队决定在“全球化与国际商务”背景介绍之后,首先讨论文化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课堂讲授时先以麦当劳在印度由于使用牛油引起的文化冲突作为开场白,启发学生们思考文化环境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影响,并由此引出文化环境的相关概念。要了解文化环境,首先要清楚“文化”的概念。而对文化的界定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介绍19世纪70年代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对文化的定义,再通过举例设问方式引出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理论。这样学生们对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就会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然后教师再适时地提出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等相关概念,并提出国际商务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文化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

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更能加强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因此这一章较多地使用了案例分析。文化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但是芭比娃娃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玩具,选用芭比娃娃的案例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听课兴趣,调动大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于是在介绍完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后,课程组精心选择了芭比娃娃在中东开拓市场时由于跨文化意识的缺乏而遇到的文化冲突。通过该案例分析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们理解了引起文化冲突的原因,即缺乏跨文化意识,而具体表现在芭比娃娃的例子中即没有充分意识到美国与中东国家由于风俗习惯、宗教、民族文化等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案例分析结束,再提出如何解决或者减少商务活动中可能会面临的文化冲突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引出“民族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全球中心主义”等概念。这堂课的知识讲授就结束了。课下作业由小组学生分析章末案例,即“美国水电设备公司在乌干达”,教师建议小组以多种形式进行案例展示,但这一章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效果最好,不仅能提高小组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调动班级其他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案例思考题,并展开讨论。这样,本章通过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讲解,使学生们熟悉文化环境的分析框架,并通过案例分析及课堂展示的形式融会贯通。

本科重点课程的建设是上海市教委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自立项之后在教学计划的改革,教材选用的权衡,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模式的多维探索,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建设与改革探索,教学效果良好,为将来进一步申请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当然,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仍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芳.《国际贸易实务》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J].知识经

济,2016,(5).

[2]陆继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探索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

[3]孙桂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4]蒋和平.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学术论坛,2014,5.

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3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教学;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日

中国“入世”后,每年有万余次的经贸洽商会、招商引资会、商品交易会等需要既粗通外语,又懂市场营销;既粗通海内贸易,又懂WTO规矩和海内商法的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国际商务谈判人才已成为21世纪的紧缺人才之一。掌握国际商务谈判技能能够使外经贸类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优势,因此,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尽管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这门课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

一、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国际商务教学中,主要有下列问题制约了该课程的发展。

(一)教材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商务谈判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框架,出版了大量优秀的专著和教材。我国学者对商务谈判理论研究主要是学习借鉴、发展创造,教材编写有的侧重理论,有的侧重实务,也有些教材两者兼顾。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期间也出现了专门针对高职层次的教材。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都是由本国学者编写。这些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于以下两点:

首先,教材编写思路不清,内容追求大而全,重点不突出。某些专家在编写教材时,对于商务谈判这门交叉学科所涉及到的营销学、贸易学、语言科学、心理学、商学、法学、跨文化交际等众多领域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却又是泛泛而谈,点到即止。这样就导致在很多教材中教学内容重复,深度不够,逻辑混乱。

其次,教材选用案例泛而不精,不切实际。案例教学是国际商务谈判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所以很多教材就援引了大量的案例。但这些案例多出自国外教材,学生不了解案例背景,无法体会其中奥妙,教学效果不佳。

(二)师资力量方面。《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事务性很强的课程,理想的师资是理论水平高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由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开设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商务谈判研究的教师并不多,任课教师对该领域涉猎较少,理论水平不高,且没有相关实战经验,只能按照书本上的案例,照本宣科。

(三)教学设施方面。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多在多媒体教室讲授,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模拟谈判视频等了解国际商务谈判。但当教师采用角色扮演、模拟谈判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时,由于教学设施的限制,多媒体教室很难呈现谈判氛围,当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谈判时,其他学生看不清,听不到,参与感不强,甚至各行其是,课堂效率不高。

(四)学生方面。从学习习惯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惰性大。学生极少主动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很少有学生会采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质疑。从课堂表现来看,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习惯了单打独斗,多数学生合作能力差,不懂在谈判中如何与他人配合、沟通。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的重点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商务谈判知识,更要使他们具备将谈判知识转化为谈判技能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教学现状不会得到改观。以上是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教学对策。

二、《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对策

(一)依据行业企业需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根据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教学内容选取的原则是要做到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做到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做到熟练掌握该学科的总框架和基本内容,能分析实际谈判中的内在规律。具体来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模块化教学,首先讲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使学生对于国际商务谈判有初步认识;其次,讲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流程,使学生明白商务谈判有章可循,并掌握实际操作的框架;再次,讲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策略和技巧,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商务谈判的艺术性。在讲授过程中,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谈判穿行。教师应自行设计以上各部分内容,理论和案例、模拟操作浑然一体,使学生能在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中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理论。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教师必须真正实现向“双师型”的转变。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下企业锻炼,积极参加谈判实践活动,搜集第一手资料,丰富教师自身实践经验,并把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尽管受到先进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在对新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教学)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往往不得要领,最后只能无奈地回归到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尤其是多学习、多借鉴国外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真正地提升自身素质。

(三)依靠各种资源,完善教学设施。《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其课内外实践提供前有力的教学设施保障。建立商务谈判实训室,为学生营造逼真的谈判氛围。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尽快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技巧的迅速提升。

(四)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旁观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初,就让学生分组组建外贸公司,尽可能做到模拟真实化。一个公司就是一个国际商务谈判团队,学生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学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商务技能提高很快,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其次,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首先,在形式上要让学生明确如何做。比如,教师要求学生着装正规、行为举止符合国际商务礼仪规范,以期营造职场氛围,让学生一进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成为了专业的职场人士;其次,谈判实践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让学生按照真实的国际商务谈判流程,撰写商务谈判计划书,进行模拟谈判,最终形成双方签字的谈判协议书。在此过程中,要填写小组互评表和自评表。谈判结束后每位同学要完成一份谈判心得;最后,在实践教学中,要尽量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涉外经济活动,使其更容易了解谈判背景、要求,更快更容易地进入角色。另外,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走过场、草草了事。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与日俱增,社会对国际商务谈判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职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只有在进行对行业、市场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针对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白远.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

[2]刘园.国际商务谈判-理论.实务.案例(第2版)[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1.

[3]窦然.国际商务谈判(英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

[4]樊建廷.商务谈判[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4

关键词 国际商务谈判 项目化教学 合作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商务谈判开展教改的必要性

首先,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际商务谈判作为谈判体系的重要内容以及成功达成交易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其地位和作用更加无法替代。而以前的教学却大多以理论为主体,仅对谈判基本知识做粗浅的讲解,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国际商务谈判从筹划到组织实施等全过程各项复杂工作的现实意义。

其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国际商务谈判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讨:如汤春玲(2007),汤惠(2007),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2008)进行了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温(2005)、余瑾秋(2010)讨论了开展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李娟(2011)则进行了“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深入开展研究的空白领域。

因此,结合浙江省义乌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针对本校同学身处商城义乌以及电子商务创业参与程度极高的特殊性,本人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将项目化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融合,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学习,真正掌握各种谈判方法和技巧,并能应用于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或者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谈判。

2 教改新思路的具体内涵及其与课程的契合性分析

2.1 项目化教学法简介

所谓项目化教学法,是指教师与国际贸易资深从业人员一起,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前后环节紧密衔接、适应岗位要求的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细分为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和利用有关学习资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同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项目化教学法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2 何谓合作性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的创始人之一,美国著名学者斯莱文(Slavin)将合作性学习定义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它强调在所有形式的小组学习中有三个核心概念――集体受奖、个人责任感及成功机会均等。王坦①将合作学习进一步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合作学习中小组构建、目标达成、奖励原则等要素,同时又强调了合作学习的系统性及合作性学习中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

2.3 项目化教学法和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法与课程的契合度分析

首先,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积极性调动的程度成正比。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课前需要在教师指引下认真阅读和收集谈判所需的资料,并深入分析和思考;在模拟谈判环节,学生需要根据谈判任务的要求去组建谈判团队,主动搜集谈判的关键信息并设计各环节谈判的策略等。总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

其次,国际商务谈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了达到全员参与的良好教学效果,通常需要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模拟谈判和角色扮演等实训环节,教学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并结合有关谈判理论来制定最佳的谈判策略和方案。因此通过精巧的项目设计与实施,学生将学会如何与团队其他成员协作,如何讨论并达成最终的正确决策,这些都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再次,国际商务谈判实践的复杂性、灵活性等特点,要求教师依据岗位的具体要求,以提升经贸类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和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综合运用模拟谈判、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课程设计方法,使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干中学”的实际谈判情境,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真正掌握谈判所需的方法和技巧,并将所学习的谈判理论灵活运用到谈判实践当中来。

3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案设计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与众多国际贸易资深从业人员的深入交流,笔者尝试以多形式的灵活课堂讲授为基础,按照“提出问题―任务设计―知识讲解―多样化实训环节―科学考核”的总体框架,进行了项目化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教学法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3.1 “提出问题―任务设计―知识讲解”模块的构建

本人在这一模块中尝试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来构建课堂内容体系,努力使学生正确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论、原则和完整程序,了解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主要特点并掌握常用的谈判策略和谈判技巧,对如何筹划一次成功的国际商务谈判了然于胸。

(1)围绕核心谈判能力的多方位塑造,精讲国际商务谈判基础理论。本着“理论知识要够用”的原则,主要讲述国际商务谈判原理、程序和常用技巧等基础理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谈判观、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完整理论框架;对于较简单的章节则布置学生结合有关问题进行预习,然后以随机提问和教师点评的形式营造必要的紧张课堂气氛,让学生认真反思课前自学的效果,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合作性学习作准备,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在未来谈判实践中的口头表达和灵活应对能力。

(2)结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确定国际商务谈判的核心内容。首先,根据国际商务谈判对经贸类高职学生的岗位需求,布置模拟商务谈判任务。模拟商务谈判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所讲授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策略,结合相关知识和能力,设定具体的商务谈判目标,由学生分别扮演谈判双方的具体角色,组建谈判小组并制定详细的谈判计划,在准备阶段认真分析对手的谈判立场、观点、风格等,通过一系列谈判技巧的运用来说服对方,从而实现最终的谈判目的。比如,针对国际商务谈判开局环节设定简洁易懂的具体谈判场景,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已经给出的谈判背景资料营造良好的开局气氛,在课堂内组织学生围绕国际商务谈判开局的不同形式及其对谈判结果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

其次,笔者精选义乌丰富的国际贸易实践中的经典谈判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有关案例材料,结合老师所提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充分讨论之后由一名小组成员详细阐述本组同学对问题的思考并对其他同学或老师的质疑进行解答。老师在案例分析课上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导大家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最后再对所有小组的分析进行归纳和点评,这一环节的训练重点在于锤炼大家的谈判思维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3.2 “多样化实训环节”模块的构建――合作性学习的核心

3.2.1 “模拟谈判”模块的构建与实施

首先,在谈判准备阶段,学生自由分组并由学生民主选出的组长进行谈判角色分工,老师主要负责提前布置谈判任务并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或信息源。学生根据谈判背景集体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准备;之后由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谈判思维方式、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运用、谈判策略的运用等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修改建议;模拟谈判开始之前,协助学生对谈判场所按照实际的标准进行布置,包括座次安排、如何着装、筹备签约仪式等。

其次,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扮演谈判双方,在高度仿真的谈判场景中模拟如何营造良好开局气氛、陈述己方谈判意图并试探对方、双方深入磋商以及如何成功结束谈判。老师对整个模拟谈判过程进行指导和把控,力争使模拟谈判的进行尽量贴近实际,使所有参与的同学深刻体会国际商务谈判的复杂性。在模拟谈判结束之后,老师要对所有小组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总结,并且给予以正面激励为主的点评,尤其对性格内向、表现认真、思路清晰的学生等给予肯定、认可,同时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以委婉的方式进行引导、启发。

从近几年模拟谈判的开展情况来看,这一训练不仅使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得到充分锻炼,还有效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从上交的模拟谈判书面总结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不仅从极其难缠的谈判对手身上学习,还善于反思己方谈判中的不足之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此外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期末的教学质量跟踪和反馈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表示非常喜欢这种灵活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3.2.2 “典型案例深度分析和课堂持续追问”模块的实施

这一模块的实施分为两个环节,即课堂提问、自由讨论以及课后总结。在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老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多是同学们单独进行准备的,所以课堂分组的方法越出乎意料,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头脑风暴效果会更好)。各小组成员相互交换不同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和沟通,最后老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由其详细汇报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和最终结论。汇报过程中,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随时就有关内容进行追问,该小组成员负责解答所有疑问,如果课堂内不能及时解答,可以留到下次课来补充回答。

之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首先,客观地点评被抽取做汇报的小组各成员的思路和观点,并对大家在讨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总结和解答;其次,针对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存在的不确定性特点和问题答案的开放式特点,引导学生对本次课堂讨论所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启发大家继续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在课堂内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3.2.3 “国际商务谈判实践体验”模块的构建与实施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聘请外贸公司、义乌龙头企业等商贸实训基地有丰富经验的谈判人员来教室给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实训周期间安排学生实习、组织学生观看真实谈判视频等。

首先,开设国际商务谈判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义乌外贸非常发达,每学期课题组都选聘一些有丰富国际商务谈判经验的外贸行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通过他们的亲身谈判经历,同学们可以分享谈判时的问题处理技巧和切身的感受,还可以更多地了解谈判的复杂性和准备过程中的细节对整个谈判结果的影响,从而能深刻地体会到谈判的整个过程和成功谈判所需要的基本策略和技巧,同时也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谈判风格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针对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实操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义乌周边的外贸企业参加谈判实践,增强职业角色体验感。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谈判,可以亲身感受国际商务谈判人员的职业角色和氛围,增强其职业意识和素养,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眼光和独到谈判思维,坚定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真正成长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再次,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国际商务谈判实训环节,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国际商务谈判视频,使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科学考核方案的探索

与以往注重期末考试以及书面作业成绩的方法不同,本人所尝试的评价法与课堂教学和各个实训环节的表现紧密结合在一起,评价内容全部来自学生贯穿整个学期的持续课堂参与情况等综合表现:既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评价,也对学生的课程教学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既注重对以谈判小组为单位的团队整体考核,也注重对学生个人进行独立考核,防止极个别学生“搭便车”的懒惰心理;既考核《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强考核。

这种期末成绩由平时各环节表现累加得来的安排使学生从学期开始就认真对待,且课堂表现对最终成绩的极大影响以及以下的两个特点使学生对于主动学习具有更大的动力,从而最终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提高:一是案例讨论和模拟谈判这两个部分由给个人打分改为评判小组成绩,根据各小组在案例分析和模拟谈判中的表现来打分,该小组的最终分数即是整个小组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二是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具体来说,笔者目前采取的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出勤和平时作业(20%),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表现及案例分析报告(30%),小组模拟谈判和谈判实践表现(50%),其中谈判实践部分将由公司主管等资深商务人员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分数,考核标准包括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角色配合与团队协作能力等。

综上所述,按照国际商务谈判的传统授课方法,学生无法真正领悟谈判从筹划到组织实施等完成全过程的各项工作的真正含义,更不能身临其境去感悟谈判中的各种技巧和策略的运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岗位标准要求,从提升经贸类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项目化教学与合作性学习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采取模拟谈判、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及考核方案,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真正掌握谈判所需的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参考文献

[1] 汤春玲.高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6):56-59.

[2] 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论如何提高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效果[J].当代经济,2008(4):130-131.

[3] 汤惠.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53-54.

[4] 樊建廷.商务谈判[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5] 温.中国高校商务谈判教学的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05(10):20-22.

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5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和频繁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商务这一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良好。据统计,2010年国内国际商务专业人才110万人,从目前我国的外贸出口量估计,未来10年内具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18万家左右,从辽宁地区来看,“十二五”期间辽宁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对外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数量的大量增加,使得国际商务人才尤其是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又通晓国际经贸知识和规范的商务人才呈现短缺状态。但就在前不久,2015年第一季度的国内各省GDP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的GDP增速明显放缓,东三省整体状况不好,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擅长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国际性人才缺乏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辽宁省内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院校尚不多见,业已开设的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沈阳大学国际商务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备受好评,积极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需人才,本文将着力于此,基于现状分析及沈阳大学该专业的建设分析,以提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建议。

2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纵观目前国内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建设情况,可以分为高职高专、本科、硕士三个层次。其中,高职高专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数量最多,该类层次的国际商务专业建设注重进出口贸易实务能力的培养,建设思路以就业为第一标准,未来专业的谋算相对狭窄;国内本科开设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不多,以辽宁省为例,不足10家,已经开设的多是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基础的;至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方面就更少,从目前存在的少数几家看,也多是在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基础上,适当增加部分理论课程,与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商务高端人才的培养仍有差距。进一步对国内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建设定位不清,人才培养思路不明;专业特色不凸显,人才培养结构单一等,以下将结合沈阳大学该方面的相关分析,进一步阐释。

3沈阳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作为沈阳大学的专业方向之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于2004年开始招生,迄今已经培养了360余名毕业生,2015年初,教育部正式批准沈阳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独立招生,沈阳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商务、跨国经营管理基础理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通晓国际商务惯例和国际商务文化,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要求,具备跨国经营、管理、策划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专业建设上看,该专业目前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紧紧围绕相关需求,努力培养既通晓中国国情又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部门从事金融、贸易、会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国际型高级商务人才。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沈阳大学国际商务专业按照“引进嫁接合成本土化国际化”的五步走方略,通过各类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广泛地引进和借鉴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近70%实行双语教学,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体系,并因此获得了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中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1名教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的称号,2名教师获得辽宁省教学名师的称号。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和培训逐步打造了由外语教师、专业课双语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三支教学团队,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毕业生工作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毕业工作后的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或成为部门主管,或成功实现职场拓展。

4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对策建议

通过前文的问题分析和沈阳大学办学经验的阐释,本部分提出具体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举措。

(1)教学课程需体现综合性与应用性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应设置强调综合性和应用性,因此需要较广的知识面,课程应当包含经济与管理类的基本理论知识、国际商务的相关知识与一定的实习实践经历,可在通修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提高开放性选修课程的比重。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并丰富教学手段。如强化小班讨论课程与注重案例教学。跨国经营与管理类的案例非常多,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商务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领悟到国际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环境变化、文化差异等带来的问题。

(3)打造优秀教学师资队伍国际商务许多综合应用类的课程对于师资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使课程不至于大而泛。因此,打造一支合适的教学队伍对于保证课程质量尤为重要。

国际商务的案例范文6

传统的教学方法围绕商务谈判基本程序展开,采用案例教学,强化谈判基本知识的掌握,这不仅缺乏连贯性,而且不能全面提升学生对谈判活动自发到自觉的升华,感悟谈判策略和技巧运用,弱化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亟需探索该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一、教学方法设计

(一)案例教学法。在讲解商务谈判理论时,教师大多借助案例教学,虚拟案例背景、分析过程。有些案例脱离实际谈判活动,缺乏连贯性,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突出反映在教师缺乏在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

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深入企业,参与真实的国际商务谈判过程,掌握谈判案例背景资料,如价格、付款方式、包装要求等;其次,在教学中采用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角色扮演,让学生换角度思考谈判策略和技巧的应用,增加其课堂教学参与度。

(二)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其核心是构造一个真实情景,通过给学生布置真实、有意义的任务,促进学生间协同合作,使教师从教学主导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这克服了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也符合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阶段的策略和应用、有效进行跨文化谈判能力培养和商务谈判的礼仪表现,能力培养等环节采用交互式教学。以商务谈判的礼仪表现能力为例,教师作为引导者首先构造一个真实的环境,签约仪式中的着装礼仪、签字厅的布置礼仪,布置学生完成礼仪,模拟情景在教室讲台上临时指定学生通过与一部分学生交流共同完成,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认真观看指定学生完成情况,并做出评价,指出整个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如何提升等等。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不仅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三)模拟商务谈判实践法。在商务谈判教学中,如果缺少情景模拟实践方法,学生无法全面领悟商务谈判开展过程和谈判策略及技巧应用。为帮助学生更好融入模拟商务谈判,教师在教学活动构建和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模拟商务谈判的案例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模拟商务谈判案例的针对性和简洁性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能突出教学目的,避免技术服务相关的案例材料,以选择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谈判案例为佳。选择此类谈判案例,学生可结合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等知识,把握谈判中的价格、付款方式等一揽子交易条件,为正式谈判做好准备。

2.模拟实践中重视引导学生提高谈判能力。在模拟实践中,学生可通过自由组合成4-6人的谈判小组,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承担主谈人、商务人员、法律人员、技术人员、翻译人员等角色。从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团队协作能力搜集资料,确定议题;到谈判开局、报价、磋商和成交签约阶段,完整模拟谈判全过程,使学生作为主角身临其境领悟“谈什么”和“怎么谈”,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谈判策略和技巧的应用能力。

3.恰当的点评和总结。在模拟实践中,恰当的评价对教学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点评和总结分别来自学生和教师这两个部分,未参与同一个谈判案例的学生认真观看,以学生的视角对谈判过程中策略应用和商务礼仪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全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适当时候,提醒学生不要离题,模拟结束后对每组学生的谈判礼仪、策略和技巧的应用,知识的应用、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总结,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全程摄像,以便学生事后总结经验教训。

二、教学质量评价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